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教学实录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一、引言《往事依依》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精彩瞬间,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奋斗。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十分关键,于漪老师的教学实录值得称道。
二、教学过程在学习《往事依依》这部小说时,于漪老师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下面我将简要叙述一下教学过程。
1.先导知识于漪老师在开始备课时首先引导我们回忆《红楼梦》,并给我们讲解了对于小说的理解: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分析事件的叙述方式、理解文学语言等。
借助这些先导性的知识,体现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层次感。
2.自主探究在学习小说《往事依依》的过程中,于漪老师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师给出课题,学生自己组织分组,自主完成该课题的学习和探究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新的思考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3.个性化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外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于漪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是通过深入浅出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并通过评论方式将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绩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将所学内容进一步运用到作业中,提高学习效果。
4.互动探讨在课堂上,于漪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体验小说中的意蕴,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认知领域。
在探究小组中,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观点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混淆的问题,拓宽范围,同时给予学生关于评价的指导,让学生避免错误。
三、效果与思考以上是于漪老师在《往事依依》教学过程中的实录。
在实际操作中,本文着重强调于漪老师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普及了多种教学思想的理念,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让学生在小说解读和思考中展露出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最后,我们认为,在互动的氛围下,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引导和培养,初一学生们注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成果,在于漪老师的引导下取得了无可媲美的成果。
《春》教学实录1(特级教师于漪)(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教学实录1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
]——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于漪老师《往事依依》教学实录(教室后面悬挂大幅横标:和于老师一起学语文)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
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课文第1段)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
”)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生:“年华似流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
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技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
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
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完整版)于漪课堂教学实录
于漪课堂教学实录《晋祠》第一课时[上课]师: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山川锦绣,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生[部分]:首屈一指。
师:首屈一指[竖起拇指)。
现在请每位同学就你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说一处,要求:一说清楚,二速度。
我不一个一个叫名字了,请挨着次序讲下去。
你先说[示意第一排一位学生)。
生1:青岛八大关。
生2:故宫。
生3:从化温泉。
生4:山西云岗石窟。
生5:西安的大雁塔。
生6:杭州的西湖。
生7:长城。
生8:甘肃的酒泉。
生9:善卷洞。
师:在什么地方?生9:宜兴。
生10:福建厦门的鼓浪屿。
生11:南翔古猗园。
生12:北京的颐和园。
生13:普陀山的寺庙。
生14:西藏的布达拉宫。
师:好,讲得很响。
生15:河北省的赵州桥。
师:河北省的赵州桥我们什么地方碰到过?生[部分]:课文《中国石拱桥》。
师:对。
生16:太湖。
生17:西安的大雁塔。
师:重复了。
生18:陕西的兵马俑。
生19:安徽滁县的醉翁亭。
师:醉翁亭,我们这学期要学《醉翁亭记》。
生20:承德的避暑山庄。
生21: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
师:岳阳楼,我们这学期还要学《岳阳楼记》。
生22: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生23:庐山的大天池。
生24:洛阳的白马寺。
生25:雁荡山。
师:在什么省?生25:浙江省。
生26:广西容县古经略台真武阁。
生27:河北省保定市的古莲池。
生28:广东肇庆星湖。
生29:广西阳朔。
生30:长白山天池。
生31:济南的大明湖。
生32:扬州的瘦西湖。
生33:北京的天坛。
生34:甘肃的敦煌。
生35:上海名胜豫园。
生36:西藏的拉萨哲蚌寺。
生37:绍兴的东湖。
生38:北京的卢沟晓月。
师:“卢沟晓月”我们也在课文中碰到过。
生39:西双版纳。
生40: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41:宜兴的张公洞。
生42:庐山的花径。
生43:中岳嵩山。
师:中岳嵩山,你还能够说出其他的几个“岳”吗?生43:能。
西岳华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师:对不对?生[部分]:对!师:记得很熟,好。
于漪教学实录《拿来主义》
于漪教学实录拿来主义拿来主义时间:1979年12月8日(星期六,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二(1)班第一课时[预备铃后,师、生齐背:《扬子江》《示儿》《枫桥夜泊》《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上课]师:我们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阅读的范围比较广泛。
半个学期以来,我初步统计一下:全班同学看的杂志种类,多达67种,科技的作品不说,就是中外文学作品,也有270多本,也就是说,这个学期平均每个同学已看了课外书籍5本左右。
有一个同学看得非常多,连杂志带书籍共四十几本。
书的种类也是很多,譬如说:有唐宋诗词,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还有同学看“西厢”,[学生笑声]《西厢记》,我曾借了看一看,是“王西厢”。
还有同学看明清笔记小说,是选译的。
外国文学作品呢,也看了不少。
有的看列?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听到过吗?[生(集体):听到过。
]还有看雨果的《悲惨世界》等等。
总而言之,古今中外的作品都有。
对古代的和外国的文学作品,对这一些文化遗产,我们在接触的时候,看的时候,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①,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
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选自什么地方?请一个同学讲讲看——是从什么地方选来的?X X。
[指定学生]生(1):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且介亭杂文》。
师:请坐。
对不对?[生(部分):对。
]对?我说这里头有几个字要注意,啊。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实际上是“租界亭”——《且(租)介(界)亭杂文》。
[边讲边板书:租界]租界。
有段时候,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边讲边板书: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在板书“租界”之前,板书:半]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取“租界”二字的一半,表示愤慨之情。
于漪背影课堂实录
于漪背影课堂实录于漪背影课堂实录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于漪背影课堂实录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者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对每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以积极评价,既紧紧结合教材,又适当向生活延伸,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研讨与探究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导入新课:(师:有一篇题为《儿子眼中的父亲》的文章,我颇为欣赏,我们一起来看看。
)儿子眼中的父亲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35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个百万富翁了。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师: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触吗?)生1:儿子对爸爸的看法随年龄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是他思想逐渐成熟的历程。
生2:我明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才懂得它的珍贵。
(师:确实如此,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一感情的聚焦点,来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讲授新课:一、感知课文(欣赏多媒体朗读视频《背影》,对课文有更直观形象的认识)(师:本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于漪卖油翁课堂实录
于漪卖油翁课堂实录于漪卖油翁课堂实录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
寓意是──所有技能都能透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于漪卖油翁课堂实录,希望大家喜欢。
一、课前读书活动学生在教师进课堂前齐读《木兰诗》二、课前检测《〈论语〉六则》名句背诵检测,学生回答:①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⑦《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⑧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新课学习板块一:作者介绍由学生介绍课文作者相关情况。
板块二:点拨方法引导学生读单元提示: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文言文的主要学习方法为积累字词与朗读。
板块三:字词学习1.教师选定字词检测演板,让学生注音:咨矜圃睨矢颔杓2.学生浏览全文,找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有:以尔之尝善自矜家圃释发矢但忿然轻乃置覆因徐沥惟遣3.学生齐读全文板块三:节奏划分1.学生演板,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①陈康肃公尧咨 | 善射②徐 | 以杓酌油 | 沥之教师点拨规律:主谓之间(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或是什么);修饰语之间(徐:慢慢,起修饰作用,故也要划)意思不同类的,也要划分2.学生试给课文划分节奏3.学生再齐读全文。
作文范文之于漪作文讲评实录
于漪作文讲评实录【篇一:于漪《春》教学实录】于漪《春》教学实录【教学目的】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学生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又是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春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在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注意正音:巢应和酝酿晕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二至七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八至十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初中语文教案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
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听教田汉新诗《南归》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都与读书有关。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朗读。
学生读、讲;教师点评。
***积累了大量生动形象的词汇,四字短语用得恰到好处;***化用古人诗句,对称呼应,韵味十足。
2、齐读诗句春夏秋冬同学们也读了很多诗歌,其中有描写四季风光的吗?说说、背背[学生齐背]3、学生如说不出***化用古人诗句,就补充。
原文如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
希望课后能够背诵。
五、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同学们有过哪些阅读的体会?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学生发言。
六、想一想,于漪,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如果就在现场,你想她最想对在座的同学们说点什么呢?——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
好,我就用这句话结束这节课,愿与同学们共勉:珍惜光阴,多读书,读好书吧!课后请同学们制订本学期的读书计划。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急匆匆地跑回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期待着这堂语文课的开始。
我走上讲台,微笑着看着大家,说道:“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感受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
今天,咱们继续深入探讨,看看还能发现哪些精彩之处。
”“首先,咱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谁能说一说,于漪老师在文中回忆了哪些往事呀?”我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
“小明,你来说说。
”小明站起来,大声说道:“老师,于漪老师回忆了小时候读《水浒传》、读《千家诗》,还有听国文老师讲课的往事。
”“说得不错,小明。
那大家还记得这些往事给于漪老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吗?”这时候,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了。
小红迫不及待地说:“读《水浒传》让于漪老师感受到了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了她的阅读兴趣。
”“嗯,很好。
那读《千家诗》呢?”我追问。
“读《千家诗》让她领略了祖国的自然风光,丰富了她的想象力!”小刚抢着回答。
“大家说得都很棒!那咱们来仔细看看于漪老师回忆读《千家诗》的这部分内容。
她在文中说‘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沉浸在美好中的体验呢?”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突然,小慧举起了手:“老师,我有!我上次去公园,看到了一大片五颜六色的花,有红的、粉的、黄的,特别漂亮。
我当时就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仙境,都不想走了。
”小慧一边说,一边眼睛放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美好的场景。
“哇,小慧说得真生动,让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份美好。
那大家想想,于漪老师为什么会对这些往事记忆如此深刻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因为这些事很有趣,有的说因为对她的成长很重要。
“其实呀,正是因为这些往事给于漪老师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美好的感受和人生的启示,所以才让她难以忘怀。
那咱们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往事呢?”这时候,一向沉默的小强慢慢地举起了手:“老师,我有。
于漪《春》教学实录
精心整理于漪《春》教学实录【教学目的】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
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学生背诵:“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学生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又是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春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
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在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注意正音:巢应和酝酿晕第一节迎接春天。
(第一段)第二至七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八至十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四、讲读体会:1.第一段:迎春(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
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
和于漪老师一起学语文《往事依依》教学实录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往事让我们难以忘怀。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于漪老师,一起走进她的《往事依依》,去感受那些温暖而珍贵的回忆。
二、作者简介师: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于漪老师。
于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她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卓越的贡献。
三、初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这些生字词?(学生读生字词)师: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也很准确。
接下来,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哪些往事?(学生浏览课文)四、整体感知师:好了,同学们,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回忆了哪些往事?生 1:作者回忆了小时候读《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以及老师的教诲对自己的影响。
师:回答得很全面。
那作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分别有怎样的感受呢?生 2:读《水浒传》时,作者感到生动的人物形象让她仿佛身临其境。
生3:读《千家诗》让作者领略到了祖国的自然风光和诗词的魅力。
生4:听国文老师讲课,作者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国情怀,深受感染。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那么,这些往事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五、深入探究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读《水浒传》的这部分内容。
作者为什么会对《水浒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生 5:因为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有趣。
师:没错,作者通过阅读《水浒传》,不仅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还培养了自己对文学的兴趣。
那读《千家诗》又给作者带来了什么呢?生 6:让作者领略到了祖国的山川之美和诗歌的韵味。
师:很好。
那国文老师的讲课又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生 7:国文老师的爱国之情感染了作者,让作者明白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消遣,更是为了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
(完整版)于漪课堂教学实录选
于漪课堂教学实录选春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学生举手]X X X.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师:对吧[生(部分):对的.]——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 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师:对啊!两个(gè).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有一个名句,想想看.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京口瓜洲……"预备——起.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生(集体):"绿".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很好.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以上3分钟)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其中写春的内容可多啦!我们星期六发了讲义,请同学们看.这里头写了: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我们读的时候要想一想,朱自清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是怎样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他写的春天景物的——姿态啊,气息啊,声音啊……我们想到没有看到没有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正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里.你说对吧这正好是阳春三月!对文章中的这些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写的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读一读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读了以后,请同学们考虑:这篇文章是怎么样写春的呢首先,朱自清先生,他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边讲边板书:迎春]接着呢朱自清先生用他的彩笔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边讲边板书:绘春]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边讲边板书:颂春]同学们读了以后,分分看,哪几节写迎春哪几节写绘春写颂春[边讲边指板书"迎春","绘春","颂春"]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看看谁来读[学生举手] X X.生(2):[朗读《春》全文]"《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鸟儿将——鸟儿将——" 师:"巢(cháo)".生(2):[继续朗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披着——披着——师:"披着蓑(suō)".生(2):[继续朗读]"披着蓑戴着笠……领着我们上前去."师:从读的情况看来是读过的.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妥当的吧[学生举手]好,X X X.生(3):第五节:"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他读"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师:"应和(hè)着".这个"和(hè)"读得不对了.应该读第几声啊生(集体):第四声.师:[板书:hè]还有吗生(4):第三节是"园(yuán)子里",他读"院(yuàn)子里";还有一个是"迷藏(cáng)",他读"迷藏(zàng)".还有一个是"酝酿(niàng)",他读"酝酿(ràng)".师:好.那么,先把这个解决了:"嫩嫩的,绿绿的……"下面应该是怎么读啊生(集体):园(yuán)子里.[有的学生仍读"院(yuàn)子师:[板书:园]这个字怎么读生(集体):园(yuán).师:园(yuán),公园(yuán),园(yuán)子里.耳朵旁的那个呢生(集体):院(yuàn).师:院(yuàn).好,下面她读得对的."酝酿(niàng)"不是"酝酿(ràng)".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样生(集体):n—iàng——"niàng".师:niàng.很好.X X,[指生(2)]自己马上注上拼音.不认识的,不清楚的,自己赶紧把注音记下来."酝酿(niàng)".接下去.[学生举手]X X X.生(5):第四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他读成了:"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师:语气没有读出来,对.还有吗抓紧时间,还有吧[学生举手] X X.生(6):第五段第三行:"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读成了:"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 师:对,是嫩叶,不是绿叶.还有吗[学生举手]X X X.生(7):第六段:"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这个"黄晕(yùn)",不读"黄晕(yūn)".师:这个字究竟怎么读快点查字典,快点查.[几个学生举手]好,X X X.生(8):应该读:"黄晕(yùn)".师:你查过字典了[生(8):查过了.]好.她很有把握的,应该读"黄晕(yùn)".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呢因为她查过字典了.[板书:yùn]y--un,第四声.读错了的就应该把它打个"X";掌握不准的,就应该注音.还有吧生(9):"山朗润起来了",读成"山润朗起来了".师:喔,对吧后来呢,他自己怎么样一一感觉读得不对了,自己改正了.应该是"山朗润起来了".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而X X同学[指生(2)],读得很响亮.因为还没有学,所以读得还有些疙疙瘩瘩,有些字还读得不准.有一个字,同学们注意一下,就是刚刚给X X[指生(2)]纠正的"和(hè)"——"和(hè)"的前面的这个字怎么读呀生(集体):"应和(yīng hè)".[有的读:"yìng hè"]师:[倾听]重读.生(集体):"应和(yìng hè)".师:"应(yìng)",应该是第四声.但是这个讲义上注的第几声啊生(集体):第一声.生(10):错了.师:错了.——你[指生(10)]怎么知道错了生(10):我查过字典.师:这个注音注错了,应该第四声.——"应(yìng)和".预习的时候,你们需要认真,去查查看.现在,请同学们把讲义上错的改过来.好,我们刚才读了一遍.请同学们看,还有些什么问题自己查字典的时候,没有能够解决的,有吧——有没有都懂吧[学生举手]X X X.生(11):什么叫"赶趟儿" ——是不是就是"赶集"师:什么叫"赶趟儿" [学生举手]X x X.生(12):"鸟儿将巢(chá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指生(2)]读成:"鸟儿将chǎ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师:[板书:巢]这个字怎么读啊生(集体):ch--áo--cháo.师:巢(cháo),第二声.刚刚那个字读错了,没有纠正过,现在纠正一下.还有吧除此之外,还有吧——没有了.好,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刚刚我们读了一下,请你们分一分看,一共是几节请你们分一分看.生(集体):十节.师:十节.那么,用了几节文字写了迎春的[学生举手]X X X .生(13):迎春用了一节.师:好,怎么分法[个别学生举手.稍停]就X X一个人知道吗分分看,分错了,也没有关系.怎么分[学生举手]好,X X,你讲一讲看.生(14):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师:你整个地讲一讲看.生(14):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师:喔,用了一节文字是写迎接春天的.生(14):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师:喔,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生(14):颂春是第八节到第十节.师:第八节到第十节是歌颂春天的.有不同的意见吗有吧——没有.都是一样的.好,我说,她这样看是看得准确的,是这样.现在请同学们在第一节,第七节后面画上符号.我们看起来,可眉目清楚.(以上11分钟)好,现在请同学们先把第一节——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节只有一句话.那么我们看一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而在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这里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部分):[轻声地]"近".师:好,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盼望着,盼望着……"预备——起.生(集体):[朗读第一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师:你们看,作者是以什么心情来迎接春天的生(集体):"盼望着."师:大家都看得出来——"盼望着,盼望着",大家睁大眼睛盼望.我说用一个"盼望着",可以吧"盼望着,东风来了……"可以吧[生(集体):可以.]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叠用呢[学生举手]X X X. 生(15):用两个,可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师:嗯,这样叠用,就更能表达作者十分急切的心情,十分向往的心情.向往春天赶紧到来!——所以用"盼望着,盼望着".那么,哪一个字,告诉我们了——很准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生(集体):"近".师:对,是"春天的脚步近了"!你看这个"近",用得多准确啊!这里一个句子,四个字——用了四个词尾,给我们一个非常柔和的感觉.哪四个词尾生(集体):两个"着".师:两个"着".还有生(集体):两个"了".师:对,好.我们自己读一下,体会,体会.[学生轻声朗读]你们听我读[表情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开始就给我们非常亲切的,柔和的感觉.(以上3分钟)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一开始哪,作者就写了非常形象的一笔,绘出春天的总的景色——总写了一个"大地回春"或者是"大地春回",或者是"春回大地"的景色,这都可以.[在板书"绘春"之右,板书:总写大地回春]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考虑一下,用了哪一句啊你们从哪儿知道这是总写的呢[学生低声议论;举手]好,XX X讲.生(16):[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师:说完整了吗生(16):[朗读]"欣欣然张开了眼."师:好,你把它完整地读一读.生(16):[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读得不大流畅]师:[微笑]重读——要读准了.生(16):[重读]师:那么,你从哪个词知道——这是一笔绘出来的啦生(16):"一切".师:"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切",说明了什么——没有一个例外.这就把大自然的景物都囊括起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欣欣然",是什么意思[学生举手] X X X.生(17):高兴的样子.师:哪个词是表示样子生(17):"然".师:哪个是高兴哪个是样子生(17):"欣欣"是高兴;"然"是样子.师:好!我们要理解:"然"是词尾,是表示状态的."欣欣然",高兴的样子——张开了眼睛.这是总起来写.[指板书"总写"]接着就分写,分别地描述了.[在板书"绘春"之右,"总写"之下,板书:分别描述]这节里头,分别描述了什么[学生举手]X X X.生(18):[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师:对.这个——我们是容易理解的.请同学们回答:在这一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先写了什么然后再写了什么哪些词用得非常生动[学生举手]X X X.生(19):分别写了山,水,太阳.师:分别写了山,水,太阳.对吧[生(集体):对.]写了太阳什么呐生(集体):太阳的脸.师:太阳的脸.那么,怎么来写它们的用了哪些词[学生举手]X X X.生(20):山用"朗润起来了",水用"涨(读成zhàng)起来了",太阳用"脸红起来了".师:好,请坐.他刚刚有个字念错了! ——哪一个水涨(zhàng)起来了生(集体):涨(zhǎng).师:对.刚刚音读错了.不是"肚子胀(zhàng)"的"胀(zhàng)"啊,是涨(zhǎng)起来了,第几声啊生(集体):第三声.师:把它纠正过来.——"水涨(zhǎng)起来了"."山朗润起来了".这个"朗润",我们没有碰到过,什么含义看一下注解:"朗润".X X X[指定学生]讲一下.生(21):润泽."朗润",解释明朗,润泽.师:"朗润"解释明朗,润泽.为什么因为春天来了!这个"明朗"跟"润泽",到底是怎样一幅情景呢请同学们看这一张画:[展示月历片山景彩色照片]"山朗润起来了"——"朗",就是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润",因为春风吹遍,我们刚刚不是背过"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一吹,山上怎么样啊山清水秀,景色朗润.我们没有学过这个词.我们看一看,(再展示月历片山景彩色照片)它既有润泽的意思,还有阳光照在上面的明亮的意思.噢,前天我们外语课发了一套《Look and say》,这里头第140幅那个图画.课后看一看.它是要同学们认清"hill"这个字——山.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我们课后对照起来看,就知道了,第140幅."水涨起来了".冬天的水是怎样呢生(部分):结冰.[一些学生轻笑声]师:[微笑]结冰.噢,想到结冰.冬天的水是什么样啊生(部分):枯了.[教师板书:枯]师:春天哪,水就满了.你想想看.生(22):[应声说]涨潮了.师:喔,对——对,涨潮了.我们不是读过:"满川风雨——"生(23):[紧接着说]"看潮生".师:啊!对了.有个同学已经想出来了:"满川风雨看潮生".冬天的水是枯的,春天的"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个"红",用得非常好!为什么我们可以从比较当中理解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冬天的太阳怎么样[学生低声议论]想想看,为什么说这个"红"字用得很好呢这个"红"——就绘出春天啊!冬天的太阳怎么样想想看.生(部分):白的.[有的学生:黄的.][师,生笑]师:冬天的太阳是白的,所以春天的太阳是红的这个"红",是不是就是写颜色呀[学生举手] X X X.生(24):冬天的太阳没有温暖.不仅写太阳的颜色,也写了太阳的温暖.师:X X X[指生(24)]讲:冬天的太阳没有温暖——没有温暖[师,生笑]就是热量怎么样生(集体):比较弱.师:那么春天的太阳呢我一开始不是讲了阳光——生(集体):明媚.师:明媚,就红起来了,给人们非常温暖的感觉.所以这"朗润"——"涨"——"红"起来了,非常确切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我们读一遍,把它背出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自己读,读了我们马上背.[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二节.]好,我们一起背背看.预备——起.生(集体):[齐背第二节]师:好,这一段背是背出来了,但是有一个字总是读不准——哪一个字呀"涨(zhǎng)".生(集体):"涨(zhǎng)".师:涨(zhǎng).好,跟我读一读:"涨(zhǎng)".生(集体):"涨(zhǎng)".师:"水涨(zhǎng)起来了".生(集体):"水涨(zhǎng)起来了".师:注意啊,别再读错了!重来一次,再背一遍."一切……"预备——起.生(集体):[再齐背第二节]师:好,这一节总写了以后,[指板书"总写"]立刻写山,水,太阳.然后呢,一步一步地写得很细,很细.我们看:接下来第三节是写小草.这节写得很细.你们要了解怎么细写,请一个同学把小草这一节读一读.谁来读[学生举手]好,X X X.生(25):[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有些学生对某些读音低声议论]师:喔,她读的时候很注意,读的语气很柔和,就是一些字读不准.嗯,"草"不要翘舌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zuān)出来",不是"钻"(zuàn)."嫩嫩的"——"嫩(nèn)".请同学们看,写小草怎么写的一开始啊,就写出它的很旺盛的生命力!大家看,用哪一个词表现的生(集体):"钻".师:好,把它圈出来.一开始就写它的旺盛的生命力——钻出来!很强的生命力,从泥土里头钻出来.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春回大地啊,人盼望着春天,草呢生(集体):也盼望着春天.师:也盼望着春天.我说先是写生命力;接着呢,你们看,就写这个草是"嫩嫩的"."嫩嫩的"——是写它的什么呢生(部分):形象.师:形象.对吗"嫩嫩的",写它的质地."绿绿的"是写什么呢生(集体):颜色o.师:颜色.刚刚是写生命力——它的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呢,再描绘它的质,再描绘它的色.[在板书"分别描述"之后,[板书:生命力,质,色.]接着看:[朗读]"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的."喔,这个"满"字用得很好!满是绿的!这句写什么呢生(部分):很多,很多.呵,是写很多很多,就好像X X作文里写的什么生(集体):"绿满天下".师:这是它的"满"的范围,怎么样[在板书"生命力,质,色"之后,板书:范围]生(集体):很广.师:这个范围呵,你们看,具体是怎么写的——怎么叫细呢是从它的生命力,从它的质,从它的色,从它"满"的范围来写.还不够,人没有辜负春色,没有辜负小草长得这么好,所以怎么呢你们看——我们一起读:"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预备——起.师,生(集体):[齐读]"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师:草长得这么好,人怎么样很欢乐.我们下星期要去春游,去体会体会:在这个柔软的草地上,打两个滚,踢几脚球呵,赛几趟跑呵,捉几回迷藏呵,味道是很美的.接着我们看,还具体描绘了什么我们一起读,预备——起.师,生(集体):[齐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师:又写草了,"软绵绵的".——写它的什么生(26):[接着说]姿态.师:喔,写姿态.X X[指生(26)]说得很好,是写它的姿态.[在板书"生命力,质,色,范围"之后,板书:态]它的姿态怎么样——"软绵绵的".平时,同学们写作文,有时候感到写不出来,这个草嘛,就是草了,哪有那么多东西好写你们看i作者写春天的小草,写得那么多,而且写得那么细!——写得很传神.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每天走进这个校园里,知不知道这杨柳什么时候绿的知道吧![生(部分):不知道.]都好像没有感觉到,没有看到它怎么又绿了,又大起来了.因此这儿用了一个什么词呢生(集体):"偷偷地".师:"偷偷地".这"偷偷地",是不是那个"偷"的意思[生(集体):不是.)那么,是什么意思啊!生(部分):悄悄地.师:悄悄地,不知不觉地.——在人们不知不觉当中,小草钻出来了.确实就是这么个样子!所以,这里写得非常细.——我说,描绘得很细.这就因为是从各个角度,从多方面来描绘,写它钻出来的旺盛的生命力;写它嫩嫩的质;写它绿绿的色;写它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然后再写人与草的关系.这样,小草长出来后,人们非常高兴,当然孩子们更高兴,有趣的是"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还做什么啦生(部分):捉迷藏.师:喔,对,"捉几回迷藏".只有孩子会捉迷藏,大人不会捉迷藏,对吧然后还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所以,我说这里写得非常细!好,现在我们再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指定学生]X X X ——她在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默读,把它背出来.生(27):[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好.[学生举手]X X.生(28):应该是"打两个滚",他说打几个滚.师:还有吗[学生举手]好,X X X.生(29):"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她读成:"风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师:喔,应该是"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对,还有什么吗[学生举手]还有什么读错的X X X.生(30):"嫩嫩的",她说"嫩嫩地".师:好.[学生举手]X X X.生(31):应该是"嫩嫩的(de)",她读成:"嫩嫩地(di)";应该是"绿绿的(de)",她读成:"绿绿地(di)". 师:那么,你把它归纳一下,好不好——它们是什么词生(31):结构助词.师:结构助词.这里她[指生(27)]读错了,应该读什么生(集体):"的(de)".师:我们现在再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看,X X X.[指定学生]生(32):[朗读第三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师:基本上读对了.现在我们自己读,读了背出来.[学生各自轻声朗读第三节.教师巡视,指导]好,我们一起背背看——一起背背看."小草……"预备——起.生(集体):[齐背第三节.教师依学生背诵的内容,分别指板书"生命力","质","色","范围"和"态"]. 师:[有的学生把"打两个滚",背成:"打几个滚"]为什么这个"打两个滚"容易错呢因为后面,都是"几".你看看——仔细看看:"踢几脚球……"生(部分):[紧接着说]"赛几趟跑".师:"赛几趟跑".生(部分):"捉几回迷藏".师:"捉几回迷藏".所以就以为都是"几"了!实际上,——是"打两个滚".它是"两".记好了!好,再背一遍."小草……"预备——起.生(集体):[再齐背第三节]师:好.下面我们就学第四节.小草在春天是如此的美啊!那么下面呢,就是花呀,树呀……也是写得很细.请你们自己分析分析,为什么说写得很细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自己读,读了分析.[学生各自低声朗读第四节]好,刚刚X X同学问了:"赶趟儿"是不是就是"赶集" ——刚刚不是有同学问了这个问题吗什么是"赶趟儿"[学生低声议论.生(有的):"赶趟儿"是争着凑热闹.]噢,X X,[指生(33).生(33):我照别的同学讲的.]你跟同学讲的我还没有听到呐,你说说看.生(33):凑热闹.[学生笑声]师:[笑]凑热闹——噢,凑热闹."赶趟儿"究竟是什么意思凑热闹.有道理,不是完全不搭界的."赶趟儿",这是北方话,我们南方没有这种话."赶趟儿"——争先恐后地,赶上什么赶上趟儿."趟",就是这一趟.X X同学[指生(11)]问,是不是就是"赶集"的意思如果是赶集,为什么不用"集"呀![学生议论]是不是"赶集"呀"集"是什么意思呀生(集体):集市.师:噢,集市.赶集——人赶集,去买东西,或去卖东西,叫赶集.这儿不是赶集."赶趟儿"呢,就是我们刚刚讲的: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这一趟儿.这里就是赶上什么啊生(集体):春天.师:喔,对.大家理解得很好.赶春天,赶春光,因此就出现一个百花争春的景色.[板书:百花争春]百花争春,把这个"春"换一换,还可以用个百花——什么生(集体):百花争妍.师:讲得好,百花争妍.[板书:妍]这"赶趟儿"就是都要来凑热闹——百花争春,百花争妍.这个可以理解了吧下课以后,休息一下.(以上28分钟)[下课]第二课时[上课]师:现在我们分析第四节.X X X同学,[指定学生]请你讲讲看,这一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大家听仔细.生(1):这一节先描写树,然后描写花,再描写蜜蜂,蝴蝶和野花.师:怎么具体描绘的呢生(1):描写树是:"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描写花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描写蜜蜂,蝴蝶是:"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描写野花是:"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把"眨(zhǎ)"读成"z ǎn"]师:还什么"zǎn"呀"zǎn"的[学生低声笑.教师微笑]眨(zhǎ),"眨(zhǎ)呀眨(zhǎ)的".注意呀!好,请坐.她刚刚说的,你们看:这个程序对吗[生(部分):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很清楚.写树,写花,漏掉了一个——花以后是写什么呢生(部分):果.师:对了,写果.看到了没有呀她把果漏掉了.对吧"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
于漪《七根火柴》课堂实录
于漪《七根火柴》课堂实录时间:1979年5月26日(星期六,上午第三、四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同志的《七根火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杨浦中学语文教研组编选:《语文阅读教材》(初中第一册)]。
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
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过草地的时刻,就是这个火柴,发出过怎样的光?放射出多少热?它又有怎样的价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
我们已经预习了,请同学们说说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X X X,[指定学生]你知道吗?生(1):《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卢进勇。
师:请坐。
她话讲得很完整。
对她的回答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举手]X X。
生(2):《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
师:是“那个同志”。
你讲得响一点。
[学生举手]X X X。
生(3):对的。
师:“对的”?他们两个人讲的都对的?——啊?同意谁的?生(3):X X。
[指生(2)]师:同意X X的,请坐。
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举手]X X。
生(4):(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
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
——看来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初步得到的印象有这么不同的三个。
我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无名的战士。
为什么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呢?既然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卢进勇呢?学习以后,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上3分钟)现在我们先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七节。
请一位同学朗读,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人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他怎样被引导到读者的面前来的?我们请一个同学先读一读。
谁来读?——X X,读得响亮一点,大家仔细看书。
《往事依依》名师教学实录整理
《往事依依》名师教学实录整理(教室后面悬挂大幅横标:和于老师一起学语文)师(激动、亲切地):同学们,今天是一个令我们难忘的日子,我们将和于漪老师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就是----(生齐答:“往事依依”)(师板书课题)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于老师的光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师:同学们,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初步的影子。
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啊!今天,我们和于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探究一下于老师是怎样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下步入人生之路的。
大家都已预习了这篇文章,下面,我想请一个同学把这篇文章的第1段朗读一遍,要带着感情读。
在听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想一想: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生朗读课文第1段)师:读得怎么样?(部分学生小声说:“还可以。
”)还有哪个同学愿意再读一遍?(又一生读)师:这一次读得怎么样?生: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生:“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有些感悟了,不错。
让我们来齐读这一段吧。
(生齐读课文第1段,感情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作了重音和语调的处理。
)师:(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表达出一种感慨万端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听到老师的朗读,你领悟到其中哪些感情?生1:年华像流水一样,非常快,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还有一种感觉,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惋惜的意味,还想让时间再来一次。
生3:我觉得是舍不得年华流去,有一种希望,让年华停下来,让自己重新走一次。
生4:我觉得,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
跟下文的转折正好联系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回忆往事,感慨万端,它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
紧扣题目的是哪一个词呢?(生齐声回答:依依)师:请大家看书下注释,什么叫“依依”呢?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生齐声回答:形容留恋)师:“依依”是留恋的意思,在文中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于漪春教学实录
于漪春教学实录于漪春教学实录导语:语文界的泰斗于漪老师教朱自清的散文《春》非常有方法,那她是怎么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于漪春教学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于漪《春》教学实录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
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
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
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极富想像力!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
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
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宛如应和蓑衣,并简要讲解)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别写了“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师:盼春、绘春、赞春。
(边说边板书)生2:可以概括为“盼春”、“画春”、“颂春”吗?师:你的概括很精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请大家讨论:绘春部分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生1:作者主要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些景物描写春天。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doc
(往事依依)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人”。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岁月,同学们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生发言】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人、童年事、童年一切。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
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山水画(2)《水浒传》中一幅幅插图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听教田汉新诗《南归》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都与读书有关。
三、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影响?尽量用课文中词句回答。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童真童趣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天地,编织我美丽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兴趣对这几件往事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熏陶中不断地成长思想情感历程。
真是往事依依。
“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恋。
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难以忘怀?学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
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热流。
四、我们从作者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寻到她成长源头,那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高我们人文修养。
正像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那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极为重要途径。
大量阅读,确让作者受益匪浅。
我们读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有一些收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教学实录春春时间:1979年4月2日(星期一,上午第一、二节课)任课老师:杨浦中学于漪班级:初一(1)班第一课时[上课]师: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
同学们把讲义拿出来。
我们一提到春啊,你们想一想看,会不会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我们曾经学过一些绝句,现在我问一问大家,杜甫的绝句当中是怎样描绘春天的?[稍停]有同学知道吗?——杜甫的绝句,大家想想看。
[学生举手]X X X。
生(1):[背诵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gè读成guò)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对吧?[生(部分):对的。
]——对的?“两”——什么“黄鹂鸣翠柳”?这里怎么读啊?生(1):两“gè”,不是两"guò"。
师:对啊!两个(gè)。
他是从两个黄鹂在青绿色的柳条上鸣啭来描绘春天的美好啊!再想想看,王安石也有一首诗是描绘春天的,这首诗背得出来吧?谁来背背看。
有一个名句,想想看。
他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想起来没有?背背看。
“京口瓜洲……”预备——起。
生(集体):[齐背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哪一个句子是写春的?生(集体):“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
生(集体):“绿”。
师:“又绿江南岸”,这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啊?——从春风的角度。
春风一吹,江南岸边就怎么样?生(集体):绿。
师:绿——绿满天下!上星期六,X X写我们学校的树的时候,用了一个好的句子啊!——“绿满天下”!他就从这儿学来的。
很好。
但是,绝句,它只有四句,往往只是从一个角度,或者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也就是选取了春天的一个或者两三个景来写春。
(以上3分钟)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其中写春的内容可多啦!我们星期六发了讲义,请同学们看。
这里头写了: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我们读的时候要想一想,朱自清在这篇文章当中,他是怎样写这些春天的景物的?他写的春天景物的——姿态啊,气息啊,声音啊……我们想到没有?看到没有?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现在正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里。
你说对吧?这正好是阳春三月!对文章中的这些景物,你是怎么观察的?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写的?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读一读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读了以后,请同学们考虑:这篇文章是怎么样写春的呢?首先,朱自清先生,他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边讲边板书:迎春]接着呢?朱自清先生用他的彩笔给我们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边讲边板书:绘春]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边讲边板书:颂春]同学们读了以后,分分看,哪几节写迎春?哪几节写绘春?写颂春?[边讲边指板书“迎春”、“绘春”、“颂春”]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看看谁来读?[学生举手] X X。
生(2):[朗读《春》全文]“《春》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鸟儿将——鸟儿将——”师:“巢(cháo)”。
生(2):[继续朗读]“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披着——披着——师:“披着蓑(suō)”。
生(2):[继续朗读]“披着蓑戴着笠……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从读的情况看来是读过的。
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妥当的吧?[学生举手]好,X X X。
生(3):第五节:“跟轻风流水应和(hè)着”;他读“跟轻风流水应和(hé)着”。
师:“应和(hè)着”。
这个“和(hè)”读得不对了。
应该读第几声啊?生(集体):第四声。
师:[板书:hè]还有吗?生(4):第三节是“园(yuán)子里”,他读“院(yuàn)子里”;还有一个是“迷藏(cáng)”,他读“迷藏(zàng)”。
还有一个是“酝酿(niàng)”,他读“酝酿(ràng)”。
师:好。
那么,先把这个解决了:“嫩嫩的,绿绿的……”下面应该是怎么读啊?生(集体):园(yuán)子里。
[有的学生仍读“院(yuàn)子师:[板书:园]这个字怎么读?生(集体):园(yuán)。
师:园(yuán),公园(yuán),园(yuán)子里。
耳朵旁的那个呢?生(集体):院(yuàn)。
师:院(yuàn)。
好,下面她读得对的。
“酝酿(niàng)”不是“酝酿(ràng)”。
这个字的拼音怎么样?生(集体):n—iàng——“niàng"。
师:niàng。
很好。
X X,[指生(2)]自己马上注上拼音。
不认识的,不清楚的,自己赶紧把注音记下来。
“酝酿(niàng)”。
接下去。
[学生举手]X X X。
生(5):第四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他读成了:“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语气没有读出来,对。
还有吗?抓紧时间,还有吧? [学生举手] X X。
生(6):第五段第三行:“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读成了:“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
师:对,是嫩叶,不是绿叶。
还有吗?[学生举手]X X X。
生(7):第六段:“一点点黄晕(yùn)的光”。
这个“黄晕(yùn)”,不读“黄晕(yūn)”。
师:这个字究竟怎么读?快点查字典,快点查。
[几个学生举手]好,X X X。
生(8):应该读:“黄晕(yùn)”。
师:你查过字典了?[生(8):查过了。
]好。
她很有把握的,应该读“黄晕(yùn)”。
为什么那么有把握呢?因为她查过字典了。
[板书:yùn]y--un,第四声。
读错了的就应该把它打个“X”;掌握不准的,就应该注音。
还有吧?生(9):“山朗润起来了”,读成“山润朗起来了”。
师:喔,对吧?后来呢,他自己怎么样一一感觉读得不对了,自己改正了。
应该是“山朗润起来了”。
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而X X同学[指生(2)],读得很响亮。
因为还没有学,所以读得还有些疙疙瘩瘩,有些字还读得不准。
有一个字,同学们注意一下,就是刚刚给X X[指生(2)]纠正的“和(hè)”——“和(hè)”的前面的这个字怎么读呀?生(集体):“应和(yīng hè)”。
[有的读:“yìng hè"]师:[倾听]重读。
生(集体):“应和(yìng hè)”。
师:“应(yìng)”,应该是第四声。
但是这个讲义上注的第几声啊?生(集体):第一声。
生(10):错了。
师:错了。
——你[指生(10)]怎么知道错了?生(10):我查过字典。
师:这个注音注错了,应该第四声。
——“应(yìng)和”。
预习的时候,你们需要认真,去查查看。
现在,请同学们把讲义上错的改过来。
好,我们刚才读了一遍。
请同学们看,还有些什么问题?自己查字典的时候,没有能够解决的,有吧?——有没有?都懂吧?[学生举手]X X X。
生(11):什么叫“赶趟儿”?——是不是就是“赶集”?师:什么叫“赶趟儿”?[学生举手]X x X。
生(12):“鸟儿将巢(chá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他[指生(2)]读成:“鸟儿将chǎo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师:[板书:巢]这个字怎么读啊?生(集体):ch--áo--cháo。
师:巢(cháo),第二声。
刚刚那个字读错了,没有纠正过,现在纠正一下。
还有吧?除此之外,还有吧?——没有了。
好,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考虑一下,刚刚我们读了一下,请你们分一分看,一共是几节?请你们分一分看。
生(集体):十节。
师:十节。
那么,用了几节文字写了迎春的?[学生举手]X X X 。
生(13):迎春用了一节。
师:好,怎么分法?[个别学生举手。
稍停]就X X一个人知道吗?分分看,分错了,也没有关系。
怎么分?[学生举手]好,X X,你讲一讲看。
生(14):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
师:你整个地讲一讲看。
生(14):用了一节文字写迎接春天的。
师:喔,用了一节文字是写迎接春天的。
生(14):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
师:喔,第二节到第七节是描绘春天的。
生(14):颂春是第八节到第十节。
师:第八节到第十节是歌颂春天的。
有不同的意见吗?有吧?——没有。
都是一样的。
好,我说,她这样看是看得准确的,是这样。
现在请同学们在第一节、第七节后面画上符号。
我们看起来,可眉目清楚。
(以上11分钟)好,现在请同学们先把第一节——一起来读一读。
第一节只有一句话。
那么我们看一看:作者是用了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而在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这里有一个字,用得非常准确!生(部分):[轻声地]“近”。
师:好,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盼望着,盼望着……”预备——起。
生(集体):[朗读第一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师:你们看,作者是以什么心情来迎接春天的?生(集体):“盼望着。
”师:大家都看得出来——“盼望着,盼望着”,大家睁大眼睛盼望。
我说用一个“盼望着”,可以吧?“盼望着,东风来了……”可以吧?[生(集体):可以。
]那么为什么这里要叠用呢?[学生举手]X X X。
生(15):用两个,可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师:嗯,这样叠用,就更能表达作者十分急切的心情,十分向往的心情。
向往春天赶紧到来!——所以用“盼望着,盼望着”。
那么,哪一个字,告诉我们了——很准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生(集体):“近”。
师:对,是“春天的脚步近了”!你看这个“近”,用得多准确啊!这里一个句子,四个字——用了四个词尾,给我们一个非常柔和的感觉。
哪四个词尾?生(集体):两个“着”。
师:两个“着”。
还有?生(集体):两个“了”。
师:对,好。
我们自己读一下,体会、体会。
[学生轻声朗读]你们听我读[表情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开始就给我们非常亲切的、柔和的感觉。
(以上3分钟)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
一开始哪,作者就写了非常形象的一笔,绘出春天的总的景色——总写了一个“大地回春”或者是“大地春回”,或者是“春回大地”的景色,这都可以。
[在板书“绘春”之右,板书:总写大地回春]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考虑一下,用了哪一句啊?你们从哪儿知道这是总写的呢?[学生低声议论;举手]好,XX X讲。
生(16):[朗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