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进化过程中的五次物种大灭绝是地球上生物数字锐减最严重的毁灭性事件。
这五次物种大灭绝分别为:第一次古生代物种消失、第二次史前物种消失、第三次白垩纪物种消失、第四次纪元物种消失和第五次现代物种消失。
此外,研究者还认为第六次物种消失已经在进行中。
第一次古生代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4500万年前,它是最古老的一次物种大灭绝,它主要涉及地球上80%以上的物种,包括几乎所有的原始生命,尽管这并不意味着生命在地球上完全灭绝,但突然发生的物种大灭绝使地球上只剩下少量物种存活,这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大,而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第二次史前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约25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影响比第一次更加明显,一些植物物种和一些动物物种被消灭掉,生物多样性继续下降。
此外,这次物种大灭绝同样导致海洋物种大量消失。
至于原因,有证据表明地球受到了太阳最强大的一次辐射带来的污染,这可能是导致物种快速消失的一个原因。
第三次白垩纪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6500万年前,它是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中最严重的一次,地球上有三分之二的物种都消失了,包括两类爬行动物。
与第二次物种消失不同的是,科学家们认为白垩纪物种消失是由于一次大规模火山爆发,其破坏性巨大,最终导致物种灭绝。
第四次纪元物种消失大约发生在2300万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比第三次不太严重,地球上只有10%到30%的物种消失了。
科学家们认为,这次物种消失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化,气温降低,大气变得稀薄,导致物种无法适应改变的环境而死亡。
第五次现代物种消失被称为“最现代的恐龙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这此物种大灭绝发生的比较迅速,可能仅仅发生了数百年的时间。
此外,研究者们认为,可能是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灭绝,使其变成地球上最近一次物种大灭绝。
最后,研究者们认为这五次物种大灭绝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并认为第六次物种消失正在发生。
目前,大量物种正在由于人类的活动而绝种,这种威胁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增加,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去应对,这可能会导致第六次物种大灭绝,从而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简介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经历了多次灭亡事件。
这些灭亡事件对生物物种和地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球历史上的主要灭亡事件,并尝试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大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这些事件被称为“大灭绝”。
每一次大灭绝都造成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约4.35亿年前,发生了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涉及了约85%的海洋物种和约70%的陆地物种,其中包括了许多早期的生物群落。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气候变化、海平面下降以及大规模火山喷发有关。
第二次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约2.51亿年前,地球再次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灭绝事件造成了约96%的海洋物种和约70%的陆地物种的灭绝,被认为是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之一。
这次灭绝可能是由于火山活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土地干旱引起的。
第三次大灭绝:白垩纪-古新世大灭绝约6,600万年前,地球经历了第三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这次大灭绝事件造成了约75%的物种灭亡,其中包括了恐龙等大型生物。
科学家普遍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于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巨大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第四次大灭绝:始新世大灭绝约3,8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第四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事件影响了约30%的海洋物种和约15%的陆地物种。
灭绝的原因可能涉及气候变化、海洋酸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
第五次大灭绝:现今大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第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目前物种灭绝速度是过去几百万年来的千倍以上。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原因是当前生物灭绝的主要驱动力。
小规模灭绝事件除了五次大灭绝事件之外,地球历史上还经历了许多小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地球历史上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最严重的是三叠纪末期的“大灭绝”,使地球生物多样性遭受了致命打击。
以下是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约于4.1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发生,被称为“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导致了75%的海洋物种和30%的陆地物种死亡。
第二次大灭绝大约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被称为“二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物种死亡。
它的原因可能与大规模火山喷发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高有关。
第三次大灭绝约为2.0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发生,被称为“三叠纪末大灭绝”,导致了超过50%的海洋物种和35%的陆地物种死亡。
其原因可能与海底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有关。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被称为“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导致了76%的海洋物种和40%的陆地动物灭绝。
这次大灭绝可能是由于一次大规模陨石撞击导致的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最后一次大灭绝——第五次大灭绝——发生在约6600万年前的第三纪末期,被称为“第三纪末大灭绝”,导致了超过75%的大型哺乳动物和多种爬行动物灭绝。
它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和随之而来的人类活动导致的。
总之,生物大灭绝事件对生命进化和地球环境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让地球上的生命继续繁荣生长。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物种大灭绝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包括大型物种的急剧减少或消失,地球上曾发生过5次物种大灭绝,分别是原始细菌大灭绝、古生物大灭绝、古新统大灭绝、白垩纪灭绝和第五次物种大灭绝。
原始细菌大灭绝是地球上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大约在38亿年前,原始地球表面因着阳光、大气和水的结合,生物开始存在,但是后来大气中温度开始变高,紫外线辐射会让原始微生物丧失营养源,最终发生大灭绝。
古生物大灭绝,大约发生在5亿年前,这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太过剧烈,导致海拔过高、气温过低,大量物种死亡,古生物大灭绝后,许多物种在海岸线和河流边缘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物种也开始多样化。
古新统大灭绝,大约发生在3亿7千万年前,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因为冰川定居活动过强烈,环境恶化,大量物种死亡,此次大灭绝后,许多物种如爬行动物、陆地鱼类、节肢动物等得以生存。
白垩纪大灭绝,大约发生在2亿5千万年前,此次物种大灭绝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加上极端气候环境,大量物种无法适应地球气候,最终死亡;但是此次大灭绝使得龙虾、龟甲等有壳动物得以走出灭绝的阴影,开始新的生存征程。
第五次物种大灭绝,大约发生在11.5万年前,此次大灭绝的原因是冰河世纪,气温突然下降,大量物种死亡,从而改变了地球原有的生态状况;此次大灭绝后,晚期活动高度发达的大型动物,如猛犸象、恐龙等物种,大都死亡,更好地给后来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影响。
这历史悠久的5次物种大灭绝,是物种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历史关卡,它们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状况,也使生物多样性获得了新的活力,在不断的洗牌中,有些物种出现,有些物种消失,从而形成了全新的生态系统。
而当前,有些独特的物种受到破坏,正处在受到灭绝的边缘,此时此刻,有责任的人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物种,避免发生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总之,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改变了地球及其物种多样性,它们代表了一块漫长又复杂的拼图,仅凭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这一点,就足够让人感到惊讶。
解析地球史上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

解析地球史上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地球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件。
其中最大的五次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灭绝”,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很多生物种类消失。
下面我们就解析一下这五次灭绝事件。
一、第一次灭绝事件时间:4.5亿年前原因:非自然灾害受灾生物:80% 海洋生物前古生代晚期,地球主要由海洋生物组成。
但是,在4.5亿年前,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海洋氧气的缺失,造成了第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80%的海洋生物灭绝,其中包括了许多早期的植物和动物。
二、第二次灭绝事件时间:2.5亿年前原因:温室效应与海洋酸化受灾生物:约70% 海洋生物和57% 的陆地生物二叠纪中期,全球气候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其中包括了大规模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
导致了温室效应与海洋的酸化,使得大量生物种类消失。
其中包括了三叶虫、海藻等。
三、第三次灭绝事件时间:2.05亿年前原因:氧气缺乏受灾生物:50% 海洋生物在三叠纪早期,由于陆地上大规模的喀斯特现象和一系列的火山爆发,使得不少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到大气中,导致了氧气缺乏,从而使得大约50%的海洋生物无法生存。
四、第四次灭绝事件时间:6千万年前原因:陨石撞击地球受灾生物:75% 地球生物物种在白垩纪晚期,地球受到了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撞击,造成了海啸、地震和火山喷发等现象。
在这一次事件中,大约75%的地球生物物种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其中包括了恐龙等绝大部分古生物。
五、第五次灭绝事件时间:1万年前原因:人类活动受灾生物:30% 左右的陆地生物以及50% 左右的淡水和海洋动植物由于人类的大量开发,使得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现代化以来,这种人类活动已经到达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导致了大量生物灭绝。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里,灭绝的速度将会远远快于演化的速度。
总的来说,灭绝事件是地球发生的一次次巨大的变革,在人类活动不断扰动生态平衡之下,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人们需要更加重视保护环境、珍惜自然,保护我们的地球。
史上五次生物大灭

• • • •
4、三叠纪——裸子植物的兴盛时代
三叠纪地貌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 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 中消失。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 志。 。
5、千5 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 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 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 件最为著名,因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 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 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 提供了契机。 。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2、泥盆纪——鱼类的时代
泥盆纪地貌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 在距离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泥盆 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 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 被称为“鱼类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从总 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 先——四足类(四足脊椎动物)的出现。
地球生物五次大灭绝 自寒武 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 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 至少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 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
1、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 盛时期
奥陶纪地貌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 陶纪末期,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 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大片的冰川使 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 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 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 85%的物种灭绝。
3、二叠纪——生物圈重大变革时期
二叠纪地貌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 种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这 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 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 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其他各次 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 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二叠纪物种大灭绝原因猜想 火山爆发说: 陨石撞击说: 甲烷说: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生物大灭绝是指地球上某一时期内发生的物种绝灭率异常高的事件。
这种事件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大规模崩溃,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被科学家们确认,并且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地球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这些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奥陶纪末期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 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当时地球上的物种几乎全部死亡。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全球物种绝灭率高达85%左右,其中包括了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据研究表明,可能是由于当时地球上的氧气水平下降、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二叠纪末期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两亿五千万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明确,主要是受到了一系列不同的因素的影响,包括了火山爆发、气候变化、海洋酸化等等。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了恐龙等众多大型生物。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可能也比较明确,主要是由于一颗直径约为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所造成的。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始新世末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
据科学家估计,当时约有30%的物种灭绝。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气候变化、火山爆发、海平面下降等因素有关。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现代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当中。
据科学家估计,目前地球上物种灭绝率已经超过了自然灭绝率的100倍以上。
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包括了环境破坏、气候变暖、过度捕捞、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等。
综上所述,生物大灭绝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减缓甚至避免生物大灭绝的发生。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

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以《简述进化过程中的5次物种大灭绝》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自从宇宙出现以来,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不断演变,但也有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大灭绝是由于各种外部原因引起的,如冰河期的变冷、太阳的辐射、空气污染、大型陨石撞击等,这些都是造成灭绝的因素。
这篇文章将讨论五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以及如何影响着我们当今的生态系统。
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2500万年前,主要涉及早期微生物。
据研究,这种“特兹灭绝”是由于太阳辐射的增加而引起的,这曾消灭了约90%的海洋生物。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800万年前,影响大多数海洋生物,包括原生动物。
此外,这次灭绝还导致地壳抬升和古大陆拆散,并且催生了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出现。
第三次大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450万年前,主要影响了大型脊椎动物。
这次灭绝受到太阳活动减弱、大规模冰河期、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第四次大物种灭绝发生在大约200万年前,这次事件的重点并不在地球上的动植物,而是在海洋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也被称为“白垩纪灭绝”。
这次最大的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一颗陨石撞击造成的,它消灭了现今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且至今对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次物种大灭绝时期的发生,对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第一次、第三次和第四次物种大灭绝中,受到太阳辐射、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大量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大型脊椎动物灭绝。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是导致地壳抬升和古大陆拆散的关键原因,也推动了植物和脊椎动物的出现。
而在第五次物种大灭绝中,显示白垩纪灭绝由于陨石撞击引起,消灭了现今所有脊椎动物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并且至今仍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形成。
因此,这五次物种大灭绝对当今的生态系统可谓是关键的。
在这五次灭绝中,人类可能接触到的唯一一次是第四次物种大灭绝,这次灭绝是由于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所导致的。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1、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盛时期奥陶纪历经6500万年。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奥陶纪生物奥陶纪生物奥陶纪化石奥陶纪简介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
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
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奥陶”一词来源“奥陶”一词由英国地质学家拉普沃思(pworth)于1879年提出,代表露出于英国阿雷尼格(Arenig)山脉向东穿过北威尔士的岩层,位于寒武系与志留系岩层之间。
因这个地区是古奥陶部族(Ordovices)的居住地,故名。
奥陶纪生物演化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
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
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
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
地球生命史上的五次大灭绝

霸主的宝座。
我们凭什么能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立足?
又能否再一次摆脱劫难?
3 (1972年12月7日阿波罗17号拍摄的地球照片,名为蓝色弹珠;图片源自NASA)
蓝色星球的霸主之争早已上演
5
第一任霸主出现在5.3亿年前的寒武纪
奇虾
昆明鱼
它体长1米,最长可达2米,强 壮的嘴部结构可以轻松穿透贝 类的外壳。而当时其它多数物 种大小都不超过10厘米。
同一时期人类先祖则是一种发 现于云南的原始鱼类——昆明 鱼,它体长只有2-3厘米,对于 胃口极大的奇虾而言此时人类 的祖先如同不值一顾的蚊子肉。
(发掘于坦桑尼亚的丽齿兽化石,展出于德国国家博物馆)
11
第四任霸主出现距今2.3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时期
鳄类(镶嵌踝类主龙)
它把握住了几乎一片空白的地球 迅速成为三叠纪当之无愧的霸主, 比如令人胆寒的波斯特鳄,它体 长达12米是当时最大的陆生肉食 动物,几乎可以猎杀任何动物。
大带齿兽 我们的祖先开始向哺乳动物缓 慢进化,它们没有完成向哺乳 动物的最终进化,由于鳄类及 其它捕食者的压制它们的体型 甚至从之前的家猫大小变成了 只有老鼠大小。
地球生命史上 的五次大灭绝
1
2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几乎每年都会就人类的命运发出警告
内容包括外星文明、人工智能的威胁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 2017年5月3日他发出了最新一次警告
Humanity must colonize another planet within 100 years if we are to survive
生物大灭绝

生物大灭绝展开全文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又称奥陶纪大灭绝,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一场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引发全球变冷,生活在水里的各种生物便荡然无存,有大约60%的物种灭绝。
伽马射线暴事件:4.5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奥陶纪晚期。
此时的地球与现在的有很大不同:泛大陆尚未形成,今天的南美洲、澳洲、南欧、非洲、印度以及南极洲形成了一块名为“冈瓦纳”的大陆,其它陆地则分裂成许多岛屿分布在世界各地。
奥陶纪是地球史上海侵最严重的时代,海平面比现在高出400米,现今三分之一的陆地都被浅海覆盖。
奥陶纪的陆地上没有任何动物,植物在那时根本没有出现。
所有动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那时的动物与现在的也有很大不同,脊椎动物只有数种,节肢动物的种类也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海洋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动物统治着。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伽马射线暴。
距离地球6000光年以外的地方,一颗中子星与黑洞由于不明原因相撞,产生数束伽马射线暴,其中一束不偏不倚击中了地球。
其实伽马射线击中地球的概率极小,小于亿分之一,这次地球真是很倒霉。
4.49亿年前的一天,一束来自6000光年以外的伽马射线穿透大气层,击中了地球。
射线击碎了气体分子,地球大气顿时变得四分五裂。
海洋中的动物只感觉到大地剧烈的晃动,并不知道灭顶之灾已经降临。
射线击毁了臭氧层,阳光中的紫外线直接穿透大气层,杀死了大量浮游生物,破坏了海洋食物链的基础,饥荒开始四处蔓延。
射线带来的辐射还杀死了大量珊瑚,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灾难发生一年后,饥荒已经蔓延至全球,无论生物处于食物链顶端还是底端,都在饥饿中苦苦挣扎。
掠食者们需要杀死同类才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灾难过后数十年,空气中形成了一种叫做二氧化氮的有毒气体。
二氧化氮遮天蔽日,遮住了大半的阳光。
地球失去了阳光的照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
动物的卵无法在低温中正常发育,导致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阳光照射忽然下降,气候变得很不稳定。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

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灭绝事件:地球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一、引言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给地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
本文将介绍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包括它们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
二、第一次大灭绝事件: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奥陶纪—志留纪大灭绝发生在4.35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85%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植物物种灭绝。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球环境的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化学物质的释放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海洋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陆地植被的损失,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三、第二次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发生在2.51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90%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剧烈变化、海洋缺氧以及臭氧层破坏等。
这些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绝灭。
四、第三次大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三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该灭绝事件导致了约75%的陆地物种和约70%的海洋生物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引起了巨大的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
这些灾难性事件加剧了地球上生物的灭绝速度。
五、第四次大灭绝事件: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寒武纪—奥陶纪大灭绝发生在4.48亿年前,是地球历史上第四次大规模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这次灭绝事件导致了约60%的海洋物种和34%的陆地物种消失。
造成这次大灭绝的原因尚未完全确定,但可能与地质活动、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有关。
这次大灭绝给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六、第五次大灭绝事件:现代大灭绝现代大灭绝事件正在发生中。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

地球历史曾发生过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第一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
事件:导致大约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
事件: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
事件:导致海洋95%以上和陆地75%以上的生物物种大灭绝。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时间: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
事件: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时间:6500万年前后,白垩纪晚期。
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灭绝了。
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幕后黑手是谁?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被公认为地球五次大灭绝中最惨重的一次。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次生物大灭绝?为什么海平面会下降?为什么二叠纪末的地球弥漫了一股臭味?这些臭味究竟来自哪里?谁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寻找着答案。
猜想一天外来客“砸死”地球生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就开始着手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研究,带头领导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已故古生物专家金玉玕,接着好几位研究人员也相继加入。
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曹长群研究员告诉记者,通过对浙江长兴煤山等全球很多处二叠纪化石和地层的研究,金玉玕等最终推断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由两幕组成,一次发生在大约2.6亿年前,被称为前乐平世灭绝事件,这次生物灭绝事件与我们国家著名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时间上基本相同;另一次发生在二叠纪最末期(大约2.52亿年前),这次事件灭绝速度快,影响的范围涉及全球几乎所有的化石门类,持续的时间短,估计在30万年内,这在地质年代上可以说是非常短暂的时期了。
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热点。
2000年,金玉玕等人在《科学》上发表了论文,认为是瞬间事件导致了生物的灭绝,因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生物灭绝速度太快了。
所以有美、日等科学家推断2.52亿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彗星猛烈地撞击了地球,其威力巨大,造成的强烈震波迅速席卷全球,瞬间杀死了上千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缩写为K-T灭绝)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生物大灭绝最流行的说法是,一颗小行星与地球发生了大碰撞,这次撞击相当于人类历史上发生过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爆炸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核武器总量爆炸的l万倍,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
由于大气中高密度的尘埃,太阳光不能照射到地球上,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
没有了阳光,植物逐渐枯萎死亡。
没有了植物,就没有了植食性的动物,肉食性的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地消亡。
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没能幸免于难,在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
小型的陆生动物,像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为生,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日,等到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再次大繁荣二、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亿至2.03亿年前,延续了约5000万年。
估计有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过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
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
曾普遍生长的舌羊齿植物群,二叠纪末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蜓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全然无存;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在同期大约有140个属所余无几。
总共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 84%的海洋生物的属, 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 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
地球五大灭绝事件

地球五大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曾经经历过多次的考验。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有些时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突然大幅减少,仿佛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
这些事件被称为大灭绝,它们改变了生物的进化方向,也影响了地球的生态平衡。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惊心动魄的时刻,看看它们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们对生命有什么影响。
第一次大灭绝发生在奥陶纪末期,约4.4亿年前。
当时,地球上的生物主要是海洋生物,如三叶虫、腕足动物、海螯虾等。
然而,一颗超新星爆炸,释放出强烈的伽马射线暴,摧毁了地球的臭氧层。
没有了臭氧层的保护,紫外线直接照射到海洋表面,造成了海水温度下降和海平面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了海洋中大量的生物死亡,约85%的现存物种被消灭。
第二次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末期,约3.75亿年前至3.6亿年前。
这是陆地植物开始大量繁衍的时期,它们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样,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氧气增加了。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可以保持地球表面的温度。
没有了足够的二氧化碳,地球进入了一个全球冰河时期。
同时,海洋中的氧气也过多,导致了海洋缺氧。
这些变化使得陆地和海洋中的生物都难以适应,近80%的现存物种被灭绝。
第三次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约2.5亿年前。
这是已知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也被称为“大灭绝”。
当时,所有的陆地都聚集成了一个巨大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
这样,地球上只剩下一个巨大的陆地和一个巨大的海洋。
在盘古大陆上,西伯利亚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玄武岩喷发,持续了数百万年。
这些火山活动释放出了大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了全球变暖和酸雨。
同时,在海洋中,由于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一种叫做可燃冰的物质开始融化,并释放出甲烷。
甲烷也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它使得地球温度更加升高。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物几乎无法存活。
估计96%的现存物种被灭绝。
第四次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末期,约2亿年前。
这是恐龙开始崛起的时期,它们占据了陆地上的主导地位。
地球一共灭亡了几次

地球主要经历了五次大灭绝,第一次发生于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第二次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第三次发生于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第四次发生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最后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有人推测,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历史中,曾数度诞生过生命。
在我们这一代文明形成之前,地球上就很可能存在过若干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但不幸毁灭于一场核大战或特大的自然灾害。
有人根据考古发现的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推断,可能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
地球发生大灭绝的原因:
1、陨石撞击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陨石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大灭绝。
如果这种撞击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在全球产生一股毁灭性的冲击波,引起气候的改变和生物的死亡。
2、超新星爆炸说
天文学家认为由于,在数百数千光年内的的一颗衰老恒星的爆炸产生的伽马射线强大的力量使得地球大气表面的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大量的生物死亡。
3、气候改变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形成这场大灾难的主要原因。
因为二叠纪末期形成的岩石显示,某些地区气候变冷形成了冰盖。
这些巨大的白色冰盖将阳光发射回太空,会进一步降低全球气温,使陆上和海上的生物很难适应。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

生物大灭绝时间表生物大灭绝时间表是指地球上历史上发生的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导致了海洋和陆地上约75%的物种消失。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这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可能的原因。
第一步: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恐龙统治的时期。
最著名的物种,如霸王龙和三角洲龙也在这一时期消失了。
可能的原因是一颗陨石撞击地球,导致了全球气候剧烈变化和海洋酸化。
第二步: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2.5亿年前)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消失了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火山活动导致大量毒气和火山灰进入大气和水中,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三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海洋生物最为严重的一次,约85%的物种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寒冰期导致海洋温度、盐度和氧含量的急剧变化,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四步:志留纪-泥盆纪灭绝事件(约4.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导致了70%的海洋生物和30%的陆地生物消失。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导致大气和海洋中的生态环境恶化。
第五步: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约5.4亿年前)这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是最早的一次,约65%的海洋生物灭绝。
可能的原因是地球上发生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巨浪等,导致环境剧烈变化。
总结: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都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如陨石撞击、火山活动、氧气含量下降和天灾等。
这些事件使地球上的生态平衡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物种消失殆尽。
我们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为未来的世代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

历史上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一)奥陶纪物种大灭绝在距今4.39亿年左右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全球气侯变冷,大量结冰,地球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据信约有85%的物种灭绝。
另有一种说法是距离地球6000光年的一颗衰老恒星发生爆炸,强烈的电磁幅射杀死或说致死了绝大多数的浮游生物,食物链因此断裂,因此许多食物链上层物种灭绝(二)泥盆纪物种大灭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晚泥盆纪至早石炭纪之间,据信是中太平洋地函柱喷发出大量火山灰和温室气体,使海平面下降和气候剧变,海洋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约82%的海洋物种灭绝。
而海洋生物的大灭绝,却使两栖类生物得以大量发展。
(三)三)二叠纪物种大灭绝距今约2.5亿年前,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
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科学家认为这次大灭绝是由气候变暖、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四)三叠纪物种大灭绝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估计有76%的物种灭绝,爬行类动物遭遇重创,许多海洋生物消失。
(五)白垩纪物种大灭绝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二大的一次物种大灭绝,约75%--80%的物种灭绝,宣告了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的消失。
据信是一颗十公里宽的小行星碎片抵达地球,在穿越大气层的时候,温度极高,亮度远远超越太阳。
地球表面在其强烈冲击下,导致了2.1万立方公里的物质进入了大气中,遮天蔽日,地球表面温度迅速降低,植物因没有阳光大量死亡,几乎所有的大型生物都灭亡了。
地球上有过几次生物集群灭绝

地球上有过几次生物集群灭绝
地球上经历过数次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次大灭绝事件。
以下是对这些灭绝事件的简要描述:
1.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约4.6亿年前):这是最早的大
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了约85%的海洋物种灭
绝。
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
和火山活动等有关。
2.泥盆纪-二叠纪灭绝事件(约2.51亿年前):这是最大规
模的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
陆生物种熄灭。
可能的原因包括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和地壳活动等。
3.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约2.54亿年前):这是另一次
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约96%的海洋物种和70%的陆生物
种消失。
可能的原因包括大规模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和由
于地质运动引起的环境改变。
4.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约2.01亿年前):这是最著名
的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约75%的物种灭绝,其中包括恐龙的主宰地位结束。
该事件可能与巨大的火山
喷发、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有关。
5.白垩纪-始新世灭绝事件(约6600万年前):这是最近的
一次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导致约76%的动物物种和
约57%的植物物种熄灭。
最著名的灭绝事件之一是恐龙的
灭绝。
该事件可能与大规模火山喷发、气候变化、陨石撞击和海平面变化等有关。
除了这些大规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外,地球上还发生了其他较小规模的灭绝事件。
这些灭绝事件对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塑造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历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自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以来,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出现了五次影响遍及全球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在距今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的物种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灭亡。
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次物种灭绝是由全球气候变冷造成的。
在大约4.4亿年前,现在的撒哈拉所在的陆地曾经位于南极,当陆地汇集在极点附近时,容易造成厚厚的积冰---奥陶纪正是这种情形。
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了,冰川锁住了水,海平面也降低了,原先丰富的沿海生物圈被破坏了,导致了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在距今约3.65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是地球史上第四大的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距今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是地球史上最大也是最严重的物种灭绝事件。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也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科学家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这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那时,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也二氧化碳。
大气中氧的含量有可能减少了这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
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
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第四次,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了,出现了大面积缺投氧的海水。
第五次,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一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这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数年之久,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了,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是恐龙。
对生物大灭绝事件的研究揭示出,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当它损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如果我们人类由于自身的行为而造成灭顶之灾的最终时刻的来临,我们会成为幸存者吗?五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主要都是由于地质灾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
自从人类出现以后,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由于人类只注意到具体生物源的实用价值,对其肆意地加以开发,而忽视了生物多样性间接和潜在的价值,使地球生命维持系统遭到了人类无情地蚕食。
地球上被人类记录过的物种大约有175万个,其中包括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实际上存在的物种可能达500万到5000万;而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地球上可能曾经存活过40亿种生物,只不过在地球和生物圈演化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绝大多数物种都被灭绝并出局了。
科学家估计,如果没有人类的干扰,在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个高等植物灭绝。
在此背景下,人类的干扰,使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来,有记录的高等动物和植物已灭绝724种。
而绝大多数物种在人类不知道以前就已经灭绝了。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的稳定期与短期的剧变期相互交替。
灭绝以不同的规模出现。
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总是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这种低水平绝灭被称作背景灭绝;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绝灭叫作集群灭绝或大绝灭。
在谈灭绝事件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地球上的生物史。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形式都只有微生物和细菌。
这一现象一直维持到距今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
在寒武纪,生物演化史上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多细胞动物突发性地在海洋中出现,而且迅速发展出形体多样、构造复杂的类型,古生物学家们将之称为“寒武纪大爆发”。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的陈均远老先生就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他与云南大学侯先光教授和西北大学舒德干教授合作开展的“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项目曾获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俗话说,合久必分,胜极必衰。
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绝灭事件发生了15次。
其中重大集群绝灭有5次,分别发生在奥陶纪—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和白垩纪—第三纪之交。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大灭绝时间:4.39亿年前前原因:全球气候变化后果: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这一时期大多数生物的机体是软体组织,形成化石的几率很小,只有那些具有壳或硬组织的动物才留下了比较多的线索,因而我们无法弄清楚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都有哪些物种受到了影响。
据估计,大约有100个科的生物灭绝了,在属种级别上灭绝率更高,如腕足类属的灭绝率为60%,种的灭绝率可达85%。
三叶虫类在这次灭绝中元气大伤,此后再也无法恢复前期的繁荣。
此次灭绝事件对低纬度热带地区生物的影响较大,而对高纬度地区和深水区生物的影响相对较小,是地球史上第三大物种灭绝事件。
实际上,在奥陶纪初期,海洋生物进入鼎盛时期,笔石、珊瑚、海百合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
如果把地球生命比作一棵树的话,奥陶纪生物大爆发就使这棵树一下子变得枝繁叶茂。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它的爆发规模是距今约5.4-5.1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3倍多,分类数量则比寒武纪结束时增加了7倍多。
但是,在这揭开地球生命新一页的历史长河中,也伴随着生物灭绝的惊心动魄场景:奥陶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约8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4.4亿年前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可怕事件?有人认为是陨石撞击地球,有人认为是温暖的气候突然陷入冰期,甚至有专家提出是伽马射线的爆发促成了灭绝事件的发生。
最新的研究表明,是气候突变导致了此次灭绝事件。
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研究人员在华南上百个地质剖面采集样本,历经10年时间,对化石进行详细分析,首次把生物多样性变化锁定在10万年的时间尺度内。
研究证实,灭绝事件经历了两幕:在距今4.46亿年,发生了第一幕生物大灭绝,原因是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气环流变冷,整个地球的温度下降,冰川锁住了水,当时的南极冰盖迅速扩大,海平面下降达150米之多,导致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骤然减少,笔石、三叶虫等海洋动物从此大伤元气;部分逃过一劫的生物接下来又遭遇了第二幕的大灭绝——气候突然变暖,海平面迅速上升,使生物再次遭到灭顶之灾。
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大灭绝时间:3.67亿年前原因:气候变冷,浅水中含氧量下降后果:70%物种消失,海洋中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虽说科学家可以确定在晚泥盆纪弗拉斯期—法门期之交发生了大灭绝,但究竟持续多长时间却并不清楚,可能持续了50万年,也可能是150万年。
而且我们也不清楚到底是发生了一个大灭绝还是几个连续稍小的灭绝,专家对当时几个重要事实也还没有达成共识。
经过这次灭绝,70%的物种消失了。
海洋中的物种比淡水中的物种受到的影响更大,珊瑚、腕足动物、菊石、海百合等许多无脊椎动物损失惨重。
而在陆地上,正在不断衍生出新种的植物。
对于这次灭绝的起因我们知之甚少,从暖水海洋中物种不成比例的消失来看,全球变冷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还有迹象显示当时比较浅的水域里氧气含量也下降了。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大灭绝时间:2.5亿年前原因:气候变化或天体撞击后果:物种数减少90%以上到了二叠纪,地球上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海百合、菊石、珊瑚和鱼类在海洋中异常繁荣,两栖动物以及爬行动物进一步深入内陆活动,这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持续了大概1亿年。
到了二叠纪末期,大约在2.45亿年前,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了。
据统计,这次灭绝事件导致生物科数减少了52%,物种数减少了90%以上,受影响最大的是海洋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和窄盐性生物。
超过3/4的脊椎动物消失了,蜥蜴类、两栖类、兽孔目爬行类也急剧衰落。
对于2.5亿年前二叠纪末期的这一次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生物灭绝事件,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都在寻找导致其发生的原因。
地质学家研究发现,二叠纪末期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生物灭绝事件之前,地球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位于中国贵州和广西部分区域的地质学界著名的"大贵州滩"的周边环境没有明显变化,而贵州省的罗甸县则是的"大贵州滩"的核心区域,被地质学界誉为“研究三叠纪的宝地”。
此前,科学家们对此次事件提出了多种解释:海平面波动、海洋中盐度变化、火山活动、气候变化等。
而位于西雅图的Washington大学的Luann Becker却不这么认为。
他与他的同事们在来自我国以及日本的二叠纪——三叠纪分界的地层沉积物中发现了碳元素的“布基球”结构,而这些“布基球”结构中残存的氦元素和氩元素的比例同一些碳质的陨星的组成又十分相似,据此他们认为这次大灭绝很有可能是由来自天外的星体碰撞引发的。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大灭绝时间:2.08亿年前原因:起因不详后果:灭绝程度相对较小,恐龙崛起不少科学家认为,这次灭绝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小。
一些研究显示,这次灾难造成了60个科的海洋生物灭绝,科的灭绝率大约是1/4。
还有研究认为,在三叠纪末期至少有两次灭绝时期,相隔1200—1700万年。
但不论是单一的大灭绝还是几个连续稍小的灭绝,在这一时期里,牙形石类全部灭绝,菊石、海绵动物、头足类动物、腕足动物、昆虫及陆生脊椎动物中的多个门类,都走到了进化的终点。
虽然这次大灭绝的损失相对较小,但它却腾出了许多“生态位”,为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恐龙就是从此开始了它们统治大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