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程学报投稿编辑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工程学报投稿编辑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同时参考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规定,本刊的编辑规范如下:

(1)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

畅,篇幅一般不受字数限制。

(2)保证稿件专投本刊。一是不存在一稿多投行为,二是不存在对自己已发表过的成

果(包括论文、专著等)经过“改头换面”再发的行为。

(3)本刊启用网络投稿系统,,作者须网上注册提交,不再接受纸

质投稿。

(4)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

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

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亦应对有关项目加以注明。

(5)仔细通读全文,理顺文中的不规范、拗口的语句,并校正各种笔误及错别字。高

度重视细节问题。格式杂乱和文字错误都会影响对本文的评审结果!

(6)请作者按照以下要求,逐条修正,特别是标红色的地方重点修改!

一、中英文摘要与翻译的撰写要求

(一)中文摘要

撰写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字数控制在400字之内

(2)文字质量要高。摘要必须“字字千钧”。“意思重复的话”、“罗嗦的话”、甚至“废话”都应取消。

(3)关键词控制在5个之内。

(二)英文摘要

本编辑部特别提醒作者,尽量写好英文摘要,以利于被EI收录,增加论文的转引机率,扩大国际影响,并作如下要求:

(1)英文摘要abstract在3000字符左右,比中文摘要更详尽,放在论文最后,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2)英文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3)英文题目、英文摘要请务必做到“信、达、雅”,最好请外语教师翻译。工作单位(系)的英译、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要统一。对于英文翻译质量不合格的(由外语系教授把关),将返回作者修改,这样会延后该文的发表时间。

(三)英文摘要的中文翻译

为便于对英文摘要进行编辑,请作者提供一份英文摘要的中文翻译稿。

二、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1.作者.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始或起止页码.

例:高明明,王华.交流电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2):1-6.

2.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1-3.

3.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页码.

例:张福,王青青,陈路等.工程学报工作[A].见:何高明主编.编辑论丛:第二集[C].上海:河汉出版社,1991.5-10.

4.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例:Joe RB. Studies on solid oxygen: [dissertation].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1976.

注1.以上参考文献中1、2、3和4分别为连续出版刊物、专著、论文集和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及示例;

注2.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外文文献一律姓前名后(姓不能缩写;姓、名之间不用逗点,空一字格;名字可以缩写,多个缩写字母之间不用缩写点,不空格),多个著者之间使用逗点,超过三位,列前三位,后加et al;

注3.请特别注意格式中的“标点符号”。它们看起来有点别扭、不统一也无逻辑性,但它们都是国家标准,请各位遵照执行。

三、作者简介格式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以及研究方向(任选)。

例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特旗人;内蒙古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

四、论文标准格式示例

页面设置:上2.6、下1.4、左2、右2;行间距:单倍(段前段后都为0)。

文中英文和数字都是Times New Roman

文中公式:使用MathType公式编辑器,文中字号为10,表和图中字号为8。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空一行)

张三1,李四五2,欧阳六七1(小四号仿宋,居中)

(1.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小五号楷体,居中)

(空一行)

摘要:(小五黑加粗)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小五楷)

关键词:(小五黑加粗)技术获取;技术战略;新产品开发;IT产业(小五楷体)

中图分类号:(小五黑加粗)F273(小五Times New Roman,请作者提供该文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小五黑加

粗)A文章编号(小五黑加粗):

(空一行)

0 引言(五黑加粗)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则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科技竞争力的关键。技术获取模式作为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一环,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小五宋)

(空一行)

1 技术获取的相关研究回顾(五黑加粗)

1.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研究(小五黑加粗)

1.1.1 技术获取模式的分类(小五楷体)

中外学者对于技术的获取模式有不同的分类方法。Dussauge 和Hart曾将技术获取模式划分为内部研发、合资公司、外部契约研发、技术授权、直接购买最终产品五种形式[2]。(小五宋)

特别注意!!:本刊正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在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不能遗漏或颠倒。序号置于方括号内,排列在文中相应位置右上角;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反复引用者,均用第一次出现的序号标示。所引文献的页码、出版年代,均标于文末参考文献中,正文中不标注。

公式中的变量一律斜体,函数如max、ln、sin()、s.t.等用正体。

表1 技术获取模式分类(六黑加粗,居中)(图表一定要有名称)

注:(六黑)

资料来源:(六黑)

产业供求(六黑)

图1 企业同质性条件下企业自由的进入和扩张导致租金的耗散(六黑加粗,居中)

本刊为黑白印刷,请不要提供有颜色图片,避免用颜色区分图中属性!

收稿日期(六黑加粗):2007-12-01(六Times New Roman)修回日期(六黑加粗):2008-01-23(六Times New Rom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