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合集下载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2252232f121dd36a32d828a.png)
25
黄土沟谷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细沟;2、切沟;3、冲沟;4、坳沟。
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塬;2、墚;3、峁;4、黄土潜蚀地貌。
26
第六章 土壤
Soil
三、土壤水分
束 缚 水
土 壤 水
自 由 水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28
1. 土壤水分类型
吸湿水
➢ 由于土壤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 ➢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 植物无效水
……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山地冰川——垂直带 ➢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
➢ 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冰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 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
风蚀地貌主要类型
1、石窝;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4、风蚀谷与风 蚀残丘;5、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展 的两个翼,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 而较陡。 成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障碍堆起小沙堆,之后风从 迎风坡面上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漩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 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 了新月形沙丘。
40
生物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 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的性质和数量 是不同的,相应形成的土壤腐殖质特性及数量也 不同;
黄土沟谷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细沟;2、切沟;3、冲沟;4、坳沟。
黄土沟间地貌主要有哪些类型?
1、塬;2、墚;3、峁;4、黄土潜蚀地貌。
26
第六章 土壤
Soil
三、土壤水分
束 缚 水
土 壤 水
自 由 水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28
1. 土壤水分类型
吸湿水
➢ 由于土壤表面张力所吸附的水汽分子 ➢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 ➢ 植物无效水
……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6. 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
山地冰川——垂直带 ➢ 雪线以上是以冰斗、刃脊和角峰为主的冰蚀地貌带;
➢ 雪线以下,终碛堤以上是以冰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 陵为主的冰蚀——冰碛地貌带;
风蚀地貌主要类型
1、石窝;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4、风蚀谷与风 蚀残丘;5、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及成因。
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展 的两个翼,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入 而较陡。 成因: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障碍堆起小沙堆,之后风从 迎风坡面上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漩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 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 了新月形沙丘。
40
生物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和分解者,是土壤发 生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的性质和数量 是不同的,相应形成的土壤腐殖质特性及数量也 不同;
冰川与冰缘地貌
![冰川与冰缘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13724e9851e79b8968022600.png)
第五节 冰缘(冻土)地貌 冰缘(冻土)
一、冰缘地貌
冻融作用产生的地貌,泛指不被冰川覆盖的 气候严寒区。因大体与多年冻土分布范围相当, 又称冻土地貌。
二、冻土
冻土是温度小于零度,含冰的土层或岩石。 按其冻结时间长短,可分季节冻土(冬冻夏融) 和多年冻土(常年不化)。
三、冻融作用
指冻土层中水分的冻结与融化,是冰缘地貌 发育的最活跃因素。主要由于冻土温度变(周 期性正负变化)地下水变迁,岩石破坏,沉积 物分选受干扰,冻土变形等,主要表现为:冻 融风化,融冻扰动,冻融泥流。
(三)终碛垄
分布于冰川前缘地 带,由终碛组成的弧 形垄状地形。内侧缓, 外侧陡,相对高度因 地而异。
终碛垄
(四)谷丘
由冰碛物组成的一 种流线型丘陵,长轴 方向平行于冰流方向。
谷丘
四、冰水堆积地貌
冰水扇:融水河流带泥沙堆积,多个冰水扇 连成一片形成外冲平原; 砣形丘:狭长、弯如蛇的高地。主要是由略 具分选的冰水砾堆积成,有一定的磨圆度,发育 冲刷、填充物构造,呈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两 坡对称; 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 季候泥(纹泥)可判断年龄春季:粉砂多, 色浅,层厚;秋季:泥质多、色深、层薄。
属于山岳冰川向大陆冰川过渡的一种冰川类型, 分布在起伏和缓的高原或高山夷平面上。如我 国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冰岛等。
(二)大陆冰川
分布于两极、格陵兰等地。规模大,中央为冰雪 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运动中要依靠冰川自身巨 大厚度所产生的压力,自中心向四周,通常不受下 伏地貌的制约。
Photograph by Yar Petryszyn
Photograph by Peter L. Kresan
第二节 冰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冰川地貌(29张PPT)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冰川地貌(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0f1cd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e8.png)
(2022全国乙卷)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 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 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 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图7显示甲(位 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 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横断山区 摄影/姜曦
冰川地貌
目 录
01 冰川和冰川作用 02 冰川侵蚀地貌 03 冰川堆积地貌
04 冰川地貌的组合与发育
01冰川和冰川作用
雪线: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地表年降雪的积累量和年消融量相等的界线。 补给量>消融量
补给量<消融量
雪线高 高 雪线低 低
温度
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坡向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 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 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 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 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 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高
降水的影响>温度的影响
坡度
陡坡 雪线高 缓坡 雪线低
01冰川和冰川作用 冰川的形成过程
具有塑性状态的状态的冰川冰形成后,在重 力和压力作用下便缓慢变形和流动,并越过 雪线向下游流动,成为冰川。
相较于河流的运动速度缓慢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坡度、 冰川部位、降雪量和消融量等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 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第五节冰缘冰地貌
![第五节冰缘冰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3fb2a4cfab069dc5122014e.png)
4)冰面的差别消融致使冰川舌下部形成高数米至数十 米的冰塔林。
5)大漂砾保护其下部冰体不受消融,则形成冰蘑菇。
冰 褶 皱
冰瀑布 冰塔林
冰蘑菇
冰 面 地 貌
冰 面 河
冰 面 湖
冰 面 裂 隙 (蒲建辰摄)
冰 蘑 菇
冰 塔
冰
芽
冰 障
冰面阻塞湖
冰 洞
冰 墙
冰 下 河
冰
钟
乳
2.第四纪冰期划分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2.刃脊和角峰: 两个相邻的冰斗在横向展宽过程中使其分水岭后退变薄,
形成刀刃状山脊;多个相邻冰斗向同一山峰后退,形成的 刮状山峰。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冰斗、刃脊、角峰
角峰(喜马拉雅山)
3.“U”形谷-----
冰川沿其运动的谷地
② 暖型成冰过程:
融水渗透,排挤气泡,成冰快,密度大,冰体透明, 气泡排列有规律
3.冰川的形成
冰的特性:
① 低温条件下:晶体坚硬、紧密; ② 接近融点时:由冰、水、汽 三相 并存→ 具可塑性, 压力上升→融点降 低。冰川冰在具有一定的表面坡度和地 表坡度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使 冰体产生缓慢运动→形成冰川。
5)大漂砾保护其下部冰体不受消融,则形成冰蘑菇。
冰 褶 皱
冰瀑布 冰塔林
冰蘑菇
冰 面 地 貌
冰 面 河
冰 面 湖
冰 面 裂 隙 (蒲建辰摄)
冰 蘑 菇
冰 塔
冰
芽
冰 障
冰面阻塞湖
冰 洞
冰 墙
冰 下 河
冰
钟
乳
2.第四纪冰期划分
二、多年冻土的结构和类型
1.多年冻土的结构
衔 接 多 年 冻土: 不衔接多年冻土: 季 节 冻 土:
2.多年冻土的类型
连片分布的多年冻土: 岛状融区 多年冻土: 岛状分布 多年冻土:
三、冻土地貌
1.雪蚀洼地与山原阶地 2.寒冻风化----重力地貌
石 海: 在寒冻风化作用下,岩石遭受崩解破坏,形成大 片 巨石角砾,堆积在平坦的地面上。
成的冰斗其高度大体一致。层状冰斗的出现说明该地区发 生过构造运动或气候变迁。
2.刃脊和角峰: 两个相邻的冰斗在横向展宽过程中使其分水岭后退变薄,
形成刀刃状山脊;多个相邻冰斗向同一山峰后退,形成的 刮状山峰。
冰斗冰川
横断山脉
冰斗、刃脊、角峰
角峰(喜马拉雅山)
3.“U”形谷-----
冰川沿其运动的谷地
② 暖型成冰过程:
融水渗透,排挤气泡,成冰快,密度大,冰体透明, 气泡排列有规律
3.冰川的形成
冰的特性:
① 低温条件下:晶体坚硬、紧密; ② 接近融点时:由冰、水、汽 三相 并存→ 具可塑性, 压力上升→融点降 低。冰川冰在具有一定的表面坡度和地 表坡度时,在重力和压力的作用下→使 冰体产生缓慢运动→形成冰川。
第五节冰缘冰地貌
![第五节冰缘冰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3fb2a4cfab069dc5122014e.png)
冻土:
极地与高原地区长年冻结或季节性冻融的地 层
(一):冰川与冰川作用
一、雪线与成冰过程
1.雪线:
最热月份积雪区下限在一定年份内的平均位 置。
雪线上:年积累量==年消融量
影响雪线位置的因素:
①温 度:近地面大气温度长期低于00c →→多年积雪
其中:夏季气温对雪线的影响最重要
低纬→高纬 雪线位置由高→低
4.羊背石
1)羊背石:由冰蚀作用形成的分布于冰川上游的椭圆
形小丘。
特征: ①基岩构成的岩丘;
②迎冰坡缓、背冰坡陡;
③长轴指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
④迎冰坡多擦痕、磨光面、刻槽,背冰坡有拔 蚀陡坎。
羊背石
二、冰碛地貌
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随冰川运行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 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形成的低矮的,起伏的丘陵。
峡 湾:深入到海洋当中或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
悬 冰 川 谷
长白山天池
冰 川 悬 谷
U 形谷2
★峡湾1
挪威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 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 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川谷 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 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 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圆化作用:晶体逐渐变成表面自由能最小的球形的过 程。
聚合再结晶作用:晶体互相吞拼体积增大的过程。
①冷型粒雪化:曲率半径小的晶体升华,曲率半径大的晶
体凝华
②暖型粒雪化:温度变化产生的融化与再冻结作用
2)成冰过程:
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过成,是冰晶的集合体。
①冷型成冰过程:
压力成冰,时间长,深度大,密度小,气泡多 Nhomakorabea透明 度不好
极地与高原地区长年冻结或季节性冻融的地 层
(一):冰川与冰川作用
一、雪线与成冰过程
1.雪线:
最热月份积雪区下限在一定年份内的平均位 置。
雪线上:年积累量==年消融量
影响雪线位置的因素:
①温 度:近地面大气温度长期低于00c →→多年积雪
其中:夏季气温对雪线的影响最重要
低纬→高纬 雪线位置由高→低
4.羊背石
1)羊背石:由冰蚀作用形成的分布于冰川上游的椭圆
形小丘。
特征: ①基岩构成的岩丘;
②迎冰坡缓、背冰坡陡;
③长轴指向与冰川运动方向一致;
④迎冰坡多擦痕、磨光面、刻槽,背冰坡有拔 蚀陡坎。
羊背石
二、冰碛地貌
1.冰碛丘陵 :冰川消融,随冰川运行的表碛、内碛和中碛都 沉落到底碛之上,合称基碛,形成的低矮的,起伏的丘陵。
峡 湾:深入到海洋当中或被海水淹没的“U”形谷。
悬 冰 川 谷
长白山天池
冰 川 悬 谷
U 形谷2
★峡湾1
挪威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在冰期 时,这里沿冰期前的河谷发育了山谷 冰川;而冰后期之后,原来的冰川谷 被上升的海水部分淹没,形成了两侧 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 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
圆化作用:晶体逐渐变成表面自由能最小的球形的过 程。
聚合再结晶作用:晶体互相吞拼体积增大的过程。
①冷型粒雪化:曲率半径小的晶体升华,曲率半径大的晶
体凝华
②暖型粒雪化:温度变化产生的融化与再冻结作用
2)成冰过程:
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过成,是冰晶的集合体。
①冷型成冰过程:
压力成冰,时间长,深度大,密度小,气泡多 Nhomakorabea透明 度不好
冰川与冰缘地貌ppt课件
![冰川与冰缘地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1349e7fd5360cbb1adb25.png)
体,称为冻土。 • 温度状况相同,但不含冰的,称为寒土。
最新课件
59
• (一)多年冻土 • 上层:夏融冬冻的活动层。 • 下层:多年冻土层。
• 若活动层在冬季能和下层的多年冻土层完全连接起来, 称为衔接多年冻土。这种情况下,活动层又称季节融 化层。
• 与之对应的是不衔接多年冻土,和季节冻结层。 • 多年冻土层的下界,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地温的高低。
最新课件
15
• 3、堆积作用
• 随冰川消退,冰川携带的冰碛物就相应堆积下 来,当冰川的积累与消融处于相对平衡阶段时, 冰川比较稳定,可源源不断将上游的各类冰碛 物向下游搬运,直至冰川末端堆积。
• 若冰川迅速消退,冰体大量融化,各种冰碛物 就地坠落,从而形成各类冰碛地貌类型。
最新课件
16
• 二、冰川地貌 • (一)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角峰
最新课件
77
最新课件
78
• 3、冻胀丘和冰锥
• 在冻土地区,由于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局 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形称为冰丘。
• 随冬季活动层自上而下的冻结,地下水的承压 性不断增强,含水层从压力大的向压力小的地 方迁移、集中,同时,地下水分逐渐冻结成冰 透镜体,这就产生了很大的膨胀力。因而,当 它们超过上覆土层的强度时,地表鼓起成丘状。
• (四)冰面地貌
最新课件
52
冰川地貌—冰瀑
最新课件
53
冰川地貌—冰面河
最新课件
54
冰 川 地 貌
—
冰 蘑 菇
最新课件
55
最新课件
56
冰川地貌—冰塔林
最新课件
57
冰川地貌—冰塔林
最新课件
58
§2 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最新课件
59
• (一)多年冻土 • 上层:夏融冬冻的活动层。 • 下层:多年冻土层。
• 若活动层在冬季能和下层的多年冻土层完全连接起来, 称为衔接多年冻土。这种情况下,活动层又称季节融 化层。
• 与之对应的是不衔接多年冻土,和季节冻结层。 • 多年冻土层的下界,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地温的高低。
最新课件
15
• 3、堆积作用
• 随冰川消退,冰川携带的冰碛物就相应堆积下 来,当冰川的积累与消融处于相对平衡阶段时, 冰川比较稳定,可源源不断将上游的各类冰碛 物向下游搬运,直至冰川末端堆积。
• 若冰川迅速消退,冰体大量融化,各种冰碛物 就地坠落,从而形成各类冰碛地貌类型。
最新课件
16
• 二、冰川地貌 • (一)冰蚀地貌 • 1、冰斗、刃脊、角峰
最新课件
77
最新课件
78
• 3、冻胀丘和冰锥
• 在冻土地区,由于冻结膨胀作用使土层产生局 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形称为冰丘。
• 随冬季活动层自上而下的冻结,地下水的承压 性不断增强,含水层从压力大的向压力小的地 方迁移、集中,同时,地下水分逐渐冻结成冰 透镜体,这就产生了很大的膨胀力。因而,当 它们超过上覆土层的强度时,地表鼓起成丘状。
• (四)冰面地貌
最新课件
52
冰川地貌—冰瀑
最新课件
53
冰川地貌—冰面河
最新课件
54
冰 川 地 貌
—
冰 蘑 菇
最新课件
55
最新课件
56
冰川地貌—冰塔林
最新课件
57
冰川地貌—冰塔林
最新课件
58
§2 冰缘地貌(冻土地貌)
高中地理---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知识汇总
![高中地理---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70efd0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8.png)
高中地理---冰川地貌及冰缘地貌知识汇总冰川地貌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
冰缘地貌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
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
![第五节冰川与冰缘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d20cd762a98271fe910ef914.png)
山谷冰川垂直分带与冰川运动
正在运动的冰川
3. 冰川运动的组成
冰川运动是由可塑带的流动和底部的滑动组成的。而冰川滑动 是产生侵蚀作用的根本原因。
4.冰川作用的分类
(1)侵蚀作用: 刨蚀(磨蚀)作用:冰川滑动过程中,其底部所含的
岩石碎块不断锉磨冰川床,就是~。
拔蚀作用:冰川下因节理发育而松动了的岩块的突出部
3)U形谷(槽谷):是由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 典型冰川谷,两侧一般有平坦谷肩,横剖面近似U形。 U形谷底因岩性差异,软弱岩层处形成冰盆,坚硬岩 层处形成冰坎。 4)大陆冰流、岛屿冰盖或山谷冰川入海处,因冰床蚀 低,冰川消亡后将成为峡湾。因此,峡湾是冰川槽 谷的一种特殊形式。 5)冰川悬谷:U形谷谷坡上发育的支冰川,因其侵蚀能 力远逊于主冰川,其谷底常比主谷高数十米至一二 百米,这类谷地被称为冰川悬谷。
U
形
谷
U 形谷2
托 木 尔 峰 地 区 的 U 形 谷
冰 川 悬 谷
2.冰川谷和峡湾 • 冰川谷又称U 形谷或槽谷,它的前身大部 吉兰格峡湾 挪威盖朗厄尔峡湾 分是山地上升前的河谷,以后由冰川切割V 形河谷而成。 • 峡湾分布在高纬度沿海地区,这里沿冰期 前河谷发育的山谷冰川,其下游入海后仍 有较强的侵蚀能力,继续刷深、拓宽冰床; 冰期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 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 为峡湾或峡江。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 220 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 度达1288米。
(二)冻土的分布规律及厚度变化 1. 纬度地带性(从极地到低纬)
(1)年平均地温升高 (2)多年冻土的厚度逐渐减薄,以致完全消失 (3)永冻层顶面埋深逐渐增加 (4)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分散的 冻土块体-岛状冻土)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PPT文档55页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PPT文档55页](https://img.taocdn.com/s3/m/fc35a33980eb6294dc886c17.png)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自然地理学-冰川与冰缘地貌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地貌学课件:冰缘地貌
![地貌学课件:冰缘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15e41f23ad51f01dc381f179.png)
4、簡述石海和石河的形成環境。
5、簡述多邊形土、石環和冰楔的成因與分佈。
6、分析熱帶喀斯特作用與冰川作用的物質載體、作 用方式、地貌組合和分佈地區。
7、對比河谷、喀斯特槽穀與冰川穀的異同。
復習預習提示
(一)復習提示
學習海岸地貌涉及水文學第四章波浪 和潮汐的相關知識,大家注意復習以下知 識:
1、波浪變形規律和水動力特徵,及其對 海底泥砂運動的影響;
2、冰錐
冰錐是在寒冷季溢出封凍地表的地下水和流 出冰面的河湖水,經凍結後形成的丘狀冰體,又 稱冰錐。
冰丘的成因與凍脹丘相似。它主要由凍結產 生的承壓水,在土層強度較小的地方或從裂隙冒 出地表和冰面,再凍結而形成。每年冬末春初為 冰丘的主要發育時期,由於地下水或河水的噴發 是間歇性的,即一次噴出後,內部壓力降低,但 過一個時期承壓水壓力又增大,水又從新的突破 口噴出;這樣,一個冬天可以多次噴發,從而使 形成的冰丘具有層狀的結構。
每年冬季,上、下兩層凍結連接在一 起,但由於活動層的地溫隨氣溫而變化, 各年凍結深度有所差別,因而,有時在活 動層與永凍層之間,出現薄層隔年融土或 隔年凍結層。
活動層 永凍層
夏季融化層 永凍層
冬季凍結層 永凍層
冬季凍結層 多
融區
年永凍層凍来自土夏季融化層 層
隔年層
中
永凍層
活
動
層
冬季凍結層 的
隔年層 永凍層
冰錐
本章小結
冰川在運動過程中,對地表產生強烈的侵 蝕作用,形成冰蝕地貌;並將侵蝕產生的碎屑 物——冰磧物向下遊搬運,隨著冰川消融,冰 磧物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和冰水堆積地貌。山 嶽冰川地貌組合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規律,雪 線以上是冰蝕地貌帶,雪線以下至終磧壟附近 是冰蝕-冰磧地貌帶,冰川末端是冰磧地貌帶, 終磧壟以下是冰水地貌帶。
5、簡述多邊形土、石環和冰楔的成因與分佈。
6、分析熱帶喀斯特作用與冰川作用的物質載體、作 用方式、地貌組合和分佈地區。
7、對比河谷、喀斯特槽穀與冰川穀的異同。
復習預習提示
(一)復習提示
學習海岸地貌涉及水文學第四章波浪 和潮汐的相關知識,大家注意復習以下知 識:
1、波浪變形規律和水動力特徵,及其對 海底泥砂運動的影響;
2、冰錐
冰錐是在寒冷季溢出封凍地表的地下水和流 出冰面的河湖水,經凍結後形成的丘狀冰體,又 稱冰錐。
冰丘的成因與凍脹丘相似。它主要由凍結產 生的承壓水,在土層強度較小的地方或從裂隙冒 出地表和冰面,再凍結而形成。每年冬末春初為 冰丘的主要發育時期,由於地下水或河水的噴發 是間歇性的,即一次噴出後,內部壓力降低,但 過一個時期承壓水壓力又增大,水又從新的突破 口噴出;這樣,一個冬天可以多次噴發,從而使 形成的冰丘具有層狀的結構。
每年冬季,上、下兩層凍結連接在一 起,但由於活動層的地溫隨氣溫而變化, 各年凍結深度有所差別,因而,有時在活 動層與永凍層之間,出現薄層隔年融土或 隔年凍結層。
活動層 永凍層
夏季融化層 永凍層
冬季凍結層 永凍層
冬季凍結層 多
融區
年永凍層凍来自土夏季融化層 層
隔年層
中
永凍層
活
動
層
冬季凍結層 的
隔年層 永凍層
冰錐
本章小結
冰川在運動過程中,對地表產生強烈的侵 蝕作用,形成冰蝕地貌;並將侵蝕產生的碎屑 物——冰磧物向下遊搬運,隨著冰川消融,冰 磧物堆積,形成冰磧地貌和冰水堆積地貌。山 嶽冰川地貌組合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帶規律,雪 線以上是冰蝕地貌帶,雪線以下至終磧壟附近 是冰蝕-冰磧地貌帶,冰川末端是冰磧地貌帶, 終磧壟以下是冰水地貌帶。
第四节 冰缘作用过程与冰缘地貌
![第四节 冰缘作用过程与冰缘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59b702fe4693daef5ef73d2e.png)
多年冻土的剖面结构:
衔接多年冻土(活动层、多年冻结层) 不衔接多年冻土(冬季不能完全冻结;夏季未能完全消融)
地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地窖”:冬暖夏凉
二、冻土的空间分布
纬度地带性 自极地向低纬,冻土的上限逐渐下降(活动层加厚); 下限逐渐上升,冻土厚度减小。 1.北极诸岛冻土层厚度达千米以上(-15C), 2.到连续多年冻土的南界不到100米厚(-3C - -5C), 3. 多年冻土的南界( 48N ,我国境内为黑龙江中部),厚 度为1-2米 垂直地带性 表现在高山冻土中,越往海拔高的地方,冻土面积越 大,厚度越厚。
3.成因 山坡上部融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中,由 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缓慢 运动而形成 4.发育地区 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地和谷底里
石河岩块经过长期运动,可被搬运到坡脚停积下来,形 成石流扇。
石河停止运动是气候 转暖的标志之一。角砾表 面开始生长地衣苔藓,有 时在石河上生长树木或堆 积新沉积物。这些石河一 般分布在现在多年冻土的 南界或高山冻土的下界。
(二)岩性和含水量的影响 1.粗颗粒土(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含水量小,不利 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 2.细颗粒土(粘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含水量高,有 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要浅且较厚 (三)地形的影响 随海拔增高,季节融化深度减小,阳坡比阴坡形成的 冻土埋藏深且薄;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 减弱
3.成因 (1)形成过程: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 (2)形成条件:有一定比例的细粒土(不少于总体积的 25%-35%)、充足的水分 4.发育地区 平坦湿润地带(如河漫滩、洪积扇边缘)
2014-9-8
西昆仑山海拔5800处发育的大型石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王湖Konigssee,德国
羊背石
磨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冻土地貌)
Glacial and Periglacial Landforms
第一节 冰川与冰川地貌
Glacier and Glacial Landforms
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
1. 冰川及成冰作用
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 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 新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 ➢ 粒雪化过程包括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
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 ➢ 成冰过程有重结晶,渗浸和冻结三种类型。
粒雪
ice crystal
Prominent layering in the firn is visible in the wall of a large crevasse on Weissmiesgletscher, Switzerland.
冰川的运动 Glacier Motion
➢ 速度
❖ 一般每年数十米至数百米 ❖ 取决于冰层厚度和地形坡度 ❖ 同一条`推进
➢ 分带
❖ 表层容易断裂,叫做脆性带,常有许多裂隙, 可深达几十米
❖ 下层相对“柔软”,叫做塑性带
Some of the last images during Mar 11 to May 28, 2011, from ESA’s ERS-2 satellite have revealed the advancing ice stream of the Kangerdlugssuaq glacier in Greenland.
刨蚀作用
拔蚀作用
莱茵河瀑布
Rheinfall, 150 m wide and 23 m high
The Rhine Falls were formed in the last ice age, approximately 14,000 to 17,000 years ago, by erosion- resistant rocks narrowing the riverbed
冰川漂砾
Pile of glacial till in the Sierra Nevadas
2. 冰蚀地貌 (Glacial Erosional Landforms)
冰斗Cirque; 刃脊Arête; 角峰Glacial horn ; U形谷U-shaped valley; 悬谷hanging valley; 羊背石roches moutonnées
大陆冰川 Continental glacier (ice sheet)
冰帽
A satellite view of an island in northern Canada.
八一冰川又称小沙龙冰川,位于祁连山中段走廊南山的 南坡,是我国第二大A 内sa陆tel河lite黑v河ie流w 域of 的an源is头la,nd是in一个发 育于平缓山顶的冰帽型冰n川or。thern Canada.
McCarthy Fjord, 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Alaska
western New York State’s Finger Lakes
最后一个冰河期由冰川形 成,长7.7 km,最宽处约 1.7 km ,湖岸线长19.96 km ,面积5.218 km2 ,平 均水深98.1m,最深处 190m。
2.冰川类型 山地冰川 Alpine glacier
Alaska's Casement Glacier
Barnard Glacier, Alaska
1号冰川属双支冰斗— 山谷冰川,长2.4公里, 平均宽度500米,面积 1.85平方公里,最大厚 度140米,年均运动速 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 度为3740米。 1958~ 2004年间,1号冰川平 均厚度减薄12米,损失 体积达2062万立方米。
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
➢ 气温 ❖ 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降水量 ➢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 地形 ❖ 坡度、坡形 ❖ 坡向 阳坡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
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1. 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羊背石
磨
3. 冰碛地貌(Glacial Depositional Landforms)
冰碛丘陵 侧碛堤 终碛堤 鼓丘 ……
支流冰川
底碛、中碛、侧碛与终碛
中碛
侧碛
消融区
底碛
终碛
侧碛与中碛
Different kinds of moraines on and near Gornergletscher, Valais, Switzerland: 1 - lateral moraines, 2 - middle moraines, 3 - terminal moraine (this moraine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ittle Ice age by the small cirque glacier
二、冰川的分布与雪线 Distribution of glaciers and snow line
Rongbuk 珠穆朗玛峰
慕士塔格峰
冰川分布高度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 雪线 (snow l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多年积雪区与季节积雪 区间的界线.
➢ 冰川发育在雪线以上高寒地区 。但冰川的 分布下限低于雪线。
……
冰斗 Cirque
The cirque of Cwm Cau on the peak of Cadair Idris, Snowdonia National Park, Wales.
刃脊
Arête
Matterhorn
角峰
Glacial horn
Hanging valley below Mitre Peak, Milford Sound, New Zealand.
第四章 冰川与冰缘地貌 (冻土地貌)
Glacial and Periglacial Landforms
第一节 冰川与冰川地貌
Glacier and Glacial Landforms
一、冰川成冰作用与冰川类型
Glaciation and Types of Galciers
1. 冰川及成冰作用
冰川:指发生在陆地上,由大气固态降水演变 而成的,通常处于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
成冰作用: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 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包括粒雪化过程和成冰 过程。
➢ 新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 ➢ 粒雪化过程包括固相的重结晶作用,气相的升华、
凝华作用,和液相的再冻结作用三种方式。 ➢ 成冰过程有重结晶,渗浸和冻结三种类型。
粒雪
ice crystal
Prominent layering in the firn is visible in the wall of a large crevasse on Weissmiesgletscher, Switzerland.
冰川的运动 Glacier Motion
➢ 速度
❖ 一般每年数十米至数百米 ❖ 取决于冰层厚度和地形坡度 ❖ 同一条`推进
➢ 分带
❖ 表层容易断裂,叫做脆性带,常有许多裂隙, 可深达几十米
❖ 下层相对“柔软”,叫做塑性带
Some of the last images during Mar 11 to May 28, 2011, from ESA’s ERS-2 satellite have revealed the advancing ice stream of the Kangerdlugssuaq glacier in Greenland.
刨蚀作用
拔蚀作用
莱茵河瀑布
Rheinfall, 150 m wide and 23 m high
The Rhine Falls were formed in the last ice age, approximately 14,000 to 17,000 years ago, by erosion- resistant rocks narrowing the riverbed
冰川漂砾
Pile of glacial till in the Sierra Nevadas
2. 冰蚀地貌 (Glacial Erosional Landforms)
冰斗Cirque; 刃脊Arête; 角峰Glacial horn ; U形谷U-shaped valley; 悬谷hanging valley; 羊背石roches moutonnées
大陆冰川 Continental glacier (ice sheet)
冰帽
A satellite view of an island in northern Canada.
八一冰川又称小沙龙冰川,位于祁连山中段走廊南山的 南坡,是我国第二大A 内sa陆tel河lite黑v河ie流w 域of 的an源is头la,nd是in一个发 育于平缓山顶的冰帽型冰n川or。thern Canada.
McCarthy Fjord, 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Alaska
western New York State’s Finger Lakes
最后一个冰河期由冰川形 成,长7.7 km,最宽处约 1.7 km ,湖岸线长19.96 km ,面积5.218 km2 ,平 均水深98.1m,最深处 190m。
2.冰川类型 山地冰川 Alpine glacier
Alaska's Casement Glacier
Barnard Glacier, Alaska
1号冰川属双支冰斗— 山谷冰川,长2.4公里, 平均宽度500米,面积 1.85平方公里,最大厚 度140米,年均运动速 度约5米,底部海拔高 度为3740米。 1958~ 2004年间,1号冰川平 均厚度减薄12米,损失 体积达2062万立方米。
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
➢ 气温 ❖ 自两极向赤道升高
降水量 ➢ 一般固态降水越多,雪线越低;固态降水越少,雪线越高
➢ 地形 ❖ 坡度、坡形 ❖ 坡向 阳坡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
三、冰川地貌 Glacial Landforms
1. 冰川作用 Glacial Processes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