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评课稿教学文案
《巨人的花园》案例及评析
![《巨人的花园》案例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c0633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d.png)
《巨人的花园》案例及评析第一篇:《巨人的花园》案例及评析在想象中感悟快乐------------《巨人的花园》读写结合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巨人的花园》是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
它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
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园里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
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重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篇童话语言优美,故事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童话特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想象”两字,抓住“巨人砌墙前后花园景色”这一对比展开教学,从朗读入手,自读自悟,自说自写,让孩子从“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直观认识领悟到“快乐要分享”这一主题。
案例描述:【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生1: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
生2: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
生3:每个童话都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是的,童话它想象特别丰富神奇。
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故事,想象一下画面,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神奇的?(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神奇之处。
)生1: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就绽出嫩芽了。
生2: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生3: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生4:插图上,巨人这么大,孩子这么小,这也非常神奇。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处描写很神奇呢?生1:现实生活里人根本就没有魔力的,不会一下子让桃树发芽。
生2:孩子们一走,花园里怎么就变冬天呢?这太奇怪了吧。
茅家雯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茅家雯巨人的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103b74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1.png)
茅家雯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巨人的花园》,旨在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童话故事的深层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童话的基本情节和特点;理解巨人和花园的象征意义;探究故事中的人性、道德和社会意义。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童话的背景知识和特点;阅读和分析故事情节;深入探讨巨人和花园的象征意义;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法:教师讲解童话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背景和内涵。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活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学生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部分学生对于童话这种文学形式接触较少,对于其特点和内涵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童话的内涵和意义。
四、课程环节设计本节课的课程环节设计包括以下环节:导入:教师介绍童话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童话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学生阅读《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特点。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续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过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包括以下方面:对于童话这种文学形式,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理解其特点和内涵;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活动环节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效果,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eec122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8d.png)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经典的童话,作者王尔德通过描绘巨人花园的变化,阐述了关于分享、友谊、爱和温暖的主题。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评课稿:一、简介本课讲述了巨人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但因为他的自私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使得花园失去了色彩。
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帮助他打开心扉,巨人终于明白了分享的重要性,学会了宽容和关爱。
二、主题思想本课的主题思想是“分享、友谊、爱和温暖”。
故事中,巨人从自私到学会分享,经历了心灵的成长。
通过这个过程,作者传递了分享、友谊、爱和温暖的重要性。
三、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巨人,他一开始被描绘成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但在故事的结尾,他变得宽容、善良,学会了关爱他人。
孩子们则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他们善良、勇敢,愿意帮助巨人。
四、语言运用王尔德在故事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描述花园“失去了春天”、“花儿不再开放,鸟儿不再歌唱”等,让读者感受到巨人自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故事中的对话简洁明了,有助于读者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五、阅读体验本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巨人从自私到学会分享的转变,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到友谊、爱和温暖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插图和版式设计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结论《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童话,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递了分享、友谊、爱和温暖的重要性。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次要人物形象丰满,使得整个故事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
本课的阅读体验出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因此,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放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素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571a10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3.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一、说教材《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在保留了传统童话的基本元素的同时又使故事的情节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故事里,巨人砌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然而,孩子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欢乐。
作者运用这种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应该和孩子们一起共享美好的春光。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允许、禁止、围墙、告示牌、树荫”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巨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过程的。
首先由我来揭示课题,接着让同学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学习课文的二至七段来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最后进行总结,通过巨人的花园中发生的事情来揭示故事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来设计的。
先是巨人砌墙,巨人砌起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自己独享花园的乐趣。
接着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欢乐。
最后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又重新获得快乐。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洁明了又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收获颇多。
首先我充分认识到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正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我认识到教学时要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的说课稿评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3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3626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3篇篇一:《巨人的花园》一课,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却向人们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巨人的自私自利让他的花园失去了春天,当他改正错误时,春天又回到了花园。
我听了之后深有感触。
老师的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把孩子们的注意深深的吸引到文本当中,整堂课学生兴致勃勃,课堂反映积极,使学生能够有所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转换,交际应对,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现在,我就本次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启发谈话,进入情境谈话导入,利用熟知的童话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期待。
二、指导朗读,个性感悟童话中简洁、流畅的语句,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陈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读巨人几次对孩子叱责的语言,体会巨人的自私、冷酷;再比如指导朗读巨人醒悟这段话的时候,陈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巨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带着自己不同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老师以“巨人高兴,巨人激动,巨人恍然大悟,巨人百感交集”为引语让学生齐读这段话。
在这儿,我想如果老师能指名几个学生读出巨人当时种种不同的心情,或许更能体现个性化的朗读。
三、适时点拨,激发想象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一篇好的童话,具有饱满的情绪和深刻的思想。
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
在本课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
例如,在理解“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这句话时,陈老师问: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告诉巨人什么?然后老师作为巨人和学生展开对话,这样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花园变化的原因。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e706b2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2.png)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在阅读中收获在合作中成长——《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今天我聆听了苏伟华老师执教的《巨人的花园》一课,受益匪浅。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的主题以“童话”为主题,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了解童话的内容,感受童话的魅力。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玩耍,很生气,他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并且筑起了高墙,不准孩子们来花园玩耍。
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只有冬天。
有一天孩子们从墙洞钻进来,花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了。
当巨人赶走孩子们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
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拆除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个童话中,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了解童话内容的基础上,明白“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苏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
课堂上苏老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了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苏老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达到了“在阅读中收获,在合作中成长”的目的。
下面我对苏老师在教学中的亮点做以下回顾:一、质疑问难激趣诱读苏老师在板书课题后,这样说到“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苏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学生质疑水平的培养。
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迫不及待地要朗读课文,把“让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二、自主探究合作成长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评课稿
![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8f313da32d7375a41780bf.png)
《巨人的花园》的评课稿腾蛟一小周妹今天,王老师所授的《巨人的花园》一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体验了一次全新的学习形式和过程。
王老师不论是平时还是今天所授的本节课,的确起到了导航的作用,尤其对我们青年教师来说,更是获益匪浅。
王老师能从全面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出发,在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童话的特点,分步实施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立足于教材,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把《巨人的花园》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和案例,为学生学习童话,学习语言,提供了多样的条件和途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形式始终有着期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
王老师思维活跃,从而引导并带动着孩子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
孩子们一个个通过朗读将一个凶恶的巨人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尤其在张老师会心而又真切地赞许下,孩子们更是展示自己的欲望势不可挡,将本课推向了高潮。
王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无不体现着较强的目标意识。
包括课件的设计,她把描写村庄美丽景色的语句和花园发生变化后的语句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中,以便学生能更一目了然地进行对比,又如,在让学生体会“洋溢”一词的用法时,她运用了三个极简单的句子使学生很快地掌握了,这极微小之处就体现了他为人之师的细心。
王老师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景及人物态度的变化,通过朗读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尤其是“巧嘴巴会说话”这一环节的设计,尤为巧妙。
最后王老师利用“名言大放送”,又将孩子们引入写简单的一句话来作为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这又一次将学习氛围推向了高潮。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稿我观摩了董老师的语文课《狼牙山五壮士》,这节阅读课重在通过教学细节实现三维目标,以落实小学教研室“强化教学细节设计的研究,夯实教学过程”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现就本课如何实施教学,谈以下几点意见,供各位参考。
一、准确把握教材,找准训练点。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有力抓手,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表达形式的不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深入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要实现以上目标,凭借点就是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76d19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0.png)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课说课稿评课稿尊敬的各位同事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深入探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巨人的花园》这一课。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探讨我如何设计并实施这一堂课,以及我对课后反思的一些思考。
首先,让我们从课文本身开始。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作者通过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巨人如何从自私到无私的心路历程。
故事中的巨人,因为自己的自私和固执,让美丽的花园陷入了漫长的冬季。
然而,在孩子们的帮助下,巨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打开了心扉,让春天重新回到花园。
这个故事传递了爱的力量,以及与他人分享美好的重要性。
在课程设计方面,我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为此,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理解故事所传递的主题;3.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和阐述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课文教学:首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通过多次阅读,学生能够大致了解故事内容;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的主题。
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观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4.联系生活实际:最后,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
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深化对故事的理解,也能够让他们将故事中的价值观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园吗?你们知道巨人的花园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
读完之后,我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故事的情节。
接着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环节,学生们通过表演巨人的行为和孩子们的活动,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巨人和孩子们的情感变化。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6篇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3421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d.png)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巨人的花园》评课稿6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1本案例付老师没有因守传统教学中的就阅读而阅读,就训练而训练,而是以诵读为“经”,以想像为“纬”,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交际应对,言语训练等具体、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积累语言精华,展开联想,放飞想像,倘徉于童话王国,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突出表现有以下三点:1、启发疑问,展开想象:学生的想像不是漫无目的妄想,而是需要教师巧妙的引领。
如:教师引导学生读了巨人叱责孩子们的三句话后,顺势问,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这里的问题设置带有启发性,同时给学生留有疑问的空间,为学生展开想像留下了余地,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2、移情表演,互动交流:把抽象的知识融入情景,融入生活,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课堂便由被动走向了主动。
教学中,付老师引导学生扮演巨人演出他们的神情、动作、语言,再现了文本,丰富了文本,拓展的文本,开放了文本,重构了文本,为师生建构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交流,面对五位巨人的表演,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这个巨人真厉害啊!在交流中他们在解读生命,感悟人性。
3、思维碰撞,言语实践:没有思维的碰撞,就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没有言语的实践,课堂就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本案例,付老师在与学生对话交流中不断产生思维的撞击与交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如: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学生说道:一个善良的巨人,一个慈祥的巨人,一个幸福的巨人,一个快乐的巨人等等,至此,学生已与文本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润物细无声”的.课堂交流已使师生双方都在悄然发展。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2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阳光课堂观摩,我有幸聆听了我校几位语文老师的课,听后收获颇多。
巨人的花园教学评课
![巨人的花园教学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9b411b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0.png)
巨人的花园教学评课巨人的花园教学评课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通过阅读《巨人的花园》这个经典童话故事,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2. 学生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巨人的花园;3. 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花园。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本《巨人的花园》、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PPT等辅助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巨人的花园》。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将要阅读的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并简单介绍作者奥斯卡·王尔德。
2.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花园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和感受。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打开课本,开始阅读《巨人的花园》。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和细节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并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步:讨论与交流(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巨人的花园对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影响。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辩论。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描述巨人的花园,如使用形容词、比喻等。
2. 学生分别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写的描述,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五步:创作花园(20分钟)1. 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将有机会创作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花园,并提供一些参考素材,如颜色、植物、动物等。
2. 学生可以选择画图、写作或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创作出来的花园。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赞美。
第六步: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花园创作,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想法。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以及创造力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https://img.taocdn.com/s3/m/956ef6e1de80d4d8d05a4f24.png)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萍萍老师的《巨人的花园》,听了这节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下面谈一下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本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刘老师从复习回顾“巨人的花园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入手,让学生说说“造成花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这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巨人。
”巨人错在哪里,又是怎样改的。
让学生到课文中去读读议议。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刘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刘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巨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带着自己不同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老师以“巨人高兴,巨人激动,巨人恍然大悟,巨人百感交集”为引语让学生齐读这段话。
三、充分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
例如,在理解“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这句话时,刘老师问: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告诉巨人什么?然后老师作为巨人和学生展开对话,这样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花园变化的原因。
这些发言,尽管内容只有几句话,但包含了学生的感悟,这是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次小成果,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值得珍视和尊重。
如果刘老师能在这基础上把学生的发言进行综合,就又成为一个有趣的童话,这还可以作为一项练笔作业布置给学生。
总之,教学童话一定要抓住童话里那些新奇的幻想,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童话中的角色纵情奔驰。
让他们在辽阔的神奇世界里,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2021年6月。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范文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796e7e284ac850ac024298.png)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范文«巨人的花园»评课稿1:三位教员的上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体验了一次全新的学习方式和进程。
三位教员能从片面开展先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点动身,在全体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先生学习童话的特点,区分设计了〝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整合的教学版块,以长短课的方式(30分钟,20分钟,30分钟)分步实施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立足于教材,又发明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把«巨人的花园»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和案例,为先生学习童话,学习言语,提供了多样的条件和途径,使先生对学习内容和方式一直有着等候,极大地激起了先生学习言语的热情。
三位教员的教学设计和进程,表达着很强的目的看法。
关注周教员〝读童话〞的目的设计,我们发现,〝紧扣‘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主线,抓住花园情形及人物态度的变化,经过朗诵感悟童话表达上的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陈教员的〝说童话〞的目的:〝……学习仔细倾听,并能就不明白的中央向人讨教,与人商榷……培育先生勇于交际,乐于交际的情味〞等目的,既思索了契合课程要求的语文学习导向和要求,又能充沛思索到实施进程中的操作性,关于知识和才干、进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有较好的掌握。
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动身点。
这些目的的设定,为先生愉快地、仔细地读童话,说童话,写童话,〝感受童话的魅力〞,奠定了举动的途径。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2:«巨人的花园»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充溢巧妙颜色的故事情节能大大地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刘超教员的教学中,孩子们感受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其中包括的深入道理。
刘超教员的教学思绪很明晰,课堂节拍也比拟紧凑,从精巧的教学课件到流利精简的教学言语,可见其备课仔细充沛。
在«巨人的花园»这一课学习中,教员从童话中的人物入手,引导先生看法童话巧妙的特点。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22132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1.png)
案例分析法:结 合具体案例进行 分析,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课程内 容,增强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安 排实践环节, 让学生亲自动 手操作,加深 对课程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创新精神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化发展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Part Four
教学资源与教材
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确保内容 完整、准确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 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具:准备必要的教具,如模型、 图片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拓展知识面
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选用适合学生年龄段和 认知水平的教材,确保内容的准确 性和适用性。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生动的故 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 态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 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
容
互动问答:教师与学生互动 问答,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 频等多媒体资 源,丰富课堂 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通 过小组讨论、角 色扮演等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活动,提 高课堂互动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堂掌控:能够有效地管理课堂, 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 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 力
教师教学表现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课堂氛围:教师营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巨人花园》评课稿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巨人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4bcf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6.png)
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巨人花园》评课稿在这次四年级语文公开课中,我参观了一堂名为《巨人花园》的课程。
本课程以一篇小说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故事的讲述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评课稿中,我将对这堂课进行全面的评述与分析。
首先,这堂公开课采用了导读式开篇,教师通过简单的导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背景的好奇心。
随后,教师用简要扼要的文字描述呈现主要情节和人物,并引发学生的猜测。
这种导读方式既不啰嗦又引人入胜,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教师组织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故事情节。
之后,教师进行了精读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文中难字进行解释和理解。
这样的精读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文字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设计了继续创作的环节,让学生自由书写下一段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此外,在课程安排中,教师还融入了综合性学习任务。
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小说改编的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角色设置、情节延展等创作活动。
这样的任务既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在课堂问答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特定的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改编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发挥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这堂四年级语文公开课《巨人花园》以小说故事为主线,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和综合性学习任务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通过导读式开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课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整个课程设计紧凑合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优缺点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10c0f6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优缺点《巨人的花园》评课稿,这篇文章真是个宝贝,里面的内容简直让人欲罢不能。
咱们聊聊优点吧。
故事的主题相当经典,围绕着成长、孤独和友谊展开。
巨人和小孩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展示了人类内心的温暖和渴望。
你看,那种大大的花园,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地方,像极了我们童年时的乐园。
巨人开始时的冷漠让人心生怜悯,后来在小孩的感染下又重拾了人性,这种转变太感人了,简直让人热泪盈眶。
尤其是那种从封闭到开放的心路历程,恰如我们每个人成长中的蜕变,没谁能逃过这条路。
再说说故事的细节,作者用的语言太美了,仿佛在画一幅画。
每个场景都栩栩如生,像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巨人的花园里的花草树木,生机勃勃,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闻一闻。
还有那些小孩,天真无邪,和巨人之间的互动,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联系。
孩子们的欢笑声,像是清晨的鸟鸣,清脆又动人,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一起笑。
这种童趣,真是太宝贵了。
但是呢,故事也不是没有缺点。
总感觉有些情节处理得不够细致,像是草草了事。
巨人转变的过程虽然动人,但有些地方感觉跳跃得有点快,让人一时半会儿跟不上。
读者可能会想,“嘿,这怎么突然就变了?”这种感觉,可能让一些人觉得没那么投入。
还有就是,虽然大主题很深刻,但有些小细节没交代清楚,导致故事的完整性稍微有些欠缺。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巨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这不禁让人有点困惑。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故事中的冲突设置。
有些地方稍显单薄,像是放了个大炮打蚊子,虽然气势汹汹,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巨人和小孩之间的矛盾本来可以更有戏剧性,想象一下如果多加点波折,那效果可就炸裂了。
这种冲突如果处理得当,会让读者更加感同身受,心里的波动也会更强烈。
不过呢,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简约,让这篇故事在传达主题时显得清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到底,《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尽管有些小瑕疵,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理念却是深入人心的。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9b6dcde3186bceb19e8bb79.png)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今天,我们有幸聆听了杨老师真情演绎的《巨人的花园》这堂课,感触极深。
杨老师标准的吐字,美观的书写,亲切的笑容给人带来舒服的感觉。
纵观整节课,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感想,一:识字教学扎实,理解到位。
比如:在教学“洋溢”这个词,杨老师重视了“义”的教学,先用多媒体展示它的象形字,让学生感性地理解了词义,接着放回语言环境,结合句子理解词义,最后进行造句,从浅入深逐步理解了词义。
但是,这里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在造句时还是有难度,我想是不是设计一个句子辨析的环节,让学生辨析以下两个句子是否正确:A:六一节到了,学校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B:这次跑步比赛,同学们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伤心的哭了,教师里洋溢着同学们的哭声。
通过对比判断,让学生明白“洋溢”往往用于比较欢快的场面。
又如:在教学“覆盖”这个词,杨老师重视了形的教学,先进行字形的指导,然后进行书写练习。
还有“训斥”与“叱责”的意思区分等。
总之,杨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识字教学要与音、形、义结合,做到真正意义识字”这一思想。
二、以读为本,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读。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
在课堂中,杨老师突出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反复接触文本,在读中理解,感悟。
(例如在指导读:巨人为了赶走孩子们说的三句话,她通过指名读,同桌读,想象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们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告诉我们,他们是多么快乐地读,多么喜欢去读,仿佛他们也融入课文的情境中)。
三、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在训练中增强学力老师们都知道,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
本课教学,杨老师在阅读训练上目标集中,紧紧扣住巨人语言的三个句子,让学生把握住人物的品质,概括出巨人自私、冷酷的特点。
以“巨人为什么要将孩子们赶出花园”让学生明白是因为巨人不愿分享快乐。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https://img.taocdn.com/s3/m/956ef6e1de80d4d8d05a4f24.png)
《巨人的花园》教研评课稿202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萍萍老师的《巨人的花园》,听了这节课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下面谈一下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本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刘老师从复习回顾“巨人的花园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入手,让学生说说“造成花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这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巨人。
”巨人错在哪里,又是怎样改的。
让学生到课文中去读读议议。
二、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刘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刘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巨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带着自己不同的感悟再来读读这段话,最后老师以“巨人高兴,巨人激动,巨人恍然大悟,巨人百感交集”为引语让学生齐读这段话。
三、充分体现老师主导作用在本课教学中,刘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想象。
例如,在理解“小男孩没有拔腿就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这句话时,刘老师问:如果你是那个小男孩,你会告诉巨人什么?然后老师作为巨人和学生展开对话,这样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花园变化的原因。
这些发言,尽管内容只有几句话,但包含了学生的感悟,这是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一次小成果,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值得珍视和尊重。
如果刘老师能在这基础上把学生的发言进行综合,就又成为一个有趣的童话,这还可以作为一项练笔作业布置给学生。
总之,教学童话一定要抓住童话里那些新奇的幻想,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随着童话中的角色纵情奔驰。
让他们在辽阔的神奇世界里,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强烈的求知欲。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琐碎之言,权当抛砖引玉,如有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2021年6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
鲍淑清123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在本课教学中,卢老师引领我们徜徉在巨人的这座美丽的花园中,让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感到无比的幸福。
卢老师带领孩子们在灵活开放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人物形象的魅力,既培养了语感又感知了文本的内涵。
现在,我就本次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童话般的情景
上课伊始,卢老师设计了“让我们一起进入大花园”,播放了美丽的花园图片,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形成如同童话一般的现场感。
把花园呈现得那么美好,是要为学生打开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将学生由一个学生的角色转变为童话中的那些孩子。
在穿行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让他们穿行整个童话事件。
他们和那些在花园里的孩子一样快乐玩耍,一起亲历和感受被巨人驱逐被巨人冷淡对待的受伤害感。
而有时,他们又成了巨人。
角色在随情景而变换着。
二、朗读训练扎实
在教学时,卢老师让朗读成为学生阅读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在这节课中有二处的朗读训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处是巨人训斥孩子的三句话,此处的朗读训练非常有梯度,可以说是层层递进:卢老师先指导学生读正确这三个句子,再让学生感受这三句话语气有什么变化,练习把这种变化的语气读出来,接着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生气的情景,最后老师创设说话情景引读句子。
第二处是朗读描写围墙内外不同的情景,围墙外春天来临,鲜花盛开,鸟儿欢叫;围墙内却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一位学生读后,卢老师点评道“刚才看着你的脸,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句短短的评价语,一语中的,真是四两拨千斤!
三、言语训练到位
《巨人的花园》是童话故事,童话中不乏神奇的想象。
卢老师瞄准这个,让学生也纷纷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研读巨人的“转变”时,卢老师设计了这样一处说话训练:小男孩的眼睛纯净如水,久久地凝视着巨人,仿佛在向巨人说些什么呢?这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此外,卢老师还十分用心地引导学生发现、体验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并且及时整理、欣赏、积累、运用。
比如,课文中四字词语非常多,卢老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巧妙地设计:望着眼前的情景,巨人不禁想起,孩子们在欢快地游戏时,花园里();自己在训斥孩子们的时候,花园里()。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愉快地学习、积累、运用词语。
在课将近尾声时,卢老师让孩子们动笔写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这丰满了孩子们对幸福的理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闪烁着教学智慧之光的言语训练无疑是丰厚扎实的。
本节课是精彩的,有效的,无论是从教师还是学生的表现角度看。
但我还是有一点想与卢老师商榷:卢老师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感觉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读的会有些厌倦,如果教学方法多变,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可能兴致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