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与旅游》
中国的节日民俗与旅游
(3)旅游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活力
现代社会中,一些传统节日由于种种原因正趋衰落, 若不加以拯救,会有自然消亡的可能。
旅游可以把传统节日与旅游相结合,让传统节日中 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成为旅游观光的新内容。
旅游对于一些现代社会仍然流行的传统节日也有相 当的促进作用。五月端午赛龙舟是经年不衰的节日 民俗。近年来,许多地方在旅游上做文章,把赛龙 舟的活动推向世界。
3、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
节日庆典系综合性的民俗,是民族或区域民 俗生活的集中大展示。
我国节日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丰盛的饮食, 热闹愉悦的氛围,不仅使游人获得知识,得 到休息、愉悦,而且交流了情感,增进了友 谊。
开发春节民俗旅游资源的方法很多:
请出来:把各地富有特色的春节民俗集中展示。近 年来在一些新兴的文化节中已有尝试,如建立民族 文化村、民俗风情园,仿造一批少数民族民居,设 一些民族歌舞节目表演。这些做法起初观众相当火 爆,但过后很快被冷落。究其原因,是因为人工制 作的景点和节俗活动缺乏真实感和生活气息。
现代的节日旅游比古代更加丰富。不仅有自古代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 旅游,而且有许多现代节日旅游。现代的新兴地方节日也有许多旅游 活动的内容。
(2)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
节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节日期间人们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节日期间人们的消费观念异于平日
节日旅游具有的有利因素是其发展的重要 条件,古今节日旅游的盛况表明,节日是对大 众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假期,也是开展民俗旅游 的最佳形式之一。
中国的节日民俗与旅游
人们喜欢节日旅游,不仅因为节日期间 有较多的闲暇时间,而且还因为其有着多姿 多彩的民俗风情。
1、节日民俗与旅游的互动关系 2、节日民俗旅游的类型 3、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俗与旅游》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究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角度分析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3.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民俗文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2. 设计一份旅游资源调查问卷,调查游客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3. 分析一份关于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
五、案例亮点
1. 跨学科融合:本教学案例将地理学科与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民俗与旅游的关系。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民俗与旅游》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中,《民俗与旅游》是一个融汇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于一体的综合性章节。本章节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份优秀的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例如,在探讨旅游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地区却发展缓慢?”“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浅论中国民俗与旅游
l 24 ・
维普资讯
第 2O 年期 O644 月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为 了我 国旅游开发 中的一个重要项 目, 应予以大力扶持 和发展 。
【 关键词】 民俗风情 ; 民俗风情旅游 ; 民间信仰 【 中国图书分类号】 F9 . 507 【 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 以来 , 国旅 游业 的发 展势 头十 分强 劲 , 游 我 旅
【 文章编号】 1 8 94(o6o — 1 — 3 0 — 1 2o)4 02 0 0 4 4
吸引国 内外游客 的重 要吸引物。例如北京 每年 的天坛 、 坛 地 等传统庙会都会 吸弓大量 的海内外游 客去观赏 和游览 l ( ) 灵 崇拜 三 鬼
信仰、 服饰、 饮食、 居住、 娱乐 、 节庆 、 婚恋、 生丧、 交通以及生
产等方 面 。 民间所 特有 , 并广 泛流行 的爱好 、 尚、 风 传统 和禁
( ) 灵 崇拜 二 神 中国人从原 始时期起 就从 自然 崇拜 中幻 想 出许多 神灵 来 加以膜拜 。中国民间信 仰和崇拜的幻 想神灵 , 其数量之 多
和神格神性之 复杂 , 与世 界上许 多 国家 相 比是 非常 突 出的。
我 国旅 游的关 系以及 民俗风情在旅游业 中的地位 和作用 。
“ 主招人魂 , 山居东 方知人生命之长 短” 泰 。故而泰山之 上的 东 岳庙也是游览 观赏的佳地 。l 【( 3 ) 三 、 风情与 中国旅游 的关系 民俗
度。它的内容极其丰富, 种类繁多。在当代大大小小的神灵 体系以及相应的宗庙祭祀已成为我国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
它 主要 可以分为 以下几类 : ( 田膊 崇拜 一)
( ) 山水风光相 结合的民俗风情 游 一 与
《中国民俗旅游》课件第一章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
第二节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俗风情堪称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生动、最绚丽多彩的组成 部分。 如经济民俗中所包含的精妙绝伦的建筑和居住习俗,社会民 俗中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婚俗,信仰民俗中虔诚的宗教习俗, 以及优美动人的游艺民俗等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对旅游接待地民俗的双重影响
(一)地域性 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北方的靰鞡
西南山寨的背篓
(二) 传承性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 相对稳定性。
比如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我国自古以来就己完备的结婚习俗。
(三)变异性 民俗恰恰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同地区的传播,从内容到形 式或多或少有些变化,有时甚至是剧烈的变化。如从清代满 洲族的旗袍到现代服装的旗袍。
商贸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社会民俗—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 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信仰民俗—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 形态方面的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游艺民俗—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特征
积极影响: 由于旅游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暂时 流动,所以旅游有助于民俗的交融与发展。
消极影响:造成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发生 了变化,一些典型的民族习惯正在消失,无法形成 旅游产品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了解民俗有利于做好旅游接待 旅游接待者必须熟知本地风俗,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信手拈 来。 旅游接待者只有了解游客客源地的民俗,才可能了解游客的
❖ 2010年参与性
❖ (四)纯真性
彝族哑巴节 游客穿藏族服饰
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民俗与旅游》图文 (4)
舌尖上的中国.mp4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 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的饮食文 化,让我们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 长。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后,在网络引起了 广泛的关注。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四节 民俗与旅游
开平市金山中学 邓新敏
知识导航 学习目标
民俗文化
活动一:我来做食神。
名 菜 一
名 菜 二
名 菜 三
名 菜 四
民俗文化
下面的佳肴是哪些地方的名菜?
剁椒蒸鱼头
湘 菜
民俗文化
下面的佳肴是哪些地方的名菜?
毛血旺
川 菜
民俗文化
我们班的小明和小红好喜欢吃 辣,听说他们都是四川人。为什么 四川人那么喜欢吃麻辣的食物呀?
四川盆地,空气潮湿,由于地 形的关系,这种湿又难以很快散掉, 所以四川人就用辣来驱赶体内的湿 气。
民俗文化
课后作业
1.搜集资料,了解著名菜系的形成与当地 自然环境和 经济状况有什么关系。
2.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说说它的特点 和由来。
民俗文化
住
我国几种传统民居
民
活 动
居 一
民 居 二
二
: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民 居 三
民 居 四
民俗文化
在下图中指出我国以下民居分布,并判 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水乡周庄 黄土高原窑洞 窑洞.
气候干燥 降水丰富
民俗文化
在下图中指出我国以下民居分布,并判断 当地的气候特点。
湘西吊脚楼
气候湿热
民俗文化
在下图中指出我国以下民居分布,并判断 当地的气候特点。
民俗与旅游(共18张PPT)
你知道下列名菜属于哪个菜系的吗?
你知道下列菜品是哪些地方的美食吗?
饮食文化差异,折射出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 ■ 四川地处盆地,湿度大,人们在食物中添加花椒、 辣椒等辛辣食材,以麻辣驱除体内湿气; ■ 南方和沿海地区水产丰富,食材多以鱼、海鲜为主 ■ 北方水产少,畜牧业发达,食材多以牛、羊、家禽 等为主; ■华东地区人们喜甜,食物中多以糖代盐,菜味偏甜。
■ 南方地区降水多,民居屋顶坡度大;
■ 在黄土高原,由于降水较少,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 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窑洞;
■ 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人民利用竹子建造竹楼,通风 散热除湿。
■ 土家族的吊脚楼,依山、依河而建,可防蛇蚁野兽
藏 土回族家族藏族服袍装
苗朝族鲜族服蒙装古族服装 满傣族族服装
■ 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人们多以厚实的藏 袍御寒,白天气温高,可露出胳膊散热,夜晚气温低, 可以当睡袋。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 件和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 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在中国民居中,最有特点 的是北京四合院、西北黄土高原的窑洞、安徽的古 民居和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土楼。
根据以下民居判断当地的气候特点。 湿热
降水少
பைடு நூலகம்
降水多
高寒
■ 游牧民族的对房屋的迁移能力要求高,故牧区传统 民居以蒙古包、帐篷为主;
■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由于地理 环境的差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包括饮食文化、民居文化、服饰文化等。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 享有很高的声誉。
由于地理环境、资源特色、饮食习惯等差异, 我国各地烹饪各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粤、川、湘、 鲁、苏、闽、徽、浙等八大菜系。除八大菜系外还 有一些在中国较有影响的细分菜系:潮州菜,东北 菜,本帮菜,赣菜,鄂菜,京菜,津菜,冀菜,豫 菜,客家菜,清真菜等菜系。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的方式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的方式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方式中国拥有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具有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在旅游业中融入传统民俗元素,以丰富旅游体验。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包括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以及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广等。
一、文化旅游景区的打造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体,通过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可以将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
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基础上,结合村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恢复传统建筑,建设文化展示馆,举办传统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吸引游客了解和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2. 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是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景区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方式。
通过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如水陆古镇、古代农耕文化园等,为游客提供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场所。
在公园中规划传统民俗表演区、传统手工艺品体验区等专门的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体验。
二、传统民俗活动的举办1. 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旅游业中,可以通过举办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让游客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
例如,在春节期间,可以组织灯笼展览、龙舞表演、舞狮比赛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
2. 传统民俗表演传统民俗表演是向游客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举办传统戏曲演出、舞蹈演出、民间音乐表演等活动,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欣赏和了解的机会。
在表演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灯光、音响效果等,提升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三、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广1. 手工艺品展销传统手工艺品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举办手工艺品展销活动,可以向游客展示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中国民俗与旅游
简述饮食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答:饮食文化对旅游的影响1)饮食是旅游活动“六大要素”之首,饮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饮食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旅游对饮食文化的影响1)旅游促进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饮食文化的发展。
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中国传统服饰的三要素是指服饰的式样、图案和色彩。
中国传统服饰的式样有两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和衣裳连属。
中国的传统服饰都具有装饰纹样,一般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动物、植物纹样,各朝代的主导纹样亦不相同,图案的表现方式大致经历了抽象、规和写实几个阶段。
中国传统服饰讲究色彩。
这种以色彩来严格划分等级构成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大特征。
简述主要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答: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信仰、民族性格和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
论述民俗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答:1、民俗文化对旅游的影响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2)民俗文化丰富了旅游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民俗文化为旅游景点的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2、旅游对民俗文化的积极影响1)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旅游促进了旅游接待地民俗文化的现代化。
3)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3、旅游对民俗文化的消极影响1)民俗文化的同化和庸俗化2)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3)腐朽生活方式的散播,传统道德观念的堕落旗袍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放牧传统艺术、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妇女代表服装。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民族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
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
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编码:
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18
一、课程性质
《中国民俗旅游》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日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旅游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培养目标
1、能力目标:了解民俗、民俗学、民俗旅游资源的定义及种类。
2、社会目标:熟悉民俗与旅游的关系、民俗学的性质、范围及任务,掌握民俗旅游的含义、特征、类型。
3、专业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该课程的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章中国酒水民俗(2学时)
五、教学资源的选用
课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播放教学视频、PPT等)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六、教师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导游基础知识、协调与沟通能力、教育教学等方法能力以外,还应该具有更新观念,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七、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本课程所需的多媒体教室、普通教室
八、考核标准与方式
1、考核标准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见表1,各部分的具体考核方式见表2。
2、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考试分数综合的考核方法。
具体见表2
九、教学组织设计
本课程将采取章节教学组织模式,以每一章节的知识点为驱动,按照“导学案”教学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中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这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验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既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并分析其对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一、传统民俗文化的介绍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许多独特的节日、习俗和民间艺术形式。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中的花灯表演和猜灯谜活动是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此外,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戏曲、舞蹈等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1. 旅游景点开发将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旅游景点的主题,有助于吸引更多游客。
比如,在中国的某个古村落中,可以建设一个传统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游客可以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参与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
这样的旅游景点不仅能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为当地经济带来收益。
2. 民俗表演和展演在旅游景点或其他场所,定期举办传统民俗表演和展演活动,可以为游客呈现精彩的传统文化表演。
比如,可以组织传统戏曲演出、民族舞蹈表演等,让游客亲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传统工艺体验在旅游景点或传统手工艺品工坊中,设置传统工艺体验区,让游客亲自参与制作传统工艺品,如剪纸、陶艺等。
这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还促进了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
4. 传统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利用传统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与。
例如,在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大型民俗文化庆典,展示传统舞龙舞狮、放焰火等,吸引游客近距离观赏,并参与其中。
三、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影响1. 文化传承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有助于文化传承与保护。
通过旅游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展示给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 旅游业发展促进传统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增加旅游收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酒店、餐饮等。
《民俗与旅游》课件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总结词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对旅游 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详细描述
中国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包括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 节等,这些文化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旅游者了解中国多元文 化的重要途径。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
如何将民俗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学习传统手工艺
学习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 绣、泥塑等,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参加民俗文化活动
参加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如庙会、 灯会、赛龙舟等,深入了解当地的文 化特色。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阅读关于民俗文化的书籍和资料,了 解更多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历史。
在旅游中融入民俗文化
多样性
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 式多样,各具特色,展 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01
02
03
04
文化传承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和谐
民俗文化具有凝聚民心、促进 社会和谐的作用,有助于增强
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经济发展
民俗文化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
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到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保护
合理规划与开发
在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时,应进行科学 合理的规划,确保在满足游客需求的 同时,不破坏当地民俗文化的原生性 和完整性。
强化法规与政策保障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加强公众对民俗文化旅游重要性的认 识,提高参与度和保护意识,形成全 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民俗与旅游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粤人版》
《民俗与旅游》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掌握民俗与旅游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民俗和旅游的兴趣和理解。
一、导入引导1. 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民俗与旅游干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民俗与旅游有什么联系?你了解什么是民俗?你喜欢参与什么样的旅游活动?二、观点诠释1. 介绍民俗的观点:民俗是指一定地域、一定群体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群体特色的文化现象和行为规范。
2. 介绍旅游的观点:旅游是人们在休闲、娱乐、探险等目标下,离开平时生活环境,前去其他地区或国家进行观光、休闲、交流的活动。
三、民俗与旅游的干系1. 民俗是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俗活动可以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吸引游客的兴趣。
2. 旅游可以增进民俗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旅游活动,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民俗活动中来。
四、案例分析1. 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为例,介绍春节的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以及春节期间的旅游活动如赏花、赏灯等。
2. 分析春节民俗活动和旅游活动互相增进的干系,如春节期间的庙会、花市等旅游活动为传统民俗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思考与讨论1. 你认为民俗与旅游之间应该如何互相增进?你有什么好的建议?2. 你喜欢参与哪些民俗活动?你觉得哪些民俗活动适合结合旅游活动进行推广?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你对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民俗与旅游之间有哪些有趣的联系和互动呢?七、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民俗活动,写一篇短文介绍该活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2. 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写一篇关于民俗与旅游干系的心得体会。
八、拓展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去当地的民俗村落或景区,体验当地的民俗活动和旅游项目。
2. 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民俗与旅游的干系及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民俗与旅游的干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对民俗和旅游的兴趣和理解,希望同砚们能够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旅游资源。
民俗与旅游课件
D.昼夜温差大
晾房
【活动三】“人靠衣装”
1、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 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藏袍
景颇族竹筒裙
【活动三】“人靠衣装” 1、说说下列人们的服饰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人们的生
产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服饰原料的选取上比较:
藏袍多以为 牦牛和羊的皮毛 原料,说明当地以 畜牧业 为
历史
4人、文我国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自然 遍布各地,
种类保丰护富;
多样,
悠久国。际无论是
旅游资源,还是
保护 适度利用
和谐发展
旅游资源,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5、
世界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加强
合作,
【活动一】“民以食为天”
【活动一】“民以食为天”
1、为什么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的食物呢?
【活动三】“人靠衣装”
及时练习
藏族群众的藏袍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
征是( A )。
A.寒冷、温差大
B.炎热、温差小
C.温暖、温差小 D.干燥、温差大
【活动四】“旅游文化”
1、旅游资源主要分为哪两类?(如:九寨沟属自然旅游资源。)
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饮食文化、建筑艺术、节日庆典、衣着礼仪等) 属于 人文旅游 资源,能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
气候寒冷,阳 光充足
【活动二】“安居乐业”
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种有特 色的建筑?跟它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胶东海草房
胶东地区(山东)多 产山石和海藻。当地 居民以厚石砌屋墙, 用洒干的海藻盖屋顶 来适应当地夏季多雨 潮湿,冬季多雪寒冷 的气候
高职高专《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中国民俗旅游》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讲授效果,学生学习质量对于学生今后从事旅游行业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中国民俗旅游教学改革思路[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高职高专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目的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应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培养适应行业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保障。
《中国民俗旅游》是旅游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介绍学生日后从事导游及酒店管理服务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其旅游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和认识[2],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质,具有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要求,由此本文分析了目前《中国民俗旅游》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一)从民俗旅游学科内容来看,传统中国民俗旅游课程的教学内容通常是将本科院校中国民俗旅游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挑选出来,经过简化得出的基础性知识,专业性很强、很抽象。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3],学生全面掌握的难度很大。
(二)从课程设置来看,随意性很大,不够完善。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学期安排、教学顺序考虑不够成熟、完善,想开在哪一学期就开在哪一学期,只求开过此课,而忽略了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及学生接受的程度;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实践学时分配不均衡。
民俗与旅游PPT课件
4
【活动一】“民以食为天”
下面的佳肴是哪些地方的 名菜?
剁椒蒸鱼 头
毛血 旺
烤全羊
5
炒螃蟹
民以食为天
下面的佳肴是哪个地方的名菜?
该菜选用的材料 与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毛血旺
毛血旺是四川 的名菜。
毛血旺,其原
料以鸭血、牛百叶、
豆芽等为主,以鳝
鱼、鱿鱼等辅料来
提鲜,其味道应是
麻、辣、鲜、香四
味俱全。
6
民以食为天
下面的佳肴是哪个地方的名菜?
该菜选用的材料 与当地的地理环 境有什么关系?
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 古族的名菜。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
较少,适合牧草生长,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烤
全羊是当地居民常吃的
美食,其中以内蒙古自
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最为著名。
7
民以食为天
下面的佳肴是哪个地方的名菜?
民俗与旅游
1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积淀,加上地域辽阔,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小知识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 笼统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 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 情、传统习俗,包括衣食住行 在内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 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 念等。
2
中华文化
我国有哪八大菜系? 鲁、川、粤、闽、苏、浙、湘、徽 16
中国八大菜系源地分布图
八大菜系所 属地区均位于沿 海、沿江省份, 历史上物产丰富、 经济发达,对外 经济和文化交流 比较多,形成了 具有地方特色的 饮食文化。
17
湘菜:剁椒鱼头
18
湘菜:腊味合蒸
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1 绪论 2 第一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3 1.1原则性导向鲜明 4 1.2文化特征鲜明 4 1.3地域性限制不强 5 1.4 参与体验性突出 5第二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 6 2.1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开发 6 2.2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 6 2.3民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 7 2.4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 7 2.5民俗旅游图书资料开发 7第三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83.1原则性导向鲜明 8 3.2文化特征鲜明 8 3.3 地域性限制不强 9 3.4 参与体验性突出 9第四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 10 4.1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开发 9 4.2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 9 4.3民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 9 4.4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 9 4.5民俗旅游图书资料开发 9第五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10 5.1因地制宜原则 10 5.2特色差异原则 10 5.3旅游者中心原则 115.4文化内涵原则 11 5.5多样性与主题性原则 12 5.6可持续发展原则 13第六章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 14 6.1集锦荟萃式 14 6.2复古再现式 14 6.3原生自然式 15 6.4主题附会式 16 6.5短期表现式 17第七章结论18摘要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开发特点、对象、开发模式、开发原则、开发重点等方面对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进行分析,对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原则;重点绪论随着全球化、信息化。
城镇化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俗旅游业已经持续不断升温长达20余年,现已成为全国旅游经济大潮中的一支引人注目的劲旅。
目前我国各地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总体上已经离不开民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大量具有地方性和民族特色,实现规模化和品牌化开发管理的旅游景区及其文化产业,其产品创意来源,多数出自具有鲜活地域特征和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与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商务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一起,成为我国许多地方促进改革开放、发展地方经济、解决社会就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龙头支柱产业,尤其咋中西部地区,从省、自治区、市县,到城镇、乡村,人们都对民俗旅游综合效益和美好前景报以极大地热情和期待。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的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占56.7%。
目前,无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俗旅游均已蓬勃发展:北美的“活人博物馆”通过仿照当年格式建造的房屋、棚圈、碉堡、果园组成的“移民村”,再现了几百年前欧洲抵美移民的生活,劳动和风俗习惯;科特迪瓦利用其独特精巧的人造面具表现其传统文化,还举办了全国舞蹈节;突尼斯根据西方游客喜欢猎奇的心理,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宅、民族服饰和车马游玩等民俗文化来发展旅游业,已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的旅游大国。
在国内,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汇集了全国几十个民族的灿烂文化,昆明云南民族村也展示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风俗,山东省长山岛“渔家文化”以及广东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和连南瑶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也是目前的关注热点。
因此,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一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1. 1 原则性导向鲜明这里所说的“原则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民俗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特色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和参与原则:二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必须深入实际地进行实地调查,遵循主位和客位调查方法,理解并尊重资源区民俗风情的本土特色。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者只要自己先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民俗旅游产品。
1.2 文化特征鲜明作为“生产”民俗旅游产品的基础工作,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一方面是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带有明显理想化色彩的文化行为。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肩负着多重历史使命:首先开发不是为开发二开发,而是以开发的形式宣传民俗文化,让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了解并感悟中国民俗文化的意蕴:其次,开发不是盲目的开发,而是在摒弃民俗文化中愚昧落后成分的基础上,把纯洁、文明、优秀的民俗文化介绍给旅游者:再次,开发既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文化推向世界,又是挖掘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俗文化展示当地身后悠远的独特文化创造。
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时一项了不起的文化工程,它不仅可以弘扬各具优势的民俗文化,而且可以保护并拯救许多濒临消失的珍贵民俗传统文化。
1.3 地域性限制不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因为他既有“物”的形态又有“神”的形态,既有“静”的形态,又有“动”的形态,是处在特定社区特定情境当中的生活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从本质上也是一种“不可根移”的旅游资源,也应当是就地开发的资源对象。
然而,因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性和动态性,使得民俗旅游资源总是突破了地缘限制,频频出现在广泛的地域范围内,因此出现了大量重复开发和仿制开发的现象。
同样是侗族民俗旅游资源,广西龙胜、三江,贵州黎平、从江,湖南通道等“三省坡”地区都在开发相关的民俗旅游项目和产品。
同样是中国地域民族民俗文化集锦,深圳有“中华民俗文化村”、昆明有“云南民族村”、北京有“中国民族园”,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
1.4 参与体验性突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可能像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那样完全由专业人员独立完成,他必须动员当地社区民众与专业人员一起,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社区民众的参与是影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
况且,“表演”的项目及其产品成了“艺术”而非真正的民俗旅游者所部希望的,因为他们往往并不满足于做这样的观众或参与如此“虚拟”的体验。
只有活在社区居民生活当中的实实在在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才是他们真正渴望参与体验的对象。
第二章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出单纯的民俗旅游景观之外,还需对相关的自然景观、设施设备进行开发。
只有配套开发建设,才能使纯粹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有了背景、情境、氛围和支撑而取得成功。
民旅游属于专项旅游,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因此成为专门的旅游开发。
在开发的内容上,既要强调主题,又要照顾全面。
总的来说,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设计民俗旅游文化景观开发、民俗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民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和民俗旅游地人力资源开发4割方面。
2.1 传统民俗文化景观开发传统民俗文化景观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旅游地形象的基础。
按照民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等分类角度来看,民俗旅游文化景观的开发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绝大部分。
2.1.1田园聚落景观田园、牧场、营地、街巷和古镇等景观,是农耕、游牧、渔猎和工商等各种民族文化景观及其事象得以存在和表现的重要环境背景,而且他们本身就是民俗文化最典型最突出的民众创造物。
家庭、社团、风水、牧场、园圃、居民、人情和风土等静态的动态的物态的活态的民俗文化景观都要在这个“大舞台”上全面展出,而且一切相关的旅游活动都要在这个场景展开。
这是一个有着相当长历史积淀的系统完整的民俗文化生态系统,是旅游者进入民俗旅游情境和场景第一感知对象。
田园聚落景观的质量和开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他所有民俗了、旅游文化景观开发的效果。
2.1.2服饰文化景观服饰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景观进行开发,不仅可以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审美风貌,而且能够反映这个地域这个民族深厚的历史内涵,给旅游者带来审美和历史的知识享受。
服饰在生活、仪式、接待、展览、收藏等方面都可以成为构景成景的材料。
环境与服饰融和,构成天人和谐的画面:生命与制作合一,体现悠闲自在婀生活:服饰与展示综合,表达深广悠远的历史与现实之美。
2.1.3饮食文化景中国的饮食既是物质的享受,又是精神的熏陶。
饮食文化景观的开发,可以成为饮食文化一条街,可以制作长街宴,可以成为歌舞宴,可以成为农家餐馆大型酒店的招牌菜,餐具、酒具、器用还可以开发成为旅游工艺品或特色商品。
2.1.4建筑文化景观民居是人类的主要生活空间,是艺术、文化、科技的综合体现,是人类文化进步的纪念碑。
我国民居样式繁多,体现了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民居的艺术性和直观性,最能显示器区域风情,她的景观效果也特别好,应为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
民居、庙宇、楼亭井渠、道路、桥梁、窑厂、墓葬、碑刻等建筑,与田园、树木平原、山林、溪河、草地、牛羊一起,构成或“小桥流水人家”,或“世外桃源”,或“万千明镜炊烟”等迷人景象。
2.1.5交通文化景观交通文化景观的开发主要是对民俗范畴中的交通工具及传统设施的开发。
从总体上讲,我国的传统工具是“南船北马”交通设施,有古栈道、风雨桥、石板桥、绳索桥、旅舍、路亭、路碑等。
他们都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旅游者可以观赏,也可以玩味。
交通巩固与交通设施往往与民居聚落、建筑艺术、田园风景等一起构成景,成为当地人呵呵旅游者行为景观的活动道具和舞台。
2.1.6商贸既是景观商贸既是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的一个主要内容,涉及面也非常广泛。
作为民俗景观开发的对象,商贸既是所表现出来的车水马龙、熙来攘往婀热闹场景,店铺样式、装饰艺术、交易方式、商品特色等都具有突出的观赏性参与型和娱乐性。
2.1.7节日庆典景观节日庆典时一直诗意化、仪式化、神圣化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民俗生活的集中展示。
我国节日庆典极为丰富,几乎每年每月都有节庆。
节庆中丰富多彩的活动,丰盛特殊的饮食,热闹愉悦的氛围,不仅使人从中获得知识,得到休息,感受快乐,而且还可以达到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
继而庆典构成民俗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道风景,是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中之重。
节庆活动可以塑造旅游形象提升知名度,促进基础设施完善,优化旅游环境,带动消费,促进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旺季客流量,填补淡季需求不足。
节日庆典景观构成,在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场景布置、程序安排、规模特色、秩序安全组织方式、开场闭馆、宣传营销和接待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精心的开发策划。
2.1.8歌舞游艺景观民间音乐、舞蹈、曲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殊的感染力,使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民间歌舞艺术那种古朴、优美的曲调,热情奔放、精湛诙谐的表演,生活化、互动性的内容,可以使乐在其中的人们得到莫大的文化艺术享受。
歌舞游艺景观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能够丰富旅游生活,消除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单调。
利用民间体育、游艺的竞技性与娱乐性的特点,开发旅游项目,以满足先代旅游者参与、体验、康乐、刺激和休闲等方面得需求,是游戏娱乐景观构成要素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