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监测及评估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H L A D R平均荧光强度 ( M F I )为 5 4作为临界值,能够 较好地 评 估 患 者 2 8d内 二 次 感 染 的 风 险 ( 曲线下面积 ( A U C ) 值为 0 6 5 ,敏感度为 6 8 %,特异度为 6 2 %) 。M F I 大于 5 4的患者与 M F I 低于 5 4的相比,感染的风险分别是 1 4 3 %和 3 6 2 %,校正后的 H R值 ( a H R )为 2 5 2 。采用 m H L A D R阳性率 3 0 % 作为临界值也能够较好地预测感染 的风险 ( a H R= 1 8 0 ) 。但关于 m H L A D R的检测也存在着 许多问题。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指标有所不同,包括单核细 胞H L A D R阳性率、平均荧光强度以及 m H L A D R分子数 目,因此现在亟需对其测量进行标准化的规范。目前认为 m H L A D R分子数目定量分析是一个比较好的监测手段。但 是由于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且患者间 的异质性极大,这提示我们要找出一个特定的临界值来评 估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并不现实,动态监测其变化来评估 患者的免疫状态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1 0 ] 点[ 。许多研究发现 m H L A D R不仅能够评估患者的预后,
功能,对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患者及早进行干预,从而防 止二次感染所带来的危害已成为临床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之一。以 H L A D R为代表的传统监测指标在评估患者 免疫状态中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脓毒症免疫障 碍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有一些新的监测手段用 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评估,通过对各种指标动态的检测以及 合理的组合应用能够较好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及二次感染的 风险。
1 6 ] 1 7 ] 凋亡 [ 。G u i g n a n t 等[ 发现 P D 1及其配体的表达水平与
血浆 I L 1 0的水平及患者的病死率、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呈 正相关,这一切都提示 P D 1 / P D L 1的表达水平能够较好的 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 2 2 2 T细胞 各 亚 型 比 例 长 久 以 来,辅 助 性 T细 胞 1 ( T h 1 )向 T h 2的偏移被认为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后期免疫抑 制的重要原因。通过检测两者的比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患者的免疫状态,但许多研究并没有得出相一致的结论。 近年来,研究发现调节性 T细胞 ( T r e g ) 在脓毒症免疫负 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研究发现 T r e g 在脓毒症患
+ C D 4 T细胞 A T P含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死亡患者的 A T P
。
含量比存活者明显降低。但是该研究有近 1 / 4的免疫缺陷 患者 ( 如H I V感染、器官移植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因此 I m m u K n o w法用于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监测的有效性仍需 要大规模的研究加以证实。 2 3 其他免疫细胞的监测 树突状细胞 ( D C ) 的功能障碍及大量凋亡是造成脓毒
+ 细胞 免 疫 的 方 法,通 过 测 定 P H A刺 激 后 的 C D 4 T细 胞
C D 8 6属于 B 7家族,能够与 T细胞表面的 C D 2 8结合, 提供 T细胞激活所需的第二信号,其表达的降低能在一定 程度反映单核细胞功能障碍。最初, Wo l k等
[ 1 3 ]
发现,免
疫功能受损的非感染性 S I R S患者的单核细胞 C D 8 6的表达 与H L A D R相平行,两者联合能够更好地预测院内感染的 发生率。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手术后患者的单核细胞 C D 8 6 和H L A D R的表达水平都会降低,但发生脓毒症与未发生 脓毒症患者相比, H L A D R的表达水平并没有明 显 差 异, 而C D 8 6在脓毒症患者中表达持续降低,研究者认为 C D 8 6 与H L A D R联合检测能够更好地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2 2 T细胞功能监测 以往,评估 T细胞的功能常用非特异性刺激物如植物 血凝素 ( P H A ) 等体外激活淋巴细胞后,H 3 胸腺嘧啶核苷 掺入法测定其增殖率,但这些方法耗时较长,不适合临床 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有新的更简便的 手段反映 T细胞的功能。 2 2 1 T细胞表面分子 许多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 T细 胞表面的细胞毒 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 ( C T L A 4 ) 及程序 死亡受体 1 ( P D 1 ) 等抑制性共刺激因子表达明显升高, 这些因子的表达上升参与了免疫的负调节,而且其水平与 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密切相关。 C T L A 4表达于激活的 T细胞表面,参与诱导 T细胞无 能及凋亡。多项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 T细胞表面 C T L A 4 表达升高,特别是在调节性 T细胞 ( T r e g ) 中的表达明显 升高,而且其表达升高常同时伴有 C D 3及 C D 2 8表达的下
脓 毒 症 是 由 感 染 引 起 的 全 身 性 炎 症 反 应 综 合 征 ( S I R S ) 。传统观点认为早期失控的炎症反应是导致患者死 亡的主要原因,但是众多针对脓毒症早期治疗的措施如早 期目标指导治疗、抗炎治疗等都未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 的病死率。近年的研究发现,脓毒症后期机体常处于持续 的免疫抑制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明显增加, 由此导致的二次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已经成为威胁患者生存 的重要因素
9 ] 用[ 。目前,临床针对脓毒症免疫功能抑制发生、发展过
。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评价患者的免疫
程中所涉及到的细胞及分子,提出了一些监测方法和指标,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机体的免疫抑制状态,现将这些 监测方法逐一介绍如下。 2 1 单核细胞功能监测 用L P S 等细菌产物体外刺激单核细胞,通过测定 T N F L 1 α和 I β等炎症因子的水平能够反映其功能状态。近年 的研究发现,通过测定单核细胞表面相关分子如 H L A D R 和C D 8 6等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其功能,且操作更为简便。 H L A D R是经典的 M H C Ⅱ类分子,在单核细胞抗原提 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单核细胞 H L A D R( m H L A D R ) 的表达水平是评估脓毒症免疫状态最常用的生物标记物, 其持续 的 低 表 达 是 脓 毒 症 患 者 免 疫 抑 制 阶 段 的 主 要 特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3年 1 0月第 2 2卷第 1 0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l 2 2 ,N o 1 0
·1 1 8 7 ·
·综述·
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障碍监测与评估的新进展
尹建永 刘嘉琳 瞿洪平
2 2 ] 症免疫抑制重要原因。 R i c c a r d i 等[ 发现与正常人相比,
脓毒症患者髓样树突状细胞 ( m D C ) 比例明显降低,而浆 样树突状细胞 ( p D C ) 数量升高,且 m D C / p D C值与患者的 S O F A评分呈较强的负相关。动态观察发现 存 活 者 m D C / p D C值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而死亡患者无明显升高,提 示D C各亚型的比例可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最近一 项研究也证实脓毒性休克患者外周血 D C数量明显降低, 而且 m D C持续降低者 I C U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1 对脓毒症后期免疫抑制的再认识及免疫监测的 重要性
虽然早期复苏及器官支持治疗极大地改善了脓毒症的 早期预后,但是其总体病死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大量临床 研究证实,脓毒症后期机体常处于持续的免疫抑制状态, 主要表现血培养阳性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低毒力或者相对 无毒力的机会致病菌 ( 如白色念珠菌、巨细胞病毒等) 的 感染率明显上升
[ 2 3 ] ( O R 2 2 ) 。测定患者第 7天与第 1天 m D C数目的比值能
较好的预测二次感染的发生 ( A U C= 0 7 6 2 ) 。此外, N K 细胞以及 γ T细胞数量的变化在评估患者免疫功能中也有 δ 报道,但是这些细胞在外周血中比例较低,检测较为困难。 2 4 细胞凋亡的检测 通过检测促凋亡基因 F A S 、B A X等及 B c l 2等抗凋亡 基因的表达,能够反映淋巴细胞的凋亡程度及判断患者的 预后。最近的研究发现循环游离 D N A( c f D N A ) 以及色氨 酸代谢相关产物能够客观反映淋巴细胞凋亡的程度,且检 测较为方便。 2 4 1 c f D N A 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 c f Dwk.baidu.comN A在严重感 染特别是脓毒症患者中也明显升高,且与预后高度相关。
2 4 ] H u t t u n e n 等[ 发现死亡患者血浆中的 c f D N A以 1 5 0~ 2 0 0
P D 1是新近发现的抑制性共刺激因子,通过与其配体 P D L 1及 P D L 2的结合抑制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研究发 现脓毒症休克患者 T细胞表面的 P D 1以及单核细胞表面的 P D L 1的表达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表达的升高 与患者的淋巴细胞凋亡以及单核细胞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体外阻断 P D L 1能够恢复单核细胞的功能,抑制 T细胞的
[ 3 4 ]
其持续的低表达 ( 阳性率低于 2 0 %~ 4 0 %) 也是脓毒性休
1 1 1 2 ] 克以及 I C U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 1 2 ] L a n d e l l e 等[ 发现采用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病后第 3~ 4天
,且这些病原菌往往高度耐药,使患者
1 5 ] 降[ 。 [ 1 4 ]
A T P含量来反映其活化程度。该方法检测快速准确而且结 果能够量化,已经被 F D A批准并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受者免
[ 2 1 ] 疫状态的监测。 L a w r e n c e 等首次采用 I m m u K n o w法监测
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该 研 究 发 现 患 者 发 病 第 一 天 的
[ 1 2 ]
者的免疫状态就显得至关重要。
2 脓毒症免疫状态的监测与评估
现在认为脓毒症后期免疫抑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单核 巨噬细胞的失活,树突状细胞、 T细胞及 B细胞的大量凋
8 ] 亡及功能受损 [ 。此外,免疫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
异常也在脓毒症后期的免疫抑制中起到了非 常 重 要 的 作
5 6 ] 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提高其生存率的目的 [ 。
免疫功能抑制对患者的危害是致命的,但临床上缺乏 可靠的方法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从而根据患者实际的 免疫状态选择相对应的免疫调理治疗,这也是以往大量免
7 ] 疫干预措施失败的重要原因 [ 。因此,如何客观地评估患
D O I :1 0 3 7 6 0 / c m a j i s s n 1 6 7 1 0 2 8 2 2 0 1 3 1 0 0 3 1 作者单位:2 0 0 0 2 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重症医学科 ( 瞿洪平、尹建永) ,呼吸科 ( 刘嘉琳) 通信作者:瞿洪平,E m a i l :h o n g p i n g q u @y a h o o c o m c n
遭受了 “ 二次打击” ,成为威胁患者复苏后生存的重要因 素。许多研究发现复苏成功后免疫功能同时恢复的脓毒症 患者预后较好,而免疫功能持续受损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最近的研究发现,对持续处于 “ 免疫麻痹” 的患者及早使 用免疫刺激剂如 G M C S F 、I F N γ等进行干预,可以恢复其
·1 1 8 8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 0 1 3年 1 0月第 2 2卷第 1 0期 C h i nJ E m e r gM e d ,O c t o b e r 2 0 1 3 ,V o l 2 2 ,N o 1 0 存在争议,但考虑到 T r e g 在免疫负调节中的核心地位,且 患者 T r e g 的升高常与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密切相 关,检测其比例仍有一定的意义。 2 2 3 I m m u K n o w法 I m m u K n o w法是一种标准化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