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八年级历史教案[课标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要求学生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有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重点: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二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由此引出国内土地改革。

因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之一。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土地占有情况和农民生活状况的影片片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土地改革运动的必要性。

然后提问,要求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优秀5篇历史教案应该明确规定教学的步骤和时间安排,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和流畅性。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名师教案全集岳麓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名师教案全集岳麓版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二〇〇九年·春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 5 -[第1课时] (5)[第2课时] (6)[第3课时] (8)[第5课时] (10)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1 -[第6课时] (11)[第8课时] (15)第7课全国大动乱 ................................................................................................................ - 15 -[第9课时] . (17)[第10课时] (18)[第11课时] (19)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9 -[第12课时] (19)[第14课时] (23)[第15课时] (25)[第16课时] (26)[第17课时] (28)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28 -[第18课时] (28)[第19课时] (30)[第20课时] (31)[第21课时] (31)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 32 -[第22课时] (32)[第23课时] (33)[第24课时] (35)第六单元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 37 -[第26课时] (37)[第27课时] (38)[第28课时] (39)[第29课时] (41)[第30课时] (41)[第31课时] (42)[第32课时] (42)[第33课时] (43)[第34课时] (43)[第35课时] (44)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内容](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历史教案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 岳麓版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教案标题:八年级历史教案 - 岳麓版教案目标:1. 了解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理解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3. 掌握岳麓书院的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

4.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2. 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教学难点:1. 掌握岳麓书院的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岳麓书院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3. 学生参考书籍和教辅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麓书院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于岳麓书院有了解吗?你们知道它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作用,讲解其在中国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岳麓书院对中国古代教育有哪些贡献?三、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岳麓书院的组织结构和教育方式。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分发学生参考书籍和教辅材料,让学生阅读与岳麓书院相关的案例。

2. 学生根据所阅读的案例,回答问题:岳麓书院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何影响?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中国古代教育机构,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展示的成果。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问题:你们对于岳麓书院的认识有了哪些改变?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岳麓书院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和教育理念。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拓宽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岳麓书院的历史背景和作用,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范文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范文

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范文任时光飞逝,我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八年级历史教案岳麓版1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简单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并对中国近代探索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的根源也已理解,这对他们学习辛亥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掌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作用、纲领、报纸、及“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史实中总结结论,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并培养学生能从历史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来达到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客观地解读“三民主义”,并评价辛亥革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到本质的学习方法。

2、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孙中山的革命首创精神,顺应世界潮流的新思维以及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3重点难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教师通过讲述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通过分析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中学历史快乐课堂,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爱好,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建立学习历史的自信心。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全、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知道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想初一学习情形,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判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浏览第1页“导入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林则徐虎门销烟指导学生浏览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浏览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何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首创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便宜原料而侵华,为掠夺暴利而走私鸦片。

)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斗争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格禁烟)收到什么成效?(将缉获的230多万斤鸦片烧毁在虎门,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入侵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何?(由于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融化鸦片,避免污染。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势,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入侵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学生浏览本目,摸索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发?(不是。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1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1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大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19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探究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料。

2.投影仪和课件。

3.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1950年代我国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三大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三大改造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发展情况。

历史八年级下册(岳麓版)精品教案

历史八年级下册(岳麓版)精品教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学情分析1、大多数的学生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能力;2、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基础的历史知识的拓展能力还有待加强,在对史料的分析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训练。

二、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理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影片片段、合唱等方式,从不同角度去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听、读等途径的自主发挥,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并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对于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的更加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叙述开国大典的基本经过,并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性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过渡环节】教师:刚刚,我们一起了解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召开了一次筹建新中国的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在这个会议上,我们确立了临时宪法、首都、国歌、国旗等并选举了国家机构。

终于,全国人民迎接来了那个神圣而伟大的时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那个历史的瞬间吧!【新课环节】活动:《新闻播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开国大典典礼基本准备就绪的相关新闻》(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配合,用娓娓动听的语言自然地把我们带到那个历史情境中)播放电影片段:《开国大典》活动:小记者现场采访一些同学观看完视频的感受。

问题1:假如你处于当时的那样的历史环境中,你觉得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欢呼动作呢?问题2:你觉得新中国之所以等到了这一天,靠的是什么呢?问题3:看完了这一段视频,你最想对中国近代的那一段历史说句什么话呢?问题4:这段视频对你的内心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呢?(设计的意图:通过问题,去触动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让他们从内心中真正感受到国家独立的自豪感)学生简述:开国大典的基本概况(时间、参加的大概人数、毛主席的发言、庆祝环节等)(设计意图:学习历史还是要注重基础的掌握,让学生叙述,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学生讨论问题: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A、学生利用收集到的资料自由发言;B、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答案: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2课《抗美援朝》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美援朝》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援助朝鲜,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国家利益、国际主义等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战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战争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感受战争的残酷,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意义的图片、视频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这一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历程。

教材通过介绍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政策,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对政策背景的分析,对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具体内容,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了解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历程,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取得的成就。

2.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具体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章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当时国际环境下的发展困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岳麓版-岳麓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课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回顾从思想到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察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的标志及其历史过程。

(2)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认识同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从而加深对理论指导作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观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激励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努力拼搏。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3)为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显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问题导入法、主题知识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工程师。

【自主学习】: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问题:1:党的哪次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哪次大会上制定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如何理解?(阅读第69页花框)问题3: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作出了怎样的战略部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问题4:阅读第69页-70页小字部分,谈谈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逐步完善和成熟的历史过程。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优秀5篇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优秀5篇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优秀5篇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

平原大捷。

“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

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通过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此口号的核心是“灭洋”,是义和团反帝爱国性质的具体表现。

“扶清’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分析《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义和团运动是波澜壮阔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使中国免于沦为完全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19世纪末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产物。

它沉重地打击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活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英勇表现,表现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点分析: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本课重点之一。

这是认识义和团运动性质的重要依据,义和团运动始终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是义和团反帝斗争的具体表现,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精神。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另一重点内容。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是本课难点之一。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在1950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三大改造,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19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和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三大改造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50年代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三大改造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三大改造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三大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三大改造前后的变化,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在1950年代要进行三大改造?这样改造的目的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集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集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集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集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第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案
第2 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案
第3 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教案
第4 课观看历史影视片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第5 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教案
第6 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案
第7 课全国大动乱教案
第8 课动乱中的国民经济教案
第9 课“文革”经历访谈教案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11 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教案
第12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13 课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教案
第14 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教案
第15 课民族团结的加强教案
第16 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教案
第17 课历史专题讲座——台湾问题教案。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加入世界贸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史实,从而培养学生对外开放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文化大革命等历史知识,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外开放这一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史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的史实,掌握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对外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外开放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的史实。

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政策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学生对对外开放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以经济特区为例,分析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对外开放的意义。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对外开放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准备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我国改革开放的歌曲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激发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下教案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下教案

岳麓版初中历史八下教案教学课题:岳麓版初中历史八下第一单元近代西方有学有武的殖民扩张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 掌握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3. 理解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 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 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3. 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岳麓版初中历史八下》;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引起学生兴趣。

二、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地图,让学生了解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分布;2. 带领学生了解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

三、讲解(20分钟)1. 教师对殖民主义的本质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殖民主义的本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剥削;2. 分析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生活和文化受到的冲击。

四、实践(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分析欧洲国家在各大洲的殖民地分布和主要殖民地;2. 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总结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特点。

五、反思(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反思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2. 学生结合现代世界发展,思考殖民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积极鼓励和评价;2. 学生通过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布置作业:1. 让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描述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2. 让学生收集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地图,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了殖民扩张中欧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手段,理解了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殖民扩张对殖民地本地人民的影响。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历史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第1课时] (2)[第2课时] (4)[第3课时] (6)[第5课时] (8)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8)[第6课时] (8)[第8课时] (13)第7课全国大动乱 (13)[第9课时] (15)[第10课时] (17)[第11课时] (17)第三单元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 (18)[第12课时] (18)[第14课时] (22)[第15课时] (24)[第16课时] (26)[第17课时] (27)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28)[第18课时] (28)[第19课时] (29)[第20课时] (30)[第21课时] (31)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2)[第22课时] (32)[第23课时] (33)[第24课时] (35)第六单元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37)[第26课时] (37)[第27课时] (38)[第28课时] (39)[第29课时] (41)[第30课时] (41)[第31课时] (42)[第32课时] (42)[第33课时] (43)[第34课时] (43)[第35课时] (44)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内容](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新的成立是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参考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参考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参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和实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成就,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认识一五计划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具体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可能了解不够详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这些知识的讲解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成就,以及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成就。

2.难点:一五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成就进行讲解。

2.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一五计划的具体内容。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案例材料:收集与此课题相关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标内容](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导学、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会议的召开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2、会议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1)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和副主席;(3)决定了共和国的首都、纪年法、国歌和国旗;(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一:《共同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为什么说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问题二:你能说说国旗的寓意有哪些吗?教师适当补充一引起资料,供学生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时参考。

3、会议的意义提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引导学生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以上问题。

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讲解: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国人大召开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它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协会议还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歌、国旗和纪年法。

所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

二、开国大典问题一: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何感想?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片段,然后展开讨论。

教师适应提示和点拨。

三、西藏和平解放提问: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展开讨论。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问题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有哪些?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问题三: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其意义是什么?[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时]第2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课标内容]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片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图片、录像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2)组织学生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屈辱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要不要出兵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故事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有什么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是不是因此而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呢?教师明确指出:美国利用朝鲜战争之机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在这严峻考验面前,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导入新课一、朝鲜战争爆发情景体验:多媒体显示《朝鲜半岛形势图》、《中国辽宁安东遭美军轰炸后的民房》图,并放映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战争环境中。

问题探究:(1)三八线是怎么回事?三八线的划分给朝鲜事带来了什么后果?(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有何反应?这种反应的实质是什么?(3)金日成首相为什么要请求中国出兵援助?(4)中国政府应不应该派兵入朝援助?如果不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可能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小结几个环节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政府派兵援朝的必要性、正确性,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全局观念。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情景体验:教师放映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上甘岭战役等历史影片资料片段,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并展示《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图、《黄继光》、《邱少云》图像等,让学生置身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氛围之中,全身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探究:(1)抗美援朝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谁?入朝的中国军队为什么叫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遇到了哪些困难?(3)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4)为什么说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情景体验:继续播放有关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战况,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讲话,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讲话,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受到热烈欢迎情景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和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喜悦。

问题探究:(1)美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同中、朝代表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2)新中国刚成立,贫穷落后;美国在二战后是世界最强大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却以弱胜强,这是为什么?(3)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4)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为什么会受到热烈欢迎?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归纳几个环节解决问题。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爱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作业]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时]第3课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课标内容]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要求学生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有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重点: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涉及的内容繁杂,许多措施不易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课前引导提问:二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军事强国。

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能够打败美国侵略军,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由此引出国内土地改革。

因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是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之一。

导入新课(1)简述一段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土地占有情况和农民生活状况的片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土地改革运动的必要性。

然后提问,要求回答: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2)提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颁布的?它规定了怎样的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向学生提示与之相关的图文、影视、记录片、实物等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和卡通问答,以理解土地改期的基本目的。

(3)提问:新中国的土地改革从何时开始?其总政策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进一步提问: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有步骤、有分别地进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文字、图示和卡通问答,指导学生讨论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