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红真在给北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讲座中曾对萧红与张爱玲作过比较

合集下载

萧红与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

萧红与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

萧红与张爱玲创作风格的异同季红真在给北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讲座中曾对萧红与张爱玲作过比较。

她说,萧红和张爱玲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作斗争,这是她们传奇式人生道路的开始。

而且,她们两人一生都经历着逃亡,辗转各地,艰辛漂泊。

这始终贯穿着她们终生。

但逃亡之路都以失败而告终。

萧红和张爱玲都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或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

但这并不表示她们超脱世外,她们都以个人化的方式关注着时代宏大的主题:文明的荒凉。

萧红后期的作品中充满着孤独寂寞之感,正因为她是思想的先行者,不为他人所理解。

就像萧红曾说的那样,“作家不是属于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们的思考是对人生的质问,是超越她们自己时代的。

张爱玲的作品适应“五四”以后的平民文学,又对“左翼”文学保持很宽的心理距离。

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悲剧性的感悟,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尴尬,并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荒凉与毁灭的焦虑。

此外,她认为,萧张二人的写作都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并与鲁迅所倡导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相吻合,而且她们的写作为二十世纪汉语写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光明日报》有关于二位女性作家的比较:萧红,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读完《生死场》《呼兰河传》,但萧红的照片给我一种清晰的感觉:烈性女子。

她的文字凄厉,大约与境遇相关,她碰到的男人都不好,第一个是浮纨子弟,第二个萧军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且最后又找别的同志组合去了,端木蕻良有过于软弱的地方,萧红多少是被牺牲被辜负的。

萧红的人生跌宕起伏的,与萧军三次离合,最终离开,离开萧军意味着离开革命阵营,萧红的女子自语转变的很奇怪:一面是文化主流中的“大我”话语,一种是主流边缘”女性的“小我”话语。

而大我的激烈亢进始终掩饰不了小我的忧伤失望。

她也许潜意识里有自己的话要说,不为外物所蔽。

当她辗转至香港,患白喉而逝,死时没有发出任何声息,虽然她曾写下了振聋发聩的文字,但文字又怎么样?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过去的,就象她的生命——开到荼蘼花事了。

萧红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张爱玲最深情的一句话

萧红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张爱玲最深情的一句话

萧红与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张爱玲最深情的一句话萧红和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都以自身的女性体验意识来关照整个女性世界,把对女性、人性生存现实的审视纳入现代小说的视野,显示出独特的创作个性。

在众多的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很少能见到对女性意识现象和人性进行哲理性思索和艺术表现的作品,萧红和张爱玲的作品正是在这方面弥补了现代文学的不足,构建了中国女性写作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典型。

一女性的悲歌:传统文化阴影下的女性生存悲剧被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的萧红,虽然出身于东北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但由于她生活在农村,日常接触的都是农民,固守家园的农民们和他们沉寂愚昧的生活,在萧红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所以她一开始创作就把笔触伸向了农民和农家生活,讲述发生在故乡麦场、菜园、农舍、田野里的一幕幕悲喜剧,展示了“九・一八”前后东北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如《王阿嫂的死》、《生死场》等。

她的创作体现了她对故土家园、农民命运的深切思考,表现了她对笔下民俗社会的眷恋和反省的双重矛盾心理。

张爱玲与萧红不同的是,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在上海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香港度过了她的青年时代。

她曾毫不避讳地表示,《传奇》一书里的各篇人物和故事,大多“各有其本”。

比如《金锁记》是以她的太外祖父李鸿章次子李经述一家生活为背景的。

她的作品几乎都是以沪港“洋场社会”为背景,以遗老遗少、太太小姐为描写对象,写他们在婚姻和金钱上的勾心斗角和人生梦魔。

二萧红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题的相似之处1、女性的生存困境──对父权的隐性颠覆萧红和张爱玲的作品都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书写了父权社会中女性生存的不易。

这种来自性别的压迫和伤害是女性最根本、最深重的灾难。

萧红和张爱玲在作品中描写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最底层的北方劳动妇女以及沪、港等大城市中的女性,她们都生活在父权文化的环境之中,完全没有自身的价值可言。

所不同的是,萧红笔下的女性除了要忍受物质生活极度贫困的折磨外,还要承受来自男性的辱骂和精神上的折磨,即使是在怀孕生育这样的时刻也不例外,而女人们对于这一切似乎己经习以为常,既无怨言也无反抗;张爱玲笔下的女性,虽然不为基本的衣食发愁,但她们仍无独立性可言,她们的灵魂仍然深深地依附于男人,在男女两性关系中,女性始终是从属于男性的。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

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

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

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

炙热和悲凉的精神家园——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炙热和悲凉的精神家园——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更 能 切 身 体 会 到 文 明 带 给 人 类 的桎 梏 ,那 是 罪 恶
的根 源 。
女性意识 “ 就 是 在 女 性 身 上 的 表 现 ,大 体 可 分 为 两 个 层 面 ,一 是 以女 性 的 眼 光 洞 悉 自我 ,确

定 自身 本 质 、生命 意义 以及 社 会 中 的地 位 和 价 值 : 二 是 从 女 性 立 场 出发 审 视 外 部 世 界 ,并 对 它 加 以 富于女性 生 命 特 色 的理 解 和把 握 。 ” 。 ‘ … 萧 红 无 疑 是 后 者 。 萧 红 在 东 北 农 村 长 大 ,接 触 到 的都 是 劳 碌 而 又 愚 昧 的农 民 ,她 曾 写道 :“ 女 性 的天 空 是 低 的 ,羽 翼 是 稀 薄 的 ,而 身 边 的 累 赘 又 是 笨 重 的 ”,她 以女 性 的视 角 凝 视 女 性 的命 运 ,于 是 她 目 睹 了女性 逼 仄 的 生 存 空 间 和 来 自于 男 权 社 会 的沉 重 压 力 。萧 红 短 暂 的 一 生 当 中 ,先 后 经 历 过 母 亲
的 死 、祖 父 的 死 和 亲 子 的 死 ,所 以 ,她 对 于 人 的 关 注便 不仅 仅 停 留在 阶 级 的 立 场 上 ,而 是 有 更 深 刻 的 关 于 生 与 死 的 凝 视 和 思 考 。也 正 因 如 此 ,她 才 发 现 在 阶 级 压 迫 的 社 会 中 ,女 性 是 最 底 层 的受 压 者 ,她 们 不 光 承 受 着 来 自阶 级 的 压 迫 ,更 忍 受
第 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卷 第 七 期
2 01 5年 7月








V01 .3 O NO .7

2020年厦门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厦门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20年厦门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漩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作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

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妒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被冤枉的故事,所以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们的坚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

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

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中国的女性意识觉醒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现代思想启蒙者的姿态,对几千年来备受压迫的中国妇女的命运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他们以彻底推翻男尊女卑的封建教条、呼唤两性平等的人格权利为核心,对女性命运进行了富有开拓性的探索,成为中国女性觉醒的精神导师。

“五四”后成长起来的女作家们,从冰心、卢隐到丁玲,共同表达了对男性中心话语的反抗,控诉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展示了伤痕累累的女性心灵世界,以及她们渴望平等、自由、独立的精神追求。

但她们都把女性的不幸遭遇归咎于男权社会,没有人从女性自身找原因,而萧红与张爱玲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1强烈的女性意识及其成因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生活在闭塞的东北小镇,一个成长于繁华的十里洋场,她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对女性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思考,忠实地记录了旧中国不同层次的女性生存状态,塑造了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

虽然地域文化和民俗氛围不同,但她们的创作却有相似之处,即强烈的女性意识。

萧红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从形成来看,主要源于不幸的童年经历和成年后的情感悲剧。

1.1萧红的成长历程及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萧红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里,父亲仅仅因为萧红是女孩便轻视和无视她,母亲也重男轻女,而且还看不惯公公对女孩子的宠爱,萧红是在父母的冷漠寡爱中度过童年生活的。

“女孩”作为一种原罪标志注定了萧红在家庭中的命运,她最早也最敏感地意识到了女性所面临的命运,感觉到世界对于女性的种种歧视与冷酷,这种感觉深深的伤害了她那颗稚嫩而敏感的心灵,给她留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

成年后的萧红在学校中接受了新思想,向往民主和自由,但封建专制的父亲为了仕途强行将她嫁入一户有钱人家。

萧红从小就目睹了包办婚姻的悲剧,所以不顾一切摆脱了旧式家庭的束缚,走上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人生道路。

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之下,知识女性主动摆脱旧家庭,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但是当时中国男权专制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北国萧红与沪上张爱玲之比较

北国萧红与沪上张爱玲之比较

北国萧红与沪上张爱玲之比较作者:高雪洁来源:《知与行》2020年第05期[摘要]从客观实际角度讲,萧红和张爱玲两人成长轨迹的差异致使她们的文字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格。

尽管研究者已经非常全面地阐述了两人迥异的家庭背景,但萧红和张爱玲个性上的巨大差异,往往被掩藏于对二人的伦理评价之中,其原貌亟须廓清。

同为漂泊者,萧红和张爱玲的灵魂之根又分塞北和沪上的不同,另外在二人的创作动力方面存在的萧红突出感性、自然笔致,张爱玲直面理性、反思的差异也需进一步论证。

[关键词]北国;沪上;感性;理性[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5-0073-07萧红和张爱玲二人有着天然被研究者置于比较视野之中的联系,从个体生命印记折射历史时空光影的角度看,她们二人就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灰色天空上飘着的一片颜色奇异叶子的两面,无疑萧红是那迎着阳光风雨、颜色热烈的正面,萧红在文学世界里原色式地再现了她乡土本源与城市想象对立、融合的镜像,其文学创作留有现代文学乡土与城市对话的总体特征性延续。

而张爱玲则像那少有奔放却沉着冷静的背面,相较于萧红带有乡土与城市空间的碰撞式生命力度,张爱玲则是深入城市私人和公共空间,从而洞悉明察。

最终她们把这源自生命本源的色调流注在了各自的作品中。

一、塞北边疆的后花园與孤岛沪上的里弄在萧红的笔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铺展着自然的色彩,蔓延着生命的力量,这不仅仅表现为那些典型带有中国北方特色的春之暖意、夏之迷恋、冬之肃杀等自然景致,还呈现为萧红笔下“生死场”中的人物原始生命气息的流淌,以及人之求生本能固化成的坚定与抗争。

金枝、王婆、翠姨、小团圆媳妇等,她们就像秋日挂在枝尖被风雨侵袭的叶子,飘落抑或坚强地留下,都与自然同步。

与自然本身的神秘、博大和悠远相映衬的是人之原始生命中浸透的茫然、无可把握又始终渴望存活的内蕴图景。

萧红把自然界的生机绿意、秋凉黄叶、冬雪漫卷投射在人物的生存轨迹上,使人物的生命律动立刻彰显出自然属性和原始野性的张力。

2020年尔雅大学生网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答案

2020年尔雅大学生网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答案

2020年尔雅大学生网课《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答案1.11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下面最好的途径是()。

CA、阅读文学史B、阅读文学理论C、阅读具体文本D、了解作者生平2学习中现代文学的内部视角包括社会的视角。

()×1.21从面向传统文化的角度,下列哪个选项宣告了传统文学和思想终结?()DA、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一声呐喊B、《文学革命论》的发表C、《文学改良刍议》的发表D、1905年的废科举2()是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建的书馆,也是上海最早的一个现代出版社和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

CA、商务印书馆B、美华书馆C、墨海书馆D、英华书院3洋务运动中,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的大臣是()。

BA、李鸿章B、盛宣怀C、左宗棠D、曾国藩4()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的中文日报,宗旨是:“变法自强”。

DA、《新青年》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循环日报》5王韬在《循环日报》上创办了一种新的文体是什么?()AA、社论B、编者按C、短评D、专论6()倡导近代文学革命理论,在前人基础上发展确立了报章文体?CA、章太炎B、康有为C、梁启超D、章士钊7晚清知识分子面对“西学东渐”比较有影响力的立场有哪些?()ACA、一边倒地赞美和接受西学B、一边倒地排斥西学C、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D、反对“西学为体,中学为用”8新文化运动是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ABDA、反传统B、反孔教C、反帝制D、反文言9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最受重视和影响最大的西学是西方的人文科学。

×10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

√111867年底,王韬应英国传教士理雅各邀请,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场学术讲座,这是根据现有的记载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文人在牛津大学演讲的记录。

√1.31下列属于胡适的代表性的思想文本是()。

ACD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历史的文学观念论》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2以下哪些文言论文奠定了鲁迅思想的基础,确立了鲁迅之为鲁迅的特质。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

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作者:李云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1期摘要: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曾被鲁迅誉为才华胜过丁玲和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她的一生及作品也非常有研究价值。

本文从萧红小说女性意识角度研究的现状、发展分期、类型、评价等方面去探讨萧红小说的发展,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弊端及今后改进发展方向。

期望今后能更加客观理解萧红以及其独特风格的作品。

关键词:萧红女性意识比较问题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42-021 引言对于以“萧红”为主体的研究近些年来呈愈演愈烈的势头,包括报纸、杂志、网络和电影,一度出现了“萧红热”。

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创造了许多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形象。

她用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园,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2 萧红小说研究现状对于萧红文学价值研究也有很多的角度,比如心理学透视角度,创作源流角度,儿童视角,女性视角,悲剧视角,乡土小说研究等一系列视角。

从女性意识定义来看,首先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女性意识相对于男性意识而言,在文学作品中主要是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社会人生、女性生活以及女性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与把握,是女性作家自我意识的流露和表现。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萧红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是确立期(1935-1942),鲁迅和胡风对《生死场》的经典性评价,开创了萧红研究的先河。

二是回忆期(1942-文革结束前后),此时多为悼念性文章,表达了友人、朋友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的感性印象,较有影响的是茅盾为《呼兰河传》作的序,骆宾基的《萧红小传》,丁玲的《风雨中忆萧红》。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光明讲坛)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光明讲坛)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演讲人:刘勇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新图书馆时间:二○一五年四月作者:刘勇《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07日 11版)刘勇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首席专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研究成果分别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

在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读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脸上看出来的。

推而广之,对一个中国人来说,读不读《红楼梦》,读不读鲁迅,包括读不读萧红,都是可以从脸上看出来的。

总之,一个人读不读书,读几本书都是在脸上写着的。

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虽然萧红只活了短短的31岁,但她却拥有久远的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红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喜爱,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吗?萧红是谁?萧红是东北作家群的一员,但又超越了东北作家群的群体特征;萧红具有左翼文学的特质,但又超出了左翼文学的范畴;萧红是一位女作家,具有女作家的细腻和敏感,但又超越了女作家的共性,更具有粗犷、青涩、孤独的特有个性。

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与左翼作家、东北作家群、女作家的身份等有关,但更与超越这些身份有关,更与她自己独特的风格魅力与人格魅力有关。

冰心活了100岁全身心写了一个“爱”字,足以洗涤人心;而萧红活了31岁写了一个“恨”字,却更加撼动人心。

恨往往比爱更复杂、更深沉、更震撼。

今天我们再读萧红,是因为她作品中独立的思想,也是因为她的敏感与不幸;是因为她作品中稚拙的表达,更是因为她的孤独与忧愁;是因为她作品中犀利的笔锋,同时还因为她的怨恨与不甘。

敏感:萧红独特的人生气质骆宾基在《萧红小传》中记录了一个“琴声不再响起的遗憾”的故事,而讲述这个故事时,萧红已久在病中。

2020国开大-中国现代文学答案

2020国开大-中国现代文学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一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A. 《现代评论》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夏衍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狂人日记》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受到泛神论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哲学()斯宾诺莎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迟桂花》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一起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的青年诗人是()徐志摩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

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

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D. 林徽因张恨水在回忆录中提到最多的一部小说,是奠定他小说生涯的苦心经营之作()《春明外史》1922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则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员有()等。

梅光迪, 胡先驌, 吴宓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

其中主要有()等。

A. 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B.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D.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筹办《新生》杂志失败后,开始在《河南》杂志上发表论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

这些论文主要有()等。

C. 《文化偏至论》D. 《科学史教篇》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C. 音乐的美 D. 绘画的美《啼笑因缘》以樊家树的经历为中心线索,逐渐展开了樊家树和几位女性的多角关系。

国家开放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

国家开放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

国家开放大学22春“汉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1)》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白流苏并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A.对B.错参考答案:B2.《棋王》王一生在“车轮大战”中,最终的比赛结果是()。

A.赢了老者B.中途退出C.输了老者D.与老者握手言和参考答案:D3.《边城》中,大佬与二佬的父亲是顺顺。

()A.对B.错参考答案:A4.《透明的红萝卜》中,小石匠与小铁匠的争斗中,()被打瞎了一只眼。

A.菊子B.黑孩C.小石匠D.小铁匠参考答案:A关于《纪实与虚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B.是王安忆90年代后期创作的长篇小说C.它是对作家创作经历的反省,也是对“写作”这一行为的思考与反省D.小说将写实与象征、纪实与虚构、经验与理性融于一体,呈现了古典主义的创作倾向参考答案:ACD6.《许三观卖血记》是一篇()小说。

A.长篇B.中篇C.短篇D.中长篇参考答案:A7.《许三观卖血记》中,“他要一路卖着血去上海”其目的是()。

A.买粮B.仅仅为了体验卖血C.结婚D.他的儿子一乐看病参考答案:D8.《棋王》中,“我”给王一生讲了两个关于吃的故事,分别来自小说()。

A.《项链》B.《邦斯舅舅》C.《热爱生命》D.《沉重的翅膀》参考答案:BC9.2019年9月23日,赵树理长篇小说《三里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参考答案:A10.《在酒楼上》的作者是()。

A.老舍B.张爱玲C.赵树理D.鲁迅参考答案:D11.“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

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

墙是冷而粗糙,死的颜色。

她的脸,托在墙上,反衬着,也变了样——红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张脸。

柳原看着她道:‘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南开大学大学语文题库

1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提到了巴斯德科学研究的故事,作者说明:充满信心地做好自己的事2 在《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文中,胡适提出“总得时时寻找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是强调要关注保持强烈的研究治学的兴趣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临末揭示出全篇主旨: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3 《庄子·秋水》一文的主旨在于:论证人类认知的有限性以及价值判断的相对性、不确定性成语“望洋兴叹”即出于此4 戴望舒曾经受到法国的著名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深刻影响戴望舒的诗歌属于——象征主义5 张中行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中提到,叶圣陶提倡“写话”,意思是作文要用语简洁,随便自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论语》是对比吗?不是,是引用6 下列诗句中运用典故的是:男儿本自重横行7 亚圣是孟子8 赋这一文体日益骈俪化,始于魏晋9 《我的四个假想敌》出自作者的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10 冯至《十四行集》的主题是对于生命的沉思11 傅雷“家书”中谈到贝多芬乐曲中两个主题的对立,这个对立是指:自我扩张的个人主义与命运贝多芬音乐中所表现的“极乐“是指自我屈服于命运认为对中国知识分子拘束最大的思想或是信仰是儒家的宋明礼教认为中华民族更接近古希腊人中严格区分了“信仰”与“智慧”,可以划入“智慧”之列的是佛教中“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而使人入于偏执与狂热”——佛教与基督教的差异12 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一文中,“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的基本含义是强调大学的科学职能13 《专家与通人》一文主要针对当时学术界大学教育偏狭的弊病来写的14 冯友兰的学术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15 从《渐》可知,丰子恺所崇尚的一种人生境界是通脱明达16 《热血、辛劳、汗水与眼泪》结尾:此时此刻,我认为我有权要求所有人的支持,并且我要说,让我们团结一致,共赴国难吧。

这表明了一种无畏和坚定的感情色彩17 汪曾祺写金岳霖:金岳霖的质朴率真18 在《梵高的坟冢》中,范曾借梵高所张扬的艺术家精神是:鄙视世俗,献身艺术19 《女孩子的花》时间顺序20 “秦腔面前人人平等”贾平凹是指秦腔的狂欢突破了传统的伦理束缚21 《秦腔》里运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侧面描写22 《萧红墓畔口占》一诗中作者用以隐喻和赞扬亡者生命之灿烂,映照出悼念者心情的庄严热烈的是红山茶中的“闲话”是指海涛的声音,似乎萧红地下有伴中主要流露的感情是无限的感伤和痛惜一文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情基调是寂寞23 《钓台题壁》是一首七言诗2425 《李鸿章办外交》中所引掌故名著是《春冰室野乘》26 梁启超曾自述其文章的特色是笔锋常带感情27 小品文始于《世说新语》28 “道可道,非常道”——言不尽意的陷阱29 《楚辞·渔夫》的文学手法是:虚拟对白30 《古诗十九首》的年代是东汉31 《一个偏见》的写作特点:汪洋恣肆,行文潇洒旁征博引,有书卷气善用比喻,幽默有趣32 不符合《一个偏见》的见解的是:偏见使得人与人很难沟通符合的是:偏见是难以摆脱的,所以要宽容偏见是和思想相伴随的偏见有时候成为伪装的思想本文的作者是有感于——“人籁”之令人厌烦33 《一个偏见》中作者对偏见的态度是偏见是正常的34 《叶圣陶先生》写了叶先生对语文的主张——简洁36 与《我有一个梦想》相比,罗斯福的《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演讲》在文体上的主要特点诗——更具有说理性、辨析性37 汉密尔顿的观点的错误诗——按照人类本性的弱点,四年一届的精英政府会变成自由自私自利所把持的政府38 《北方的河》《黑骏马》——张承志39 李宗盛的《凡人歌》可以看作是——中国流行音乐启蒙时代的结束40 “天壤间第一种激烈人”——司马迁笔下的刺客41 《楚辞·渔夫》的猪蹄——表现了屈原内心的矛盾冲突42 不属于梵高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43 在我国诗歌理论中,有不少著名的诗论绝句,其中最早、最有影响的诗——杜甫44 《礼记》——诗东汉晚期编订的,在唐代开始受到重视起来的据传是曾子所做45 属于骈文的是——《芜城赋》《北山移文》《哀江南赋》不属于骈文的是——《桃花源记》46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林肯起草并签署《解放黑奴宣言》47 赋体流变所经历的主要阶段是——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48 与季羡林先生的看法一致——我们应该警惕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观念49 《杂说》的作者非常推崇“化工”之文,化工——如同自然造化50 “生命是一条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张爱玲51 《现象七十二变》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有何特征——时代的多变52 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的作者是——冯友兰5354 “个狗主义”是指:自以为是,狗眼看人55 在看似荒诞的故事中隐含着此人的思想锋芒的作家是王小波56 王蒙《语言的功能和陷阱》中贾宝玉《芙蓉女儿》,论述了:语言的审美宣泄功能中以契诃夫小说《苦恼》为论据阐述的论点是语言的心理功能中属于“语言的陷阱“的是结婚的时候人们会想起——”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57 艾青:文体自由,显示了现代白话文的抒情魅力58 艾青的诗大多抒写——对祖国土地的眷恋和热爱5960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心思空明,不为物役61 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中国服饰研究6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汇集而成的。

萧红、张爱玲创作之比较

萧红、张爱玲创作之比较

萧红、张爱玲创作之比较摘要:萧红与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个性独特的才女作家,她们的创作也一直备受关注,学术界各学者也都各执一见,众说纷纭。

她们的作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较大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的对比,悲剧意识的对比,创作风格的对比这三个大方面入手,浅析萧红与张爱玲创作的不同与相似之处,以及由作品引发的个人思考。

关键词:萧红;张爱玲;女性形象;悲剧意识;创作风格;Abstract:Keywords:序言萧红与张爱玲,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但却同样经历过中国的动乱,被瓜分的时期,她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是相似的;从小缺乏家庭的温暖和爱,一生漂泊不定,她们的家庭环境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爱情婚姻路途的坎坷,也同样曾使她们对爱情失去信心。

这种种的相似,将她们联在了一起,也与她们各自的创作紧紧地联在一起。

一人物形象之比较萧红与张爱玲,是敏感个性的才女作家,作品中自然流露着女性意识,只不过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要比萧红的更为强烈些,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给予了更多的理性关照。

虽然她们都把目光定位在了普通人民身上,但是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仍然不同,人物形象的深刻程度以及刻画的角度也有所不同。

(一)“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萧红笔下的人物,大都是生长在北方的广大劳动人民,有纯朴、真实,也有麻木、落后。

《生死场》中的麻面婆,她粗野,没有文化,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妇女。

“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小相同,它总是发着猪声。

”[1]从这句话中就能感觉出那个时代农村妇女的那种粗俗天性,同时会被萧红的语言所折服,幽默却又不乏讽刺,极易让人脑海中显出麻面婆的形象,除此之外还有王婆、成业婶婶、李二婶子等也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们有着麻木、冷漠的共性。

文中刻画最为深刻的人物我觉得是金枝,她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女孩,但是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经历,她的命运仅用一个“悲”字来说远不足以。

在她怀孕的时候,连她的母亲都埋怨、逃避、甚至要被她羞死了,更不用说其他的人了。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

萧红、张爱玲、萨冈、杜拉斯等中外作家比较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最具有内涵的作品?有些作品,可以称之为优秀,但却不能称之为伟大。

它们在境界上有高有低,在艺术表现力上有强有弱。

第一流的作品未必让大众读者喜欢,而二三流的作品可能让大众读者为之感动、流泪。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知名作家,知名作家的文学水平并不一定和他的名气相等。

比如英国首相丘吉尔,他获得了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但他写的那些破小说,也就是个业余水平。

丘吉尔获奖主要是因为他的历史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和他的演讲。

诺贝尔文学奖并不只颁给纯文学作品的,也颁给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比如蒙森的《罗马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蒙森好似中国的司马迁,他的历史著作,既有历史价值,也有文学价值;而罗素好似中国的庄子,将哲学的深刻与文学的优美融为一体。

罗素是个划时代的巨人,诺贝尔文学奖尚不能与他头上巨大的光环相媲美。

但丘吉尔的作品,史学价值是无可争议的,文学价值就算不了什么了。

恐怕没哪个研究生去研究丘吉尔的文学理念。

英国人都不会把他的文学作品当回事,更别说我们了。

谈起文学,丘吉尔首相还是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吧。

我们应该幸庆丘吉尔没有生在中国,否则,他不但会戴上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理论家、哲学家的帽子,还得戴上一顶文学家的桂冠,要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学习他拙劣的作品了。

还有一些知名作家,他们确实有一定的优点和长处,让众多的读者喜爱,但是,在文学史上,他们的地位并不高。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把一些中外知名作家作一下比较,以让大家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看得更清,走得更远。

我们先来谈萧红,萧红是一个很让人喜欢的作家。

大家究竟喜欢她哪一点呢?最重要的一点,是她真挚的感情,一点儿不做作,对生活也有着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受。

她的文笔很稚嫩,但是大家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往往会忘掉那些病句,而沉浸在她的哀愁与伤痛,和少许的快乐之中。

和她相比,杨朔的散文就要成熟的多了,但杨朔缺乏真诚的感情,在那样一个饥饿的年代,他为农业合作化大唱赞歌,显得很虚伪。

萧红与电影

萧红与电影

萧红与电影季红真【摘要】萧红和所有现代女作家一样都受到电影艺术的滋养,她从中学开始就观影,其流亡驻足的又都是现代大都市,电影艺术一开始就是她文学创作的重要泛文本背景.她一度还想涉足电影创作而未果,但电影的艺术形式深入她文本的叙事方式,成为她对宇宙时空、自然文明、人生与人性探索的独特叙事方式,成为她的艺术"无迹可求"的艺术思维形式.【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萧红文学;电影艺术;叙述方式【作者】季红真【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电影是所有中国现代女作家写作的重要文化艺术背景,它是和文化改良运动共生的外来艺术样式,也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崭新视听艺术,重合于现代女作家们的知识结构。

1905年,第一部中国人拍摄的京剧纪录片《定军山》就诞生在北京丰泰照相馆;同年,清廷下诏废科举“咸趋实学”。

早于这个时间点的9年以前,1896年6月,外国电影就出现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中,先是在亲朋好友之间放映,然后“又一村”在社会各界的要求下向市民售票公映,电影成为外来艺术最前卫的形式。

此后,电影逐渐在各通商口岸城市出现,最早被叫做“影戏”,“电影”一词的命名方式,应起源于对皮影的联想。

早于电影出现的前一年,第一所中国人办的女学就在上海诞生,几乎和电影的出现同步。

现代女作家都受惠于女学,她们在五四运动以后转轨的现代教育体制中接受过初等以上的文化教育,其思想的启蒙与知识的转型,必然和电影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密切联系,但由于其所处地域的人文环境不同,接触的早晚会有差距,这影响到她们的文体风格与艺术表现的手法。

一萧红出生的1911年,已经是历史的新纪元,她生活的呼兰古城1900年庚子之乱以后不久,由于中东铁路的开通而迅速被冲击到现代文明的边缘。

虽然她的长辈适应了现代文明的转型,家庭具有维新倾向,但是还处于接触现代政治思想和器物的阶段,艺术最多是实用物品的装饰,比如机械钟表的人物与植物造型等。

2020年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哈尔滨市中实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①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

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

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

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

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

②一天上午,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

③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

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展练的人极多。

入园处有个水果摊,苹果、橘子、草莓等钩织的芳香流苏,连缀着世界文豪广场。

红男绿女穿梭其间,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

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

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此刻成了衣架,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

好像这棵树在为这些衣服的主人,做着招魂仪式。

我努力避让舞者,走进广场。

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

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

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

④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

想着多年前萧红住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

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

”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吗?⑤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

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聚集在电动车上打牌的老人,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在路中央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歪戴帽子的男人。

2020届哈尔滨南岗教师进修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哈尔滨南岗教师进修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哈尔滨南岗教师进修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大部分研究仍很浅表。

而感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创造力层面,文学艺术创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主体性的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至于人工智能何时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未来并不可期。

英国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组合型、探索型、变革型。

然而。

即使是探索型人工智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判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识别并清楚地说明风格化的法则。

倘若人工智能能够自己分析文学艺术的风格,那么,这种创造性探索才能被称为创作。

历史向前走了,时间却停留在她们的笔下——萧红与张爱玲比较

历史向前走了,时间却停留在她们的笔下——萧红与张爱玲比较

历史向前走了,时间却停留在她们的笔下——萧红与张爱玲比

刘云兴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张爱玲和萧红,他们的身世都透着沧桑;他们的性格都写着叛逆;他们的经历都印证着传奇。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刘云兴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黑龙江加格达奇1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爱与痛的歌哭——冰心、丁玲、萧红、张爱玲笔下的生命意识比较 [J], 张艳梅;胡玉伟
2.萧红张爱玲笔下的悲剧意蕴及其风格比较 [J], 郑孝芬
3.鲁迅影响下的萧红与张爱玲--萧红张爱玲创作比较研究 [J], 刘军
4.萧红笔下日常生活书写的现代意义---兼与张爱玲比较 [J], 郭剑卿;赵晓洁
5.母爱的异化与反思——以萧红张爱玲笔下的恶母形象为例 [J], 周宇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红真在给北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讲座中曾对萧红与张爱玲作过比较。

她说,萧红和张爱玲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作斗争,这是她们传奇式人生道路的开始。

而且,她们两人一生都经历着逃亡,辗转各地,艰辛漂泊。

这始终贯穿着她们终生。

但逃亡之路都以失败而告终。

萧红和张爱玲都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或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

但这并不表示她们超脱世外,她们都以个人化的方式关注着时代宏大的主题:文明的荒凉。

萧红后期的作品中充满着孤独寂寞之感,正因为她是思想的先行者,不为他人所理解。

就像萧红曾说的那样,“作家不是属于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们的思考是对人生的质问,是超越她们自己时代的。

张爱玲的作品适应“五四”以后的平民文学,又对“左翼”文学保持很宽的心理距离。

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悲剧性的感悟,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尴尬,并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荒凉与毁灭的焦虑。

此外,她认为,萧张二人的写作都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并与鲁迅所倡导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相吻合,而且她们的写作为二十世纪汉语写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光明日报》有关于二位女性作家的比较:
萧红,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读完《生死场》《呼兰河传》,但萧红的照片给我一种清晰的感觉:烈性女子。

她的文字凄厉,大约与境遇相关,她碰到的男人都不好,第一个是浮纨子弟,第二个萧军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且最后又找别的同志组合去了,端木蕻良有过于软弱的地方,萧红多少是被牺牲被辜负的。

萧红的人生跌宕起伏的,与萧军三次离合,最终离开,离开萧军意味着离开革命阵营,萧红的女子自语转变的很奇怪:一面是文化主流中的“大我”话语,一种是主流边缘”女性的“小我”话语。

而大我的激烈亢进始终掩饰不了小我的忧伤失望。

她也许潜意识里有自己的话要说,不为外物所蔽。

当她辗转至香港,患白喉而逝,死时没有发出任何声息,虽然她曾写下了振聋发聩的文字,但文字又怎么样?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过去的,就象她的生命——开到荼蘼花事了。

我常想起萧红,是因为我更喜欢《小城三月》里流露着纯洁、感伤同时体验着青春快乐的萧红,还有那个跑到鲁迅先生家试着不同的衣服笑吟吟问“可好看”的萧红。

想起她那单纯爽朗的笑声终于淹没于世的沉寂,那种鲜明的热闹喧嚣自此休止的空落。

至于张爱玲,到底是聪明绝决的,她将人性的软弱低微看的再清楚不过,写来刻骨入微
季红真在给北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讲座中曾对萧红与张爱玲作过比较。

她说,萧红和张爱玲都是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女性,都积极与父权制度、父权文化作斗争,这是她们传奇式人生道路的开始。

而且,她们两人一生都经历着逃亡,辗转各地,艰辛漂泊。

这始终贯穿着她们终生。

但逃亡之路都以失败而告终。

萧红和张爱玲都始终坚持着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没有党派或官职,基本上都靠写作维持生活。

但这并不表示她们超脱世外,她们都以个人化的方式关注着时代宏大的主题:文明的荒凉。

萧红后期的作品中充满着孤独寂寞之感,正因为她是思想的先行者,不为他人所
理解。

就像萧红曾说的那样,“作家不是属于阶级的,作家是属于人类的”,所以她们的思考是对人生的质问,是超越她们自己时代的。

张爱玲的作品适应“五四”以后的平民文学,又对“左翼”文学保持很宽的心理距离。

她的作品主要表现对中国传统文化悲剧性的感悟,表现中国文化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下的尴尬,并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荒凉与毁灭的焦虑。

此外,她认为,萧张二人的写作都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并与鲁迅所倡导的“五四”新文学传统相吻合,而且她们的写作为二十世纪汉语写作提供了成功范例。

《光明日报》有关于二位女性作家的比较:
萧红,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读完《生死场》《呼兰河传》,但萧红的照片给我一种清晰的感觉:烈性女子。

她的文字凄厉,大约与境遇相关,她碰到的男人都不好,第一个是浮纨子弟,第二个萧军是大男子主义者,而且最后又找别的同志组合去了,端木蕻良有过于软弱的地方,萧红多少是被牺牲被辜负的。

萧红的人生跌宕起伏的,与萧军三次离合,最终离开,离开萧军意味着离开革命阵营,萧红的女子自语转变的很奇怪:一面是文化主流中的“大我”话语,一种是主流边缘”女性的“小我”话语。

而大我的激烈亢进始终掩饰不了小我的忧伤失望。

她也许潜意识里有自己的话要说,不为外物所蔽。

当她辗转至香港,患白喉而逝,死时没有发出任何声息,虽然她曾写下了振聋发聩的文字,但文字又怎么样?总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会过去的,就象她的生命——开到荼蘼花事了。

我常想起萧红,是因为我更喜欢《小城三月》里流露着纯洁、感伤同时体验着青春快乐的萧红,还有那个跑到鲁迅先生家试着不同的衣服笑吟吟问“可好看”的萧红。

想起她那单纯爽朗的笑声终于淹没于世的沉寂,那种鲜明的热闹喧嚣自此休止的空落。

至于张爱玲,到底是聪明绝决的,她将人性的软弱低微看的再清楚不过,写来刻骨入微极尽讥诮不为外头的哀乐所动;但她还是有一些期待,好比爱情,就如“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始终是一种绝美的诱惑,伊毕竟是看红楼梦长大的,骨子里总为欲仙欲死的情爱所惑。

好在有胡兰成,让她的生命有过金沙尽埋的安静详和,胡兰成说她的脸犹如平原山河,是端好的正大仙容——如此夸张的言语,大抵是带着爱悦的成分,并不觉肉麻,以至于张爱玲回信时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但最后,她们走的是传奇的老路,士子和情人是要分手的,人生多半乐极生悲,欢乐的在急管繁弦的日子越洗越淡,最后就变成了影子。

我想最后她嫁给年迈的赖雅多少不那么快乐,两人生活窘迫,时常光顾YARD SALE,张见到完好的浴袍与三件绒衫只卖三块半当即买下,回家一试相当合身非常高兴。

曾爱华服美食的张爱玲是坚韧的,去到美国仍然再写,但是再也写不出当初烈艳的文字,也许是再也没有当时的心境。

张是聪明的机巧的,但聪明机巧不过命运。

写来写去都是多少恨,千疮百孔的爱情。

她的故事犹如开在尘埃中开的花朵,有一点肮脏的可喜。

“外头罩一件蓝布袍子,风一吹露出红的里子,天真老实中透着诱惑。

引人入胜的无非这一点红的诱惑。

隔着岁月烟尘看这些写作的女子,常想起李义山的诗:“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思之令人泪下。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

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张爱玲也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

她出生在上海一个门弟显赫的家庭。

她的外曾祖父是著名人物李鸿章,家庭对她来说影响是巨大的,她受到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

她的作品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找寻和把握都市市民在历史进程中真实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都市平民化倾向和浓郁的市民情趣。

她谈的都是自己的所历、所见、所悟和所感,既是对世俗生活的认同,又不拒绝享受现世人生,却也不愿意苟同,这也是张爱玲“俗”却不俗的所在。

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先生曾评价说,张爱玲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的一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的一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每一步都发出音乐。

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

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要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到无际的天空,那辽远的、辽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

她所寻觅的是,在世界上有一点顶红顶红的红色,或者是一点顶黑顶黑的黑色,作为她的皈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