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f9f03ffad6195f312ba636.png)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45min)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A . 海波的凝固过程B .蜡的凝固过程C . 海波的熔化过程D .蜡的熔化过程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汽化B .凝固和凝华C .凝固和液化D .汽化和升华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 .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C .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D .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
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A .38℃,39℃B .39℃,40℃C .38℃,40℃D . 39℃,39℃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
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
我们可以根据物态把它分成两类:(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7441d02020740be1e9bc4.png)
《物态变化》测试题班级 姓名 得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 A 、相等 B 、甲高于乙 C 、甲低乙 D 、不能判定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B 、人呼出的水蒸气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 A 、不变B 、降低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A 、先下降后上升 B 、上升 C 、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 、一定降低B 、一定升高C 、一定不变D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放热,温度不变C 、吸热,温度不变D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 凝固、液化、凝华B. 熔化、液化、凝华C.汽化、液化、升华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 、凝固 B 、升华 C 、先升华后凝华 D 、凝华时间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 “白气”,这现象( ) A 、液化 B 、汽化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熔化后汽化13、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A 、37.5℃和38.5℃B 、37.5℃和38℃C 、38℃和38.5℃D 、38℃和38℃ 14、要给体温计消毒,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自来水冲洗B 、在酒精灯火焰上烧C 、用蘸了酒精的棉球擦洗D 、在沸水中煮,高温消毒 15、如图,在盛水的烧杯里放有一盛水的试管,加热烧杯, 使杯内水沸腾,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试管中的水( ) A 、不能达到沸点,因此不能沸腾 B 、能达到沸点, 也能够沸腾 C 、能够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 、以上几种说法都不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6、如图所示,三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依次应该是、 、 . 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0130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8.png)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的白雾是干冰升华后的气态二氧化碳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容易液化出现小水珠C.夏天,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示数先下降后上升D.自然现象“雪”、“霜”、“冰雹”都是凝华过程2.夏天扇扇子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是凉的B.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加速人身上汗液蒸发,蒸发时吸收人体上的热量D.扇子扇走了热空气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⑴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⑴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⑴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⑴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1)(2)B.(1)(3)C.(2)(4)D.(3)(4)4.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⑴;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⑴,现测得气温为17⑴,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A.18⑴B.20⑴C.17⑴D.25⑴5.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6.下列有关生活谚语解释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是水升华吸热形成的D.“下雪不冷,化雪冷”,雪熔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7.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A.B.C.D.8.小昌同学在26⑴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高于26⑴B.先下降,后上升到26⑴C.低于26⑴D.等于26⑴9.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致敬抗疫英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银温度计的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B.用酒精擦拭消毒后皮肤发冷是因为酒精蒸发吸收热量所致C.喷酒消毒剂后,离得远也能闻到刺鼻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长时间穿着防护服,眼罩内的雾气是由于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10.某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该物质()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用时8minC.第10 min时处于固态D.熔化过程内能不变11.夏天用同样多的0⑴的冰和0⑴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与汽水瓶容易接触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吸热D.两者效果相同12.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A.烧杯和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D.烧杯和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二、填空题13.加热材料A,温度一直低于其熔点,一段时间后,A质量不变,体积减少.此过程中A处于(选填“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依据公式,A的密度(选填“增大”“减少”“不变”).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0174e1c281e53a5902ff48.png)
一、选择题1.(0分)下列估计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B.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是10m/sC.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2.2dm D.我国国歌演奏的时间是4分06秒解析:C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
故A不符合题意;B.优秀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10m/s,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
筷子的长度大于18cm在22cm=2.2dm左右,故C符合题意;D.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分)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丙杯为隔砂加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加热段时间后。
测得使杯外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砂温600℃,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个烧杯中水的温度大小关系是()A.t甲=t乙=t丙B.t甲>t乙>t丙C.t甲<t乙=t丙D.t甲<t乙<t丙解析:A甲杯中的水温等于100℃,但由于不能继续从外面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乙和丙烧杯的水沸腾,说明此时水的温度已经达到沸点100℃,但温度不再升高。
故选A。
3.(0分)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做菜时这些小孔饱含汤和佐料因而味道鲜美这些小孔的成因是()A.豆腐自身冻缩而成B.外界的冰雪扎进豆腐里而成C.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D.豆腐自身膨胀而成解析:C冻豆腐做菜味道鲜美,原因在于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成因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一定质量的水凝固冰时体积变大,冰再熔化成水,就形成了小孔。
故选C。
4.(0分)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纯度极高的碳化硅晶体,该晶体制成的半导体将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效率。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14d92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4.png)
初三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
摄氏温度把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______.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______ ,它有两种方式:______和 ______。
4。
物质从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所有气体,在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6。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_____至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
7。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8。
海波的溶点是48℃。
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9。
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 ______热量.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汽化夏天湿衣服晾干熔化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凝固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液化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华吃冰棒解热升华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
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
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B。
熔化、液化C。
液化、凝华D.液化、升华。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29e25202d276a200292ee8.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把盛有-5℃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足量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则试管里的冰()A.温度能达到0℃、且能熔化 B.温度能达到0℃,但不能熔化C.不能达到0℃,也不能熔化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在舞台演出时,常常使用干冰营造出若隐若现的白雾,颇具梦幻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A.直接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周围的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3.下列事例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塑料、橡胶、玻璃B.沥青、蜂蜡、铁C.冰块、铁、海波D.松香、石蜡、塑料5.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包严实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儿再喝,这样做的目的是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光照暴晒下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6.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2.2m/s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D.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 7A .用“干冰”来给食物保鲜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B .水沸腾时烧水的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大D .医生常用涂酒精的方法给发高烧的病人降温,原因是酒精比热容较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蝙蝠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是因为蝙蝠的眼睛可以在夜间看见物体B .打雷时,总是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C .固态的冰不能直接变成水蒸气D .树上熟透的苹果会落向地面,而不会飞入空中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10.寒冷的冬天,小朋友在室外玩肥皂泡时,发现肥皂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ad531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5.png)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一定不变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2.用嘴对着镜子“哈气”,镜面会变得模糊,但经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凝固后熔化3.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5.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是水液化形成的B.露是水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6. 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一些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人体正常体温是39℃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D.适合人们洗澡水的温度约70℃7.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8.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8.3℃,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几种物质的熔点:酒精—117℃水银—39℃煤油—30℃冰0℃)A.体温计B.煤油温度计C.酒精温度计D.水银温度计9.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冰开始熔化,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则(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C.冰.水的温度都升高D.冰.水的温度都不变10.下列现象描述一定质量的水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水蒸发快慢跟水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B.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C.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D.温度相同的水,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空2分,共26分)11.寒冷的冬天,冰雕展览会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小,这是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精选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06daad19e8b8f67c1cb9c2.png)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物质/min 冰萘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八上物理 物态变化专题(内含答案详解)
![八上物理 物态变化专题(内含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f6d9bd858f5f61fb73666a3.png)
八上物理物态变化专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A.33℃B.35℃C.37℃D.39℃2.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3.图中甲、乙两只温度计,内部所用测温物质是同一种液体。
观察它的外形,可以推断出,可以制成分度值更小的温度计是()A.甲B.乙C.甲、乙相同D.无法判断4.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A.蜡玻璃沥青B.蜡铝玻璃C.冰铁铝D.冰铁沥青5.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在BC段没有吸收热量C.在第6分钟时海波已全部熔化D.海波在CD段是气态6.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冷却剂,这是由于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B.较高的熔点C.较低的凝固点D.较好的冷却效果7.下列关于雾、露、冰、霜形成原因说法中,正确的是()A.雾是水汽化形成 B.露是水蒸气凝华形成C.冰是水凝固形成 D.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8.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9.星期天,小芳在家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她觉得锅里的水放少了点,于是又往锅里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的少).将水再次烧开。
如图中能反映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C.D.10.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A.都会沸腾B.都不会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11.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ec82fbba1aa8114531d934.png)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在发生下边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 夏季,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寒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愈来愈小,最后“消逝”了A. 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分析】【解答】①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 冰棒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 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因为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愈来愈小最后“消逝”是因为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故答案为: C【剖析】本题观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汲取热量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固态变为液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括:液化(气态变为液态)、凝结(液态变为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进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飞船绕地球飞翔时,假如在舱内进行以下实验,此中不可以达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答案】A【分析】【解答】 A、天平的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赖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假如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可以达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达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相关系,故该实验能够达成;D、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相关系,因此该实验能够达成.应选 A.3.以下估测切合生活本质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 1NB. 人感觉舒坦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 ls 跳动约 70 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答案】A【分析】【解答】 A、两个鸡蛋重约1N, A 切合题意;B、人感觉舒坦的温度是23~27℃, B 不合题意;C、人脉搏 1min 跳动约 70 次,而不是 1s, C 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 3m , D 不合题意 .【剖析】依据平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剖析解答本题.4.水资源是可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X 阶段是蒸发,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B. X 阶段是蒸腾,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C. X 阶段是凝结, Y 阶段是蒸发, Z 阶段是凝结D. X 阶段是降水, Y 阶段是蒸腾, Z 阶段是凝结【答案】 A【分析】【解答】在太阳的照耀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上涨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为小水珠,小水珠在漂浮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为雨着落到地面;即图中 x 为蒸发过程, y 为凝结过程, z 为降水过程 .A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剖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断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5.马上辞别母校的你,以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切合本质的是()A. 运动会竞赛中100m 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经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概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B【分析】【解答】 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许多于10s, A 不切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靠近1A, B 切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 ,C 不切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因此一般状况下更不到45℃, D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B.【剖析】依据生活中常有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有数据解答。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9085c184868762cbaed536.png)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34239e71fe910ef12df87c.png)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专题练习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A. 一定处于固态B. 一定处于液态C.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 )A. 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B. 干冰熔化时可吸热C. 干冰凝华时可放热D. 干冰凝固放热3.关于物态变化、温度和内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B. 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C. 冰棒纸外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小冰晶D. 古时候人类“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4.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A. 减小B. 增大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6.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从发射台底部的大水池中涌出.这些“白气”的产生伴随着的物态变化是()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汽化D. 只有液化7.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8.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C. 都没结冰D. 都已结冰9.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金属熔化的是()A. B. C. D.10.关于气体压强方面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托里拆利实验可以测量大气压强的值B. 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C.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D. 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11.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白气”,这现象()A. 液化B. 汽化C. 先熔化后汽化D. 先汽化后液化12.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 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13.电灯泡用的久了,玻璃内壁会变得发黑,是因为灯丝(钨丝)()A. 只经历了升华过程B. 只经历了凝华过程C. 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D. 先汽化后凝华14.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这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冬天的早上,有时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二、填空题(共5题;共13分)16.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 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2012年我市已经将PM2.5列入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µm= ________mm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7.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测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f2996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d.png)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固体都是晶体的一组是()A.固态水银铁海波B.食盐冰糖玻璃C.冰松香雪花D.萘铜沥青A解析:AA.固态水银、铁和海波都是晶体,故符合题意;B.玻璃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C.松香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D.沥青是非晶体,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明在地铁施工现场发现:为防止扬尘对空气污染,有专门高压造雾除尘设备。
高压水流经除尘设备,形成数十米半径的均匀云雾覆盖到工地表面,达到非常理想的除尘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水蒸气聚集的效果B.除尘设备中水发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C.云雾的消散是汽化现象,这个过程吸热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水蒸气重新液化成小水珠C解析:C【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过程吸热。
A.现场看见的云雾是大量小水滴聚集的效果,故A错误;B.除尘设备中水变成了细小的水滴,没有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C.云雾的消散是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的现象,这个过程吸热,故C正确;D.夏天人造雾容易消散是因为小水珠吸热汽化为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3.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D解析:D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是由于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物态变化相同,都会放热。
故选D。
4.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D解析:D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02 物态变化(解析版)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c366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c.png)
三年(2022-2024)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物态变化1.【物理观念·生活情境】(2024·湖南·中考真题)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答案】A【解析】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
2.【科技创新·古代科技】(2024·安徽·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
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答案】C【解析】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新中考·生活实践】(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蒸馏法在酿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为蒸馏过程中的原理图,烧瓶内装有含酒精和水的酒糟,在蒸馏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升华需要吸热B.在烧瓶内,仅酒精沸腾,瓶中的水不会发生汽化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需要放热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内能不变【答案】C【解析】A.在烧瓶内,酒精沸腾,瓶中的酒精汽化吸热,故A错误;B.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吸收,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故B错误;C.在冷凝器处,管内酒精蒸汽遇冷液化放热,故C正确;D.在冷凝器处,管外的冷却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9085c184868762cbaed536.png)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好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
![《好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2b92fb9f3f90f77c61b49.png)
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3.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散开B.把湿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处C.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D.夏天,人们使用电风扇吹风4.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5.下列验证性小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将正在发生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包上浸过水的棉花,放在恒温的环境中,观察到其示数会下降,说明液体蒸发要吸热C.对着冰冷的镜面哈气,发现镜面变模糊,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液体汽化D.在玻璃板上滴等量两滴酒精,让它们表面积相同,放在温度条件相同而通风条件不同的环境中,发现通风条件好的地方的酒精先消失,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6.下面关于人体各个数值不合理的是()A.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37℃B.手掌的宽度约为1dm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s7.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雪山上的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山间的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树上的露珠﹣﹣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D.草木上的霜﹣﹣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9.如图,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中盛有乙液体,持续加热烧杯中的甲液体,能使试管中乙液体沸腾的条件是()A.甲液体的沸点低于乙液体的沸点B.甲液体的沸点等于乙液体的沸点C.甲液体的沸点高于乙液体的沸点D.持续加热乙液体一定能沸腾10.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11.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f4a9cdb307e87100f69658.png)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b653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58.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7.8℃ ,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7.8℃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2、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低,示数也小3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 ;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 。
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 ,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B、60℃C、75℃D、80℃4、学校在疫情防护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每天进行体温检测。
当学生参加考试时,要求体温小于37.3 ℃的考生在常规考场考试,体温大于等于37.3 ℃的考生在备用考场考试。
某考生的体温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 ℃ ~45 ℃B、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该考生应该在常规考场D、体温计的制作原理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5、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6、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海波的熔化温度是4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在AB段处于固态B、海波在BC段既不吸热也不放热C、海波在BC段为固液共存的状态D、海波在CD段吸收热量7、冰箱的制冷剂在蒸发时()A、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B、吸收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C、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升高D、放出热量,冰箱内部温度降低8、口罩作为防疫“神器”人人都必须佩戴,冬天在室外,如果口罩佩戴不严实,戴眼镜的同学,眼镜片上就会出现白雾遮挡视线,这个白雾是如何形成的()A、吸热熔化B、吸热汽化C、放热液化D、吸热蒸发9、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用电风扇吹风能使人感到凉爽,这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B、用高压锅炖肉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水的沸点高C、通过撒盐的方法促使雪熔化,说明撒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会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10、房间装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11、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的让馒头变熟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12、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示数()A、不变B、一直下降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最后不变1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4、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15、“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1.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C)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B)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3.为了节约用水,西宁市园艺工人利用滴灌的方法给道路两旁树木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树下的土壤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树木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A)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4.如图所示,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体温计的示数是37.3℃.5.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模型.某物质由图丙状态直接变为图甲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3)(填序号).(1)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2)打开冰箱门,看到有“白气”冒出(3)寒冷的冬天,早上看到的霜6.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水的沸点低(填“高”或“低”).7.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只有60 ℃,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8.小杜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选用了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所示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78℃;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 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6℃.9.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用图中字母表示)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 点是液态,在G 点是固态.(均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 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 .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下列图中温度计的使用正确的是(D)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4.如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B)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5.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A.草叶上的露珠B.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C.草叶上形成的“霜” D.湖面上的冰化成水6.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7.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A.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B.加油站都有“请熄火加油”的提示,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气,汽油蒸气遇明火容易爆炸C.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没有了,这是汽化现象D.物体的温度可以降到-273.15 ℃以下,因为自然界中没有低温极限8.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C)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9.按照“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建设绿色生态东营”的总体规划要求,我市将大力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工程.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湿地的水面面积大,大量水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且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湿度和气温.10.如图所示,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塞紧的橡皮塞上分别插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停止加热,用注射器通过玻璃管给烧瓶抽气(填“充气”或“抽气”),水又重新沸腾.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80℃.1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的温度数据,描绘出的对应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或“不变”).(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13.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C)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14.无论是盛夏还是寒冬,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上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夏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外侧.冬天,水珠常常出现在车窗的内侧.(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15.雨过天晴,善于观察的小红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面上积水少的地方一会儿就干了,积水多的地方就很难干.【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身边可利用的器材:天平(砝码)、水、烧杯若干、量筒若干【方案一】(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天平、水、两只相同的烧杯;(2)可以使用天平来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烧杯中分别倒入不同质量的水;②调节好天平,把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两托盘上,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③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方案二】(1)在相同环境下,选择水、两只相同的量筒;(2)可以使用量筒定量判断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具体做法是:①实验前,在量筒中分别倒不同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记录水的体积,计算出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③如果量筒中水减少的体积相同,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质量无关.【交流与评估】你准备选择方案一(或二)来进行探究,其优点是能观察到质量的微小变化(或操作简单),不足之处是天平的操作较为烦琐(或量筒口径太小蒸发较慢).一、填空题1.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小莉从冰箱里拿出根冰棒吃了起来,顿时感觉凉爽了。
冰棒在熔化过程中要__吸收__热量;哥哥从冰箱中取出瓶矿泉水,不久后发现,原本干燥的瓶壁上有了许多水珠,这是发生了__液化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2.玻璃是__非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温度__升高__(选填“升高”或“不变”)。
3.在珠穆朗玛峰上,水沸腾的温度只有72 ℃,是因为高山上的__气压__低,所以水的沸点__低__(选填“高”或“低”)。
4.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以上发现中,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有__(2)(3)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__液化__。
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棒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表明木材具有较差的__导热__性。
[解析](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看起来像“白花花的粉”。
(2)剥去包装纸,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后,由于热传递,所以杯子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了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汗”。
(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名称相同的有(2)(3),这种物态变化名称叫做液化。
(5)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是因为木材具有较差的导热性。
5.(2016·南充)“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__凝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__吸收__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二、选择题6.如图所示的热现象,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B )A.厨房蒸笼旁的“白汽”B.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C.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D.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解析]厨房蒸笼旁的“白汽”,是蒸笼内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冬天清晨树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夏天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蜡烛燃烧流出的“烛泪”,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项不符合题意。
7.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 C )①夏天,草叶上的露珠;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初春,冰雪消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①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属于液化现象;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内表面发生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③深秋,树上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④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