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定)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北京的春节》精品优秀导学案

(完整word版)《北京的春节》精品优秀导学案

6。

北京地春节主备人:苏月梅审稿人:曹勇珍黄碧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地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北京春节地习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地气氛.3。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地写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地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地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1。

课前搜集、查阅、了解各地方过春节地习俗。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按“学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b5E2RGbCAP【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读通读顺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老北京春节地风俗习惯,感受春节地热闹、喜庆。

二、学习“单元导读"1。

请快速默读课本第23页地单元导语:(1)单元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

(2)本单元地学习要求、学法要点是什么,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2。

翻到目录,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安排了哪些课文?三、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地呢?2.老北京地孩子又是怎样过春节地呢?(投影《教学用书》第59页第3点—北京春节童谣.说说你地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地有关老舍地资料.(课件出示导学案一、1)四、检查先学,整体感知1.认读生字词,师生相机正音。

(课件出示导学案一、3)2.检查生字书写情况(投影导学案地生字书写题,课前先写3个留两个空格),师生点评、范写“醋”和“逛”,生再各练写2遍。

p1EanqFDPw3.小组合作按自然段轮读课文,难读地句段重点练习.4。

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地是什么?(交流导学案一、5)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地第二大题)默读课文,想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地?给你印象最深地是什么?自读课文,DXDiTa9E3d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本文是按顺序写北京地春节地.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品教案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岁、拜年、逛庙会等。

4.师生共同完成并订正以上表格。

5.观察上表,你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6.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热闹、忙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请大家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描写春节中重要日子的文段,并试着背一背。

7.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

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A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A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绍了重要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且说出了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的感受。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块二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小组研读。

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交流体会和感受。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北京的春节》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体会节日习俗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详写略写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5分钟)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土地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民族,各民族的生活习惯、节日、服饰等等都不同。

这些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单元,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欣赏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这第一幅画画的是《北京的春节》,咱们天津与北京毗邻,春节的风俗习惯也大同小异,大家能不能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8分钟)1、默读课文。

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喜庆、隆重等)2、师生交流生字词和专业词汇。

(1)课件展示生字词,学生轮读,强调“蒜瓣、翡翠、榛、栗、爆”等字词的写法。

(2)通过问答“腊月、初旬”具体指什么日子?让学生发现其他节日并归纳了解春节、小年、元宵等具体指哪些日子。

(3)班级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少见词汇,如“空竹、守岁”等。

三、理清课文的整体脉络和春节期间的风俗习惯。

(11分钟)1、快速浏览课文,合作填表。

2、汇报交流表格,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3、根据表格,分清详略。

四、自由朗读,重点朗读详写的部分,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5分钟)1、自由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将自己着重练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一课时主题:《北京的春节》进修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如春联挂起和家人团聚等;2.理解春节在北京的重要性以及北京特色年货;3.培育同砚的爱国情怀和传统文化认识。

进修重点:1.精通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2.进修北京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了解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历史渊源。

进修过程:一、导入请同砚观看一段介绍北京春节传统文化的视频,并结合图片引发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爱好。

二、进修活动1.讲解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渊源,引导同砚了解传统文化。

2.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如春联挂起、贴福字、看春晚等。

3.分组谈论北京春节和自己家乡春节的异同的地方,培育同砚的比较能力。

4.展示北京特色年货,如糖葫芦、北京烤鸭等,激发同砚的好奇心。

5.与同砚一起制作春节手工作品,如剪纸、书法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拓展延伸1.组织同砚在班级举办北京春节文化展,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文化沟通。

2.组织观看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录像或直播,让同砚们近距离感受节日的氛围。

3.鼓舞同砚写作关于北京春节的作文或演讲,呈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忱。

四、典型案例李华同砚家住在北京,每年春节期间家里都会挂上大红灯笼,贴满春联,全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

李华说:“春节是我们家最重要的节日,我特殊喜爱和家人一起吃团聚饭,感受到家庭的温温顺幸福。

”五、总结反思通过进修,同砚对于北京春节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期望同砚能够传承和宏扬传统文化,珍惜家庭和亲情,共同感受节日的喜庆和幸福。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北京的春节》,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熟识和理解。

一、课前预习1. 你知道什么是春节吗?春节在中国有哪些习俗?2. 你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吗?北京的春节和其他地方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了解?你认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二、教室进修1. 阅读《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春节的特色和习俗。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12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篇1预习目标: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预习内容:一、我会读腊八粥蜜饯掺和黏稠通宵小贩水浒传娴熟毛驴翡翠熬粥榛子二、我会填腊七腊八,。

灯庙七八万象不同三、我知道1.文章按顺序,以人们的活动为线索,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就开始了,到才结束的民风民俗。

2.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中“,春风送暖入屠苏。

”四、我不解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或收获,请写在下面:《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2.了解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2.默读静思,整体把握《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教师可以画在黑板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黑板板书)时间风俗习惯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同组同学讨论一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感兴趣的,可以简单写一写。

三、深入探究: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或者民风民俗的认识。

四、积累提高:你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或者诗词,请写在下面:五、布置作业: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北京的春节》板书设计时间风俗习惯热闹隆重祥和注: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在教师授课时,检查小组探究中适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北京的春节》课堂检测一、看拼音写汉字:xún cùjiǎo biānzhenɡ初 ( ) 酿 ( ) ( ) ( ) 子 ( ) 炮风 ( )bànɡuànɡsuàn mài杂儿庙会腊八芽糖二、回顾课文,回答问题:1、春节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导学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对比阅读《过年》《除夕》体会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异同,从中受到启发。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重点难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地表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烈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
二、新授
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把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出来。

(1)人们忙着熬腊八粥。

(2)人们忙着泡腊八蒜。

(3)孩子们忙着买拌儿...
(4)大人忙着买过年吃...
(5)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6)忙着大扫除。

2、指导感情朗读。

|3、从这一部分,你还了解到哪些习俗呢?
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7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你们又了解了北京春节的哪些习俗?
3、请大家读第9自然段,人们都看什么去了?
4、你知道庙会是怎么回事了吗?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5、请同学们读一-读10~12自然段,你又读懂了什么?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年前忙碌
过年热闹喜庆、欢乐
年后平静
课后练习:
1、课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那几天是详写?那几天是略写?有什么好处?
2、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过春节的?。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北京的春节目的本导学案的目的是帮助六年级学生了解北京地区的春节文化和特色。

教学内容本导学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 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 -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起源和历史1.传统的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战国时期,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末国时期就形成了春节的概念。

当时人们用战钟、虎鼓等打击乐器唤醒天地万物,祈求一个丰收的年景。

2.相传,在古代北京,春节的时候,皇帝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参加庙会的百姓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表演和游园赏花。

在庙会上,人们还会放鞭炮,烟火燃放、祭祀先祖等。

这些活动是北京春节独特的文化特色。

3.如今的北京,春节依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回到自己的家乡陪伴家人,或者外出旅游,庆祝新年,体验春节的氛围和文化。

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北京春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有以下一些: 1. 春联: 春联是指贴在门上对联,内容与新年有关。

北方人会在年末时将自己的房子用倒映在水中的那口井作为参考,贴上红色的门神与春联,以寓意辟邪、福禄。

2. 爆竹: 在北京的春节,人们会放鞭炮来庆祝。

炸炮会带来响声和烟雾,据说这个习俗可以赶走邪祟。

但是,在现代都市化的大城市里,这个传统已经被逐渐地淡化了。

3. 贺年片: 北京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写贺年片或者打电话祝福亲友。

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更加重视过年时和亲友之间互相问候、祝福和交流。

4. 吃饺子: 吃饺子是北京春节的传统食品之一。

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古代的银元,所以吃饺子在民俗中也代表着赚钱。

同时,吃饺子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

5. 贴春贴: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贴春贴。

春贴上写着祝福和吉祥话语、寓意等,贴到房间里或是家门上,以此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北京春节的美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以下为几种较为典型的食品: 1. 饺子: 通常是在新年除夕夜吃的。

数量一般为一个人吃一口,有的地方则吃八口饺子,或是一家子人数多时煮数十斤饺子,边煮边吃,煮好一锅就又开始煮下一锅。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并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各地区各民族春节习俗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能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吗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请学生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交流汇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的、断然分开的样子。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元旦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更,变更。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2.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

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祭灶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3.交流填表情况,老师相机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有不同意见的相互讨论。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1.通过阅读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北京的春节》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北京的春节》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6《北京的春节》人教新课标《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教材理解】六年级的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然而对于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学生了解得不多,也因此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2分钟)孩子们,从今天起咱们就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的目录部分,看看这组课文为我们安排了哪些内容?有什么发现?对,第二单元的主题就是“中国的民风民俗”。

我们中华泱泱大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去感受“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风民俗。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齐读)(春节是哪一天?除夕是哪一天?)【课前预习】二、检查字音,了解课文语言特色(5分钟)师:课前我们已经充分的预习了课文,现在开始验收学习成果。

1.检查自音,感受语言特点。

师: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字音字形。

(开火车,一人一词,跟读两遍)(指导“熬”“麦”的笔画笔顺)师:老舍的文章语言有一大特点,谁还记得?对,就是“京味十足”,那是因为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的生活,北京话轻声,儿化音比较多。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一、导入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家户户团聚的时刻。

而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春节的庆祝活动更是热闹非凡。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北京的春节》,了解北京人是如何庆祝这个重要节日的。

二、理解
1. 请大家观看视频《北京的春节》,回答以下问题:
- 视频中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有哪些?
- 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 为什么说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热闹非凡?
2. 请大家阅读文章《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回答以下问题:
- 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起源是什么?
- 北京春节庆祝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 为什么说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浩繁游客参与?
三、拓展
1. 请同砚们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一下其他城市的春节庆祝活动,与北京的有何不同的地方?
2. 请同砚们谈谈自己家乡的春节庆祝活动,有哪些特色传统习俗?
四、实践
1. 请同砚们分组,设计一份关于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砚。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庆祝活动的作文,分享自己对这一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

五、总结
通过进修《北京的春节》,我们不仅了解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春节中,能够传承和发扬这些传统,让中国文化的奇特魅力得以传播和传承。

《北京的春节-老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北京的春节-老舍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北京的春节-老舍》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材信息1.1 教材名称:《北京的春节/老舍》1.2 作者:老舍1.3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4 适用班级:中级教育学校1.5 课程目标:通过进修本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熟识春节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2)了解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2.2 能力目标:(1)提高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育同砚的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通过进修春节习俗,培育同砚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尊重。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精通北京的春节习俗;(2)理解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

3.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细节,抓住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四、教学过程4.1 预习导入:让同砚了解春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同砚沉思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4.2 阅读课文:分段进行阅读,诠释生词、短语,援助同砚理解文中内容。

4.3 谈论导引:引导同砚一起谈论北京春节与自己家乡春节的异同,增进思维碰撞。

4.4 课文分析:引导同砚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用北京春节作为主题的用意。

4.5 课文赏析:引导同砚观览课文中精彩的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4.6 课外拓展:让同砚了解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拓展视野,增加知识面。

五、教学评判5.1 阅读理解:让同砚进行课文阅读理解题,检测同砚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表达能力:让同砚以北京春节习俗为话题进行小组谈论或写作,呈现同砚的表达能力。

5.3 课后作业:安置课后作业,让同砚整理所学知识,稳固对春节习俗的理解。

通过本次教学,使同砚在了解春节习俗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育同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课时一、导言《北京的春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北京人在传统节日春节期间的生活状况,以及对传统文化和摩登生活的沉思。

通过本文的进修,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风俗习惯,体味老舍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对摩登生活的深刻沉思。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一、导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2.掌握春节期间北京的旅游景点以及特色美食;3.了解春节期间北京的交通状况和活动安排。

二、导学内容1.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春节是当地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北京人民遵循着一些传统的习俗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例如:•贴春联: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前贴上由红纸剪成的春联,上面写有吉祥的寓意和祝福的话语;•守岁:在除夕夜,家人会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以表达将一年的坏运气赶走,迎来好运的愿望;•放鞭炮:放鞭炮是为了驱逐邪恶的鬼神,同时也是迎接新年的标志;•包饺子:在除夕晚上,家庭成员一起包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2. 北京春节的庆祝活动北京春节期间有许多庆祝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市民参与。

其中一些活动包括:•庙会:北京的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传统的庙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表演、手工艺品和美食,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娱乐和购物体验;•文化活动:许多文化活动也会在春节期间举行,如舞龙舞狮、京剧演出、民乐演奏等,以展示北京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灯会:在春节期间,许多公园会举办灯会,展示各种精美的灯笼和灯饰,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3. 北京春节的旅游景点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在北京旅游观光。

以下是一些在春节期间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故宫: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春节期间会有传统的文化表演和特色活动;•北海公园:这个美丽的皇家园林会举办一系列的春节庆祝活动,如冰灯展览和灯笼展览;•颐和园:这是一座以皇家园林为特色的公园,在春节期间有庙会和舞狮表演;•鼓楼:鼓楼是北京的地标之一,在春节期间还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表演。

4. 北京春节的特色美食春节期间,北京有许多特色美食可以品尝。

以下是一些受欢迎的美食:•饺子:北京的饺子以其独特的馅料和制作工艺而闻名,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传统菜肴之一;•豆汁:豆汁是北京特色小吃,尤其在寒冷的冬天非常受欢迎;•羊蝎子:这是一道由羊肉和调料炖煮而成的传统美食,味道丰富,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菜肴之一。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幻灯片展示北京的风景图片,引出话题:“你们知道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别的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激发学生对春节的兴趣。

【探究】1.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北京市区在春节期间的变化,比如人们张贴的对联、放的烟花爆竹等。

学生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和班级调查来获取信息。

2.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春节习俗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并找到相应的图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 学生进行汇报,进行展示和分享。

【拓展】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汇报内容,指导学生观察和归纳。

比如:北京人喜欢贴年画、挂红灯笼,这两个习俗有什么寓意呢?2. 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习俗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

3.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

【巩固】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以下问题:你对春节有什么新的了解?你觉得最有趣的春节习俗是什么?3.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强调学生要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珍惜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

四、课后作业:1. 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的小作文。

2. 学生可以组织班级春节文化展览,展示各地春节习俗和特色风味,增加互动和了解的机会。

五、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六、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了解了北京的春节习俗,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图片展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老师考你们几个课外知识怎么样?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2、你们真棒!这些名句都是关于读书的,说明读书确实很重要。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那么,你们对北京的春节了解多少呢?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个部分写的,每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春节的开始和腊月的景象;第二部分8—11自然段,写春节中传统的风俗和到处的热闹情景;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写春节中花灯和人们的彩结,还有儿童买各种玩具;第四部分14自然段,写守岁和拜年。

)三、细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1、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笔下的腊月给你什么印象?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指名读,齐读第7自然段。

讨论:这部分重点写了什么?起到什么作用?(重点写过年时的热闹情景和“我”的“欢喜”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3、春节中这么多的习俗,作者重点写了什么?(腊月、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4、默读全文,找一找全文的中心句。

(北京的春节是……)四、学习腊月部分。

1、快速浏览第一部分,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的意思。

你仿佛看到什么?说一说。

2、作者除了写腊月的天气,还写了什么?(人们的活动)你能用成语概括吗?(忙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自然段)男女老少都在为过年而忙碌着。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自然段)你能用几个成语概括吗?(第二自然段)五、指导写字:1、同桌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及书写要点。

2、集体反馈。

教师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蒜”字中的“示”不能写成“衣”。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新部编)(3课时)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新部编)(3课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学习内容】: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腊月、初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预习案1.小组内交流自己家里今年春节是怎样过的?2我收集到的春联。

上联下联横批3.我知道有关春节的诗词题目:《》,。

(二)初读课文,完成以下习题。

腊七腊八,灯庙形如声如七八如如万象(三)我不理解的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探究案小组合作学习一1、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后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读懂的地方:(2)不懂的地方:小组合作二1、默读课文,了解老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填在稿纸上)时间风俗习惯测评案1.我会填()的展览会()的香味()的玩具()的姿态()的技能()的日子2.我会选(1)《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高潮是()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2)《北京的春节》指出新年的彩排是()A除夕 B元旦 C元宵节 D过小年【评价】1.自我评价:2.老师的评价:【学习内容】: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节日习俗中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1、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体会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详写、略写的好处。

预习案1、回顾上节课填写的表格,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的?2、回忆表格,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3、体会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激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其表达方法。

2、难点(1)理解春节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三、知识链接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查阅资料,了解北京春节的相关习俗。

3、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北京的春节的?(二)课堂学习1、字词学习(1)会认字蒜(suàn)醋(cù)饺(jiǎo)摊(tān)拌(bàn)眨(zhǎ)宵(xiāo)燃(rán)贩(fàn)彼(bǐ)贺(hè)轿(jiào)骆(luò)驼(tuó)恰(qià)(2)会写字腊(là)粥(zhōu)腻(nì)咽(yàn)匙(chí)搅(jiǎo)稠(chóu)肿(zhǒng)熬(áo)褐(hè)缸(gāng)脏(zāng)2、整体感知(1)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

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写到正月十九结束。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定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定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区】【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 1966 )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子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守岁:春节的习俗之一-,指在农历除夕晚上不睡觉,直到天亮,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猛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年吉祥如意。

三、相关知识:过渡句是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存在于文本段落中间的一种句子。

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少数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尾。

它十分明显地告诉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件事情连接到另一件事情,从一个动作转化成了另一个动作……【基础知识梳理】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腊月( )栗子( 榛子( )蜜饯( 2、解释词语娴熟残灯末庙张灯结彩) 通宵() 掺和() 小贩() 骡马() 轿车() 逛街 () 黏( )) 娴熟( )【探究活动一】初步感知全文第一课时【互动探究区】1.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探究活动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提示:(1 )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探究活动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
《北京的春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难点】
1. 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 学习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区】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老舍(1899 1966 )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 年创作话剧《龙须沟》, 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子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他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二、守岁:春节的习俗之一- ,指在农历除夕晚上不睡觉,直到天亮,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

在除夕的晚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灯火通明聚在一起守岁。

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猛病疫驱走,期待着新的-- 年吉祥如意。

三、相关知识:
过渡句是为了使所写短文通顺,连贯得体,存在于文本段落中间的一种句子。

过渡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 少数在段落中间,更少的在段落末尾。

它十分明显地告诉你:从一个地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点,或者从一件事情连接到另一件事情,从一个动作转化成了另一个动作......
【基础知识梳理】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探究活动一】初步感知全文
第一课时 【互动探究区】
1. 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腊月(
) 栗子( ) 通宵( ) 小贩( ) 轿车( ) 黏( ) 榛子(
) 蜜饯( ) 掺和( ) 骡马( ) 逛街 ( ) 娴熟( ) 2、解释词语
娴熟 残灯末庙
张灯结彩
万象更新
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探究活动二】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提示:(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探究活动三】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
2搜集与春节有关的民俗
第二课时
【互动探究区】
【探究活动一】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 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探究活动二】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探究活动三】拓展阅读掌握写作方法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学习资料
1.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

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

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

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2.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3.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

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
意。

4
.

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

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
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

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

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作业超市】
(一)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二)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