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
朊病毒
生命科学学院11级生物工程 C01114013 宋强微生物学朊病毒综述一、朊病毒的发现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搔痒症”。
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20世纪6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搔痒症”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蛋白质。
由于这种推断不符合当时的一般认识,也缺乏有力的实验支持,因而没有得到认同,甚至被视为异端邪说。
1947年发现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搔症症”相似。
以后又陆续发现了马鹿和鹿的慢性消瘦病(萎缩病)、猫的海绵状脑病。
最为震惊的当首推1996年春天“疯牛病”在英国以至于全世界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甚至引发了政治与经济的动荡,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因为他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朊病毒(Piron)。
“朊病毒”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Prusiner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多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的病因。
二、朊病毒的概念1982年stanly B1prusiner等提出蛋白质感染颗粒(pro 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s,prion)假说,提出了朊病毒(prion)的概念,他给朊病毒所下的定义是:朊病毒是不被大多数修饰核酸的方法灭活的蛋白质传染性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缩写为prion,今的朊病毒假说是唯蛋白质说,认为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不含核酸,分子量33kD~35kD,抗蛋白酶的PrPSc是其唯一(或主要)成分;它是宿主PrP基因编码的蛋白PrPC经翻译后修饰构象改变形成,在朊病毒病病理发生中起主导作用,其复制和分离物(或毒株)的不同特性都由其自身和宿主PrPC相互作用决定,而不依赖于任何核酸。
关于朊病毒的综述
关于朊病毒的综述摘要:朊病毒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B·布鲁辛纳(Stanley B. Prusiner)于1982年发现,是一类与其他病毒不一样的病毒,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本文主要从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基本结构、致病机理、主要疾病、传播途径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来介绍朊病毒,让大家进一步认识朊病毒,了解朊病毒。
关键词:朊病毒;蛋白质;核酸朊病毒是一类与其他病毒不一样的病毒,它只有蛋白质而无核酸,却既有感染性,又有遗传性,并且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不同的异常特性。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袭因子,是一类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本文主要从朊病毒的发现过程、基本结构、致病机理、主要疾病、传播途径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来介绍朊病毒。
1.朊病毒的发现过程朊病毒最早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斯坦利·B·布鲁辛纳(Stanley B. Prusiner)于1982年发现的。
推测朊病毒仅由蛋白质组成,没有核酸。
在这之前,科学家认为所有的病原体都有可复制的核酸(细菌、病毒等等)。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突破口:这种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被称为PrP的蛋白质组成的。
这种蛋白质可以在细胞的质膜上找到(具体功能还不了解),但是与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与正常因子PrPC在形状上有一点不同。
科学家推测这种变形的蛋白质会引起正常的PrPC转变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正常的蛋白质和致病的蛋白质因子都成为新病毒的材料。
在这个假说被提出来以后,产生PrP的基因被抽离出来,产生不同形状的突变基因被成功的定义和复制,研究实验鼠的结果为这个假说提供了支持,这些证据现在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可争议的。
2.朊病毒的基本结构斯坦利·布鲁辛纳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初步搞清了引起瘙痒病的病原体即朊病毒的一些特点。
朊病毒分子生物学
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 脑髓,但在潜伏期内除中枢神经系统外, 各种组织器官均有感染,且感染多途径, 除消化道外,神经系统、血液均可感染, 预防难度大,人畜一旦发病,6个月至1年 全部死亡,100%的死亡率。
七、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无论是病毒、细菌还是真菌,它们能够传 染并在新宿主体内繁殖的物质基础均是核 酸(DNA或RNA)。而Prions的传染性只 是通过蛋白质PrPSc来实现。如果将这一致 病蛋白注入健康动物体内,PrPSc可“繁 殖”,并致病。
朊病毒
一、朊病毒(virino)的发现
1982 年,美国的Pruisner 博士和他的同 事分离纯化出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特殊糖蛋 白,称为抗蛋白酶蛋白( PrP) , 经实验认为羊 痒病的感染因子可能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 白质,并取名为朊病毒蛋白。
二、朊病毒的来源
朊病毒一直存在于世界,是正常基因在 129位编码缬氨酸或甲硫氨酸位置发生突 变。
八、预防措施
一是堵漏洞,严把海关进出口国门,严禁从 疯牛病疫区进口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 和与牛相关制品 二是查内源,加强对本土羊瘙痒病的筛查, 监测疯牛病,预防医源感染 三是强基础,加强对朊病毒发病机理、传染 途径、灭活消毒手段的研究
(PrP转化为PrPSrPSc只是纤维,捆绑PrPC fibril结束,把它转化成PrPSc。如果是这样的 话,那么朊病毒数量会呈线性增长,形成更长 的纤维。但PrPSc和传染粒子的数量都会快 速增长,这一现象可在染病毒致病中观察 到。这也可以解释fibril的破碎,发现其指数 的增长会导致fibril 生长和fibril破碎
库鲁病潜伏期长,自4—30年不等,起病隐匿,前驱期患 者仅感头痛及关节疼痛,继之出现共济失调、震颤、不自 主运动,后者包括舞蹈症、肌阵挛等,在病程晚期出现进 行性加重的痴呆,神经异常。
朊病毒简介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初中生物朊病毒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朊病毒知识点总结一、朊病毒的基本概念朊病毒(Prion)是一种特殊的传染性蛋白质,它不含有遗传物质如DNA或RNA,但却能够诱导正常的朊蛋白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朊病毒的发现挑战了传统关于病原体必须含有遗传物质的观点,为生物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
二、朊病毒的结构与特性1. 结构特点- 朊病毒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异常折叠的朊蛋白分子组成。
- 这些异常折叠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抵抗蛋白酶消化的能力。
- 朊病毒的形态多样,可以在多种生物体内发现。
2. 传染性- 朊病毒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例如通过受污染的手术器械、器官移植等途径。
- 它们能够在宿主体内诱导正常的朊蛋白发生结构变化,从而形成更多的朊病毒。
三、朊病毒引起的疾病1. 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是人类中最常见的朊病毒疾病。
- 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肌阵挛、行为改变等症状。
- 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2年内导致死亡。
2. 变异型克雅氏病(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vCJD) - 主要影响年轻人群,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
- 症状包括精神病性症状、严重头痛、肌肉僵硬等。
3. 格特瑞-斯特劳斯勒症候群(Gerstmann-Sträussler-Scheinker syndrome, GSS)- 表现为共济失调、眼肌麻痹、痴呆等症状。
4. 动物中的朊病毒疾病-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俗称“疯牛病”。
- 羊瘙痒症(Scrapie)。
四、朊病毒的检测与诊断1. 临床诊断-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
- 朊病毒疾病的症状与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2. 实验室检测- 免疫组化染色:利用抗体特异性识别朊蛋白。
- 西方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的异常朊蛋白。
朊病毒的简介
朊病毒在个体之间容易传播吗?
从“朊病毒”的本质来看,即它是空间构型改变的正 常蛋白质,是正常蛋白质变性所致;所以它不像细菌 有鞭毛菌毛,不像普通病毒可以吸附穿刺,除非是机 体注射这样的小概率事件。而且从消化道方面来说, 消化系统是有蛋白酶的,所以除非大量使用含朊病毒 蛋白的食物,否则感染的概率还是不大的。
朊病毒特性与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DNA和RNA
DNA和RNA 蛋白质
Contents
1.朊病毒的发现 2.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3.对朊病毒的理解 4.朊病毒的最新研究
一、朊病毒(prion)的发现
朊病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 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 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 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 直至瘫痪死亡。20世纪60年代, 英国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用放射处 理破坏DNA和RNA后,其组织仍 具感染性,因而认为“羊瘙痒症” 的致病因子并非核酸,而可能是 蛋白质。 病羊神经组织的海绵状损伤
人的朊病毒病
1、传染型朊病毒病:如库鲁病,该病主要局限在巴 布亚新几内亚的Fore族人群中发生; 2、遗传型朊病毒病:克雅氏病(CJD)、格斯特曼综 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属于生殖细 胞突变形成的; 3、散发型朊病毒病:包括大多数CJD和部分GSS, 可能与体细胞突变或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 的自发性构型改变有关,而牛朊病毒传染人造成的 CJD也属于这一类。
目前发现的朊病毒疾病发现疯牛病(BSE)、 羊痒病(SC)及人的纹状体脊髓变性病 (CJD),脑软化病(GSS),库鲁病 (kuru),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最近在 猫的体内也发现朊病毒导致的疾病 我们不难发现朊病毒的宿主全部是哺乳类动 物,而且是体温恒定在37摄氏度左右的哺乳类 动物.这使我们不由联想到许多酶的最适温度 与其十分相似.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科学家发现了克雅氏病与疯牛病(Mad Cow Disease)之间的关 联,认为这两种疾病可能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
1997年
英国科学家成功分离出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并将其命名为朊病毒 。
02
朊病毒的传播与影响
朊病毒的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播
通过与感染朊病毒的生物体直接接触,如破损皮肤、黏膜等,导 致病毒进入体内。
生物发光法
利用生物发光技术检测细 胞内是否存在异常代谢产 物,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朊 病毒。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01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朊病毒结合,通过酶标记技术检测抗原抗体
复合物,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免疫荧光技术
02
利用特异性抗体标记荧光物质,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是
否存在荧光标记,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朊病毒的控制与管理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和报告体 系,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隔离与治疗
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对确诊 病例进行治疗,降低死亡率。
资源整合与调配
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 资源,共同应对朊病毒疫情。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 究朊病毒防治技术,分享防控
经验。
05
朊病毒研究展望
免疫沉淀法
03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朊病毒结合,通过离心沉淀和洗涤,将抗原
抗体复合物分离出来,以此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 2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通过扩增朊病毒基因片段,判断是否存在朊病毒 。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可疑样品中是否存在朊病毒基 因片段。
3
科技文写作作业——关于朊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关于朊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欧洲疯牛病的爆发到由疯牛病感染而导致人的新型克雅氏病(nvCJD)的出现,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BSE病原朊病毒及朊病毒病的研究。
Prusiner等(1982)首次提出的朊病毒假说已经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
朊病毒病是由一种新型蛋白感染因子引起的任何动物可转移神经退化性疾病,所以实际上是一种蛋白质病毒,朊病毒病又称海绵状脑病,最中可导致患者死亡。
此类疾病包括人的震颤病、克雅氏病(CJD)、吉斯综合症(G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以及动物的羊瘙痒症、牛海绵脑症(俗称疯牛病)和鹿、猫、水貂等的海绵状脑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是动物和人产生认知和运动功能的严重衰竭直至死亡,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表现为脑组织的海绵体化、空泡化、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形成以及致病蛋白的积累(Brandner,1996)。
十几年来,人们在探索朊病毒致病机理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朊病毒新型蛋白蛋白质病毒功能衰竭引言Prion病是异常的朊病毒蛋白(PrP)蓄积在人、畜脑组织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1982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尔发现了该病毒蛋白,他的发现对了解与痴呆有关的疾病和疯牛病的病因具有重要作业。
为表彰他的新发现及研究成就,于时隔25年后的1997年授予他诺贝尔医学奖。
正文一、Prion病的共同特点1.1、潜伏期长,可达数月至数年(一般为18到26个月)。
1.2、一旦发病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并以死亡告终。
1.3、病理学特征是脑皮质神经元空泡变性、死亡、缺失,而星形(小胶质)细胞高度增生,脑皮质疏松呈海绵状,并有淀粉样斑块形成,HE染色淡红色,脑组织中无炎症反应1.4、不能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患者以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Prion病的致病机制研究2.1 Prion病概述Prion是一类完全不同于细菌、真菌、病毒、类病毒及卫星病毒等病原因子,其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由PrP c或其前体转变为由α螺旋结构变成β片层结构的PrP sc,同时,PrP sc还可结合PrP c,使之发生结构的改变,从而,由于外源性PrP sc的侵入并结合PrP c以及自身PrP c基因突变使其自发的发生结构改变,最终使PrP sc大量复制增殖、聚集,并沉积于脑组织中,引起神经细胞空泡变性等病变而造成海绵状脑病。
阮病毒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朊病毒又称蛋白侵染子,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病原体。
因能引起宿主体内现成的同类蛋白质分子发生与其相似的构象变化,从而可使宿主致病。
研究证明朊病毒蛋白(PrP)是由宿主基因编码的,其编码蛋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常人和动物细胞中的PrP,称为外PrPc,另一种是致病性PrP,称为PrPsc。
朊病毒致病原因是由于正常蛋白PrPc转变成PrPsc,,其致病机理有两种解释:一是重折叠模型(refolding model),认为PrPsc分子起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的作用,能与PrPc分子相结合,形成杂合二聚体,然后PrPsc以自身为模板,诱使PrPc转变成PrPsc,从而形成了PrPsc二聚体,于是一个PrPsc分子就变成了2个PrPsc分子,如此倍增。
并且从PrPc到PrPsc的结构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
另一种解释是晶种模型(Seeding model),认为PrPc分子本身有向PrPsc转变的倾向(一种平衡反应),PrPsc能像晶种一样,稳定PrPc的构象,形成淀粉样蛋白沉淀,然后碎裂后又变成新的晶种PrPc。
蛋白质感染因子的增殖既不是由于基因过分表达,也不是因翻译量增加,而是由于正常分子的构象发生转变造成的。
因此这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构象病。
它的提出不仅在医学上是一新的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致病的机制,在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发展过程中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研究发现重组的PrPc在一定条件下(如酸性低浓度盐酸孤)可发生构象转变.并获得一定的抵抗蛋白酶水解的能力。
尽管其产物不等同于PrPsc,但为深入了解PrP构象转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现在醉母阮病毒Ure2p和Sup 35p已成为研究PrP构象转变良好的实验模型[4]。
如果朊病毒的增殖是以改变正常PrPc 蛋白的空间结构为基础的,那么缺失PrPc 的机体对羊痒病有抵抗力。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朊病毒防治的伦理问题
保护隐私
在朊病毒的防治过程中,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密。
人道关怀
对于感染朊病毒的患者,应提供人道关怀和心理支持,减轻他们的痛苦和恐惧 。
05
朊病毒相关实验及案例分析
实验一:朊病毒的分离和纯化
总结词
朊病毒的分离和纯化是研究朊病毒的基础步骤,涉及到病毒的提取、离心、过滤和纯化等过程。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体外感染实验是研究朊病毒致病机制的重要手段,可以模 拟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感染过程。
首先,将纯化的朊病毒与敏感细胞进行共培养,观察病毒 对细胞的感染情况。通过荧光染色、免疫学检测等方法检 测病毒感染后细胞内病毒抗原的表达情况。此外,还可以 通过测定细胞病变、细胞死亡等情况来评估病毒感染的严 重程度。这些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朊病毒的致病机制 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治疗朊病毒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02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
朊病毒的感染机制
朊病毒通过与宿主细 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进入细胞内。
朊病毒的感染机制还 包括对细胞膜的破坏 和细胞骨架的改变等 。
在细胞内,朊病毒经 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 反应,最终导致细胞 死亡。
朊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朊病毒可以导致宿主细胞的结 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如细胞膜 的通透性增加、细胞骨架的紊 乱等。
朊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传播方式
致病机制
朊病毒可通过接触、消化道、血液等途径 传播,如食用感染朊病毒的动物器官或血 液等。
朊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诱导正常朊蛋 白错误折叠,形成淀粉样沉淀,导致细胞 功能紊乱和死亡。
疾病类型
诊断与防治
朊病毒可引起多种致命性疾病,如疯牛病 、克-雅病等。
朊病毒结构研究和致病机理分析
朊病毒结构研究和致病机理分析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退行性脑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等。
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
PrPsc和PrPc来自于同一基因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但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
科学界认为朊蛋白是一种不含核酸和脂类的疏水性糖蛋白关键词:朊病毒PrPc PrPsc 重组朊蛋白高级结构朊病毒(Prion Protein , PrP)是一种蛋白质亚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形态特征为小型蛋白质颗粒,大约有250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
它是由动物机体中高度保守的朊病毒蛋白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并能在机体的多种细胞中表达,在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元细胞中表达量最高。
朊病毒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构象:一种是存在于正常机体或感染动物的细胞中,没有致病作用,称为细胞朊蛋白(PrPc),另一种是仅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细胞中,称为朊病毒蛋白(PrPsc)。
两种蛋白的一级结构完全相同,但二极结构及高级结构则有着显著差异。
此种病毒可导致库鲁病(Ku-rmm)、克雅氏综合症(CJD)、格斯特曼综合症(GSS)、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等常见人类疾病以及羊瘙痒病和疯牛病等动物疾病[1]。
朊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使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
朊病毒特点是耐受蛋白酶的消化和常规消毒作用,由于它不含核酸,用常规的PCR技术还无法检测出来。
朊病毒的复制并非以核酸为模板,而是以蛋白质为模板。
斯坦利由于发现PrPSC(一普里朊)和PrPC具有相同的一级结构而具有不同的二级和三级结构,打破了以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的定律,而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
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了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朊病毒简介——精选推荐
朊病毒简介朊病毒(Prion),又称“普里昂”或蛋白质侵染子,是一种可以引起同种或异种蛋白质构象改变而致病或功能改变的蛋白质。
最常见的是引起传染性海绵样脑病(疯牛病)的蛋白质。
“朊病毒”最早是由布鲁希纳等提出的,在此之前,它曾经有许多不同的名称,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早在300年前,人们已经注意到在绵羊和山羊身上患的“羊瘙痒症”。
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阿尔卑斯破坏其DNA和RNA后,其仍具感染性。
1947年水貂脑软化病,其症状与“羊瘙痒病”相似。
最为震惊的是1996年“疯牛病”,在英国引起的一场空前的恐慌,一时间人们“谈牛色变”。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有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但近来又有研究报道,朊病毒含有微量核酸。
它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可传染性脑病(TSE)的一个特殊原因。
朊病毒与真病毒存在一些主要区别:阮病毒呈淀粉样颗粒状,无免疫原性,无核酸成分,由宿主细胞内的基因编码,抗逆性强、能耐杀菌剂和高温。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是1982年普鲁宰纳提出的朊病毒致病的“蛋白质构象致病假说”,以后魏斯曼等人对其逐步完善。
其要点如下: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构象:细胞型(正常型PrPc)和瘙痒型(致病型PrPsc)。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其空间构象上的差异。
PrPc仅存在a螺旋,而PrPsc有多个β折叠存在,后者溶解度低,且抗蛋白酶解;2.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3.基因突变可导致细胞型PrPc中的α螺旋结构不稳定,至一定量时产生自发性转化,β片层增加,最终变为PrPsc型,并通过多米诺效应倍增致病。
朊病毒致病如此强,其传播途径也是多样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1.食用动物肉骨粉饲料、牛骨粉汤;2.医源性感染:如使用脑垂体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和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3、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4、朊病毒可感染多个器官,已知的主要为脑髓。
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课程论文题目: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姓名:费鹏学号2011309110056专业:粮食、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指导教师:陈福生职称教授中国·武汉二○一二年一月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
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
本文对其理化性状、致病机理以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关键词:朊病毒;羊骚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综合症;致病机理;Abstract:Prion diseases is a family of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in both huma -ns and animals,including scrapie in sheep,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in cattle and 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 in human.The pathogenic factor of these diseases is thought to be a abnormal isoform protein(PrP Sc) of a normal cellular protei -n-PrP C. In this review the pres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hysico-chemical featur -es of prion, prion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det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Keywords: prion; scrapie; BSE; CJD; pathogenesis;朊病毒,也称为朊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传染因子。
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摘要:朊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是造成人类及其它动物的多种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的元凶,它不含有核酸,因而其生物学结构及特性、复制及致病机理具有特殊性,这也为朊病毒的鉴别提供了标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朊病毒的遗传也具有多样性,这造成了朊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的传播障碍。
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对朊病毒及其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朊病毒人类早在18世纪就发现了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1],但却一直无法分离出朊病毒病原。
这是因为朊病毒不含有核酸和脂类,是纯粹的“有侵染性的疏水性蛋白颗粒”[2]。
直到1982年,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病学教授Prusiner在对绵羊瘙痒病因子的研究中,才第一次揭开其神秘的面纱[3]。
朊病毒的发现,无疑使人类对生命体的认识,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不具有核酸却能复制的朊病毒是否属于生物的范畴,至今仍处在激烈的争论之中。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特殊的存在。
1.生物学结构及特性朊病毒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组成的,是具有传染性的结构简单的糖蛋白,其分子量为27000~30000Da[4],在电镜下看不见其病原颗粒。
朊病毒蛋白的前体(cellular isoform of the prion protein,PrP C),是一种正常无害的蛋白质,是由宿主细胞一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产生的,多数存在于神经元中,能通过空间构象变化形成感染形式的朊病毒蛋白前体(scrapie isoform of the prion protein,PrP Sc)。
PrP Sc 再经蛋白酶的酶切作用可转化为具有侵染性的PrP27~30,最后通过纤维聚合自我成核作用,形成朊病毒蛋白。
PrP27~30的浓度与其传染性成正比,经化学灭活处理后,其活性与传染性将同步下降。
1.1.理化性质由于朊病毒是纯粹的疏水性蛋白颗粒,因此能抵抗多种核酸酶(包括RNA酶和DNA酶)的作用,但却可被胰蛋白酶降解,蛋白质变性剂或氨基酸化学修饰剂也对其具有灭活或抑制作用。
第37章 朊病毒
• 2.诊断 根据症状、羊群的病史再结合脑的 组织学检查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用PrP抗 体对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或用脑组织抽提 液或脑脊液作免疫转印。
• 感染 牛海绵状脑病朊病毒无宿主特异性, 也可使其他反刍兽及猫发病。通过口服或 脑内接种,可将其在绵羊、山羊、貂、绒 猴、鼠猴、食蟹猴、小鼠及仓鼠传代。在 牛可垂直传递。现在认为,人类的新型克 雅氏病与食用污染朊病毒的牛肉有关,因 此受到高度重视。
• 2.诊断
• 症状与病理 根据临床症状、遗传背景及 可疑病牛的脑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 出诊断。
• 2.抗性 许多足以杀灭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 化学药物或环境及物理因素对PrPsc无效 (表42-1-575)。
• 3.生物学特性 朊病毒在仓鼠、小鼠脑内增 殖时间为5.2d,在人和动物的潜伏期长达 软月至数十年。感染引致脑组织空泡变性、 淀粉样蛋白斑块、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 不引起炎性反应。无包涵体,不诱导干扰 素,不破坏宿主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 不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
• 检疫淘汰焚毁病牛 并对30月龄以上的牛 全面检查,发现病牛的牛群全部淘汰、焚 毁。污染物品可用高压蒸气136℃处理2h, 或用5.25%次氯酸钠钠浸泡。
• 已有80多例猫以及若干其他动物园动物由 于食用类似的肉骨饲料患海绵状脑岗,因 此美国等国规定对从英国引进的上述动物 进行监测。
• 国际兽疫局制定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 规定,对所有临床症状与BSE相符的牛作 强制性的申报与检查,并要求严格管理肉 骨粉、动物胚胎等的进出口。控制此病除 坚决淘汰病牛以外,目前并无其他良策。
朊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1.2 PrPc与PrPsc的区别
PrPc和PrPsc都是由同一基因编码的,二者氨基酸序列完全 相同,并且没有共价修饰的区别。 但是二者在二级结构上有很大区别:PrPc含40%的α螺旋, 而含有很少或几乎不含β折叠,相反PrPsc则含有43%的β折 叠及30%的α螺旋。[3]
采用分子模式对PrPc和PrPsc的三维结构进行预测,认为 PrPc是一个含有4个α螺旋(H1~H4)的球形蛋白;在PrPsc中 有2个α螺旋(Hl和H2)形成4个β折叠链。有1个二硫键将H3和 H4连接在一起,稳定PrPc和PrPsc的结构。[4]
朊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主讲人:发面五两
一、基本构造
朊病毒又称蛋白质侵染因子(又称毒朊)。朊病毒是一类能 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疏水蛋白质 [1]。 朊病毒是一种能侵染动物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 性疏水蛋白质,它与普遍意义上的病毒不同,不含生命最基本 的遗传物质——核酸。朊病毒传染性极强,无特异性抗体存在, 对各种理化作用也有很强的抵抗力;而且它可以发生变异并跨 种族感染。朊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 均以死亡告终,目前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哺乳动物海 绵状脑病已在全球肆虐,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朊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 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
三、朊蛋白的致病机理
1、朊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1朊病毒蛋白有两种异构体简介:
PrPc 为分子量33000~35000D的糖蛋白,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细胞 中。 PrPsC 可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 PrPc为分子量33000~35000D的糖蛋白,而致病的PrPsc只有 27000—30000D。PrPsc可使正常的PrPc转化为致病的PrPsc, 并不断自我复制,在细胞中大量蓄积,最终导致病理效应。
朊病毒及其检测课件
参与神 经系统 Cu2+代
谢
信号转 导
抗氧化
PPT学习交流
20
1 维持神经系统功能
在所有细胞类型中,以神经元表达PrPC水 平最高,且PrPC高度富集于突触处(终板处也 有富集),这提示PrPC对神经系统有特殊的重 要性。PrPC除实验表明,PrPC缺失虽不引起 肉眼可见的行为和发育障碍,但在整体动物 水平来看可导致与昼夜节律有关的行为异常。 在神经系统水平,PrPC缺失可导致电生理参 数方面的改变。
14
3 PrPC与PrPSC的理化性质
PPT学习交流
15
4 PrPC向PrPSC的转化
PPT学习交流
16
(PrPc内生)
(PrP与 PrPSc之间 反应)
(PrP转化为PrPSc)
(PrPSc的累积)
模型一 :该模型是假定一个单一的PrPSC分 子与一个单一的PrPC分子结合并催化其转化 成PrPSC。这两个PrPSC分子,可以继续转换成 PrPC。
PPT学习交流
21
• 有证据表明,在出现进行性运动失调症状PrPC缺 失小鼠中,发现脑部严重萎缩,蒲肯野细胞异常 ,因PrPC缺失可能引起蒲肯野细胞过度兴奋而导 致小鼠死亡。
• PrPC缺陷鼠还表现出对外源性铜和过氧化氢等应 激诱导剂应答方面的改变。
• 在细胞水平,PrPC缺陷鼠的神经元在培养时存活 能力下降,且对铜和阿拉伯糖胞苷(AraC)等所导 致的氧化损伤和毒性的敏感性增加;
十年;
4 无抗原性, 不能诱导产 生特异性免 疫应答;
一旦发病,呈
慢性、进行性
2
发展,以死亡
告终;
病理学特征是大脑皮质神经元空泡变
性、死亡、缺失,而星形胶质细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课程论文题目: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姓名:费鹏学号26专业:粮食、油脂和植物蛋白工程指导教师:陈福生职称教授中国·武汉二○一二年一月朊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其检测摘要:朊病毒病是人和动物的一种致死性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羊骚痒病,疯牛病,以及人的克—雅氏综合症。
其致病因子被认为是一种由正常细胞PrP蛋白经非正常折叠所形成的蛋白质(PrPsc)。
本文对其理化性状、致病机理以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关键词:朊病毒;羊骚痒病;疯牛病;克—雅氏综合症;致病机理;Abstract:Prion diseases is a family of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in both huma -ns and animals,including scrapie in sheep,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 in cattle and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 in human.The pathogenic factor of these diseases is thought to be a abnormal isoform protein(PrP Sc) of a normal cellular protei -n-PrP C. In this review the present knowledge concerning the physico-chemical featur -es of prion, prion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detection method is presented.Keywords: prion; scrapie; BSE; CJD; pathogenesis;朊病毒,也称为朊粒,是一种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传染因子。
它是动物和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loathy, TSE)的主要致病因子。
1982年Prusiner提出“唯蛋白”假说,以后Weismann等人对其逐步完善,并成为目前的主流学说。
该假说认为:TSE是哺乳动物细胞中普遍存在的正常细胞PrP(Cellular Isoform of Prion Protein,PrP C)转变为致病性的异常痒病型PrP(Scrapie Isoform Of Prion Protein,PrP Sc)所致。
PrP Sc 在感染动物脑内形成不溶性的、抗蛋白酶的积聚物而引起动物发病,1985年英国爆发疯牛病后,朊病毒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朊病毒蛋白的结构特征、生化特性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刁小龙,2007)。
由朊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有在动物中有羊瘙痒病(scrapie of sheep and goat)、水貂传染性脑病(Transmissible Mink Encephalopathy,TME)、鹿慢性退行性变(Chronic Wasting Diseaseof Deer,CWD)、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以及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FSE)等。
在人类中的疾病主要有库鲁病(Kuru disease)、克-雅病(Creutzfeld-Jakob Disease,CJD)、格斯特曼综合征(Gretmann-Straussler Syndrome,GSS)、致死性家庭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克-雅病变种(variant CJD,v-CJD)(侯佩强,2003)。
一、朊病毒的发现及其特性1 朊病毒的发现早在200多年以前,英国的牧人就注意到羊的一种致死性疾病,即羊瘙痒病,但病因并不清楚(杨正,2011)。
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病越来越被人们所注意。
这种为了探究这种致病原的性质,研究人员检测了羊瘙痒病病脑匀浆对动物的致病能力。
发现感染因子可以通过滤器,有点象病毒,但与病毒不同,用福尔马林处理不能使之完全失活。
1966年,英国放射生物学家Alper发现,这种物质对254nm的紫外线照射不敏感,而对237nm的紫外线敏感。
1972年,由于Prusiner的一位病人死于克雅氏病,促使他开始研究这类疾病。
经过10年努力,Prusiner与其同事终于在1982年从仓鼠脑中浓缩了羊搔痒病病原成分。
这是一种直径25nm长约100~200nm其浓缩成分的活性可被蛋白酶K,二乙酰焦碳酸、尿素、酚和SDS等破坏,但不能被核酸酶E或紫外线照射破坏。
所以Prusiner称之为Prion,意为蛋白性感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le)。
这个成份中只含一种蛋白质,称为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PrP),并命名为朊病毒(Virino)。
Prusiner因此获1997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2 PrP C与PrP Sc与细菌、真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不同,prion是一种不含核酸的蛋白质,普遍存在于人和动物细胞内并由宿主自身基因编码。
正常的细胞型构象PrP C没有致病性,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瘙痒型PrP Sc这种异常构象,从而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发生。
PrP C和PrP Sc虽然具有完全相同的一级序列,但因构象上的差异导致生化性质显著不同:PrP C是可溶的单体,以α螺旋为主,易被蛋白水解酶K降解;PrP Sc高度不溶,β折叠含量高,极易形成抗蛋白酶K水解的多聚体(林东海,2011)。
PrP的构象变化造成了其理化和生化性质的显著变化。
3 PrP Sc理化性质及生化特性3.1 PrP Sc独特的理化性质⑴高压蒸汽灭菌(134℃~138℃)18 分钟不能使其完全灭活。
⑵对紫外线(波长 254nm)照射的抵抗力比一般的病毒高 40~200 倍,但是对 237nm的紫外线敏感(白丽荣,1999)。
⑶对一般的离子辐射和超声波抵抗力很强。
⑷对许多微生物有致死作用的一般化学消毒剂对朊病毒却无法起到坡坏作用,如37℃的2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可存活28个月。
⑸对多种核酸酶(RNA 酶和 DNA 酶)有抵抗作用,但可以被胰蛋白酶降解。
这一点也证明了朊蛋白中不含有核酸。
⑹一些蛋白质变性剂或氨基酸化学修饰剂对其具有灭活或抑制作用,如尿素、SDS 等处理则使其失去活性。
3.2 PrP Sc独特的生化特性⑴不形成包涵体,不含非宿主蛋白,不诱生干扰素,对干扰素也不敏感,不干扰其他病毒诱生干扰素,也不受普通病毒干扰。
⑵不破坏宿主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功能,也不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
⑶在电镜下见不到其病原颗粒,但可检测出痒病相关纤维(Sceapre Associate Fibrils,SAF)⑷朊蛋白病毒一旦致病,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均不能改变致病过程。
⑸朊蛋白病毒(PrP Sc)在温和的清洁提取物中大量聚合成痒病相关纤维(SAF)或短杆结构,即在非变性去污剂中不溶,而细胞朊蛋白(PrP C)则可以完全溶于其中,只以单体或是二聚体形式存在,故用核磁共振(NMR)和X光谱分析就可以检测到PrP C的三维构象,却不能辨别PrP Sc的构象。
⑹ PrP Sc具有相对的抗蛋白酶水解特性,如在用蛋白酶K进行水解时,PrP Sc只被水解掉其N-端的67个氨基酸残基,形成PrP27~30,成为其致病的“无敌先锋”。
而PrP C则可被完全水解掉,故PrP Sc的半衰期特别长,而PrP C的半衰期短(杨建民,2004)。
⑺ PrP Sc和PrP C都依赖于磷酸肌醇磷脂酶结合位点(GPI)附着在细胞表面,经过磷酸肌醇磷脂酶C(PUPLC)酶解后,PrP Sc不能从膜上释放,而PrP C则可以。
用Trion X-114进行相分离后,PrP C处于水相。
而PrP Sc则处于Trion X-114 相中。
⑻用特异的抗体与朊蛋白反应,PrP Sc有血清反应,而PrP C则没有反应。
说明两者的高级结构是不同的。
二、PrP Sc的致病机理和转化1 阮病毒的致病机理关于朊病毒的致病机理,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个是由于PrP C正常功能的缺失,另一个是由于PrP Sc的过度增殖而产生神经毒性。
除此之外,还有拟病毒假说与联合假说等等。
1.1 PrP C正常功能的缺失PrP C的编码基因在小鼠中位于2号染色体,在人类位于20号染色体。
PrP C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肌细胞、白细胞等多种细胞中表达。
关于PrP C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目前发现其可能在神经系统、T细胞信号转导及核酸代谢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王小凡,2005)。
1.2 PrP Sc的神经毒性PrP Sc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其中PrP106-126称为神经肽,单独这一段小肽也能使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发生凋亡。
而大量PrP Sc在CNS尤其是在脑内的积累可抑制Cu2+与SOD或其它酶的结合,从而使神经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下降,PrP Sc还可抑制星形细胞摄入能诱导其增殖的Glu。
此外,细胞内的PrP Sc可能还抑制tau调节的微管蛋白的聚合,导致L-型钙通道发生改变,进而使细胞骨架失去稳定性,最终都可使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并形成空泡状结构,进而使各种信号传导发生紊乱。
外在表现为自主运动失调、恐惧、生物钟紊乱等症状(乔俊文,2006)。
1.3 酵母菌朊病毒假说Cox(1965)发现在某些酵母菌株内存在一种引起终止密码抑制的成分,表现为显性,且不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故命名为[PSI+]。
Lacrout发现某些酿酒酵母菌中存在另外一种非孟德尔成分,与[PSI+]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该成分被命名为[URE3]。
Wickner提出用酵母菌朊病毒假说来解释[PSI+]和[URE3]的遗传行为。
认为[PSI+]和[URE3]可能和朊病毒一样,是由细胞内正常成分Sup35和Ure2P经构型改变而来,因为蛋白质的C端失去其正常功能,所以能产生Sup35和Ure2P突变相同的表现型;失去正常结构和功能的Sup35和Ure2P 又可与新的Sup35和Ure2P相互作用,诱导他们发生同样的构型改变,从而使[PSI+]和[URE3]表现出显性且不遵守孟德尔遗传规律。
因此,将[PSI+]和[URE3]称为酵母菌朊病毒(yeast prion)。
与哺乳动物朊病毒不同的是:[PSI+]和[URE3]不在细胞间传播,而是由细胞母代传给子代;也不会导致其存在的细胞发生死亡,而是使其产生新的细胞代谢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