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现代化
西方世界的经济现代化历程
西方世界的经济现代化历程【专题概述】经济现代化是指生产方式得现代化,包括生产力上的工业化和生产关系上的市场化,市场化与工业化互相促进。
具体来讲,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是工场手工业时期,也是世界市场得萌芽时期;18世界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蒸汽时代,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期;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是电气时代,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二战尤其是“冷战”结束后,是信息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时代。
经济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性和多样性。
前者体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得开始时间、规模和程度不一样,最早开始于西欧,蔓延至美国、俄国和日本,最终扩散至全球,这影响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
后者体现在不同国家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不一样。
【专题结构】【重点解析】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一)两个前提1.政治前提,包括政权性质、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等,如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资产阶级统治已经确立的英国,法国由于政局动荡而工业革命受阻。
2.生产关系的调整,如自由放任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等。
(二)五个条件1.市场:如市场的不断扩大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动力。
2.科技: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
科技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战后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3.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资产阶级不择手段地进行疯狂掠夺,资本原始积累最为雄厚的英国最早开展工业革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又加紧资本输出,掠夺财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资本又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扩张。
4.自由劳动力;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主要是自由劳动力,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5.能源条件:如工业革命被称作是“煤铁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和石油非常重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原子能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经济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亚洲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黄金、象牙,美洲黄金、白银、玉米、烟草,欧洲枪支、工艺品)。
主要国家现代化进程及工业革命表格
的变革一般是社会 精英。这类的变革 总是一种自上而下 的变革。 (4)日本现代化过程 带有浓厚的军国主 义色彩。
年代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外汇储备国,创造
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后,日本
70年代开展“多边自主外交”,80年代以来,
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
国家
文献
颁布
机构
内容和作用
进 的欧洲战争策源地。随着第三帝国的崩溃, 现代化的催化剂,
程 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再次被打断,国家处于分 但是两次世界大战
裂状态。
德国战败,德国均
遭受打击,尤其是
第三个阶段:“二战”后。二战后的德国在冷 二战后,德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
战背景下分裂成东西德国。西德在盟国扶持 裂,一直到冷战结
下建立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经 束,才通过和平方
后,经过西进运动领土延伸到太平洋沿岸, 进程中,中产阶级
美 成为一个大国。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 是变革的中坚力 国 的深入开展,南北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激 量。在改革和新政
现 化,终于导致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内战——南 中,扩大公民参
代 北战争——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
与、保持市场竞
化 命。北方的胜利终结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 争、寻求社会公正
中央集权,又通过明治维新——富国强兵、 号反映了启动时期
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功地实现了“脱亚入 的日本强烈地要求
欧”,迅速崛起为东方新型的工业化强国;后 和东方古老的封建
又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制定颁布《大日 体制断绝联系。
本帝国宪法》,奠定了日本现代化政体的基 (2)移植西方文明
础。
时,注意“和魂洋
欧美能源 数字化发展现状
欧美能源数字化发展现状欧美在能源数字化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数字化技术在能源行业的应用正在推动更可持续、更高效、更安全的能源转型。
以下是欧美能源数字化发展现状的一些关键点。
首先,欧美能源数字化领域的创新正在推动更可持续、更环保的能源发展。
数字化技术帮助能源行业发现新的能源来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碳排放。
比如,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数字化技术使得能源生产和分布更加高效。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监控系统,能源采集和分发的过程可以被更精确地测量和预测,这有助于提高生产和分发效率同时降低成本,使得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更加有利可图。
其次,数字化技术也帮助优化传统能源生产方式。
传统的能源工业通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大量的需要协调的环节。
数字化技术帮助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过程,并改变了行业内的传统做法。
能源领域的先进技术,像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都在推动着能源领域的数字化进程。
从煤炭工业到石油和天然气,数字化技术正在推动所有传统的能源生产领域变革。
再次,在能源数字化方面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
欧美国家正将大量资金用于推动能源数字化和可持续能源转型。
据国际电力工业协会(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研究显示,这项行业于2019年的投资额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这些投资是为了推动数字化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从而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
并且,这些资金的投入也帮助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和云计算等诸多领域的发展,从而构建了更为完善的能源数字化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欧美能源数字化正朝着更加现代化、创新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数字化对于能源行业的改革和转型产生的影响深远。
更加高效的能源生产和分发、更多的可持续能源使用以及更为环保的能源开采都是与数字化技术密切相关的。
欧美国家通过大量的资金和研究努力在促进能源数字化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是显着的。
它们不仅帮助增强了能源行业的可持续性,而且还在倡导开放创新,推动着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六讲 西方现代化理论
第六讲:现代化理论批判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论分析范式:一种是以帕森斯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另一种是以多斯·桑托斯、沃勒斯坦等为代表的后发展理论。
西方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使用的主要理论框架是“传统—现代”,从西方与非西方的现代化历史对比中揭示现代化的特征、动力和规律,认为西方国家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的现代转化,而非西方则由于传统的阻碍和内在因素的缺乏,未能走上西方现代化的道路。
因此,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出路是向西方看齐,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市场化、理性化和民主化,走西方的路,其本质是西化模式。
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为代表的后发展理论是一种外因论,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出发来探讨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所使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中心—边陲”,认为西方国家是世界体系的中心,而非西方国家则处于边陲地位。
这种边陲国家的不发达正是由于中心国家的殖民、侵略、控制等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格局造成的。
因此,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出路只能要求边陲与中心的脱钩,摆脱受控制的命运,也就是要“去西方化”,寻求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独特道路。
一、西方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经验基础是欧美的现代化,教训是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
它主要依靠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拉美现代化教训,提出了西方现代化理论。
其解释框架是“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的二元分析范式。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箱根召开了现代化国际会议,探讨了现代化经验,形成了此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流。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主要表现为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发展论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既有传统的生产部门又有现代的生产部门。
传统的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小型商业、服务业这样一些部门,市场化程度很低,组织程度也比较低,生产发展比较落后,而且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一些组织化较高、富有效率的新型生产部门。
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_2
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西方现代化是一种以欧美资本主义为样板的现代化。
自从马克思提出“现代化”这个概念后,学术界对其定义有很多不同看法。
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革命,即由蒸汽机发明开始到电气化时代之间所经历的那段漫长过程;或者按照英国著名社会史家埃米尔·迪尔凯姆的理解,把现代化视为生产力进步推动下的全球性整体发展进程,其内涵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变迁、市场拓展等诸多因素。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关于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问题则属于广义上的范畴了。
它应该包含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两部分。
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现代化的区别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更注重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与人情风俗;而西方现代化却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更讲究效率。
如果说马克思的西方现代化概念只适用于指导实践的话,那么我想迪尔凯姆的东方现代化概念则更贴近理论层面,这是因为他的“东方现代化”概念并非专门针对日本,而是意在揭示亚洲乃至世界各地都曾走过的那条相似道路。
根据迪尔凯姆的“东方现代化”概念可知,它起源于中国(中华文明),是指从原始氏族公社制向高级封建制过渡阶段所经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的转型,目标是逐渐消除传统的宗教崇拜、封建礼仪及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观念。
最终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上建立起现代的民主宪政国家,达到人类文明的顶峰。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迪尔凯姆和马克思关于西方现代化的概述完全不同,其中体现着哲学和经济学的区别。
正因为此,我才不赞成“西方现代化”这一概念被滥用。
我更倾向于采取“中国式现代化”的说法,这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具备现实意义。
虽然“西方现代化”也强调效率,但我认为它是一种技术和理性层次上的现代化。
正如迪尔凯姆所言:东方(日本)尽管已实行了制度改革,但仍存在若干困难:它没能使每个人都享受好处,因为只要一些人还在贫困线以下,农村的穷人和城市的失业者都会受害,这一切又引起了许多其他弊端,比如: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缺乏参加职业训练的基础设施……再说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性。
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俄罗斯地区、发展中国家报业现代化的过程,并结合所看《对话》谈谈解放中国新闻传播生产
比较欧美发达国家、俄罗斯地区、发展中国家报业现代化的过程,并结合所看《对话》谈谈解放中国新闻传播生产力的意义【一】比较:1、时间上欧美发达国家的报业现代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这是近代报业发展为现代报业的转变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报业垄断基本形成的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是报业垄断继续加深的时期。
俄罗斯地区的报业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三个时期:沙俄时期、苏联时期和独联体时期。
发展中国家报业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的报业,他们的报业现代化伴随着殖民侵略的开始和发展以及结束的历程进行的。
2、报业形态上报业垄断在发达国家陆续产生,并逐步发展壮大,出现了超级报团和跨行、跨国、跨地区的垄断;报纸种类大量减少,一城一报现象渐趋严重;报纸向企业化过渡,受政府直接控制的报纸减少;报纸形态划分更清晰,有综合性报纸、专业性报纸、休闲娱乐性报纸等多种形式;无产阶级报刊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俄罗斯地区民办报刊发展较快,群众办报理念得到认可,但苏联的高度计划体制也让报业发展走了很多弯路;发展中国家报业的基本倾向是反帝、反殖、反霸,为捍卫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而努力;报业发展经历了由殖民者垄断到民族解放后自主创办的发展;亚、非、拉美三个地区报业的发展又有各自的特点:亚洲国家报业发展在地域上比较集中,发行量不大;非洲各国报业发展极度不平衡;拉美地区报业垄断程度很高。
3、功能上世界现代报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和广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很大的关系,为维护和平、保卫国家利益和获取民族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欧美发达国家的报业现代化是伴随着报业垄断的不断发展而前进的,垄断让报业发展有了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也损伤了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使报团成为资本垄断的代言人。
俄罗斯地区的报业发展在苏联解体前后经历很大的波折,更多的反映了政治大环境对报业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世界现代化历程
世界的近代化与现代化历程一、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过程1、17-—19世纪:亚非拉受到西方殖民者的奴役,只有欧美资本主义现代化一种模式。
但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先发内生型,如英法美;后发外生型,如德意日俄)本时期,政治上,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通过颁布一系列法令(如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坡仑法典、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等)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实现了工业化;思想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使得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理性取代了愚昧和迷信。
2、20世纪上半期:现代化模式突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发展为多种现代化道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代表,产生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以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为代表,产生了民族独立国家现代化模式.3、二战后:现代化模式更加丰富多彩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产生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民族独立国家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多种现代化道路,如韩国与新加坡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印度吸收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长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模式,西亚国家形成了以石油和石油化工为特色的工业结构二、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资本主义政治发展阶段概况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2、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扩张: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民主与专制两种政治道路:(1)、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道路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②法国民主共和政体:1791年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又重行君主专制;民主与法制交替,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民主共和政体.③美国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度和三权分立制及总统制;南北战争后,废除黑人奴隶制,共和政体相对完善。
论欧美生态文学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批判
论欧美生态文学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批判摘要: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通过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对生态文学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率先主张揭示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进而其他学者逐渐展开生态批评。
时至今日,对生态文学的研究已经和整个自然环境的发展紧密结合。
文章从探究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的欲望根源入手,深入分析欧美生态文学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批判,尤其是对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批判。
关键词:生态文学欲望工业化科技发展一、引言在20世纪的生态思潮中,生态文学及其研究的繁荣是人类减轻和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的表现,也是作家和学者对地球以及所有地球上的生命之命运的深深忧虑在创作领域里的反映。
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和整体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标准。
因此,本文将从人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分析生态文学对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批判,尤其是对科技发展的工业化的批判。
二、欧美生态文学对人类欲望的批判欲望能够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因此,社会学家认为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在许多历史的关键时刻,欲望成为推动世界沧桑变化的主要力量。
然而,在欧美生态文学中,欲望被视为难以驯服的野马,一旦松开缰绳,欲望便难以控制。
欲望不仅支配了人们的意志,而且控制了人们的行为。
在欲望的怂恿下,人们失去了理智,变成了满足欲望的奴隶,不计后果地干预自然、破坏自然,直至面临灾难性的结果。
在欧美文学中,早在公元前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就出现了关于人们疯狂掠夺自然的描述。
《变形记》中记载了一则古希腊神话,神话中的忒萨利亚王子厄律西克同放肆地砍伐橡树,即使树流血也不为所动。
厄律西克同是最早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破坏植被、蹂躏自然的人。
在此后的数千年中,人类一直沿袭着他所开辟的道路朝前走。
英国现代化
发达国家现代化英国一、现代化进程1.经济16世纪--18世纪中期:手工工场时代,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现代工厂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科技革命,发展滞后于美德两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最大资本输出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一战后: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经济发展缓慢二战后:战争中被严重削弱,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重建战后经济体系的方案未被采用;《布雷顿森林协定》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参与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经济改革,实行国家调控资本主义模式2.政治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确立“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18世纪:宪政体制进一步完善19世纪:推行社会立法,缓和矛盾、化解冲突一战后:大英帝国为英联邦取代3.思想理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兴起启蒙运动,霍布斯、洛克为代表人物18世纪:亚当·斯密《国富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19世纪: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马恩长期在英国活动,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4.外交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1607--1732: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17-19世纪:排挤荷兰和法国,确立海上霸权,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贸易体系19世纪初-20世纪初:头号世界殖民大国;同法俄结成协约国集团;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瓜分狂潮;在上海建租界一战后:大英帝国开始衰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1931《威斯敏斯特法案》英联邦正式形成一战战胜国,与美法主导巴黎和会进程,在凡-华体系中世界霸权遭到美国挑战;1928与南京国民政府重订新约,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推行绥靖政策,签定《慕尼黑协定》二战中:不列颠之战;北非阿拉曼战役;发表大西洋宪章,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参与二战后期三次国际会议,与美苏共同建立雅尔塔体制;推动联合国建立二战后:参与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丘吉尔富尔敦演说拉开冷战序幕;追随美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北约成员国;欧盟成员国殖民体系崩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二、英国现代化特点1.现代化的领跑者17世纪,英国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对专制王权的民主化改造,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搭建现代民主政治的框架,为世界政治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榜样作用。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美国(精)
日本现代化进程—明治维新
天皇集权:明治维新的出发点是振兴天皇 制下的国家。针对过去的封建割据状态, 明治政府采取“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 等措施,在政治上重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 中央集权制。1885年实行内阁制,四年后 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召开了议会,在现代 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 富国强兵:“强兵”是改革重心。引进武 器、兴办军工厂、聘请西方教官;实行义 务兵役制,组建常备军,取消武士从军特 权;宣扬武士道精神,提高军队战斗力。 • 殖产兴业:通过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 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建立了较发达 的纺织业、造船业、军事工业和机器制造 业;为发展农业,日本改革土地制度,确 认土地私有权,允许农民自由选种作物,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解放宣言与联邦统一
(1)林肯把维护联邦统一作为领导战争的最高目标,以 此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参战,然而未能扭转不利的战局。 (2)为削弱南部的经济军事力量,争取国际同情支持, 林肯领导战争的目标从维护联邦统一转向废除奴隶制。 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从明年起所有 叛乱各州的奴隶均视为自由人,可参加联邦军队。 (3)宣言颁布后,大批黑奴参军作战,为联邦军队担任 后勤工作,数十万黑奴逃离种植园,南方经济陷入瘫痪, 战争形势迅速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转变。 (4)1863年7月,北方军队在葛底斯堡取得决定性胜利。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而告结束。 • 南北战争在美国发展史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粉碎了 奴隶主分裂联邦的图谋,扫除了奴隶制这一社会生产力 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后,美国社会政治相对稳定,资本 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跃入世界先进行列。
美国历史线索要览
• • • • • • • • 从殖民地到美利坚民族(17、18世纪间) 从独立战争到巴黎和约(18世纪中后期) 从邦联条例到联邦宪法(18世纪中后期) 从领土扩张到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期) 从南北战争到联邦统一(19世纪中后期) 从工业革命到世界工厂(19、20世纪间) 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干预(20世纪30年代) 从地理边缘到世界霸主(19世纪末以来)
中西现代化大事年表
2011届高三历史时政热点复习资料(二)中西近代化大事年表(一)欧美的现代化历程1、经济工业化、市场化:1500年: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6—18世纪: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轻工业)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完全确立(重工业)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81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颁布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19世纪50年代:美国两党制形成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1791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4年: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颁布《民法典》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政体确立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14—16世纪:文艺复兴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高潮于法国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形成,近代科学诞生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普朗克量子假说,现代物理学诞生4、社会生活城市化、社会文化大众化: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城市化进程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条件改善,生活方式变化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信息化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文学出现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出现20世纪初:现代主义文学出现(二)中国的现代化历程1、经济工业化、市场化: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采用大机器生产,近代化开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1953—1957年:“一五计划”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1992年: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2、政治民主化、法制化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运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1949:新政协会议召开,形成政协制度建国初: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人大制度形成,颁布宪法文革后: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民主建设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潮兴起(君主立宪)20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潮传播,孙中山提出“旧三民主义”理论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科学思潮传播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理论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1945年: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1997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4、社会生活城市化、社会文化大众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成果传入,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加快辛亥革命后:社会观念和社会习俗日益民主平等、简约文明新中国建立初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社会风尚改革开放:讲究卫生、注重环保、赈济灾区成为社会风尚中西现代化比较:相同点:都以工业化和民主化为核心,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相同不同点:现代化的动力不同:欧美国家在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推动下主动完成现代化,中国在外来侵略的刺激下被动开始现代化现代化的道路不同:欧美国家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中国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现代化的模式不同:欧美国家主要是市场经济模式,中国最初是计划经济模式,后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现代化的方式不同:欧美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进行了殖民扩张和侵略战争,是非和平方式崛起,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后采用和平方式进行现代化建设。
美国现代化进程
美国现代化进程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
政治的现代化的源动力是经济的发展,经济的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的不断完善发展为保障的。
因此,美国经济的现代化和政治的现代化是共同促进和相互伴随的,每一时期经济的大发展都有力地推动政治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政治制度的不断发展健全又无形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因此,美国政治的现代化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美国的现代化进程主要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8世纪中后期,即美国建国的时期18世纪,随着美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美利坚民族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统治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不符合。
1776年,《独立宣言》的颁布终于使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之路,经济的发展不再受英国的控制。
《1787年》宪法的颁布,是美国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确立了民主共和、人民的自由权力等制度制度,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自由宽松的环境。
第二阶段:19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的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废除了英国殖民时期的禁止移民向西进的禁令,在1810年至1890年间,大批的移民翻越阿巴拉契亚山脉涌向西部,以19世纪初至中叶移民最多,产生的影响最大。
1810年,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人口占美国的十分之一,1820年便升至四分之一,大批移民的西进为美国发现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西进运动也是美国领土的扩张史,美国领土从此从大西洋向西延伸到太平洋,使美国领土得到了极大地扩张。
这些都为日后美国的现代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阶段:19世纪中后期,即美国的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在美国的不断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爆发了南北战争,主张发展工业的北方打败主张发展奴隶制的南方,结束了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也是黑人奴隶不断解放的开始,促进了美国政治民主的发展。
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交叉进行,在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后,工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力发展也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讨论] 2、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
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 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 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 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 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 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 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 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 程。
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PPT课件.ppt
2.二十世纪后半期,亚洲现代化有哪些 主要特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有 何表现?
答:20世纪后半期亚洲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现 代化进程加快;一些国家实现国家独立,成为 现代化推动的巨大动力;出现多种模式;发展 不平衡。
思考七:工业资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其历史使命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使命:扫除工业革命前的旧体制。 事例: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国1848年
革命;美国内战;俄农奴制改革;德意 统一等。 结论:19世纪的历史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 下开始的,新兴的资产阶级唱了主角。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评价
内容:制度;市场;殖民。 形成:15-18世纪;18-19世纪70年代;
社会主义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现代化中的失 误而构建的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目的是在落后 国家快速推行现代化。
思考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首先认识 到原有的文明不能抵御欧洲国家的 入侵,要想生存就必须变革。用中 国和土耳其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如中国洋务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改革等
思考四:建立民族国家为现代化的 第一目标,亚洲是如何实现这一目 标的?概括民族国家建立后亚洲主 要国家的共同政策。
B。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C。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C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不同程度出现了经济危机, 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机器生产规模扩大 C。生产逐渐具有社会化特征 D。各国竞争激烈
C
作业3 (1).建国以来,中国共产
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荒野: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现代化
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荒野: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现代化-历史论文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荒野: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现代化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付成双从环境史的角度来看,美国自殖民开拓到大工业崛起的现代化历程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个缩影,它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天翻地覆的环境变迁,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自然灾难。
美国现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征服自然而又遭到自然疯狂报复的灾难史。
所幸的是美国社会从现代化所引发的环境灾难中幡然醒悟,逐渐走上了环境保护的道路。
因此,利用环境史的研究方法对美国的现代化经历进行探讨,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和认识它的得失成败,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一、现代化的含义及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名目繁多的现代化所包围的时代。
其实,除了等同于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这一技术层面的含义外,学者们所谈论的现代化理论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现代化的对策性研究,即罗荣渠教授所提的狭义现代化;另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和研究范式的现代化,即对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和乡村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演进的历程进行探讨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即与前者相对应的广义现代化。
狭义现代化所研究的主要是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
西方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及其修正和反对派大体上都属于这一范畴。
在经典现代化理论家的心目中,美国和它所代表的西方世界是现代化的样板。
他们在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默认它隐含了如下的内容:民主化、工业化、科技进步、城市化、收入增加、识字率提高、大众传媒的普及等一系列被认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意即现代化所塑造的是比过去更为美好、更为进步的一个社会。
经典现代化理论在夸大第三世界苦难的同时,又理想化了美国的社会现状,因而受到以依附论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的批判和挑战。
与主要着眼于研究如何使第三世界国家摆脱落后状态、追赶先进国家的对策性现代化理论不同,广义的现代化理论把人类社会过去几百年中从农业和乡村化的传统社会向工业和城市化的现代社会的转变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各个国家、地区演变的轨迹,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综合探讨它们在此过程中所值得记录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讲西方现代化理论
第六讲西方现代化理论第六讲:现代化理论批判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论分析范式:一种是以帕森斯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化理论;另一种是以多斯·桑托斯、沃勒斯坦等为代表的后发展理论。
西方现代化理论是一种典型的内因论,使用的主要理论框架是“传统—现代”,从西方与非西方的现代化历史对比中揭示现代化的特征、动力和规律,认为西方国家成功地实现了传统的现代转化,而非西方则由于传统的阻碍和内在因素的缺乏,未能走上西方现代化的道路。
因此,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出路是向西方看齐,引进西方的工业化、市场化、理性化和民主化,走西方的路,其本质是西化模式。
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为代表的后发展理论是一种外因论,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传统与现实状况出发来探讨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独特道路,所使用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中心—边陲”,认为西方国家是世界体系的中心,而非西方国家则处于边陲地位。
这种边陲国家的不发达正是由于中心国家的殖民、侵略、控制等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格局造成的。
因此,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出路只能要求边陲与中心的脱钩,摆脱受控制的命运,也就是要“去西方化”,寻求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独特道路。
一、西方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与发展社会学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经验基础是欧美的现代化,教训是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
它主要依靠西方现代化经验与拉美现代化教训,提出了西方现代化理论。
其解释框架是“传统—现代”、“西方—非西方”的二元分析范式。
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箱根召开了现代化国际会议,探讨了现代化经验,形成了此后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流。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主要表现为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等。
1.刘易斯的二元结构发展论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既有传统的生产部门又有现代的生产部门。
传统的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小型商业、服务业这样一些部门,市场化程度很低,组织程度也比较低,生产发展比较落后,而且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
同时在发展中国家也产生了一些组织化较高、富有效率的新型生产部门。
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其早期大规模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同时.
考件编号: 姓名: 准考证号:单位: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建立在其早期大规模地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同时伴随着对外殖民、贩奴和侵略的殖民主义扩张和帝国主义掠夺基础上的,本土的人口—资源矛盾因为大量向外移民而得到缓解,域外的资源因为其殖民主义的政治—军事霸权和强国的经济—文化霸权而得到控制和支配,核心国家(占全球人口15%)和边缘国家(占全球人口85%)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依附关系在现代化过程中得到确立。
在经济发展顺利的时候,这种不平等关系可以得到缓和;在经济发展出现萧条的时候,这种不平等关系则得到强化和加剧,并引发各种危机,包括战争。
这种“以外疏内”、“以外养内”以及“以外安内”的现代化过程,是他们利用了特殊的历史条件的特定发展道路,是后发展国家不可能重复和照搬的。
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经验,都值得中国学习和吸收,但中国不仅在国情方面大大不同于欧美,所面临的时代与上两个世纪也不可同日而语。
西方各国不仅已经拥有先发的优势,而且已占有在金融、电子等高技术和无污染产业里的优势,而与众多在发展主义模式下正在被“郊区化”和“边缘化”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被迫廉价出卖资源,在被迫从事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
发达国家可以不砍本土的森林而用域外的木材,不采本土的石油而用域外的石油,包括用取自发展中国家的丰厚利润来缓解本土的各种矛盾,来维持本土的相对良好的环境—生态。
但是,在既有的全球体系和世界格局下,中国已不能通过向外移民的方式来缓解本土的人口—资源张力,相反,只有极少数精英正在被强国有选择地吸纳;中国也不可能向外转移环境—生态代价,相反,中国正在接受“夕阳产业”的进入和转移,正在为此牺牲自己的森林、草原、河流、土地,而且发达国家的垃圾还通过不法商家一次次运往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自从八十年代以来,以恢复和建构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并被国家确定为发展的战略;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权势和利益集团采取了忽视乃至取消社会公正、忽视乃至取消保护环境—生态的开发方案,甚至与某些跨国资本势力的掠夺性开发联手,从而导致了种种反社会和反生态的恶果。
英法美日俄近代化历程
17—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近代化历程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 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方式有革命(自下而上的形式,采用暴力手段)和改革(自上而下的形式,采用和平手段)
评价历史人物
克伦威尔: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领导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掌握政权后,担任"护国主”, 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人们赢得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拿破仑:①拿破仑是法国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②他在位期间,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张法国势力。
林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①1861—1865年美国内战期间领导北方军队打败了南方军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
从欧美现代化历程看河南工业化战略
术 进步 、产业结 构转型 。德 国 t本 “ 3 政府
主 导型” 模式 ,即通过制 定赶超 政策 ,
靠 强 有 力 的政 府 干 预 实 现 产 业保 护 、 市
场统 一 ,推进 工业化 ,迅 速崛起 。新兴 工 业 化模式 ,即 包括 拉美 的 阿根 廷 、 巴西 , 欧洲 及中东地 区的以 色列 、科威 特 ,东亚
济 发 展 ,而 且 要 有 效地 适 应 国际 国 内 产
从 美 代 历 欧 现 化 程 看 南 业 战 河 工 化 略
第 一 、 经 济结 构 的 演 化 存 在着 一 般 规律 。经 济结 构演 变规 律是 : 从农 业社 会
— —
业转移 ,参与世 界产业 分工 ,在 国际和全 国竞 争 中保 持 有利 地 位 。所 以 工 业 化进
的制造 业 景况 不佳 ,2 O 0 0年 以来 产 出下
本实 现 了工业 化 。 由于 国情不 同 ,经 济发
来者 ,在资本 和技 术上 处于 比较劣势 ,结 构 调 整 要 注 重 发挥 动 态 比 较 优 势 , 从 自 身 禀 赋 结 构 出 发 ,准 确 把 握 现 有 比较 优 势 并 着 力 培 育新 的 比 较 优 势 。 要 在大 力
发 展 劳 动 密集 型 产 业 的 基 础上 ,逐 步发
展 的 背 景和 起 始 条 件 各异 ,工 业 化 道 路
呈 现 出不 同特 点 ,形 成 了若 干 代 表 性 模 式 。主要 是 :英 美 “ 自由放任 ” 的内生 型
降 7 5 ,裁 员 2 0万。第六 ,完善 的社 .% 0 会保障 是关 键。从 美 国 l 3 5年制定 《 9 社 会 保障 法 案》 以 来半 个 多世纪 的 经验 看 , 建 立 和 完 善 社会 保 障 体 系 是 工业 化 进 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美国家现代化发展情况
工业
工业化是指从以农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型过程。
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1)欧美国家的工业起步——工业革命
早期工业化。
英国为代表,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至19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至此,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基本上完成工业化革命的国家。
中期工业化。
美国为代表,同期还有欧洲的法国、德国等国家。
美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812年-1814年的英美战争,随后经历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加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第二次技术革命,美国工业革命向电气化推进,使美国在1884年成为了工业国。
同期的法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化,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德意志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由于政治动荡在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才加速了德国工业发展,德国在第一次世界(1914年)前期成为了工业强国。
晚期工业化。
日本为代表,日本工业革命始于1868年明治维新,到20世纪初,工业产值已经超过农业产值,但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82%。
二战期间日本工业遭受重创,日本战后才真正进入工业化过程,1947年开始复苏,1953年达到战前水平,随后近20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到1973年,经济总量超过英、法、德水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历经30年完成工业化进程。
2)战后欧美各国工业快速发展
美国是个例外,二战期间美国大发战争横财,1939年-1944年,美国工业生产提高了1.1倍。
二战结束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战后的世界呈现和平繁荣的发展环境,此后世界各国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被制造出来,1957年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科人造卫星,1961年前苏联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等等,欧美国家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
3)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
上世纪80年代后,欧美国家在内需饱和、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为获取更高利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满足国内环保诉求,纷纷淘汰或转移传统工业。
即所谓“去工业化”,这个时期是欧美国家的后工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占GDP比重逐渐下降,传统工业逐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欧美国家的第三产业逐渐占据GDP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导致了国家经济的空心化。
4)欧美国家再工业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20多年的去工业化导致国家经济空心化,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欧美国家开始重视工业的发展,欧美国家因此提出“再工业化”。
2008年9月8日,英国政府公布一项新的振兴国家制造业的战略计划。
2010年9月,法国政府在“新产业政策”中明确将工业置于国家发展的核
心位置,提出法国必须进行再工业化。
从2009年底开始,美国“再工业化”规划的关键文件相继发布。
2009年12 月公布的《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涉及工人培训、创新型科技、资本市场、物流运输、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制造业促进法案》,要通过全面改革将美国打造为企业总部基地、创新基地和制造企业的首选之地,美国开始强力推动“再工业化”;2011年6月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着重强调了对制造业前沿领域的人才、资源、创新投入,以保障美国在全球创新方面的领先优势;2012年2月,《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促进先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欧美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已经初见成效,在提出再工业化后的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了100万人,增长2.9%。
2014年,美国创造了310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2015年,美国创造了265万个非农就业岗位。
这两年也是1999年以来美国就业增长最快的两年。
2016年10月,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发布报告,数据显示9月美国制造业PMI从8月的49.4升至51.5,表明制造业活动在扩张,提振了对美国经济成长的预期。
欧洲方面,经过几年的再工业化,2016年10月3日欧洲各大经济体发布了9月的PMI数据,数据显示欧元区各国制造业PMI均较上月有所增长。
德国8月制造业PMI终值由上月的53.6升至54.3,大幅优于市场预期值53.1,增速升至三个月高位,一部分是受到海外需求增强推动,显示制造业将为第三季经济增速提供贡献。
法国8月制造业PMI终值由上月的48.3上升至49.5,高于市场预期48.5,升至近七个月高位,比最初数据显示的更为接近持稳。
英国9月制造业PMI录得55.4,创下2014年6月以来最高点,Markit经济学家多布森(Rob Dobson)表示,过去两个月制造业PMI连续强势反弹,令该领域对第三季度英国GDP增长的贡献持续加大。
农业
农业的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农业现代化跟工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其农业一直受到轻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德国干扰英国的粮食进口,使国内粮食供应发生困难,英国政府不得不实行食品配给制,转而加强对农业的干预,采取重视农业的许多措施,如:奖励垦荒、对开垦荒地的农户发给奖金;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各地区普遍建立农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对农业生产进行监督。
战后,英国花了近15年的时间,扭转了农业衰退的局面,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二战后美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
德国的农业现代化,也比工业化要晚很多,德国真正开始农业现代化是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农业生产普遍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农业现代化进一步得到发展,90年代后,
德国的精准农业技术极大推进了现代化的进程。
日本的农业现代化。
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发展农业现代化,1880-1945 年大力普及先进农具、引进西方种植技术,同时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为日本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二战期间日本农业受到严重影响,战后日本政府以“农村民主化”和“粮食增产”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率,1950年以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20 世纪60 年代前半期,日本开始着手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修建灌排水设施和农道、平整土地等。
另一方面,60 年代日本开发了国产的中型拖拉机,进入70 年代后,以稻作为中心的农业机械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普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除此之外,日本主要采取以工促农,工业辅助农业的途径,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农业生产的快速进行,在这一时期,日本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本注重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现代农业模式,逐渐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并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新型农业模式和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