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拓展训练-解析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延安-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拓展训练-解析卷

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______________。“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________的关系。

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我”什么?

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1.拟人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

2.延安教会了“我”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

3.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奶长大,引出并喻指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出并喻指自己投身革命锻炼学习。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

【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

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本题要结合拟人和比兴的修辞方法来理解诗歌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延安教会了“我”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出并喻指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

4.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答案】①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而是让读者去体味、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

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①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②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感受。5.《回延安》一诗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答案】这首诗的感情线索是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诗人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解析】诗歌线索就是贯穿一篇诗歌,即在诗歌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

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诗歌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诗歌含义,了解文章

主旨。这首诗的感情线索是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6.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诗人于延安写的,当时诗人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不合适呢?

【答案】合适。①“再回”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由“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②虽然诗人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必然的。诗人不舍得离开延安,因此用了这样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③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诗人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他希望到了那时,“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结尾的作用。诗歌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诗歌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虽然诗人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必然的。诗人不舍得离开延安,因此用了这样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

7.《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歌颂延安、歌颂延安人民、热爱延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回延安》抒发了诗人歌颂延安、歌颂延安人民、热爱延安的感情。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