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误差测量理论例题和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误差理论
一、中误差估值(也称中误差):
Δi (
i=1,2,…,n ) (6-8)
【例】 设有两组同精度观测值,其真误差分别为:
第一组 -3″、+3″、-1″、-3″、+4″、+2″、-1″、-4″; 第二组 +1″、-5″、-1″、+6″、-4″、0″、+3″、-1″。 试比较这两组观测值的精度,即求中误差。
解:"2
2222219.28
41243133±=+++++++±=m
"222223.38
1
3046151±=+++++++±=m
由于m 1 二、相对误差:观测值中误差m 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S 相比,并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形式,即 m S S m K 1 = = (6-10) 三、误差传播定律 【例】 丈量某段斜距S = m ,斜距的竖角038'︒=δ,斜距和竖角的中误差分别为cm 5m s ±=、"20m ±=δ,求斜距对应的平距D 及其中误差D m 。 解:平距 105.113m 30'cos8106.28cos =︒⨯=⋅=δS D 由于δcos ⋅=S D 是一个非线性函数,所以,对等式两边取全微分,化成线性函数,并用“∆”代替“d ”得 δδδ∆⋅⋅-∆⋅=∆sin cos S S D 再根据(6-29)式,可以直接写出平距方差计算公式,并求出平距方差值 n m ] [ 2" "2 222"2 22 2 )(477 .24)20626520()'308sin 28.106(5)'308(cos )()sin ()(cos cm m S m m S D =⋅︒⋅+⋅︒=⋅⋅+⋅=ρδδδ 因此,平距的中误差为:m D =±5 cm 。则最终平距可表示为:D=± m 。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时,由于参与计算的观测值的类型不同,则计算单位也可能不同,如角度单位和长度单位,所以,应注意各项单位要统一。例如,上例中的角值需要化为弧度。 综上所述,应用误差传播定律求任意函数中误差的步骤如下: 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 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 写出中误差关系式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应特别注意两点:正确列出函数式;函数式中的各个观测值必须是独立观测值。 【例】 用长度为l=30 m 的钢尺丈量了10个尺段,若每尺段的中误差m=±5 mm ,求全长D 及其中误差m D 。 解:列独立观测值函数式 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 写出中误差关系式 则,全长的中误差为 m D =±mm 16105555222±=⨯±=+++Λ 如果采用下面方法计算该题,考虑错误之处:先列出函数式D=10l ,写出全长D 的中误差关系式并计算中误差m D =10·m=10·5=±50mm 。答案错误,原因在于错误地列出了函数式。 【例】设有函数式Z=y 1+2y 2+1,而y 1=3x ,y 2=2x+2,已知x 的中误差为m x ,求Z 的中误差。 解:若直接利用式(6-16)和(6-23)计算,则 函数Z 的中误差 x m m m m m m x x y y Z 5)2(4)3(42222 21 ±=⋅+±=+±= 上面答案是错误的!这是因为y1和y2均是x 的函数,它们不是互相独立的观测值,因此,不能直接应用误差传播定律进行计算。正确的做法是先将y 1和y 2代入函数式Z ,合并同类项后即为独立观测值,再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即 x Z m m x x x Z 7571)22(23±=+=+++= 【例】 对某段距离进行了5次等精度观测,观测结果列于表6-3,试计算该段距离的最或然值及 ) ,,,(21n x x x f z ΛΛ=n n dx x f dx x f dx x f dz ∂∂++∂∂+∂∂= ΛΛ22112 2 2 22 2212 1n x n x x m x f m x f m x f z m ⎪⎪⎭ ⎫ ⎝⎛∂∂++⎪⎪⎭⎫ ⎝⎛∂∂+⎪⎪⎭⎫ ⎝⎛∂∂±=ΛΛ10 21dl dl dl dD +++=ΛΛ10 21l l l D +++=ΛΛ2 210222110m m m m m l l l D ⋅±=+++±=ΛΛ 其中误差。计算见表6-3。 表6-3 利用观测值的改正数计算观测值中误差 四、加权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例】 已知观测值分别为L 1、L 2、L 3,其中误差分别为m 1=±1″、m 2=±2″、m 3=±3″,则它们的权分别为: 取μ=1时, 91,4 1,12 3 32 2 22 11= = = ===m p m p m p μ μ μ 取μ=4时, 9 4,1,423322 221 1==== ==m p m p m p μμ μ 取μ=36时,4, 9, 3623 322 221 1== == == m p m p m p μ μ μ 【例】 水准测量中按测站数和水准测量距离定权。设在A 、B 两点间进行水准测量,共设置了n 个测站,各测站的高差分别为h 1、h 2、┅、h n ,则A 、B 点间的高差h AB 为 h AB =h 1+h 2+┅+h n (6-38) 若每个测站的高差中误差为m 站,则根据误差传播定律可得h AB 的中误差为 n m m AB h 站= (6-39) 若设每测站的水准距离相等,均为s ,则A 、B 间的水准测量距离S AB =n ·s ,由式(6-39)可得h AB 的中误差 AB AB h S s m s S m m AB ⋅==站 站 (6-40) 设s m 站= μ,则式(6-40)变为AB h S m AB ⋅=μ。当S AB =1 km 时,AB h m =m 公里 =μ,可见μ为 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因此,式(6-40)变为 AB h S m m AB ⋅=公里 (6-41) 由式(6-39)和(6-41)可得: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根成正比。可见,在水准测量中,测站数越少或距离越短,则观测高差的精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