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河泥沙的综合处理利用
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
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实践评述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目前的研究状况及进展一、黄河由于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笔者经阅读多篇论文对黄河水沙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趋势概括如下:(一)黄河水沙基本特点1.深化和完善,水少沙多,含沙量高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实测年平均水量464亿m3,沙量15.6亿t,平均含沙量33.6 kg/m3,年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2.水沙异源,分布不均黄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差别较大,水沙来源地区分布非常不均。
水量主要来自河口镇以上,占总水量的54%,而且是清水,该地区来沙量仅占到总来沙量的9%;沙量主要来自河口镇~龙门区间,来沙量占到55%,来水量仅占14%。
黄河上游的水量主要来自贵德以上。
而产沙集中在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黄河的泥沙和粗泥沙总量中,约有3/4集中在11和10万km2区域,其中一半又分别来自5和3.8万km2区域。
3 . 水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黄河水沙存在丰、枯水年交替出现,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如花园口站实测水沙量变化过程出现了1922~1932年11年和1969~1974年连续6年的枯水系列。
由于暴雨落区的不同来水并不完全与来沙同步,出现各种丰、平、枯水沙年组合。
水沙量年际间差别较大,年水量最大最小的比值约为3.1~3.4,年沙量最大最小的比值约为4~10。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泥沙淤积的治理措施
黄河治理是我国治水重点工程,防止河道泥沙淤积是改善黄河河道环境、维持其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治理河道泥沙淤积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
1. 改善生态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降低河流区内粗颗粒沙淤积。
2. 加强对河道的护理和整治,修复堵塞和改善的失效段,降低河流区的细颗粒沙淤积。
3. 加强河道维护,定期清理河床沙淤,改善河道水动力环境,促进比较好的水土安全。
4. 合理排放河流,减缓河道来淤,防止泥沙淤积。
5. 推广应用水资源节约技术,采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建立水质管理体系,有效控制河道泥沙淤积。
浅议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
且可变废为宝,变害兴利 ,增加经济收入。 2 建 筑材料 昔 日的黄河 泥沙一直 是造 成水患 和污染的 重要原 因 , 随着 科学技 术的 不 断发展 ,高新技 术的研 究 出台 ,泥沙 已做为一种 新型 的建筑材 料被人 们为 之
所 用。
2 1 砖 .
在 日常 运行 中 ,工程 堤坝 由于受暴 雨水浸塌 方 、沉 陷等 因素 影响 ,每年 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毁, 而日常维修养护中填垫水沟、 浪窝土方数量巨大, 且 土源 紧张。要 解决这 一难 题 ,可直 接从 黄河抽 取泥沙 ,分部 堆放 , 自备 土 源 ,可 有效节 约土料 购置 费用 ,降低 维修成 本 。 结语 综合 利用黄 河泥沙 ,利国 利民 。它不 仅可 以减少 水患 沙害 ,减 轻河道 泥 沙淤积,还可以节约耕地,保护生态环境 ,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建设做出 贡献 ,为维 持黄 河健康 生命添 砖加 瓦 ,可 谓一举 多得 。 作 者简 介: 姓名 ,吕会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18 .7 职称骨 料 .
混 凝土轻 质骨料 是一 种高强 、隔热 、隔音 的环保 建材 ,利用 黄河 泥沙制 ( )混凝 土轻 质骨料 , 造 是一 项新 的技术项 目,目前在 国际 上 已被 广泛 用于建 筑业 、油气开 采 、楼 顶绿化 及城市 路面 硬化等 ,黄河 泥沙 开发利 用前景 十分 广 阔。
设 、制造 建筑材 料 、防洪工 程施 工等综 合利 用黄河泥 沙的建 议 。 [ 关键词] 泥沙 淤积 综 合利 用 建筑 材料 土源 建议 中图分 类号 : Pl T 3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 94 2 l)5 O6 — 1 10 — 1X(O20 一 27 0
其余 部分仍 需 加固 ,因此 黄河泥 沙使 用数量 依然 巨大 。 4新 建防洪 工程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浅析黄河泥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摘要:从疲于奔命的鲧到大禹治水成功,黄河治理经历了一个由拦堵到疏导的观念性转变。
大禹治水的思想通过历朝历代治水思想家的不断进展,演变成“上拦下排、两岸分滞”及“拦、调、排、放、挖”多项方法并举的治黄思想,这是以泥沙为“结”、为“害”为前提的。
可是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资源和黄河水有着一样悠长的历史,黄河泥沙的“用”将会成为治黄进展史上辉煌的一篇。
一、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XX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漠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硕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份,不仅过去是,此刻和以后也是。
黄河泥沙仍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伙儿明白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有什么用?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滔滔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咱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二、黄河泥沙利用现状以往黄河泥沙要紧用于造陆、改良土壤种植水稻等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下游两岸堤防的加高加固,淤背、淤筑相对地下河。
最近,山东省研究生产了以黄河泥沙为要紧原料的“黄河砖”,为黄河泥沙提供了又一用武之地。
另外,武汉大学、黄河河南河务局等单位联合,在杨国禄教授领导下研制黄河淤沙固结技术。
他们以“以沙治沙、以黄治黄”的理念,看到了黄河泥沙这一取之不尽的资源,和广漠的市场前景,把黄河泥沙作为一个产业之源,把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将黄河泥沙在它的出处资源化、产业化。
他们以为黄河泥沙的综合利用有利于黄河健康,有利于抑制悬河的进展,有利于疏通行洪河道;固沙之本在于水土维持,固沙之标在于减少淤积,泥沙之光在于进展产业。
他们应用泥沙工程学、材料学、结构力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容性,从黄河淤沙的物理组成和力学性能研究入手,探讨黄河泥沙资源化的可行性,提出黄河粗、细淤沙的科学固结方式和工艺。
黄河泥沙资源利用探讨
因此 , 如何变害为宝 , 充分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成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
题。 1 黄 河 泥 沙治 理现 状 、
随着我 国建筑市场的扩大 、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土地资源 、 矿产资源 的减少 , 黄河泥沙作为一种特殊的 自然资源 , 其开发利用逐步得到 了发
展。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 , 每年将大量的泥沙带入下游河道 , 从历史资料 分析 , 高村站多年平均 (9 0 2 0 ) 15 — 0 5 来沙量为 8 8 吨, . 亿 6 利津 站多年平
均来沙量为 79 . 0亿 吨 , 资源量十分丰富 ; 近年来 , 由于黄河 流域径流量 偏少 ,加之小浪底水库的建成运用 ,进入黄河下游的水沙量大幅度减 小 ,0 2 20 年黄河 口利津站泥沙资源量如下表 : 20—0 8
目 前砖瓦 的主要原料直接利用土壤 ,土壤做为主要 的农业生产资 料, 是地表风化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形成 的, 基本属 于不可再生资 源, 利用黄河泥沙资源烧制砖瓦 、 砌块等 , 不仅可 以取代土壤 的开采 , 保 护珍贵 的土地资源 , 而且成本低廉。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取土 , 以前都是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黄河 泥沙姿 源利用搽i 刁
张 志超 徐 磊 曹 洁 , (. 1山东黄 河 河务 局 2济 南黄 河 河务局 3 平湖 管理局 ) . 冻
[ 摘 要] 本文从黄河防汛特点入 手, 分析 了黄河泥沙治理现状 、 黄河泥沙资源的利与弊, 总结了 目前泥沙资源的利用方式 , 对黄河泥 沙 资 源 的 广 阔利 用前 景 进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 黄河 泥沙 变害为宝
堵滩地 串沟 , 高远离河槽 的滩面 , 少滩地横 比降 , 堤河 比降 由正 抬 减 使
关于加强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提案
关于加强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提案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案第0985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案由:关于加强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提案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办理提案人:张亚忠主题词:水利,资源提案形式:个人提案内容: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主要源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
高含沙水流流经黄河下游河道并不断淤积,逐渐使其成为高悬于黄淮海大平原之上的“千里悬河”。
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具有二重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即资源化的一面。
历史上,黄河泥沙长期被作为有害物质加以治理,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是指将淤积在黄河河道、水库(闸)中的泥沙,经过重置或再造,变害为利,合理地发挥其功效,使泥沙资源为人类所利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考虑其社会需求、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还要充分考虑其对黄河安全、河流河势、河道输沙能力的近期和长期影响问题,以及黄河滩区群众的民生问题。
随着对社会环境需求和水沙资源化认识的不断提高,泥沙资源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并广泛应用到生产和实践之中。
但是,由于受到制度、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健康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开展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首先,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要求。
在黄河下游河道,采取挖河疏浚主槽、引洪放淤等方法利用黄河泥沙,淤高堤河、串沟、村台、坑塘洼地等,可达到降槽与淤滩相结合、主槽与滩地同步治理的目的,从而改善“二级悬河”现状,提高河道行洪能力,降低漫滩洪水顺堤行洪对堤防的威胁,保障滩区群众生命安全。
其次,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引黄灌区水沙的综合利用及探讨
引黄灌区水沙的综合利用及探讨论文导读:在几十年的引黄和泥沙处理过程中,在水沙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如淤改、淤临淤背和浑水灌溉。
引黄灌区在改变低产盐碱荒地面貌成为粮棉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大大改善了灌区的土壤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引黄灌区,水沙综合利用0.引言引黄对黄河两岸的工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走过了曲折坎坷的发展道路。
在几十年的引黄和泥沙处理过程中,在水沙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如淤改、淤临淤背和浑水灌溉。
1.淤改1.1 引黄泥沙的组成及肥效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逐渐认识到,黄河泥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生产资源,汛期洪水具有含沙量高、泥沙细的特点,而且所挟带的泥沙具有相当数量的农作物生长养分,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放淤集改碱、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能起到一举多得的治理效果。
引黄灌区在改变低产盐碱荒地面貌成为粮棉生产基地的同时,还大大改善了灌区的土壤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1.2 放淤工程的技术及经验在整个放淤过程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①淤改可能性及渠道淤积少;②淤区是否能满足“平厚匀”的放淤要求;③放淤工程投资及用工是否较少。
为此从放淤工程的论证到结束,以上述原则为准绳,结合淤区的实际情况,根据水沙运动基本规律,采用一些新的放淤技术和放淤措施。
其中包括:大流量集中自流放淤、抓住放淤关键时期、采用活动底板排水口、先动灌后静灌及回灌、采用多口进退法放淤、放淤结束于低含沙量期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修筑导流堤等。
2. 浑水灌溉引沙入田2.1 渠系浑水灌溉由于引黄灌区受沉沙条件的限制及对水沙资源认识的提高等因素的变化,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出现了浑水灌溉的模式。
2.2 管道浑水灌溉由于管灌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由于管灌工程目前投资较大,还没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但该技术将节水、控制地下水位、输沙入田等结合为一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
浅析黄河泥沙特点及治理对策摘要:“水少沙多”是黄河洪水威胁的症结所在,也是黄河治理的难点,本文通过介绍黄河水沙特点并指出治理黄河的各项对策尤其是坚持10年的调水调沙,对防洪、治河、减淤等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为确保黄河下游河道不抬高、不淤积、不断流,使得下游河道长期安全使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沿黄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具有较大的效益。
关键词:黄河泥沙治理调水调沙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黄河泥沙造就了广袤的黄淮海平原,又用其乳汁浇灌两岸大地,哺育了炎黄子孙。
但是,黄河又性格乖戾,下游因泥沙淤积而成为“地上悬河”,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从2001年开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利用黄河有限的水资源保障流域和沿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这10年的调水调沙,成效巨大,社会反响强烈。
一、黄河水沙的基本特征1.黄河泥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千万年来黄河泥沙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履行着“填海造陆”使命。
广阔的黄淮海平原正是由于黄河泥沙的存在,得以形成、扩大,中华儿女有了繁衍声息的场所和丰富的土地资源。
因此黄河泥沙是国土资源的一部分,不仅过去是,现在和将来也是。
黄河泥沙还是天然的肥料,富含氮、磷、钾,大家知道黄河滩地种出来的水稻最香。
黄河泥沙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这是一个有待研究开发的课题。
长江流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涛涛黄河给我们带来的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水少沙多,含沙量高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约35公斤/立方米,输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却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在我国古籍中,常以“河水一石,其泥六斗”等语言描述黄河多泥沙的天性。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与世界多泥沙河流孟加拉国的恒河和美国的科罗拉多河相比,黄河年输沙量为科罗拉多河的12倍,含沙量约为恒河的9倍。
实施黄河泥沙处理与利用有机结合战略运行机制
“
arsig ic agn rg lt g rla ig n ign ” i t llse a sr tgc re t ,ds h rig e uai , ee sn a d dg ig s si itd s t e i me s rs y YRC n , n l a a u e b C,wh h s o a
s d me t wi n t ha g n t e c ran p ro f t n t e f t r .I h ma t r p a f Ye lw v r Ba i , e i n” l o c n e i h e t i e d o i l i me i h u u e n t e se l n o l o Ri e sn
raie h mp ra c n i c liso e i n rame to ee v i o g wi rcie n e r e rm tr e l d te i o n e a d dm ut fs dme tte t n r sr ora n t p a tc sa d 1an d fo wae z t e f l h a d s n e uain i h l w v r B sn n 1 8 s a d 1 9 s e i n rame te p rme t wee c n u td n a d r g lto n te Yel Rie a i.I 9 0 n 9 0 ,s dme tte t n x e i ns o r o d ce i o mala d me i m ee or n te No h s fChn h ta h e e o d r s l u r em iae u n s me s l n du r sr is i h r we to i a ta c iv d g o eu t v t .b twee tr n td d e t a k n u d u p r.F o f l iv siain i o lc ig o f n s s p o f t rm ed n e t to , t i g wa o n h t te a d wa drcl ic ag d it h s fu d ta h sn s i ty ds h e n o te e r i e c u s d wn te m r m te e ev i rv r o re o sra fo h rs r or t o t o sd rt n o t i a t n h lo Rie i sra wih u c n i eai f i mp c o te Yelw v r man te m. o s T eeoe i s u g se t c mb n te e i n te t n a d t iain ih h s p ot f c niu d h rfr, t s g e td o o ie h s dme t r ame t n u i zto w t t e u p r i l o a o t e n
黄河下游泥沙的开发与利用
这 些措 施虽 然 只是停 留在对 泥沙 资 源 的最 原 始 利 用 , 因其操 作 简 便 , 术 门 槛低 , 资 但 技 投 小 ,更 便 于大规模 实 行 ,也 必将 取得 良好 的效
益。
充 分利 用黄 河泥 沙 ,确 保黄 河泥 沙 资源 的 可 持续利 用 。 加பைடு நூலகம் 灌 区工程 配套 设施 建设 。 确保 沉 沙设施 和 管理措 施 全部 到位 。有计 划地 利用
12 改 良 土 地 和 工 程 用 土 .
利 用 黄 河 河 道 中挖 出 的 泥 沙 代 替 建 筑 材 料, 如烧 制 成 砖 、 结 石 等 , 展第 三 产 业 目前 烧 发 正 在一 些地 方蓬 勃发 展 。例 如部 分地 区利用 黄 河 泥 沙 烧结 而 成 的多孔 节 能 “ 黄河 砖 ” 经检 测 , 其 物理 力学 性能 、放 射性 核 素 比活度 均 符合 国 家 标准要 求 , 同时黄河 泥 沙烧 结 多孑 砖 重 量轻 、 L 强 度高 、 隔热 保温 性 能好 . 是很 好 的黏 土砖 替 代 品 , 其 建 造 房屋 , 提高 房 屋 的抗 震 性 能 , 用 可 改 善 居住 的热 环境 。 利用 黄河 泥沙 按 照一 定 比例 制作水 泥 也是 种新 型技术 , 可节 约石 料 , 能减 少河 道 淤 既 又 积 ,保 护环境 ,是 一 项值 得大 力 推广 的节 能技
潭坑 、 地等 进行 放淤 。 洼 既为 处理 泥沙 找 到 了出 路, 又改 变 土壤沙 质结 构 , 良土壤 。 改
根据 防洪 工程 建设 用 地情 况 ,结 合 当地实 际 , 取 得力 措 施 , 计 划 地进 行 还 耕 , 有 限 采 有 使 的土地 既能 为工程 建设 服 务 .又 能满 足广 大群 众生 产生 活 的需要 , 成 良性 的土地循 环利 用 。 形 22 利 用 泥沙 大力发展 建筑材料 等 第三 产业 . 利 用 黄 河 河 道 中 挖 出 的泥 沙 代 替 建 筑 材 料 , 展第 三产 业 , 发 既可 有 效 利用 泥 沙 , 解 决 又
浅论黄河泥沙处理
浅论黄河泥沙处理作者:史立明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1期摘要:继承黄河泥沙治理历史经验,综合措施控制、治理、利用黄河泥沙,达到确保黄河下游河道百年不淤,长期安全使用。
关键词:泥沙成因;历史技术;综合技术措施Abstract: The succession of the Yellow River sediment treatment history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control, management, use of the Yellow River silt, ensure the Yellow River Centennial not silt, safe for long-term use.Key words: sediment origin; history of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145+.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1、黄河泥沙形成主因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上游河段全长3472km,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
上游河段总落差3496米,平均比降为10‰;河段汇入的较大支流(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以上)43条,径流量占全河的54%;上游河段年来沙量只占全河年来沙量的8%,水多沙少,是黄河的清水来源。
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河长1206km,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45.7%;中游河段总落差890m,平均比降0.74‰;河段内汇入较大支流30条;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92%,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河南郑州桃花峪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河长786km,流域面积仅2.3万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3%;下游河段总落差93.6m,平均比降0.12‰;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3.5%。
探讨黄河下游泥沙的治理与开发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黄河下游泥沙灾害初步研究灾害按照起因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根据原因、发生部位和发生机理划分有地质灾害、天气灾害和环境灾害、生化灾害和海洋灾害等。
而黄河主要是泥沙灾害,泥沙灾害是由于泥沙的长期侵蚀、搬运、堆积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和过程。
泥沙运动的直接表现是泥石流、滑坡、土壤流失。
泥沙运动还可以带来其他的灾害。
例如因泥沙运动产生的洪水灾害,滑坡灾害。
本文重点在研究泥沙灾害,就此以黄河下游为例做出讨论!2下游泥沙灾害的形成及结构黄河下游区域灾害较多,像洪水灾害、土地沙化、河岸侵蚀、洪涝、以及土壤盐碱化等因泥沙运动引起的灾害。
2.1洪水灾害洪水灾害在黄河下游发生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而黄河灾害之所以频繁发生的原因,基本与泥沙淤积有关,包括过去黄河频繁的决堤,以及现在的提放建设。
黄河下游从1950年至1996年,年均淤积约2.1亿吨,这可造成两堤间河道年均抬高3.8CM 左右。
从1964年至今,下游3000m 3/s 流量水位平均单位淤积上升量比1950年至1960年高2倍以上。
由于滩地糙率明显高于河槽,1958年至1998年期间,下游设防流量(相近于1958年洪峰流量)与3000m3/s 流量的水位抬升量相近(图1)。
另外,二级悬河有助于形成“滚河”“斜河”等不利的防洪形势。
图1主要水文站1958~1998年下游设防流量(相近于1958年洪峰流量)注:与3000m 3/s 流量水位抬升量比较.黄河的不利地势,增大了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和危害性!随着未来黄河水量引用的增加,下游径流将继续减小,河槽进一步萎缩,一旦黄河洪水泛滥,其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2土地沙化黄河来沙中占比例较高的是悬沙中沙粒组分(>0.05mm),床沙中沙粒组分达76%(根据1965年至1985年下游大断面床沙粒度1133组观测数据平均)因此,沙化土地的母质是在水流动力的较强条件下堆积而来的沉积物。
黄河泥沙的合理利用浅析
黄河泥沙的合理利用浅析1. 引言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广阔,带来了丰富的泥沙资源。
黄河泥沙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对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和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黄河泥沙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泥沙的过量排放导致了河床淤积、洪水灾害和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合理利用黄河泥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2. 黄河泥沙的特性黄河泥沙的主要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含有丰富的悬浮物:黄河泥沙含有大量的细粒悬浮物,这些悬浮物中富含有机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
•包含有污染物:由于黄河流经的工业区域较多,泥沙中也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3. 黄河泥沙的利用途径合理利用黄河泥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3.1. 农业生产黄河泥沙中富含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可以用来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通过在农田中施加黄河泥沙,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2. 建筑材料黄河泥沙可以利用其细粒悬浮物的特性,制成砖块、瓦片等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抗压能力,可用于建筑和修建工程。
3.3. 沉积物资源回收黄河泥沙沉积物中也有一定的资源可以回收利用。
例如,研究表明,黄河泥沙中富含稀土元素,这些元素是一些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原材料。
因此,通过对泥沙沉积物的处理和提取,可以回收更多有用的资源。
3.4. 河道治理黄河泥沙的合理利用还可以用于河道的治理。
通过合理的泥沙调控,可以减少河床的淤积和河道的冲刷,从而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
4. 黄河泥沙合理利用面临的挑战在合理利用黄河泥沙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悬浮物含量高:黄河泥沙中悬浮物含量较高,处理难度相对较大。
•污染物处理:黄河泥沙中也含有一定的污染物,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技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巨大的数量:黄河每年带来的泥沙数量巨大,处理和利用需要大规模的设备和工程。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按地理位置及河流特征划分为上、中、下游。
黄河上、中、下游不断发生洪水灾害,突出的是下游的决口泛滥,黄河下游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
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2km,落差3496m,平均比降为千分之一左右,水多沙少,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长1206km,落差890m,平均比降为一千四百分之一,水少沙多,是黄河下游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桃花峪以下至河口为下游,长786km,落差94m,平均比降约八千分之一,两岸大部修有堤防工程,是黄河防洪的重点河段。
黄河下游流经河南、山东两省15个地区、43个县,两岸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沿黄主要城市有郑州、开封、新乡、濮阳、荷泽、济南、滨州、东营等,并有胜利和中原两大油田,是我国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的重要地区。
长期以来,黄河下游决溢灾害之所以特别严重,不仅因洪水大,更重要的是泥沙淤积河道,河床不断升高,排洪能力降低。
黄河下游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t,每年约有4亿t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内,以致河床日益升高,使其一般高出两岸地面3~5m,最高达10m,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洪水时常有漫堤或冲决的危险。
由于泥沙淤积,还导致河床宽浅,溜势多变,一旦大溜顶冲大堤,也常发生冲决。
黄河是一条极其难治的多泥沙河流,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同黄河洪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经过长期的治黄实践,逐步加深了对黄河洪水泥沙运动规律的认识,积累了治理经验,黄河下游防洪、防凌取得显著成效。
但是,黄河洪水泥沙还未得到完全控制,下游河道不断淤积抬高,下游防洪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继续多种途径解决黄河洪水泥沙问题。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许多灾难 ,近年来黄河下游又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水资源短缺、断流频繁、河槽淤积严重、河道断面形态恶化等,特别是二级悬河的加剧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浅析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与现状
浅析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与现状刘士磊摘要:黄河是世界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量高达16×108吨。
黄河泥沙作为一种物质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资源化的一面。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成为黄河难以治理的症结所在,是黄河严重洪灾的根源。
同时,黄河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何妥善处理及合理利用黄河泥沙,使其变害为宝成为黄河治理的关键问题,也是黄河泥沙处理的升华和最终出路。
笔者今天就从黄河现阶段的开发利用途径和开发的现状上做些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黄河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使黄河泥沙变废为宝。
关键词:泥沙利用途径现状随着对社会环境需求和水沙资源化认识的不断提高,泥沙资源将进一步被人们所认识和应用。
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社会需求、经济技术的可行性,还要充分考虑其对黄河安全、河流河势、河道输沙能力的近期和长期影响问题,以及黄河滩区群众的民生问题。
我们今天将着重在经济领域的利用上来进行探讨。
一、黄河泥沙利用的途径与现状1、土方填筑工程土方填筑工程是现阶段的主要应用途径,以现今黄河工程建设的“二级悬河”治理、堤防工程的淤筑帮宽、放淤改土等为代表,是如今最简单和最普遍的泥沙利用方式。
也是现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黄河泥沙利用途径。
在地方上,滩区群众也正在利用一些小型的抽砂设备对村台、房台、坑塘洼地等进行填筑应用。
据对黄河泥沙利用潜力的不完全分析估算,加固大堤、淤筑村台、“二级悬河”治理等,用沙量可达13.8亿立方米。
2、建筑材料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国墙改工作的全面推行,“秦砖汉瓦”式的传统建材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以毁坏土地为代价的传统粘土砖更是如此,粘土砖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必然的选择。
而利用黄河泥沙制作建筑材料既可消耗占用土地的淤积物,又因持续引黄,原料不断再生,可保持项目原料的长期供应,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创造社会效益。
变废为宝,科学利用黄河泥沙
筑 市场 的整体 需求也 是一个关 键性 的问题 。
土地是重 要 的 自然 资源之 一 .节 约和集
近 昙 曩嚣 羞 萎 篓
业综 合开发 的若 干建议 》 ( 14 第 2 7号提案 )作 出 了
约化利用土地 是建设 节约 型社 会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而黄河蕴 藏着大 量的水 资源和泥 沙资 源 .综 合开发 和充分利 用黄河 泥沙资源 ,实 现防汛安 澜与节 约土地 资源 的有 机结合 .是
路 萎缩 且 游 荡 .造 成 泄洪 时 河 口 减 就 山东 省 而 言 ,沿 黄农 民达 们 算 的是 经 济 账 和 自己 的承 受能 处 海水 顶 托 水位 壅 高 ,严 重 影 响 1 0 5 0万 人左 右 ,据不 完 全 统 计 . 力 :二是 城 镇 建设 和 农 村宅 基用
建设 法 治 国家 ” 成 为一 家 目 .中国经历 了前所未有的 以至于 “ 标
出 台虽然 一 时无 法 与 西方 法 治发 有别 于 他 国 .我 国 应 当落 实 这一
f 者 系 中 国政 法 大 学 法 治 作
国政 法大 学 2 1工程 三 期 重 点 学 1
立 法 高潮 期 。这 些 法 律 、法 规 的 种时 尚 “ 标签 ”或 “ 符号 ” 为 了 政 府研 究 院副教 授 本 文是 “ 中 达 国 家完 备 的 法 律 体 系相 媲 美 . 治 国 方 略 和宪 法 原 则 。这 其 中 。 科 建设 项 目— — 社会 转 型 期 的 法 但 仍 为 目前 中国 的 国家治 理 、社 以寻 求 行政 权 与 公 民权 间 合理 平 治政 府建 设 与公 民权利 保 障” 阶
. 行 洪 .并 易 形成 河 V悬 河 .大 大 所 需 砖 瓦 及 建 筑 土 方 每 年 在 25 土 问题 暂 时 找 不到 替代 材 料 :三 I
浅析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与现状
浅析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与现状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经国家17个省市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
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多样,包括灌溉、养鱼、建筑材料以及地质调查等方面。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与现状进行浅析。
首先,黄河下游泥沙的最重要的利用途径之一是灌溉。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灌溉是农田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可以为农田提供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黄河下游灌溉区的农业生产依赖于黄河泥沙的沉积,泥沙的利用对当地人民的生计至关重要。
其次,黄河下游泥沙还可以用于养鱼。
黄河下游的河水富含泥沙,提供了良好的鱼类栖息环境。
当泥沙沉积下来后,河床变得宽广而平坦,为鱼类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黄河下游的一些区域,人们利用泥沙形成的滩涂地势进行养鱼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鱼类资源。
此外,黄河下游泥沙还可以用于建筑材料。
黄河下游地区的黄土是一种优良的建筑材料。
泥沙中的黄土经过加工和烧制后,可以用于制作砖瓦和陶瓷等建筑材料。
这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建筑业的发展。
然而,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口增长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黄河下游泥沙的供应量减少。
由于水库的建设和流域的治理,泥沙在上游被截留,导致下游泥沙供应的不足。
这对灌溉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影响。
其次,泥沙的过度沉积也会引发环境问题。
黄河下游的泥沙沉积不仅影响河床的稳定性,还可能导致河道淤积和水流阻塞。
这不仅给交通运输带来了困扰,还会导致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因此,需要加强黄河下游泥沙的治理和管理,以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黄河下游泥沙的利用途径多样,包括灌溉、养鱼、建筑材料等方面。
然而,泥沙的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护黄河下游的泥沙资源,需要加强河道治理和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泥沙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河泥沙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研究
黄河泥沙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研究黄河泥沙特性及其处理效果研究【引言】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也是世界上泥沙最大的河流之一。
黄河泥沙是黄河流域的重要资源,然而,由于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带和沉积,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因此,研究黄河泥沙的特性以及其处理效果对于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泥沙特性】(一)粒径分布黄河泥沙的粒径分布广泛,主要包括粉砂、细砂、中砂和粗砂等。
粉砂和细砂颗粒较小,易于悬浮在水中,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中砂和粗砂颗粒较大,沉积在底部,对水域生物和水文条件产生重要影响。
(二)含水率黄河泥沙的含水率较高,通常在20%至30%之间。
这导致泥沙性质粘稠,容易形成泥浆状物质。
(三)养分含量黄河泥沙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如氮、磷、钾等。
这些养分的输入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营养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过量的养分输入也可能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处理效果研究】(一)沉淀处理黄河泥沙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比重,通过沉淀处理可有效去除部分悬浮的泥沙。
研究发现,沉淀处理系统对于粒径较大的泥沙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然而,细小颗粒的泥沙仍然难以去除,需要采取其他处理方法。
(二)生物处理黄河泥沙中富含有机质和养分,这为生物处理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源。
研究表明,适当利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促进泥沙的降解和去除。
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稳定土壤,减少泥沙的侵蚀和悬浮;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质和吸附养分来净化水体。
生物处理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方法,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种植植物和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和处理效果。
(三)人工处理除了传统的沉淀和生物处理方法,一些新型的人工处理技术也被应用于黄河泥沙处理。
例如,通过电化学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去除大量的泥沙颗粒,然而,该方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实验。
其他一些方法,如高效过滤、化学沉淀和吸附等,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处理效果。
【结论】黄河泥沙具有多种特性,包括粒径分布、含水率和养分含量。
为了减少泥沙对水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黄河泥沙的综合处理利用来源:本站原创访问:307 次录入人员:郝相莲时间: 06-03 [ 大中小 ]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摘要:黄河泥沙资源丰富。
如何处理黄河泥沙,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大事。
本文结合黄河下游山东、河南两省的实际情况,在论证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的可能性、技术支撑、市场需求、法制环境等基础上,提出了淤改涝洼地、制造墙体材料、复垦采煤塌陷区等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的建议。
关键词:黄河;泥沙;综合利用1 黄河泥沙基本特点黄河是世界罕有的多沙河流,实测年平均水量464亿立方米,沙量15.6亿吨,平均含沙量33.6 立方米每吨,年沙量和含沙量是中国各大江河之首。
黄河的水量不及长江的1/20,沙量却是长江的3倍。
像黄河这样沙量大、水量少、含沙量高的河流,在世界大江大河中是罕见的。
黄河水量的56%来自兰州以上,而90%的泥沙却来自河口镇至三门峡之间。
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沙量来自汛期。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黄河下游河道成为著名的“地上悬河”河床普遍高于地面4~6米,高的达12米。
其总,黄河河床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市高出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5米。
2 黄河泥沙处理方略如何处理好黄河泥沙,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难题之一。
近年来,国家确定了“拦、排、调、放、挖”的黄河泥沙综合治理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调水调沙自2002年至今已连续实施9年,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开辟了黄河治理的新途径。
“黄河调水调沙的理论与实践”也因此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笔者个人认为,黄河泥沙的处理,历来是黄河治理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坚持“拦、排、调、放、挖”等泥沙综合处理方针的基础上,国家应鼓励、倡导社会各界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
3.1 黄河泥沙源源不断,为综合利用黄河泥沙提供了可能性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吨,平均每平方米含沙量33.6公斤,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并且黄河泥沙土质肥沃,不含盐碱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3.2 成熟的放淤施工、泥沙加工技术为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自然辩证法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黄河泥沙也不例外。
一方面黄河泥沙淤积在黄河河道内,壅高水位,威胁黄河防洪安全;另一方面,泥沙又是较为珍贵的国土资源,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如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黄河河务部门配合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放淤改土,取得了成功,效益十分显著。
到1985年,共计淤改土地面积186.18万亩。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黄河河务部门采用简易吸泥船或组合泥浆泵抽取黄河泥沙进行放淤固堤,抽沙生产技术已非常成熟。
近年来的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实践证明,黄河上抽吸泥沙的设备输沙距离能达到15公里以上,且抽吸泥沙的产量非常高。
近年来,有关科研部门加大了黄河泥沙用途的科研开发力度。
如2005年1月,利用黄河泥沙生产的“淤沙蒸压加气砼砌块”,被山东省建设厅认定为节能产品,并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005年3月,山东淄博高青县成功试制了“烧结黄河淤沙多孔砖”;2005年12月,山东博兴县与意大利合作,利用黄河泥沙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生产项目试产成功。
据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预测,随着我国凝石技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含有硅铝物质的黄河泥沙有望变成“绿色水泥”,这又为黄河泥沙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3.3 黄河泥沙有广泛的市场需求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持社会稳定,始终是我国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我国正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严守全国耕地18亿亩这条红线。
这都为黄河泥沙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3.1 黄河下游两岸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材料。
目前,黄河下游山东、河南两省,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河南中原崛起战略正在积极实施。
山东、河南两省交通、能源等基础性建设和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较快,这势必需要大量的用土、建筑用砖等资源。
通过抽取黄河泥沙,既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土质资源,又可以建造新型墙体材料,有效节约和保护了耕地。
3.3.2 淤改黄河下游土地的客观需要。
历史上黄河下游频繁的决口泛滥,使黄河大堤外形成了大量坑塘和盐碱涝洼地。
利用黄河泥沙淤改这些坑塘、涝洼地,不仅可以有效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收益,缓解黄河下游耕地资源紧张的局面,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民生水利、人水和谐的一项具体实践。
山东黄河河务局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联合对距黄河大堤15公里范围内的涝洼地进行了调查统计。
经初步统计,沿黄距大堤15公里范围内的涝洼地共有7.59万公顷,涉及26个县(市)区、105个乡镇、2188个行政村。
其中:菏泽市3.21万公顷,面积最大,占涝洼地总面积的42.4%;东营市1.15万公顷,占15.1%;济南市1.0万公顷,占13.2%;滨州市0.92万公顷,占12.1%;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淄博5市合计1.30万公顷,占17.2%。
三是复垦采煤塌陷区的实际需求。
山东、河南两省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山东省济宁、菏泽、泰安等以及河南焦作、濮阳等地采煤塌陷地由于缺少土质资源而无法复垦利用。
3.4 制定出台具体的激励政策,引导社会综合利用黄河泥沙虽然目前国家“三农”、保护耕地、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为综合利用黄河泥沙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
但对于远距离输沙、利用黄河泥沙制造墙体材料等,由于成本较高,导致社会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积极性不高。
鉴于综合利用黄河泥沙具有降低黄河主河槽、保护耕地等公益性的特征,在国家公益投资机淤加固黄河堤防工程、淤改沿黄涝洼地、盐碱地等基础上,应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综合利用黄河泥沙。
建议国家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一是对超过15公里以上的远距离输沙予以补助,降低输沙成本,提高社会各界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积极性;二是对利用黄河泥沙建设新型墙体材料的予以财政补贴,降低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成本,提高新型墙体材料的竞争力,逐步将粘土烧制砖排挤出建筑市场,切实保护耕地。
3.5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泥沙资源3.5.1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依据现行法律制度,抽取黄河泥沙应定义为“河道采砂”。
我国《水法》明确规定了河道采砂实行采砂许可制度。
1990年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联合颁发了《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水财[1990]16号),其第2条规定,“本办法所称河道采砂是指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采挖砂、石,取土和淘金(包括淘取其它金属及非金属)”,并具体明确规定了适用范围、申请程序、管理部门、开采要求等。
但从实践情况看,很多人没认识到在黄河河道内抽取泥沙属于河道采砂行为,没有办理采砂许可证。
建议进一步加大《水法》、《河道管理条例》、《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等水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保证水法规的全面贯彻实施。
3.5.2 制定好黄河河道采砂规划,实现黄河泥沙有序开采无序采砂会使河床形态发生急剧的变化,致使河床下切,进而改变流势和河势,影响黄河堤防、控导、险工等防洪工程的安全。
所以,应尽快依据《水法》、《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好《黄河河道采砂规划》,划定禁采区、可采区,明确禁采期和可采区。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采砂许可制度,依法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实现黄河泥沙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开采。
3.5.3 进一步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完善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法制体系根据我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颁发的《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之规定,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必须要缴纳采砂管理费。
收费标准为当地砂、石、土销售价格的20%。
建议对上述法规进一步修改,尽快出台《河道采砂管理办法》,对在河道内取土的,依然实行许可证制度,但要降低采砂管理费的收费标准,进一步让利于民,提高社会各界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积极性。
4 近年综合利用黄河泥沙的实践案例上世纪60~80年代期间,山东省曾安排专项资金,利用黄河泥沙淤改涝洼盐碱地12.4万公顷,实施稻改3.3万公顷。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沿黄地区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进行了黄河泥沙淤改涝洼地的尝试,效益显著。
目前,山东黄河河务局启动了80万亩盐碱涝洼地改造工程,其中滨州市率先行动,第一片120亩盐碱地已成功改造成良田。
随着济南市“东拓”发展战略的实施,历城区政府启动了华山工业园区等多个经济发展项目,加之青银高速公路施工占用了历城区的大片耕地,历城区政府亟需通过造地等手段来实现耕地总量的平衡。
为此,历城区国土资源局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投资756万元,利用黄河泥沙对历城黄河大堤(桩号37+100—39+500)临河堤沟河进行了淤填改造,造地75公顷,有效解决了建设用地占补平衡问题。
章丘市黄河大堤内外也实施了2个淤改造地项目,投资4200万元对1333公顷涝洼地进行了开发整理,新增耕地267公顷;投资1793.5万元,启动了章丘农业灌溉三期工程,淤填涝洼地500公顷。
另外,山东省惠民、齐河、阳谷等县都有利用黄河泥沙成功改造盐碱涝洼地的实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目前,山东省济宁市正在积极实施引黄取沙复垦采煤塌陷地项目,引黄取沙复垦一期工程建成后,距离黄河较近的汶上县阳城煤矿、嘉祥县梁宝寺煤矿周围万亩采煤塌陷地年内将有40%得以复垦,塌陷区7个乡镇14万多农民会因此受益。
5 结论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利国利民。
建议加大对黄河泥沙综合处理利用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倡导利用黄河泥沙。
沿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会同各级黄河河务部门,加强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相互支持,在沿黄大规模开展综合处理利用黄河泥沙工作,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良田,防洪减淤。
(张旭商荷娟布如贞)参考文献:[1] 李国英. 黄河答问录[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2] 刘丕建.利用黄河泥沙改造盐碱涝洼地可行性探讨[J].黄河报总第总1745期,2006年6月17日。
[3] 秦素娟.要强化对黄河泥沙资源的管理[J].山东黄河网,2006年9月1日。
责任编辑: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