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种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
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等十五种:一、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1、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⑵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 季氏》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
文言固定句式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 原因”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 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 记》) 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 “又……又……”。例: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史记•淮 阴侯列传》) 5、“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例:其 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国焉耳。(唐顺之 《信陵君救赵论》)
“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 舍不得”“有什么关系”。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何有于我哉? 10、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 愈《师说》)
• 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 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12、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揣测性。句 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 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 不…吗”。
• 例: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每天的 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 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例: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 论》) 13、“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 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 钟山记》) 15、“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例:无 乃尔是过与?(《论语》) 16、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 能”。 例:①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例句
1. 主谓宾结构:
例句:吾欲食饭。
(我想要吃饭。
)
2. 主谓宾补结构:
例句:汝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你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3. 主谓状结构:
例句: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实践,这不是很快乐吗?)
4. 主谓双宾结构:
例句:吾赠汝书。
(我送给你一本书。
)
5. 主谓宾宾补结构:
例句:吾赐汝金币。
(我给你金币。
)
6. 主谓宾定结构:
例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没有好种子吗?)
7. 主谓宾宾状结构:
例句:夫子示之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孔子示之说:在贫穷时,要专心做好自己;在达到成功时,要兼顾天下。
)
8. 主谓宾宾补状结构:
例句:晏子使楚恶衣粝食者知吾之贵也。
(晏子通过使楚国的穷人了解到我的贵重。
)
9. 主系表结构:
例句:吾乃曲江大将军也。
(我乃是曲江大将军。
)
10. 主谓表结构:
例句:吾皇帝是明天子也。
(我皇帝是明朝的天子。
文言文固定句式总结
6、非……与?——不是……吗? 例句:子非三闾大夫与?《屈原列传》 7、安能……;何能……;何得……——怎么能? 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徐公何能及君也? 人非尧舜,何得每事尽善?《晋书》 8、安乎?安……哉……?——怎么……呢?哪里……呢? 例句: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9、不亦……乎?不为……乎?——不是……吗?不也……吗?不 会……吧!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其……与(乎)——难道……吗? 例句:其可怪也与?《师说》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计》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岂……乎(哉)?——难道……吗? 例句: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虽万被戳,岂有悔哉?《报任安书》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 4、独……哉?——难道只是……吗? 例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 5、何……之有?有何……?——有什么……呢?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有何厌?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
七、其他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多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 例句: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 2、有以。多译作“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木兰辞》
5、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 法”。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有着独特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固定的句式,这些句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
1. 不亦……乎?(不是……吗?)
2. 何……之有?(有什么……呢?)
3. 如……何?(怎么样……?)
4. 无乃……乎?(恐怕……吧?)
5. 得无……乎?(难道没有……吗?)
6. 何以……为?(用什么方法……呢?)
7. 与其……孰若……?(与其……不如……)
8. 非徒……抑亦……(不仅……而且……)
9.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
10. 如有阙误,敬请指正。
(如果有错误,请指出来。
)
11. 不胜感激。
(非常感激。
)
12. 临表涕零。
(面对表章流泪。
)
13. 不知所云。
(不知道在说什么。
)
14. 愿闻其详。
(想知道详细情况。
)
15. 敢问路在何方?(敢问路在哪里?)。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
)【例如】顾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的”。
)【例如】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荆轲刺秦王》);②项王未有以应。
(《鸿门宴》)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
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凭借什么"。
)【例如】①何以言之?(《赤壁之战》);②何以战?(《曹刿论战》)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如】故患有所不必也。
(《鱼我所欲也》)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如】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
可译作(“什么地方”。
) 【例如】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
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例如】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8、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如】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送东阳马升序》)9、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麽样、怎么办"。
)【例如】①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④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军之志,若何?(《殽之战》)10、如……何,译为(“对……怎麽办”.)【例如】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2、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汇总1、得以:(可译为“能够”。
)①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所以,蓼洲周公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被赠予美好光明的谥号,荣耀于身死之后,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做座坟墓,把他们的姓名排列于大堤之上,四方人士经过此地没有不下拜而哭泣的,这实在是百世一遇的遭遇呀!)2、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①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口技》3、而况:(可译为“何况,况且”。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现在拿钟或磬放在水中,即使是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响声,何况是石头呢?)4、而已:(可译为“罢了”。
)①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勾践灭吴》(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这样罢了。
)③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祭十二郎文》(我应当在伊水和颍水之畔置几顷田地,来度过我的晚年,教育我的儿子和你的儿子,期望他们长大成人;抚养我的女儿和你的女儿,等到他们出嫁,我的心愿不过如此罢了!)5、何乃:(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①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阿母对府吏说:“你的见识为什么这么短小!”)6、既而:(可译为“随后,不久”。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如……何、奈……何、若……何、(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安置……)例句:如太行王屋何?巫妪、三老不来,奈之何?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2.如何(何如)、若何(何若)、奈何(询问或商量,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办)例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何也、何哉(询问,为什么呢)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何所→所……者为何(……的人/事/物是什么)例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5.何以→以何(凭借什么、用什么、为什么)例句:何以知燕王?何以战?6.何如(怎么样、比……怎么样)例句: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卿弟何如卿?其如人践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7.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与徐公孰美?二、表示反问1.不亦……乎、不为……乎(不也……吗?难道不……吗?不是……吗)例句: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2.岂……乎、岂……哉(难道……吗?怎么……呢?)例句: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庸……乎(难道……?哪里……呢?)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何……为奚以……为(何必……呢?哪里用得着……呢)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秦则无礼,何视之为?5.何……之有→有何(有什么呢?)例句:宋何罪之有?6.何有有什么(困难、舍不得、关系)例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何……哉、安……哉(怎么能……呢?怎么……呢?哪里……呢)例句:何可胜道也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独……哉、独……邪(难道……吗?)例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独不怜公子姊邪?9.宁……邪(哪里……呢、怎么……呢)例句:宁知此归骨所耶?10.非……与(欤)(不是……吗)例句:子非三闾大夫与11.得非……欤、岂非……欤(难道不是……吗?)例句: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12.无乃……与(恐怕……吧)例句:无乃尔是过与13.能无……乎(怎么不……呢)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14.(而)况……乎(何况……呢)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15.安能、何能、何得(怎么能)例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
(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1.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①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5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6.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8. ……非……欤?(可译为“……不是……吗?”)①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9.宁……耶?(可译为“哪里……呢?”)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0.顾……哉?(可译为“难道……吗?”)①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1.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吗?《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2.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①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固定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固定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固定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常见固定句式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
(人、物、事)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
(《师说》)——因此,无论(身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所以,译为“用来……的”、“……原因”、“……的方法”。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
10.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文言文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例: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例: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例: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例: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例: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只不过……罢了例: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 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多见文言文不变句式文言不变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不变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其较为不变的意义,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不变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文言不变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不变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尤其较为不变的意义。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较为不变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不变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大凡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困乏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困乏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不变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是非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幽美?)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不变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存心,予忖度之。
高中课本常用文言固定句式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也,而况石乎!
18、“孰与”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9、与其……孰若……
译为“与其… (《冯婉贞》)
20、……,抑…… 译为“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 事所决定的吗?
例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然后快于心与?” ——“还是您发动战争, 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 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21、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 乐耶?
22、安能、何能、何得 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 例2、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 也?” 例3、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
9、如……何 ? 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0、奈……何? 译成“把……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 治邺》)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11、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
12、庸……乎 译为“哪管……呢”
23、“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 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 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 得当啊。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 的倒装,“何”是宾语。“何……之有” 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 么……呢?”
例:宋何罪之有?(《墨子· 公输》)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 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例3、吾知所以拒子者,吾不言。(《非 攻》) 例4、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文言文固定句式
5、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司马迁《鸿
门宴》) (却)没有取什么财物,也不迷恋女色。
6、有所
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1、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忽忽〕恍恍惚惚, 心思不定的样子。〔亡〕失。,出则不知其 所往。(《报任安书》) 例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0、……,抑…… 译为“还是……”或“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 事所决定的吗?
例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然后快于心与?” ——“还是大王您发动战 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 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12、庸……乎 译为“哪管……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 吾乎? 13、其……邪
译为 “难道……吗”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乎, 得无……耶 译为“恐怕……吧”
例1、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 王忠肃公翱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23.“何……为”
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例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为?”(《史记· 孙吴列传》) ——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 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哭什么呢?” 例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家是刀和砧板,而我们是鱼和 肉,还辞谢什么呢?
16、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7、(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固定句式1. "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o察今》)2.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汤问》)3. "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孙樵《书何易于》)4. "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非字而画。
(《促织》)5. "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6. "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8. "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o汤问》)9. "何……之有"连用,是"有何……"的倒装,"何"是宾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命令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命令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
’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4.得无……乎?得无……耶?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
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恐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恐怕不一样吧?)②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诉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③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你们恐怕被穷困所苦吧?)④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吧?)⑤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5.奈……何如……何若……何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
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对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
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
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
先看下面例句。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②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①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②(我们)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③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6.何有于……?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
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须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还原到“有”的前面。
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容易得多了。
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7.何……为?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为”这个虚词。
“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èi”,一是读“wéi”。
读“wè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
一是读“wéi”。
读“wéi”的时候,情况比较复杂,有三种情况。
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
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
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须读“wéi”。
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须读“wéi”。
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
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例句: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例句:②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8.不亦……乎?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
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
这是一个很容易产生误解的词,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其实,它是一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
下面的几个例句: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句中的化线处应译为:“像这样寻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②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高明吗?”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学习并且不时地温习它,不是很快乐了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9.有……者这种固定格式常用于叙事的开头,以突出叙事的对象。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格式还有两种情况。
一是叙述的对象“人”在句首出现了,如“楚人有涉江者”,此刻,“有……者”属于定语后置;二是叙述的对象在句中没有出现,不属于定语后置,如“杭有卖柑者”。
请看下面例子:人有亡斧者。
(《韩非子》)在这个句子中,“人”出现了,因此,“有……者”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在这个句子中,叙述的对象没有出现,因而不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城里有个叫成名的人。
”10.何……之有?这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固定格式。
句中的“何……”是“有”的宾语,“之”属于结构助词,表示提宾。
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如下面的例①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②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应译为:“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呢?③夫晋,何厌(通“餍”)之有?(《左传·崤之战》)应译为:“那晋国有什么可满足的呢?”④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叔向贺贫》)应译为:“如果不忧虑德行没有完善,却忧虑财物不足,将要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祝贺的呢?”11.唯(惟)……是……惟……之为……这种固定格式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格式。
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是”与“之为”,均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作用;而唯(惟),表示的则是动作的唯一性,译为“只”。
这种格式在成语中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
请看下面的例句:①惟命是从;②惟利是图;③唯你是问;④唯仁是亲;⑤唯才是举;⑥无乃尔是过与?12.所以……所以……者所+介词(以、从、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这是古文中十分常见的固定格式,是一种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古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复音虚词,用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结果,而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表示,就是不能表示结果。
那么,他都能表示什么呢?它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到的原因、根据、工具、处所、办法、凭借等。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因)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
(《吕氏春秋·察今》)(表根据③笔,所以书也。
(表工具)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吕氏春秋·察今》)(表处所)⑤吾知所以距(通“拒”)子者,吾不言。
(《墨子·公输》)(表办法)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表凭借)⑦圣者,非所与熙(通“嬉”)也。
(《墨子》·公输》)(表凭借。
应译为:“圣人是不能与他随便开玩笑的。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表原因)⑨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治平篇》)(表方法)⑩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原13.……何所……这是一种表疑问的固定格式,是“所……者(为)何”的紧缩和移位。
懂得了这一点,也就等于知道了在阅读古文中遇上了这种固定格式时应该如何翻译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②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③白雪飘飘何所似?⑤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14.有所……无所……这两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比比皆是。
需要强调的是,“有”、“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它们的宾语。
这两种固定格式的翻译比较灵活。
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鸿门宴》)可译为:“对财物没有取什么,对妇女没有宠幸谁”②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
(《与妻书》)句中划线的地方,可译为:“贫困没有什么可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