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膜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进展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opitical activeity)。

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chirality)的,即具有不对称性。

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

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enantiomer)。

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

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利用酶法、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气相色谱(GC)法、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isis,CE)法和分子烙印法拆分对映体,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分析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笔者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上述方法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

1酶法酶的活性中心是一个不对称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识别消旋体。

在一定条件下,酶只能催化消旋体中的一个对映体发生反应而成为不同的化合物,从而使两个对映体分开。

该法拆分手性药物已有较久的历史,反应产物的对映过剩百分率可达100%。

酶催化的反应大多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通常在0~50℃,pH 值接近7.0。

由于酶无毒、易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适于大规模生产。

酶固定化技术、多相反应器等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大大促进了酶拆分技术的发展。

脂肪酶、酯酶、蛋白酶、转氨酶等多种酶已用于外消旋体的拆分。

脂肪酶是最早用于手性药物拆分的一类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立体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少,适用于催化非水相递质中的化学反应,在B 一受体阻滞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多种药物的手性拆分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技术研究进展许多药物具有光学活性。

一般显示光学活性的药物分子,其立体结构必定是手性的,即具有不对称性。

手性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重合。

互为镜像关系而又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结构称为对映体。

虽然对映异构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基本相同,但由于药物分子所作用的受体或靶位是由氨基酸、核苷、膜等组成的手性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等,后者对与之结合的药物分子的空间立体构型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对映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往往呈现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差异。

鉴于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今后研制具有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给出手性拆分结果,欧盟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此,手性拆分已成为药理学研究和制药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生成非对映体拆分此方法是利用外消旋混合物与手性试剂反应后生成有不同性质的非対映体,从而利用生成物的不同物理性质(溶解度、蒸汽压、结晶速率等)将其分离,再将分离后的物质分别还原成之前的対映体。

还可以使用拆分剂家族代替单一拆分剂进行拆分,所谓拆分剂家族是指有类似结构的2~3个手性剂拆分剂。

组合拆分提高了产品收率和纯度。

2.动力学拆分利用两个対映体和手性试剂发生反应的速度不一样,在混合物中添加不足量的手性试剂。

一个対映体与手性试剂结合,从而得到纯的反应慢的対映体。

可以分为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动态动力学拆分,动态动力学拆分是指将经典动力学拆分和底物消旋化相结合的拆分方法,理论产率可以达到100%。

底物消旋化分为化学消旋化和酶消旋化,由于酶消旋化具有操作条件温和、产率高、副反应少等优点而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价值[4]。

3.液膜拆分将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的物质溶解在溶剂中制备液膜,利用内外向间推动力(浓度差、pH 差等)使待分离物中的某种物质得到富集。

液膜分离方法又分为本体液膜、乳化液膜、支撑液膜3种类型。

4.固体膜拆分此方法是基于対映体间亲和力的差异,利用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电势差)进行分离。

根据膜是否具有选择性又分成了两类,但是不具有手性选择性的膜分离时还需要有辅助的手性选择环境。

手性化合物酶法拆分

手性化合物酶法拆分

1、氨基酸
非天然氨 基酸化学合成法外消旋体酶法拆分
对映体
多数氨基酸不易用化学法拆分,而酶法拆分比较有效。
例如: D-苯基甘氨酸是制备抗菌素类药物的重要中间体, 它由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外消旋体,利用氨肽酶成功 地进行了拆分[1] 。
CH3 H 2N H OH
D, L-苯基甘氨酸 (PG) O (CH3C)2—O
参考文献
实例
Dunsmore等人[9]为此创 立了一种实用的去消旋过 程制备手性胺,使用一种 具有光学选择性的胺环氧 化酶和一个无选择性的化 学还原试剂(如氨水—硼 烷)。酶只氧化(S)—对映 体为亚胺,后者可以被还 原为外消旋胺.这样重复 操作,最终可以获得(R) —对映体,产率和对映体 过剩值都很高。
自然界里有很多手性化合物,因其所具有的特 殊性质和非凡功能,不仅在药物中,而且在农药, 香料,食品添加剂和昆虫信息素等领域均获得了广 泛的应用。 对于手性药物,其构型不 同它们的生理活性和毒性 也不同。
实例
手性问题的重要性!
图 1 对 映 体 的 不 同 生 理 活 性
沙利度胺(Thalidomide) --------天使还是魔鬼?
2、对映异构体
彼此成镜像关系,又不能重合的一对立体异构体互为对 映体。手性分子一定存在对映异构体。
3、外消旋体
一对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它由旋光方向相反、旋光能 力相同的分子等量混合而成,其旋光性因这些分子间的 作用而相互抵消,因而是不旋光的。外消旋体通常用(±) 或 dl 表示。 当一个手性化合物进入生命体时, 它的两个对映异 构体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图1)
L-氨肽酶
D, L-PG H2SO4 / 加热 (外消旋化) L-PG

手性拆分液膜及固膜的研究进展

手性拆分液膜及固膜的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2008年第27卷第ll期CHEMICALINDUSTRYANDENGINEERINGPROGRESS・1703・手性拆分液膜及固膜的研究进展郑熙,胡小玲(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710072)摘要:对外消旋体的手性拆分是获得单一对映体的有效途径,在诸多拆分方法中,膜拆分法以其能耗低、易连续操作,易工业放大的优点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方法。

本文将膜技术分为液膜和固膜两部分,分别介绍了两者在手性物质拆分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手性拆分;外消旋体;液膜;固膜中图分类号:TQ02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08)11—1703—07DevelopmentofmembranesforchiralresolutionZHENGXi,HUXiaoling(DepartmentofChemistry,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瑙ity,Xi’all710072,Shaanxi,China)Abstract:Racemeresolutionisthemainroutetogetpureenantiomer.Amonga11kindsoftheresolutionmethods,membraneresolutionmethodsareconsideredasthemostpromisingonesbecauseoftheirspecialadvantages,suchaslowenergyconsumption,continuousoperationmodeandconvenientup—scalingandSOon.Inthispaper,weconsidermembraneastwoparts:liquidmembranesandsolidmembranes,andintroducetheirdevelopmentinchiralresolutionrespectively.The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methodalealSOsummarized.Moreover,theproblemswhichneedtoberesolvedandthetrendofdevelopmentarediscussed.Keywords:chiralresolution;raceme;fiquidmembraries;solidmembranes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方法研究检索报告

手性化合物的拆分方法研究检索报告

检索报告一.数据库名称:中国知网检索方法:表单检索检索式:内容检索条件:主题;手性化合物 and 拆分方法研究 (精确匹配);检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2004-2014;检索范围:期刊,特色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报纸,学术辑刊,商业评论数据库检索年限:不限;支持基金:模糊;文献来源:模糊;作者:模糊;作者单位:模糊;命中记录数:23;该数据库中相关重要文献的简单摘录:(1)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拆分方法概述作者:李水清;黄延胜【机构】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湖北荆434025;【摘要】回顾了对映体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拆分方法,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

更多还原【关键词】手性化合物;对映体;拆分;(2)手性化合物包结拆分研究进展【作者】张明;聂爱华;【Author】 ZHANG Ming,NIE Ai-hua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Academy of Military Science,Beijing 100850,China)【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摘要】包结拆分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拆分方法,经常应用在手性化合物的制备中。

作者试对其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更多还原【关键词】手性化合物;包结拆分;化学拆分;(3)手性物质及其拆分方法【作者】刘凤艳;庞小琳;郑轶群;甘秀石;【Author】 LIU Feng-yan1,PANG Xiao-lin1,ZHENG Yi-qun1,GAN Xiu-shi2(1.Anshan Fine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Liaoning Anshan,114044,China;2.The General Chemical Company of Ansteel,114044,China)【机构】鞍山市精细化工技术研究中心;鞍钢化工总厂辽宁鞍山114044;辽宁鞍山114044;【摘要】简要介绍了手性化合物的概念和发展情况以及获得手性化合物单一对映体的几种拆分方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阐述了手性药物的世界销售市场。

综述了目前实验室和工业生产领域手性药物的拆分方法,包括: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手性萃取拆分法和膜拆分法等,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应用情况及优缺点。

关键词:手性药物; 外消旋体; 手性拆分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手性现象,比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酶等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物质,都是手性的。

据统计,在研发的1200种新药中,有820种是手性的,占世界新药开发的68%以上[ 1 ]。

美国FDA在1992年发布了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该原则要求各医药企业今后在新药研发上,必须明确量化每一对映异构体的药效作用和毒理作用,并且当两种异构体有明显不同作用时,必须以光学纯的药品形式上市。

随后欧共体和日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此项措施大大促进了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新药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2 ]。

当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外消旋体的形式出现,即药物里含有等量的左右两种对映体。

但是近年来单一对映体药物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1993年全球100个热销药中,光学纯的药物仅仅占20%;然而到了1997年, 100个中就有50个是以单一对映体形式存在,手性药物已占到世界医药市场的半壁江山。

在1993年,手性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只有330亿美元;到了1996年,手性药物世界市场已增长到730亿美元; 2002年总销售额更是达到1720亿美元, 2010年可望超过2500亿美元[ 3~5 ]。

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触发了更多的医药企业和学者探索更新更高效地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方法。

不同的立体异构体在体内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性质不同,并表现出不同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研究与开发手性药物是当今药物化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合理药物设计思想的日益深入,化合物结构趋于复杂,手性药物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用单一异构体代替临床应用的混旋体药物,实现手性转换,也是开发新药的途径之一[ 1 - 3 ]。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_李根容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_李根容

*基金项目:霍英东基金[98-9-8]、国家新药基金[96-7-8]与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01-3-6]及重庆药友研发项目[03-9-8]资助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李根容,李志良(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0044)[摘要] 对外消旋体进行拆分是获得手性药物的重要方法。

综述了手性拆分方法及其分类,分别为结晶拆分法,包括直接结晶法、形成非对映体的结晶法、组合拆分法等;复合和包合拆分法,包括包结拆分法;色谱拆分法等,并结合一些药物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手性药物拆分技术做了介绍。

[关键词] 手性拆分;异构体;消旋体;复合和包结拆分;色谱拆分[中图分类号]R91415;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5)08-0969-06Advances in the chiral drug resolutionsLI Gen -rong,LI Zh-i liang(College o 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4,China )[Abstract ] Significant progresses in developing the techniques of chiral resolution offer possibilities in the preparation of ne w chiral compounds.This article revie ws the method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of raceme resolutions,including direct crystallization (spontaneous resolution,preferential crystallization,combinational resolution and converse resolution),inclusion resolution and c hromatography.The direct crystallization is currently the most popular due to its simplicity and easy manipulation.Ne w technologies using 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combinational resolution and inclusion resolution may be expec 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chiral drugs.[Key words ] c hiral resolution;isomer;race me;complex and inclusion resolution;chromatographic resolution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

S-布洛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研究

S-布洛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研究

S-布洛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研究分子印迹技术是一项具有特定分子识别性能的技术,被应用于研究色谱分离、固相萃取、化学和生物传感器、不对称催化和酶模拟催化等领域。

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手性拆分中能得到较好的拆分效果,分子印迹技术在手性拆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采用本体聚合法、沉淀聚合法分别制备S-布洛芬印迹聚合物,并将其装填成高效液相色谱柱。

以乙腈为流动相,对外消旋布洛芬拆分,评价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拆分能力;同时通过对布洛芬类似物的分离,证明S-布洛
芬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异识别性能;研究了流动相对拆分结果的影响,诸如乙腈
含量,流速等等因素。

通过实验证明在沉淀聚合法中,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时,得到的产物分布较均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可以用作高效液相色谱柱固定相,能够
拆分外消旋布洛芬及其类似物。

同时制备得到的以PVDF为基质的手性拆分膜色谱并对聚合物填充量对成膜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聚合物填充量为30%时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色谱的水通量、接触角
和机械性能较理想。

最后手性拆分渗透实验中也印证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膜色谱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好的截留分离能力。

利用膜色谱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了S-布洛芬分子印迹膜,并对
聚合物的填充量进行了优化,同时测试了对外消旋布洛芬的手性拆分结果显示制备的分子印迹膜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好的分离识别能力。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

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

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

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

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

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

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

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

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

聚合物在手性物分离中的应用

聚合物在手性物分离中的应用

做成诱导剂、催化剂 等 ,可实现高效高选择性 的不对 称合成 ;
接 入某 些有效 的片段 ,可以制成特殊 的高效无毒 的高分子药物
和具有某种 活性 的仿生分子 ;如果进行特定 的分子 结构设计 ,
烯类单体、手性 乙烯酯 、手性 的乙烯酮、手性的丙烯酰胺、手
性 的丙烯酸合成而形成 。
【 收稿 日期】20 -40 0 70-3 【 作者简 介】祝 阳 (9 0) 17 .,男 ,湖北 荆门 人 ,讲 师 ,主 要研 究方 向 为氨基 酸 对映 体拆 分 。
手性 聚合 物可 以使之具有强烈铁 电性 能 ,则可以在更为广泛的 光电、微 电子材料 等领 域加 以应 用 。此外 ,这种特异性可 以 J 有选择地 与外消旋体 中的某一 个对 映体作用 ,使这两种对映体
得 以分离。
1手性பைடு நூலகம்聚物
所谓手性聚合物 是指 :主 链或侧链上含有手性结构 基团 的
引发剂作 用下 , 聚合生成具有手性螺旋 结构 的手性活性聚合物 。
手性高分子 结构 上带有不对称 因素 ,具有一定 的空间特异
性。 利用手性聚合物结构上 的空 间特异性 引入不对称合成体 系 ,
该 聚合物具有手性识别 能力 ,被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 固定相用 于对 映体混合物 的分离 。手性聚 合物 第二类手性通常 由手性乙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5期 第3 4卷 总第 19 6 期
广



5 3
www.d h m .o g c e c m
聚合物在手性物分 离 中的应 用
祝阳 ,邱志强
( 门职业技 术 学 院 化 工学 院 ,湖 北 荆 门 4 80 ) 荆 4 00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

手性分子的拆分技术郝婷玉1531025057 15级材料工程摘要:对外消旋体实施拆分是获得手性物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综述了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主要有直接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动力学拆分法、色谱拆分法( 含毛细管电泳法) 和手性膜拆分法等五大类。

其中, 包括目前作为手性拆分主要方法的色谱技术在内的前 4 类方法, 由于批处理能力小、工业放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反,膜分离技术具有能耗低、易于连续操作等优点,被普遍认为是进行大规模手性拆分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手性分子;拆分;对映体;外消旋化合物手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药物化学领域尤为突出,已知药物中有30 %~40 %是手性的。

手性是生物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很多内源性大分子物质,如酶、蛋白、核酸、糖, 以及各种载体、受体等都具有手性特征。

此外,手性还在医药、食品添加剂、杀虫剂、昆虫性信息素、香料和材料等领域有着深刻影响。

特别是在医药行业,手性药物对映体通过与体内大分子的立体选择性结合, 产生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可能具有不同的药理毒理作用[1]。

随着医药行业对手性单体需求量的增加和对药理的探究,如何获得高纯度手性单体已成为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

因此,手性药物的分离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对手性分子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单一手性物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其纯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单一手性物质的获得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1)手性源合成法:是以手性物质为原料合成其它手性化合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但由于天然手性物质的种类有限,要合成多种多样的目的产物会遇到很大困难,而且合成路线步骤繁多,也使得产物成本十分高昂。

(2)不对称合成法:是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化合物的方法。

化学不对称合成高旋光收率的反应仍然有限,即使如此,所得产物的旋光纯度对于多数应用仍不够高;生物的不对称合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反应介质通常为稀缓冲水溶液,反应条件温和,但对底物要求高、反应慢、产物的分离困难,因而在应用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手性拆分进展

手性拆分进展

手性拆分技术进展手性拆分技术进展手性拆分(chial resolution)称光学拆分或外消旋体拆分(optical resolution),为立体化学上,用以分离外消旋化合物成为两个不同的镜像异构的方法。

近几十年在工业上应用很广,尤其在手性药物开发上,已逐渐成为新药发展重要方向和热点领域。

当前,用于手性物质拆分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拆分法、毛细管电泳技术、色谱分析法、萃取拆分法、聚合膜拆分法。

一、化学拆分法(一)晶种结晶法是在饱和或过饱和的外消旋体溶液中加入其中一个对映异构体的晶种, 使该对映异构体稍稍过量而造成不对称环境, 结晶就会按非平衡的过程进行。

应当指出的是,优先结晶方法仅适用于拆分能形成聚集体的外消旋体, 而且该聚集体是稳定的结晶形式。

换句话讲,假若该外消旋体可以是以聚集物或外消旋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但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可以用聚集物的形式结晶出来,而不是产生外消旋化合物的结晶。

1934 年,Duschinsky【1】首次应用该方法实现了盐酸组氨酸的分离。

(二)外消旋体的不对称转换一对合成的外消旋体由于在非手性条件下物理、化学性质相同,普通的分离方法如蒸馏、重结晶等在这种情况下时无能为力的。

因此要设法先将一对对映异构体变成非对映体,然后再借用二者物理、化学性质的区别,将他们分开,制纯,再分别将非对映异构体分解,得回两个纯的对映体。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被拆分的分子中有一个易发生反应的基团,如羧酸、碱基等,然后让它们与一个纯的(+)或(-)光活性化合物反应,形成盐或酯,这样就形成了一对非对映异构体。

如:常用的光化学试剂有:光活性碱:奎宁、马钱子碱等光活性酸:酒石酸、樟脑磺酸等1853 年,Pastrure【2】对该种拆分方法进行了全面概括酸碱性的外消旋体的拆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拆分过程中使用的手性试剂是拆分成功与否的关键合适的拆分剂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必须容易与外消旋体中的2、个对映体结合生成非对映异构体,经拆分后又容易实现原对映体化合物的再生; 2、反应得到的非对映异构体至少其中之一能形成较好的结晶;3、拆分剂应尽可能具有较高的旋光纯度;4、拆分剂必须廉价易得,或可易于回收。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手性药物,即具有手性中心的药物分子,其立体构型的不同可能导致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活性、药代动力学和毒性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差异。

因此,手性药物的拆分技术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手性药物需求。

本文旨在综述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但不限于拆分方法、拆分效率、拆分机理以及在实际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例。

我们将从传统的拆分方法,如结晶法、色谱法,到现代的拆分技术,如膜分离、酶法等,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评价。

我们也将探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手性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使读者全面了解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手性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的分类手性药物拆分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拆分法和化学拆分法两大类。

物理拆分法主要包括结晶法、色谱法、膜分离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手性药物分子间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拆分。

化学拆分法则包括不对称合成、手性衍生化试剂法等,这些方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引入手性中心或者改变手性药物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对目标手性药物的拆分。

(1)结晶法:通过调整溶液条件,如温度、pH值、溶剂种类等,使手性药物分子在结晶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晶体形态,从而实现拆分。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拆分效果往往受到药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结晶条件的影响。

(2)色谱法:包括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色谱等。

这些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手性固定相或手性流动相,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色谱法拆分效果好,但设备成本较高,操作复杂。

(3)膜分离法:利用手性药物分子在膜上的传质速率差异,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实现对手性药物的拆分。

手性拆分合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手性拆分合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

手性拆分合成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手性分离合成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开发新的方法以获取手性化合物。

手性化合物是具有非对称碳原子的分子,在药物合成、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和分离相对复杂,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新的手性拆分合成方法。

一个常用的手性拆分合成方法是手性催化剂的利用。

手性催化剂是一种能够选择性催化手性化合物反应的分子,它可以通过有机合成过程中的催化剂选择性地催化反应的一种或多种手性异构体。

手性催化剂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和合成高效的手性催化剂,二是理解手性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设计更加高效和经济的手性分离合成方法。

在手性催化剂设计方面,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策略。

一种常用的策略是设计手性配体。

手性配体是与催化剂配位的分子,通过调节手性配体的结构,可以调控催化剂的手性选择性。

另一种策略是使用手性助剂。

手性助剂是在反应中加入的手性分子,它可以影响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构象和手性选择性。

这些策略的结合可以提高手性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和手性选择性。

手性催化剂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理解其反应机理。

手性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一般是金属或有机分子的复合物,因此,研究人员需要通过实验和计算方法来揭示手性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实验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催化剂的结构、构象和催化反应的动力学。

计算方法包括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力学等,可以用来模拟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反应的机理。

除了手性催化剂,还有其他一些手性拆分合成方法正在被研究和开发。

一种方法是手性色谱分离技术。

手性色谱是一种利用手性固体材料分离手性化合物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手性固体相和溶液中的手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手性分离。

手性色谱的分离效率和选择性取决于手性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手性化合物的性质。

另一种方法是手性结晶技术。

手性结晶是一种通过溶液中的手性化合物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选择性结晶形成单一手性晶体的技术。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

手性拆分膜的拆分原理及制备方法∗王雪;梁晓桐;张强;谷梦鑫;赵义平;冯霞;陈莉【摘要】It is an urgent problem for effective separation of chiral compounds in the field of pharmaceutical, chemical,food and other fields.A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thods of chiral separation,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has important academic and application value.In this work,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in China and abroad was reviewed.The chiral separation principle,prep-aration method,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ral separation membrane was discussed.%实现手性化合物的有效分离是当前制药、化工、食品等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作为手性拆分的重要方法之一,手性拆分膜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对近年来国内外手性拆分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其手性拆分原理、制备方法、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并且对手性拆分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6(047)0z1【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手性拆分;拆分膜;拆分原理;制备方法【作者】王雪;梁晓桐;张强;谷梦鑫;赵义平;冯霞;陈莉【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8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是指碳原子连接的四个不同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排布上可能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异构体形式,彼此两两对称,互成镜像而不重合[1-2]。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分析实验论文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专业制药工程班级制药工程101班姓名苏阳学号 3100822018二零一三年七月目录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 (1)摘要 (1)1. 结晶法 (2)2. 组合拆分 (5)3. 复合拆分技术 (5)4. 色谱拆分技术 (6)5. 手性液-液萃取拆分法 (9)6. 膜分离法 (9)7. 酶法拆分技术 (10)8. 总结与期望 (10)手性药物拆分技术研究进展苏阳(西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西安 710048)【摘要】手性药物在当今世界的药物市场上发展十分迅猛,其根本原因即为当下很多手性药物都具有非常高的药理活性,在对抗一些恶性疾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由于手性物质的不同对映体对生物体的生理活性有差异,这种差异不但遏制了手性药物的发展,更让人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基于此,手性药物的合成、分离又变得火热起来。

本文目的即在于综述前人对手性药物的分离方法,如色谱法、结晶法等,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关注当今世界前沿的拆分新技术,以求让手性药物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关键词:手性药物;拆分分离;外消旋体;Advances in the chiral drug resolutionsSU Yang(Faculty of Applied Chemistry,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 710048China)Abstract There is a fast development of chiral drugs in the modern medicine market throughout the world, for the essencial reason that so many chiral drugs have a high performance in treating diseases, which other ingredients can’t replace. Whereas the chiral substances, which is called raceme, contain two different enantiomorphs that have distinctive effect on our bod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the essay is to trace the approaches that have discovered for s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lastest technology of chiral drugs’split. All in all, my aim is to make a clear summary of every way for its disadvantages or drawback and make the full use of the chiral medicine.Key Words: chiral drug; separation ; raceme;所谓手性,是指其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它的镜像彼此不能互相重合的性质;而对映体则是指互为镜像关系且不能重合的一对分子。

分子印迹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分子印迹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郑依柳;邵华;金芬;金茂俊;王静;佘永新
【期刊名称】《化学试剂》
【年(卷),期】2024(46)2
【摘要】拆分手性化合物、提纯有利生物活性的对映异构体在食品、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具有对目标物质定向亲和性的聚合物,基于MIP制造的手性选择剂具有更高的亲和力和选择性,同时更易于制备和更为稳定,因此在手性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综述了MIP材料在手性拆分中用于样品前处理、手性固定相(CSP)、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提高手性选择能力的新策略,包括手性树状大分子、表面印迹载体、金属离子、纳米MIP、手性功能单体、协同辅助材料等,展望了MIP手性拆分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8页(P47-54)
【作者】郑依柳;邵华;金芬;金茂俊;王静;佘永新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3
【相关文献】
1.布洛芬手性拆分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2.分子印迹聚合物材料在手性药物分离和药物检测中的应用
3.分子印迹技术在药物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4.分子印迹聚
合物在毛细管电色谱拆分手性药物中的研究进展5.分子印迹技术手性分离氨基酸衍生物(Ⅱ)—流动相对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拆分效果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性能的开题报告

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性能的开题报告

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性能的
开题报告
题目: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其手性拆分性能
一、研究背景
随着物质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手性分离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

手性分离技术的发展需要高效、高选择性的手性固定相,其中光学活性聚合物固定相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这类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控性和选择性等优点,可以用于手性药物的制备、分离纯化以及手性分析等方面。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具有优异手性识别性能的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并通过测定手性拆分度等参数,探究其对手性物质的分离性能与机理。

三、研究内容
1. 合成具有手性中心的单体
使用手性醇、酸等原料,经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具有手性中心的光学活性单体。

2. 通过光聚合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固定相
利用化学合成的手性单体,通过光聚合反应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基手性固定相。

调节聚合反应条件,包括光聚合时间、溶液浓度等参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形貌等特性。

3. 研究手性固定相对手性物质的分离性能与机理
使用手性分离柱等方法,研究光学活性聚合物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的分离性能,测定其手性拆分度和选择性等参数。

探究其机理,包括手性识别模式、手性识别靶点等方面。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探索一种新型手性固定相制备方法,进一步拓展手性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手性药物的分离纯化提供新思路,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膜用于手性化合物拆分的研究进展肖定书胡继文*王国芝(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州 510650)摘要对聚合物膜在对映体协助和直接拆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比较了传统和新型光学拆分膜的结构和性能,指出了吸附选择性和扩散选择性膜的优缺点以及它们进行规模生产的可能性,重点介绍了光学拆分膜的设计原则、制备方法、膜组建形式和分离方式以及手性识别机理,并对聚合物膜拆分技术在整个分离技术中的地位及其工业化发展前景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对映体拆分聚合物膜手性Research Progresses on Enantiomeric Resolutionby Polymeric MembranesXiao Dingshu, Hu Jiwen*, Wang Guozhi(Guangzhou Institute of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Abstract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es on indirectly and directly resolving enantiomers by polymeric membranes are reviewed.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type optical resolution membranes are compared. The pros and cons and possibilitie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selective-sorption or selective-diffusion membranes are pointed out. Some aspects, for examples: design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modules and resolving styles and recognition mechanisms on optical resolution membranes are mainly introduced. Statuses and affections of resolution techniques by polymeric membranes in chiral resolution and industrial prospects are commented.Key words Enantiomer resolution, Polymeric membrane, Chirality实物与其镜像不相叠合的几何特性即为手性,其重要性体现在药物、食品、香料、建筑等诸领域。

特别是对映体药物,生命体内的手性环境常使之表现出不同的药理和药代特性,外消旋体药物的使用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药代行为、作用模式以及药效学,因此,光学纯药物需求与日俱增,“手性经济”迅猛发展。

然而,天然获取的单手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不对称合成技术又面临产率低、成本高和手性源制约的挑战。

比较而言,混旋体拆分在获取单手性物质种类、数量以及成本等方面均具优势。

现已发展了痕量、微量甚至制备级分离的多种手性拆分技术[1]。

传统手性拆分技术(结晶法、化学法、色谱法等)多存在处理量少、成本高、拆分对象窄和衍生化繁琐限制[2]。

近20年来,手性拆分研究工作集中在分析水平,其中以具有高效、快速、肖定书女,27岁,硕士生,现从事手性膜拆分对映体研究工作。

*联系人,E-mail:hujiwen@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2174)2003-06-14收稿,2003-10-15接受准确特点的手性高效液相色谱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但昂贵的手性柱以及处理量少制约了它规模化拆分。

目前,光学纯物质的生产还未实现工业化。

膜法拆分具有低成本、低能耗、连续不断运转模式和易于规模化等优点,因此,其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经济前景[1,3]。

自1974年膜拆分对映体问世,膜法拆分已由缺乏稳定性和载体耗量大的手性液膜发展到选择性和选择稳定性均较高的聚合物膜拆分,后者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日本、韩国等在膜拆分对映体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4],浙江大学[5]、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6]等少数单位在该领域也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总体来看,手性拆分膜系统包括非专一性和专一性底物催化两大类和手性液膜、协助手性拆分的非手性固体膜和直接拆分的手性固体膜三体系。

膜分离方式包括通过手性添加剂衍生的间接拆分和膜本身所含特定功能基进行识别的直接拆分。

发展较成熟的手性液膜方面已有不少总结,但对聚合物膜,除李俊[7]、黄蓓[5]和Aoki[4]等分别对膜萃取拆分和光学高分子膜拆分进行过综述外,其在对映体拆分中应用的综述少见报道。

因此,本文拟对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聚合物膜协助和直接拆分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手性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分离方式以及手性识别机理。

1 协助手性拆分的聚合物膜将手性选择配体的高选择性与膜拆分的高效性有机结合的聚合物膜协助对映体拆分技术主要有四种体系:膜萃取、酶膜反应器、亲和超滤和胶束增进超滤。

基于萃取机制的固定膜界面萃取(简称膜萃取)是一种膜分离与液-液萃取相结合的新型手性萃取拆分技术。

它能避免传统手性液膜拆分存在的“返混”和“液泛”以及手性载体耗量大的缺陷,易于实现工业化和同级萃取拆分。

逆流提取和中空纤维膜的运用分别解决了膜萃取中的饱和平衡和效率问题 [8,9]。

目前,缺乏高效萃取拆分剂、不能能动控制和强化萃取拆分过程三方面制约着膜萃取技术进程。

另外,将另一半无效或有害活性的对映体消旋化,实现萃取-消旋一体化的膜萃取拆分技术有望成为本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酶膜反应器通过酶高效立体选择性催化和膜分离的连续性相结合,实现消旋体动力学拆分[10]。

膜体可采用亲水膜、疏水膜和金属有机高分子膜。

酶失活是目前酶膜反应器的主要缺点,通常有因湍流所致的剪切失活、孔径分布不均所致的泄漏失活以及因膜表面随机吸附所致的活性位点遮蔽失活。

因此,对酶分子进行必要的化学修饰和定向固定化以便解决酶失活问题是该领域研究重点。

亲和超滤——溶液系统中超滤[12,13]是利用加到消旋体料液相中的大体积手性配体,选择性地与对映体之一络合,而让自由对映体通过膜。

配体的选择性络合性能和尺寸大小、移动相性质、浓度和pH等均对分离有重大影响。

凝胶层、选择配体构型翻转和非选择性渗透将导致拆分性能迅速下降,具体表现在随时间推移膜的渗透选择性降低。

单级超滤产品纯度较低,多级重过滤受产量、回收率和产品纯度三者间平衡点的影响,此点由产品最终纯度、对映体选择结合的细节特征、膜过程的经济因素等决定[12,13]。

亲和超滤选用力学性能好的微孔膜,易于实现错流循环、级联操作和智能控制,具有工业化前景。

目前对多级超滤工业化拆分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有效控制研究薄弱。

胶束增进超滤[14]]类似于亲和超滤,均通过手性添加物选择性地与对映体之一结合而被膜截留,膜孔径均介于自由对映体与选择体和选择结合体之间。

二者的异同在于亲和超滤利用对映体与选择配体的络合差异,胶束增进超滤则利用对映体与乳胶粒之间的作用差异而实现拆分。

胶束增进超滤具高膜通量、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结合、易于通过仪器实现胶束相与本体相间的逆流多级工业化高纯拆分等优点。

固体膜协助拆分技术在分离效率、产品纯度和规模化操作方面较具优势,但仍存在部分衍生化对映体释放以及选择配体回收与流失等问题。

2 手性聚合物膜手性聚合物膜是将手性识别器固载于膜基材或利用光活性聚合物膜材料制备的具手性识别功能的固体膜上,其拆分本质是通过膜具有的特种识别位点或几何构象对两异构体吸附或扩散差异来实现对映体在膜两侧的同时富集[4,5]。

与协助拆分膜相比,识别位点是通过化学键或其它作用力固载于膜上而不是添加于消旋液中,故稳定性较高,识别载体消耗少且无需衍生化。

2.1 设计原则渗透性、选择性、稳定性是手性聚合物膜设计的基础[15,16],拆分性能多样性和特异性、自我支撑成膜能力和较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可控膜通量等对膜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具有重大影响,是膜性能优化的主要方向。

传统光学拆分膜或是将不对称识别载体引入膜中,或是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手性固定相(CSP)高分子成膜。

含手性选择配体的液膜有高的渗透能力和高的选择性,但因载体流失而稳定性欠佳最终制约了它工业化手性拆分的进程。

支撑复合膜因加压增加通量时手性载体易于流失而导致选择稳定性下降。

识别体固载膜稳定性高,但因载体数量固定,在对映体渗透过程中易饱和而导致选择性下降。

纯粹由HPLC的CSP高分子所制膜因识别体与对映体作用力太弱,在膜短路径内难于实现拆分且膜通量小,成膜能力弱。

新型的光学拆分膜[16]分为扩散选择型膜和吸附选择型膜,其选择性、选择稳定性、拆分对象以及膜通量都比传统光学拆分膜大有改善。

扩散选择型膜拆分属连续稳态过程,具有高选择稳定性和强的成膜能力。

吸附选择型膜甚至能实现选择性和渗透性的同时优化,故更具工业化前景。

2.2 膜结构特点和拆分传质机制根据选择性分离机制的不同,将手性聚合物膜分为吸附选择型膜和扩散选择型膜。

2.2.1 吸附选择型膜吸附选择型膜在膜表面有微弱的不对称吸附能力,即膜能利用本身所具有的手性选择体或分子印迹空间,在溶解-扩散过程中通过特定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偶极-偶极作用、包结作用、立体效应、分子记忆等)选择性地优先吸附对映体之一形成“一对一”的络合物,利用该络合物的稳定性差异实现手性拆分。

此类膜最大的优点是有选择性吸附但无选择性渗透,可通过改变聚合物的二级结构使膜通量增加的同时不影响选择性[15]。

拆分过程中存在两异构体分别与手性识别部位的吸附-解吸四种物料平衡,一般随吸附时间延长吸附速率下降甚至达到饱和,所以通常需改变外部环境(如温度、pH、压力或溶剂)对已吸附的对映体进行解吸,属非稳态过程。

手性配体膜、亲和膜和分子印迹(MIP)膜多为吸附选择型膜。

2.2.2 扩散选择型膜具有手性主侧链和修饰皮层的扩散选择型膜一般无专门的手性识别体,但具高度不对称空间。

此类膜虽然也有选择性吸附,但主要在扩散过程中实现连续稳态手性拆分且识别过程中不与异构体形成“一对一”的特异性相互作用[15]。

其选择性与手性主侧链或修饰识别体所形成的不对称空间的密度呈正向关系,而与渗透性呈反向关系,且选择性对不对称中心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

选择性和渗透性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因素(该类膜每天生产1kg 99%的光学纯物质至少需4000m2膜及15级平衡[15])制约了该类膜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