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起痕试验的不确定度分析

合集下载

漏电起痕测试标准

漏电起痕测试标准

漏电起痕测试标准GB/T 4207-2003 : IEC 60112-2003 : GB4706.1-2005:1. 适用范围:适用于600V以下的固体电气绝缘材料的耐电痕化性能的测量。

2. 试验样品形状和尺寸:试验表面应平整、无伤痕。

表面面积应使得试验时液体不会从试样边缘流出,其尺寸不小于15mm*15mm试样厚度应不小于3mm3. 试验预处理:温度23C±5C,湿度50%± 10% 处理24h以上。

4. 试验溶液:4.1 A液:约0.1% NH4C(99.8%以上)水溶液,在23C±1C时的电阻率为395 Q .cm土5Q .cm;4.2 B液:约0.1% NH4C(99.8%以上)和0.5%土0.002%的二异丁基萘-磺酸钠盐的水溶液,在23C±1C时的电阻率为198Q .cm±5Q .cm。

(注:优先采用A液,但有更多腐蚀性污染物质要求时,推荐使用B液。

为了表示使用了B液,CTI或PTI后面应跟字母“ M')5. 实验说明:5.1试样具有平整表面,尺寸不小于15mm*15mm试样厚度应不小于3mm对于厚度小于3mm的试样,可把两块或多块叠起来做实验;5.2试样表面应清洁,没有灰尘、脏物、指印、油脂、脱模剂或其他有可能影响结果的污染物,在清洁试样时应注意避免引起材料的熔涨、软化、实质性擦伤或其他损伤;5.3实验前应将电极清洗。

如果电极边缘已被蚀损,应重新研磨;5.4试验溶液应使用蒸馏水和氯化铵;5.5样品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或玻璃支撑板上;5.6应将试样放在无通风,并在23C±5C的环境下进行试验。

5.7由于氯化铵溶液容易吸潮,为确保试验准确性,应做到每次实验前用电导率仪对溶液浓度进行测试。

影响电痕化试验测试准确度的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影响电痕化试验测试准确度的原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A a s fC u e rA c r c l t cl r c et n u g s o s n l i o a s f cu a yi E e r a a e s d S g et n ys so n ci T T a i WA GX —t g X T o N i o , I a n
( ayn xoo r cd ltaApruRsr su ,la ayn 3 8 Nn gEpsn o t er lpa t eahnit lnnNnag4 0 ) a li P te Eci e c as ecIt e e t 70
K yw r s sl n u t gm t i ; cuay pl ; o t n e od : i s l i a r l ac rc ; o sl o o di a n ea e u i A s a t E p r et n i eadt t e o C I e e r e tnt s a e. h fc r i u ne te cuay bt c: xe m n r i e l n e t f T t t l pe n i h p r t at s n e cdo h crc p ss sa s ip e o f l n a o t s et u n t a ebe d a d a dsm ug s e s e hv u r a . f h s d r gt v eni i t n esget t t s i u aep t ow r it i e h s nce o so h e s s f d
求, 必须使用铂 金电极 ; 电极应具有( ± .) i 5 01 ml l
2 6
影 响电痕化试验测试准确度 的原 因分析及几点建议
《 电气 防爆》 2 1 , 0 13

10-耐漏电起痕试验不确定度

10-耐漏电起痕试验不确定度

耐漏电起痕试验不确定度1 测量方法根据GB4027-84标准,使用如图所示测量装置,将两电极保持距离为mm1.00.4±,水平置于绝缘材料样品上,电解液ClNH4溶液(电阻率在23±1℃时为cm⋅Ω±5395以s530±的时间间隔从mm40~30的高处滴到两电极之间,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为0~600V,样品上任意5点都能承受50滴溶液的某一电压值(本次试验中设定为175V)而不发生破坏,则其耐漏电起痕指数为PTI175。

图14 耐漏电起痕试验装置2 数学模型m I I =式中 I ——最大试验电流实际值,A m I ——最大试验电流仪表指示值,A当5.0<I A 时,则证明样品PTI175合格,反之,则为PTI175不合格。

3 方差与传播系数()()()m c i i c I u u x u x f y u 22222=⎥⎦⎤⎢⎣⎡∂∂=∑4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表4-1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4021.0==eff c v A u5 评定分量标准不确定度根据本实验的的实际情况,采用B 类评定方法 5.1 电解液Cl NH 4溶液电阻率变化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1u 电解液ClNH 4溶液的电阻率在(23±1)℃时为cm ⋅Ω±)5395(,通过实验可知,当电阻率变动范围为cm ⋅Ω±5时,引起的最大试验电流变化为±0.02A ,认为服从均匀分布,估计其相对不确定度50%。

()()2100/502/1012.03/02.0211====-v A u5.2 试验电压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2u试验中电压设定值为175V ,由检定证书可知漏电起痕试验仪的电压表精度为1.5级,故试验电压的极限偏差为±175V ×1.5%=±2.625V ,引起试验电流变化值为±0.03A ,认为服从均匀分布,估计其相对不确定度为50%。

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

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

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嘿,你问漏电起痕的试验方法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首先呢,你得准备好试验的设备和材料。

有那种专门的漏电起痕试验仪,还有被测试的材料啥的。

就像你要做饭,得先把锅碗瓢盆准备好一样。

这试验仪可不能随便找一个,得是质量好的,准确的,不然试验结果可就不靠谱了。

然后呢,把被测试的材料固定好。

不能让它乱动,不然咋测试啊?可以用夹子或者其他的东西把材料固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

就像你把画挂在墙上,得挂得稳稳当当的。

接着,设置好试验的参数。

比如说电压是多少啊,电流是多少啊,滴液的速度是多少啊等等。

这些参数可重要了,得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要求来设置。

不能瞎设置,不然试验结果也不对。

就像你调电视的音量和频道,得调到合适的位置才能看得舒服。

设置好参数后,就开始试验啦。

试验仪会按照设置好的参数给材料加上电压和电流,然后滴液。

这滴液也有讲究哦,不能滴得太快也不能滴得太慢。

太快了,材料可能一下子就坏了;太慢了,试验时间就太长了。

就像你浇水,得浇得合适,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在试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材料的变化。

看看有没有漏电起痕啊,痕迹是啥样的啊等等。

可以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啥的,看得更清楚。

就像你找东西,得仔细看,不能马虎。

如果发现材料有漏电起痕了,就得记录下来。

记录下痕迹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等。

这些信息都很重要,可以帮助你分析材料的性能。

就像你写日记,得把重要的事情都写下来。

试验结束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看看材料的漏电起痕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不符合,就得找原因,改进材料或者试验方法。

就像你考试没考好,得分析原因,下次才能考好。

我给你举个例子哈。

我有个朋友,他在工厂里做漏电起痕试验。

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弄,就随便设置了参数,结果试验结果乱七八糟的。

后来他按照我说的方法,认真准备设备和材料,仔细设置参数,仔细观察试验过程。

最后他成功地完成了试验,也找到了材料的问题,改进了生产工艺。

你看,漏电起痕试验得用心,不能马虎。

绝缘用硅橡胶直流耐漏电起痕试验影响因素探讨

绝缘用硅橡胶直流耐漏电起痕试验影响因素探讨

因素对 硅橡 胶材料 耐 电痕 化 和 电蚀损 性 能试验 结 果 的影 响 , 并 对参 照 G B / T 6 5 5 3 —2 o 0 3 标 准进 行直 流 耐漏 电起 痕试 验 提 出 了建 议 。
关键 词 : 直流 ; 耐 电痕 化 ; 蚀损
0 引 言
由 于 硅 橡 胶 材 料 具 有 优 越 的 电 绝 缘 性 能 以 及 很好 的憎 水 性 , 因此 在 交 直 流 复 合 绝 缘 子 伞 裙 和 护 套 方 面 得 到 广
直流试验电压下试品蚀损量及痕深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痕化和电蚀损试验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通过试验探讨直流线如图l所示由于施加电压的升高致使放电持续时间和间断时间的比例发生变化同时蒸发液体的能量和电弧热能间的比电压下耐电痕化和电蚀损试验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绝缘用硅橡胶直流耐 漏 电起 痕试验影 响 因素探讨
所示 , 由于 施加电压的升高致 使放 电持续 时间和 间断 痕 化 和 电蚀 损 试 验 有 其 自身 的特 点 , 本 文将 通 过试 验 , 探 讨 直 流 线如图 l 时 间 的 比例 发 生 变化 , 同 时 蒸 发 液 体 的 能 量 和 电弧 热 能 间 的 比 电压 下 耐 电痕 化 和 电蚀 损 试 验 的影 响 因素 和 特 点 。 1 试 验 设 备 和试 验 方 法 试 验 采用 按GB / T 6 5 5 3 -2 0 0 3标准 研 制 的 N DH N— H VA D 型交直流漏 电起 痕仪 , 试验变压 器容量为 2 5 k V A, 采用桥 式整 流并用 5 0 F电容器 c滤波 ,电路 中串接 的串联 电阻 R可按标
V = 3 5k V

紫铜
9 2 0
R= 2 2k n

泄漏电流测试仪交流漏电流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_百度(精)

泄漏电流测试仪交流漏电流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_百度(精)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NO .6China New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工程技术泄漏电流测试仪交流漏电流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沈双青(温州市计量技术研究院,浙江温州325000)1. 概述:1.1测量依据: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及JJG 843-2007《泄漏电流测试仪》检定规程的要求,对泄漏电流测试仪交流漏电流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2环境条件:温度:(20±5 ℃湿度:(60±15 %RH1.3测量标准:数字多用表:型号:3136A 规格:ACI:500μA ~10A ,允许误差:ACI :MPE:±(0.5%rdg+20d。

1. 4测量过程:调节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设输出漏电流为I X ,再由数字多用表读出实际值I N 。

从而计算出示值误差,本次评定以I x =1mA 为例。

2数学模型:△I=Ix -I N 式中:I x ———被检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指示值(mA);I N ———数字多用表读取的实际值(mA )。

3方差和灵敏系数:输入量Vx 与VN 彼此独立不相关,其中:输入量I X 的灵敏系数输入量I N 的灵敏系数4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将取决于输入量I X 、I N 的不确定度,标准器和被测泄漏电流测试仪在标准条件下,温度、湿度、电磁场、电源变化等带来的影响可忽略。

4.1标准不确定度u(IX的评定该不确定度分项主要是由于被检泄漏电流测试仪的测量重复性引起的,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

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的示值分辨力、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漏电流调节细度、人员读数视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均已包含在重复性条件下所得测量列的分散性中,故在此不另作分析。

对1台泄漏电流测试仪,在1mA 指示值,连续测量10次,得到如下数据,如表1所示:表1被检泄漏电流测试仪的实际值(IN )实验标准差实验工作中,以二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为测量结果,于是实验标准差u (IX=s/2姨=0.0036/2姨=0.0025(mA其自由度为4.2标准不确定度u(IN的评定输入量IN 的标准不确定度u(IN主要由数字多用表示值允许误差引起, 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漏电起痕报告

漏电起痕报告

漏电起痕报告
报告编号:LE001
报告日期:2022年5月10日
1. 报告目的
本报告是针对位于xxx小区的xxxx号楼进行的漏电起痕检测分析,旨在评估该楼的漏电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检测方法
本次漏电起痕检测采用了“电子多功能测试仪”(型号:EMT10)进行,检测范围涵盖了该楼的所有房间。

3. 检测结果
经过现场检测,共发现xxx个漏电点,其中yyy个漏电点的漏电电流大于标准值,属于危险漏电。

具体结果如下:
房间号 | 漏电点数量 | 危险漏电点数量
--------|---------|-----------
101 | 2 | 1
102 | 3 | 2
103 | 1 | 0
…… | …… | ……
4. 解决方案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向xx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①将危险漏电点立即停电处理,并及时通知业主进行维修;
②对所有漏电点进行排查,并进行修缮或更换;
③引导业主加强用电管理,避免长期过载使用电器;
④定期请专业电工进行检测维修,确保住户生活的安全。

综上所述,本次检测结果表明该楼存在漏电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我们将持续关注该楼的漏电情况,并与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
会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住户的安全和保障。

联系人: xxx,联系电话:xxx。

泄漏电流测试仪试验电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泄漏电流测试仪试验电压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

() 5
l 0
式 ( ) 一泄漏 电流测量仪输 出电压示值 ; 1 中:

4 2 B类 标 准不 确 定 度 分 量 评 定 .
数字 多用表 电压示值 。
测量方法 采用 直接 测量泄漏 电流测试仪输 出试 验电压 。 测量环境恒温好 , 电网稳定。 因此 , 环境 影响 和 电源稳定 度
( ) : : .1 . 0 19V () 7
在相 同的测量程 序、 员 、 人 仪器 、 环境 , 数字多 用表 对 用
泄漏 电流测试仪的输出试验电压进行独立 的重复测量 1 。 O次
收 稿 日期 :0 2—0 21 6—1 5
作 者 简介 : 王 霞( 94 ) 女 , 18 - , 山西 吕梁 人 , 理 工程 师 , 作 方 向 : 学计 量 。 助 工 电
() 2 测量标 准 : 数字 多用表 , 型号 规格 :0 0 测量 范 围: 20 ,
交 流 电 压 0~ 5 70V。
() 3 被测 对 象 : 泄漏 电流测 试 仪 , 泄漏 电流 测 量范 围: 00 .5—2 .0 A, 0 0 m 输出试验电压范围 : 交流 电压 8 20V。 0— 5 () 4 测量方法 : 依据 JG 4 J 8 3—20 《 漏 电流测 试仪 检 07 泄 定规程》 在规 程要 求的环境条件下 , , 将泄漏 电流测试仪 的 N 端与 L端与数字 多用表并联 , 调节 泄漏 电流测试 仪的输出电 压 , 出输 出电压值 。此 时 , 得 数字 多用表 的 电压示 值即为 被
值时 , 数字多用表电压量程 为 7 0V, 5 允许误差 限为 :
6 =0. % X2 0 V +0. 06 2 03% ×7 =0. 57 50 V 3 V .

纸基覆铜板耐漏电起痕指数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纸基覆铜板耐漏电起痕指数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

纸基覆铜板耐漏电起痕指数影响因素的试验分析陈晓鹏;姜晓亮【摘要】为了保证覆铜板的安全可靠性,覆铜板企业技术人员都在着手研究提高产品的CTI指标。

本文主要内容是研究影响普通纸基覆铜板CTI指标的因素,并通过改良树脂胶黏剂的配方,使纸基覆铜板CTI指标达到零级(600 V),并且保证了其它性能。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CCL, many CCL manufacturers are engaged in improving the CTI of production. This study is discussing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iuence the CTI of CCL, the modified resin adhesive formula, in order to make the paper base copper clad laminate CTI index improve to 600V, and ensure its fiame retardant properties.【期刊名称】《印制电路信息》【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4页(P15-17,43)【关键词】纸基覆铜板;相比漏电痕迹指数(CTI);树脂胶黏剂【作者】陈晓鹏;姜晓亮【作者单位】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远 265400;山东金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招远 265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11 前言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空气中的尘埃等污染增多,覆铜板在工作过程中受到尘埃、水份结露或湿气和具有正负离子污染物的影响,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其表面产生较大的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产生的热量将覆铜板漏电部分的表面蒸干,形成局部干燥区,使覆铜板表面处于不均匀的干燥状态。

干燥区域相较于潮湿区域电阻较大,使整个覆铜板表面电场变得不均匀,进而产生闪络放电。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影响因素探析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影响因素探析

相比漏电起痕指数(CTI)测试影响因素探析李龙飞;陈伟杰;吴小连;张华【摘要】In this paper, typical cases of CTI test on PCB base materials were exempliifed, and the inlfuential factors of CTI test results, including type of test specimen, surface state of test specimen;resistivity of test solution, drops of the test solution;material made of electrodes, contamination coating electrodes, and wear of electrodes were deeply discussed.% 文章归纳电子电路基材领域相比漏电起痕指数测试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讨论了样品种类、样品清洁度,溶液电阻率、滴液量,电极材质、电极清洁度、电极磨损等因素对CTI测试结果的影响。

【期刊名称】《印制电路信息》【年(卷),期】2013(000)008【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相比漏电起痕指数;IEC60112;GB/T 4207-2003【作者】李龙飞;陈伟杰;吴小连;张华【作者单位】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39;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39;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39;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东莞 523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1CTI(Comparative Tracking Index,相比漏电起痕指数)是评价固体绝缘材料对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的耐受能力的一项性能指标。

一般情况下,家用电器的电路板用基材会有CTI性能的相关要求。

漏电起痕判断标准

漏电起痕判断标准

漏电起痕判断标准
漏电起痕判断标准主要依据IEC60112-2003和GB/T4207-2003等标准规定。

这些标准用于评估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1)和痕化指数(PT1)。

在漏电起痕测试中,试验样品通常为固体绝缘材料,试验表面应平整、无尘、无油。

测试过程中,在规定尺寸(2mm-5mm)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污染液体(如0.1%NH4CL),用以评价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能力。

判断漏电起痕的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相比电痕化指数(CT1):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绝缘材料表面产生的电痕化程度与标准样品(如金属)相比的相对值。

CT1值越低,说明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下的耐受能力越强。

2.痕化指数(PT1):在规定试验条件下,绝缘材料表面产生的痕化长度与标准样品(如金属)相比的相对值。

PT1值越低,说明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下的耐受能力越强。

3.电压阈值:在试验过程中,绝缘材料表面出现可见电
痕所需的最低电压。

电压阈值越高,说明绝缘材料在电场下的耐受能力越强。

4.泄漏电流:在试验过程中,绝缘材料表面在规定电压下的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越小,说明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下的耐受能力越强。

综上所述,漏电起痕判断标准主要依据相比电痕化指数(CT1)、痕化指数(PT1)、电压阈值和泄漏电流等指标。

在这些指标中,CT1和PT1值越低,说明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下的耐受能力越强。

同时,电压阈值和泄漏电流越小,也表示绝缘材料具有更好的电绝缘性能。

【漏电起痕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四个常见问题

【漏电起痕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四个常见问题

【漏电起痕试验仪】漏电起痕试验仪四个常见问题1.低压漏电起痕试验仪的试验方法与测定低压漏电起痕试验仪的试验方法与测定低压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按IEC60695、GB4207/IEC60112等标准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具有简便、精准、牢靠、应用等特点。

漏电起痕试验仪实物图漏电起痕试验仪实物图用于照明设备、低压电器、家用电器、机床电器、电机、电动工具、电子仪器、电工仪表、信息技术设备的讨论、生产和质检部门,也适用于绝缘材料、工程塑料、电气连接件、辅件行业等模拟仿真试验。

试验原理:漏电起痕试验是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在规定尺寸(2mm5mm)的铂电极之间,施加某一电压并定时(30s)定高度(35mm)滴下规定液滴体积的污染液体(0.1%NH4Cl),用以评价固体绝缘材料表面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的耐受本领,测定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和耐电痕化指数(PTI)。

试验步骤:在每次试验前应清洗电极,检查两电极之间的距离。

(用附送的宽度校正片来校正。

校正片上已刻有两个刻度线,分别为30mm和40mm,此用来校正滴液针离试样的高度,一般出厂以校正好。

)1、将被测试样放在支撑板上,试样的被试表面呈不平(支撑板底部安装了高度调整杆),再把两个电极的刃按规定的力紧压在试样上。

2、检查两电极之间的距离,保证电极和试样之间良好的接触。

假如两电极的边缘被腐蚀,则应重新磨尖。

将电压调整成可被25整除的一个合适的值,调整电路的电阻使短路电流在给定的偏差内。

然后使电解液滴落在被试表面直到形成电痕化而产生破坏或直到滴落50滴电解液为止。

3、假如在试样表面两电极间的一个导电通道中流过0.5A或更大的电流持续至少2s,于是过电流继电器动作;或继电器虽未动作而试样燃烧了,则认为试样已发生破坏。

4、假如在同一试样上做多次试验,则应注意试验点之间要有充分的间隔,使试验点上飞溅的污物不污染其他的被试表面。

高分子材料漏电起痕现象分析

高分子材料漏电起痕现象分析

高分子材料漏电起痕现象分析摘要:高分子材料因为其密度小、比强度大和加工性能好、电绝缘性能优良等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行业。

但是,其在受到潮湿或电解质污染时出现的漏电起痕现象,导致使材料失效,损坏电气设备,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该文介绍了高分子绝缘材料漏电起痕现象,分析了材料性质与环境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高分子绝缘材料;漏电起痕; 环境因素漏电起痕是高分子材料特有的绝缘破坏现象,它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提升高分子绝缘材料的安全性,扩大其在电子电气领域的应用,对高分子材料耐漏电起痕性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持续关注。

1 材料的耐漏电起痕现象与表征当高分子材料被水或被电解质溶液污染时,其表面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泄漏电流。

由于污染层的电导率不均匀,该电流产生的热量将使污染层中某些区域内的水分率先蒸发,从而形成电阻较高的干带。

干带导致电流中断,引发电火花,电火花产生的热量加剧材料发生降解碳化。

如果降解碳化的产物挥发,或者在外力的作用下离开材料表面,那么放电只会发生在最初形成的位置而不会向其它区域延伸,这种情况下材料被击穿也只是被点蚀。

如果降解碳化的产物留在材料表面,那么其较低的电阻将使电场强度集中于此,引发放电重复发生,使其周围产生更多的低电阻区域,最终形成碳化物的通路,导致材料失效,即漏电起痕[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IEC 60112[2]和IEC 60587[3]两种标准试验方法,前者又称滴液法,适于工作环境较为温和的材料,后者又称斜板法,适用于高压或者在较为恶劣条件下工作的材料。

IEC 60112 标准试验方法规定试样应水平放置在金属板或玻璃板上,滴液装置在样品正上方300mm,两电极材质为铂,间距为4mm,交流频率为48~60 Hz,电压从100 V 开始每次提高25 V 直到600V 或者直到发生电痕破坏。

相对漏电起痕指数(CTI)则定义为试验液滴下50 滴时不发生电痕破坏的最大电压值,对于600 V 下仍不发生电痕破坏的样品,规定用滴液50 滴后的侵蚀深度来表征其耐电痕性。

漏电起痕报告

漏电起痕报告

漏电起痕报告摘要:本文档旨在报告一起漏电起痕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分析结果。

漏电起痕是一种常见的电气问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故障、人身伤害甚至火灾。

通过对漏电起痕事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识别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和范围1.3 方法和程序2. 事件描述2.1 事件概述2.2 事件发生地点和时间2.3 事件涉及设备和人员3. 调查过程3.1 数据采集3.2 仪器使用和测量3.3 调查记录和证据收集4. 分析结果4.1 电气系统结构和布局4.2 漏电电流大小和来源4.3 漏电起痕的具体位置和影响范围4.4 漏电原因分析5. 结论5.1 问题根本原因5.2 相关风险和后果5.3 相关法规和标准5.4 建议和解决方案6. 结束语引言1. 背景漏电起痕是一种常见的电气问题,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故障、人身伤害甚至火灾。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报告一起漏电起痕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分析结果。

2. 目的和范围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漏电起痕事件进行调查,并提供相关分析和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本次调查的范围包括事件的描述、调查过程和分析结果。

3. 方法和程序为了收集必要的数据和信息,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程序:- 通过面谈相关人员获取事件的背景和细节信息。

- 检查现场并记录设备和设施的相关数据。

- 使用专业仪器对电气系统进行测量和分析。

- 收集相关的调查记录和证据以支持后续的分析工作。

事件描述1. 事件概述在该事件中,发现了一处漏电起痕现象,该现象可能对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2. 事件发生地点和时间漏电起痕事件发生在某家庭住宅的厨房,发现时间为xx年xx 月xx日。

3. 事件涉及设备和人员涉及的设备包括厨房中的电磁炉、插座和电源线等。

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和厨房使用者。

调查过程1. 数据采集通过面谈相关人员和检查现场,我们收集了关于事件的详细数据和背景信息。

2. 仪器使用和测量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测试仪器对电气系统进行测量,包括漏电流量、电气设备的接地情况等。

关于材料漏电起痕测试准确性分析

关于材料漏电起痕测试准确性分析

关于材料漏电起痕测试准确性分析摘要:漏电起痕是电工电子类产品材料抗腐蚀性能的重要评估方法。

本文对溶液配备的环境温度、溶液温度,以及测试过程电极角度等影响结果的原因分析,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电导率、电极压力、电子迁移Analysis on Accuracy of Material Leakage Tracking TestChen Xin-yong*1, Li Jun*2, Lin Zhi-xiong*3(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Zhuhai, Guangdong 519070)Abstract: Leakage track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this paper,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olution, and the electrode angle of the test process are affected.Keywords: conductivity, electrode pressure, electron migration一、引言漏电起痕是电工电子类产品材料抗腐蚀性能的重要评估方法,是判定材料能否在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测试溶液的配置、过程现象、温度影响等,诠释测试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1.配置要求国家标准GB/T 4207-2012《非金属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方法》要求溶液A(NH4CL)用纯度不小于99.8%的分析纯无水氯化铵,溶解于电导率不超过1mS/m的去离子水中,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0.1,要求电阻率在3.90Ω·m~4.00Ω·m,换算成电导率为2.50mS/cm~2.564 mS/cm。

关于漏电起痕试验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

关于漏电起痕试验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

关于漏电起痕试验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确定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查跃丹摘要:耐漏电起痕指数是固体绝缘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如果设备构件在潮湿条件下使用较低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绝缘材料,则电气设计者应更加注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问题。

耐漏电起痕指数是由漏电起痕试验确定。

由于试验过程环节较多,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也很多,相同材料不同设备试验结论有可能不同。

因此通过对漏电起痕试验过程的描述,及试验中遇到的现象进行说明,力求试验结果能够反映绝缘材料的真实性能。

关键词:耐漏电起痕指数 漏电起痕试验 蚀损深度 电痕失效 电蚀损 持续火花 闪络1 引言耐漏电起痕指数PTI 是固体绝缘材料特性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该指数可以用于材料质量控制、材料合格标准,以及材料特性检验、不同材料特性比较等用途;但不能作为电子类产品漏电程度的依据。

耐漏电起痕指数是通过漏电起痕试验确定,当电压施加到放在试样表面上电极装置之间,电解液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滴到两极之间时,能导致漏电痕迹的形成;引起材料破坏所必须的液滴数随着施加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当低于某一数值时,不形成漏电痕迹,这个过程为漏电起痕试验。

如果设备构件在潮湿条件下使用较低耐漏电起痕指数的绝缘材料,则电气设计者应更加注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安全问题。

漏电起痕试验是在LDQ-1型漏电起痕试验仪上进行,仪器结构图1所示。

仪器特点:①电极、试样托盘、滴液针采用标准配置;②电极之间的距离、滴液针位置、托盘高度均可调;③电极头由铂金制成,耐高温耐腐蚀;④滴液装置采用泵压抽吸原理,配有电子计数装置,实现自动滴液;⑤试验电压100—600V 可调;⑥过流报警。

短路电流超过0.5A 时维持2s 切断电源,报警示意样品不合格。

试验设备电气原理图见图2。

2 试验前的准备2.1 试验仪器的检查标准要求漏电起痕试验装置的电极对试样表面作用力为 1.0±0.05N (等效质量为96.94—107.14g),使用电子天平校准电极作用力, 在支撑板上放置电子天平,在保证绝缘管水平和两电极间距为(4.0±0.1)mm 的前提下, 图1 漏电起痕试验装置其中:1—铂电极 2—黄铜杆 3—支撑板4—重物 5—绝缘管6—滴液针 7—试样 图2试验线路原理图 其中:1—开关 2—调压器 3—100---600V 交流电源 4—延时过流继电器 5—可调电阻 6—电极 7—试验样品左右移动重物块,使每个电极在天平上的作用力的等效质量在 96.94—107.14g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012A
1
0.012A
2
变化
仪器电压
U4
表误差 B 均匀
3
1.516V
0.0057 1/Ω
0.009A
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0.02A
包含因子:kp=2.78
扩展不确定度:Up=0.06A
4
4 检测实验室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几点建议
4.1 检测实验室评定不确定度时可以简化的项目
对于检测实验室,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时,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2001 年提出 了几项简化建议[5],[6]:
±5Ω ·cm 时,引起的最大试验电流变化为±0.02A,认为服从均匀分布,因而取K = 3 ,故
3
U 3 = 0.02 / 3 = 0.012A
灵敏系数:
C3=1
估计其可靠性为50%,则
自由度:
ν3
=
1× 2
1 (50%) 2
=2
④ 试验电压误差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4(B类不确定度)
电压表为1.5级合格,试验中电压设定值为175V,故试验电压的极限偏差为±175V ×1.5 % = ±2.625V ,
1
铂电极 试样
支撑
滴液针 60°
4±0.1
≥15
砝码
绝缘杆 30~40
图 1. 试 验 装 置
CTI值的测定:调节电压到一个预先选择好的值(本文试验设定 175V)进行试验,直到试样经受 住 50 滴溶液或在 50 滴内出现破坏(I ≥0.5A)为止,接着在试样的其它试验点上施加更低或更高的电 压在做试验,直到得出在五个不同点上对于 50 滴溶液不发生破坏的最大电压值,如果将这个最高电压 值降低 25V,在试样的另外五个点上做进一步试验(即 100 滴溶液试验),直到 100 滴溶液试样也没有 发生破坏的话,则这个最高电压值就是CTI[3]。本次试验测得的CTI=175V
+ 14 × 0.014 50
0.02 4 + 14 × 0.012 4
2
+ 0.0057 4 × 1.5164 2
=4
k p = tp (ν eff ) = t0.95(4)=2.78
3.3.4 扩展不确定度评定
U p = k p ×UC (I ) = 2.78 × 0.02=0.0556 ≈ 0.06A
3.2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c(Im ) = 1 U 2 (I) =U 2 (Im )
(3)
分析不确定度来源时,应从设备、人员、环境、及被测对象几个方面全面考虑,不可遗漏,也不
可重复[4]。影响本次试验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员操作及环境温度的影响;②试样的预处理情况;③试样表面平整状况及试样尺寸、厚度;
关键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漏电起痕试验
1 引言
实验室是向社会各界提供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的技术机构,它的产品是校准报告或检测报告中的 测量结果。当前,实验室是否有能力向社会出具高质量的检测报告并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信赖和认可, 已成为能否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核心问题。而不确定度是国际公认的用来评定测量结果质量的参数, 是报告度量的尺度,能够看出报告质量的水平和价值的高低,可以定量说明一个实验室的水平程度,所 以在测量检测领域中普及不确定度势在必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 规定:计量校准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都应该具有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具有对每一项有数值要求 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的能力。
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因而取K = 3 ,故
U 4 = 2.625 / 3 = 1.516V
由于: I = U / R (试验仪的可变电阻器调节到两电极间的短路电流为1A,即电阻为175Ω)
灵敏系数:
C4
=
∂I
/ ∂U
=1/
R
= 1/175
=
0.0057
1 Ω
则由于电压波动引起的电流不确定度
U

4
为:
+
C22U
2 2
+
C32U
2 3
+
C42U
2 4
= 12 × 0.0062 +12 × 0.012 + 12 × 0.0122 + 0.00572 ×1.5162
= 0.019A ≈ 0.02A
3.3.3 有效自由度和包含因子的计算
ν eff
=
µ
4 c
∑c
4 i
u
4 i
νi
= 14 × 0.006 4 4
3.3.5 不确定度汇总和报告
漏电起痕检测试验(包括CTI和PTI的测定,均为 175V),测量电流的扩展不确定度Up=0.06A(Up 由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I)=0.02A,按置信水准p=0.95,自由度v=4 所得t分布临界值,包含因子kp=2.78 而得)不确定度汇总表见表 2。
测量电流I=0.14A±0.06A(kp=2.78,p=0.95)
(5) 由于某些检测方法的性质,决定了无法从计量学和统计学角度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有效而严 格的评定,这时至少应通过分析方法,列出各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并作出合理的评定。同时应确保测量 结果的报告形式不会使用户造成对所给测量不确定度的误解。
4.2 日常检测工作中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合理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能够体现测量结果的质量,不确定度愈小,表明实验室的测量质量愈高,而测量质 量的好坏与测量结果的使用直接相关。因此通过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比较,不仅为用户选择相应级 别的实验室提供依据,而且通过对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为科研实验人员和仪器开发人员改 进分析方法及改善仪器的性能提供参考。因此检测实验室应尽可能在日常检恻工作中对测量不确定度 进行合理的评定[1]。
分布,因而取K = 3 ,故
U 2 = 0.02 / 3 = 0.01A
灵敏度系数:
C2=1
估计其可靠性为90%,则
自由度:
ν2
=
1× 1 2 (10%) 2
= 50
③ 电解液NH4Cl 溶液电阻率变化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 U3 (B类不确定度)
电解液NH4Cl 溶液的电阻率在(23 ±1)℃时为(395 ±5)Ω ·cm,通过实验可知,当电阻率变动范围为
(1)对检测实验室,有些检测A类评定分量占主导地位,B类评定分量可以忽略不计。(2)对检测 实验室可以不给自由度。
(3)合成时,可以不考虑相关性。
(3)k可以统一取 2。
(4) 对于某些广泛公认的检测方法,如果该方法规定了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的极限值和计算结 果的表示形式,此时,在实验室遵守该检测方法和测量结果报告要求的情况下,即被认为符合要求。
0
0 0.0004
0 0.0004
0 0.0008
U1 = U (A) = S(I ) = S(I ) = n
n
∑(Ii − I )2
i =1
= 0.006 A
n(n − 1)
灵敏度系数:
C1=1
自由度:
v1=5-1=4
② 漏电起痕的电流表示值误差引起不确定度分量U2(B类不确定度)
电流表为1.5级合格,最大量程为1A,引起的示值误差±0.02A(共50格) 由它测得的数据服从正态
① 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 (A 类不确定度)
重复测量五次(每次 50 滴溶液,取其最大电流值)的结果见表 1 表 1:
第 i 次 仪表最大电流读数 残 差 (Ii- I )
残差平方
(Ii

I
2
)
1
0.14
2
0.16
3
0.14
4
0.12
5
0.14

0.7
I
0.14
不确定:
0 0.02
0 -0.02
表 2 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 不确定 类 概率 分布 标准不确 灵敏系数
定度分量 度来源 型 分布 除数 定度U(xi)
Ci
U1 重复测量 A
t
1
0.006A
1
仪器电流
U2
表误差 B 正态 3
0.010A
1
自由 Ci ×U(xi) 度
0.006A
4
0.010A
50
4
电解液溶
U3 液电阻率 B 均匀
U4′=C4 ×U(V ) = 0.0057 ×1.516 = 0.009 A
估计其可靠性为50%,则
自由度:
ν4
=
1× 2
1 (50%) 2
=2
3.3.2 合成不确定度的分析及其计算 由于u1、u2、 u3、u4相互独立,互不相关,故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I)可按式(3)得出:
Uc(I) =
C12U12
④由于时间持续 2s 人员读数误差的影响;⑤试验液滴的大小;⑥液滴滴落的间隔时间;⑦电解液的电 阻率和纯度;⑧试验电压表准确度;⑨试验电流表准确度等几个方面。
由于本试验是在温度 23℃±5℃,空气不流动的环境下,试验人员操作、试样预处理和试品尺寸厚
度的选择均严格按照GB/T4207-2003 的标准进行试验,视为规范化测量,所以对于人员操作及环境温 度的影响、试样的预处理情况、试样表面平整状况及试验尺寸、厚度引起的影响可以忽略。对于时间
2 漏电起痕试验
电工产品中使用的多种固体绝缘材料在电场和污染介质联合作用下,常常会逐步形成导电通道— —漏电痕迹和电腐蚀引起电气短路。漏电起痕试验主要是模拟电器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不同极性带电部 件在绝缘材料表面沉积的导电物质是否引起绝缘材料表面爬电、击穿短路和起火危险而进行的检验, 是评价固体绝缘材料在上述电场和污染电解液联合作用下耐受能力的一种重要试验方法。因此,漏电 起痕试验是电器通用检验项目中的重要安全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