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型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制备

合集下载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21 0 1年 3 9卷 第 2期
广州 化 工
・ 7 4・
溶 剂 型 丙 烯 酸 酯 类 压 敏 胶 的 研 究 进 展
何 俊
( 丰 杰力 电工材 料有 限公 司,广 东 韶 关 5 1 0 ) 新 1 10
摘 要 : 介绍了压敏胶的特点和分类, 主要讨论了溶剂型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中溶剂、 单体及合成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 最后介
和热 熔 型 等 。而 从 固化 方 式 上 可 分 为 热 固 化 和 辐 射 固化 ( V) u 。 丙烯 酸酯类压 敏胶是 目前 应用最 为广泛 的压 敏胶 ,它是丙 烯酸酯单体和其它 乙烯类单体 的共聚物 。其 特点是 分子结 构 中 不 含 不饱 和 键 而 具 有 耐 老 化 、 光 、 接 强 度 好 , 色 透 明 的 优 耐 粘 无 点, 并且 具 有 材 料 来 源 广 泛 , 合 成 , 久 性 好 , 温 性 能 好 , 易 耐 低 毒 性小 , 接面广等综 合性 能 J 粘 。
如 乙酸 乙酯或 甲苯 等有机溶 剂压敏胶 。乳 液型丙烯 酸酯压 敏胶 几乎都是 为了替 代溶 剂型压 敏胶 , 以减少环 境污 染和 降低 成 本 而逐渐发展起来 的 。具有 成本 低 、 使用 安全 、 污染 、 无 聚合时 间 短 , 因其含有乳化 剂 , 但 其耐水 性低 。而溶剂 型压 敏胶 , 它有 优 良 的压 敏 性 和粘 接 性 , 由于 耐 老 化 性 、 光 性 、 水 性 、 油 又 耐 耐 耐 性 优 良 , 以 几 乎 没 有 经 时 变 化 引 起 压 敏 性 下 降 的 问 题 , 且 可 所 而 剥离性能优 良。
力 <内聚 力 4。 1
2 压敏 胶 类 型
压敏胶按其 主体可 以分 为树脂 型和橡胶 型两大类 ,具体 又 可以分为橡胶 型压 敏胶 、 热塑 性 弹性 体压 敏 胶 、 机硅 类 压 敏 有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

一、概述粘合剂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建筑材料、包装、纺织和电子等领域。

在粘合剂的种类中,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以其优良的性能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二、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特点1. 化学结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是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共聚物的树脂,其化学结构形式良好。

2. 物理性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3. 加工性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易于加工成薄膜、片材和纤维等形状。

4. 粘接性能: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粘合剂具有优秀的粘接性能,能够在不同物质之间形成牢固的结合,具有较好的粘接力和耐久性。

三、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的制备1. 原料准备:选择优质的苯乙烯和丙烯酸酯共聚物树脂作为主体原料,再加入适量的溶剂和辅助剂。

2. 混合制备:将主体原料与溶剂、辅助剂充分混合,并通过搅拌、加热等工艺手段使其均匀、稳定地混合在一起。

3. 过滤处理:经过混合制备后的溶剂型粘合剂需要进行过滤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物,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纯净。

4. 包装储存:经过过滤处理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最终通过包装装箱等方式进行储存,并保持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以免受潮变质。

四、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的应用1. 汽车制造: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外观装饰件等组装中,能够形成坚固的粘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和耐久性。

2. 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可用于黏合地板、壁纸、瓷砖等材料,能够有效提高粘接强度,增加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

3. 包装行业:在包装行业中,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往往用于纸张、纤维、塑料膜等包装材料的粘接,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牢固性和美观度。

五、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溶剂型粘合剂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能够在不同基材和形态的材料上形成坚固的粘接,具有很好的透明性和耐候性,使用寿命长。

溶剂型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及应用

溶剂型丙烯酸酯涂料的研制及应用

酸树 脂 为基 体 树 脂 。 其 在 7 。 右 , 5c左 这 样 , 可解决 其在 夏季高 温 时易 发 粘 的 问题。 就 至 于 冷 脆 , 们 将 通 过 改 性 材 料 及 助 剂 来 予 以 我
解决。
2 2 改 性 材 料 .
选 用 具 有 良好 混 容 性 , 腐 蚀 性 的 高 分 子 耐 弹性体。 鉴于丙烯酸树 脂混客 性较 窄的特性 , 选 择 合 适 的树 脂 与溶 剂 , 功地 与 基 体 树 脂 并 成 用 , 仅 较 好 地 解 决 了潦 料 的 岭 脆 性 问题 , 不 也 提 高 了其 附 着 力 , 韧 性 等 理 化 指 标 。 柔
展 前嚣。
3 3 其 它 组 份 .
( ) 料 : 用 耐 候 性好 的 各 色 颜 料 。 1颜 选 ( ) 剂 : 虑 其 对 树 脂 的 滓 解 性 及 混 容 2溶 考 性 的 影 响 以及 对 不 同 季 节 、 阿施 工 方 法 的 要 不 求调 整 。 经 过 比较 , 们 最 先 选 择 热 塑 性 丙 烯 酸 涂 我 料 作 为项 目开 发 的 切 入 调 查 及 施 工 现 场 了解 , 区石 油 、 我
20 0 2年 第 1期
正在 蓬 勃 发 展 。 随 着 我 国 西 部 大 开 发 力 度 的 加大 与我 区经济 建 设 的发展 , 高 性 能 , 其 多功 能 的特 点 尤 其 适 合 我 区 的 气 候 条 件 及 使 用 要 求 , 们 可 预 期 该 品种 涂 料在 近 年 有 较 大发 我
加催 干( ) 。 化 剂
3 4 固化 剂 用 量 的计 算 .
聚 异 氰 酸 酯 量 =墼 式 中 :2为 N O 基分 子 量 ; 7为 O 基 分 4 C 1 H

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制姓名:吕文志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指导教师:周小凡20040301摘要现代造纸工业中,废纸回用量的迅速增加已引起日益严重的“胶粘物质”问题,给造纸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

因此消除“胶粘物质”问题是造纸界人士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各种压敏胶粘制品是“胶粘物质”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开发能容易在制浆过程中除去,不生成“胶粘物质”的新型压敏胶粘剂意义重大。

本论文采用乳液聚合工艺合成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就是这样一种产品。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乳化剂、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反应时问和搅拌速度对乳液聚合反应有重要影响。

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聚合速率增加,产品乳液的电介质稳定性提高,产品的初粘性能和水溶性能降低,持粘性能则先增加后降低。

过硫酸盐引发剂用量为o.8%左右时,80℃下反应约2小时,本课题涉及的乳液聚合反应能较好的完成。

2、单体配比、聚合度及中和度对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硬单体比例的增加,产品持粘性能和水溶性能增加,初粘性能降低;一定调节剂用量下,使产品具有水溶性有一个最小的硬单体比例,而且该值随调节剂用量的增加而减小;改变调节剂用量可有效改变产品的聚合度:随调节剂用量增加,产品持粘性能降低,水溶性能提高,初粘性能基本不变,而且调节剂用量在。

一o.25%的范围内,产品性能的改变最为明显;氨水中和能有效改善产品的水溶性能。

3、z系列是一类有效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增粘剂,其中分子量较高的z一3增粘效果最好,其适宜用量在10一15%(w)之间。

4、离子型交联剂Al:(so。

),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温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基本没有影响:中和度对离子型交联反应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当中和度在75%左右时,交联反应几乎不能进行。

离子型交联剂的用量主要受压敏胶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限制。

5、自交联剂N—MAN能显著改善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持粘性能。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例子:典型共聚配方如下,试分析各单体攻共聚后所起的作用 MMA/BA/HEM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AA(丙烯酸) 50 :39 :10 :1 分析: MMA: 硬单体,是聚合物中的主体 BA: 软单体,用来调节Tg,提供链的柔性。 HEMA: 提供自由-OH,用于交联反应。 AA: 使树脂有较好的附着力,并有助于防止颜料絮凝,引入的COOH等也可参加交联反应。上述配方中各组分可调节,如可用部分st 代替MMA,但光老化性能不如前者,因为含有苯环。 丙烯酸异丁酯(-22 ℃ )与丙烯酸正丁酯(-56 ℃ )的Tg不同,需要予 以注意,异丁基叔碳原子上的H原子易被提取,聚合时易产生分枝,易光 老化。 聚丙烯酸酯与聚甲基丙烯酸酯相比,前者有一个α位的H,较活泼,易参 予反应, HEMA含量与漆膜硬度关系大:含量高,交联密度高,膜硬;反之,膜 软。
丙烯酸树脂官 能团种类
功能单体
交联反应物

羟基 羧基
环氧基 N-羟甲基或甲 氧基酰胺基
与烷氧基氨基树脂 热交联 (甲基)丙烯酸羟 与多异氰酸酯室温 基烷基酯 交联 (甲基)丙烯酸、 与环氧树脂环氧基 衣康酸或马来酸酐 热交联 (甲基)丙烯酸缩 与羧基聚酯或羧基 水甘油酯 丙烯酸树 N-羟甲基(甲基) 脂热交联 N丙烯酰胺、 甲氧 加热自交联,与环 基甲基(甲基)丙 氧树脂或 烯酰胺 烷氧基氨基树脂热 交联
一、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是溶剂型丙烯酸涂料中最早使用的,在50年代中后期几乎取代汽车用硝基 漆。 以MMA或一定数量的st为主体, BPO或 AIBN 溶液聚合 配以丙烯酸乙(丁)酯, 甲酮/丙酮,90~100 ℃ Mw≈90000 要求分子量分布窄些,一般Mw/Mn≥4~5便不能使用。 引发剂:AIBN比BPO好。因为用BPO,聚合物链有分支,可在聚合物中引 入可吸收紫外光的苯环,抗紫外光性能受影响。 优点:优异的保光、保色性 耐候性好(接近交联型丙烯酸涂料的水平),耐化学药品 耐水性、抛光性良好 附着力强。 缺点:固体分低(固体分高时黏度大,喷涂时易出现拉丝现象),分子量 较高,粘度大,故施工性能差,涂膜丰满度差,低温易脆裂、高温易发黏, 溶剂释放性差,实干较慢,耐溶剂性不好等,与其他树脂相容性差。

单组分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单组分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单组分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以丙烯酸酯类单体为聚合单体、甲苯和乙酸乙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一种含有活性反应基团的丙烯酸酯树脂。

再添以固化剂、催化剂、流平剂、溶剂等助剂,综合调配出一种单组分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粘剂,并对其黏度、初粘性、持粘性等性能加以研究。

结果表明,当交联剂添加量为0.6%时,经过130 ℃固化3 min,压敏胶粘剂性能最佳。

该单组分压敏胶在室温下稳定贮存期为1年。

标签:单组分;丙烯酸酯;压敏胶;溶液聚合压敏胶通常被加工成胶带、标签、保护膜等产品,在工业、电子、医疗、日用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1~3]。

丙烯酸酯类压敏胶主要分为乳液型和溶剂型2大类。

其中乳液型因不含有机溶剂而具有环保优势,但其耐水性和耐温性较差。

溶剂型又可分为单组分非交联型和双组分交联型2类。

常见的双组分溶剂型压敏胶性能优异,但在使用前需要进行混合,给生产操作带来不便;另外,混合后的胶液黏度会逐渐上升,必须在短期内用完。

因此,为了使用方便,目前很多企业仍选择单组分非交联溶剂型压敏胶,但其制品的持粘性及剥离强度尚存在不足[4,5]。

若使固化剂在混合胶液中能够长期稳定存在,便可制成单组分交联型压敏胶,进而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本文合成了一种封闭型异氰酸酯类固化剂,将其直接添加到胶液中,使用时通过加热方式将固化剂解封,释放出-NCO基团,再与含活性H的树脂反应,实现交联的目的。

由于封闭型异氰酸酯类固化剂解封需达到一定的温度(≥80 ℃),所以胶液在室温下可稳定贮存。

本文主要考查了固化剂的用量、固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1.1 原料及仪器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等单体均为工业级;合成树脂用溶剂甲苯、乙酸乙酯,稀释溶剂乙二醇单丁醚醋酸酯等溶剂均为工业级;BPO为化学纯;固化剂,自制。

HADV-I型旋转黏度计,Brookfield公司。

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文献综述】

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文献综述】

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丙烯酸类胶粘剂的研制一、前言部分双丙酮丙烯酰胺是一种重要的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乙烯基单体,其应用涉及到电子、印刷、采油、功能材料、精细化工、日用化工等领域。

该产品与胺类反应可以制得高档的专用环氧树脂固化剂,还可用于感光树脂及其添加剂,该产品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和乙烯基一2一甲基咪唑共聚,可以得到性能极好的明胶替代品。

双丙酮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开发出多用途的树脂,目前添加双丙酮丙烯酰胺聚合物的发胶已成为欧美地区日化用品的主流,另外根据此特点还可以用于呼吸性和透气性漆膜、隐形眼镜、玻璃防雾剂、光学透镜和水溶性高分子介质、高吸水树脂等。

该技术是以丙酮和丙烯腈为原料,与浓硫酸反应生成5,6一二氢一6一羟基一4,4,6一三甲基一2一乙烯基一1,3(4H)一嗯嗪硫酸盐中间体,该中间体加入溶剂丙酮结晶、过滤,然后中间产物用氨水中和,并用有机溶剂甲苯萃取,蒸馏除去部分溶剂,经结晶、过滤,最后得产品双丙酮丙烯酰胺。

该项目解决了中间体硫酸盐的结晶提纯技术难题。

在本产品合成进程中,中央体的分离与提纯是影响收率的枢纽,经过大量的实验及筛选,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进一步中试供给了可靠的工艺参数。

在产品质量及反应收率等方面均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本工艺接纳丙酮为溶剂,分离效果好,纯度高,使中央产物收率提高至62%,高于现在国外文献报道程度(未见国内文献报道),且丙酮又为反应质料,易于回收利用,使产品总收率达到60%以上,跨越了文献目标(文献值54.5%)。

经检索该工艺属国内初创,综合手艺程度处于国内领先。

二、主题部分2O世纪6O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对水溶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应用,做了大量的研讨。

有关水溶性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共聚物组成和布局对其性能影响,以及交联反应机理等多有报道。

经由过程对单体的选用,份子量大小以及布局的控制,现已能出产出成膜性能与溶剂型热固性丙烯酸涂层树脂相当的水溶性丙烯酸涂料。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究

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研究

您的位置:中国树脂在线→ 化工文献→ 石油化工→ 正文丙烯酸酯压敏胶可通过溶剂聚合、乳液或聚合,悬浮聚合等方法制得,按其使用形式可分为溶剂、乳液型、热熔型、水溶型和射线固化型等5大类,其中溶剂型和乳液型已发展得比较成熟。

(1)、丙烯酸酯压敏胶胶粘剂的构成丙烯酸酯压敏胶主要由各种丙烯酸单体经溶液、乳液或悬浮聚合所得的溶液或乳液共聚物构成。

有的还要另加增粘树脂、交联剂、软化剂和颜填料等助剂。

一、单体制备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单体大致可分为3类:软单体、硬单体和官能单体。

软单体是制备压敏胶的主要单体,其作用是产生玻璃化温度(Tg)较低的、具有初粘性的聚合物。

Tg在 -200C 以下的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正丁酯(BA)和丙烯酸2-乙基已酯(2-EHA)等单体的均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03~105),在室温下皆具有压敏胶粘剂性能。

这些低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内聚强度一般都不高,因此,通常不能单独用作压敏胶粘剂。

官能单体也可称为功能单体,是带有各种官能基团并能与软单体共聚的烯类单体。

可使压敏胶产生一定程度的交联,使内聚强度、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大为提高。

常用的官能单体有(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马来酸酐、衣康酸、二乙基苯等。

二、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用作压敏胶粘剂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一般都是上述3类单体在自由基型引发剂作用下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得的。

溶液聚合常用的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乳液聚合则用水溶性的过硫酸铵(APS)或过硫酸钾(KPS)作引发剂。

共聚时3类单体的用量,要考虑到粘性及内聚力的平衡,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压敏胶的性能,因此,人们常常用玻璃化温度的数值来预测一个共聚物是否适宜用作压敏胶粘剂,还可以指导如何改进共聚物的力学性能。

只有当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低于-200C 时,室温才会产生压敏胶粘性;若1个压敏胶在室温标准条件下进行剥离测试时主要发生胶层内部破坏,那么设法提高玻璃化温度就能使它的压敏胶粘性能得到提高。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

丙烯酸酯胶粘剂标准
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一种常见的胶粘剂类型,其主要成分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

在我国,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GB/T 2791-2008《胶粘剂丙烯酸酯类》规定。

该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分类: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能,丙烯酸酯胶粘剂可分为溶剂型、水性、热固性等不同类型。

2.要求:标准对丙烯酸酯胶粘剂的原料、生产工艺、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进行了规定。

其中,主要包括外观、粘度、固化时间、剪切强度、耐老化性能等指标。

3.试验方法:标准规定了丙烯酸酯胶粘剂的试验方法,包括剪切强度试验、剥离强度试验、耐老化试验等。

4.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标准对丙烯酸酯胶粘剂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提出了要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5.保质期:标准规定,丙烯酸酯胶粘剂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的保质期为2年。


。

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

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研究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胶粘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对该胶粘剂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其特性和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该胶粘剂是一种基于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物,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性能和溶剂抵抗力。

它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粘附力,并且能够抵御各种溶剂的侵蚀,因此在高温和化学腐蚀环境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性能与其组成和制备工艺密切相关。

首先,选择合适的丙烯酸酯单体是关键。

常用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等,它们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溶剂性能。

其次,通过调整单体的配比和聚合反应条件,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胶粘剂。

例如,增加交联剂的含量可以提高胶粘剂的耐高温性能,而增加塑化剂的含量则可以提高其柔韧性。

制备工艺也对胶粘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常,采用溶液聚合法或乳液聚合法制备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

溶液聚合法适用于制备高固含量的胶粘剂,而乳液聚合法适用于制备低固含量的胶粘剂。

在应用方面,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广泛的用途。

首先,它可以用于电子行业,用于固定电子元件和电路板。

其次,它可以用于汽车行业,用于汽车内饰件的粘接和固定。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和医疗等领域,满足各种高温和化学腐蚀环境下的粘接需求。

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胶粘剂,其研究对于推动胶粘剂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其特性和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其配方和制备工艺,提高其性能和应用范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耐高温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丙烯酸树脂工艺

丙烯酸树脂工艺

丙烯酸树脂工艺丙烯酸树脂工艺主要涉及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水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丙烯酸树脂工艺进行简要介绍。

1.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工艺: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是一种以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他烯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共聚合成的树脂。

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光性、耐户外老化性能、色泽浅、透明度高、光亮丰满、保色保光性强、硬度高、柔韧好、附着力强等性能。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工艺包括单体选择、原料配比、合成工艺和拼用树脂种类等因素的调整,以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涂料。

2. 水性丙烯酸树脂工艺:水性丙烯酸树脂是一种以水为溶剂或分散剂的丙烯酸树脂,具有环保、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资源等优点。

水性丙烯酸树脂工艺主要包括乳液型丙烯酸树脂涂料、丙烯酸分散体型涂料和水溶型丙烯酸涂料。

这些涂料分别由丙烯酸单体经过乳化聚合、高固低粘合成的溶剂型树脂经胺化成盐后的水性树脂和水溶性溶剂中合成的树脂经胺化成盐的水溶解型树脂制成。

水性丙烯酸树脂工艺需要考虑单体选择、聚合方法、胺化成盐过程和分子量范围等因素,以实现多样化水性涂料的制备。

3.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工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具有可重复加热软化、冷却硬化特性的丙烯酸树脂。

其工艺主要包括单体选择、原料配比、合成工艺和热处理过程等。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选用具有热塑性的单体,如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通过共聚合反应得到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这种工艺具有可调节分子量、可塑性好、成膜性能优越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热塑性涂料、胶粘剂等领域。

综上所述,丙烯酸树脂工艺涉及溶剂型、水性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方法,各种工艺都需要考虑单体选择、原料配比、合成工艺等因素,以实现不同性能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产品。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_张晓雯

溶剂型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_张晓雯
0.5%(4)与 0.8%(5)。 Fig.1 The TGA curves of synthesized PSAs, the amounts of crosslinking agent were: 0% (1),0.1% (2), 0.3% (3), 0.5% (4) and 0.8% (5)
respectively
Abstract: With using butyl acrylate (BA),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2-ethylhexyl acrylate (2-EHA) and hydroxypropyl acrylate (HPA) as the monomers, the solvent based polyacrylat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PSAs) were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radical polymerization with azobisisobutyronitrile (AIBN) as initiator. 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cross -linking agent diphenylmethane -4,4 ’-di -isocyanate (MDI) and the addition of hydrogenated rosin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PSAs were researched, and the therm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with using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also test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an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SAs were improved after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cross-linking agent, and when the mass ratio of MDI added was not exceeding 0.5wt% of the whole feeding monomer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SAs had also been improved. On the other hand, after modified by different amounts of hydrogenated rosin, the Tgs had been elevated obviously, whereas when the hydrogenated rosin was add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PSA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t the beginning, but the thermal stability did not change as the amount of hydrogenated rosin increased. However, the addition of hydrogenated rosin could improve the cohesion and 180° peel strength.

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与相关技术

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与相关技术

本技术涉及胶黏剂技术领域,为解决传统反光布采用低固含量的溶剂型复合胶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及其在反光布上的应用,将丙烯酸酯类软单体、硬单体、功能单体、重量份的有机溶剂,重量份的引发剂加入反应釜底,升温至78~85℃,反应1~2小时后,将剩余的引发剂用剩余有机溶剂的部分制成引发剂溶液后连续滴加到反应釜,滴加时间为35小时,控制温度至76~83℃,保温2~3小时后将剩余的有机溶剂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并投入改性丙烯酸酯低聚物,降温至5060℃,出料,即得到高固含量低粘度的丙烯酸酯粘合剂,得到的胶粘剂固含量可以达到50%以上,同时具有低粘度特性。

权利要求书1.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由以下各组分制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丙烯酸酯类软单体 20~45,硬单体 3~15,功能单体 1~5,引发剂 0.2~2.0,有机溶剂 35~50,改性低聚物溶液 0-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丙烯酸酯类软单体选自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单体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醋酸乙烯酯、叔碳酸乙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选自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衣康酸酐、马来酸酐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月桂酰、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树脂胶黏剂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低聚物溶液由以下各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乙烯基硅氧烷 0.1-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5,马来酸酐 0.1-5,丙烯酸丁酯 15-25,苯乙烯 15-25,分子链转移剂 0.01-2,引发剂 0.2-5,有机溶剂 40-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达到 9 5%以上 。
酸用以改善胶 粘剂 的极性 . 但是它 的质量分数不
能超过 5%。率 试验 丙烯酸 和萜烯 树脂 的质 量分 数都为 15% 。 . 32 溶剂 的影 响 . 溶剂 型胶 粘 剂 是 指胶 粘 剂 经过 涂 抹 后 + 剂 溶
35 情性 保护气 的 影 响 .
L 增 ,D A GMbg y . / Ar  ̄- a n, y ra m ad r
(hnaghstto Tc nl y Seyn 105 Cl Se y a ue f eho g . hnag104 , |m) n i f o i
A, l
d I
: B 血HI m t do pe ̄n l n—ah s eh ayk d fari et 8u.Ⅷ s de . e o f rp gs v t dei ym n i  ̄o yc s m a rt h oe v n c l e / ti u d
22 实验 步骤 .
粹 暑 事 雪 _男 师 莩霁 2 ). 。 O O l讲
维普资讯
第3 o卷第 1 0期

勇等 : 溶剂型 雨烯酸 酯粪艘粘 弁 的制 各 j
3 结果与讨论
3 1 单体 的影响 .
由表 2 见 , 独 选 择 四氯 化碳 作 溶 剂 而 制 可 单
以, 本试验选择了以四氯化碳和乙酸 乙酯的混合 物作为胶粘剂的溶 剂, 者的比例及其对试验结 二 果的影响见表 2 。
表 2 不同 比铡的混合溶剂制得的胶牯剂的实验结果
时间。若温度过高 , 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 聚合 容 易产生暴聚现象 , 使胶粘剂的胶体不稳定 , 出现分 层现象及絮状物。因此本试验 的聚合温度控制在
Ke D :Acyi se ;S le t c e ie y wm 由 rl et c x ov n ;A  ̄ sv a
( 上接第46页)0 3 24的冷却介 质 改为 脱盐水 , 这就 从 根本 上 解 决 了 壳 程 结 垢 问 题 , 而 保 证 了 E~ 从 23 E一24的换 热 能力 , 应 了高 负荷 生 产 的需 0、 0 适
甲酯、 醋酸乙烯酯和萜烯树脂作为改性单体, 以 借 增加胶 粘 剂 的次 粘 力 , 由于 甲基 丙烯 酸 甲酯 的 但
本试验选择的固体质量分数为 3 0%, 制得的胶粘 剂粘度适中 , 初粘力 、 次粘力和内聚力都 比较好。
分子支链 较短, 玻璃化温度较高 , 以, 所 甲基丙烯 3. 反应 时间 的影 响 4 酸 甲酯的质量分数不能过高, 不能超过胶粘剂总 单体转化率随着反应时问的增长而增加 。但 量的 1 O%。若质量分数过高 , 胶粘剂在使用 中会 是并不是时间越长越 好, 时间过长 , 聚合反应 的效 发脆 , 降低了胶粘剂 的次粘力 , 因此 , 本试验中甲 果 也不 明显 了 , 反而 浪 费 了时间 。 因此 , 试验选 本 基丙烯酸甲酯 的质量分数为 5%。萜烯树脂能提 高胶粘剂的 内聚力, 增加胶粘剂的次粘力。丙烯 择聚合时间为 8h 8h以上 , 或 此时 , 单体转 化率
得的胶粘剂的粘度较 大, 挥发效果不好 , 因此不能 单 独选择 四氧 化 碳 作 为 溶 剂 , 选 择 四氯 化 碳 和 而 乙酸乙酯的混合液 作为溶剂 , 所制得胶粘 剂的粘 度较 小 , 剂 挥 发也 较 快 , 粘 力 、 溶 初 内聚 力 效 果也 较好。本试验选择 的混合溶剂中乙酸乙酯在混合 溶剂 中的质量分数在 5 0% 一 0%之 间, 8 制得 的 胶粘剂效果较好。
剂 的次粘 力不 是很 大 , 以 , 所 又选择 了甲基 雨烯 酸
固体质量分数是指胶粘剂在溶剂挥发后所剩 物质占胶粘剂总量 的质量分数。固体质量分数过 高或者过低, 对于胶粘剂 的质量都是不利 的。固
体质量分数过高 , 使胶粘剂的粘度过大 , 不利于胶
粘剂 的应 用 ; 固体质 量 分数 过低 , 不利 于胶 粘剂 又 中的溶 剂很快 挥发 , 加大 了胶 粘剂 的 生产 成本 。 也
6 7 0 0℃进行 聚合 反应 , 以制 得较好 的胶 粘 可
剂。
4 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 , 本试验可 以得到 以下凡点
维普资讯
20 年 1 01 O月
i =
结论 :
应, 通氮 时 间应为 3 i 0mn以上 为好 。 参 考 文 献

] 三

()以乙酸乙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为胶粘 2 剂的溶剂 , 乙酸 乙酯在混合溶剂 中的质量分数应
在5 0% 一8 o%之 间。
[] 李子东 2 于敏 使 用腔 粘剂原 料手册 [ ]北京 : M. 国防工
业 出版 社 .99 19

[] 管蓉, 3 李建宗. 影响聚丙烯酸酯腔粘剂性能的因素[] J.
l 前

() I 将三 口烧瓶、 冷凝管、 温度计 、 水浴锅 和 搅拌器等实验仪器按要求装好 , 用水浴加热 , 开始
回流。
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是胶粘剂中一类重要的胶
粘剂 , 分 为溶 剂 型 和 乳 液型 两 种 类 型 。溶剂 型 可
() 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按一定配 比倒入 2将 三口烧瓶 中, 开始搅拌并加热升温。 () 3 将温度升高至 6 0℃时, 加入 引发剂 , 引 发剂溶解后 , 开始滴加所有单体混合蒗的一半 , 并 通入惰性气体 。 () 4 单体混合 液要在 3 血 内加完 , 0- 控制 温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 l 期 0 0
20 01年 l 0月




L a rn m 丑 d sr i r g Ch c ll u t ol  ̄ y
v 13 No 1 0 .0. . 0 O tb r 2 0 co e . 0 1
是丙烯酸 一 2 ( 一乙基 ) 己酯的英文简写, 又叫丙烯 酸异辛酯 , 由于该种单体在聚台物主链 上具有较 长的支链 , 分子 的柔性较大 , 它在胶粘剂中占有很 大的比例 , 达到 1 0%。另外 , 丙烯酸丁酯的柔性 也很大 , 以, 所 率研究 选择 了 2 l 丙 烯酸丁 一El A、 酯 作为 主单 体 。但 是 , 由这 两 种单 体 制 备 的胶 粘
进 口。本试验降低了丙烯酸酯类溶剂型胶粘剂 的 固体 质量 分数 , 大了胶粘 剂 中溶 剂 的 比例 , 择 增 选 易挥发的溶剂 , 使胶粘剂本身的粘度很小 , 便于喷 涂应用。因此 , 扩大 了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的使用
范围 , 也填 补 了国 内在 这方 面 的空 白 。
反应 配方 见表 I 。
[] 叶青黄 腔牯荆[ ]北京 : 1 M 中国物质 出版社 ,99 1 9

()溶 剂 型 丙 烯 酸 酯 类 胶 粘 剂 主 要 以 2一 1 E A、 烯 酸 丁 酯 为 主要 单 体 , 甲基 丙 烯 酸 甲 H 丙 以 酯 、 酸 乙烯 酯 和萜烯 树脂 为 改性单 体 。 醋
由于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是 自由基聚 合, 而空气 中的氧气是双 自由基分子 , 对聚合反应 有阻聚作用 , 因此 , 在聚合 反应的开始阶段 , 需要 惰性气体的保护 , 以使 聚台 反应能正 常进行。本
挥发 , 只剩下成膜物质。固此 , 所选择的溶剂要有
较大的挥发性。四氯化碳和乙酸乙酯的蒸气压都 较大 , 较易挥发 。但四氯化碳 的链转移常数较大 , 以四氯化碳作为单一溶剂 , 单体经过聚合反应 , 制
胶粘剂耐水性较好 , 粘性大 , 初始粘接强度高 , 在 溶 剂挥 发后 , 形 成 具 有 永久 粘 性 的 粘 膜。现 有 可 的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压敏胶 使用 , 压敏胶虽然使用方便 , 但是由于胶粘剂 的粘 度较大 , 不利于 喷涂使用 , 限制 了应 用范 围。目 前 , 国生产溶剂型丙烯酸酯类胶粘剂 的厂家还 我
酸丁醋作 为胶牯 剂主单体 , 以甲基丙烯酸 甲酯 、 酸乙烯 醋和萜烯树脂 作为改性单 体 , 醋 以四氯化碳 和 乙 酸 乙酯作为主要溶剂的最佳胶粘剂配方和聚合工艺。 关 键 词 : 丙烯酸醋 ;溶剂 ; 粘剂 胶 434 3 3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0 3 (0 1 1 一 48 0 04 9520 )0 O4 — 2 中围分 类号 :
adtle  ̄rs n e n ei p n∞ m( i gu i ,f nt d n 】 abn b tho d n ty tya 1 cro ue lf ead e leh lt g i h e
bs ahs e et dei v
c n oio n 0y町i e hooyw r d tm ̄ e o - sina dp lr ctcn lg ee ee  ̄ t p d,u i u larlt stema  ̄f f d eie 血 l sn gb t cy ea h y a i rt a hsv ,u gmeh l eh cy ead n io ty m ta rht n temalslet h u ovn .
得 的胶 粘荆 有 较 大 的 粘 度 , 易于 喷涂 使用 。所 不
试验选择的惰性气体为氮气。在开始滴加单俸时 通人氮气, 聚合反应开始后再通人氦气 3 i 这 0mn ,
样就可 以使 聚合反应 能有效 的进 行 。 36 聚 台温度 的影 响 .
聚合温度控制在 ∞ ℃以下时 , 反应进行得非 常缓慢 , 要达到较高 的转化 率就需要很长 的反应
溶剂 型 丙烯 酸 酯 类胶 粘 剂 的制 备
李 勇 党明岩 谭艳 坤 , ,
( 阳工业 学院化工分院 . 宁 沈阳 I f5 沈 阳诛科 总公司 , 沈 辽 1 ̄ ; 04 辽宁 沈 阳 I0( ) 1  ̄ 0

要 : 研究 了用多种丙烯酸酯类单 体制备溶剂 型胶 粘剂 的试 验方法。确定 了 以 2 一 HA 丙烯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