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_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2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2

地质雷达无损检测方案(隧道) 1检测目的:检测隧道衬砌厚度、衬砌背后的回填密实度和衬砌内部钢架、钢 筋等分布,评价隧道衬砌施工质量。

2检测仪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用美国SIR-4000型地质雷达系统(见下图), 其特点与路基挡墙检测雷达相同。

2.1地质雷达主机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系统增益不低于150dB;信噪比不低于60dB ;模/转换不低于16位;信号叠加次数可选择;采样间隔一般不大于0. 5ns ;SIR-4000便携式高性能I S 地质透视仪I美国SIR-20型地质雷达系统实时滤波功能可选择;具有点测与连续测量功能;具有手动或自动位置标记功能;具有现场数据处理功能。

2. 2地质雷达天线可采用不同频率天线组合,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具有屏蔽功能;最大探测深度应大于2m;垂直分辨率应高于2cm o3检测方法及原理: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

其工作原理为: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被接受天线所接收。

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

地质雷达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现场检测时地质雷达的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密贴于待检表面,雷达波通过天线进入混凝土以及相应介质中,遇到钢筋、钢质拱架、材质有差别的混凝土、混凝土中间的不连续面、混凝土与空气分界面、混凝土与岩石分界面等产生反射,接收天线收到反射波,测出反射波的入射、反射双向走时,就可以算出反射波走过的路程长度,从而求出天线距反射面的距离D。

D= V ×∆t∕2式中:D——天线到反射面的距离;V一一雷达波的行走速度;∆t一一雷达波从发射至接收到反射波的走时,用ns计。

地质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分析

地质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地质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施工人员准确地识别地下管线的位置和走向,从而降低施工风险,节省时间和成本,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文章提到使用SIR-4000型号地质雷达对三个不同的地下管线进行探测,这是一种常见的实际应用场景。

地质雷达通过发射高频电磁波并测量其反射信号来获取地下管线的信息。

这些信号可以告诉工程师管线的深度、材质、尺寸和走向等重要参数。

关键词:地质雷达;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应用1地质雷达的概念地质雷达是一种勘探地下结构和地质层的无损非侵入性探测技术。

基于电磁波通过地下不同材质和界面,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折射和衰减的原理,通过发送无线电波信号至地下,并接收其回弹信号,对接收信号进行专业处理,可以绘制高分辨率的地下地质剖面图,从而达到探测地下结构信息的目的。

地质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地下管道和设施探测领域。

地质雷达的有效探测深度受工作频率和地下结构的影响,较高频率的电磁波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但探测深度较浅,低频电磁波探测深度较深但分辨率较低。

同时,地质雷达可能受到地下条件的限制,如高导电性的土层或金属物体的干扰等。

2地质雷达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应用的重要性(1)高效准确。

地质雷达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测出地下管线的位置和走向。

通过雷达信号的反射和回波分析,可以获得管线的深度、埋深、大小等重要信息,帮助工程师进行管线的布局和设计。

(2)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性。

城市地下埋设了各种管线,如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电缆等。

在进行工程施工、道路挖掘等工作时,如果没有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很容易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雷达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这些潜在风险,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3)资源节约。

通过使用地质雷达,可以避免对地下管线的不必要破坏和重复挖掘。

工程师可以根据地质雷达的检测结果,精确地规划施工和挖掘的位置,避免对已经埋设的管线造成损坏和浪费。

SIR-20 用户手册

SIR-20 用户手册

第一部分:启动和基本项目的安装SIRveyor SIR 20 是有2 个硬件道(天线),4个记录道的高性能地质雷达(GPR)系统。

SIRveyor被用来记录、处理和显示地下特征的剖面和三维图象(如果有三维格式采集的资料)。

该系统配有标准的GSSI天线,能被用于各种应用领域,来解决复杂的地下探测问题和构造探测问题。

SIRveyor允许我们:●采集:由一个天线采集到4道的数据由两个天线采集到4道的数据二维格式的单一剖面三维格式数据的采集●野外处理数据●复查和显示二维剖面或三维格式的野外数据,1.1 系统启动1、把选择的电源连接到SIRveyor SIR-20设备上(当只有掌上电脑电池时系统不运行)2、接通计算机;开关位于以太网连接器后边计算机右部的后面。

3、一旦计算机接通,并且SIR-20已插入,则系统就运行。

4、过几分钟,显示器灯将闪两下,然后就保持稳定了。

更多的信息请查附录B。

1.2 软件和新项目设置先打开RADAN系统信息屏幕,就可找到软件版本和序列号。

该屏幕将在30秒后消失,或点击鼠标左键跳到下一屏幕。

为了采集数据,特别设置了SIRveyor 的快捷键。

虽然RADAN软件屏幕和SIRveyor 的屏幕好象相同,但两者的配置是不同的,因而数据不能通过RADAN 快捷键采集。

目录、长度和数据库的系统设置这些命令使你能安装系统,以便在新地区收集数据。

如果你希望继续做先前的项目,就跳到1.4部分打开存在的项目文件。

否则,就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设置数据目录。

对每个工区或每项工作创建新的数据目录,会使管理数据更容易。

应该先指定一个单独的输出目录路径,以便让软件将已处理的数据放到该输出目录。

1、设置文件信息选择视窗>Customize(用户自选)。

2、选择目录表,然后设置源目录和输出目录。

注释:Customize ——用户自选Directories ——目录Appearance ——状态,外观Database ——数据库Linear Units ——长度Source ——源目录Output ——输出目录OK——确定Cancel——取消Apply——应用Help ——帮助3、选择长度列表,然后设置想要的单位。

美国GSSI雷达的优势

美国GSSI雷达的优势

美国GSSI公司地质雷达性能优势一、生产厂家雄厚的生产和研发能力:美国GSSI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生产地质雷达的厂家,它的产品遍布全球,目前超过4000套,占全球销量70%以上,在中国300余套,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5%以上。

创始于1969年的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研制探地雷达的公司,其前身为美国宇航局。

随着60年代末期美国宇航局专门为阿波罗计划所研制的专用仪器,成功地探测到月球表面尘埃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进入民用的商用探地雷达得以在美国推出,它就是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 系列探地雷达的前身。

它用电磁波为地质勘察服务,为勘察方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1990年GSSI公司兼并给OYO公司,使得其具有了雄厚的资金和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

在探地雷达行业中,GSSI乃是无可争议的先驱,她有一系列首创:●73年首创收-发一体化屏蔽天线,使探地雷达从点测进化到连续测量;●92年首创4通道数字化SIR-10A型快速扫描高精度雷达;●94年底,在SIR-10A基础上,首先开发出高速公路测量雷达SIR-10H和空气耦合型天线,并在我国首先成功使用和推广;●96年下半年首先研制出重量只有6公斤的便携式探地雷达SIR-2型。

GSSI公司一系列的首创不仅领导和代表了探地雷达在科技方面的先进性,而且始终成为其它公司模仿的典范。

进入21世纪,GSSI再创辉煌,继续推出:●世界上第一套探地雷达专用三维数据处理软件;●世界上扫描速度最快(800线/秒),功能强大的双通道SIR-20型透地雷达;●世界上重量最轻-仅4.1公斤(包括电池)的便携式SIR-3000型透地雷达;●独一无二的阵列天线,和用GPS定位的三维管线探测仪Pathfinder;●独特的十四通道雷达,可同时作14根测线,覆盖宽度达1.8米;●重量仅1公斤的市政建筑钢筋扫描仪HandyScan.二、在国内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能力:美国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从1994年以来,一直作为GSSI公司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独家代理和合作伙伴。

SIR_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SIR_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冯德山, 戴前伟, 何继善(中南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长沙410083)摘 要 SIR —10H 型地质雷达勘探系统具有专用格式(即以dzt 为扩展名文件).本文对dzt 文件的数据格式作了详细的解释,尤其是对数据的文件头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说明.同时本文还提供了读取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的主程序C 语言代码.最后作者以实例的形式读取了某一SIR —10H 型雷达实测剖面,并给出了详细的文件头和各雷达扫描的数据.关键词 SIR —10H 型地质雷达,文件头,数据格式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4)0320690205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data form atFE NG De 2shan ,DAI Qian 2wei ,HE Ji 2shan(Institute o f G eophysical Technique Explo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exploration system has the special data format (that ’s the dzt format ).This text explained the detailed illuminate about the dzt format ,Particularly explained about the file head with the form.At the same time this text still provided the code of main procedure with C language to read the 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data.Finally the author read SIR —10H type Radar of exam pled form with a survey section ,and gived out the detailed file headed and the data of each radar scan.K eyw ords SIR —10H type G eology radar ,file headed ,data format收稿日期 2004204210; 修回日期 2004205220.作者简介 冯德山,男,汉族,1978年生,湖南祁阳人,2003年获中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质雷达与地震勘探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deshan @ )0 引 言目前,我国雷达仪器主要是应用国外进口的探地雷达系统,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器由美国G SSI 公司生产的[1].据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我国从美国引进的(GIIS 生产的)SIR 系列雷达仪器就近二十台,该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也有近十年的历史.为充分利用文件头信息,进一步做好从引进到二次开发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对该雷达的数据格式进行一番考究,同时在对该类型的地质雷达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把正演模拟得出的数据导入到雷达系统过程中,同样需要了解雷达系统的数据格式,为了使广大科研人员免去从头摸索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记录格式的辛苦,而重复不必要的工作,作者详细地介绍了SIR -10H 型地质雷达的文件格式,并用C 语言编制了地质雷达的数据读取程序,文中提供数据读取程序的主要代码及结果.1 数据格式概要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存储是以dzt 为扩展名的数据文件[2,3].3.dzt 文件的主要格式如下:File Header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1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2(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3(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4(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1from Channel 1 ......Data Record Ⅰ+1from Channel 2(if recorded ) ......etc.第19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19 N o.32004年9月(690~694)PROG RESS I N GE OPHY SICSSep. 2004每一个3.dzt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头,在文件头之后,紧跟着是通道I的数据1(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1),然后是通道I的数据2(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2(if recorded))…等;在通道Ⅰ的数据以后,便是通道II的数据1(data recordⅡfrom channel1),接着又是通道I的数据2(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2(if recorded))…等;各通道的扫描数据依次类推.一个数据记录可以有四个通道数据,也可以只有一个通道,这取决于用户在数据采集时的系统设置.2 数据格式细则SIR—10H地质雷达文件中文件头的结构struct DztHdrStruct如表1所示.表1 Dzt H drStruct结构及说明T able1 Dzt H drStruct struct and explain变量类型雷达参数变量说明unsigned short rh-tag0x0N ff,where N=rh-nchan-1(0-15)00 unsigned short rh-data offset to data(10243rh-nchan)02 unsigned short rh-nsam p sam ples per scan(2-65535)04 unsigned short rh-bits bits per data w ord(8,16,32,64)06 short rh-zero binary offset(-128,-32768,etc)08 float rh-sps scans per second10 float rh-spm;scans per meter14 float rh-m pm meter per mark18 float rh-position position(ns)22 float rh-range range(ns)26 Unsigned short rh-npass scans per pass for2D files30 struct DztDateS truct rh-create date create32 struct DztDateS truct rh-m odif date m odified36 unsigned short rh-rgain offset to range gain function40 unsigned short rh-nrgain size of range gain function42 unsigned short rh-text offset to text44 unsigned short Rh-ntext size of text46 unsigned short rh-proc offset to processing history48 unsigned short rh-nproc offset to processing history50 unsigned short rh-nchan number of channels52 Float rh-epsr average dielectric constant54 Float rh-top top position in meters58 Float rh-depth range in meters62 Char reserved[18]reserved66 unsigned short rh-spp scans per pass84 unsigned short rh-linenum line number86 Short rh-start-x start of the x position88 Short rh-start-y start of the y position90 Short rh-end-x end of the x position92 Short rh-end-y end of the y position94 char rh-lineorder the order of the line96 char rh-dtype bits97 char rh-antname[14]antenna name(eg:3105(300MHZ))98 unsigned short rh-chanmask active channels mask112 char rh-name[12]the name of the dzt file114 short rh-chksum checksum for header126 char variable[896]range gain,comments,and processing history128total equal to1024bytes 1963期冯德山,等:SIR—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其中在struct DztHdrStruct结构中又包含两个DztDataStruct的时间日期的结构,其构成如下表2所示.表2 DztDataStruct结构及说明T able2 DztDataStruct struct and explain 变量类型所占的位段变量名变量取值范围unsigned sec25second/20-29unsigned m in6m inute0-59unsigned hour5hour0-23unsigned day5day0-31unsigned m onth4Second/20-29unsigned year7year-19800-127 (1980-2107)我们知道在标准C语言系统[4]中每个char字符型变量占1个字节,每个usigned short、short型变量占2个字节,每个float、int、long型变量以及每个由6个位段组成的DztDataStruct结构占4个字节,其中的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如表1注释中所示.从两个表中可以了解到SIR—10H型地质雷达文件头总共占1024个字节.3 标准C语言部分程序原代码为方便各研究人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者在此给出了读SIR—10H型地质雷达数据的主程序,其中主程序中需要调用函数int ReadOneDztHeader(char 3filename,int3num-hdrs,long3num-traces,int channel,int3header-bytes,struct DztHdrStruct3hdrP2 tr)[5\〗,与函数int G etDztChSubG rid16(char3file2 nam e,int channel,long first-scan,long num-cols,long num-rows,unsigned short33grid),这里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赘述.其主程序代码如下[6]: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ring.h> v oid main() {char filename[256]; long first-scan,num-cols,num-rows,num-traces; int channel,num-hdrs,header-bytes,size,rg-break-delta; struct DztHdrS truct hdrPtr; unsigned short33grid; unsigned short usetem p,checksum,rg-breaks=0; FI LE3outfile; channel=1; printf(”请选择要打开的雷达文件:”); scan f(”%s”,filename); size=sizeof(struct DztHdrS truct); printf(”size=%d\n”,size); ReadOneDztHeader(filename,&num-hdrs,&num-traces,channel, &header-bytes,&hdrPtr); num-cols=num-traces;num-rows=hdrPtr.rh-nsam p; grid=newunsigned short3[num-cols]; for(int i=0;i<num-cols;i++) grid[i]=new unsigned short[num-rows]; first-scan=0; G etDztChSubG rid16(filename,channel,first-scan,num-traces, num-rows,grid); outfile=fopen(”test.txt”,”w”); fprintf(outfile,”%x\n%d\n%d\n%d\n”,hdrPtr.rh-tag,hdrPtr.rh-data,hdrPtr.rh-nsam p,hdrPtr.rh-bits); fprintf(outfile,”%hu0X%hX\n”,hdrPtr.rh-zero,hdrPtr.rh-zero); fprintf(outfile,”%7.7f\n%7.7f\n%7.7f\n%7.7f\n ”,hdrPtr.rh-sps hdrPtr.rh-spm,hdrPtr.rh-m pm,hdrPtr.rh-posi2 tion); fprintf(outfile,”%7.7f\n%hu\n”,hdrPtr.rh-range,hdrPtr. rh-npass); fprintf(outfile,”year=%d m onth=%d day=%d hour=%d min=%d sec=%d\n”,hdrPtr.rh-create.year+1980, hdrPtr.rh-create.m onth,hdrPtr.rh-create.day,hdrPtr.rh-create. hour,hdrPtr.rh-create.min,hdrPtr.rh-create.sec232); fprintf(outfile,”year=%d m onth=%d day=%d hour=%d min=%d sec=%d\n”,hdrPtr.rh-m odif.year+1980, hdrPtr.rh-m odif.m onth,hdrPtr.rh-m odif.day,hdrPtr.rh-m odif. hour,hdrPtr.rh-m odif.min,hdrPtr.rh-m odif.sec232); if(hdrPtr.rh-rgain!=0&&hdrPtr.rh-nrgain!=0) {rg-breaks=3(unsigned short3)((char3)&hdrPtr+hdrPtr. rh-rgain); fprintf(outfile,”number of rg-breaks=%hd\n”,rg-breaks); fprintf(outfile,”range gain:scan sam ple db\n”); rg-break-delta=(hdrPtr.rh-nsam p-1)/(rg-breaks-1); for(i=0;i<rg-breaks;i++) {fprintf(outfile,”%3d%7.3f\n”,rg-break-delta3i,3(float 3)((char3)&hdrPtr+hdrPtr.rh-rgain+2+43i));}} fprintf(outfile,”%d\n%d\n%d\n%d\n”,hdrPtr.rh-rgain,hdrPtr.rh-nrgain,hdrPtr.rh-text,hdrPtr.rh-ntex); fprintf(outfile,”%d\n%d\n%d\n%7.7f\n”,hdrPtr. rh-proc,hdrPtr.rh-nproc,hdrPtr.rh-nchan,hdrPtr.rh-epsr); fprintf(outfile,”%7.7f\n%7.7f\n%s\n%d\n”,hdrP2 tr.rh-top,hdrPtr.rh-depth,hdrPtr.reserved,hdrPtr.rh-spp);296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19卷图1 读写地质雷达文件头对话框Fig.1 Read and write SIR —10H type G eology radar file header dialog fprintf (outfile ,”%d \n %d \n %d \n %d \n ”,hdrPtr.rh-linenum ,hdrPtr.rh-start-x ,hdrPtr.rh-start-y ,hdrPtr.rh-end-x ); fprintf (outfile ,”%d \n %c \n %c \n %s \n ”,hdrPtr.rh-end-y ,hdrPtr.rh-lineorder ,hdrPtr.rh-dtype ,hdrPtr.rh-antname ); fprintf (outfile ,”0X %04x \n %s \n ”,hdrPtr.rh-chanmask ,hdrPtr.rh-name ); if (hdrPtr.rh-chksum !=0) {fprintf (outfile ,”checksum for header =%hu (0x %04x )\n ”,hdrPtr.rh-chksum ,hdrPtr.rh-chksum ); usetem p =hdrPtr.rh-chksum ;hdrPtr.rh-chksum =0;checksum=0; for (i =0;i <512;i ++) checksum +=3((unsigned short 3)(&hdrPtr )+i ); fprintf (outfile ,”calculated checksum =%hu (0x %04x )[header%s corrupted]\n ”,checksum ,checksum , (checksum ==usetem p )?”is not ”:”is ”);hdrPtr.rh-chksum =usetem p ;}; fprintf (outfile ,”%s \n ”,hdrPtr.variable ); static char big -bu ff[1024]; if (hdrPtr.rh-nproc ) {C onvertProcHist2((int )sizeof (big -bu ff ),big -bu ff ,(int )hdrPtr.rh-nproc ,((char 3)&hdrPtr +hdrPtr.rh-proc )); fprintf (outfile ,”Processing History :\n ”); if (strlen (big -bu ff ))fprintf (outfile ,”%s \n ”,big -bu ff ); else fprintf (outfile ,”\tnone \n \n ”);} else fprintf (outfile ,”no processing history \n ”); for (int j =0;j <num -rows ;j ++) {for (i =0;i <num -cols ;i ++)fprintf (outfile ,”%d ”,grid[i ][j ]);fprintf (outfile ,”\n ”);} fclose (outfile ); delete grid ;}4 读取SIR —10H 型雷达数据实例运行上述自行编制的读探地雷达3.dzt 文件的程序并结合Visual C ++的可视化语言进行编程,对湖南省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街某地段用SIR -10H 型探地雷达系统采集的雷达剖面进行数据读取,其中的读出的头文件数据如下图1中所示.而对于实际的雷达各道扫描数据,由于数据量太大,不能全部列出,不过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4.1 所有SIR —10H 雷达数据在读取时如unsigned short 型,则读出的数据在0~65535每个记录的第一个数据都为65535;4.2 如果雷达数据用short int 型表示的话,则数据在-32767~32767之间.同时第一个点的数值也会出现为32767或-32767.5 结 语通过对SIR —10H 型地质雷达存储格式的细统分析,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雷达数据的内部机制,从而可以更从容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及其把地质雷达的正演数据写地质雷达数据文件,然后可以利用雷达自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变换及分析.3963期冯德山,等: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参 考 文 献(References):[1] 黄士恩,柯宇荣,黄浩泉.SIR—10H型探地雷达探测方法技术及其初步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1999,(2):26~30.[2] 美国劳雷工业公司.SIR SY STE M—10H型地质雷达用户使用手册[M].1994.[3] 杨建广,杨天春,吕绍林.获取探地雷达原始信息的两种方法及技术[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23(3):232~235,243. [4]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1~48.[5] Lucius J E,P owers M H.G PR data processing com puter s oftware forthe PC[R].USG S,2002.[6] 冯德山.地质雷达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D].长沙:中南大学,2003.(上接第725页:刘少华,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邻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简述)球物理调查工作,初步认识了基本地质结构.2.2 大多数代表认为南黄海盆地有可能是油气资源有利远景区.选择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作为突破口的建议应很正确.冯志强教授建议的两条地震剖面穿过了中部隆起,证明中部隆起和两边都是新生代地层.中部隆起上部是新生代地层,下面为古生代地层(产状较平),因此中部隆起很有希望成为南黄海地区前新生代地层中实现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同时最新的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厚度大(100km左右),温度低,受热破坏作用小,有利于油气的保存.总之,研讨会对南黄海地区油气勘探有利部位取得了较一致的认识: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是新生代找油的有利地区,中部隆起则是古生代地层找油的有利靶区.2.3 研讨会上,韩国学者对中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地质研究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些经验对韩国地质学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断层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等找油经验对韩国油气勘探有很大启发,韩国方面在底辟(D ome)构造找油方面的经验也值得中方借鉴.3 会议提出了新的研究建议3.1 加强海区地震勘探投入.韩国方面表示将加强韩方一侧地震勘探工作,这对进一步证明南黄海东缘断裂的存在有重要意义.3.2 我国应尽快启动和加强对南黄海地区的研究.南黄海地区是黄海地区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域,南凹、北凹是新生代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中部隆起则有希望在前新生代油气资源勘探上取得突破.应加强对该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积极开展油气资源调查研究.由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调查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掌握该区的第一手资料,应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加强对南黄海地区的研究,早日实现南黄海地区油气资源的突破.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所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重、磁、电)和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应早做准备,积极争取与广州海洋调查局、中海油、地质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南黄海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同时,与韩方的合作也应扩大范围,比如K ORDI(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NORI(韩国国家海洋研究所)等,他们在布设测线、海上调查等方面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本次会议期间,韩国代表召开了内部的讨论会,回应中方提出的下一步合作计划,对下一步韩方的研究工作做了分工与安排,确实动作很快,也表明了合作方愿意在此领域扩大合作的决心.3.3 韩方代表建议将黄海学术研讨会坚持下去.他们建议:以后每两年在双方国家轮流举行一次,以便及时地交流研究成果并形成可能的研究计划.他们还提议成立“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学会”,吸引更多的同行和政府的支持,使黄海研究的合作更为广泛和深入.同时建议双方积极参与双方有关黄海研究的项目申请,以便进一步推动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深入进行.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邻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议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会议将推荐优秀论文在《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上刊载.与会代表认为:以郝天珧研究员为首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组和以徐万哲教授为首的韩方公州大学科研群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科学研究,双方合作产生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中韩双方的这种长期科研合作是成功的国际合作.本次研讨会,部分展示了双方合作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黄海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的认识,通过本次研讨会,也进一步加强了中韩双方的合作和友谊.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与国家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会议组委会和与会代表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员会表示了深深的谢意.496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19卷。

SIR-20雷达操作手册 中文版

SIR-20雷达操作手册 中文版

SIR-20 操作手册美国劳雷工业有限公司第二章二维测量参数设置 (1)2.1: System Parameter Setup 系统参数设置 (1)Create Folders 创建文件夹 (2)Set Program Defaults 设置缺省值 (2)Set working directories 设置工作目录 (3)2.2: Setting Up your System for 2D Data Collection 二维测量 (4)Projects and Profiles: How the SIR-20 Collects Data 项目 (4)The File Header 文件头 (4)Collection Parameters 采集参数设置 (5)2.3: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数据采集方法 (7)Survey Wheel Controlled Collection 测量轮控制测量 (7)Position/Range信号位置/时间窗口 (14)Gain增益 (15)Filters and Stacking滤波和叠加 (17)During Collection 数据采集 (18)Time-Based (Free run continuous) Data Collection 连续测量数据采集 (18)Point Mode Data Collection 点测 (19)第二章二维测量参数设置SIR-20地质雷达系统启动后,计算机桌面上有几个radar程序的快捷方式。

基本程序包括数据采集程序SIR-20,现场处理程序RADAN。

图5 SIR-20 桌面SIR-20地质雷达系统有五个快捷方式:RADAN,SIR-20,SS Linescan, Structure Scan, and Optical Scan。

RADAN是后处理程序,其它四个为相互独立的数据采集程序,SIR-20为通用数据采集程序,后三个程序专门采用高频天线检测混凝土结构(详细信息参考第四章)。

地质雷达SIR用户手册(终审稿)

地质雷达SIR用户手册(终审稿)

地质雷达S I R用户手册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TerraSIRch SIR-3000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TerraSIRch SIR-3000用户手册 (1)第一部分介绍 (1)仪器配置Unpacking Your System (1)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1)硬件连接Hardware Connections (1)第二部分启动和设置TerraSIRch (6)硬件设置Hardware Setup (6)系统启动与显示 Boot-Up and Display Screen (8)数据显示窗口 Data Display Windows (9)系统模式和菜单:概述 System Modes and Menus (10)系统菜单SYSTEM (10)采集菜单COLLECT (12)雷达Radar (12)扫描SCAN (13)增益GAIN (15)信号位置POSITION (16)滤波器FILTERS (17)回放菜单PLAYBACK Menu (18)扫描SCAN (18)处理PROCESS (19)输出菜单OUTPUT Menu (19)显示DISPLAY (19)数据传输Transfer (20): 命令栏Command Bar (20)参数设置模式In Setup Mode (20)运行模式(In RUN Mode) (22)第三部分 TerraSIRch设置采集参数 (24): 二维采集参数设置 (24)第一步:系统启动 (24)第二步:检查参数 (24)打开参数设置文件 Load SETUP (24)测量轮标定 Survey Wheel Calibration (25)测量轮的缺省设置: (26)检查时间窗口 Check RANGE (27)检查扫描数/单位距离 Check SCN/UNIT (27)检查增益 Check GAIN (28)第三步:资料采集 (28)TerraSIRch模式下设置参数采集单个文件以做三维测量 (29)第一步:系统启动。

路用探地雷达脱空检测参数研究

路用探地雷达脱空检测参数研究

路用探地雷达脱空检测参数研究刘志声;王乾;万捷【摘要】天线的中心频率、分辨率等因素是影响探地雷达脱空检测精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以此为出发点,在解释探地雷达脱空检测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天线的中心频率、分辨率、采样率等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根据道路材料介电特性及路面结构尺寸确定了天线中心频率的上限,参考脱空量值资料确定了天线中心频率的下限和最小垂直分辨率,按照优化处理要求结合经典理论规律提出了采样率计算公式,并将研究内容实践于清连一级路,吉林外环路,烟威高速路三项依托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09(032)020【总页数】4页(P163-166)【关键词】探地雷达;脱空检测;中心额率;分辨率;采样率【作者】刘志声;王乾;万捷【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71;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41;TP2740 引言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电磁技术。

探地雷达脱空检测是一种高新技术检测,它实质上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发射与接收技术。

在此通过直接向路基路面中发射射频电磁波,接收反射波而获得路基路面的采样信号,再经过硬件与软件处理,最后分析研究数据图像得到检测结果。

探地雷达脱空检测具有探测效率高、无损性、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等优点[1],在旧水泥混凝土路板底脱空检测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天线的中心频率、分辨率、采样率等因素是影响探地雷达脱空检测精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在此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研究,推荐了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并结合依托工程评价了使用效果,为今后探地雷达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工作原理探地雷达脱空检测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2],其工作过程是由置于地面的发射天线向地下发送一高频电磁脉冲波(主频为数十兆赫至数百兆赫乃至千兆赫),地层系统的结构层可以根据其电磁特性如介电常数来区分,当相邻的结构层材料的电磁特性不同时,就会在其界面间影响射频信号的传播,发生透射和反射。

铁路隧道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铁路隧道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

铁路隧道无损检测技术与应用刘玉乾;刘国伍【摘要】指出铁路隧道无损检测的必要性,介绍当前无损检测的主要内容和常用检测方法、原理,以及外业检测事项、报告成果形式,最后给出隧道衬砌检测、隧底检测的具体实例.【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04(000)011【总页数】4页(P69-72)【关键词】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无损检测;应用【作者】刘玉乾;刘国伍【作者单位】北京中铁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55;北京中铁瑞威铁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57铁路隧道是铁路的重要基础设施,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和旅客的舒适度。

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采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无损检测技术对隧道状态进行检测并进行状态评估已提到议事日程。

1 隧道无损检测的必要性(1)铁路运营隧道病害整治的需要近年来,铁路运营隧道多次发生衬砌垮塌、掉块及道床裂损、下沉等病害事故。

截至2003年底,全路共有运营隧道6 087座总长度3 247.66 km。

其中,因病害失格隧道有3 739座,占统计隧道的61.4%。

有的隧道病害相当严重,危及运输安全。

多年来隧道病害失格率居高不下,并有逐年增长趋势。

其主要原因是:①建国前修建的隧道有565座/153 946 m,因修建时期不同,标准不同,导致大量隧道结构限界不能满足当前的运营需要;②维修及病害整治投资不到位,欠账多;③新建隧道设计标准偏低或隧道施工未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遗留问题多;④增建复线施工,未对临线隧道结构状态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或措施不当,诱发既有线隧道病害数量上升;⑤隧道病害检查和检测手段落后,基本沿用眼看尺量的方法,隧道隐蔽病害难于发现,病害整治治表不治本,导致一些隧道病害反复投资整治,收效不大。

(2)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大幅度提高客货运输,必须对不适应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既有铁路设施进行技术改造。

美国劳雷公司地质雷达中文版说明书

美国劳雷公司地质雷达中文版说明书

软件用户手册美国地球物理测量系统公司美国劳雷工业公司翻译2004年9月第二章显示、编辑、打印雷达数据 (3)概述General Overview (3)推荐数据处理顺序Recommended Data Processing Sequence (3)编辑文件头Editing the File Header (5)数据显示选项Data Display Options (7)显示参数设置Display Parameters Setup (14)线扫描显示参数Linescan Display Parameters (15)波形显示参数Wiggle Display Parameters (18)示波器显示参数O-Scope Display Parameters (21)其它显示选项Other Display Options (24)交互显示Interactive Display (25)编辑数据Editing the Data (29)显示数据Viewing the Data (29)去除不必要的信息Removing Unnecessary Information (30)保存为单独文件Saving the Selection in a Separate File (35)编辑标记Editing the Markers (36)标记类型 (36)标记数据库选项 (37)打开标记编辑对话框 (38)标记信息浏览 (39)标记编辑 (40)去标记To Delete A Marker (41)加标记To Add A Marker (41)手动修改标记类型To Manually Change Marker Type (42)做图片出报告Generating Displays For Reports (44)打印文件Printing a File (46)第二章显示、编辑、打印雷达数据概述General Overview鉴于处理和解释海量数据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户就必须考虑处理程序的必要性。

国内外路用探地雷达性能概述

国内外路用探地雷达性能概述

国内外路用探地雷达性能概述摘要:本文调研了国内外主要道路用探地雷达(gpr)生产厂家及其检测能力,提出适宜路用雷达天线中心频率范围,为工程和研究人员合理选用探地雷达的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探地雷达(gpr)天线性能1 概述探地雷达(gpr)检测路面和桥面板,可给出定性、定量的结果,用于快速、可靠的评定路面、桥面状况,是一种非常经济、高效的检测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分析处理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雷达必将在公路快速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

2 astm和aashto雷达标准简介由于国内目前尚没有专用的雷达路面桥面检测标准规范。

大多依赖厂家的软件、资料和参照美国astm 和aashto等测试方法和标准。

1)astm d4748—98《使用短脉冲雷达测定组合路面层厚度测试方法标准》(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bound pavement layers using short—pulse radar)。

本规程包括使用短脉冲雷达进行组合路面层厚度无损检测。

本方法的精确度和适应性取决于雷达系统的穿透性、分辨率和介电常数。

2) astm d6097—97el《使用地面探测雷达评定沥青铺层混凝土桥面板测试方法标准》,本规程包括可用于评定铺有沥青混凝土磨耗层的混凝土桥面板状况的步骤,尤其是判断是否存在剥离。

最严重的损坏是由内部钢筋的锈蚀引起的。

3)astm 06432—99 《使用地表面探测雷达方法进行地下勘探标准指南》(standard guide for using the surfac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method for subsurface investigation),本指南是脉冲雷达方法的概述,而不是理论、测试步骤和数据解释的详细资料,限于地表面雷达探测的一般用途。

4)aashto tp36《使用脉冲雷达评定沥青加铺层混凝土桥面板测试方法标准》(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evalutingasphalt-coverd concrete bridge decks using pulse radar),本标准基于shrp成果2015,内容基本与astm6087相同。

ReflexW读取意大利IDS探地雷达数据及常用信号处理方法 - Copy

ReflexW读取意大利IDS探地雷达数据及常用信号处理方法 - Copy

ReflexW读取意大利IDS雷达数据DT和处理方法Dr.Zhang/ 2020.2.231雷达数据1.1雷达数据文件.DT格式(意大利RIS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国内其他常用的GPR数据还包括:,DT1格式(加拿大Pulse-Ekko 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以及RD3格式(瑞典MALA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

GSSI 公司的TerraSIRch SIR3000地质雷达系统(简称SIR-3000) ,格式dzt(美国SIR系列探地雷达的数据格式)。

1.2 雷达文件.DT数据目IDS的探地雷达(GPR)数据格式。

2REFLEXW软件简介2.1 REFLEXW软件简介本文基于MATLAB开发的GUI界面,主要实现了REFLEXW软件的相应功能。

REFLEXW是地质雷达数据(类地震)数据处理及解释软件,应用于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以及资料解释。

Reflexw软件兼容了世界上大多数雷达的数据格式,在欧美地区,Reflexw已经成为了地质雷达数据处理的标准软件。

随着地质雷达行业的发展,在国内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Reflexw软件。

软件特点:功能强大,可做多种滤波处理可对个雷达数据进行批量处理导入GPS数据,可绘制测线轨迹、修正地形可显示测线中的标记对不需要的雷达数据可进行删除可做2D剖面处理和3D时间切片处理。

2.2 REFLEXW软件功能分析通过REFLEXW软件,可以实现对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入,一维滤波,校正,二维滤波,波形图观察等功能,REFLEXW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滤波手段,可以将探地雷达图谱处理的更加容易观察在REFLEXW软件中,在显示数据方面,也同样提供了大量的处理方式。

其中,最主要的处理方式为Plot Options。

在Plot Options选项中,包括了绘图模式,点模式比例,能量衰减和振幅比例。

其中,点模式比例又分为了XY比例绘图,每样点像素,每道像素,能量衰减,振幅比例。

以上的这些选项,在用户导入探地雷达图谱之后,可以对图谱进行一个基本的预处理,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图谱。

雷达对比

雷达对比

加拿大EKKO雷达与美国GSSI雷达对比报告为了更好的为您介绍雷达产品,协助您调研、选型,最终作出正确的决策,我们特意为您提供如下报告,供您参考,此报告分别从厂家资质、产品技术、售后服务等几方面,客观的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GSSI公司简介:创始于1969年的美国地球物理探测公司(GSSI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研制探地雷达的公司,其前身为美国宇航局。

随着60年代末期美国宇航局专门为阿波罗计划所研制的专用仪器,成功地探测到月球表面尘埃之后,世界上第一台进入民用的商用探地雷达得以在美国推出,它就是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SIR系列探地雷达的前身。

它用电磁波为地质勘察服务,为勘察方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1990年GSSI公司兼并给OYO公司,使得其具有了雄厚的资金和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前景。

近三十多年来,该公司的雷达遍布全球,超过1500套,占全球销量80%以上,在中国超过160套,占中国销量70%以上。

在探地雷达行业中,GSSI乃是无可争疑的先驱,她有一系列首创:●73年首创收-发一体化屏蔽天线,使探地雷达从点测进化到连续测量;●92年首创4通道数字化SIR-10A型快速扫描高精度雷达;●94年底,在SIR-10A基础上,首先开发出高速公路测量雷达SIR-10H和空气耦合型天线,并在我国首先成功使用和推广;●96年下半年首先研制出重量只有6公斤的便携式探地雷达SIR-2型。

GSSI公司一系列的首创不仅领导和代表了探地雷达在科技方面的先进性,而且始终成为其它公司模仿的典范。

进入21世纪,GSSI再创辉煌,继续推出:●世界上第一套探地雷达专用三维数据处理软件;●世界上扫描速度最快(800线/秒),功能强大的双通道SIR-20型透地雷达;●世界上重量最轻-仅4.1公斤(包括电池)的便携式SIR-3000型透地雷达;●独一无二的阵列天线,和用GPS定位的三维管线探测仪Pathfinder;●重量仅1公斤的市政建筑钢筋扫描仪HandyScan.二、GSSI公司的代理商及服务中心:美国劳雷工业公司从1994年以来,一直作为GSSI公司在中国和远东地区的独家代理和合作伙伴。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简介

地质雷达简介学校:大连大学院系:建筑工程学院学号:11344004姓名:赵阳豪日期:2013年9月17日地质雷达简介地质雷达是目前分辨率最高的工程地球物理方法,在工程质量检测、场地勘察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也被用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地质雷达能发现掌子面前方地层的变化,对于断裂带特别是含水带、破碎带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在深埋隧道和富水地层以及溶洞发育地区,地质雷达是一个很好的预报手段。

1发展及现状基于电磁反射原理解决各种地下目标的探测问题, 这种设想最初可追溯到1937 年4 月29 日公布的一个美国专“Electromagnetic prospecting method (电磁探测法) ”。

该专利描述了一种地震探测法的电磁模拟系统。

尽管这一专利当时并未付诸实用,但从发明的角度说, 它却开了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先河。

因此可以讲, 利用电磁反射原理探测地下目标的设想几乎是和地对空雷达的发明同时出现的。

只不过由于受社会、经济、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 二者在实用化进程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直到本世纪50 年代, 美国才率先开始地质雷达的可行性方案研究; 60年代进入实用性试验研究; 到70 年代, 地质雷达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 主要是用于地面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 如探测各种管线、混凝土钢筋等地下掩埋体, 以及地基浅部地质情况等。

70 年代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公司(GSSI)开发出了第一个真正投入市场的地质雷达系列Subsurface Interface Radar system (地下界面雷达系统) , 简称SIR系列。

这是地质雷达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的主要标志。

SIR系统曾获美国专利, 同时还在别的几个国家申请了专利, 一度成为地质雷达的主导产品。

随后, 日本、加拿大等国纷纷在SIR技术的基础上, 开展对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的研究。

1983 年, 日本的原·坂山等人探讨了地质雷达在地基探测中的实用性, 继而将SIR产品改型为OAO系列产品。

地质雷达SIR-3000作业指导书(中文界面)

地质雷达SIR-3000作业指导书(中文界面)

GSSI公司SIR-3000仪器参数顺序系统参数Parameters 1500MHz 900MHz 400MHz 270MHz 100MHz1* 系统调用系统->设置->调用1500GrayCart1500BlueCart 900met 400mhzTime400mhz623Cart400mhz620SW270_SW 100met2 显示刻度系统->单位->垂直刻度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 Time/Depth天线采集->RADAR->ANTENNA 1500mhz 900mhz 400mhz 270mhz 100mhz 发射率采集->RADAR->发射率100KHz 100KHz 100KHz 100KHz 50KHz3 测量模式采集->RADAR->模式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Distance Time/PointGPS 采集->RADAR->GPS None None None none None 采样点数采集->扫描->采样512 512 512 512 512/1024 数据位采集->扫描->格式/位16 16 16 16 166* 记录长度(纳秒)采集->扫描->记录长度(纳秒) 12 15-20-25-30 50-80-100 50-80-100-120 100-200-300 介电常数采集->扫描->介电常数 6 6 6 6 67 扫描速度(扫描/秒) 采集->扫描->扫描速度60-120 60-120 60-120 60-120 168 测点(扫描/单位)距离采集->扫描->扫描/单位20-50-100-200 10-20-50-100 10-20-50 10-20-50 105* 增益:类型-点数采集->增益->AUTO-增益点Y-1 Y-2 Y-3 Y-5 Y-54-1 信号位置:模式采集->位置->MODE MANUAL MANUAL MANUAL MANUAL MANUAL 4-3 信号位置:延时采集->位置-> 延时4-2 信号位置:地面采集->位置->表面(%) 0 0 0 0 0 滤波采集->滤波9-1 低通-无限响应滤波器-> IIR低通(mhz) 0 2500 800 700 3009-2 高通-无限响应滤波器-> IIR高通(mhz) 10 225 100 75 259-3 低通-有限响应滤波器-> FIR低通(mhz) 3000 0 0 0 09-4 高通-有限响应滤波器-> FIR高通(mhz) 250 0 0 0 0 叠加(扫描) 采集->滤波->叠加0 0 0 0 3-64背景去除(扫描) 采集->滤波->背景去除0 0 0 0 0颜色表输出->显示->颜色表颜色变换表输出->显示->颜色变换10 保存参数系统->设置->保存SETUP15 SETUP09 SETUP04 Setup03 SETUP01 11* 数据采集RUN/SETUP12* 数据传输输出->传输->闪存卡Y Y Y Y YSIR-3000仪器操作步骤:1仪器连接连接主机、电缆、天线,标记器、测量轮。

地质雷达仪器实验报告(3篇)

地质雷达仪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掌握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地质雷达在探测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的非接触式探测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主机通过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或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与透射。

反射波返回地面后,被接收天线所接收。

主机记录下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双程时间t和幅度与波形资料,通过对图像进行解释和分析,确定不同界面及深度、空洞等。

三、实验仪器1. 地质雷达主机:美国SIR-20型地质雷达。

2. 天线:270MHz和100MHz高频天线。

3. 数据采集系统:与主机相连的笔记本电脑。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探测区域:选择合适的探测区域,并对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障碍物。

2. 测线布置:根据探测深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天线。

本次实验采用270MHz和100MHz高频天线。

针对地下通道,测线垂直通道延伸的方向布设;针对城墙,测线沿城墙走向及垂直城墙走向进行探测。

3. 测量参数设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设置测量参数,包括时窗范围、采样率、扫描率等。

4. 数据采集:启动地质雷达主机,进行连续测量,记录下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双程时间t和幅度与波形资料。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分析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下通道探测:通过对地下通道的探测,发现地下通道的走向、深度、宽度等信息。

结果显示,地下通道的走向与测线布置方向一致,深度约为5.0m,宽度约为2.0m。

2. 城墙探测:通过对城墙的探测,发现城墙的厚度、结构等信息。

结果显示,城墙的厚度约为1.5m,结构较为完整。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滤波、去噪等处理,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SIR

SIR
R 为 反 射系数 , 。e e 、 分别 为界 面两 边 介质 的介 电
盘. 电源 . 种 连接 电缆 . 量轮和 打标 器 等。软 件 各 测 包括 控 制单 元 内的 系统 控 制 操 作 软 件 以及 后 期 资 料 处理 软件 。控 制 单元 的 系统 控 制操 作 软 件运 行 在 D S环 境 下 , 软 件 包括 以下 功 能 : 数 设 置 、 O 该 参 数 据 采集 、 据滤 波 、 数 实时 显示 ( 三种 方式 : 彩色 、 灰 度、 波形 曲线 显示 )打 印 以及数 据传 输等 功能 。后 、
次探 测 的巷道 是在 较均一 的砂 岩 中开凿 的 , 以可 所 用频 谱 的变 化作 为确 定 位 置 的依 据 。从 图 3下 半 部可 看 出, 测 线 的 5 .m 之 间雷 达 波 数 据 在 ~7 5 主频 有 较 明显 变 化, 5I l 由 B z以下 变 为 7 .I I  ̄- 64 z  ̄- 左 右, 对应 此 图上半 部该 位置 下 75 1m( 取 7 .- 0 ) 深度 范围 , 巷道 顶 部反 射 较 强 , 两 边 电磁波 衰 减 而 作 为巷道 边 界的 判 断 依据 。 巷道 内 的强 反 射 是 顶 部界 面 的多次 波反射 所致 。
2 简介
S 一1H探地 雷达 是美 国地球 物 理 勘探 公 司 R I 0 推 出的 新一代 探 地雷达 系统 , 配备有 强大 的后 期资 料分 析 处理 软件 . 使资 料 处理 解释更 方便 、 捷 、 快 准 确 , 有 多 通 道 、 天 线 、 描快 、 噪 声 等 优 点 。 具 多 扫 低 g前 广 泛用 于探 测 地 下 空 问及 公路 和 桥 梁 等 混凝 l 土结 构 、 隧道 衬 砌支 护结 构 、 下含 水层 等 。 地 该 系统 可 分硬 件 与软 件 两 大 部 分。硬 件 包括 控制 单 元( 传 感 器 与 记 录 器 、 把 处理 器 、 示 器 、 显 测 量轮 、 电源等 连 接 在 一 起 的 电子 仪 器 , 有 控 制 功 具

基于MATLAB的SIR3000型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取与显示_赵勇

基于MATLAB的SIR3000型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取与显示_赵勇

第6卷第2期2009年4月CHIN ESE JO U RN A L O F EN GI NEERIN G G EOP HY SICSV ol 16,N o 12Apr 1,2009文章编号:1672)7940(2009)02)0181)04基于M ATLA B 的S I R3000型探地雷达数据的读取与显示赵 勇1,刘兴利2,李党民3(1.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西宁810012;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430074;3.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安710032)作者简介:赵 勇(1982-),男,土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本科,助理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主要从事物探工作。

E-m ail:g eophysics@摘 要:美国SIR 3000型地质雷达目前在国内应用广泛,以dzt 为扩展名对采集数据进行存储,本文对该种格式的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并采用matlab 这一程序语言进行了读取,充分利用matlab 数值计算的优点,最后结合其自带的小波工具箱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显示。

关键词:SIR 型探地雷达;M atlab;数据格式中图分类号:P 631.5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01-29Read and Display of SIR3000GPR Data Based on MatlabZhao Yong 1,Liu Xingli 2,Li Dangmin 3(1.T he T hir d Geological S ur v ey I nstitute of Q inghai Pr ovince ,X ining 810012,China;2.I nstitute of Geop hy sics &Geomatics ,China Univer sity of Geosciences ,W uhan 430074,China;3.N or thw es t Electr ic P ower D es ign I nstitute,X i c an 710032,China)Abstract:Currently U.S.SIR3000gro und penetrating radar is w idely used in China,and the acquisition data is stored in DZT form a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ZT format,reads and display s the data based on M atlab,and also takes full advantag es of the prog ram lan -g uag e.Finally,it display s the surv ey data processing based on w avelet toolbox in Matlab.Key words:SIR3000GPR;Matlab;data form at1 引 言从1972年美国GSSI (Geo physical sur vey system s,Inc.)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商业探地雷达仪器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地雷达由于其探测分辨率相对较高;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无损探测等优点在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如岩土工程勘察[1,2]、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筑物结构调查等。

SIR—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SIR—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SIR—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冯德山;戴前伟;何继善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4(19)3
【摘要】SIR—10H型地质雷达勘探系统具有专用格式(即以dzt为扩展名文件).本文对dzt文件的数据格式作了详细的解释,尤其是对数据的文件头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说明.同时本文还提供了读取SIR—10H型地质雷达数据的主程序C语言代码.最后作者以实例的形式读取了某一SIR—10H型雷达实测剖面,并给出了详细的文件头和各雷达扫描的数据.
【总页数】5页(P690-694)
【关键词】SIR—10H型地质雷达;文件头;数据格式
【作者】冯德山;戴前伟;何继善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SIR—10A型地质雷达 [J], 李永革
2.SIR—10H型公路探测雷达系统简介 [J], 林松;李宁;等
3.SIR-20型地质雷达在震后滑坡路面分析中的应用 [J], 吴栋;江丽;李仕雄;吴志涛;周训兵;李全伟
4.SIR-20型地质雷达智能化高架台的设计研究 [J], 江丽;吴栋;李仕雄
5.SIR20型地质雷达在城市埋地管网探测中的应用 [J], 王永强;李守彪;李承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冯德山, 戴前伟, 何继善(中南大学地球物理勘察新技术研究所,长沙410083)摘 要 SIR —10H 型地质雷达勘探系统具有专用格式(即以dzt 为扩展名文件).本文对dzt 文件的数据格式作了详细的解释,尤其是对数据的文件头部分用表格的形式进行了剖析和说明.同时本文还提供了读取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的主程序C 语言代码.最后作者以实例的形式读取了某一SIR —10H 型雷达实测剖面,并给出了详细的文件头和各雷达扫描的数据.关键词 SIR —10H 型地质雷达,文件头,数据格式中图分类号 P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2903(2004)0320690205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data form atFE NG De 2shan ,DAI Qian 2wei ,HE Ji 2shan(Institute o f G eophysical Technique Explo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 sity ,Changsha 410083,China )Abstract 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exploration system has the special data format (that ’s the dzt format ).This text explained the detailed illuminate about the dzt format ,Particularly explained about the file head with the form.At the same time this text still provided the code of main procedure with C language to read the SIR —10H type geology radar data.Finally the author read SIR —10H type Radar of exam pled form with a survey section ,and gived out the detailed file headed and the data of each radar scan.K eyw ords SIR —10H type G eology radar ,file headed ,data format收稿日期 2004204210; 修回日期 2004205220.作者简介 冯德山,男,汉族,1978年生,湖南祁阳人,2003年获中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质雷达与地震勘探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deshan @ )0 引 言目前,我国雷达仪器主要是应用国外进口的探地雷达系统,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器由美国G SSI 公司生产的[1].据笔者所知,到目前为止我国从美国引进的(GIIS 生产的)SIR 系列雷达仪器就近二十台,该系统在我国的应用也有近十年的历史.为充分利用文件头信息,进一步做好从引进到二次开发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对该雷达的数据格式进行一番考究,同时在对该类型的地质雷达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并把正演模拟得出的数据导入到雷达系统过程中,同样需要了解雷达系统的数据格式,为了使广大科研人员免去从头摸索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记录格式的辛苦,而重复不必要的工作,作者详细地介绍了SIR -10H 型地质雷达的文件格式,并用C 语言编制了地质雷达的数据读取程序,文中提供数据读取程序的主要代码及结果.1 数据格式概要SIR —10H 型地质雷达数据存储是以dzt 为扩展名的数据文件[2,3].3.dzt 文件的主要格式如下:File Header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1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2(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3(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from Channel 4(if recorded ) ......Data Record Ⅰ+1from Channel 1 ......Data Record Ⅰ+1from Channel 2(if recorded ) ......etc.第19卷 第3期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V ol.19 N o.32004年9月(690~694)PROG RESS I N GE OPHY SICSSep. 2004每一个3.dzt文件都有一个文件头,在文件头之后,紧跟着是通道I的数据1(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1),然后是通道I的数据2(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2(if recorded))…等;在通道Ⅰ的数据以后,便是通道II的数据1(data recordⅡfrom channel1),接着又是通道I的数据2(data record I from channel2(if recorded))…等;各通道的扫描数据依次类推.一个数据记录可以有四个通道数据,也可以只有一个通道,这取决于用户在数据采集时的系统设置.2 数据格式细则SIR—10H地质雷达文件中文件头的结构struct DztHdrStruct如表1所示.表1 Dzt H drStruct结构及说明T able1 Dzt H drStruct struct and explain变量类型雷达参数变量说明unsigned short rh-tag0x0N ff,where N=rh-nchan-1(0-15)00 unsigned short rh-data offset to data(10243rh-nchan)02 unsigned short rh-nsam p sam ples per scan(2-65535)04 unsigned short rh-bits bits per data w ord(8,16,32,64)06 short rh-zero binary offset(-128,-32768,etc)08 float rh-sps scans per second10 float rh-spm;scans per meter14 float rh-m pm meter per mark18 float rh-position position(ns)22 float rh-range range(ns)26 Unsigned short rh-npass scans per pass for2D files30 struct DztDateS truct rh-create date create32 struct DztDateS truct rh-m odif date m odified36 unsigned short rh-rgain offset to range gain function40 unsigned short rh-nrgain size of range gain function42 unsigned short rh-text offset to text44 unsigned short Rh-ntext size of text46 unsigned short rh-proc offset to processing history48 unsigned short rh-nproc offset to processing history50 unsigned short rh-nchan number of channels52 Float rh-epsr average dielectric constant54 Float rh-top top position in meters58 Float rh-depth range in meters62 Char reserved[18]reserved66 unsigned short rh-spp scans per pass84 unsigned short rh-linenum line number86 Short rh-start-x start of the x position88 Short rh-start-y start of the y position90 Short rh-end-x end of the x position92 Short rh-end-y end of the y position94 char rh-lineorder the order of the line96 char rh-dtype bits97 char rh-antname[14]antenna name(eg:3105(300MHZ))98 unsigned short rh-chanmask active channels mask112 char rh-name[12]the name of the dzt file114 short rh-chksum checksum for header126 char variable[896]range gain,comments,and processing history128total equal to1024bytes 1963期冯德山,等:SIR—10H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 其中在struct DztHdrStruct结构中又包含两个DztDataStruct的时间日期的结构,其构成如下表2所示.表2 DztDataStruct结构及说明T able2 DztDataStruct struct and explain 变量类型所占的位段变量名变量取值范围unsigned sec25second/20-29unsigned m in6m inute0-59unsigned hour5hour0-23unsigned day5day0-31unsigned m onth4Second/20-29unsigned year7year-19800-127 (1980-2107)我们知道在标准C语言系统[4]中每个char字符型变量占1个字节,每个usigned short、short型变量占2个字节,每个float、int、long型变量以及每个由6个位段组成的DztDataStruct结构占4个字节,其中的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如表1注释中所示.从两个表中可以了解到SIR—10H型地质雷达文件头总共占1024个字节.3 标准C语言部分程序原代码为方便各研究人员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作者在此给出了读SIR—10H型地质雷达数据的主程序,其中主程序中需要调用函数int ReadOneDztHeader(char 3filename,int3num-hdrs,long3num-traces,int channel,int3header-bytes,struct DztHdrStruct3hdrP2 tr)[5\〗,与函数int G etDztChSubG rid16(char3file2 nam e,int channel,long first-scan,long num-cols,long num-rows,unsigned short33grid),这里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赘述.其主程序代码如下[6]: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include<string.h> v oid main() {char filename[256]; long first-scan,num-cols,num-rows,num-traces; int channel,num-hdrs,header-bytes,size,rg-break-delta; struct DztHdrS truct hdrPtr; unsigned short33grid; unsigned short usetem p,checksum,rg-breaks=0; FI LE3outfile; channel=1; printf(”请选择要打开的雷达文件:”); scan f(”%s”,filename); size=sizeof(struct DztHdrS truct); printf(”size=%d\n”,size); ReadOneDztHeader(filename,&num-hdrs,&num-traces,channel, &header-bytes,&hdrPtr); num-cols=num-traces;num-rows=hdrPtr.rh-nsam p; grid=newunsigned short3[num-cols]; for(int i=0;i<num-cols;i++) grid[i]=new unsigned short[num-rows]; first-scan=0; G etDztChSubG rid16(filename,channel,first-scan,num-traces, num-rows,grid); outfile=fopen(”test.txt”,”w”); fprintf(outfile,”%x\n%d\n%d\n%d\n”,hdrPtr.rh-tag,hdrPtr.rh-data,hdrPtr.rh-nsam p,hdrPtr.rh-bits); fprintf(outfile,”%hu0X%hX\n”,hdrPtr.rh-zero,hdrPtr.rh-zero); fprintf(outfile,”%7.7f\n%7.7f\n%7.7f\n%7.7f\n ”,hdrPtr.rh-sps hdrPtr.rh-spm,hdrPtr.rh-m pm,hdrPtr.rh-posi2 tion); fprintf(outfile,”%7.7f\n%hu\n”,hdrPtr.rh-range,hdrPtr. rh-npass); fprintf(outfile,”year=%d m onth=%d day=%d hour=%d min=%d sec=%d\n”,hdrPtr.rh-create.year+1980, hdrPtr.rh-create.m onth,hdrPtr.rh-create.day,hdrPtr.rh-create. hour,hdrPtr.rh-create.min,hdrPtr.rh-create.sec232); fprintf(outfile,”year=%d m onth=%d day=%d hour=%d min=%d sec=%d\n”,hdrPtr.rh-m odif.year+1980, hdrPtr.rh-m odif.m onth,hdrPtr.rh-m odif.day,hdrPtr.rh-m odif. hour,hdrPtr.rh-m odif.min,hdrPtr.rh-m odif.sec232); if(hdrPtr.rh-rgain!=0&&hdrPtr.rh-nrgain!=0) {rg-breaks=3(unsigned short3)((char3)&hdrPtr+hdrPtr. rh-rgain); fprintf(outfile,”number of rg-breaks=%hd\n”,rg-breaks); fprintf(outfile,”range gain:scan sam ple db\n”); rg-break-delta=(hdrPtr.rh-nsam p-1)/(rg-breaks-1); for(i=0;i<rg-breaks;i++) {fprintf(outfile,”%3d%7.3f\n”,rg-break-delta3i,3(float 3)((char3)&hdrPtr+hdrPtr.rh-rgain+2+43i));}} fprintf(outfile,”%d\n%d\n%d\n%d\n”,hdrPtr.rh-rgain,hdrPtr.rh-nrgain,hdrPtr.rh-text,hdrPtr.rh-ntex); fprintf(outfile,”%d\n%d\n%d\n%7.7f\n”,hdrPtr. rh-proc,hdrPtr.rh-nproc,hdrPtr.rh-nchan,hdrPtr.rh-epsr); fprintf(outfile,”%7.7f\n%7.7f\n%s\n%d\n”,hdrP2 tr.rh-top,hdrPtr.rh-depth,hdrPtr.reserved,hdrPtr.rh-spp);296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19卷图1 读写地质雷达文件头对话框Fig.1 Read and write SIR —10H type G eology radar file header dialog fprintf (outfile ,”%d \n %d \n %d \n %d \n ”,hdrPtr.rh-linenum ,hdrPtr.rh-start-x ,hdrPtr.rh-start-y ,hdrPtr.rh-end-x ); fprintf (outfile ,”%d \n %c \n %c \n %s \n ”,hdrPtr.rh-end-y ,hdrPtr.rh-lineorder ,hdrPtr.rh-dtype ,hdrPtr.rh-antname ); fprintf (outfile ,”0X %04x \n %s \n ”,hdrPtr.rh-chanmask ,hdrPtr.rh-name ); if (hdrPtr.rh-chksum !=0) {fprintf (outfile ,”checksum for header =%hu (0x %04x )\n ”,hdrPtr.rh-chksum ,hdrPtr.rh-chksum ); usetem p =hdrPtr.rh-chksum ;hdrPtr.rh-chksum =0;checksum=0; for (i =0;i <512;i ++) checksum +=3((unsigned short 3)(&hdrPtr )+i ); fprintf (outfile ,”calculated checksum =%hu (0x %04x )[header%s corrupted]\n ”,checksum ,checksum , (checksum ==usetem p )?”is not ”:”is ”);hdrPtr.rh-chksum =usetem p ;}; fprintf (outfile ,”%s \n ”,hdrPtr.variable ); static char big -bu ff[1024]; if (hdrPtr.rh-nproc ) {C onvertProcHist2((int )sizeof (big -bu ff ),big -bu ff ,(int )hdrPtr.rh-nproc ,((char 3)&hdrPtr +hdrPtr.rh-proc )); fprintf (outfile ,”Processing History :\n ”); if (strlen (big -bu ff ))fprintf (outfile ,”%s \n ”,big -bu ff ); else fprintf (outfile ,”\tnone \n \n ”);} else fprintf (outfile ,”no processing history \n ”); for (int j =0;j <num -rows ;j ++) {for (i =0;i <num -cols ;i ++)fprintf (outfile ,”%d ”,grid[i ][j ]);fprintf (outfile ,”\n ”);} fclose (outfile ); delete grid ;}4 读取SIR —10H 型雷达数据实例运行上述自行编制的读探地雷达3.dzt 文件的程序并结合Visual C ++的可视化语言进行编程,对湖南省长沙市黄兴南路步行街某地段用SIR -10H 型探地雷达系统采集的雷达剖面进行数据读取,其中的读出的头文件数据如下图1中所示.而对于实际的雷达各道扫描数据,由于数据量太大,不能全部列出,不过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4.1 所有SIR —10H 雷达数据在读取时如unsigned short 型,则读出的数据在0~65535每个记录的第一个数据都为65535;4.2 如果雷达数据用short int 型表示的话,则数据在-32767~32767之间.同时第一个点的数值也会出现为32767或-32767.5 结 语通过对SIR —10H 型地质雷达存储格式的细统分析,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雷达数据的内部机制,从而可以更从容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二次开发及其把地质雷达的正演数据写地质雷达数据文件,然后可以利用雷达自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变换及分析.3963期冯德山,等:SIR —10H 型地质雷达仪数据格式参 考 文 献(References):[1] 黄士恩,柯宇荣,黄浩泉.SIR—10H型探地雷达探测方法技术及其初步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1999,(2):26~30.[2] 美国劳雷工业公司.SIR SY STE M—10H型地质雷达用户使用手册[M].1994.[3] 杨建广,杨天春,吕绍林.获取探地雷达原始信息的两种方法及技术[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23(3):232~235,243. [4] 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1~48.[5] Lucius J E,P owers M H.G PR data processing com puter s oftware forthe PC[R].USG S,2002.[6] 冯德山.地质雷达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正演[D].长沙:中南大学,2003.(上接第725页:刘少华,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邻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简述)球物理调查工作,初步认识了基本地质结构.2.2 大多数代表认为南黄海盆地有可能是油气资源有利远景区.选择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作为突破口的建议应很正确.冯志强教授建议的两条地震剖面穿过了中部隆起,证明中部隆起和两边都是新生代地层.中部隆起上部是新生代地层,下面为古生代地层(产状较平),因此中部隆起很有希望成为南黄海地区前新生代地层中实现油气突破的有利地区.同时最新的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岩石圈厚度大(100km左右),温度低,受热破坏作用小,有利于油气的保存.总之,研讨会对南黄海地区油气勘探有利部位取得了较一致的认识: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和南部凹陷是新生代找油的有利地区,中部隆起则是古生代地层找油的有利靶区.2.3 研讨会上,韩国学者对中国油气勘探的经验和地质研究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些经验对韩国地质学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于断层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等找油经验对韩国油气勘探有很大启发,韩国方面在底辟(D ome)构造找油方面的经验也值得中方借鉴.3 会议提出了新的研究建议3.1 加强海区地震勘探投入.韩国方面表示将加强韩方一侧地震勘探工作,这对进一步证明南黄海东缘断裂的存在有重要意义.3.2 我国应尽快启动和加强对南黄海地区的研究.南黄海地区是黄海地区寻找油气的有利区域,南凹、北凹是新生代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中部隆起则有希望在前新生代油气资源勘探上取得突破.应加强对该区的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积极开展油气资源调查研究.由于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调查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掌握该区的第一手资料,应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加强对南黄海地区的研究,早日实现南黄海地区油气资源的突破.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所所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重、磁、电)和地震资料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应早做准备,积极争取与广州海洋调查局、中海油、地质大学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南黄海地区的进一步研究工作.同时,与韩方的合作也应扩大范围,比如K ORDI(韩国海洋研究与发展研究所),NORI(韩国国家海洋研究所)等,他们在布设测线、海上调查等方面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本次会议期间,韩国代表召开了内部的讨论会,回应中方提出的下一步合作计划,对下一步韩方的研究工作做了分工与安排,确实动作很快,也表明了合作方愿意在此领域扩大合作的决心.3.3 韩方代表建议将黄海学术研讨会坚持下去.他们建议:以后每两年在双方国家轮流举行一次,以便及时地交流研究成果并形成可能的研究计划.他们还提议成立“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学会”,吸引更多的同行和政府的支持,使黄海研究的合作更为广泛和深入.同时建议双方积极参与双方有关黄海研究的项目申请,以便进一步推动黄海地质、地球物理研究的深入进行.第二届中韩黄海及邻域地质与地球物理场特征研讨会议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会议将推荐优秀论文在《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上刊载.与会代表认为:以郝天珧研究员为首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组和以徐万哲教授为首的韩方公州大学科研群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科学研究,双方合作产生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中韩双方的这种长期科研合作是成功的国际合作.本次研讨会,部分展示了双方合作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黄海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的认识,通过本次研讨会,也进一步加强了中韩双方的合作和友谊.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与国家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会议组委会和与会代表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基金委员会表示了深深的谢意.496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19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