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问题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生源绝大多数来自务农务工家庭,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从2014年9月份起,我校先后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又根据我校教学实际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先学后教,双讲双练”教学模式。2016年,县教育局在阳光教育背景下推出了“乐学·高效课堂”,在全县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我校也不例外,为将新的理念深入人心,新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向课堂要效益成为教师第一需要,课堂教学效益较明显,为了更深入全面推进“乐学·高效”教学模式,更快更高的提升教学效益,特制定我校“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操作方案。
二、概念界定
“乐学·高效课堂”是在竹溪县“绿色•生态”课程理念下发展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阳光教育的推动下,竹溪县对自身教育问题的探索与对策。聚焦课堂,关注学生,快乐高效是该模式的宗旨。
“绿色”指的是教育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效低负,使学生得到全面而个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生态”指的是系统优化教育环境,以达到课改的最佳效果。
包括:
(1)使幼、小、初、高、职五个阶段形成一以贯之的教育生态链;
(2)使课改的各个要素与环节统筹规划、紧密配合、形成有机
整体;
(3)使部门之间、片区之间协同合作,形成群体动力关系。
2.乐学
这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信心、学习归因等。
3.高效
是指在节省学生时间与精力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重点知识,发展学科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
三、操作流程:
新授课
(一)新授课基本流程
1. 一课时新授课
目标呈现(创设情境、解读目标、明确重难点)(约2分钟)——自主合作(独学、对学、群学、学情调查)(约10分钟)——展
示质疑(组内班内交流、质疑辩论、疑难解答、重点讲解)(约20
分钟)——巩固建构(当堂检测并反馈、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学案整理和总结反思)(约10分钟)。
2.两课时新授课
(1)预习课:明确目标(约2分钟)——问题导学(约25分钟)——自主交流(约8分钟)——疑难反馈(约5分钟)——成果汇总板书(约5分钟)。
(2)展示课:重申目标(约2分钟)——展示交流,互动生成(约25分钟)——整理学案(约5分钟)——达标检测(约10分钟)——总结反思(约3分钟)。
(二)新授课注意事项
1.创设情境,解读目标,明确重难点(约1一2分钟)开课后,全体师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学习目标黑板上方正中位置书写课题,在下面书写学习目标并说明,指出学习重难点,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2.自主预习(独学、对学、群学)(约15分钟)
本环节的实施的关键是,教师在编制的学案中要设计好导学问题。导学问题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合理巧妙的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填空式、问题式、分析
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
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重点、有的放矢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若是提前下发学案,课堂中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
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首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以指导学生直接互换看法,阐明理由,然后师生交流,确定答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个体发言、同位探讨、小
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时,教师要迅速准确地捕捉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并适时地予以启发,尝试释疑。
3.课堂合作探究并展示(约15分钟)
此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完成
第二次教学。主要可采取如下组织形式:
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结合学案中设计出的一些新颖别致的生活化的情境问题、热点问题,和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
学生的课堂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做展示,但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本环节是学生课堂活动开展的重心。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学案,课堂教学才得以顺畅进行。主要围绕本节课重点、难点与疑点、易混点等,尽可能抓住主干知识设计一些新颖别致的情境,引导学生既能够理解把握主干知识,抓住学习重点,弄清疑难点和易混点,又能够化难为易,培养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信息量,自主高效学习。
课堂小结,知识梳理(约3分钟)
本环节师生可以结合学案中的"知识梳理"部分,进行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