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教学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0~4℃范围内水的体积“热缩冷胀”。

[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

压力(随压力增加而下降)。

[3] 对于二组分稀溶液,加入非挥发性溶质B 以后,溶剂A 的蒸气压会下降。

[4]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平衡状态下,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5]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描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如果T 1 < T 2,则c 1 > c 2,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6] 在封闭体系的碳酸平衡中,pH<8.3时,δ2很小, [CO 32-]可以忽略不计,水

中只有CO 2(aq)、H 2CO 3、HCO 3-,可以只考虑一级电离平衡;当溶液的pH>8.3时,[H 2CO 3*]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存在HCO 3-和CO 32-,可仅考虑二级电离平衡。当pH<6.35时,H 2CO 3*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pH>10.33时,CO 32-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6.35

[7] 在封闭体系中c T 始终不变,但是在开放体系中,c T 则是可以变化的,随着溶

液pH 的升高而升高。

[8] 天然水碱度的主要形态:OH -、CO 32-和HCO 3-。

[9] 总碱度 = c T (δ1 + 2δ2 ) + K W /[H +]–[H +]

[10] 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7.8,已知碳酸电离平衡常数p K 1=6.35,

p K 2=10.33。测定总碱度时,对于100mL 水样用0.02mol/L 的盐酸滴定到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13.7mL 。则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 T = 2.84×10-3 mol/L 。

[11] 硬度的表示方法:mg/L CaCO 3:以1L 水中所含有的形成硬度离子的质量所

相当的CaCO 3的质量表示。°:10mg/L CaO 为1德国度,10mg/L CaCO 3为1法国度,以度表示而未指国名时通常指德国度。50.05 mg/LCaCO 3 = 2.804°

[12] 阿列金天然水分类法:首先按优势阴离子将天然水划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

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盐类。然后在每一类中再按优势阳离子划分为钙质、镁质和钠质三个组。每一组再划分为四个水型,共27种水。

[13] [C] Ca Ⅰ型代表碳酸盐、钙组、Ⅰ型水,即:阴离子中HCO 3-最多,阳离子

中Ca 2+最多,而且HCO 3-量大于(Ca 2++Mg 2+)的水;[Cl] Na Ⅲ型代表了氯化物、钠组、 Ⅲ型水。

[14] 化学需氧量(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中B ,B B c p =k c g 223222334222343 HCO Ca Mg HCO Ca Mg HCO SO HCO SO Ca

Mg Cl Na HCO 0

-++-++----++-+-

>+<+<++<+>=Ⅰ Ⅱ Ⅲ Ⅳ 型型型或型

不能被完全氧化)及某些还原性离子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COD越高,表示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目前常用KMnO4 (COD Mn)、KCr2O7 (COD Cr) 测定水中的COD,单位:mg/L 。

[15]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

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16]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延缓性、难以逆转性。

[17]地下水污染途径按水力学特点可分为:

1. 间歇入渗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

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污染源一般是固态而不是液态。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2. 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渗入含水层。在这种情况下,

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渗入的形式渗入含水层,或者包气带上部饱水呈连续渗流的形式,下部不饱水呈淋雨状的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连续入渗类型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组分是液态的。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多半是潜水。上述两种污染途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污染物是从上而下经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

3. 越流型:污染物通过层间越流的形式转移入其它含水层。越流污染的来源

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或潜水。

4. 越流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侧向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

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径流型污染的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需清楚各种途径的主要特点、污染源、主要污染对象等。看图)

[18]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的主要过程:吸附和失活。这两个过程使得病

毒在迁移过程中数量不断减少,即产生病毒衰减。

[19]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受到三方面的控制:(1)可逆吸附的延迟作用;(2)

不可逆吸附造成的衰减;(3)失活造成的衰减。

[20]吸附是影响病毒迁移最主要的过程。病毒的吸附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

附。可逆吸附不会造成病毒的衰减,只能延迟病毒的迁移。不可逆吸附能够直接造成病毒衰减。

[21]地下水氮转化的五个过程:矿化-吸附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为氨的

过程)、有机N向NH4+转化并为植物吸收、化合的和非化合的N2被植物固化、硝化过程(微生物将氨氧化成NO2-,进而氧化成NO3-)、反硝化过程(化合态的N以气态N的形式返回大气层中)。

[22]有利于硝化过程的条件(即氧化条件)、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条件(还原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