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高分子化学2高分子聚合反应PPT课件
《高分子化学》PPT课件
纤维增强可以显著提高高分子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 、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同时还可以改善材料的耐塑料、复合材料等领域,如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 等。
加工成型技术
加工成型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成型方法包括注塑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压延成型等。这些方 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高分子制品的生产。
高分子催化剂
高分子催化剂在石油化工、有机合成 等领域具有催化效率高、选择性好等 优点。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如人工器官、药 物载体、生物传感器等在医疗卫生领 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发展趋势
向高性能、高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 展,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06
实验部分:高分子化学实验操作与注意事 项
汽车工业
轮胎、密封件、减震件等是汽车橡胶制品的 主要应用领域。
医疗卫生
医用手套、输液管、医用胶布等橡胶制品在 医疗卫生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日常生活
橡胶鞋、橡胶管、橡胶带等橡胶制品在日常 生活中随处可见。
发展趋势
向高性能、高耐磨、环保型橡胶方向发展, 如绿色轮胎、热塑性弹性体等。
纤维领域应用及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
从天然高分子到合成高分子,经 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科技的进 步,高分子化学得到了迅速的发 展。
高分子化合物分类与特点
分类
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 分子;根据性能可分为塑料、橡胶、 纤维等。
特点
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 分子链长、多分散性、物理和化学性 质独特等特点。
高分子化学研究意义
《高分子化学》PPT 课件
目录
• 高分子化学概述 • 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方法 •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能 •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加工技术 • 高分子材料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 实验部分:高分子化学实验操作与注意事
《聚合反应》PPT课件
链增长 链终止
引发剂(Ⅰ)分
(1) I 2•R
解生成初级自由基
(R·)。
E ≈ 1.25×102kJ/mol
(2) R• + CH2= CH
•
R CH2 CH
初级自由基与 单体加成,形成单
X
X
E ≈ 21 ~ 33.5kJ/mol
体自由基。
以上两步反应中,形成初级自由基反应的活化能高于形成单体自由
•链锁聚合:是指整个聚合反应是由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基元反
应组成。 •特征:瞬间形成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分子量随反应时间变化不大,反应需 要活性中心。
连锁聚合反应通式:
I R* R* + M RM* + M
RMn*
链引发 RM* 单体活性种
RMM* ······ RMn* 链增长
大分子 h
链终止
两个链自由基头部的独电子相互结 合成共价键,形成饱和高分子的反应称 为偶合终止。偶合终止产物的聚合度为 链自由基重复单元数的2倍。
h
链自由基夺取另一链自由基的氢 原子或其他原子的终止反应称为歧化 终止。歧化终止的结果,产物聚合度 与链自由基中的单元数相同。
11
链体成为自由基而进行反应的方法很多,
(I)偶氮类 偶氮二异丁腈(AIBN)
偶氮化合物类引发剂中最常用 的是偶氮二异丁腈,使用温度一般 在45-65℃,它的特点是分解均匀, 只形成一种自由基,无其他副反应, 比较稳定、安全,但有毒性。
过氧化物类是分子结构中含有 过氧键的一系列化合物。它的分解 温度在60-80℃,具有引发效率高、 贮藏安全、无毒等特点,现已为工 业上最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
基反应的活化能,说明链引发的控速步骤是引发剂的分解反应,而且也
高分子化学课件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再后面加上“共聚物”。如苯乙烯—马来酸酐共 聚物。 (3)需要指出是无规、嵌段、接枝等共聚物时,则 在“共聚物”前加上文字说明。
9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如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在英文名称中, 常以在单体名称间嵌入-co-、-alt-、-b-、-g-等符号, 分别表示无规、交替、嵌段、接枝。如苯乙烯—丁二 烯嵌段共聚物(polystyrene-b-butadiene)。 (4)在无规共聚物的名称中,前一单体为主单体,
实际上,这可看成无规共聚物的一种特例。如苯 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这类产物的代表。也可由自 由基共聚得到。
4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CH2 CH
+ CH CH
CC OOO
CH CH + CH CH
CC OOO
[ CH2 CH CH CH ]n CC
OOO
[ CH CH CH CH ]n CC
OOO
5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f1
1
f2
[M 1 ] [M1] [M 2 ]
F1
1
F2
d[M1 ] d[M1] d[M2 ]
(4—12) (4—13)
25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将式(4—11)、(4—12)、(4—13)合并并整 理,可得到以摩尔分数表示的共聚物组成方程。
F1
r1f12
r1f12 f1f2
如果没有假定二,链增长反应就不止四个,而是 八个甚至更多。
18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
R + M1 ki1 R + M2 ki2
高分子化学ppt幻灯片课件
02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
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结构
链状结构
由长链分子组成,链上原子以共 价键连接,形成线性或支链结构。
网状结构
由三维空间的分子链交织而成,具 有高度的交联性和空间稳定性。
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链在空间中的排列和堆砌方 式,包括晶态、非晶态、液晶态等。
高分子化合物聚集态结构
晶态结构
高分子化学ppt幻灯 片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高分子化学概述 • 高分子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 高分子合成方法与反应机理 • 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应用领域 • 高分子化学前沿研究领域与展望
01
高分子化学概述
高分子化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 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科学。
维。
后处理
纺织加工
对初生纤维进行拉伸、 热定形、卷曲等后处理, 改善纤维的物理机械性
能。
将纤维加工成纱线、织 物等纺织品,满足服装、 家居用品等领域的需求。
05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 应用领域
塑料性能及应用领域
塑料主要性能
质轻、绝缘、耐腐蚀、易加工成型等。
应用领域
包装、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农业等。
发展趋势
高分子链在空间中规则排列,形 成晶体。晶态高分子具有优异的
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非晶态结构
高分子链在空间中无规则排列, 呈现无序状态。非晶态高分子具
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加工性能。
液晶态结构
介于晶态和非晶态之间的一种特 殊聚集态,高分子链在空间中呈 现一定程度的有序排列。液晶高 分子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和力
高性能化、功能化、环保化。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4章
4.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1、组成方程
由于单体的消耗全部用于共聚物的组成,因此共 聚物分子中两单体单元的摩尔比(瞬时)等于两种单 体的消耗速率之比:
d[M1] k11[M1*][M1] + k21[M2*][M1]
=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4.1 概 述 4.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 4.3 多元共聚 4.4 竞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 4.5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4.6 Q-e 概念 4.7 共聚合速率
4.1 概 述-1、概念
只有一种单体参与的连锁聚合反应为均聚反应 (homo-polymerization ),其聚合产物是分子结构中 只含一种单体单元,称为均聚物(homopolymer)。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连锁聚合反应称为 共聚合反应(copolymerization),相应地,其聚合产 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单元, 称为共聚物(copolymer)。 共聚物不是几种单体各自均聚物的混合物。
4.1 概 述-3、类型
(4)接枝共聚物(graft copolymer) 以其中一单体组成的长链为主链,另一单体组 成的链为侧链(支链)与之相连。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BBBBBB BBBBB BBBBBB
命名时常以主链聚合物的名称+ “接枝”+支链聚合物名称。
4.1 概 述-3、类型
Poly(A-co-B):A-B共聚物 Poly(A-alt-B):A-B交替共聚物 A-b-B copolymer:A-B嵌段共聚物 Poly(A)-g-poly(B):聚A接枝聚B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2缩聚和逐步聚合
①. 羧酸不电离
k
k
COOH
OH
H
d
COOH
1
3
k
COOH
OH
H
dt
k
K
2
HA
②. 羧酸部分电离:
d
COOH
聚合速率
k
COOH
OH
H
dt
根据电离平衡:
H
A
K
HA
1
3
k
COOH
OH
H
dt
k
K
2
HA
为了加速反应,往往加入强酸作为催化剂。这时酸催化
速率占主要,可以忽略自催化速率,且[H+]不变,可
以与其它速率常数合并。
X n 与 t 呈线性关系,且线性良好,说明官能团等活性概念基本合理。
由直线部分的斜率可求速率常数 k ' 。
⑵. 自催化聚酯化动力学:
2. 官能团的消去反应
脱羧、脱氨等反应,可引起基团数比的变化。
HOOC
CH
COOH
HOOC
CH
H
CO
2
2
2
n
n
3. 化学降解
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化学反应PPT课件
ν
kp
[M]
2(fkd k t )1/2 [I]1/2
第27页/共119页
二、自由基共聚 合
共聚合: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加的聚合反应。 自由基共聚合:使用自由基作为聚合的引发剂时的共聚 反应
特点:聚合物组成与单体配料组成不同;聚合先后期 生成的产物组成不同。
意义:最重要的聚合物改性技术;增加品种,扩大 应用范围,扩大合成聚合物的原料范围
聚体等低聚物,随后这些低聚物间进行反应,分子量随 反应时间逐步增加。 • 3、在逐步聚合全过程中,体系由单体和分子量递增的 一系列中间产物所组成。 • 4、绝大多数的缩聚反应属逐步聚合反应。
第9页/共119页
一、自由基聚合反应
(一)自由基的产生与活性
物理作用:加热、光照、辐射 化学作用: 引发剂引发单体
第28页/共119页
• 说明: 共聚合反应多用于连锁聚合,对于两种单体发生的缩聚反应则不采用“共聚合”这 一术语
第29页/共119页
三、离子型聚合及开环聚合
(一)离子型聚合---链增长活性中心为离子的
聚合反应。 离子聚合特点(和自由基聚合比较)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碳阳
第22页/共119页
2、链增长
放热反应,聚合热约 8.4×10kJ/mol
链增长反应的两个特征:
E ≈ 21 ~ 33.5kJ/mol
i. 链增长反应的活化能较低,反应速率很大 ii.只存在单体和聚合物两种组分
第23页/共119页
3、链终止—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稳定聚合物分子的反应。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
第18页/共119页
2 ) 油溶性氧化—还原体系 • 氧化剂:氢过氧化物、过氧化二烷基、过氧化 二酰基等 • 还原剂:叔胺、环烷酸盐、硫醇、有机金属化 合物等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2-缩聚和逐步聚合
聚合度与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
通常要求P在0.99~0.995之间。
聚合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通常转化率到100%时,聚合度还很低。
2. 可逆平衡
以聚酯化反应为例:
平衡常数
k1 OCO H 2 O K k 1 OH COOH
缩聚反应可逆的程度可由平衡常数来衡量,存在差别。
聚酯和聚酰胺的水解、醇解或酸解氨解等反应。
4. 链交换反应
三、线型缩聚机理
线型缩聚机理特征逐步和平衡
1. 逐步
二聚体→三聚体→四聚体→多聚体。 在反应体系内,任何聚体之间都可以相互反应:
n–聚体 m–聚体 (m n)–聚体 水
聚合早期,单体很பைடு நூலகம்消失,转化率就很高。而分子 量是逐步增加的。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总单体量的百分比。
聚合度:
Xn
1 1 p
K pnw
K nw
二、基团数比对聚合度的影响
两单体的基团数比:
单体 bBb的过量分率: B 分子数 A 分子数 q A 分子数 或 单体的基团数比:
Na r 1 Nb
N b N a
Na 2 1 r q 1
2 1 r r
因此,设定基团数比 r 就可以控制预定聚合度。
在缩聚反应中,不能用转化率来描述反应进行的深度,
而用反应程度来描述反应深度。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 转 化 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总单体量的百分比。
N0 N N P 1 N0 N0
如果结构单元数作为聚合度的定义,则:
N0 结构单元总数 1 Xn 大分子数 N 1 P
上式中氢离子[H+]可来自羧酸本身,进行自催化,但因为酯化反 应为慢反应,一般采用外加无机酸催化加速。
高分子化学PPT全套课件(2024)
反应过程中存在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 等步骤;反应速率与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 度有关;聚合度与转化率不成正比。
连锁聚合反应类型
连锁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包括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 合等。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等。
开环聚合反应原理及方法
开环聚合反应定义
开环聚合反应是一种特殊的高分子合成方法,通过环状单体的开环加 成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测量高分子化合物对 红外光的吸收,可以确定 其化学结构和官能团。
利用核磁共振现象研究高 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动力 学行为,包括1H NMR、 13C NMR等。
通过测量高分子化合物的 质荷比,可以推断其分子 量和结构信息。
利用不同分子量高分子在 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差异 ,可以测定其分子量分布 和平均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分布宽度也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较窄的分子量分布通常意味着材 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稳定性,而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可能会提高材料的 韧性和冲击强度。
05 高分子材料加工与改性技 术
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
挤出成型
通过挤出机将高分子材料加热熔 融,经模头挤出得到所需截面形
状的连续型材。
注射成型
将高分子材料加热熔融后注入模具 型腔,经冷却固化得到制品。
压延成型
将高分子材料通过压延机的两个或 多个旋转辊筒间隙,使其受到挤压 和延展,成为一定厚度和宽度的薄 片状制品。
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技术
机械共混
通过机械搅拌或高速剪切作用,使两种或多种高分子材料均匀混 合,改善材料的性能。
溶液共混
将不同高分子材料溶解于共同溶剂中,形成均相溶液,再除去溶 剂得到共混物。
高分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组成可由均聚、 组成可由均聚、 共聚速率常数 [M]、[M•]确定 、
应用稳态假定R 消去[M 应用稳态假定 i=Rt , R12=R21 消去 •]
10
“稳态假定”:R12=R21: 稳态假定”
R11 = k 11 M 1• [M 1 ]
[ ]
R12 = k12 M 1• [M 2 ]
• d[M1 ] k11 M1 [M1 ] + k21 M• [M1 ] 2 = • d[M2 ] k22 M• [M2 ] + k12 M1 [M2 ] 2
假定: 假定:
1、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等活性假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2、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无前末端效应:链自由基的活性只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的结构,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与前末端单元的结构无关。 活性一样) ( M 1M 1* 和⋯M2M1* 活性一样) ⋯ 3、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而消耗在链引发 、聚合度很大:单体主要消耗在链增长反应过程中,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 >>R 中的单体数可忽略不计,Rp >> i 。 4、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无解聚反应 、无解聚反应:聚合反应是不可逆的, 5、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 i=Rt ,R12=R21 、稳态假定:体系中自由基浓度不变。 要求R
• 12 ⋯ M 1• + M 2 ⋯ M 1M 2 ⋯ →
• 2
• 2
kt22
• 2 2
kt
• Rt12 = 2kt12 M1• M 2
[ ][ ]
交叉终止
kt11, Rt11,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分别表示终止速率常数和终止速率。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
在共聚反应中,主要 研究共聚物的组成问题。
11
12
• 两单体M1与M2共聚,由于其化学结构不 同,聚合活性往往有差异。在共聚物 中,M1与M2的比例常与投料时单体M1、 M2的比例不同。
•聚合反应的结果?
13
一、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烯类单体自由基共聚合,也 是连锁聚合反应,其基元反应也 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等。
5-0.8;6-0.57
1.0
单体总转化率 r1=0.30 , r2=0.07 类同P118图4—6
0.2 0.4 0.6 0.8
35
3.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
• (1)在恒比点投料 • (2)控制转化率的一次投料 • (3)不断补加活泼单体法
36
37
• ~M2-M1M1M1M1M1-M2-M1M1M1M1-M2M2-M1~
注意:取代基的共轭效应对自由基活性 的影响要大一些
52
下列反应速率常数的次序为:
Rs• + M < Rs• + Ms< R• + M < R• + Ms
(1)均聚时,无共轭效应的单体进行聚
合比有共轭效应单体聚合更容易
(2)共聚时,均有共轭或均无共轭效应
单体之间易共聚;否则,不易共聚。
53
2.极性效应
1
0 f 1 -(1-C) f1
(4---21)
C
其中
C=1-( 1-f 1
0 1-f 1
)
2.53
(4---23)
34
2.共聚物组成—转化率曲线
含共 量聚 物 中 /% M1 摩 尔
1.0
0.8
5
f01分别为:
0.6
高分子化学课件聚合方法
高分子化学课件聚合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材《高分子化学》的第四章,主题为聚合方法。
详细内容涵盖了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及开环聚合等常见聚合反应的原理、特点和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不同聚合反应的原理及其反应过程;2. 学习并区分各类聚合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运用所学聚合方法进行简单的高分子合成实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各类聚合方法的反应机理及其应用场景的掌握。
教学重点: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及开环聚合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实验手册、高分子化学实验器材及试剂。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引出聚合方法在高分子合成中的应用。
2.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及开环聚合的原理,结合实际例题进行深入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材中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验操作演示(10分钟):现场演示自由基聚合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聚合方法的理解。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各类聚合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聚合方法2. 内容: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及开环聚合的原理。
(2)比较各类聚合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2. 答案:(1)自由基聚合:通过自由基引发剂引发,使单体分子断裂,高分子链;离子聚合:通过离子引发剂引发,使单体分子发生离子反应,高分子链;配位聚合:通过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使单体分子在催化剂活性中心发生聚合反应;开环聚合:通过开环反应,使环状单体分子转化为高分子链。
高分子化学 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2)-精选文档
1
三元(Tri-Component)共聚:
三种单体参加反应,共聚物由三个单体单元组成。
3种自由基;3个引发反应;9个增长反应;6个终止
反应;6个竞聚率
二元共聚: 2个引发反应;4个增长反应;3个终止反应;2个竞聚率
6个竞聚率:
M1-M2
r12 k 11 k 12
M2-M3
r 23 k 22 k 23
Valvassori-Sartori的稳态假定:
三元共聚物组成比为:
若三种单体的两两竞聚率已知,可估算其三元 共聚物组成。
4.6
一、竞聚率的测定 1、曲线拟合法
将多组组成不同的 单体配料(f1)进行共聚, 控制低转化率,共聚物分 离精制后,测定其组成F1, 作 F1 ~ f1 图,根据其图形 由试差法求得r1、r2。
13
4.7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
回顾:
在均聚反应中,无法比较单体和自由 基的活性, 如
St St PS
k p 145
VAc VAc PVAc
单体活性 St>>VAc ????
k p 2300
原因:
1) 增长反应的kp的大小,不仅取决于M还 取决于M *; 2) 缺少比较的标准,参考体系不一致。
但这并不表示醋酸乙烯酯及其单体的活性 大于苯乙烯,因为均聚过程中,苯乙烯和醋酸 乙烯酯都只与自身的自由基进行共聚,因此相 互之间没有可比性。 事实上,苯乙烯的活性大于醋酸乙烯酯, 而它们的自由基的活性正好相反。 两种单体或两种自由基的活性只有与同种 自由基或单体反应才能比较。竟聚率可以用以 判别单体或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d [ M ] [ M ] r [ M ] [ M ] 1 2 1 1 1 d [ M ] [ M ] r [ M ] [ M ] 2 2 2 2 1
高分子化学第四章
: 2. 分散剂 (dispersant )
起分散作用,使液滴稳定的物质。
分散剂类型
水溶性有机高分子
无机粉末
吸附在液滴表面
包围液滴,隔离作用
影响树脂颗粒大小和形态的因素:
机械强度(一般强度愈大,颗粒愈细); 分散剂种类和浓度; 水与单体比例(水油比); 聚合温度;
非 均 相 聚 合 ( 如 聚 合 ) , 得 不 透 明 的 粉 未 。
数,60℃以上,除了温度,还通过链转移剂来 控制分子量;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用以调节聚合速度。
4.5 乳液聚合(emulsion polymerization)
定义:
乳化剂,搅拌 单体(monomer) 分散介质
稳定的乳状液而进行的聚合
组分:
经典的乳液聚合
)(油溶性oilsoluble) 单体(monomer tor)(水溶性wa ter soluble) 引发剂(initia fier) 乳化剂(emulsi 分散介质(dispe rsant)(水wa ter)
第Ⅰ阶段:单体 液滴,乳胶束及 乳胶粒子;
第Ⅱ阶段:胶束 消失,含乳胶粒 及单体液滴;
乳液聚合阶段示意图
第Ⅲ阶段:单 体液滴消失, 乳胶粒体积不 断增大。
胶束成核(micellar nucleation)
水相中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由水相扩散进入胶束,在 胶束中引发增长,形成聚合物乳胶粒的过程。 大多为油溶性单体。
均相成核(homogeneous nucleation)
水相中产生的自由基引发溶于水中的单体进行增长,形 成短链自由基后,在水相中沉淀出来,沉淀粒子从水相 和单体液滴上吸附了乳化剂分子而稳定,接着又扩散入 单体,形成和胶束成核过程同样的乳胶粒子,这一过程 叫均相成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阳离子聚合反应
H C l O 4 + C H 2 = C ( C H 3 ) 2 H - C H 2 - C ( C H 3 ) 2 + [ C l O 4 ]
超强酸由于酸性极强,离解常数大,活性高,引发速率快, 且生成的抗衡阴离子亲核性弱,难以与增长链活性中心成 共价键而使反应终止;
而一般的质子酸(如H2SO4,HCl等)由于生成的抗衡阴离 子SO42-、Cl-等的亲核性较强,易与碳阳离子生成稳定的共 价键,使增长链失去活性,因而通常难以获得高分子量产 物。
4
阳离子聚合反应
历史
A、1839年首次发现用四氯化锡可使苯乙烯聚合 B、1873年用酸或金属卤化物使乙烯基醚聚合 C、1884年F.C.Whitemere第一次提出阳离子的概念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5
阳离子聚合反应
概述
RX +H 2CCH Y
单 体
RC2HCH X Y
AB
CH2 CH Y
B CH2 CH A Y
CH2 CH n Y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3
离子型聚合_配位离子型聚合
配位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是具有 金属碳键的配位离子 ,
AB
CH2 CH Y
B CH2 CH A Y
CH2 CH n Y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凡是容易与碳阳离子反应使之失去活性的溶剂都不宜选做
阳离子聚合溶剂。常用的有芳香烃(如甲苯、苯、硝基苯)、
卤代烃(如CH2Cl2)等。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4
阳离子聚合反应
阳离子聚合反应机理
链增长反应 (1)单体的反应活性
双键上取代基的给电子性越强,双键电子云密度越高, 越易受亲电试剂进攻,单体活性越高;
(3)聚合产物结构
(i)化学结构
与自由基聚合相似,通常乙烯基阳离子聚合一般得到能 使链增长碳阳离子稳定化的首-尾加成结构,
离子型聚合_阳离子型聚合 阳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阳离子,
AB
CH2 CH X
A CH2 CH B X
CH2 CH n X
21.09.2020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离子型聚合_阴离子型聚合 阴离子型聚合的活性中心是碳负离子,
8
阳离子聚合反应
(1)质子酸:其引发阳离子为离解产生的质子H+,包括: 无机酸:H2SO4, H3PO4等 有机酸:CF3CO2H, CCl3CO2H等 超强酸: HClO4 , CF3SO3H, ClSO3H等
H2SO4
H+ + HSO4-
H2ClO4
H+ + ClO4-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0
阳离子聚合反应
(2)Lewis酸:主要为金属卤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以及 它们的复合物。
其引发反应可分两种情况:
(i)不能“自离子化”的单独Lewis酸:与体系中微量的水 发生水解生成H+引发聚合反应,如:
B F 3+H 2 O H [B F 3 O H ]
CH2
H2C C CH3
CH3
CH2O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7
阳离子聚合反应
引发剂:能与上述单体反应形成正碳离子 活性中心。一类是强酸质子酸,另一类是 路易士酸。引发阳离子与单体加成时总是 进攻单体分子中亲核性最强的基团。阳离 子聚合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聚 合
抗 衡 阴 离 子
在阳离子聚合过程中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阴离子之间存在 以下离解平衡:
R X极 化 R + X - 离 子 化 R
溶 剂 化
X
R //X
离 解 R+ X
共 价 化 合 物极 化 分 子 紧 密 离 子 对溶 剂 分 离 离 子 对自 由 离 子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6
阳离子聚合反应
单体和引发剂
单体:乙烯基单体(CH2=CHX)的聚合反应性能主要取决 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如X = -R,-OR,-SR,-NR2等。
如异丁烯,1,3-丁二烯,乙烯基醚,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
甲醛等
CH3 CH2 CH CH CH2 H2C CH OR
溶剂
R X极 化 R + X - 离 子 化 R
溶 剂 化
X
R //X
离 解 R+ X
共 价 化 合 物极 化 分 子 紧 密 离 子 对溶 剂 分 离 离 子 对自 由 离 子
极性大的溶剂有利于链增长活性中心与抗衡阴离子的离解, 有利于聚合反应速率的增大,如果溶剂极性太弱以致不能使 两者离解而形成不具有链增长活性的共价化合物,使聚合反 应不能顺利进行。
但一旦生成链碳阳离子后,给电子取代基分散碳阳离子的 电正性,降低链碳阳离子的活性,起稳定链碳阳离子的作用, 即单体的反应活性与其形成的增长链活性相反。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5
阳离子聚合反应
(2)链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影响链增长活性
链碳阳离子与抗衡阴离子的相互作用越弱,两者越易离解,链增 长活性越高。松散或自由离子含量增多,增长反应速率会提高。
B F 3+H 2 O H[B F 3 O H ]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2
阳离子聚合反应
催化剂和活性链末端被过量的水破坏
聚 合 速 率 超低浓度区外推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3
阳离子聚合反应
(ii)能“自离子化”的Lewis酸或不同Lewis酸的复合物,通 过自离子化或不同Lewis酸相互离子化产生阳离子引发聚合反 应。如:
2 T iC l4 [T iC l3 ]+[T iC l5 ]
21.09.2020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
11
阳离子聚合反应
(2)Lewis酸:主要为金属卤化物、有机金属化合物以 及它们的复合物。在完全无催化剂存在下是无催化活性 的。这种助催化剂是不需要特别加入的,在仪器内部或 溶剂中吸附的水足够进行助催化反应。实际上助催化剂 量与引发剂量在1:1时,应有最高的反应速率,更多的 助催化剂量会破坏引发剂,反而降低反应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