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日语中的外来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日语外来语之浅见
人们通常把日语词汇分为和语(日本固有词汇)、汉语、外来语、混种语四大类。其中,日本《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外来语”是这样定义的:原本属于外语的词汇被引进到日语中,狭义指的是原为欧美语的这类词汇。即广义的日语外来语包括汉语,本文就狭义的日语外来语作一些探讨。
外来语是外语的音译借用语1,是日语化了的外语2。
初学日语的中国人,往往有一个同感:日语里面源自欧美语言的外来语真多啊。对英语不好的学生而言,这种感觉更是强烈,因为没有英语基础的话,外来语就等于要强记,或者要先记住英语,再记日语,费时费力。
外来语和日本人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举一个有趣的例子:日本东方大学教授香坂顺一先生在《外来语的问题》一文中指出:光摆在桌子上的物件就有十一个是用外来语命名的。他们分别是:ペン(PEN钢笔)、ボールペン(BALL PEN圆珠笔)、ノートブック(NOTEBOOK 笔记本)、ライター(LIGHTER打火机)、コップ(CUP茶杯)、ルーズリーフ(LOOSE-LEAF 活页)、電気スタンド(STAND台灯)、ラジオ(RADIO收音机)、テープレコーダー(TAPE RECORDER录音机)、パンチャー(PUNCHER打孔机)、クリップ(CLIP回形针)。
一.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所占比例
16世纪以来,通过海上贸易,葡萄牙语、荷兰语开始流入日本,明治维新后英语大量涌入,尤其在二战以后,外来语激增。
日本有种类繁多的外来语辞典,而且,以日本三省堂出版的《简明外来语辞典》第一到第三版为例,新版本的修订频繁,且条目增订幅度相当大:第一版:1972年,收录词条2万余条;第二版:1976年,增订条目约2千余条;第三版:1979年,增订条目约1500余条。
我们再看一个调查数据:
尽管这个调查数据比较陈旧,但依然可以看出外来语在日语词汇中的大体地位——词汇总量中约占10%。
那么,在其他主要语言中,外来语地位又是怎样的呢?
在英语中,按不同词汇统计,拉丁语、法语为主的外来语约占65%,按出现次数统计则约占15%;3
在法语中,据统计有2886个外来语;4
根据高明凯《现代汉语外来语研究》(1958年),汉语中有1266个外来语。当然,这个数据1李视歧《日语外来语》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
2石綿敏雄《日本語のなかの外国語》岩波新書1985年
3上野景福《英語語彙の研究》 1980年
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在当今中国各行各业,外来语词汇逐步增加的现实。
二.学外来语有那么重要吗?
作为笔者学习日语十七年、用日语工作十三年以来的切身感受,第一,工作场合的专业术语中外来语多;第二,翻开日本报章杂志,尤其是与流行时尚相关的杂志,外来语的出现频率是惊人的高,常常要边查字典边看杂志。想做好工作、看懂书报,不懂外来语万万不行。
石绵敏雄在《日语中的外来语》(岩波新书,1985年)一书中提出了“外来语的信息量大”这一观点,就是相对于某些仅仅承担着语法功能的固有词汇,外来语往往是伴随着新事物、新概念而被接纳进来的,因而包含了大量的信息。而桦岛忠夫在《日语如何变化》(岩波新书,1981年)中通过一个实验提示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观点:越是使用率低的词汇,在句子意义构建上越重要。5
虽然外来语在日语词汇总数中仅占10%左右,但石野博史在《现代外来语考》(1983年)中呈现了日语中“各行业术语外来语比例”:
经营管理45%,工学40%,化学39%,生物学30% ,哲学23%,历史17%;
时装97%,美容86%,饮食84%,体育76%,音响74%,住宅67%
由此可见,日本人的无论生产还是生活已经离不开外来语,作为日语学习者也不能绕开外来语。以日语为工具工作的中国人,或者只是对日本时尚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在掌握这些外来语的同时了解英文词汇,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三.外来语的积极作用
在日本,外来语相对而言更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有人把这简单归结为崇洋媚外。不能排除有这样的心理因素存在。但笔者认为,这是在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程。正如当年先进的汉文化受到极度推崇时,日本人甚至利用汉字首次发明了自己的文字——假名。
因此,作为旁观者,我更愿意观察日本人从外来语得到了什么,对汉语是否有可借鉴的地方。
首先,很多中国人并不知道,我们如今日常使用的很多词汇,其实源于日本。这些词最初都是伴随着新事物、新思想,从欧美传入后被具有较高汉文修养的日本人通过从汉籍中引经据典等方法用汉语词汇意译过来,后来又从日本传入中国。如category-范畴,national flag-国旗,revolution-革命,absolute-绝对,metaphysics-形而上学,relativity-相对,deduction-演绎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词都便于这样翻译,因而后来就出现了直接音译的外来语,如カステラ(蛋糕)、コンパス(罗盘、圆规)、イデオロギー(意识形态)、ジャンル(风格)、スタグフレーション(滞涨)、プレート・テクト二クス(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应该说,这种音译词在急迫引进先进技术的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汽车浑身上下数千零部件,除了三角窗一词外,全部由英文音译过来,这无疑节省了大量的逐个零件名翻译的时间。
其次,外来语提供了表达精确词义或语感的更多选择。例如:
带来新鲜感的词:
有些场合,外来语的使用更符合语言的经济性。例如,中文里IC卡的全称是集成电路卡,日语里也有“集積回路”和IC这两个词,如果说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不相上下的话,那“大規模集積電路”就完全败在同义词LSI手下了。理由很简单:效率高。
再者,每天使用着大量外来语的日本人对外语的接受能力会比较强,知识更新也会得到促进。根据调查显示6,总体而言,日本人对外来语的认知度、理解度随年龄、学历、职业和生活方式而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敏感,学历高的、从事脑力劳动的群体对外来语的理解和认知度都高一层次。而日本人是单一民族,团体意识强烈,从众心理比较突出,为了不“落伍”,为了看懂电视、报章杂志,能参与周围人的话题,大部分人乐于接受新词。当他们真正学起英语等外语来,就发现其实很多词已经不陌生,就存在他们的生活中,这无形中增强了他们对外语的接受能力。所以,尽管日本人的英语发音受天生条件所限,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优势却是不可否认的。
某种程度上讲,接受新的语言就等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所以,外来语的推广对人的知识更新起到推动作用。因为你要用这个词,首先要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在国际化脚步加快、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这对国民平均知识水平的提高无疑有积极意义。当然,有很多人认为,有些新词完全可以不用外来语,而用和语或汉语翻译过来。但是外来语因为完全用片假名书写,比较突出、引人注目,所以,当看到一个新的外来语,他的好奇心会比看到平假名或汉字更强,因为他没办法根据已有的词汇量作似是而非的猜测,而是意识到这也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例如,在1984年11月9日的《朝日新闻》关于生命伦理学的介绍文章中,就用外来语バイオエシックス和汉语“生命倫理”同时呈现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如果只是出现“生命倫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