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应用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解剖ppt课件完整版x
突然出现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 、失语等。
诊断
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
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等,同时 配合康复训练。
脑出血性疾病
01
病理生理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 流出血管外,形成脑 出血。
02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呕吐、意 识障碍、偏瘫、失语 等,严重者可危及生 命。Fra bibliotek03诊断
药物治疗(如降脂、降压、抗凝 等)及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 限酒、合理饮食等)。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脑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壁增厚、管 腔狭窄,引起脑部血流减少。
通过脑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超 声等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脑血栓形成与栓塞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 血管闭塞;脑栓塞则是其他部位形成的栓 子随血流进入脑血管,造成血管堵塞。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 次脑血管相关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病变。
康复指导
对于已经发生脑血管疾病的患 者,应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和 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和生活质量。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脑血管解剖基础知识
包括脑血管的组成、结构、功能等基本概念。
常见脑血管疾病及其病理生理机制
同时,脑脊液还通过蛛网膜颗粒进入上矢状窦,进而进入血液循环。
03
脑脊液的吸收
脑脊液通过蛛网膜颗粒被吸收进入静脉系统,完成脑脊液循环。当蛛网
膜颗粒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导致脑脊液过多积聚于蛛网膜下隙,形
成脑积水。
04
脑血管常见病变及临床表现
TCD技术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ppt课件
▪ 1982年挪威学者Rune Aaslid ▪ 低频和脉冲超声波技术结合 ▪ 无创性地获得脑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及其他参数
➢ TC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TCD技术基本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以B超一样的物理原理 为基础,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 种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振动源和接受体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频移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脑血循环的解剖
左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颈外动脉
左侧椎动脉
主动脉弓 左锁骨下动脉 左臂动脉
无名动脉
右颈内动脉 右颈总动脉
右颈外动脉 正常TCD血流频谱参 数及分析
深度 血流方向 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血流频普形态 声频
一、深度及方向
MCA 40~60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1)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2)
所获得血流参数的准确性。
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某些疾病的影响。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
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
▪
脑血管畸形;
▪
脑血管痉挛;
▪
锁骨下动脉盗血;
颅内高压和脑死亡。
机能评价
1. Will环侧枝循环功能评价(正常、病 理) 2. 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CO2试验 3. 为脑血管造影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颅内、外动脉检测方法
探头
超声窗口
声束投射角度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90°→0
75°→26%
60°→50%
45°→71%
30°→87%
15°→97%
0°→100%。
第四讲 临床应用及案例等
及其他参数
➢ TCD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TCD技术基本原理
经颅多普勒超声是以B超一样的物理原理 为基础,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 种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 振动源和接受体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频移 脉冲多普勒和连续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超声仪
脑血循环的解剖
左颈内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颈外动脉
左侧椎动脉
主动脉弓 左锁骨下动脉 左臂动脉
无名动脉
右颈内动脉 右颈总动脉
右颈外动脉 正常TCD血流频谱参 数及分析
深度 血流方向 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血流频普形态 声频
一、深度及方向
MCA 40~60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1)
颈内动脉、中动脉重度狭窄图形(2)
所获得血流参数的准确性。
年龄和性别等生理因素的影响
某些疾病的影响。
仪器工作条件选择
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
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
▪
脑血管畸形;
▪
脑血管痉挛;
▪
锁骨下动脉盗血;
颅内高压和脑死亡。
机能评价
1. Will环侧枝循环功能评价(正常、病 理) 2. 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CO2试验 3. 为脑血管造影及手术时机的选择;
颅内、外动脉检测方法
探头
超声窗口
声束投射角度对血流速度的影响
90°→0
75°→26%
60°→50%
45°→71%
30°→87%
15°→97%
0°→100%。
第四讲 临床应用及案例等
脑小血管病ppt课件
❖ 这些表现可同时存在亦可单独存在,它们虽然不是 CSVD唯一特有表现,但高度提示CSVD。
7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微出血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8
脑小血管病的病理
❖ 血管的病理改变:
✓ 小动脉硬化:微粥样硬化斑、玻璃样变性、纤维素 样坏死、微动脉瘤、节段性结构紊乱等病理改变常 见。同时可见脑深部白质出血、微血管迂曲、毛细 血管密度减少等。
粉样蛋白-p(Ap)沉积在脑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 管壁上。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成因在分类上有散发型和少见的 家族型。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AA可以完全无症状,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目前认识的CAA特征临床表现至少有: ✓ 脑叶出血:随着患者年龄递增,CAA在自发性脑叶出
血病因中的比例递增。 ✓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CAA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
2
脑小血管分布示意图 3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概述:
❖ 脑小血管功能: ✓ 1、血液运输:管壁的病变、血管的迂曲以及数量的变化会
导致血供障碍 ✓ 2、脑血流量调节:小动脉舒缩—脑血供储备能力的基础 ✓ 3、血脑屏障:脑小血管内皮细胞与小血管紧密连接构成了
22
巨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23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SVD临床表现相对均一,60%为隐匿起病,80%呈进 展病程。
❖ CSVD造成的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s-VCI),是 最常见且具同质性的VCI亚型。除认知受损外,还表 现有上运动单位受累、步态不稳或易跌、尿失禁、 假性延髓麻痹及帕金森病样等躯体症状,也较易伴 发抑郁等情感障碍。
13
7
腔隙性脑梗死 脑白质病变 微出血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8
脑小血管病的病理
❖ 血管的病理改变:
✓ 小动脉硬化:微粥样硬化斑、玻璃样变性、纤维素 样坏死、微动脉瘤、节段性结构紊乱等病理改变常 见。同时可见脑深部白质出血、微血管迂曲、毛细 血管密度减少等。
粉样蛋白-p(Ap)沉积在脑微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血 管壁上。
❖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成因在分类上有散发型和少见的 家族型。
11
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AA可以完全无症状,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 目前认识的CAA特征临床表现至少有: ✓ 脑叶出血:随着患者年龄递增,CAA在自发性脑叶出
血病因中的比例递增。 ✓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CAA与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
2
脑小血管分布示意图 3
脑小血管病(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概述:
❖ 脑小血管功能: ✓ 1、血液运输:管壁的病变、血管的迂曲以及数量的变化会
导致血供障碍 ✓ 2、脑血流量调节:小动脉舒缩—脑血供储备能力的基础 ✓ 3、血脑屏障:脑小血管内皮细胞与小血管紧密连接构成了
22
巨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23
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表现
❖ CSVD临床表现相对均一,60%为隐匿起病,80%呈进 展病程。
❖ CSVD造成的皮质下型血管性认知障碍(s-VCI),是 最常见且具同质性的VCI亚型。除认知受损外,还表 现有上运动单位受累、步态不稳或易跌、尿失禁、 假性延髓麻痹及帕金森病样等躯体症状,也较易伴 发抑郁等情感障碍。
13
脑血管CTA课件
5
(一)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起于 颈总动脉,在视交叉外侧分出大脑 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分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6
解剖变异
• C1颈段: 主要为起源异常;正常于3-5颈椎平面起至颈总动脉,此段无分支; 起源异常者包括: 高位、低位、起源于颈外动脉或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
• CTA对诊断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有重要价值,但是对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 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有限。
27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
•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有症状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是一个异常血管的复 杂网状结构,由供血动脉、异常动静脉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90%发 生于幕上,多位于脑实质内,较少发生于颅后窝。无性别差异,发病高峰在 20-60岁。
38
CTA表现
• 1、CT平扫可显示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继发征象。 • 2、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病变动脉管腔粗细不均,
管壁不光整。 • 3、脑底部不规则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可来源于豆纹动脉、交通动脉的深支、
丘脑动脉及软脑膜血管。 • 4、侧支循环及代偿血管的形成。多来源于后循环及软脑膜动脉。 • 5.可并发动脉瘤。
• 6.少见部位动脉瘤 如小脑后下动脉瘤、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易漏诊;如果遇到 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但难以确定动脉瘤有无时,应该提醒患者进一步 检查,如DSA。
26
三、脑血管畸形
• 脑实质血管畸形是胚胎期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分类: • 动静脉畸形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畸形
11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一)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平面起于 颈总动脉,在视交叉外侧分出大脑 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分段:
C1=颈段; C2=岩段; C3=破裂孔段; C4=海绵窦段; C5=床突段; C6=眼段; C7=交通段。
6
解剖变异
• C1颈段: 主要为起源异常;正常于3-5颈椎平面起至颈总动脉,此段无分支; 起源异常者包括: 高位、低位、起源于颈外动脉或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
• CTA对诊断动静脉畸形和静脉畸形有重要价值,但是对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 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有限。
27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
• 脑实质动静脉畸形是最常见的有症状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是一个异常血管的复 杂网状结构,由供血动脉、异常动静脉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90%发 生于幕上,多位于脑实质内,较少发生于颅后窝。无性别差异,发病高峰在 20-60岁。
38
CTA表现
• 1、CT平扫可显示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继发征象。 • 2、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近段狭窄或闭塞,病变动脉管腔粗细不均,
管壁不光整。 • 3、脑底部不规则烟雾状毛细血管网,可来源于豆纹动脉、交通动脉的深支、
丘脑动脉及软脑膜血管。 • 4、侧支循环及代偿血管的形成。多来源于后循环及软脑膜动脉。 • 5.可并发动脉瘤。
• 6.少见部位动脉瘤 如小脑后下动脉瘤、脑动脉远端动脉瘤易漏诊;如果遇到 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但难以确定动脉瘤有无时,应该提醒患者进一步 检查,如DSA。
26
三、脑血管畸形
• 脑实质血管畸形是胚胎期脑血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分类: • 动静脉畸形 • 海绵状血管瘤 • 毛细血管扩张症 • 静脉畸形
11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脑动脉解剖图解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前后位
1. ACA A2段 3. 额极动脉 5. 胼缘动脉
2. 眶额支 4. 胼周动脉
侧位
1. ACA A2段 2. 胼周动脉 3. 胼缘动脉 4. 皮层支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ACA)
2. 左椎动脉 4. 小脑后下动脉 6. 小脑前下动脉 8. 小脑上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Anterior view
1a. nPtoesrtieorirovr iceew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前后位
1. ACA A2段 3. 额极动脉 5. 胼缘动脉
2. 眶额支 4. 胼周动脉
侧位
1. ACA A2段 2. 胼周动脉 3. 胼缘动脉 4. 皮层支
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ACA)
2. 左椎动脉 4. 小脑后下动脉 6. 小脑前下动脉 8. 小脑上动脉 10. 后交通动脉
Anterior view
1a. nPtoesrtieorirovr iceewrebral artery 2. Superior cerebellar artery 3. Pontine branches of the basilar artery 4. 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5. Internal auditory artery 6. Vertebral artery 7. 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 8. Anterior spinal artery 9. Basilar artery
延髓支 脊髓前动脉
内侧组 外侧组
迷路动脉 亦称内听动脉
眶额动脉, 亦称额底动 脉或眶动脉 前交通动脉
额极动脉
胼周动脉
胼缘动脉
楔前动脉
胼氏体动脉 亦称后胼周
动脉
半球支 蚓支
内侧支 外侧支 中间支
缘支
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VA)
脑血管介入治疗PPT课件
第23页/共45页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
性神经损伤。 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
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 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 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 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 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第25页/共45页
(7)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
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 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 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第24页/共45页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 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 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 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 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 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第12页/共45页
禁忌证
•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 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第17页/共45页
应用钙离子拮抗剂的护理 为了防止出血后的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
性神经损伤。 如尼莫地平,该药能优先作用于脑部小血管,改
善脑供血,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头晕、头痛、 胃肠不适、皮肤发红、多汗、心动过缓等,少数 患者可出现失眠、不安、激动、易激惹等中枢神 经系统过敏反应,应注意密切观察。并告知停药 后症状很快消失,静脉给药时,应现配现用,并 注意控制好输液速度,防止发生低血压。
第25页/共45页
(7)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观察护理
※脑出血
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为突发的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表情痛苦和呼吸困
难,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加重,肌力减退或丧失,小便失禁。动脉瘤 破裂前多数患者还可再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眼痛、复视、颈项部 僵硬、癫痫发作、感觉或运动障碍等。
第24页/共45页
患者术后需常规皮下注射速碧林,稳定后应继续服 用阿司匹林等,以期达到有效抗凝抗血小板,抗凝 药物在使用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
在用药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有无皮肤淤斑,牙龈出血, 鼻衄、注射针眼出血、血尿、黑便等情况发生。应 避免摄入影响抗凝疗效的药物,和食物,如含乙醇 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等。鼓励清醒患者术后 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 3.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 况,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与邻近血管的关系。
• 4.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第12页/共45页
禁忌证
• 1.对碘过敏者(需经过脱敏治疗后进行,或 使用不含碘的造影剂)。
•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 • 3.有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 • 4.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
第17页/共45页
脑血管超声应用解剖PPT课件
无需侵入性操作,无创 伤、无痛苦,易于被患 者接受。
避免了放射性检查带来 的辐射风险,特别适合 于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 群。
能够实时观察血管的动 态变化,提供更准确的 诊断信息。
可以对脑血管进行多角 度、多切面的观察,全 面评估血管状态。
超声在脑血管诊断中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早期发现
超声能够早期发现脑血管的异 常改变,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医生需了 解患者病史和症状。
探头选择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不同频率和类型的探 头。
涂抹耦合剂
在探头和皮肤之间涂抹一层耦合剂,以减少空气 和皮肤对超声波的干扰。
扫描方式
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如横切 、纵切、斜切等。
图像获取
通过计算机系统获取超声波回声形成的图像。
等。
超声诊断脑动脉瘤时,需要观察 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 血流动力学变化,以评估病变的
严重程度。
脑动脉瘤的超声诊断对于及时发 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 免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等严
重后果。
脑动静脉畸形的超声诊断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复杂的脑血管病变,其超声表现为血管结构紊乱、血流速度加 快、杂音等。
超声诊断脑动静脉畸形时,需要观察病变部位的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杂 音等特征,以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脑动静脉畸形的超声诊断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动静脉畸形 破裂导致的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其他脑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
其他脑血管病变包括烟雾病、颈 动脉狭窄等,其超声表现各异。
超声诊断其他脑血管病变时,需 要观察病变部位的血管结构、血 流动力学变化等特征,以评估病
《颅脑应用解剖学》课件
颅脑解剖学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研究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未来颅脑解剖学将更加深 入地研究大脑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揭示大 脑的工作机制。
跨学科整合与合作
颅脑解剖学将与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等多个 学科进行更紧密的整合与合作,共同推动对大脑 的深入理解。
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随着影像技术、基因编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颅 脑解剖学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手段 学的兴起,颅脑解剖学得到了初
步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 、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 科的快速发展,颅脑解剖学得到
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02
颅脑解剖学基础知识
颅骨解剖
颅骨是头部的骨性结构,主要 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额骨、顶骨、枕骨 、蝶骨和颞骨等,主要起到保 护大脑的作用。
神经生理学应用
神经生理学是研究脑功能的科学,与 颅脑应用解剖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脑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 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机制和功能调节 。
颅脑应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生 理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理 论基础。同时,神经生理学的实验结 果也为颅脑应用解剖学提供了新的研 究思路和方法。
03
颅脑解剖学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应用是颅脑应用解剖学的重要领域之一。通 过对颅脑解剖学的研究,神经外科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脑 的结构和功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指导。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确地了解脑组织的结构、位置 和毗邻关系,以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结构和血管。颅脑应 用解剖学的研究成果为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提 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颅脑解剖学的研究成果将为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技术的发 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实现人脑与机器的交互和 调控。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培训课件
12
MRI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3
缺血组织在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出现表面扩散系数下降, 从而在DWI上表现出高信号。
T1WI图像对不同软组织结构有良好的对比度,适于观察软组 织的解剖结构;
T2WI对显示病变的信号变化比较敏感,利于观察病理变化。 二者结合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7
3/10/2021
DWI非常清楚的显示了梗死的部位
所以DWI序列又被称为中风序列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8
后循环梗死
男性,53岁,头晕8小时入 院。
入院的头颅CT和MRI的对 比图。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9
DWI
ADC
3/10/2021
影像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疗效评价、 预后判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脑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 脑灌注成像技术 其他MRI成像技术
3/10/2021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1
( 一)脑成像技术
CT和MRI均可通过密度或信号强度对脑实质以及解剖结构的 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病应用时主要满足以下需求: (1)判断是否有脑出血; (2)发现脑缺血; (3) 排除临床卒中样发作的其他颅内疾病 一、CT、增强 二、常规MRI、DWI、FLAIR
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应用
20
二、MRI在TIA诊断中的应用
DWI对梗死灶高度敏感度,TIA患者的诊断需行MRI-DWI扫 描,以排除脑梗死。临床中50%TIA患者在DWI图像上可见 高信号改变,这一结果与组织缺血坏死程度有关 。DWI作 为 TIA急诊首要推荐检查,以排除脑梗死。
《脑血管应用解剖》PPT课件
《脑血管应用解剖》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 脑动脉系统解剖 • 脑静脉系统解剖 • 脑血管疾病解剖 • 脑血管疾病治疗解剖基础 •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目录
01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脑血管解剖学定义
脑血管解剖学是研究脑部血管系统的科学,包括脑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脑动脉系统的变异
先天性变异
部分人在出生时脑动脉系统存在 先天性变异,如动脉瘤、动静脉 畸形等。
获得性变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影响, 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狭窄、 闭塞等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
03
脑静脉系统解剖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深静脉
硬脑膜静脉 窦
脑膜中静脉 颅骨静脉窦
血管性痴呆
由于长期慢性缺血或出血导致脑组 织萎缩和神经元死亡,进而引起认 知功能障碍和痴呆。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脑血管痉挛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收缩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颅内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或异常扩张形 成动脉瘤,易破裂出血。
烟雾病
压力。
其他治疗基础
01
02
03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状 ,如偏瘫、失语等,进行 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 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 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复发 。
06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颅骨静脉窦的变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 脑动脉系统解剖 • 脑静脉系统解剖 • 脑血管疾病解剖 • 脑血管疾病治疗解剖基础 •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目录
01
脑血管应用解剖概述
脑血管解剖学定义
脑血管解剖学是研究脑部血管系统的科学,包括脑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
脑动脉系统的变异
先天性变异
部分人在出生时脑动脉系统存在 先天性变异,如动脉瘤、动静脉 畸形等。
获得性变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影响, 部分人可能会出现脑动脉狭窄、 闭塞等病变,影响脑部血液供应 。
03
脑静脉系统解剖
脑静脉系统的组成
大脑上静脉 大脑下静脉
脑深静脉
硬脑膜静脉 窦
脑膜中静脉 颅骨静脉窦
血管性痴呆
由于长期慢性缺血或出血导致脑组 织萎缩和神经元死亡,进而引起认 知功能障碍和痴呆。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
脑血管痉挛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收缩 ,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
颅内动脉瘤
由于血管壁薄弱或异常扩张形 成动脉瘤,易破裂出血。
烟雾病
压力。
其他治疗基础
01
02
03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状 ,如偏瘫、失语等,进行 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 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 持。
生活方式调整
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合 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等,有 助于预防脑血管疾病复发 。
06
脑血管疾病预防解剖基础
颅骨静脉窦的变异
《头颈部CTA》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7
大脑中动脉的行程及分段
M1段(水平段、眶后段):起始部至外侧沟以前
M2段(回转段、岛叶段):弧形环绕岛叶前端进入外侧沟
M3段(侧裂段、外侧沟段):分为眶额动脉和额顶升动脉, 后者又分中央沟动脉、中央前沟动脉和中央后沟动脉,合称 为蜡台动脉
M4段(分叉段):外侧沟上端至分出颞后动脉、角回动脉、 顶后动脉处;
头颈部CTA及应用
精选课件ppt
1
头颈部CTA
☺ 检查方法
☺ 头颈部动脉解剖
☺ 图像展示
☺ 临床应用
精选课件ppt
2
检查方法
☺ 检查方法: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碘对比剂, 在靶血管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进行快速扫描, 获得的数据再经各种计算机后处理,得到相 应的血管图像
☺ 优势:无创,价廉,方便易行,几乎无危险, 患者容易接受
精选课件ppt
3
头颈部动脉解剖
❖ C1:颈段
❖ C2:岩段
❖ C3:破裂孔段
❖ C4:海绵窦段
❖ C5:床突段
❖ C6:眼段
精❖选课C件7:pp交t 通段
4
头颈部动脉解剖
精选课件ppt
5
颈内动脉系统
精选课件ppt
6
大脑前动脉的行程及分段
A1段(水平段)起始部向前内经视交叉背面 至前交通动脉。 A2段(上行段)至胼胝体膝下方 A3段(膝段)绕胼胝体膝 A4段(胼周段)扣带沟内 A5段(终末段)即楔前动脉
☺ V3段(寰椎段),从V2外端弯曲向上,再垂直上行 至寰椎横突孔为止的一段;
☺ V4段(枕骨大孔段),从V3上端急弯,水平向内行 一小段,再弯向上垂直上行入枕骨大孔;
☺ V5段(颅内段),入枕骨大孔至延髓脑桥沟平面。
医学pp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PPT课件
病情常在数日内进展。 4、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病情常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 5、突然出现的头痛,类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此型较少见。
临床表现和体征
单纯脑静脉血栓形成罕见,多数由静脉窦血栓扩 展而来。
(1)浅静脉血栓形成常突然起病,出现头痛、呕吐、 视盘水肿、局限性癫痫发作、肢体瘫痪、皮质型感 觉障碍等,即颅内压增高及局限型皮层损害的症状 体征。
等处静脉血,最后汇成一条大脑大静脉(Galen静脉) 该静脉位于胼胝体压部下方,向后下方与直窦沟通。
脑部静脉
V V
大 脑 大 引流血液
进入直窦。
丘脑V(终V):尾状核和丘脑之间。
大
脑
透明隔V:引流尾状核头部和胼胝
内
体前部的血液。
脉络丛V:为脉络丛的一部分,汇
流侧脑室和第三脑的V血液
基底V:穿过基底池和环池到达横池
病理
V回流受阻,引流区域内的毛细血管、小V充
血,脑水肿。
在灰质和白质出现出血性梗塞。
各出血点会聚起来,可以形成脑内血肿或伴有 不同程度的SAH。
炎性V窦血栓形成,造成邻近区的脑膜炎、脑
梗死、脑脓肿。
病理
发病类型
1、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2、突然发生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酷似动脉性卒中,
常无癫痫发作。 3、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有或无癫痫发作及颅内压增高,
骨及颞骨内面向外侧横行,继续向前下由改名为乙
状窦,末端续于颈V孔,出颅与颈内V沟通。
(5)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两侧海绵窦绕垂体, 连通成环,称为环窦。
∵眼V直接注入海绵窦
∴面部感染可能经眼V波及到海绵窦
∵窦内有颈内A、Ⅲ、Ⅳ、Ⅵ、Ⅴ
脑血管造影动脉解剖PPT课件
脑动脉狭窄 脑血管闭塞
血管栓塞术
腔内血管扩张术 溶栓治疗
1
脑动脉解剖
2主动脉弓颈及分动支脉支架植颈入外术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分支
3
病例讨论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右颈总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颈干 甲状腺干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廓内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大脑后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内侧组 外侧豆纹动脉外侧组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额眶动脉 颈内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Heubner’s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外侧豆纹中动央脉前沟动脉 岛叶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额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颞中动脉
额叶底外侧动脉前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V1 横突孔段;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小脑上动脉蚓支(内侧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外侧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顶枕支
距状沟支
枕颞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蚓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五段(V5) 小脑后下动脉
枕叶内侧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 小脑后下动脉外侧支 椎动脉第四段(V4) 椎动脉第三段(V3) 椎动脉第二段(V2)
椎动脉第一段(V1)
颈段
起始部动脉粥样斑块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 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颈内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
血管栓塞术
腔内血管扩张术 溶栓治疗
1
脑动脉解剖
2主动脉弓颈及分动支脉支架植颈入外术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分支
3
病例讨论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主动脉弓及分支
右颈总动脉 肩胛背动脉 肋颈干 甲状腺干 右椎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
左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廓内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主动脉弓
大脑后动脉 外侧豆纹动脉内侧组 外侧豆纹动脉外侧组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额眶动脉 颈内动脉
内侧豆纹动脉
Heubner’s返动脉 大脑前动脉
顶前动脉(中央后沟动脉) 顶后动脉 外侧豆纹中动央脉前沟动脉 岛叶动脉 角回动脉 颞后动脉
额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颞中动脉
额叶底外侧动脉前肢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颞前动脉 颞极动脉
V1 横突孔段;V2 横段;V3 寰椎段;V4 枕骨大孔段;V5 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小脑上动脉蚓支(内侧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外侧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椎基底动脉及分支
顶枕支
距状沟支
枕颞动脉 大脑后动脉 小脑上动脉蚓支 小脑上动脉缘支 小脑上动脉 基底动脉 椎动脉第五段(V5) 小脑后下动脉
枕叶内侧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 小脑后下动脉外侧支 椎动脉第四段(V4) 椎动脉第三段(V3) 椎动脉第二段(V2)
椎动脉第一段(V1)
颈段
起始部动脉粥样斑块
C1:颈段C2:岩段C3:破裂孔段C4:海 绵窦段C5:床突段C6:眼段C7:交通段
颈内动脉及分支
颈内动脉
侧支循环PPT课件
和二级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的重要前提,尤 其是Willis环,而普通人群中Willis环的完整 率仅为42%~52%
最新课件
9
(2)危险因素:高龄、持续血压增高、高脂 血症和血糖增高会使血管调节能力和内皮 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三级侧支循环代偿的 建立能力下降。
(3)其他: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大小和压力 梯度对侧支循环代偿有重要影响,一般认 为Willis环管径<1 mm,其代偿能力不良, 但依·然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5
它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 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因素。 脑侧支循
环的代偿机制 人类脑侧支循环代偿一般
通过三级侧支循环途径来建立
最新课件
6
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Willis环的血流代偿。它作 为最重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使左右大脑半球 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二级侧支代偿指 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以及其他相对较小 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 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部分病例在缺血后 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
微循环结构和功能。一方面直接通过增加梗死区
微循环的灌注,并提高微循环结构的缺血耐受,
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可使干预药物最 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
最新课件
13
预后评估 接受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 研究显示,Willis环结构完整者更容易获得 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的 机会,是3个月较好的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 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2, P=0.01],而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好的患者 接受溶栓后有更好的疗效
最新课件
30
侧支循环评估分级及描述 侧支循环的常用 评估分级为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此方 法为基于DSA的评估方法,具体为:0级: 没有侧支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的侧
最新课件
9
(2)危险因素:高龄、持续血压增高、高脂 血症和血糖增高会使血管调节能力和内皮 功能下降,从而导致三级侧支循环代偿的 建立能力下降。
(3)其他:侧支循环血管管径大小和压力 梯度对侧支循环代偿有重要影响,一般认 为Willis环管径<1 mm,其代偿能力不良, 但依·然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5
它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 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因素。 脑侧支循
环的代偿机制 人类脑侧支循环代偿一般
通过三级侧支循环途径来建立
最新课件
6
一级侧支循环指通过Willis环的血流代偿。它作 为最重要的代偿途径,可迅速使左右大脑半球 及前后循环的血流相互沟通。二级侧支代偿指 通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以及其他相对较小 的侧支与侧支吻合支之间实现的血流代偿。三 级侧支循环属于新生血管,部分病例在缺血后 一段时间才可以形成。
微循环结构和功能。一方面直接通过增加梗死区
微循环的灌注,并提高微循环结构的缺血耐受,
从而减轻微循环障碍;另一方面可使干预药物最 大限度地抵达缺血区,提高治疗效果。
最新课件
13
预后评估 接受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 研究显示,Willis环结构完整者更容易获得 早期神经功能的改善和3个月的生活自理的 机会,是3个月较好的功能结局的独立预测 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2, P=0.01],而软脑膜侧枝代偿较好的患者 接受溶栓后有更好的疗效
最新课件
30
侧支循环评估分级及描述 侧支循环的常用 评估分级为ASITN/SIR血流分级系统,此方 法为基于DSA的评估方法,具体为:0级: 没有侧支血流到缺血区域;1级:缓慢的侧
颅底应用解剖(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下横线相平行的线。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凸的连
线。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
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
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
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医颅学内讲重座培要训结课构件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3)膝段(C3) 又 称虹吸弯(siphon) ,位于前床突附近, 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 段的转折处,为“C” 形弯曲,眼动脉从此 段或此段与海棉窦段 的移行处发出。
N C3 III
C4 N VI N IV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的假 想连线上,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 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
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 与蝶顶窦相通,向外与颞 肌的静脉相通;
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 部,与横窦相通;
枕板障静脉occipital diploic v. 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 静脉相通。
耳后组血管
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 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 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 60%以上为0.3~0.6 mm ,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 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颅顶部的血供特点
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 和神经干所在部位。
一般头皮切口应呈放射状 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左右两
侧互相吻合。 头皮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线。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做与上、
下横线相垂直的线。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突中点
向上作一与前垂直线平行的线。 后垂直线:经乳突根部后缘作
一与前、中垂直线平行的线。
(医颅学内讲重座培要训结课构件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 线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 上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 线和矢状线交点的连线 上,相当于后垂直线与 中垂直线之间的一段, 此段的下端在颞下颌关 节的上方5~5.5 cm处。
(3)膝段(C3) 又 称虹吸弯(siphon) ,位于前床突附近, 为海面窦段和床突上 段的转折处,为“C” 形弯曲,眼动脉从此 段或此段与海棉窦段 的移行处发出。
N C3 III
C4 N VI N IV
(医学讲座培训课件)
(4)床突上段(C2) 位于前后床突的假 想连线上,在视神经根部或视神经移为视 交叉处的下方弯行向后,行向后外方。
颞前板障静脉an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 与蝶顶窦相通,向外与颞 肌的静脉相通;
颞后板障静脉posterior temporal diploic v.在板障内由顶部向下至乳突 部,与横窦相通;
枕板障静脉occipital diploic v. 位于枕部,与横窦相通,向外与枕 静脉相通。
耳后组血管
枕动脉与对侧同名动脉、 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的吻 合丰富,吻合点的外径有 60%以上为0.3~0.6 mm ,故枕区头皮也可作为游 离皮瓣移植的供区。
颅顶部的血供特点
皮瓣的蒂应在下方,瓣蒂应是血管 和神经干所在部位。
一般头皮切口应呈放射状 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左右两
侧互相吻合。 头皮出血时,应作环形压迫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特点
6、行程弯曲: 进入颅内的动脉行程极其弯曲,一般认为此乃脑动 脉无搏动的主要原因; 7、动、静脉多不伴形: 脑的动脉和静脉多不伴形; 8、无完整的静脉瓣: 脑静脉的硬脑膜静脉窦无完整的静脉瓣,但在某些 部位(如上矢状窦的静脉入口处)却有能其导流作 用的瓣状结构;
脑血管特点
9、构成血脑屏障: 脑毛细血管的内皮为紧密连接,无窗孔,周 围被角质细胞的足板所包绕,构成了血脑屏 障(BBB)。某些区域缺乏BBB,包括:松 果体、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垂体后叶、延 髓极后区、后连合、终板和脉络丛;
3、丰富的吻合: 动脉在软脑膜下的广泛吻合,分散并减弱了 搏动; 4、管壁的构造特点: 脑血管管壁的外膜和中膜均较薄,平滑肌亦 少且缺乏外弹力膜。
大脑中动脉分段详解
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两个终支中 较大的血管,缺血及梗塞最常累及此区。大 脑中动脉在解剖上一般分成4段或5段。 M1=水平段 M2=脑岛段(回转段、环绕段) M3=岛盖段(侧裂段) M4、M5合称为终末段或皮层段
脑血管特点
10、皮质支在软脑膜内吻合丰富: 皮质动脉在软脑膜内有丰富的吻合,在功能 上相当于脑表面的“血液平衡池”但由此发 出的穿支多为终动脉; 11、毛细血管疏密不一: 毛细血管于不同脑区疏密不一,其密度与突 触和神经毡的数量呈紧密的平行关系;
脑血管特点
12、变异多: 脑血管的变异甚多,尤其是脑底动脉环。
不正常的大脑动脉环易出现动脉瘤,前交通 动脉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 发部位。
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
1、血管行程弯曲: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均有几处极度弯曲的行程, 可衰减压力和冲击。 2、密闭的颅腔: 密闭的颅腔造成特殊条件,使脑血管无论在 睡眠时还是在活动状态下均不发生搏动;
脑动脉无搏动的因素
其中虹吸部是指颈内动脉的C4、C3和C2三段呈“C” 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大脑前动脉分段
A1=水平段 A2=上行段(垂直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A1段
水平段
位于起始处与前交通动脉之间的部分,起始 后向前内经视交叉背面折入大脑纵裂。该段 发出中央支(深穿支)内侧豆纹动脉,经前 穿支供应尾状核头和内囊的前肢。
脑血管特点
3、不同部位血供不同: 脑浅层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皮质血管比髓 质丰富,以视皮质最丰富;(视皮质位于大 脑枕叶皮质相当于Brodmann分区的17、18、 19区及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是大 脑皮质中最薄的区域。)
Brodmann分区
脑血管特点
4、与颅骨和硬脑膜血供无关: 脑的血供与颅骨和硬脑膜的血供彼此无关, 前者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后者来自颈外 动脉; 5、两类分支: 大脑半球的动脉可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和 浅层髓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和 间脑),均自成体系互不吻合;
M1段
水平段或眶后段
自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行至侧裂动脉 分叉处,颈内长约3cm。该段发出的中央支 称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豆状核、内囊和尾状 核。动脉分叉部起点延伸至侧裂,可以看出 它包含两部分,分叉前段及分叉后段,分叉 前段是单独的主干,分叉后段则可能是单干、 双干、三干甚至更多。
M2段
为基底动脉的终支。 P1=交通前段(中脑段) P2=环池段 P3=自P2段向外发出的 颞下动脉。 P4=自P2段向上发出的 顶枕动脉(供应大脑半 球内侧面的后1/3和部分 上外侧面皮质。
P1段
水平段或交通前段
为大脑后动脉绕大脑脚水平向外的一段,位 于基底动脉分叉处与后交通动脉之间。该段 发出中央支丘脑后穿动脉,供应丘脑和中脑。
A2段
上行段
自前交通至胼胝体膝。该段在终板池内绕胼 胝体向前上走行,自该段近端发出内侧豆纹 动脉返支(Heubner返动脉),该返支有时 也可起自A1段或前交通动脉。约在胼胝体嘴 和膝部平面还分别发出眶额动脉(额底内侧 动脉)和额极动脉(额前内侧动脉),供应 大脑额叶眶面和额极。
A3段
膝段
与胼胝体的弯曲一致,该段与A2段的分界相 当于额极动脉发出处。
A4段
胼周段
位于胼胝体沟内,也叫胼周动脉。该段向上 发出额中间内侧动脉和额后内侧动脉,这两 支动脉多呈共干发自胼周动脉,行于扣带沟 内,称为胼缘动脉,也可分别自胼周动脉发 出。
A5段
终段
即楔前动脉的终末支,供应楔前叶。
大脑后动脉分段
P2段
纵行段或交通前段
是围绕中脑上行的一段。该段经滑车神经和 小脑幕切迹上方,发出主要分支为脉络后外 侧动脉,供应后丘脑和侧脑室脉络丛,并与 脉络丛后内侧动脉和脉络前动脉吻合。还发 出丘脑膝状体动脉,供应内侧膝状体、丘脑 枕、上丘臂和大脑脚,偶尔也发支供应外侧 膝状体。
岛叶段
在岛叶表面,这些襻状的岛支行向外上并返 折出外侧裂。自M1段远端大脑中动脉主干转 向后上形成的膝部处至侧裂顶部到达环状沟 的终端,M2段包括6-8支主干动脉在侧裂内 走形脑岛之上。
M3段
侧裂段
为自岛叶段基部发出向中央沟上升的升动脉, 该段还向颞叶发出颞前、中动脉。自环状沟 的顶部开始向外行走处,终止于侧裂表面。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脑血管解剖
脑
脑包括端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端脑和
间脑通常合称为大脑。 脑各部都有丰富的血管分布。脑血管在形态 结构,行程和配布上均有其特点,这是脑部 血液供应的特殊需要及脑功能的形态学基础。
脑血管特点
1、两种来源: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且在脑底 部吻合成Willis环,该环是调节脑血液循环的 潜在代偿装置; 2、管壁较薄: 脑动脉壁很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 的静脉;
M4段
分叉段
为大脑中动脉分出顶后动脉、角回动脉和颞 后动脉处。自侧裂表面开始,然后在大脑半 回动脉。
Willis环
1=大脑前动脉(ACA) 2=大脑中动脉(MCA) 7=大脑后动脉(PCA) 9=椎动脉(右侧)VA 11=后交通(右侧) 12=颈内动脉 13=前交通 基底动脉(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