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中国现代文学课件-曹禺
总结词
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力作,反映了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剧。
详细描述
《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的天津为背景,通过主人公陈白露的生活遭遇,展现 了旧社会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幸。该剧通过陈白露的悲剧命 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
《原野》
总结词
曹禺笔下的又一部悲剧,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03
曹禺作品的艺术特色
情节结构
01
02
03
情节紧凑
曹禺的作品通常具有紧凑 的情节,情节发展迅速, 戏剧冲突激烈,使观众始 终保持紧张感。
悬念设置
曹禺善于设置悬念,通过 悬念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使观众对剧情产生浓厚的 兴趣和好奇心。
结局震撼
曹禺的作品往往以出人意 料的结局收尾,给观众留 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
然而,曹禺的作品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些批评认为他的作品过于侧重于戏剧效果 和情节的安排,而忽略了人物性格的内在逻辑和心理描写。此外,曹禺的作品也 存在一些历史局限性和政治色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客观的评价。
曹禺作品的未来影响和价值
曹禺的作品在未来仍将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他的作品不 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是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 要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禺的作品将不断被重新解读和阐释, 其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也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同时,曹禺的作品也将成为未来戏剧创作的重要资源和 灵感来源,推动着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中西文化的反思
曹禺的作品也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反思,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例如,《原野》中既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影响,也有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05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

《雷雨》的语言风格
①人物的舞台提示 《雷雨》的舞台提示篇幅稍长,而且形象生动,象 抒情诗一样,不仅写出人物的肖像和动作,而且描 绘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蘩漪出场时的舞台提示,就是一首抒情诗,渗透了 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 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高的 鼻梁令人觉得很美,又有些可怕。在眉目间,在那 静静的长的睫毛中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曹禺话剧的意义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反 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出色地再现出 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 另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潜在 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仇恨、理想 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话 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大大推动了中国话剧由幼 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
《雷雨》的思想主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 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 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 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 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 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 道德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 旧制度必然崩溃的的历史命运。
• 蘩漪抓住空隙,击了一枪:“你哥哥怎么会把我 的病放在心上”? • 言外之意是:你心上已经另有人了?别以为我不 知道! • 后来,周萍说要到矿上去,周冲跟哥哥找理由: 专门学矿的。蘩漪质问:“这是理由么,萍?” 周萍不敢正面回答,推说“家里住的太久了”。 蘩漪单刀直入:“我怕你是胆小吧?”“这屋子 曾经闹过鬼”。 • 其实是说:你怕你父亲,忘了我俩的过去! • 周萍无法回避,只得直说:“没有忘。但是在这 儿住厌了”。 • 话中话是:我讨厌你 !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曹禺)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曹禺)

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
钟就已经鸣起。四凤只是因为和周萍相恋,不料却卷入一场
风波。她本是个有着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
使她的命运变得坎坷多难。其实周冲化比四凤更加无辜,看
上去他只是一个孩子,没有周萍的成熟,没有周朴园的罪恶,
有的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凤同他
他感受到的,思考过的问题和他的答复。当然,无疑问的,还包括作家
刻画人物的本领,文字的美,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及丰富的知识。但是,
如果作家没有那个活生生的思想,那个深刻的感受,那么,作品的艺术
生命就短,艺术生命长的作品,它总是打动人的灵魂,叫人多懂人生的
道理。请你们多读《红楼梦》,多读读关汉卿的作品,就会感觉到这个
❖ 其他人物 ❖ 剧中还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点的。鲁侍萍,虽然处境艰难,
但她凭借自身坚强的性格,不屈不挠走过了人生最艰苦的时 期,可以说,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 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 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 了给人看。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 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 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 存在的价值。鲁贵是资产阶级常见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 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 1922年(12岁)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与靳以(章方叙) 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1923年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 1925年先后参加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 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张伯苓创 建于19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经是其中的活跃 分子),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在1925年5――6月参加“南 开中学五卅后援会”,演出戏剧,宣传反帝爱国思想。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有《王昭君》、《胆剑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作者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本名万家宝,字小石,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雷雨》、还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凌晨,曹禺辞世。

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于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王昭君》是曹禺受周恩来的嘱托而编写的历史剧。

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构思写成的。

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期刊上,并已在北京演出了。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胆剑篇》《胆剑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

是历史剧创作的一部好的作品。

《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却不在重新演绎这个关于复国的故事。

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历史背景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胆剑篇》通过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而后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的故事,启发弱小国家的人民,只要能卧薪尝胆、奋发自强,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剧本发表后受到广泛的称赞。

茅盾指出:这个作品,在所有的以卧薪尝胆为题材的剧本中,不但最后出,而且也是惟一的话剧。

作为最后的一部,它总结了以前的一些剧本的编写经验而提高了一步。

越王勾践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已当了俘虏,但还据理力驳夫差,严辞斥责吴国欺凌弱小、残杀无辜是不勇不义,为此险些被处死。

但是为了实现复国大业他不得不暂敛锐气,控制感情,向吴王谢恩并作前马。

在夫差故意挑起勾践的心头之火,又突然提出要与勾践结为亲家,并立即带勾践之女回姑苏完婚时,勾践为完成复国大业,也委曲求全违心地答应。

北京人 曹禺

北京人 曹禺

作品简介
三十年代初,北平。 曾家被时代的风雨摧撼得行将垮塌,曾老太太病入膏肓,曾大少爷终 日无所事事,不可救药。为了重振曾家欲光宗耀祖,曾老太爷向新兴的 资本家杜老板借高利贷,给刚成年的孙子曾霆娶亲,用办喜事来冲掉笼 罩在曾家头上的阴云。 热闹红火的喜事办了,但结果并不如人愿,曾老太太还是死了,大少 爷文清依然浑沌的活着,他暗恋着表妹愫方十几年,却不敢对其表达爱 情。他爱恨不能自已,最终选择了死亡。 曾家大院的女人们,命运更是只能随着曾家的没落而挣扎着——
北京人
——曹禺
作者生平
戏剧结构
作品简介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
曹禺(1910年-1996年),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 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 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 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 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 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 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剧照欣赏:
《北京人》:“沉静”的诗
走向崩溃的大家庭与传统文化
下一代与家庭之外:没有“爱情”的“出走” 两组形象与两种生命状态:空壳与新生
意象:鸽子与“北京人”
《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生活化的戏剧: 从“戏剧化的戏剧”向“生活化的戏剧”的转化 开始对人的日常生活的内在神韵与诗意进行开掘,使普通人有精神世 界被关注并得到升华。与此同时,戏剧节奏与戏剧冲突也趋向舒缓与淡化。 人物的性格和复杂的心理,都在十分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演进着,而深刻的主 题和文化内涵就潜藏在其中。 艺术的发展, 往往取决于作家对生活认识的提高。契诃夫的现实主义艺 术, 更要求作家深入地把握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曹禺写《北京人》, 他的生 活阅历、艺术经验都更为深刻、成熟, 在艺术方面也有深刻的“反省”, 因 而对契诃夫戏剧艺术的领悟与借鉴就能得心应手。他写《日出》时曾经为之 倾倒而未能实现的夙愿, 在《北京人》中实现了。契诃夫引他进入一个更为 风光旖旎的戏剧美学王国, 使《北京人》呈现出一片新的艺术风貌,平淡幽 远中的深沉紧张, 忧郁哀伤而明朗乐观的情调, 满贮着幽婉深长的抒情诗意。 这风格显然有别于《雷雨》的紧张热烈激荡郁愤。它既保持了曹禺戏剧风格 中属于他个人所特有的、一贯稳定性特质, 又增加了新的艺术因素。他的新 的艺术的发展与新的风格的形成, 主要得力于契河夫。

曹禺的人物简介

曹禺的人物简介

曹禺的人物简介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的很多作品现在仍然是家喻户晓,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曹禺的人物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禺的人物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绰号。

“曹禺”是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笔名(姓氏“万”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的故事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这一年的夏天,曹禺的夫人给曹禺准备了洗澡水,让曹禺去洗澡,当时正在沉浸在书中的曹禺,对妻子的催促一拖再拖,最后在妻子的再三催促之下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走进了洗澡间,一个小时过去了,又一个小时过去了,始终不见曹禺出来,只听见哗啦啦的水声,曹禺的夫人进去一看,只见曹禺坐在澡盆里,一边用毛巾拍打着水,一边看书。

在曹禺人生的最后八年里曹禺几乎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但是即使是在医院里曹禺也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始终没有离开创作。

曹禺手边一直有好几个本子,其中有活页本、小笔记本、学生用的横格本等等,里边有他的断想,有日记,有人物的对话,有写出的诗,更多的是他想写的剧本之提纲等。

在那段时间曹禺的床头总是放着《托尔斯泰评传》之类的书,曹禺读起来非常的认真,有的时候读着读着会突然感慨万千:“我就是惭愧啊,你不知道我有多惭愧。

”、“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甘。

我越读托尔斯泰越难受。

你知道吗?”。

曹禺的社会评价曹禺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一位成名比较早的剧作家,早在曹禺23岁的时候就写出了轰动世界的《雷雨》,《雷雨》这部作品即使是在今天还在被广泛的演绎,曹禺是一位才子,也是一位幸福的话剧大师。

曹禺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

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承认的事实,曹禺早在23岁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第一部话剧作品《雷雨》而轰动一时,成为了当时举世闻名的人物,这场戏上演的时候的轰动效应让人叹为观止。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曹禺(现代话剧编剧)人物简介
• 受到戏剧界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03
对后世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戏剧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曹禺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雷雨》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主题
• 受到当时社会现实的启发
• 深刻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力求揭示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通过“原野”这一象征性意象展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揭示主题
主题
• 深刻揭示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 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
• 展现人性的善恶之争
03
曹禺戏剧的艺术风格与价值
曹禺戏剧的人物塑造与心理描绘
人物塑造
心理描绘
• 通过丰富、细致的人物描绘展现人物性格
•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南开中学时期开始接触戏剧
• 参加学校的话剧团,担任演员和编剧
• 对戏剧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曹禺的戏剧创作历程

20世纪3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
• 1933年,创作第一部话剧《雷雨》
• 随后又创作了《日出》、《原野》等经典作品

40年代,戏剧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北京人》、《家》等优秀作品
• 对戏剧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50年代至60年代,戏剧创作风格发生变化
• 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等作品
• 戏剧主题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变革
曹禺的成就与影响
01
被誉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
• 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话剧的代表之作
• 对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 作品

曹禺 作品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曹禺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今宵酒醒何处》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下半部分为“禺”。

一、《雷雨》:创作于1933年,1934年公开发表。

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二、《日出》:1936年发表。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白露的住处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解剖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三、《原野》:1937年发表。

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剧本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该剧通过揭示仇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被扭曲的灵魂,来揭示农村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残酷,深刻地展现了仇虎从反抗、复仇到觉醒的心灵历程。

四、《北京人》:1941年发表。

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没落的故事,表现出了对于旧制度的鄙弃与否定,和对新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它是一首动人的、抒情的、催促旧制度灭亡的葬歌,呼唤新社会诞生的序曲。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震荡崩溃的图景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新生的奔向胜利。

曹禺的资料简介

曹禺的资料简介

曹禺的资料简介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前期极富创作力,作品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曹禺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禺的资料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绰号。

“曹禺”是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笔名(姓氏“万”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摘自孙庆升:《曹禺论》),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生平经历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

1934年写就《雷雨》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

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

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曹禺的主要创作1926年曹禺的处女作《今宵酒醒何处》问世。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中国现代作家曹禺

《雷雨》剧情简介:
雷电交加之夜,两家人又聚集于周家客厅。 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宣布了真相,并令周萍去认 母认弟。此时周萍意识到了四凤是自己的妹妹, 大海是自己的亲弟弟。四凤羞愧难当,逃出客厅, 触电而死,周冲出来寻找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 开枪自杀,大海出走,侍萍和蘩漪经受不住打击 而疯,周朴园则一个人在悲痛中深深忏悔。
二、代表作品——《雷雨》
《雷雨》是一出杰出的现 实主义悲剧,发表于1934年7 单击此处添加简短说明,请您在此
修改您的内容。单击此处添加简短 说明,请您在此修改您的内容。
月。这部话剧通过一个封建 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 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 家庭的罪恶。
《雷雨》是一部不 但可以演,也可以读 的作品。
·拓展知识: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 上的宙斯”。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 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 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 野》《北京人》。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 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 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 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 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畸形的执 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 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 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 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 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 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都一 起走向了毁灭。
曹禺
一、曹禺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
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 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 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第十四章 曹禺

第十四章 曹禺

1938年,剧专迁往重庆,1939年迁往川南的江安。 1940年夏秋,作《蜕变》,1940年10月商务印书 馆。 秋冬,作《北京人》,1941年12月文化生 活出版社。 1942年春,辞去剧专职务,来重庆,先后担任戏 剧刊物编辑、文协理事、电影厂编剧等。 夏,改编《家》,1944年12月重庆文化生 活出版社。 1946年3月2日,和老舍一起应邀赴美讲学。
影响:
2、《日出》 (1937年2月,上海戏剧工作社首次公演,删去了 第三幕) 主题: “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 人物: 方达生与陈白露——一个傻气,一个聪明,都是 所谓的“有心人”。
技巧:
我很想平铺直叙地写点东西,想敲碎从前 那一点点浅薄的技巧 。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 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我决心 舍弃《雷雨》中所用的结构,不再集中于几个 人身上。我想用片段的方法写出《日出》,用 多少人生的零碎来阐明一个观念。如若中间有 一点我们所谓的“结构”,那“结构”的联系 正是那个基本观念,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 有余。” „„这里正是用着所谓“横断面的 描写”,尽可能地减少些故事的起伏与“起乘 转合”的手法。
三、剧作的主题和风格变化
《雷雨》、《日出》、《原野》,追索人生、人性、生 命存在之中难解的“神秘”。 《北京人》、《家》对人生孤独的悲哀的体味与思考。 对欧洲戏剧化戏剧风格的借鉴,它要求激烈的戏剧冲 突和曲折跌宕的剧情,三一律式的严整的戏剧结构。 对契诃夫开创的生活化的戏剧风格的借鉴,它从日常 生活的表面,追求深刻的生活本质,不要求曲折离奇的情 节和惊心动魄的场面,注重生活的自然和片段。
二、创作
1、《雷雨》(1934年) 主题:“悲天悯人” 人物—— 周朴园:“社会悲剧” 繁漪:“性格悲剧” 侍萍:“命运悲剧”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一、生平及创作曹禺,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

他生母在生下他三天后去世,他是由继母抚养长大的。

他的继母喜欢看戏,因此从小他就经常有机会随继母出入戏院,京戏、昆腔、河北梆子等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着迷。

12岁时进入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学习,出演过丁西林的《压迫》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29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坷夫、奥尼尔等的西方戏剧,几年间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剧作,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在大学将毕业时,曹禺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雷雨》,1934年正式发表。

搬上舞台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一九三六年又寫成《日出》,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这两部多幕剧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已脱尽稚气,走向成熟。

1936年,曹禺发表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原野》,在取材和表现技巧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1941年写的《北京人》是他的又一力作,仍旧采用的是都市生活的题材。

1942年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曹禺以自己丰硕的成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五四以来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它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是今天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悲剧,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话剧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现代话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简介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周误以为她已死。

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

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

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

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

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

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

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

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

《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

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由杜宣、吴天等导演。

国内首演的是天津的孤松剧团,接着上海复旦剧杜、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了此剧,引起轰动。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雷雨》

曹禺《雷雨》

就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一个
“应当”十足表现了他在家庭中的专横和冷
酷。
“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 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榜 样。” “我以为你这次说话说得太多了。” 每句话都不算长,但却充满了“应当”和 “我以为”一类的词句,非常符合他那种对 家人专横、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性格。
2、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雷雨》中的八个人物,每个人都可以独 自成戏,如周朴园的专横,冷酷、周冲的天 真善良、蘩漪的疯狂大胆、四凤的清纯真诚、 鲁大海的正直勇敢、鲁贵的卑琐狡猾,个个 写的活灵活现。
3、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并且高度个性化。 剧作为了突出周朴园的专横、独断的封 建家长性格,台词多为简短、有力,赋予命 令性和不容辩驳性。如第一幕:他一出场看 到两年多没有见到面的妻子蘩漪,第一句话
第十章 曹禺《雷雨》
一、生平与创作简介
曹禺,(1910-1996)原 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秋年进入南开中学读 书,开始接触到新兴话剧。 1928年曹禺考入南开大学 政治学系,1929年转入清 华大学专攻西洋文学。
创作概况
抗战前期 : 曹禺1933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雷雨》。 1936年创作《日出》。 1937年创作《原野》。 《雷雨》、《日出》、《原野》成为曹禺 抗战前的三部力作。
4、戏剧语言精练简洁、明白晓畅,具丰富 的潜台词。 如侍萍在三十年后重来周公馆时,第一 次见到久别的儿子周萍,竟然成了凶狠地殴 打亲兄弟(鲁大海)的恶少,心中的痛苦与愤恨 可想而知。她本能地呼喊周萍的名字,但她 的身份与地位又不允许她明言,只能强忍悲 痛,转而以大海母亲的身份进行抗议:“你 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 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戏剧创作

Hale Waihona Puke 原野》剧照《北京人》剧照曹禺的话剧创作
《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等。
《日出》剧照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 性格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奥 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雷雨》
《雷雨》的故事梗概和主题
主要内容:《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 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 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 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 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 剧。
“这堆在下面蠕动着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 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 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然而, “愈挣扎,愈深深地陷入在死亡的泥沼里”。 “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 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曹禺语)。这 种带有神秘的宿命论的无知力量对命运的把 持更加增添了戏剧情节的残酷。
主题: 血源的悲剧 爱情的悲剧 阶级斗争的悲剧 人性罪恶的悲剧以及神秘命运的悲剧。
主要人物
周朴园:他既是尊崇旧道德的资本家,又 是在外国留学过的知识分子。对于这个人物 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 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 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 戏剧情节——例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 繁漪的专横、处理罢工的手段等等,给予了 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陈白露
《日出》主题
《日出》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众生像, 对“不足者”和“有余者”两个对立世界的 表现,是对人挣扎困境的描写,人处于一种 被捉弄和自然的淘汰之中,进入大都市的人 们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大都市。戏剧在高等 大旅馆和下等妓院展开,作者对“不足者” 是同情多于嘲讽,对“有余者”是嘲讽多于 同情。
《雷雨》意象

作家曹禺的生平简介_550字

作家曹禺的生平简介_550字

作家曹禺的生平简介_550字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1910年9月24日生,湖北潜江人。

现代剧作家。

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参加《压迫》、《娜拉》等话剧的演出。

曾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写过中篇小说、新诗。

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

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九一八”事变后,参与创办《救亡日报》,编演抗战戏剧。

1933年大学毕业,到河北保定明德中学任教。

数月后,又进清华研究院研究戏剧。

1934年7月剧作《雷雨》问世。

此后在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其间,写作《日出》、《原野》两剧。

“八一三”以后,随剧校内迁重庆、汀安。

1938年与宋之的合作写了《黑字二十八》,并参加演出。

在江安期间先后写出《蜕变》、《北京人》,改编独幕喜剧《正在想》。

1942年又回重庆后,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了四幕剧《家》。

1946年创作四幕剧《桥》(只完成二幕三场)。

同年三月应邀赴美讲学。

1947年归国,在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文华影业公司工作。

同年秋,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

1954年创作多幕剧《明朗的天》。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剧协主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

1962年创作历史剧《胆剑篇》。

1978年发表历史剧《王昭君》。

今晚9点22分,作为朱令的代表律师李春光在其微博上发布了案件的最新进展。

从通报中,记者获悉,清华大学校方已收阅此前发出的《律。

曹禺的生平简介

曹禺的生平简介

曹禺的一生简介五部经典剧作,有最重要的《雷雨》和《北京人》,以及不太重要的《日出》《原野》《家》。

其创作成功标志着中国话剧走向成熟。

总体上讲我不是很明白也不是很喜欢他的创作。

其追求一种戏剧艺术的大融合,但其基本追求是现代主义的,对那些玄虚的东西尤其有兴趣。

其创作的社会的现实的写实的部分,那些戏剧性的悲剧性的部分,在演出中被人们所接受,但那些所谓“形而上的探索”“非写实的”“对人性困境”的实验性内容,则一般不会上演。

我觉得这倒是好事,这不能说明他的创作水平超越了时代,只能说明人民和大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对那些误入歧途的胡言乱语能做到自觉抵制。

|《雷雨》和生命三部曲《雷雨》可以做两个层面的解释。

其是一部典型的易卜生式的戏剧其一,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内展开了前后三十年的矛盾,过去的戏剧和现在的戏剧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剧中每一个人关于伦理情爱和阶级斗争的悲剧,乃至于全部归于罪恶的源泉,也就是大资本家和封建家长周朴园。

在序幕和尾声中交代了故事的后续,年青一代都死了,活下来只有年老的一代,于是更强化了对不公平的社会和封建家庭的控诉。

其二,其还有诗的特点,多用各种意象来揭示人性和人生存状态的困境(这他妈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人性,明明写的就只是一个家庭悲剧,怎么关联到人性上的?我不明白,也不想理解,谁TM爱用人性这些无趣的词就去用吧)。

故事的整体氛围被笼罩在夏天的郁热中,而几乎每一个人都具有极为激烈的情热,也就是极为激烈的欲望和追求,两者相交则构成了生命热力的郁结,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几乎喘不过来气,最后被逼到走投无路歇斯底里的境况中,从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雷雨式的性格和雷雨式的感情力量。

这构成了曹禺的主题,也就是抽象的残酷,命运本身就是残酷的,人的挣扎只不过像是无助地在海中抓起一把稻草。

序幕和尾声将故事和观众的距离一下子拉远,于是具有了悲悯的情调。

我觉得呢,其虽然有诗的意蕴,但是将一种感觉和气氛解释为具有某种实在的意蕴,实在的所指,这是一个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和。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他对学生们的抗日行动赞不绝口,说:日本人霸占咱东三省,就像在咱国家身上割了一块肉。

娘疼儿心酸,谁割咱娘的肉,咱就跟他拼!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大哥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渐渐在他心里清晰起来。

曹禺率清华大学抗日宣传队在保定育德中学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等话剧。

这部描写东北松花江群众掩护抗日武装队员过江的话剧,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育德中学附近有个铁厂,曹禺与工厂的工人们座谈,工人们纯朴的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曹禺在车上遇到的那位姓赵的工人融合成了《雷雨》中的鲁大海。

多少个日日夜夜,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西文阅览室,在清华园的小河边,曹禺为创作《雷雨》简直到了神魂颠倒的地步。

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创作。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这时是1933年8月,曹禺即将从清华大学毕业,并受聘赴保定育德中学任教。

在育德中学期间,他将此剧本进行了最后的完善。

育德中学是同盟会员陈幼云1907年11月在原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基础上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17年增设留法勤工俭学等工艺预备班,1931年又增设高级普通科,全校高初中合计有20个班左右,学生1000多人。

学校要求理科教师要用英语授课,让学生毕业时达到大学预科程度,这样,英文课就颇为重要。

曹禺被育德中学聘为英文教员,为学生讲授林语堂开明英语读本,英文经典,英文论说文范等课程。

他在到育德中学任教之前,将《雷雨》的剧本送到了。

一部《雷雨》让他苦苦构思了近5年,苦心写作半年,五易其稿。

写成后将剧本交给了他在南开中学的同窗好友靳以。

靳以与巴金共同负责的组稿工作,的主编是郑振铎。

靳以人很正直,他觉得曹禺是他的好朋友,就没好意思将《雷雨》剧本向主编推荐,稿子一直放在他办公桌的抽屉里。

这期间,曹禺一直在育德中学尽心教学,但他始终放不下心爱的戏剧创作,于是,半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

直到他离开育德中学,他的《雷雨》还是石沉大海。

1934年7月的一天,靳以与巴金一起谈论《文学季刊》的组稿工作,巴金说:我们要注意文坛的新人,组稿面要宽一些。

靳以便将曹禺的《雷雨》交给巴金。

巴金当晚就读完,被深深打动,把剧本推荐给主编郑振铎,在当年《文学季刊》的第三期发表。

之后很快由中华同学新剧公演会在日本东京上演,东京神田一桥教育馆发行了《雷雨》的日译本,成为畅销书。

鲁迅看了日译《雷雨》剧本颇为兴奋,对到访的美国记者斯诺说,中国最好的戏剧家有郭沫若、田汉、洪深和一个新出的左翼戏剧家曹禺。

正在东京的郭沫若观看了《雷雨》的演出后亲自为《雷雨》的日译本作序说,《雷雨》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

曹禺由此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一跃成为中国剧坛的巨星。

曹禺作为文明戏观众的历史,是从母亲(继母)的怀抱里开始的。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

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

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

薛氏胞妹薛泳南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

曹禺的继母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继母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

曹禺是爱美剧的业余演员,但他作为业余演员的历史,则早在"爱美剧"出现之前就开始了。

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

1920年结束私塾学习,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爱美剧”作为一个运动,出现在1921年以后。

1922年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与靳以(章方叙)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

1923年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沸腾”起来。

1925年,15岁的曹禺正式加入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孙、张伯苓创建于1909年,周恩来曾是其中的活跃分子)的活动,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

1926年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

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

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响。

1927年他还参加了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剧作的排演。

曹禺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虽然是1934年以后的事,但在1928年,曹禺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雷雨》的构思。

他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

同年夏天,曹禺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后,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

9月,曹禺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去看京剧。

年底,与钱锺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周刊》编辑。

1933年,23岁的曹禺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

曹禺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

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

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

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

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

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

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

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

1936年,在曹禺尚未写出第二部作品《日出》时,《雷雨》即作为《曹禺戏剧集》(第一种)由巴金主持的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因此,《日出》不仅是巴金的期待,也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

《日出》发表后,由萧乾主持,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邀请了当时文坛上各种派别的几乎所有大家,包括茅盾、巴金、叶圣陶、沈从文、靳以、李广田、朱光潜、杨刚、荒煤和燕京大学西洋文学系主任"中国通"谢迪克等,进行了两次集体讨论,盛况空前。

为一个剧本,整个评论界如此迅速、如此兴师动众,在中国话剧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1936年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沅邀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

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

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

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

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

1939年春,随校迁往江安。

暑假期间,创作《蜕变》。

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总动员》)。

初冬率剧校师生赴重庆演出《蜕变》,蒋介石看后下令禁演。

1940年秋开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

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金的《家》。

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剧《李白与杜甫》作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

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