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给药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给药-雾化吸入法

学习目标
1、掌握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2、熟悉氧气雾化吸入法 3、了解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定义】
• 雾化吸入法: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 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达 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 定义: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 微
(1)评估患者: •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理知识等 • 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 了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 • 取坐位或侧卧位接受雾化治疗
4、用物准备
• 超声雾化吸入器一套 • 水温计、弯盘、冷蒸馏
• → 结束雾化(取下口含嘴→关雾化开关 → 关电源开关)
• →操作后整理(病人整理 →用物整理 →洗 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护士熟悉雾化器性能,水槽内水应足量, 水温不可超过60℃
2、注意保护晶体换能器和透声膜 3、连续使用雾化器时,中间需间隔30min 4、雾化后,可给予拍背助痰排出,必要时吸
再呼气 • 每次1-2喷,间隔时间不少
于3-4h
水、生理盐水 • 药液
构造
• 1、超声波发生器 • 2、水槽与晶体换能器 • 3、雾化罐(药杯)与透声膜 • 4、螺纹管和口含嘴(面罩)
超声波发生器
水槽
晶体换能器
雾化罐与透声膜
作用原理
• 超声波发生器→高频电能→晶体换能 器→超声波声能→震动透声膜→破坏 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微细雾滴→通 过螺纹管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药液
• 抗生素: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4万u-8 万u)
雾化吸入作用

雾化吸入作用雾化吸入是一种通过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小雾状颗粒,然后通过呼吸道吸入到肺部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部感染等。
雾化吸入能够快速地将药物输送到肺部,并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因此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雾化吸入可以改善药物的有效性。
相比于口服或注射给药,雾化吸入将药物直接送达到呼吸道,避免了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使药物更好地被吸收和利用。
此外,由于药物以雾状颗粒形式存在,其表面积相对较大,可以更容易地与呼吸道的黏膜接触,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其次,雾化吸入具有快速的作用起效时间。
药物进入肺部后能够很快地被吸收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迅速传递至治疗的部位,产生作用。
相比之下,口服给药的吸收过程相对较慢,需经过消化道吸收,然后再通过肝脏代谢后才能进入血液。
雾化吸入能够更快地将药物送达到病变部位,使患者得到更迅速的缓解和治疗效果。
另外,雾化吸入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患者来说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口服或注射给药,雾化吸入的药物剂量可以更准确地调节和控制。
这对于一些老年人、小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较差,更需要精确的药物剂量控制。
同时,雾化吸入还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提高用药的耐受性。
最后,雾化吸入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一些患者可能对于口服药物或注射给药抱有顾虑或恐惧,导致用药不足或不规律,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而雾化吸入通常采用便携式设备,患者可以在自己的家中或在外出时方便地进行。
这既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参与程度,又解决了一些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困扰,进一步增强了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是一种有效、快速、精确、温和且方便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改善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减少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在日常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雾化吸入设备,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雾化吸入法与常用注射给药法

将药物雾化为微小颗粒,通过呼 吸直接吸入呼吸道和肺部,使药 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达到治 疗目的。
雾化吸入法的优缺点
优点
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浓度高 ,起效快;用药量少,全身副作用小 ;无痛苦,患者配合度高。
缺点
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相对复杂;部分 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或配合;对于某些 药物,雾化吸入可能不是最佳给药途 径。
雾化吸入法与常用注 射给药法
目录
• 雾化吸入法概述 • 常用注射给药法介绍 • 雾化吸入法与注射给药法的比较 • 雾化吸入法与注射给药法的临床应用
目录
• 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雾化吸入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雾化吸入法定义
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 ,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 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直接作用于呼吸道
雾化吸入法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和肺部,迅速发挥治疗作用。
减少全身副作用
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雾化吸入法可以减少药物在全身的分布,从而降低全身副作用的风险。
雾化吸入法与注射给药法的优缺点总结
• 方便易用:雾化吸入法操作简单,患者可自行使用,适用 于各年龄段人群。
雾化吸入法与注射给药法的优缺点总结
将药物加入雾化器,调节雾化器参 数,指导患者正确吸入,观察患者 反应。
雾化吸入后处理
清洗雾化器和面部,记录治疗过程 和患者反应。
注射给药法的操作规范
注射前准备
注射后处理
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检查药品 质量和有效期,消毒注射部位。
按压注射部位,观察患者反应,记录 治疗过程和用药情况。
注射操作
抽取适量药液,排尽空气,绷紧皮肤 快速进针,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 后快速拔针。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是一种将药物转化为微小粒子并通过呼吸系统送入肺部的治疗方式。
通过雾化器或喷雾器,药物被转化为悬浮在空气中的液体微粒或固体微粒,然后通过吸入器具进入呼吸道。
在雾化吸入中,药物以液体或干粉的形式使用。
通常情况下,液体药物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干粉药物则多用于治疗鼻腔疾病,如鼻窦炎等。
雾化吸入的优点之一是药物能直接传递到肺部,因为呼吸道的活性表面积较大,药物可以更有效地吸收。
此外,药物在呼吸道中的停留时间也较长,增加了药物起效的机会。
相比口服方式,雾化吸入也能减少药物在身体其他部位的分解和代谢,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雾化吸入还具有便携性和使用简单的特点。
患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治疗,无需额外的医疗设备。
雾化吸入器的设计也非常方便,适用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然而,雾化吸入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正确使用雾化吸入器的技巧需要患者掌握,否则药物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呛咳和其他不适感,并且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药物滥用或过度使用。
此外,一些雾化吸入器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方式,为患者提供了直接送药到呼吸道的便利和有效性。
患者在使用前应了解药物的正确
使用和可能的不良反应,遵循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并定期进行相关设备的维护和清洁。
雾化吸入的给药现状与误区

6/2/2018 6:12 PM
-9-
3.黏液溶解剂
常用黏液溶解剂有:α-糜蛋白酶和盐酸氨溴索。
6/2/2018 6:12 PM
-10-
3.黏液溶解剂
α-糜蛋白酶
虽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 出,但长期雾化吸入会导致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并 偶可致过敏反应,目前已很少应用。
盐酸氨溴索 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刺 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 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摆动,使痰液易 于咳出。其溶液浓度为15mg/ml。成人每次2~4ml,每日 2~3次雾化吸入。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 的报道。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及 哺乳期妇女慎用。
6/2/2018 6:12 PM
-6-
1.支气管扩张剂
β2受体激动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其水 溶液浓度为0.05%,雾化后形成直径2~4 μm 的气溶胶颗粒 ,经吸入给药 10%~20% 可达下呼吸道。常规使用剂量为 2 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 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其主要用于重症支 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支气管
哮喘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直接作
用于靶器官且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 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 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6/2/2018 6:12 PM
-3-
二、现 状
6/2/2018 6:12 PM
-5-
雾化吸入的作用

雾化吸入的作用雾化吸入是一种药物给药途径,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颗粒并悬浮在空气中,使患者能够通过呼吸道将药物吸入肺部。
这种给药方法具有许多优点,可以提供快速且有效的治疗效果。
以下将介绍雾化吸入的作用。
首先,雾化吸入可以使药物更快地到达肺部。
与口服药物相比,雾化吸入的药物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绕过肠胃道的消化过程。
这种直接给药方式可以使药物更快地进入血液循环,迅速达到治疗部位。
特别对于急性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是提供迅速缓解症状的最佳方法之一。
其次,雾化吸入具有针对性和局部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肺部,达到治疗效果。
许多肺部疾病需要特定药物在局部发挥作用,雾化吸入可以实现精确给药,将药物直接送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在非目标部位的副作用。
此外,雾化吸入是一种轻松便捷的给药方式。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婴儿、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患者,服用药物可能会有困难。
而使用雾化吸入器,患者只需通过简单的吸气就能够接受治疗,非常方便易行。
此外,雾化吸入器的设计也很人性化,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和使用。
此外,雾化吸入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某些药物在经过口服给药后,可能会在肝脏中被代谢或者由于酸性环境而被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而通过雾化吸入,药物可以避开这些问题,直接进入肺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治疗效果。
最后,雾化吸入在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还能减少副作用。
有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而长期口服药物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适或其他系统器官的副作用。
而通过雾化吸入给药,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可以降低全身副作用的风险。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是一种经济、简单、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它可以实现药物的快速到达、针对性和局部作用、方便易行、生物利用度提高以及减少副作用等多种作用。
因此,在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雾化吸入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式,并且在其他领域的药物给药中也有广泛应用。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颗粒,使其能够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从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的实现主要依靠雾化器。
雾化器是一种设备,它能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状颗粒。
当药物进入雾化器后,经过高速旋转或超声波震荡等作用,药物会分散成极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到5微米之间,比人体呼吸道中的粘膜上皮细胞小得多。
通过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药物颗粒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
当人们吸入时,药物颗粒会被气流带到肺部,与肺泡上皮细胞接触。
由于药物颗粒非常小,它们能够穿过粘膜上皮层,直接进入肺泡内部。
在肺泡内,药物颗粒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传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发挥药物的疗效。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到呼吸道,使药物在目标部位的浓度更高,作用更迅速。
其次,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能够减少药物在消化道的代谢和消耗,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此外,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还能够降低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通过喷射雾化吸入原
理,治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是一种有效的药物给药方式。
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颗粒,使其能够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这种原理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

雾化吸入与静脉给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通过吸入的方式给药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吸入给药方式有雾化吸入和干粉吸入两种方法,而静脉给药也被用于治疗严重的哮喘病例。
本文就是要对雾化吸入和静脉给药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二者的疗效差异和优缺点。
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是通过将药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通过雾化器将溶液变为微小的液滴直接送入患者呼吸系统,使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的病变部位。
相比于其他给药方式,雾化吸入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有效性高雾化吸入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病变区域,有效范围广,哮喘症状缓解迅速。
二、药物剂量可控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药物可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精确控制药物剂量。
三、副作用较小雾化吸入药物经过微小液滴进入呼吸系统,其药物浓度较低,可有效降低药物挥发对患者的刺激,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静脉注射给药则是将药物注射到患者的静脉上,药物通过快速达到病变部位,避免药物在消化道中失活的可能,但是由于它是通过血液循环传递药物,不得不承担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
二者的疗效比较一方面,由于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直接作用于病变区域,所以它对哮喘具有迅速有效的治疗效果,在缓解急性哮喘发作的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然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药物浓度较高,难以精确控制剂量,且由于其直接影响循环系统,可能会引发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副作用。
另一方面,雾化吸入方式则通过将药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将药物变为细微的液滴,药物浓度较低,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可精确控制药物剂量,因此相比于注射给药方式,其副作用相对较小。
但是,由于雾化吸入方式的药物需要经过呼吸道系统的吸入,药物比较容易分解,使得药效比较低,需要提高药物的浓度和雾化质量,增加药物的吸收率,从而提高疗效。
因此,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给药两种方式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上的疗效,不是绝对的,应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合理选用。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药物分子弥散在气体中形成雾状物质被人体吸入肺部被消化吸收,从而对治疗有效的一种药物给药方式。
种给药方式可以大大减少或消除药物与胃黏膜接触,有利于口服药物被肠胃消化吸收,从而更加直接、高效地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通常用药品降解成微小的雾滴,通过细长的活塞压缩的气流进入肺部,从而实现药物的快速控制释放。
这种吸入方式有助于药物进入深层肺部,从而加快药物的吸收,获得更好的疗效。
雾化吸入的优势:
1、减轻症状:雾化药物可以直接进入肺部吸收,更快地减轻症状,尤其是对于哮喘、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尤为有效。
2、本身减量:雾化药物本身量较少,且被肺部更快地吸收,也减轻负荷,也减少副作用的可能性。
3、便于给药:雾化吸入相比于口服药物,更容易控制释放剂量,也能够实现精准给药,这对于治疗某些疾病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4、方便小孩使用:因为雾化药物释放剂量更精准,以及容易操作,也适用于小孩子接受治疗,大大减轻家长的焦虑。
但是,雾化吸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容易受外界温度变化以及空气中湿度变化影响,这可能导致药物分子不能有效传递,从而影响药物的有效性。
另外,对于某些粉末状的药物,比如抗生素类,无法满足其在形式上的要求,因此也不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总的来说,雾化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质量,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中。
仅仅了解其名词并不能完全把握它的治疗效果,医生应该明确患者的病情状况,结合雾化技术的特性,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最好的治疗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给药

超声雾化吸入给药
一、评估
1.病人病情、呼吸状况(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及痰液粘稠情况)及治疗的目的。
2.病人自理能力、合作程度。
二、用物
超声雾化器1台、雾化罐、螺纹管、口含管、药液、蒸馏水、无菌注射器、治疗巾。
三、操作步骤
1.洗手,戴口罩。
2.查对医嘱,明确目的。
3.通知病人并评估,查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
4.准备用物:检查超声雾化器性能,水槽内加水,雾化罐内加药(水槽内加蒸馏水,要浸
泡雾化罐底的透声膜,雾化罐内放入药液,将罐盖旋紧),把雾化罐放入水槽内,将水槽盖盖紧。
5.携物至床旁,查对后向病人解释操作方法,协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颌下垫治疗巾。
6.接通电源,打开开关,药液成雾状喷出。
7.根据需要调节雾量(开关顺时针旋转雾量由小到大,定时器设定时间,吸入15—20min。
8.将口含管放入病人口中,指导病人用口深吸气。
9.治疗完毕,先关雾化开关,再关电源开关,协助病人擦干面部。
10.整理用物,雾化罐、口含管及螺纹管浸泡消毒后清洗再备用,观察病人反应。
四、注意事项
1.雾化罐底的透声膜薄而质脆易破,应轻按,不得用力过猛。
2.水槽和雾化罐切忌加温水或热水。
3.若雾化器连续使用,中间须歇半小时。
4.每次用毕,将雾化罐、螺旋管及口含管消毒以备再用。
雾化吸入用药原则

2021/10/10
5
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的药物
1、支气管扩张剂 2、糖皮质激素 3、粘液溶解剂 4、抗生素 5、高渗氯化钠溶液和高渗碳酸氢钠溶液 6、其他药物 (如肝素、速尿、岩盐等)
2021/10/10
6
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
一、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铵。药物 浓度为0.025%,常规用量2ml,每日2~3次,吸入 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吸入后10~30分钟 起效,1~2小时达高峰,可维持6~8小时。
高渗碳酸氢钠溶液属碱性药物, 对适应在酸性环境 下生长的细菌(如霉菌)有抑菌作用。
在雾化液中加入上述药物,可使雾化液呈偏碱 (PH7.4-8.5)高渗(0.9-3.5%)特性,不仅有利于 痰液稀化和排出,亦有利于抗菌液中抗菌药物的 发挥,加强了局部治疗作用的有效性。
2021/10/10
11
氯化钠等渗当量 (E值)
二、β2-受体激动剂:常用药物为沙丁胺醇。药物 浓度为0.05%,常规用量为2ml,每日2~3次,吸 入剂量的10%~20%沉积在肺内。吸入后5分钟即 起效,15分钟达高峰,可维持4~6小时。长效如沙 美特罗和福莫特罗等。
2021/10/10
7
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为布地奈德,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 特点。药物浓度为1 mg/2 ml,常规用量为2 ml, 每日2~3次。吸入剂量的10%沉积在肺内,成人分 布溶剂约300L,儿童为3.1~4.8L/kg,显示其具有较 高的肺组织亲和力,即使小剂量的布地奈德,也可 发挥强有力的局部抗炎作用。
2021/10/10
15
谢 谢!
2021/10/10
16
2、对装置的要求:能要药液雾化成直径3~5μm 的气雾或粉雾。
雾化吸入的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的名词解释
雾化吸入是一种医疗技术,通过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小颗粒,使药物能够直接传递到呼吸道和肺部。
这种技术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囊性纤维化等。
雾化吸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雾化器将液体药物转化为微细颗粒或雾化物,然后患者通过呼吸器或口腔吸入器吸入这些药物。
在吸入过程中,药物颗粒会被患者吸入到他们的呼吸道和肺部,从而实现药物的直接作用。
雾化吸入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
首先,由于药物直接传递到呼吸道和肺部,雾化吸入能够提供更高的药物浓度,同时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和代谢。
其次,雾化吸入可以更好地针对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如喘息和痰液积聚等。
此外,雾化吸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给药方法,因为它避免了药物通过肠道和消化系统的吸收,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雾化吸入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物和黏液溶解剂等。
支气管扩张剂可以帮助舒张呼吸道肌肉,从而改善呼吸;抗炎药物可以减少呼吸道的炎症反应;黏液溶解剂可以帮助稀释和清除呼吸道中的黏液。
总之,雾化吸入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药物转化为可吸入的细小颗粒,实现药物的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和肺部。
它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具有高浓度药物传递、针对性治疗和相对安全等优点。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

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完整版慢性气道疾病的雾化吸入给药方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常用药物包括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
大剂量雾化吸入激素可部分替代全身激素,减少全身激素的不良反应。
①成人:布地奈德每次0.5~1 mg,每日2 次;中重度患者每次1~2 mg,每日3 次。
②儿童:轻中度,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的基础上联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每次1 mg)作为起始治疗,bid,必要时4~6 h 重复给药1 次,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酌情延长给药间隔时间,维持7~10 d。
中重度:在第1~2 小时起始治疗中,联用雾化吸入大剂量布地奈德(每次1 mg,每30 min 雾化吸入1 次,连用3 次)能显著降低住院治疗率和口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并有效改善肺功能,在非危及生命哮喘急性发作可替代或部分替代全身用糖皮质激素。
但病情严重时不能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支气管扩张剂轻中度急性发作的医院(急诊室)处理:反复使用吸入性SABA 是治疗急性发作最有效的方法。
也可以采用雾化吸入SABA 和短效胆碱M 受体拮抗剂(SAMA)雾化溶液,每4~6 h 1 次。
中重度急性发作急诊室或医院内的处理:首选吸入SABA 治疗。
初始治疗阶段,推荐间断(每20 min)或连续雾化给药,随后根据需要间断给药(每4 h 1 次)。
对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或经吸入性SABA 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SABA 联合SAMA 雾化溶液吸入治疗。
慢阻肺急性发作期➤ICS中度或重度慢阻肺急性发作期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4 mg·d-1、8 mg·d-1和静脉应用泼尼松龙40 mg·d-1临床疗效相当,疗程5~7 d。
➤支气管扩张剂初始治疗方案可选择SABA 联合或不联合SAMA,中重度推荐联合应用SABA 和SAMA。
使用空气驱动的雾化器优于氧气驱动的雾化器,原因在于可以避免PaCO2升高的潜在风险。
雾化吸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雾化吸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雾化吸入是一种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液滴或颗粒,使其能够进入呼吸道深部,达到治疗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雾化吸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1. 目的:雾化吸入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通过肺部吸收,实现局部或全身治疗效果。
常见的目的包括:- 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通过雾化吸入,药物能够更好地沉积在肺部,从而快速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 支持治疗:如改善呼吸道湿化等。
某些情况下,患者的呼吸困难可能与呼吸道分泌物干燥有关,通过雾化吸入蒸汽、生理盐水等适当的液体,能够使呼吸道湿化,缓解症状。
- 药物吸收增强:某些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吸收效果不佳,而通过雾化吸入可以增加药物吸收速度和效率,达到治疗效果。
2. 注意事项:雾化吸入作为一种特殊的药物给药方式,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事项:- 选择合适的雾化器:不同的呼吸道疾病需要不同类型的雾化器,如压缩雾化器、超声雾化器等。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正确操作:在使用雾化器前,患者必须详细了解操作步骤,确保正确使用。
不同雾化器的操作可能有所差异,患者应按照医生或医务人员的指示进行使用。
- 干净卫生:雾化器是与呼吸道直接接触的设备,患者在使用前,应确保设备的清洁卫生。
每次使用后,要将雾化器进行清洗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注意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同的药物在雾化吸入时的剂量和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不同,患者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频率。
- 注意药物保存:一些药物在雾化吸入前需要稀释或加入适当的溶剂,患者应密封保存并按时使用,避免药物变质影响疗效。
- 及时观察和反馈:在雾化吸入过程中,患者应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出现不适或严重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总之,雾化吸入作为一种药物给药方式,可以有效治疗呼吸道疾病,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患者和医务人员共同遵循有关注意事项,确保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
雾化给药法

案例
患者,男,19岁。2周前受凉后出现干咳、发热,口服感冒药后咳嗽症状仍未减轻, 5d前出现喘息,常于夜间憋醒,现入院治疗。患者T 36.1℃,P 84次/min,R 24次/min, BP 11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口唇无发绀,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 性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患者主诉对花粉、粉尘、海鲜等过敏。血常规检 查示白细胞11.2×l09/L,中性粒细胞85%,嗜酸性粒细胞7%。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临床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其医嘱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mg,雾化吸入,b.i.d.。
01
上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如喉炎、气管炎
02
气管内插管式气管切开术后,通过雾化吸入以湿 化气道,加入适当抗菌药物预防或控制肺部感染。
03
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 难或有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者
04
支气管及肺部化脓性感染,如支气管扩张症感 染、肺脓肿等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等
05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超声雾化吸入法(ultrasonic atomizing inhalationultrasonic
nebulization)
定义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将药液转化为细 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以预防和治疗呼吸 道疾病的方法。
组成
✓ 超声波发生器 ✓ 水槽与晶体换能器 ✓ 雾化罐与透声膜 ✓ 螺纹管和口含嘴(或面罩)
100-10
口腔
10-5
鼻咽腔
5-2
传导气道
2-1
肺泡
<1
不能沉积被呼出
吸入给药法名词解释护理学

吸入给药法是一种护理学中常用的给药方式,通过呼吸道将药物输送到患者的呼吸系统中。
以下是一些与吸入给药法相关的术语解释:
雾化吸入: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化状态,使其以微细颗粒的形式进入呼吸道。
常见的雾化吸入设备包括雾化器和喷雾器。
干粉吸入:将药物以粉末形式直接送入呼吸道。
干粉吸入器是常用的设备,可用于输送粉末药物,患者通过呼吸将药物吸入肺部。
气溶胶吸入:将药物溶解在气体中,以气溶胶形式进行吸入。
气溶胶吸入器通常使用压缩气体或压缩空气将药物推送到患者的呼吸道。
气管插管吸入:通过气管插管将药物直接送入气管和肺部。
这种吸入给药方式通常用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例如重症监护患者。
胸腔雾化:将药物通过胸腔导管或胸腔引流管送入胸腔,以治疗胸腔积液、胸腔感染等胸腔疾病。
吸入给药法在护理学中具有许多优势,如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快速吸收、减少药物剂量等。
它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感染等与呼吸系统相关的疾病。
在使用吸入给药法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技巧、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并监测患者的反应和效果,以确保给药的安全和有效。
雾化吸入操作指南

雾化吸入操作指南一、引言雾化吸入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通过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的雾化剂,使药物能够直接进入呼吸道,并通过吸入的方式被吸收。
本文将介绍雾化吸入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正确、安全地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二、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雾化吸入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药物。
设备包括雾化器、氧气供应系统、面罩或嘴咬式雾化器等;药物可以是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或抗生素等。
确保设备和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期限。
2. 洗手在进行雾化吸入前,务必先洗手,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擦洗双手,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干手器擦干。
3. 组装设备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将雾化器和氧气供应系统正确地组装在一起。
确保连接处没有漏气,以免影响药物的雾化效果。
4. 准备药物按照医生的嘱托,将需要使用的药物准备好。
通常情况下,药物会以液体或粉末的形式提供。
如果是液体药物,可以直接倒入雾化器;如果是粉末药物,需要按照说明书的指导将其转化为液体药物,然后再倒入雾化器。
5. 调整雾化器根据医生的嘱托,调整雾化器的参数,如雾化速度、雾化时间等。
不同的药物和病情需要不同的参数设置,所以务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的雾化效果和治疗效果。
6. 使用面罩或嘴咬式雾化器根据病人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雾化器类型。
对于婴幼儿和年幼的儿童,可以使用面罩;对于成人和年长的儿童,可以使用嘴咬式雾化器。
将雾化器正确地放置在病人的面部或口腔,确保其紧密贴合,以免药物泄漏。
7. 开始吸入打开氧气供应系统,让氧气流经雾化器,将药物雾化成微小颗粒。
然后,病人通过面罩或嘴咬式雾化器进行深呼吸,将药物吸入肺部。
吸入时要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避免过度用力或呼吸过快。
8. 操作时间和次数根据医生的嘱托,确定每次雾化吸入的操作时间和次数。
通常情况下,每次操作时间为10-15分钟,次数为2-3次/天。
但具体的操作时间和次数还是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雾化吸入给药: 现状与误区
概述
雾化吸入治疗是将药物或水经吸入装置分散成悬浮于气体中的雾粒或微粒,通过吸入的方式沉积于呼吸道和(或)肺部,从而达到呼吸道局部治疗的作用。
通过雾化吸入给药,可以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挛、稀化痰液、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中,均可以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由于雾化吸入具有药物起效快、用药量少、局部药物浓度高而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已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现状
在临床上,根据不同疾病、不同的治疗目的,可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
目前常用的可供吸入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用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常用药物有:
抗胆碱能药物常用药物为异丙托溴胺,水溶液浓度为0.025%。
成人每次2ml,儿童每次0.4~1ml,加入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也可直接原液吸入,每日2~3次。
吸入剂量的10%~30%沉积在肺内,胃肠道黏膜吸收量少,对呼吸道平滑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其主要用于COPD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极小,但也有吸入后引起急性尿潴留的报道。
因此,对于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病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β2受体激动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
其水溶液浓度为0.05%,雾化后形成直径2~4μm的气溶胶颗粒,经吸入给药10%~20%可达下呼吸道。
常规使用剂量为2ml药物加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吸入后5分钟即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
其主要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以及COPD有明显支气管痉挛的病人。
由于此类药物对心脏和骨骼肌的β受体也有部分激动作用,所以部分病人吸入后会出现心悸和骨骼肌震颤。
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甲亢的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具有局部高效和全身安全的特点。
药物浓度为1mg/2ml,每次使用2ml,每日2~3次。
经气雾给出的药量中约10%沉积在肺部,成人分布容积约300L,儿童为 3.1~4.8 L/kg,显示其具较高的组织亲和力,可发挥强有力的局部抗炎作用,小剂量就能起到治疗作用。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适用于重症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儿童哮喘病人。
如果与抗胆碱能药物及(或)β2受体激动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应当注意的是,医师要叮嘱病人在雾化吸入后彻底漱口,以防止出现口腔、咽峡部黏膜念珠菌感染。
3.黏液溶解剂
α-糜蛋白酶虽能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释易排出,但长期雾化吸入会导致气道上皮鳞状化生,并偶可致过敏反应,目前已很少应用。
盐酸氨溴索可调节呼吸道上皮浆液与黏液的分泌;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合成与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的稳定;增加呼吸道上皮纤毛的摆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其溶液浓度为15mg/ml。
成人每次2~4 ml,每日2~3次雾化吸入。
4.抗生素
有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抗生素对呼吸系统感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间歇或短期预防性吸入抗
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药讯
2
生素可以有效降低上呼吸道革兰阴性菌的菌落形成率。
目前,临床上将抗生素的雾化吸入,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病人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
需要注意的是覆盖在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液体为等渗液,pH 值为中性。
吸入抗生素的渗透压过高或pH 值过低会引起咳嗽,甚至导致气道痉挛。
硫酸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pH 值适于吸入给药,吸入的抗生素应溶于生理盐水中,浓度为100mg/ml 。
5.联合用药
为了增强雾化吸入的效果,或缩短雾化吸入的时间,医师会把多种药物溶液或混悬液混合后让患者同时吸入。
如抗胆碱能药物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扩张支气管的作用更强,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的特点。
临床可以使用上述2种药物各2ml 进行雾化吸入。
但将液体混合吸入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及其相容性,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
一般来说,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氨溴索、妥布霉素可以配伍。
布地奈德可以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色甘酸钠、异丙托溴铵、非诺特罗、乙酰半胱氨酸配伍,但不推荐将异丙托溴铵与色甘酸钠配伍使用,因为两者混合后可生成类似于油质、非晶体的配合物而出现沉淀。
妥布霉素不能与布地奈德和色甘酸钠配伍。
误区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稳定配伍,但混合后其空气动力学特性可能改变,温度、配置后的储存时间、混合后雾化杯中液体量的增大都可能影响雾
化效果。
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将一些静脉用药如糖皮质激素、氨茶碱、庆大霉素等作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使用,是不可取的。
糖皮质激素的注射剂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经呼吸道局部雾化吸入时,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达不到3~5μm 的有效颗粒,因而药物只能沉积在大气道。
由于其结构中无亲脂性基团,因而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作用弱。
其水溶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难产生疗效。
茶碱虽然可以扩张支气管,但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故临床上不主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庆大霉素由于其分子中含多个羟基和碱性基团,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在碱性环境中呈非解离状态,作用效果好。
而脓痰的酸性和厌氧环境常影响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故此类药物用于雾化吸入有一定局限性。
有动物试验表明,庆大霉素既会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引发炎性反应,气道内炎症细胞及介质聚集,继发性自由基损害等;又会对气道黏膜产生毒性,使气管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
另外,有研究者发现,使用生理盐水1ml 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日2次雾化吸入,在第7天时可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削弱了肺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在临床使用雾化吸入治疗时,医务人员除了要注意选择药物及其配制等因素以外,还应该注意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雾化吸入药物的配伍,以达到雾化吸入的最佳效果。
(药剂科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