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4.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案
《种群的特征》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种群的概念,列举种群的特征,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数学方法对种群密度进行统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学习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种群的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阅读课件上的一则笑话,思考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生物不能以个体的形式长期存在,而应组成一个集体。
师: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组成了集体,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称为种群。
(提出问题)课件所列群体是否为种群,并归纳种群的条件?(学生活动)仔细研读课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2.种群应具备条件:“三个一”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和同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三者同时具备才能构成种群,缺一不可。
(提出问题)沿海的渔民该捕捞多少鱼,才能获得最好的收益又能持续发展?假如你是一名渔民,你最想关注鱼群的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代表展示所得结论。
3.种群的特征种群是同种生物的集合体,但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提出问题)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方法有哪些?(学生活动)认真研读课本探究活动,明确标志重捕法。
4. 种群密度⑴概念:在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⑵表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⑶调查方法:①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内蒙古开鲁县高中生物第四章种群和群落4.1种群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 《种群与群落生态学实验指导》(作者:张金屯)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研究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 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探讨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 观察和记录不同物种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分析其对种群特征的影响。
- 种群特征:描述种群数量和质量的特征
- 种群增长模型:描述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模型
- 环境容纳量(K值):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一个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③ 艺术性和趣味性:
- 利用图形、图表、颜色等元素,将重点知识点和词、句进行直观展示,提高学生的视觉兴趣。
- 设计生动、有趣的插图或卡通形象,如种群数量的动画演示,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优秀层学生:这类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理解较为深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在知识能力方面,他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来进一步提高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在素质方面,他们具有较好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行为习惯方面,他们具有很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对课程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拓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种群特征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种群生态学》(作者:R. M. May)
- 《生态学》(作者:Odum, E. P.)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以用样方法吗?
学生 展示他 们 的调查过程。并对 老师提 出 的问题 进 行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实践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过渡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绵羊
的种群密度?
学生 思考
回答
标志重捕法
教师设置问题串:
1.什么是标志重捕法?
2.作标志时注意什么问题?
习兴趣。
同学习第四章第一节种群
的特征。
温故知新
引导学生回忆:1什么是种群?2.种群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3.判断四个选项是不是种群,为什么?教师总结:种群和物种的关
系
学生 思考回答问题
为学习种群的特征做铺垫。
过渡
出示图片,一群鱼和一条鱼相比,一群鱼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我们描述种群数量通常是通过种群密度直接呈现。什
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能力
过渡
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害虫会影响农作物,我们不想它大爆发,有些生物比如
大熊猫,我们也不想它灭
亡,什么能预测种群数量
变化呢?
任 务 驱 动四 如何预测 种 群 密度?
教师出示三个种群以及不同年龄段个体比例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
学 生 根 据教 师 的 引导 回 答 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模拟实验理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生命之美源于自然,自然
学生 观看
通过视频
之美焕发盎然生机,下面
视频
播放, 是
请同学们欣赏生命之美有
同学们感
关片段。
受生命之
播放视频
美, 激发
生物和生物之间体现出如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思维导图+微试题)4.1种群的特征 含答案
必修3 第4章种群和群落(人教新课标)第1节种群的特征【思维导图】【微试题】1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微思考】请从种群的数量特征上分析,某高二(7)班的全体同学是否能算作是一个种群?提示:不能。
因为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农场面积约140 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方法规律】种群特征在生产中的应用(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地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引诱剂诱捕雄蛾—-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3 2013浙江高考]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名师提醒】(1)性别比例不是1∶1的种群并不一定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如蜜蜂和蚂蚁等种群。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种群的特征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 的形式。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 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宏 微观 观方 方面 面: :种 种群 群是 是生 生物 物繁 进殖 化的 的基 基本 本单 单位 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1)种群的特征是个体不具有的,个体只能 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但一个种群 内的个体都为同一物种。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12月份未成熟个体为0,说明该种群10月份的出 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迁入后,未成熟个体和衰老个体 容易被捕食,从而导致该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由 图可知,在不同的季节年龄结构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 个体,影响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最终使种群密度降 低,D错误。 答案: D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生物 必修3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课时作业
2.年龄组成的曲线图
图甲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 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相反,应为衰退型。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种群各数量特征间的内在关系解读
(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若研究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迁入
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未来发展趋势 的重要依据,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 响种群密度。
(3)应用:利用性引诱剂 (信息素 )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种群密度 →破坏性别比例 →降低害虫。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P63)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 或布局 叫做 种群的空间特征。主要类型有均匀分布型、随机分布型和
集群分布型。
预习诊断
判断正误:
(1)种群密度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多。( × ) (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 )
课堂讲义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
一、种群概念的理解 1.理解种群的概念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同物种不同性别和 不同年龄的个体。 (2)两个条件:同一“时间”和“地点”,即种群具有一定 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和生物进化
第1节
目标导航
种群的特征
1.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比较,说出种群的特征,理解
其内在联系。
2.联系实际,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 预习导学 2 课堂讲义 3 对点练习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重点难点,个个击破
即时训练,体验成功
预习导学
挑战自我,点点落实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阅读P60-62) 1.种群的概念与数量特征
N n ④计算种群密度公式: = ,计算出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 M m 估计值。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
03
遗传特征与进化潜力
Chapter
遗传多样性概念及意义
遗传多样性定义
指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遗传信息的差 异,体现在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 多个层次。
遗传多样性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种群 的适应能力和生存机会,对保护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
进化潜力评估方法
遗传变异度评估
种群的数量变化
包括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以 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等。
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种群是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对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题与讨论话题
01
思考种群特征对种 群生存和发展的意 义。
02
讨论不同种群特征 之间的相互关系及 其对种群数量的影 响。
实例二
不同气候区域同一物种种群遗传特征变化。比较不同气候条件下同一物种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适应性等差异,分析自然选择对种群遗传特征的作用。
实例三
某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特征变化。分析该动物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遗传 多样性、基因流等差异,探讨生态环境变化对动物种群遗传特征的影响。
04
年龄结构与性别比例
随机分布实例
如森林中某些树木的分布 呈随机状态,与环境资源 的均匀分布有关。
均匀分布实例
如草原上的某些草本植物 种群,为避免种内竞争而 呈均匀分布。
生态学意义及应用价值
生态学意义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生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种群内部的动态平衡。
应用价值
了解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助于预测种群动态、制定生态管理策略和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例如,在农业生产中 ,合理调整作物种群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产量和减少病虫害;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群特 征和空间分布有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一、回顾:种群的概念及要素
同一生物
种群的两个要素
全部生物
时间
种群的两个条件
空间
二、导入:现在我们能够区分哪些是种群了,但是
如果我们要对一个种群有更多的认识,就要知道它有些
什么特征,因此,我们这节课就来看看种群有哪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三、教学内容: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1)概念:
迁入率和迁出率
4、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
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四、当堂训练:
五、结束课堂
课例研究综
教师要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心目中,
述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他们把
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 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 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 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应树立新的师 生观,即转变传统教育工作者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 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 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把学生看成是 一个具有历史性又具备与学生沟通、交往的能力。第二, 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熟悉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 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特点, 主动和学生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 第三,做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 程,分析自己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 段。
年龄组成种群密度种群数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
《种群的特征》一课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设计
《种群的特征》一课核心素养分析及教学设计作者:刘海龙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3期《种群的特征》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的教学内容。
教材把种群密度调查的实践放在了突出位置,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及科学研究品格。
本节教学的核心素养指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是我们要弄清的首要问题。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生物学习而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以及解决社会生活中相关生物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品格及能力(宏观层面),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4个方面。
核心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华南师范大学陈友芳教授认为,学科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一种把相关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
要形成这种素养,学生应该是在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主题或项目中通过体验、探究、发现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品格。
《种群的特征》一节的教学,相关知识包括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种群密度调查的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技能包括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的操作练习;能力包括种群密度调查的样方法的掌握;品格包括严谨思维、乐于合作、平等交流等培养(微观层面)。
种群密度的教学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涉及种群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办法,更重要的是还要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开展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具体操作。
本节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具体探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教學设计。
(一)种群密度调查样方法的教学设计第一步:理解种群密度的概念,能说出计算办法并写出公式。
第二步:理解计算种群密度的应用价值,能理解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需要种群密度作参考。
第三步:探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问题】自然情况下,自然区域面积广大,而且动物的生活区域是变动的,如何调查种群密度?【探讨】引导分析: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主动充分参与)。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可以采取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可以采取标志重捕法。
高中生物种群特征教案
高中生物种群特征教案主题:种群特征年级:高中科目:生物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
3.了解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2. 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特征?二、讲授种群特征(15分钟)1. 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征。
2. 讲解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一个案例,分析该种群的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并讨论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实际生态环境中的种群案例,探讨其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总结种群的特征及其重要性,强化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料:1. 生物学教科书相关章节2. 种群特征案例材料3. 计算种群数量、密度、分布和结构的公式手册评估方法: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分2. 案例分析问题回答情况评分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种群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
2. 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议题,探讨种群特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和结构等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参与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生物(新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4章第1节《种群密度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密度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学习目标一、举例说明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
二、描述种群和种群密度的概念。
学习重点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学习难点种群密度的两种调查方法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依据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至少15分钟,用红笔标重点疑难点。
学法指导:从探究方法着手,理解种群的概念和特征,发展探究能力。
知识准备第一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种群的概念理解是学习本节的基础,了解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是学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基础。
教材助读一、种群概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是指。
2、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一般使用范围:。
(1)、适用范围:植物或活动能力弱的动物(2)、步骤: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注意: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见的取样方法有:取样法取样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植物的数量,做好记录计数原则:方框内+相邻两边上(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4)、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值。
种群密度=(N1+N2+N3+N4+…+N n)/n3、标志重捕法: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1)、适用范围:调查许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②、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④、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个体的迁入与迁出(2)、计算方法: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N:M=n:m,可得:三、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基本操作步骤: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选取样方③计数④计算种群密度2、样方的大小一般以的正方形为宜。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帮助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等,让学生不仅仅是得分
数,而更重要的是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社会
和祖国有用的人才。
对于本节重点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学习,我主要
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自学时以以下的问题做引导:
(1)如何选取样方?(2)实地调查的注意事项。
(3)样方法适合调查哪些生物?
并及时练习使用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
述
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对珍爱生命、环境保护、生产生
活问题解决,以及分析、讨论社会热点议题等进行教育
引导
教学过程
标志重捕法的内容让学生自学,并通过模拟实验帮
助学生理解。
模拟实验:用黄豆表示一片草地上的绵羊,黑豆表
示已标记的绵羊来模拟标志重捕法。
说明: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练习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
在本节课程中主要收集的就是能够展示种群数量
与面积(或体积)关系的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知道
课例研究综 种群密度这个概念。要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核心素养,应
学生学习能 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模型,
力分析 尽管仅限于个体水平,但有了这个基础,对群体水平上
的稳态及调节机制的内容,学生应该更加容易理解,更
加容易接受。
教学策略选
讲述、自学与讨论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
择与设计 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
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通过有效提问等教学手段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教学设 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称
《种群的特征》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
生物:4.1《种群的特征》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Content 知识要点
能力要求
7.识别群落 识别群落, 群落水平上研究 7.识别群落,说明群落水平上应研究的问 题 的问题 8.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8.描述群落的结构特点 群落的物种组成 9.进一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9.进一步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 10.了解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及人类活动对 的结 10.了解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及人类活动对 构 群落演替的影响 种间关系 11.宣传退耕还林 还草、还湖, 宣传退耕还林、 11.宣传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的政策 群落的空间结构 1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热爱自然和积 1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极的生活态度
(
B
)
二、种群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 1.种群的特征比较 1.种群的特征比较
• Content 项目
特征
种群密度
定义
特点或作用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不同物种, 同一物种,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样方法 ③调查 量 标志重捕法 方法 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 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死亡)的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①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比例 ②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一、种群的概念及其实质 1.种群概念的理解 1.种群概念的理解 两个要素: 同种” 全部” (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即种群是物种存在的 形式。 形式。 两个条件: 时间” 空间”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 宏观方面: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微观方面: 微观方面: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Word版含答案
一、种群的概念和特征(阅读教材P60~63) 1.概念要素(1)一定的自然区域; (2)同种生物; (3)全部个体。
2.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阅读教材P60~62)三、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写出图中各序号的含义:①单位时间,②种群个体总数,③出生率,④迁入率, ⑤死亡率,⑥迁出率。
2.年龄组成(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3.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四、种群的空间特征(阅读教材P63)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1)均匀分布;(2)随机分布;(3)集群分布。
[共研探究]1.理解种群的概念(1)下列各项是否属于种群,并说明理由。
①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不属于)理由:鱼的种类很多,所有的鱼不是同一个物种。
②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
(不属于)理由:全部长出种子的玉米不是全部的玉米个体。
③甲、乙两地同一物种的鸟。
(不属于)理由:不在同一个自然区域。
④一个班级内的全部同学。
(不属于)理由:不是全部的所有个体。
(2)个体、种群、物种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个体具有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等特征。
②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根据概念,下列对种群密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②。
①一块麦田中所有的蝗虫;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③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④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3.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种群所处的面积或体积。
所以,在自然区域一定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与种群密度呈正相关。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
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种群的特征》评课稿1. 引言《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高二生物必修3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种群的定义、种群数量变动和种群的分布规律等内容。
本评课稿旨在对这一章节进行评估,分析其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分析2.1 种群的定义《种群的特征》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种群的定义。
教材中引入了科学家对种群的不同解释,如包括了相同种类个体的群体、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个体等等。
此部分内容很明确地说明了种群的概念,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
2.2 种群数量变动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教材中涉及到了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和种群的进化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融合和展示方式很清晰,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来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2.3 种群的分布规律第三部分重点介绍了种群的分布规律,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三种类型。
教材详细说明了不同种群分布规律的特点和形成原因,通过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同时,该部分还提到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对于学生全面了解种群的分布规律和环境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3.1 知识理解和应用通过对《种群的特征》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材通过案例和图表的形式展示生物种群的现象和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对实际场景的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种群现象。
3.2 分析思维能力本章节还涉及到了种群数量变动和分布规律的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比较和分析,可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和种群分布的形成原因。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能够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3 环境意识培养在第三部分中,教材强调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种群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使他们更加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
种群的特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种群的特征”。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种群的特征,为后续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生物种群,引入种群的概念,然后重点介绍了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个体等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对于种群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是,对于种群特征的具体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种群的概念。
(2)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理解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调查种群密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分析种群数量特征的相关数据和图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种群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生物:4[1].1《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修改版
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二.课堂互动1.什么叫种群【自学评价】在自然界里,任何一种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一定的____________内,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精典范例】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 D.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__________或单位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
(2)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的做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_______选取若干个_________,通过计数________的个体数,求得________,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___________值。
(4)取样的关键是做到_________________,不能掺入____________因素。
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可以采用_______。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__________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_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6)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________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数占_________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的密度。
【精典范例】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种群的特征
问题探讨
假设左图为一块面积为100 m2的草地。
图中每个红色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绿色三角代表其他植物。
讨论:
1.怎样估算这块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
2.按讨论确定的方法进行估算,再逐个计数,将两种方法求得的数值进行比较。
估算的结果误差大吗?如果误差较大,请讨论改进的方法。
1.提示:可采用课本介绍的两种取样方法取样,用样方法进行估算。
也可以将模拟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整体的数量。
思考与讨论
1.图4—3中A、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1.提示: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
于衰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
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提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
情况。
练习
一、基础题
I.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l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1.约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择的理由。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示年龄,横轴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
分比。
请根据此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3.B。
二、拓展题
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比较种群特征和个体特征的不同之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
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2.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2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已经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你认为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还会升高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应当调整吗?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
关于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当调整,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求统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