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题7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一节思维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备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并不是在出生时都已具备的,而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发展的。

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或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他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二、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思维发生以后,不是孤立的进行活动,它参与感知和记忆等认识过程,使这些认识过程发生质变。

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是单纯的反应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的理解了的知觉,儿童的知觉也就变得复杂化。

同样,思维的参与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

三、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思维好似儿童的情绪或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恐惧情绪、关爱情感、道德情感等高级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都与对事物的理解密切相关。

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四、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使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映的可能,从而出现了一时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儿童通过思维活动,在理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中,逐渐的认识自己。

第二节思维的发生及发展趋势一、思维发生的时间及标志:儿童的思维在2岁左右发生,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儿童的概括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进行的概括。

这时的语词只是代表某一物体的名称,没有概括的功能。

比如,小孩说的“灯”只是代表他自己房间里的那盏灯,而不是代表所有的“灯”。

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途。

儿童使用物体的动作,使儿童的概括方式发生显著的改变,儿童不再根据颜色来概括各种不同的实物,开始根据形状来概括。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0-6岁儿童从感知、认知到概念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下面将从感知、认知和概念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感知的发展1.外界刺激的感知:出生后的婴儿会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例如听到声音、看到物体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逐渐增强,能够感受到更多种类的刺激。

2.运动感知的发展:随着儿童的生长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他们能够通过运动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躲避障碍物、抓住物体等运动行为来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性质。

3.空间感知的发展:学前儿童会逐渐对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和大小等进行感知,例如能够分辨前后、上下等基本方位关系,并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认知的发展1.图象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主要通过图象来进行思维活动,他们会将所见所闻的事物通过图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图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能够进行一些基础的图象概括和推理。

2.语言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语言的帮助下,逐渐开始进行语言思维活动,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思维。

他们能够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逻辑思维的发展: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他们开始建立起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认知活动。

例如,他们能够分辨出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区别,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测和验证事物之间的关系。

三、概念的发展1.感性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概念是基于感性经验形成的,他们通过感知和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来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物体。

2.数量概念的发展: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数字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3.语言概念的发展: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基本的语言概念,例如时间、空间、颜色、大小等,并能够进行一些语言的运用和表达。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在孩子一到六岁的阶段,他们如何理解世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发展。

学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历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下面是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概述。

1.感知和运动阶段(一到两岁):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开始学习感知和区分形状、颜色和大小。

他们通过触摸、探索和运动来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关系。

2.前操作阶段(两到四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思维能力。

他们能够使用象征性的符号来代表物体,比如玩具蜡笔可以代表笔。

他们也能够使用想象力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大脑中模拟一种情境并寻找解决方案。

3.具体操作阶段(四到六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能够理解量和数量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数学操作。

他们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和比较。

他们还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除了这些发展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能力: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们可以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与他人进行合作。

2.知觉和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感知和记忆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3.注意力和集中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专注,并能够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

4.创造性思维:儿童在学前阶段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在玩耍和探索中展示创造性思维。

总之,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涉及认知、语言、注意力和创造力等多个方面。

他们从感知和运动阶段开始,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思维能力,包括使用象征性符号、解决问题、思考抽象概念和开展创造性思维。

这个阶段的思维发展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掌握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

3. 培养教师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a. 直观动作思维b. 具体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具体到抽象c. 从被动到主动3.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a. 游戏化教学b. 情境教学c. 启发式教学d. 操作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及教育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教育方法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2. 教具:PPT、教学卡片、游戏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意义,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授课:a. 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b. 分析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c. 介绍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方法3. 实践环节:分组讨论,设计一个针对特定年龄段的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活动。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讨论活动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解程度、教育方法的掌握及实际应用能力。

3.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等。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4. 实践法: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

八、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3. 游戏化教学:运用游戏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的思维
特别是功用上的特征。 (初涉内涵)
大班幼儿:开始能指出某一实物若干特征的综合,但还不能区分本质
和非本质特征。 (外延、内涵扩展)
(3) 对数概念的初步掌握 幼儿数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2-3岁) 如:手口一致点数;基数和序数不能互换……
第二阶段: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系的阶段(3-5岁) 如:能说出总数、序数;简单的实物加减运算……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 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 --------- 即数量守恒。
需要考虑物体大小、方位……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中期):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 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 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 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 例:
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处于萌芽状态。 通过专门教学,大班幼儿可以掌握三段论式逻辑推理。
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属于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的测验材料可以是几何图形、实物照片、语词,也 可以是数字。
类比推理的几种基本关系: (1)工具和功用关系(如:笔/写字,/切菜); (2)部分与整体关系(苹果/苹果树,手指/) (3)对立关系(高/矮,粗/); (4)并列关系(白菜/萝卜,猴子/); (5)从属关系(白菜/蔬菜,/动物); (6)因果关系(下雨/地湿,/打针)。
月晕而知有风; 础润而知有雨。
这是人类长期观察发现得出 的结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瑞士的心理学家,在21岁时就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是生物学家、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一生论着丰富。

他把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综合起来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揭示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与思维发展过程(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6、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客体永久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延迟模仿:能够对已经不存在的模式进行模仿•3. 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指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儿童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是依靠对物体的直接感知和动作进行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低级形式。

•婴儿的思维是典型的直觉行动思维只有在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时才能进行思维婴儿的思维只有在活动中才能进行,婴儿不会先想好了再行动,而总是边做边想(英格取苹果)思维依赖一定的情境•2-3岁托班和3-4岁小班的幼儿直观行动思维非常突出和明显。

离开实物和玩具就不会游戏。

•因此,应该提供充分的玩具材料。

感知运动阶段思维特征–直观性和行动性(看见才能想,边做边想)–间接性和概括性(客体永久性、延迟模仿)–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片面性(即不守恒,把面团压扁,问和刚才那面团是否一样多,认为不一样多)。

–形象性(爷爷都是白胡子、奶奶都是花白头发、穿军装都是解放军、兔子就是小白兔)(二)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形象思维:指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即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六章-思维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 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牛永远也不会把草吃光, 因为草会 不断的生长。
人类至今只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但是为什么可以知道地球已经存在了46亿年之久?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感觉 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 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 根据记忆推断春天来了
间接性
(直接反映)
(间接反映)
◈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让我想一想”“请你考虑考虑”。这种“想”和“考虑”, 就是指人的思维活动。
◈ 思维的发生时儿童心理发展的重大质变。
六、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 儿童的认识过程是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逐渐发生的。思维是复杂的心理活动, 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出现较晚。它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形成的。 思维的发生, 说明儿童已具备了人类的各种认识过程。
不久, 在我国某研究单位和一些农民用发霉花生长期喂养鸡和猪等家畜, 也产生了上述结果。
1963年澳大利亚又有人用霉花生喂养大白鼠、鱼、雪貂等动物, 结果被喂养的动物也大都患癌症死了。
霉花生有毒
【例】从下面的事实中概括观点 (1)贝多芬弹钢琴的时间长了,手指发热,就在凉水里浸泡。 (2)作家杰克·伦敦在房子里的窗帘、衣架、橱柜、镜子上挂满写有词语、资料的长纸条,以便随时看到、记忆。 (3)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时,晚上在图书馆用功,经常到后半夜两点多,有时饿得竟晕倒了。 三人的共同点: 一是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都具有一种勤奋刻苦的精神。 于是可以概括出以下结论: 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都具有勤奋刻苦的精神。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这是儿童与别人顺利交往,实现社会化的 重要条件。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 (4)具体逻辑思维: 假定A>B,B>C,问A与C哪个大? 如果是三个具体的人则不同;
(五)儿童(认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 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明确判断真 假的陈述性语句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
的反映。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 发现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 天已经下过雨的结论.
(一)思维的概念(举例说明)
四个人在屋子里打麻将,突然警察 来了,把他们都带走了。请问,这是 为什么?
答案:因为被 打的那个人的 名字叫着“麻 将”。
固定性——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 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 “认死理”。
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 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两人非要 原来那一个。
(三)具体形象性思维的派生特点:
近视性——只考虑眼前的关系,不会思考 事情的后果。幼儿打人的动作,常常没有控 制,即使是大人,不小心被一个幼儿打几下 的时候也可能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小班儿童在拼图之前往往说不出要拼什 么。他们拿到拼图板后马上动手摆弄。偶尔 拼凑出一种图形,就非常惊奇或者好像突然 有所发现地喊:“哈!雨伞!我拼了把雨 伞!”“机器人!”拼出来的图形像什么,就说 是拼了什么,说不出是怎样拼成的。
(五)幼儿思维发展与语言的关系
中班儿童在开始行动之前,只能笼统地 说出想要拼什么,拼的过程中常常有言语活 动伴随,边拼边说。拼成之后,能比较完整 地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但却不能详细地说 明拼的过程。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2.概括性 (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共同 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抽取出 来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的特性。例如,尽 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的大小和内角角度不同,但它们都属于三 角形;在严格了解太阳运行周期的情况下, 我国总结出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即“二十四节气”。 思维的概括性使人的认识活动摆脱了 具体事物的局限,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 识范围,还对加深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有重 要作用。
(一)思维的发生标 志着学前儿童认识水 平的提高
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在感知觉和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得较晚。人类的各种认识活动都 是在出生后逐渐养成的,思维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的认识过程已经基本齐全, 思维的发生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其他认识过程的质变。 在思维的指导下,知觉已经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在特征,还能够进一 步地理解事物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思维形成之前,学前儿童看到钟表 的指针一圈圈地旋转会觉得很有趣,思维的出现使他们理解了时间的概念, 知道短针指向12的时候是12点,短针指向5的时候是5点。在思维的参与下, 人类的各种认知水平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二十四节气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1.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 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个别特征并加以思 考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 把几何图形分解成点、线、 面、角、体;把动物分解为 头、尾、足、躯体;把一篇 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 语等。
学前心理学概述
思维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2.综合 (一)分析与综合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和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 行考虑的思维过程。例如,学生把无序的词语组成句子;教师在观察某学 生的品行、才智、性格等方面的基础上将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由此形 成对这个学生的总体评价;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会对该商品的价格、 性能等方面做总体了解,然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品购买,这些都属于综 合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同一思维进程中过程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分析与 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发现 事物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能够使用适当的方法开发和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4.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3.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4.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引入学前儿童思维的话题,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学前儿童的思维和大人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他们思考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发展现状。

Step 2: 学习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感性、直观、片面性、不可逆性等。

2.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学前儿童,并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学前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还是抽象的?他们能否在思维中进行逆向操作?为什么?3.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并进行思考。

Step 3: 学习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感觉直观阶段、符号意识阶段和运算能力阶段。

2.讲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发展规律和典型表现。

3.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阶段的学前儿童思维特点。

Step 4: 探究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2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

2.教师给出一些方法,如游戏、拼图、启发性问题等,让学生讨论这些方法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作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更多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Step 5: 发展学前儿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练习。

2.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和解决。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6: 小结和反思(10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指学龄前阶段(3-6岁)儿童理解事物、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正逐渐从感知向概念过渡,从单纯形象思维向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展。

下面将详细探讨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感知思维:3-4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官经验中,通过观察、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来获得信息。

例如,他们会触摸、闻、尝、听火车,通过感官体验来认识火车。

2.形象思维:4-5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想象力和符号的使用来思考和表达。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玩具模型或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想象,可以用玩具车模拟驾驶。

3.具象思维:5-6岁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具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类和比较来理解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将玩具按照颜色、形状或尺寸进行分类,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重量或高低。

4.抽象思维:6岁及以上的学前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除了上述几个思维发展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学前儿童倾向于将事物看作整体,而不是关注细节或部分。

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一个完整的人形认为是一个大头和一个身体的组合,而不是由头部、手臂、腿部等部分构成。

2.可逆性的缺乏:学前儿童缺乏逆向思维的能力,即不能理解反方向或逆过程。

例如,他们可能不能理解衣服穿反的概念,认为只要穿上就可以了。

3.过度一般化:学前儿童倾向于将自己的经验一般化到所有类似的事物上,缺乏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思维。

例如,他们可能认为所有狗都会咬人,或者认为所有红色的东西都是苹果。

4.智力发展不平衡: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不均衡,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思维能力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他们可能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强,但在数学思维方面相对较弱。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教学大纲模块一绪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理解研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理解心理现象的本质。

(二)课时分配3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心理现象概述二、心理的实质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四、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主题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题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的理论一、成书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高级心理机能学说模块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

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3.掌握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具体表现。

(二)课时分配6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四、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概念主题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0-1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二、1-3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三、3-6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模块三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注意、感觉和知觉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2.识记注意的品质、感知觉的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觉的发展特点。

(二)课时分配4课时。

(三)教学提纲主题1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注意的概述二、注意的分类三、注意的品质四、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五、学前儿童注意的培养主题2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感知觉的概述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三、学前儿童感知规律与教育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五、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模块四学前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和想象的定义,并能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及规律
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很奇怪老师又告诉他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孩子争辩说人是到动物园去看动物的??由于表象功能的发展幼儿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但思维仍有较大的局限性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 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 段,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 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6、7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 仅开始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 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 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 所谓去自我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 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幼儿开始能够解决“三山问题”。 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 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 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 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 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 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指思维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借助某些媒介与 头脑加工来进行反应。
2、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所反应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应的是 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由于这一特性,人能通过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外部特征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 复习笔记一、思维的发生及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一)思维的发生1.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1)普通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①一般的心理学著作中定义的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②一般性的思维概念指的是逻辑思维,它是人类典型的思维形式,个体身上很晚才能完全形成,而且它的形成也非一蹴而就,有一个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2)儿童心理学的思维概念由于儿童心理学是以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因此,儿童心理学中的思维概念更广泛,包含思维的萌芽以及迈向逻辑思维途中的各种过渡形态。

2.思维发生的指标(1)思维与其他认识过程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它的间接性、概括性以及解决问题的特征。

这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品质。

(2)将概括性、间接性和解决问题作为判断思维发生的指标。

3.思维的发生儿童最初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依靠动作实现的,最初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用动作“设计”成的。

1岁左右,儿童手的动作开始出现了新的功能——运用工具和表达意愿。

这两种功能的出现为思维的萌芽提供了直接前提。

(1)表意性动作的间接性①表意性动作的含义表意性动作是指用动作表达意愿。

11~12个月的婴儿都会用手指向成人指出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指向他们想去的地方。

②表意性动作包含着儿童对一系列关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的目的是拿取物体或出门玩耍,而依靠自己的力量达不到目的;成人有能力而且会帮助自己。

这时,手的动作已不仅仅是获得事物触觉信息的手段,也不仅仅是直接运用物体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具有象征功能的类似语言的符号,并使得心理反映具有了初步的间接性。

表意性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如何也是一种高于感知和记忆的认知能力。

(2)工具性动作的概括性①工具性动作的含义工具性动作指的是按照物体的结构特征和功用来使用物体的动作。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发展概述(一)记忆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对学前儿童直觉发展的影响。

知觉是记忆产生的基础,同时个体知觉的发展也离不开记忆。

因为知觉的形成离不开个体的知识经验,而知识经验的获得与积累就要依赖于记忆。

2、记忆对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发展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思维和想象都离不开记忆,记忆把知觉、思维和想象结合起来,使儿童把知觉到的经验材料通过想象和思维进行加工,没有记忆,想象和思维就失去了工作的对象。

另一方面,学前儿童的想象与记忆经常分不开,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就是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3、记忆对学前儿童语言习得与发展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儿童语言的模仿、语词和语句的学习上。

首先,儿童要学习语言先要感知语音,学会发音。

然后,儿童要理解别人的语言,必须在别人把话说完之前先记住前面的部分,准确理解整个语句的意思。

最后,儿童完整表述一句话或一段话也需要把自己说过的词语暂时记忆,以使自己语言表述前后连贯。

4、记忆对学前儿童个性特征形成或发展的影响(记忆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情感的影响上。

儿童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对经历过的事情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的体验。

(二)、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1、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变化第一,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Ps:再认:出现,给提示,让你自己确认。

3岁儿童可以再认几个月前感知通过的事物4岁儿童可以再认一年以前感知过的事物4岁以后再认的保持时间可以更长些在再现方面,3岁儿童可以再现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4岁再现几个月前的事物。

第二,影响学前儿童的记忆保持的因素a,儿童的认知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机能的指尖成熟,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也逐渐增强,对事物感知的选择性、连续性、精确性都不断提高,记忆水平也会随之获得提高。

b,有关记忆材料的知识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知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有利于在记忆对象之间建立各种联系,使回忆容易实现。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教案主题: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学目标:1.了解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阶段。

2.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和方法。

3.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

2.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

3.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学习材料、互动工具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思维发展的概念(15分钟)1.引入教学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谈论他们的想法和理解。

2.解释思维发展的概念,指出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逐渐成熟和提高。

Step 2: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25分钟)1.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感知发展、语言发展、逻辑思维发展等。

2.讨论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如对于符号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思维运转比较简单和表达能力的局限等。

Step 3: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30分钟)1.介绍适合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活动,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等。

并举例说明这些活动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参与一种思维发展活动,例如给出一些形状的卡片,让学生用这些卡片拼成一个特定的图案。

Step 4: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30分钟)1.讨论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等。

2.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思考多个解决方案和运用创造性思维等。

3.组织学生进行一种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活动,比如给学生一些废旧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制作一个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Step 5:总结和展望(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培养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

2.展望下节课教学内容,介绍更高阶段的思维能力和发展活动。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已经初步介绍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图片、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正在不断发展,从简单的感觉和认知到逐渐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本文将讨论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1.感觉和知觉阶段: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进行。

他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得信息,但对于复杂的思维活动还缺乏力量。

2.沟通和符号使用阶段:学前儿童通过语言、手势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这个阶段的思维活动主要是为了沟通和表达需求,还不能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

3.偏向于具体的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他们需要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和建构。

4.片段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片段的、不连贯的,他们还不能将各种信息和概念进行整合和系统化地思考。

5.自我中心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难以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感受,容易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1.真实性思维: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基于他们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实经验和感知。

他们通常只相信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很难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概念和想象力。

2.聚焦关注: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常常集中在其中一个特定的事物或问题上,他们往往无法同时注意到多个事物或问题。

3.模仿和想象力:学前儿童的思维活动受到模仿和想象力的影响。

他们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语言来学习,通过想象力来创造和发展新的游戏和角色。

4.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学前儿童十分好奇,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

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来积累新的经验和知识。

5.算术思维:学前儿童开始逐渐具备基本的算术思维能力,他们能够理解数量、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的来说,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逐步进化的过程。

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合适的教育和引导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4)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①学前儿童数概念的萌芽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辩数阶段是对物体大小或多少的模糊认识。 认数阶段是产生对物体数目的知觉。 点数阶段是开始形成数概念的阶段。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②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包括三个成分: 掌握数的顺序。 数的实际意义。 数的组成。 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口头数数,给物数 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
主题七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探寻一 解析思维
探寻一 解析思维
一、认识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 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者动作 来实现,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 2.思维与感知觉 思维与感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它们分别属于对客观事物不同角度和不同水平的 认识。 感知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源泉和基础, 而思维则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感知的进一步深化, 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教给学前儿童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儿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儿童一旦掌握了 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思维发展的翅膀, 抽象思维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4.激发学前儿童的求知欲,保护学前儿童的好 奇心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 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 励幼儿拆拆装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 (1)概念的形成与掌握 概念的掌握是针对个体而言的,学前儿童对概念的掌 握不是简单的原封不动的接受,而是把得到的概念进 行加工,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中,按照自己的方式加 以改变。 (2)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①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②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一、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思维是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基础 2.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知过程已经齐全 3.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使其他认知过程产生质变, 标志着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 4.思维的发生促进了学前儿童情感、意志和社会性 行为的发展 5.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5)学前儿童掌握科学概念的特点 学前儿童所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前科学概念,前科 学概念可以不经过专门教学而在日常和别人交往中或 个人积累经验过程中掌握,科学概念则要经过专门教 学才能掌握。 4.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 幼儿判断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判断的形式由直接判断向间接判断发展 (2)判断的依据逐渐客观化
探寻一 解析思维
3.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 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 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 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 理论应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 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
探寻一 解析思维
二、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概括性 所谓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总是以一定事物为媒 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的、 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反映事物间的规律性 联系。
探寻一 解析思维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 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 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进 行更新和改组 。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皮亚杰在研究儿童思维过程中发现, 儿童在心理发展的某些阶段也存在着泛 灵论的特征。儿童把无生命物体看作是 有生命、有意向的东西的认识倾向,主 要表现在认识对象和解释因果关系两方 面。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③ 抽象逻辑思维 6、7岁的儿童以后,儿童的思维进入逻辑思维 萌芽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用抽 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 行的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依靠语言进行 解析思维
3.思维和语言 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凭借语言而实 现的。就思维和语言发生的角度来说,思维先于语言。 但对已经掌握语言的人来说,思维和语言是紧密交织 在一起,不可分割的。 没有语言,人类的思维就会仅仅停留在感性形象的 水平上;语言又是思维的语言,没有思维,语言就成 为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同时思维和语言又是相辅 相成,互相促进的。 。
探寻一 解析思维
四、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或个别 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 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2.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 的异同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 它归入适当的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2.学前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的发展 (1)分析综合过程的发展 思维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事物更全面 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 (2)比较过程的发展 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有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 ②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最 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分类过程的发展 ①学前儿童分类的类型 ②学前儿童分类活动的发展阶段 (4)概括过程发展的特点 幼儿概括发展的特点,除了表现在分类活动中,还 表现在其它活动中。 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表面的、具体的感知和经验 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 阶段。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直观性与行动性。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b.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动作之中,还表 现在感知的概括性。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②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 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 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包括: a.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b.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 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一般特点 ①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 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 到掌握上、下级概念。 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 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 ②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困难。 儿童通过范例可以迅速的掌握很多概念,但是往往 局限于一些典型的案例,这就可能导致儿童掌握的概 念内涵和外延的不准确。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3)判断的论据逐渐明确化 5.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幼儿的推理,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抽象概括性水平低 (2)逻辑性水平低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6.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 幼儿对事物的理解有以下发展趋势: (1)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 言说明来理解事物 (3)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 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 (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 物的相对关系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三、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1.不断丰富学前儿童的感性知识 幼儿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 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及其表象。 2.发展学前儿童语言 通过语言中的词和语法规则,幼儿才得以逐渐 摆脱实际行动的直接支持,摆脱表象的束缚,抽 象、概括出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2)思维工具的变化 儿童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从感知与动作的概括到表象 概括再到语词为工具的概念概括的发展变化过程。 (3)思维活动的内化 儿童思维起先是外部的、展开的,以后逐渐向内部 的压缩的方向发展。 (4)思维内容的变化 随着思维的内化,思维在头脑内部进行,其内容逐 渐间接化、深刻化,逐渐能够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事 物的关系和联系,范围日益扩大。
探寻一 解析思维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反映。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 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全部的共同本质的属性; 外延指具有这些共同本质特性的全体对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内涵越大,外 延越小;内涵越小,外延越大。
探寻一 解析思维
2.判断 判断是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 联系和关系在人头脑中的反 映,是思维的基本形 式之一。 3.推理 推理是一种间接判断,它反映判断和判断之间 的联系,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 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的种类可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5.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 学前儿童的思考力 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自然条件、简单 实物、工具等,让幼儿亲自进行一些简 易的小型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时动 脑,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CHAPTER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挑战时间”
探寻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2岁以前是儿童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出现最 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1)思维方式的变化 ①直觉行动思维 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 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这种思维 方式在2岁以前的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在 3~4岁儿童身上也常有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