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53页PPT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最新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课件PPT
光孤子形成的原因
• 光孤子的形成是光纤的色散与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的 结果。
• 色散——使经过光纤传输一定距离后的光信号出现波 形展宽的现象。
• 非线性效应——在入射光功率较强的条件下,光纤折 射率随光强度变化的现象(这种折射率随光强变化的 特性称为克尔效应)。
穿支皮瓣专著 Perforator Flaps: Anatomy, Technigue&
Clinical Applications. 美国高级医学图书出版公司. 2006.
穿支专题论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第3期
1.穿支的定义
穿动脉(穿支) 穿过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与皮肤。
直接穿支 肌皮穿支
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构成框图
EDFA
光纤传输系统
孤子源
调制
探测
脉冲源
隔离器 EDFA
EDFA
EDFA
光孤子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光孤子源产生一系列脉冲宽度很窄的光脉冲(即光 孤子流),作为信息载体进入光调制器,使信息对光 孤子进行调制。被调制的光孤子流经掺铒光纤放大器 和光隔离器后,进入光纤中传输。为克服光纤损耗带 来的光孤子减弱,在光纤线路上周期性地插入EDFA, 向光孤子注入能量,以补偿光纤传输而引起的能量损 耗,确保光孤子稳定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光检测器 和解调装置,恢复光孤子所承载的信息。
THANK YOU !
—光孤子组
属轴型血管皮瓣的范畴 概念(上世纪80年代后期)
Kojima. Wei. Blondeel. Hallock, Morris
其它:
谢谢!
光孤子通信技术
主要内容
一 .光孤子 二 .光孤子通信 三 .光孤子通信优点及应用前景
腓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和临床PPT课件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Masquelet等于1988年首先提出并成功地应用 外踝上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 损
杨大平经解剖观察后认为该皮瓣的切取范围应 不大于13cm×10cm,否则皮瓣远端血供不足
5
Propeller flaps
a type of vascular flap based on one or more cutaneous perforators of an underlying vessel
29
皮瓣设计
点:于距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端 垂直线5cm处
线:外踝尖和胫骨前缘连线的中点向近侧延长 线
面:在关键点近端18cm以内小腿外侧胫骨嵴 与腓骨之间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
20
Maolin Tang
21
腓动脉皮穿支的解剖特点
腓动脉体表投影相对恒定,为以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 以腓骨小头为标记点
9.8±0.93 cm 13.4±0.90 cm 17.2±1.13 cm 21.3±0.77 cm
90% 80% 85% 90%
1.33±0.39mm 1.30±0.46mm 1.17±0.30mm 1.22±0.23mm
腓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与临床
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
1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腓动脉穿支皮瓣
2
The concept of perforator flaps
Kroll SS, Rosenfield L: Perforator-based flaps for low posteriors midline defects. Plast Reconstr Surg 81:561-566,1988.
flap movement is achieved by mobilization of the cutaneous perforator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皮瓣坏死
总结词
皮瓣坏死是穿支皮瓣移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患者残疾。
详细描述
皮瓣坏死通常发生在术后7-10天,表现为 皮瓣颜色变暗、质地变软、失去弹性。皮瓣 坏死的原因包括血管危象、感染、血液循环 障碍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 环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和感染等 并发症,同时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
降低复发率。
在先天性畸形和组织缺损的修 复中,穿支皮瓣能够提供形态 和功能相近的组织,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
06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并发症与防治措施
血管危象
总结词
血管危象是穿支皮瓣移植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皮瓣坏死。
详细描述
血管危象通常表现为皮瓣颜色苍白或青紫,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或消失,皮瓣质地变硬,弹性消失。发生血管 危象的原因包括手术操作损伤、血管蒂扭曲或受压、动脉痉挛或栓塞等。防治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皮瓣血液循环状 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危象,如采取保暖、解痉、抗凝等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
05
CATALOGUE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价
穿支皮瓣在烧伤修复中的应用
穿支皮瓣能够提供足够的皮肤覆盖,减少瘢痕 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穿支皮瓣在修复大面积烧伤和复杂创面时,能够降低 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烧伤修复是穿支皮瓣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 其在深度烧伤和复杂创面的修复中具有显著效 果。
手术操作技巧
选择粗大、健康的穿支血管,以保证皮瓣 的血供和成活率。
手术操作应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 神经,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常见穿支皮瓣的应用
手部皮肤缺损
医学-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ppt课件
☆上肢:①桡动脉腕上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 桡骨茎突上6cm;桡动脉茎突部穿支皮瓣。②尺 动脉腕上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豌豆骨上4cm。 ③骨间前动脉背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在尺骨 茎突上2.5cm。 ☆下肢:①腓动脉外踝前上5cm的前外侧肌间隔 。②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即腓肠神经营 养血管筋膜皮瓣,穿支血管在外踝后上5cm的后 外侧肌隔。③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穿支 血管在内踝上4~6cm的内侧肌间隔。
桡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如果穿支仅从肌 间隔走)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无名分支(如果穿支仅从肌间隔走)
穿支皮瓣的供区
穿支皮瓣的供区
Hale Waihona Puke 穿支皮瓣的供区部位
全身 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颈部
上支 肩臂部 肘前臂 腕手部
躯干 胸部 腹部 上背部 腰部
下肢 臀部 大腿部 小腿部 足踝部
血管区域数量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三)游离移植
(5)阔筋膜穿支皮瓣(TFLP):由Deiler(2019)首先报道, 穿支血管起自旋股外侧动脉的横支,穿过阔筋膜到达皮肤 ,多用于伴有肌腱损伤(如跟腱)的四肢修复。
(6)腓肠内侧穿支皮瓣(MSAP):由Cavadas(2019)首先报道 ,穿支起自腓肠肌动脉,穿过腓肠肌到达皮肤,所用于下 肢的创面覆盖。
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
★与血管解剖学相适应,临床上穿支皮瓣亦有两种类型:1 肌 皮穿支皮瓣;2 肌间隔穿支皮瓣。
作者
Kroll Kojima Kojima Angrigiani Deiler Cavadas
表 1 几个肌皮穿支皮瓣的发展
年份
皮瓣
1988 1989 1993 2019 2000 2019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 Wei等人认为只有肌穿支皮瓣才是真正 的穿支皮瓣。
优点
• 1.保留了供区的肌肉和神经, • 2.减低供区的并发症, • 3.皮瓣设计灵活,顺应性好, • 4.符合“相识组织替代”原则,修复更
加完美,
• 5.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
操作特点
• 1.操作复杂,延长手术时间, • 2.术前血管穿支的定位和粗细,临床多
选用超声多普勒检查,
• 3.术中解剖时若创伤过大,穿支小血管 受到牵拉和扭曲,导致血管痉挛及栓塞。
临床应用的穿支皮瓣特点
• 1.可预测和恒定的血供, • 2.至少1条以上的较大穿支血管( ≥
谢谢
多用于下肢修复。
• 7.胫前动脉踝上穿支皮瓣:来源于胫前 动脉踝上穿支(6~12cm),多用带蒂皮 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内外踝部创面。
• 8.胫后动脉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 flap):来源 于小腿部胫后动脉,
• 临床上穿支皮瓣应用方式 • 1.带蒂皮瓣 • 2.游离皮瓣
肌后到达皮肤。
• 5.阔筋膜穿支皮瓣(tensor fasciae latae perforator flap,TFLP flap):来源 于旋股外侧动脉的降支,多用于修复伴
有肌腱缺损(如跟腱)的四肢修复。
• 6.腓肠内侧穿支皮瓣(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 flap):基 于内侧腓肠肌动脉,经腓肠肌到达皮肤,
• IGIP fla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
• 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horacodors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TAP flap):穿支 血管起自背阔肌,因其面积较大,主要
小腿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新高压缩版) ppt
-
关于穿支血管定位
-
22
小腿穿支皮瓣主要有
• 腓动脉穿支皮瓣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 腓浅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动脉穿支皮瓣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
-
23Leabharlann 小腿穿支皮瓣 大腿穿支皮瓣
李群,潘小玲,廖琦.鹿瓜多肽注射液治疗中老年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8):55-57
-
35
病例1-带蒂转移
-
36
病例1-带蒂转移
-
37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8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39
病例2-带蒂转移(修复足背)
-
40
皮瓣设计—游离移植
•点:术前彩超定位。小腿外侧肌间隔中点上方2cm处(相 当于腓骨小头下14.5cm)为中心易包含主要穿支血管。 •线:腓骨小头与外踝后缘连线。 •面:根据点、线及创面形态设计皮瓣,较创面放大1cm, 以深筋膜浅层为解剖平面。 •于皮瓣前缘切开,于深筋膜表面分离,确定穿支血管沿 穿支向源动脉解剖直至腓动脉主干。切取皮瓣,分离并 裸化血管。
《鹿瓜多肽对成骨细胞活性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科研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骨科研究所
-
50
Ai-Yuan Wang,Jiang Peng.et al.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Vol.2014, Arti ID 958908
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ppt课件
皮瓣解剖示意图
皮瓣的优点
• 皮瓣可供切取的面积较大 • 供区相对较隐蔽 • 血管皮支较好 • 供区常可直接缝合,减少植皮 • 皮支较多,变异少,解剖位置恒定 • 可以制成含股前外皮神经的感觉皮瓣 • 可以制成超薄的皮瓣
手术步骤
• 病人取平卧位,在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中点附近用多普 勒测听肌皮动脉浅出点位置,并标记,再根据缺损部位的需要 设计皮瓣.
• (3)伴行静脉任何一条栓塞均可造成同侧部分皮缘 回流障碍,影响伤口愈合。故必须保证二条静脉 吻合通畅。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4)切取面积大时,三条肌皮动脉全部解剖入皮瓣 内是保障皮瓣血供的重要措施。皮瓣蒂部带少部 分肌肉,可保护血管以免受损伤。术中静脉滴注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吻合血管前常规用1%普 鲁卡因肝素钠及2%利多卡因依次灌洗皮瓣,是解 除血管痉挛、创造最佳吻合条件的重要手段
股前外侧皮瓣的 临床应用
皮瓣发展的背景
• 1983年徐传达教授提出旋股外侧动脉的 肌皮穿支为轴心血管的游离皮瓣。
• 1984年罗力生教授首次将股前外皮瓣应 用于临床。
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
• 解剖: • 旋股外侧动脉自股深动脉或股动脉发出后
分出升支、横支、降支。旋股外侧动脉降 支在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向外下走行。 • 体表定位:由骼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 中点与腹股沟中点连线,在这连线的下2/3 段即为降支的体表投影。
• (5)皮瓣切取过程中,注意将股神经皮支保留,与 受区神经残端吻合,以恢复感觉。
有关问题及处理措施
• (6)保持皮瓣蒂部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扭曲或受 压,减少吻合血管张力,以确保手术成功,特大 面积皮瓣应放置引流。
• (7)若在解剖时损伤了降支或肌皮穿支,则可采用 皮瓣延迟法,即原位吻合,两周后再行皮瓣移植。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ppt
桡 A12 尺 A11 骨间后A7 骨间前A1
(Taylor GI.BrJ. Plast. Surg
1987.40:113)
5
➢ 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腕豆 骨上4cm)
➢ 骨间前动脉腕背穿支皮瓣 (尺骨茎突上2.5cm)
6
穿支皮瓣的临床
应用
小腿踝部
7
➢腓动脉外踝上前穿支皮瓣 (外踝前上5cm)
➢ 腓动脉外踝上后穿支皮瓣 (外踝后上5cm)
➢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 (内踝上5cm)
8
❖ 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SGAP) ❖ 阔筋膜穿支皮瓣 (TFLP) ❖ 腓肠肌内侧穿支皮瓣 (MSAP)
躯干
❖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IEP) ❖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TDP)
9
10
11
12
13
穿支皮瓣的临床基础
1
穿支皮瓣
(Perforator flap)
皮肤的血供形式:
❖ 直接皮支(足背皮瓣)❖穿动脉肌肉穿支肌间隙筋膜穿支
❖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 2
人体皮肤穿支血管
供区
口径≥0.5mm 筋膜皮肤穿支 374支
前臂
37支
(掌侧28、背侧9)
3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前臂腕部
➢ 桡动脉腕上穿支皮瓣 (桡骨茎突上6cm)
皮瓣的临床应用ppt课件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95
.
211
胸脐髂骨腹股 沟联合皮瓣
.
212
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皮瓣
.
221
❖ 前臂以桡动脉或尺动脉为供血的皮瓣,由于皮 质优良,供皮面积大,血管条件好,切取容易, 成功率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多。但由于破坏一 条主要血管,影响手部血液供应;且前臂遗留 瘢痕,影响美观,这些缺点引起人们的重视。
胸脐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
4
与动脉伴行的静脉,2条者占97%;1条者 占3%。
血管蒂长度,从始点到腹直肌外侧缘 10.9cm,至胸脐支起点19-22cm。
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决 条件 , 清创不 彻底 , 若 易造成 皮瓣坏
死。
手术 时皮瓣 长 轴设计 与皮 神经走 经第 四掌背动脉穿支蒂营养血 管皮 瓣 : 31 掌 背部解剖 学特点 掌背动脉为 . 共 走 皮瓣 面积设计 应大于受区 1% 0 小 指背部 缺损 用带皮 神经 第 四掌背 动 小 动 脉 , 有 4条 . 行 于 手 背 指 伸 肌 行 一致 , 脉穿支 蒂营养血 管皮 瓣。
腱深 面 。 骨间背侧 肌 的浅面 , 中第 各 其
~
2 %, 0 使皮瓣切取 回缩后能无张力覆
1 . 皮瓣切 取 .2 2
先显 露 创面 一侧 的 2 3 4掌 骨背 动 脉 由掌深 弓的 近侧穿 盖创 面 。 、、
熟 悉 皮 瓣 的应 用 解 剖 , 由于 血 管 细 指 固有 神经 断端 . 对伴有指 骨骨折者先 支 和腕背 动脉 网发 出的交 通支 吻合而 掌指背皮神经来 自桡神经浅支 和尺 小 。 必要时需用超声 多普勒查 明轴 心血 行克 氏针或 指骨钢板固定 。 以指蹼或 掌 成 。
压伤 l , 6例 绞扎伤 9例 。其 中示指 2 活 , 7 术后 1 周出现中度水肿及淤血 和张 瓣 , 改用其他 皮瓣 , 指 固有神 经背 需 如 侧支 的筋膜 皮瓣 或桡神 经浅 支腕 背皮 指, 中指 1 9指 , 指 2 指 , 指 3指 。 力性 水泡 , 环 1 小 皮瓣 边缘有 部分 坏死 , 死 坏 () 故 合并指骨骨折 1 1指。急诊手术 5 9例 , 面积 <3 %,皮瓣保护性感 觉恢 复差 、 神经皮瓣等 。 2 皮瓣供皮 面积有 限, 0 特别是伴 有掌背皮 择期手术 8例。皮瓣 面积 35e . m×20 手指功能可 。4 差 : . ( ) 皮瓣 边缘 有较多坏 对较大皮肤缺损者 ,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
穿支皮瓣临床应用
(一)穿支皮瓣的设计原则
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
★与血管解剖学相适应,临床上穿支皮瓣亦有两种类型:1 肌 皮穿支皮瓣;2 肌间隔穿支皮瓣。
作者
Kroll Kojima Kojima Angrigiani Deiler Cavadas
表 1 几个肌皮穿支皮瓣的发展
年份
皮瓣
1988 1989 1993 1995 2000 2001
桡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如果穿支仅从肌 间隔走)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无名分支(如果穿支仅从肌间隔走)
穿支皮瓣的供区
穿支皮瓣的供区
穿支皮瓣的供区
部位
全身 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颈部
上支 肩臂部 肘前臂 腕手部
躯干 胸部 腹部 上背部 腰部
下肢 臀部 大腿部 小腿部 足踝部
血管区域数量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演示文稿
(优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皮瓣
皮瓣的命名:蒂部的血供形式+皮瓣部位+皮瓣的组成 层次+皮瓣的移植方式(如:吻合足背动脉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
皮瓣移植的原则:
1,能用简单植皮修复的创面就不用皮瓣移植; 2,能用传统皮瓣移植修复的创面不复杂的皮瓣移植; 3,能用局部皮瓣修复的就不用游离移植; 4,用次要部位的组织做供区,修复重要受区部位。
肌间隔穿支皮瓣 桡动脉穿支皮瓣 内收肌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表 3 几个常用的穿支皮瓣
英文缩写
动脉
DIEP TAP SGAP IGAP IMAP ISAP PLP GP TELP ALTP AMTP SAP PTAP ATAP
RAP AP ALTP AMTP
《皮瓣移植术》课件
移植床准备
清理受区的组织,为皮瓣移植 做好准备。
皮瓣移植
将皮瓣移植到受区,精细缝合 血管、神经和组织。
切口缝合
对移植后的切口进行缝合,保 护受区。
注意事项及并发症
1 术后护理
2 皮瓣存活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避免 感染。
根据移植后的血供情况,判断皮瓣的存活 程度。
3 皮瓣坏死
4 感染
可能出现皮瓣坏死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结论
1 优点与局限性
皮瓣移植术具有良好的外科疗效,但对供区和受区的创伤较大。
2 发展前景
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皮瓣移植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 《皮瓣移植学》 - 《整形外科学》
参考论文
- "The Evo lutio n o f S kin G rafting " (S m ith et al., 2019) - "M icrovascular Free Flap s in Reco nstructive S urg ery" (A hn et al., 2020)
操作前准备
1
术前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和准备工作。
2
手术准备
准备术中所需的器械、药物、手术区域的消毒等。
3
麻醉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操作步骤
皮瓣设计
根据患者的组织缺损范围和形 状,设计适合的皮瓣。
供区处理
准确切除皮瓣供区,保留供区 的血管、神经和组织。
皮瓣移植术源远流长, 可以追溯植
将皮瓣从供区分离,再将其移植到受区。
微血管游离皮瓣移植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
穿支皮瓣的类型及其临床应用本文原载于《中华创伤杂志》2017年第2期穿支皮瓣的概念由日本Koshima和Soeda[1]于1989年首先提出,是指由穿支动静脉供养的岛状皮下组织皮瓣,属于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
自1997年以来国际上每年召开一次穿支皮瓣培训交流大会,但直到2003年'根特'共识[2]的发表,才引起世界学者的广泛重视。
我国的穿支皮瓣概念由张世民等[3]于2004年首先介绍。
穿支皮瓣的概念曾在国内引起激烈争论,包括其基本的定义、命名、与传统皮瓣的关系等[4]。
笔者从穿支皮瓣的概念与类型演变、临床应用及并发症分析,探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方法。
1 穿支皮瓣的概念及演变穿支皮瓣是以穿支血管(肌皮穿支和肌间隔穿支)为直接供血来源的轴型皮瓣。
轴型皮瓣(粗大的轴型血管)与随意型皮瓣(细小的随意型血管)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
轴型皮瓣(轴型血管)的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
在早期的传统皮瓣阶段,一般认为轴型血管的口径应≥1 mm才能成功进行显微外科吻合,即全身的轴型皮瓣有70余处。
穿支皮瓣概念出现后,要求穿支血管的口径应≥0.5 mm(或0.8 mm),即全身的轴型皮瓣有300余处。
现在看来,再细些的血管(≥0.3 mm)也可被称作轴型血管,因为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已能成功进行'穿支对穿支'的移植,而且再细小的血管也能作为穿支蒂皮瓣进行转移,甚至提出了'毛细血管型穿支皮瓣' [5]。
如此看来,许多以前被认为仅能切取随意型皮瓣的供区,目前均能切取轴型皮瓣了。
也就是说,虽然随意型皮瓣的供区没有减少,但轴型皮瓣的供区数目却显著增加,虽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肯定已远超300余处。
早期的穿支皮瓣均取自肌皮穿支血管,均不带深筋膜,但均携带上级源动脉,即穿支皮瓣是由穿支动脉和伴行穿静脉供养的皮下组织皮瓣(狭义概念)。
但临床实践的丰富多彩,使穿支皮瓣的概念获得了实际性扩展,即由穿支血管供养的一切皮瓣均属于穿支皮瓣的范畴(广义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皮瓣名称
1982 1983 1983 1983 1984 1986 1988 1988 1990 1992
1992
肌间隔皮动脉的概念 筋膜皮瓣的血管解刨研究 小腿外侧肌间隔穿支皮瓣 股外侧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内踝上皮瓣(胫后动脉) 外踝上皮瓣(腓动脉前支,前外侧肌间隔) 尺动脉腕上支穿支皮瓣 桡动脉颈突部穿支皮瓣 外踝后上支皮瓣(腓动脉穿支,后外侧肌间
2
皮瓣
皮瓣的命名:蒂部的血供形式+皮瓣部位+皮瓣的组成 层次+皮瓣的移植方式(如:吻合足背动脉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 皮瓣移植的原则:
1,能用简单植皮修复的创面就不用皮瓣移植; 2,能用传统皮瓣移植修复的创面不复杂的皮瓣移植; 3,能用局部皮瓣修复的就不用游离移植; 4,用次要部位的组织做供区,修复重要受区部位。
5
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
★与血管解剖学相适应,临床上穿支皮瓣亦有两种类型:1 肌 皮穿支皮瓣;2 肌间隔穿支皮瓣。
作者
Kroll Kojima Kojima Angrigiani Deiler Cavadas
表 1 几个肌皮穿支皮瓣的发展
年份
皮瓣
1988 1989 1993 1995 2000 2001
LANZHOU TZU CHI HAND SURGERY HOSPITAL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1
皮瓣
皮瓣:有血供的组织瓣。 历史发展:带蒂皮瓣 岛状带蒂皮瓣 肌瓣和肌 皮瓣 即刻通血的游离皮瓣移植 即刻通血的游 离肌瓣及肌皮瓣。 皮瓣的分类:
1、按供瓣区与受区的远近距离,可分为局部、邻位、远位皮瓣; 2、按皮瓣的供血模式划分,有随意型、轴型皮瓣; 3、按照组成成分划分,有单纯皮瓣、筋膜皮瓣、肌皮瓣、骨肌皮瓣等; 4、按皮瓣的转移方式划分,有旋转、推进、易位、翻转、交叉、即时与延迟、直接与间接转 移等皮瓣,和通过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 5、按皮瓣的形状划分,扁平皮瓣、菱形皮瓣、三角形皮瓣、袋状、岛状等皮瓣,和Z成形术、 W成形术、V-Y手术、Y-V手术等所形成的皮瓣; 6、按蒂的情况划分,有单蒂、双蒂、皮下组织蒂、血管蒂、血管神经蒂皮瓣等; 此外,还存在以功能命名皮瓣,如衬里皮瓣,及按供皮区部位命名的皮瓣,如用于指端外伤 修复的鱼际皮瓣。
8
穿支皮瓣的供区
皮 肤 直接皮支
的
穿
肌肉穿支
支 穿动脉
血
肌间隙筋膜穿支
供
形 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
式
9
穿支皮瓣的供区
皮瓣名称
肌皮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臂上动脉穿支皮瓣 臂下动脉穿支皮瓣 乳内动脉穿支皮瓣 肋间动脉穿支皮瓣 腰旁穿支皮瓣 股薄肌穿支皮瓣 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腓肠动脉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胫前动脉穿支皮瓣
21
0.6
34
0.7
30
0.7
6
0.8
16144 809 325 201 284 1670 375 604 124 2217 520 665 722 311 3376 419 1408 1149 399
占体表面积比例(%)
100 5 2 1 2 10 5 3 2 14 3 4 5 2 21
2.5 9 7
脊柱骶旁穿支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臂上动脉穿支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阔筋膜穿支皮瓣 腓肠肌内侧头穿支皮瓣
皮瓣英文缩写
DIDEP S-GAP TAP TFL-P M-SAP
6
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
表 2 几个肌间隔穿支皮瓣的发展
作者
钟世镇 Cormack Donski,顾玉东 Baek 徐达传,罗力先,宋业光 Amarante Masquelet Becker,张高猛 张世民 Masquelet
血管区域数量
60 10 3 5 2 15 7 5 3 16 4 4 4 3 21 3 5 8 5
表 4 全身穿支血管数据表
穿支数量
穿支口径(mm) 面 积(cm)
442
0.7
20
0.9
7
1.1
5
0.9
8
0.7
48
0.7
22
0.8
24
0.5
3
1.3
61
0.7
13
0.8
14
0.7
21
0.7
9
0.7
92
0.7
3
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一、穿支皮瓣的定义 二、穿支皮瓣的发展历史 三、穿支皮瓣的供区 四、穿支皮瓣的优缺点 五、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六、最常用的穿支皮瓣
4
穿支皮瓣的定义
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或称皮支 皮瓣,是指仅以管径细小(0.5~ 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 属轴型血管的皮瓣范畴。穿支皮瓣是 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符合组织移植“受区修 复重建好,供区破坏损失小”的原则,但对显微外科 技术要求更高。由此也提出了超级显微外科 (supramicrosurgery)的新概念,即:使用更精细的显 微手术器械,发挥更高超的显微操作技能,完成更细 小的显微血管吻合。
肌间隔穿支皮瓣 桡动脉穿支皮瓣 内收肌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股前内侧穿支皮瓣
表 3 几个常用的穿支皮瓣
英文缩写
动脉
DIEP TAP SGAP IGAP IMAP ISAP PLP GP TELP ALTP AMTP SAP PTAP ATAP
RAP AP ALTP AMTP
腹壁下动脉 胸背动脉 臂上动脉 臂下动脉 乳内动脉 肋间动脉 腰旁穿支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横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无名分支 腓肠动脉(内侧、外侧) 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
桡动脉 旋股内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如果穿支仅从肌 间隔走)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无名分支(如果穿支仅从肌间隔走)
10
穿支皮瓣的供区ຫໍສະໝຸດ 11穿支皮瓣的供区12
穿支皮瓣的供区
部位
全身 头颈部 头部 面部 颈部
上支 肩臂部 肘前臂 腕手部
躯干 胸部 腹部 上背部 腰部
下肢 臀部 大腿部 小腿部 足踝部
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桡动脉鼻烟窝穿支皮瓣
7
穿支皮瓣的供区
☆2003年Geddes认为切取穿支游离皮瓣的供区应具 备的4个条件:
1、术前能预知该工区存在恒定的血管供应; 2、至少存在1条较大的穿支血管,动脉穿过深筋膜 后其口径仍足以进行显微外科吻合(≥0.5mm); 3、向深层解剖分离能够获得足够的血管蒂长度; 4、供区皮肤直接拉拢缝合后没有过大的张力,成活 无虞。
2.5
13
穿支皮瓣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