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印刷字体叫宋体二不叫秦体之谜
宋体字的由来,为什么叫宋体呢?
![宋体字的由来,为什么叫宋体呢?](https://img.taocdn.com/s3/m/daa5645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6.png)
宋体字的由来,为什么叫宋体呢?中国的字体有很多,有很多都是一个人姓氏命名的,那宋体是怎么一回事呢!宋体字的由来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严(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
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
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
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
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宋体字的二个源头今天我们看到的宋体字,应当有二个源头。
首先是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和世界其它文字的发生一样最初都是以象形来表意的。
早期的汉字是刻写在动物的骨片上和铸就在青铜器皿上,这便是甲骨文和钟鼎文,而这之前,只有刻写符号和传说的记录,没有实物佐证了。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
因为是刻写在形状各异的甲骨片上,刻写后也不好改动,所以先人们顺势就章,一气呵成。
整体效果或规矩整齐、错落有致,或变化多姿、随意大气,体现了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
从中国汉字演变的发展来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楷书至仿宋体、宋体字,这过程体现了人类追求简约明朗、均衡对称、整齐统一的程式化的总体趋向。
(完整word版)汉字演变历史
![(完整word版)汉字演变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a59b5e2866fb84ae55c8d24.png)
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
可以这样说,如果站在五千年历史之上看中国文字,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正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
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君王的意志,文人的情怀,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我们不妨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那历史的意蕴。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一、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1、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2、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二、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
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bb9e48c83d049649b6658b4.png)
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
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历程同一个声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调.如"胡"字是阳平字,但"糊涂"的"糊"读阳平,"糊弄"的"糊"读去声。
b,形声字的声符,往往因语言的变易,而丧失或减弱了表音功能。
如"尚"读"shang"的第四声,但以"尚"为声符的"倘"、"躺"读"tang"的第三声,"党"读"dang"的第三声,"徜"、"常"读"chang"的第二声,"敞"读"chang"的第三声。
c,汉字的一字多读的重音现象。
如"参"字,在"参加"、"参观"等词中读"can"的第一声,在"人参"一词中读"shen"的第一声,在"参差不齐"一词中读"cen"的第一声,共有三个重音。
3、关于汉字的简化问题汉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若画成其物,笔画就多。
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简省笔画一直是汉字演变的明显倾向。
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又扩大了简化字的范围和字数,这是两千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汉字改革。
秦桧的生平简介
![秦桧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4fd12db0740be1e640e9ad0.png)
秦桧的生平简介:秦桧1090~1155南宋权臣、卖国贼。
字会之。
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历官太学学正、职方员外郎、御史中丞。
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
金军攻占开封后,欲立张邦昌为帝,秦桧进议状,主张另立宋朝宗室为帝,反对成立张邦昌伪楚政权,遂被金军驱掳北去,旋即降敌。
秦桧在金廷大倡和议,故于建炎四年1130被金将完颜昌放回南宋。
秦桧得宋高宗赵构信用,官至宰相,因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罢相闲居。
绍兴七年1137,秦桧任枢密使,与宰相张浚劝说宋高宗收回由岳飞并统淮西等军的成命,招致淮西军的哗变投敌。
绍兴八年,秦桧重新拜相,力主和议,代表宋高宗向金使跪接诏书。
绍兴十年,金朝都元帅完颜宗弼领兵南侵,岳飞等军大举北伐,屡破金军,进逼开封,秦桧却怂恿宋高宗迫令班师见郾城之战。
绍兴十一年,宋高宗与秦桧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权,诬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与金朝再次签订屈辱的和约见绍兴和议。
宋向金称臣、纳贡、割地,金朝规定宋高宗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秦桧再次任相十八年,独揽朝政,排除异已,大兴文字狱,极力贬斥主张抗金的官员,压制抗金舆论,篡改官史,奖励歌颂和议的诗文。
他还任用李椿年等推行经界法,丈量土地,重定两税等税额,又密令各地暗增民税十分之七八,使很多贫民下户因横征暴敛而家破人亡。
绍兴二十五年病死。
秦桧专横跋扈秦桧到了后来权势更加厉害,平时都有几个军士,穿着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门口,走过路过的人稍微朝门里看几眼,就会受到训斥。
曾经生病告假一二天不上朝,另一个执政大臣独自在朝堂上应答皇上,这位大臣不敢说他什么,只是一直在皇上面前极力赞颂他。
第二天秦桧来早朝,突然问这位大臣:“听说你昨天在皇上面前说了很久?”执政大臣害怕地说:“我只是赞颂您的功德举世无双,讲完了就退下来了,实在没讲别的。
”秦桧嬉笑着说:“太感谢了!”原来已经唆使官员上奏,这位执政大臣刚回到家里,内阁弹劾他的副本已经送到他的家里。
宋字体的名词解释
![宋字体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a67b4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5.png)
宋字体的名词解释宋字体,又称宋体,是汉字书写中一种常用的字体风格。
起初,这种字体是由宋朝时期的书法家所创造的,因此得名。
宋字体正式确立于明代,成为正式的印刷字体,并得到广泛应用。
其独特的风格和让人易于辨识的特点,使得宋字体成为了现代中文书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字体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场合和媒介的字体。
它的笔画稳定平衡,纵横结构合理。
相较于楷书,宋字体的笔画有一定的粗细,看起来更加饱满。
这使得宋字体在书写时更加容易掌握和书写流利。
其简洁而又清晰的特点,使得宋字体在印刷、出版、广告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宋字体的特点也体现在字形上。
与其他字体相比,宋字体的字形相对清晰,每个字的字形较为规整,各个部分之间连接流畅。
这一特点使得宋字体在海报、标志、书籍等设计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从广告标语到书名,宋字体都可以提供一种平稳而又不失庄重感的视觉效果。
除了书写和设计方面,宋字体在印刷行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宋字体的特点使得它适用于各种印刷方式,无论是活字印刷还是数码印刷,都可以清晰地展现宋字体的优势。
同时,由于其易于辨识和印刷效果的良好,宋字体在报纸、杂志、书籍、广告等各种印刷媒介中被广泛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宋字体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中文。
由于其清晰的字形和稳健的结构,宋字体也被广泛应用于英文和其他非汉字文字的印刷中。
无论是中文与英文混排的设计,还是以英文为主的文档,宋字体都能提供清晰、合适的印刷效果。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是,随着数字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宋字体也在逐渐向电子媒介中延伸。
现代电子设备和软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字体选择,其中包括了宋字体。
这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在纸质媒介中使用宋字体,还可以在电子媒介中使用。
从网页设计到文字处理软件,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字体,包括宋字体,来完成文字的展示和编辑。
当然,由于人们对于艺术和独特风格的追求,现在市场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变体和衍生版本的宋字体。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046c87fc4ffe473268ab0d.png)
汉印的风格特点分析对设计师来说字体是很重要了,不管是平面、网页、广告等来说,特别是你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那么你应该对字体有一个认识,这样可以促进你的设计能力。
字体包括很深:它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与自身的感情色彩。
1.1 宋体类1.1.1 宋体简介宋体,或称明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
在中国宋代出现了木版印刷,由于当时的中国书籍每一版印刷两页,使用的是长方形木板雕刻制版。
木板具有木纹,一般都是横向,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但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交叉,容易断裂。
1.1.2 宋体的发展宋体在宋代就已经产生,但并不成熟,而且宋代崇尚仿书法字体的颜体、柳体、欧体。
一直到明代,由于经济因素,占据版面较小的宋体逐渐流行,由于这种字体缺少变化艺术性,被明代文人诟为"匠体字"。
宋体字东传至日本,被日本称作明朝体。
今天成了汉字文化圈主流的印刷字体。
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已经习惯于看宋体印刷的书籍有一千多年了,所以现代铅字也采用了宋体印刷。
后来依据西方文字的黑体和意大利体的方式,在汉字印刷体中也创造了黑体和仿宋体的铅字。
目前宋体、黑体、仿宋体和楷体成为汉字印刷的主要四种字体。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
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呀!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
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一跪数百年
![一跪数百年](https://img.taocdn.com/s3/m/71045686d0d233d4b14e699b.png)
一跪数百年:秦桧能站起来歇歇吗?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天生的奸臣,这是可以肯定的。
从有关记载来看,秦桧的家世相当清白,祖上多是不得志的下层文士,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开始做官,不过也只是做到县丞、县令之类的小官,而且还以“清白”闻名。
由于父亲的早逝,秦桧跟母亲一起投奔家境同样并不宽余的舅父,在贫寒困窘的环境长大成人。
总的说起来,他还算是个好人家的苦孩子,其后来的飞黄腾达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尽管出身贫寒,生活坎坷,但秦桧早年的人生道路还算顺利。
他25岁时就已考上进士,步入仕途,而且还娶了一位前宰相的孙女为妻,成为豪门大族的乘龙快婿,为日后的仕途修筑了一个相当坚实的人生平台。
如果不是随后发生的历史巨变,以其精明才干用于国计民生,他也许会成为一位口碑相当不错的官员,被收入循吏传。
恐怕很少有人想到,以卖国求荣、屈膝投降著称的奸臣秦桧早年还一度是个挺有主见、口碑不错的主战派人士。
外族入侵引起的战乱和灾祸对一个国家民族而言是一种大不幸。
起初,在大兵压境的危急时刻,秦桧的抗战立场还是相当坚定的,他临危不乱,反对割地称臣,反对张邦昌的称帝,主张保存赵氏,于危难的国事中逐步显示出其过人的见识和才干,他本人的官职也在这种混乱的场面中节节上升,从太学正一直做到御史中丞,而且在士林中的口碑甚佳。
为此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激怒了敌方首领,被金人拘捕到北方数年。
应该说,秦桧的表现在当时是相当突出的,非众多惊慌失措、弃官而逃的大臣可比,而且我们也相信他当时言行的真诚,并非是在做政治投机。
但就是这样一位立场坚定的抗战派人士,后来却摇身一变成为言必称和的主降派,人生前后如此巨大的反差给人们带来很多疑惑。
岳飞作为宋王朝的统兵大帅,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而秦桧作为政府总理是国家最高首脑,他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他当不上状元,更当不上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帝国宰相。
这两人一文一武,可以说是互不相干的,虽然两人认识,但相互之间并不熟悉,除了两人对国策有争议之外,两人没有别的纷争和异议。
2011。10.22汉字字谜
![2011。10.22汉字字谜](https://img.taocdn.com/s3/m/d2d8f334b90d6c85ec3ac6ca.png)
汉字字谜字谜:左边王,右边王,点和撇,中间藏答案:班解释:左右两边都是“王”字,中间是一点一撇。
字谜:连月不分开,只因为有需要答案:朋解释:两个“月”字不分开,有时候朋友是很重要的!字谜:空中飞人答案:会解释:空中有云,人在空中飞就是人云上飞。
字谜:头上草帽戴,帽下有人在.短刀握在手答案:芬解释:头上草帽戴:草字头帽下有人在:人--八短刀握在手:“刀”字在下字谜:初下江南不用刀,大朝江山没人保,中原危难无心座,思念君王把心操答案:福解释:初不用刀,取衣旁;大不要人,取一横;中不要“心”,取口旁;最后一句是田字。
字谜:左边货一车论斤不论两答案:斩解释:车+斤字谜:牛上独木桥一女左边瞧答案:姓解释:牛上独木桥生一女左边瞧左边加女字旁字谜:共同北上,一致对日答案:冀解释:北上,北在上面,对日,两个“日”,合为“田”,共在下面。
字谜:手足在一起答案:捉解释:手和足,合在一起,就是“捉”字字谜:一点一横短,二点一横长答案:立解释:一点,我就画上一点,然后一横,我就在下面画一横,不可能是在左边或者右边,一般都是在上货下,但最常见还是在下面,就在下面画一横,它说短,我就画短点。
然后二点,我也画二点,也在下面,然后长一点,画了就行,就是“立”字字谜:一个人两个耳朵答案:火解释:人的耳朵在两边,人字两边甲两点就是火字字谐音特点的古诗笑话对联歇后语一、古诗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缙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3、狗啃河上(和尚)骨--苏轼水流东坡诗(尸)--佛印4、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5、孔子生于舟(周)未光舞(武)起自汉中(光舞:闪电;汉中:天空)6、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7、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8、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杨柳枝温庭筠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宋体特点简述
![宋体特点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83b680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4.png)
宋体特点简述
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
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衬线字体(serif),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兴盛,印刷业有了巨大发展,从南宋时期,在临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开始出现了类似印刷体的字体,后世称之为仿宋体。
明朝时期,文人追捧宋刻本书籍,于是刻匠们加粗仿宋体的竖线和笔画的端点以抵抗刻版磨损,却依旧称之为“宋体”。
现代普遍认为的所谓宋体基本上就是这样成型的。
历史趣谈为什么秦桧创造的“宋体字”不叫“秦体”?
![历史趣谈为什么秦桧创造的“宋体字”不叫“秦体”?](https://img.taocdn.com/s3/m/4ab39b1fde80d4d8d05a4f05.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为什么秦桧创造的“宋体字”不叫“秦体”?
导语:知道宋体的创始人是谁吗?估计谁都猜不到,他就是臭名昭彰的南宋宰相秦桧,他博学多才,尤其是书法上的造诣。
那么,秦桧是怎样创造宋体字的
知道宋体的创始人是谁吗?估计谁都猜不到,他就是臭名昭彰的南宋宰相秦桧,他博学多才,尤其是书法上的造诣。
那么,秦桧是怎样创造宋体字的呢?依他的习性为什么不叫“秦体”?
宋体字是汉字字体经过几千年发展演变的一个丰硕成果,它在汉字的阅读、书写、普及和传播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是汉字印刷品和电脑字体中的主要字体。
其他一些字体,如仿宋体、新宋体、黑体字等都是在宋体字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宋体字的创造者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
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
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
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宋体字的来源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严(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
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御史台左司谏的工作平台为秦桧创造宋体字提供了实践的机遇。
秦桧的书法造诣很高,步入仕途后颇受宋徽宗赵佶的赏识,官任御史台左司谏。
他在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工作中,发现来自各地的公
生活常识分享。
现代汉语(汉字的形体)
![现代汉语(汉字的形体)](https://img.taocdn.com/s3/m/9f39c6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2.png)
现代汉语汉字的形体1.现行汉字的前身汉字在历史上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
甲骨文、金文、篆书被称为古文字,隶书及以后的字体称为今文字。
(1)甲骨文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
(2)金文主要指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
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3)篆书有大篆、小篆的区别。
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
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基本废除了。
(4)隶书有秦隶、汉隶两种。
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
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字形规整,撇、捺、长横有波磔,很少有篆书的残存痕迹。
(5)楷书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
(6)草书和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草书包括章草、今草、狂草三种。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笔画有汉隶的波磔,虽有连笔,但字字独立。
今草产生于东汉末,形体连绵,字字顾盼呼应,贯通一气,笔形没有波磔。
狂草产生于唐代,变化多端,极难辨认,变成了纯艺术品。
(7)行书产生于东汉末,一直运用至今,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
2.现行汉字的形体现行汉字经常运用的是楷书、行书。
在文物古迹、印章、对联、匾额及文章的标题等特殊场合,有时也运用草书、隶书、篆书或金文、甲骨文。
至于书法艺术作品,各种形体都可能运用。
从成字的手段来看,现行汉字有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区别。
(一)手写体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
常用的手写体是楷书、行书两种。
楷书,也叫正楷、正书、真书。
“楷”有楷模、法式的意思,也就是说,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历史趣谈“宋体字”竟是秦桧发明的 那为啥不叫“秦体”?
![历史趣谈“宋体字”竟是秦桧发明的 那为啥不叫“秦体”?](https://img.taocdn.com/s3/m/36c87d32b4daa58da1114a0d.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体字”竟是秦桧发明的那为啥不叫“秦体”?
导语:历史上的今天:在859年前的今天,1155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廿二),宋朝著名奸臣秦桧逝世。
秦桧虽然可恶,但并非一无是处,他发明的“宋体
历史上的今天:在859年前的今天,1155年11月18日(农历十月廿二),宋朝著名奸臣秦桧逝世。
秦桧虽然可恶,但并非一无是处,他发明的“宋体字”沿用至今。
乖乖,以前只知道颜体、柳体、赵体、欧体,也天天使用电脑Word文档,熟悉楷体、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字体,但这些字体是怎么来的,却不甚了了,更不知道“宋体字”出自秦桧。
秦桧,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
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与徽、钦二帝一起被金人俘获,随后卖身投靠金太宗之弟挞懒。
被释放南归后,历任南宋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前后执政19年,为宋高宗赵构所宠信。
他杀害民族英雄岳飞,贬逐忠臣良将,为主议和,坚持投降,向金称臣纳币,成为南宋高宗一朝有名的奸相。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
为官早年名声尚好,深为宋徽宗喜爱,被破格任用为御史台左司谏,负责处理御史台衙门的往来公文。
在处理公文中,秦桧发现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公文字体不一,很不规范,乃利用公务之暇,潜心研究字体,尤其对徽宗赵信的字甚有研究,后在仿照赵佶“瘦金体”字体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种独特字体,工整划一,简便易学。
他用自己创造的新体字誊写奏折引起了徽宗的注意,下令秦桧将其书写范本发往全国各地,要求统一按范本字体书写公文,这一措施很快得到了推广。
这种字体逐渐演变为印刷用的“宋体”。
时至今日,宋体仍然是应用最广的字体,它为汉字的普及、传播功
生活常识分享。
宋体的由来
![宋体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55d2f52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2.png)
宋体的由来1. 嘿,你知道宋体字不?这字体可老有来头啦!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它的故事呢。
我有个学设计的朋友,对宋体那叫一个着迷。
你想不想知道宋体是咋来的呢?2. 宋体据说起源于宋朝哦。
那个时候,印刷术可发达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知识传播的大门。
为了让印出来的字更整齐、更好看,人们就创造了宋体。
这就好比是给文字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让它们在纸上闪闪发光。
我想象着宋朝的人们在印刷作坊里忙碌的样子,他们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你觉得宋朝的印刷术厉害不?3. 宋体的特点可明显啦!横细竖粗,就像一个身材苗条的姑娘和一个强壮的小伙子站在一起。
这种独特的造型,让宋体字看起来特别稳重、大气。
我有一次看到一本古老的书,上面的宋体字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你有没有被宋体字的美吸引过呢?4. 在宋朝,宋体字可是大受欢迎呢!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到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文人墨客们用宋体字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词文章,商人用宋体字印广告、账本。
我跟一个喜欢收藏古籍的老爷爷聊天,他说看到宋体字就仿佛穿越回了宋朝。
你有没有这种穿越的感觉呢?5. 宋体字还影响了后来的很多字体呢!它就像一颗种子,在时间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出了各种各样的字体之花。
我学书法的表弟就说,他在练习其他字体的时候,总能看到宋体的影子。
你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呢?6.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体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哦。
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地流淌、演变。
从古老的雕版印刷到现代的电脑排版,宋体字始终保持着它的魅力。
我看到一些现代设计作品里的宋体字,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有了新的创意。
你喜欢现代的宋体字设计吗?7. 宋体字的应用可广泛啦!报纸、书籍、广告、招牌,到处都有它。
它就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小精灵,默默地为我们传递着信息。
我走在街上,看到那些漂亮的招牌上的宋体字,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你有没有注意过身边的宋体字呢?8. 宋体字还很有文化内涵呢!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宋体”字和“仿宋体”字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宋体”字和“仿宋体”字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https://img.taocdn.com/s3/m/124e3c4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8.png)
“宋体”字和“仿宋体”字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宋体”字和“仿宋体”字的区别是什么?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其实“宋体”该叫“秦体”!人们当时不喜欢“秦始皇”,于是在“宋体”的基础上把“宋体”加大加高又造出了“仿宋体”。
现在都流行“仿宋体”了!其实仔细把两种字体详细的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宋体”就好比“矮穷矬”,黑矮肥胖。
而“仿宋体”就是“高富帅”身材高大。
我就问他们――“仿宋体”再好看可必境有个“仿”字呀!字体从古至今那么多可偏偏却去仿不好的“大恶人”造的“宋体”干嘛?也不好看啊!那“宋体”将来会不会“仿仿宋体”呀?有的朋友说会,有的朋友说不会。
还有的朋友给我讲“典故”。
什么“买椟还珠”、“桔生淮南为什么,桔生淮北又为什么”!都听迷糊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说法:现在的宋体是仿造欧阳询的书法而来的,就算要借鉴当时其他人的书法,前有大学士苏轼、上有宋徽宗赵佶的瘦金。
北宋时期已经普遍印刷术了,而秦桧是北宋末年的人,不可能秦桧还没出生,宋体字就开始流行了吧?宋体字:就是宋朝时代,刻板印书用的字体,字体结构均匀,后人惩治为"宋体字".后来到元朝一个叫赵雪松的书家,在宋体的基础上,创造元体(也叫赵雪松体)字体较为圆润,明朝,又从宋体演变成横细直粗, 字体方正的明体.这一阶段的印刷字体,成为"宋体"或"老宋体".今天的宋体就是明宋体。
仿宋体:民国时期,1916年,钱塘人丁辅之,丁善之收集宋代刻本字样,仿出新的宋体字,有长的,有方的,成为"聚珍仿宋".以后又有发展,成"仿宋体",为区别明代以来的横细直粗的老宋体。
第三种说法就是:仿宋体:仿宋体是一种采用宋体结构、楷书笔画的一种较为清秀挺拔的字体,笔画横竖粗细均匀,常用于排印副标题、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读物中也用来排印正文部分。
宋体: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
别胡扯了!秦桧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宋体字发明者!
![别胡扯了!秦桧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宋体字发明者!](https://img.taocdn.com/s3/m/817ecd5ab307e87101f6967a.png)
别胡扯了!秦桧既不是书法家,也不是宋体字发明者!秦桧不是状元,不是书法家,没有发明宋体字,而且并不冤枉。
最近这些年,网上妖风邪气盛行,一些当代丑类和时代怪胎不择手段地歪曲历史,挖空心思地去给世人公认的汉奸卖国贼(像秦桧、汪精卫之流)翻案,不遗余力地美化汉奸、民族败类,甚至虚构杜撰出某些汉奸卖国贼的“伟大贡献”和“杰出非凡之处”来!例如,某些丑类和时代怪胎到处造谣,虚构杜撰出秦桧是状元的谎言,还公然宣称秦桧是发明“宋体字”的大书法家。
甚至无视史实,无视秦桧专权期间南宋的衰败凋敝、国困民穷景象,公然歪曲历史,编造谎言,宣称秦桧“政绩卓著”,宣称秦桧让南宋人民过上了“富足的和平生活”!他们妄图通过不择手段地给汉奸们“贴金”来美化汉奸,进而骗取人们对汉奸的同情!下面就开始澄清与秦桧相关的各种谣言:谣言一:秦桧是状元。
辟谣:秦桧当然不是状元,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士而已。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秦桧出生于一个下级官吏家庭。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考中进士。
事实上,宋代一批进士有上百人甚至几百人之多,其中的第一名才是状元。
秦桧当时考中的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进士而已,连前三名都没有进,根本就不是什么“状元”!《宋史》卷353《何栗传》记载:“何栗,字文緽,仙井人。
政和五年进士第一”;《宋史》卷473《秦桧传》记载:“秦桧字会之,江宁人。
登政和五年第”。
显而易见,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考中进士,但是当年的状元(进士第一名)名叫何栗第二名进士叫做潘良贵,第三名进士叫做郭孝友。
(何栗后来执政时任用大巫师郭京来守卫东京开封府,对北宋亡国负有一定责任)。
秦桧不在前三名进士之中,状元指的是进士的第一名,说秦桧是状元根本无从谈起。
谣言二: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
辟谣:这个谣言完全没有根据,也找不到史料支撑。
史书翻破,都找不到任何有关“秦桧发明宋体字”的记载,史书上唯一有记载的是说秦桧字体“尚工”,就是说字写得比较整齐,而且还谈不上什么好。
汉字的变化
![汉字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22157f3f61fb7360b4c65e9.png)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
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
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
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
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
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
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
字体的演变顺序依次是
![字体的演变顺序依次是](https://img.taocdn.com/s3/m/f70b73e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2.png)
字体的演变顺序依次是汉字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
顾名思义是宋体的变体,也是印刷体。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
也叫仿宋体、仿宋字。
1、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2、金文:金文应用领域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多年。
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成》记述,总计个,其中可以辨识的字有个。
3、大篆: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4、小篆:小篆也叫做“秦篆”。
秦朝李斯奉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坯圆不整,由大篆引伸而变成。
5、隶书: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
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
6、楷书: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始于东汉。
7、草书: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8、行书:行书大约就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就是介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道就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15679
![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15679](https://img.taocdn.com/s3/m/9d8044fa844769eae109ed4f.png)
一、猜字谜语大全及答案1、字谜:皇帝新衣——袭2、字谜:一流水准——淮3、字谜:石达开——研4、字谜:拱猪入门-—阂5、字谜:格外大方—-回6、字谜:走出深闺人结识—-佳7、字谜:一千零一夜——歼8、字谜:七十二小时——晶9、字谜:床前明月光—-旷10、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11、字谜:一口咬住多半截-—名12、字谜:一月一日非今天——明13、字谜: 要一半,扔一半——奶14、字谜: 综合门市——闹15、字谜: 不是冤家也碰头——硼16、字谜:上气接下气--乞17、字谜: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18、字谜:贪前稍变就成穷-—贫19、字谜:半布春秋-—秦20、字谜:银川-—泉21、字谜: 一来再来——冉22、字谜: 守门员——闪23、字谜: 有人偷车-—输24、字谜: 酿酒之后隔日香25、字谜:半青半紫—-素26、字谜: 自己—-体27、字谜:秀才翘尾巴——秃28、字谜: 重点支援大西北——头29、字谜:身残心不残。
—-息30、字谜:十八乘六—-校31、字谜:一勾心月伴三星——心32、字谜:一撇一竖一点——压33、字谜:八字头--学34、字谜: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35、字谜:群雁追舟—巡2110 ,猜一个字答案是:言36、4个人搬个木头,猜一个字答案是:杰37、一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大38、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39、一人在内,猜一字答案是:肉40、一人挑两小人,猜一字答案是:夹41、一人腰上挂把弓,猜一字答案是:夷42、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个字答案是:告43、一口咬定,猜一字答案是: 交44、一大二小,猜一个字答案是:奈45、一斗米,猜一个字答案是:料46、一月七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脂47、一加一,猜一字答案是: 王48、一半儿,猜一个字答案是:臼49、一字十三点,难在如何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50、一百减一,猜一个字答案是:白51、一夜又一夜,猜一字答案是:多52一个人搬两个土,猜一个字答案是:佳53、一个礼拜,猜一个字答案是:旨54、一家十一口,猜一字答案是:吉55、一家有七口,种田种一亩,自己吃不够,还养一条狗答案是:兽56、一根木棍,吊个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答案是:面57、一只牛,猜一个字答案是:生58、一只狗四个口,猜一个字答案是:器59、一一箭穿心,猜一字答案是:必60、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答案是:府61、一边是水,一边是山,猜一个字答案是:汕62、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答案是:秋63、七人八只眼,猜一个字答案是:货64、七人头上长了草,猜一字答案是:花65、七十二小时,猜一个字答案是:晶66、七个人有八只眼,十人亦有八只眼,西洋人也眼八只,家母同样眼八只,猜四个字答案是:货真价实67、九十九,猜一字答案是:白68、九只鸟,猜一个字答案是:鸠69、九号,猜一字答案是: 旭70、九辆车,猜一个字答案是:轨71、九点,猜一字答案是:丸72、二八佳人,猜一个字答案是:妙73、二小姐,猜一个字答案是:姿74、二兄弟,各自立,猜一个字答案是:竞75、人不在其位,猜一个字答案是:立76、人有他则变大,猜一个字答案是:一77、人我不分,猜一个字答案是:俄78、人都到了,猜一个字答案是:倒79、人无寸铁,猜一个字答案是:控80、人无信不立,猜一字答案是:言81、八十八,猜一个字答案是:米82、八兄弟同赏月,猜一个字答案是:脱83、刀出鞘,猜一字答案是:力84、十一个读书人,猜一个字答案是:仕85、十二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斗86、十三点,猜一个字答案是:汁87、十五人,猜一字答案是:伞88、十五天,猜一个字答案是:胖89、十元买早餐,八元买豆干,猜一个字答案是:干90、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猜一字答案是:朝91、十月十日,猜一个字答案是:萌92、十字架下三个人,猜一个字答案是:来93、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猜一个字答案是:朝94、十个哥哥,猜一个字答案是:克95、三人两口一匹马,猜一字答案是:验96、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猜一个字答案是:目97、三张纸,猜一个字答案是:顺98、上下合,猜一个字答案是:卡99、上下串通,猜一个字答案是:卡二、谐音古诗杨柳枝温庭筠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语言学名词
![语言学名词](https://img.taocdn.com/s3/m/d85b3d27453610661ed9f486.png)
章草 去其 波磔之 势 , 字笔 画之 间 和上下 字 之 间多 一 顾 盼 、 缀 的草 书字体 。 连 狂草 drne us esr t 兴 起于唐 代 , eagdcri c p v i 在
传 写抄 录于古 代 字 书及 其 他 文 献 中用 楷 书 或 隶 书
笔法 转写 的战 国文字 。 三体 石经 Ti ci t eCas s 又称 “ r sr tS n ls c - p o i 正 始石 经 ” 三 字 石 经 ” “ 。曹 魏 正 始 年 间 由官 方 用 古
宣帝 、 元帝 时代 。
字形表》 16 (95年 )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18 和《 (9 8
年) 为字形 标准 的新式 印刷体 字形 。 旧字 形 o r t r l p ne f d i do m 《 印刷 通 用 汉 字 字
章草 字体。
今草
zaga cp 保 留了较 多 隶 书 笔 势 hncosr t i
多草 率简省 , 地域 特征 明显 。 简 帛文字 bmbol n i ci 战 国秦 a ospadsksr t i l p 汉 时期 书写 在竹 简和 绢 帛上 的汉 字 。
东方 六 国地 区的某 些形体 奇特 汉字 的 习惯 性称 谓 。 传 抄古 文 t nci dac n c p 传 写 抄 r sr e ni t r t a b e si
。
铸刻在 古代 青铜 器上 的汉 字 。
族名 金文 bo z l sr t n 又称 “ rneca i ci i n n po 氏族
文字 ” 族徽 符 号 ” “ 。商 周 金 文 中表 示 族 氏名 号 的
汉字的历史资料
![汉字的历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f67ec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7.png)
汉字的历史资料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供大家参阅。
汉字历史--发展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汉字历史--字体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研究汉字,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即要解决汉字的起源问题.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这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要探讨汉字的造字理论,必须建立在对大量汉字初形初义的考释之上.甲骨文的发现,再参阅金文、陶文、石鼓文和简文等,许多汉字的初形得以重见天日,这就为研究汉字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权威性的材料.因此,可以说,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解决汉字怎样产生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根据笔者对甲骨文的考释,我认为,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是象形的,都是对某个事物形象化的描绘,其中一小部分仍保留着较强的图画性,绝大部分对形象的描摹已高度线条化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甲骨文都是象形字,除了极少数例外,如商、周、鲁、君、唐等字所加之口和一些指事字中的点、横不具有特定的形象意义外,字中的一笔一画都是表示某种形象或某种形象之一部分的.甲骨文通过形象的手法反映的具体事物,来源于古人的社会生活,它包括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的、宗教的、政治的、军事的、习俗的以及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等.先有古人的社会生活,尔后才有以此为依托而造出来的汉字,甲骨文就是这样造出来的.如,先有结绳记事的习俗,后据此造出五与午字.先有刻木为信的习俗,据此造出辛字、对字.先有去掉人之外肾使之成为奴隶的习俗,尔后有臣、宦等字.先有给幼儿文身使之得到一种巫术保佑其长大成人,后有人义的民字.先有割牛耳歃杀血为盟,后有据此产生的未字、制字.先有滴漏计时,后有商字、庚字.先有杀首子祭神之俗,后有孟字.五、午象结绳形,辛、对象刻木之信形,臣、宦象睾丸形,民象以针文面形,未、制象牛头形,商与庚象漏壶刻箭形,孟象子入盛水器皿中之形.如此等等,不烦缕举.甲骨文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汉字是古人社会活动的符号记录,汉字是人文的,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袖珍版的古代社会风俗画,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破译了汉字,就可以复原古代社会;反过来说,只有了解古代社会,才能破译汉字.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就字论字的研究汉字,因而所得甚少,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对汉字的研究要进行方法上的革命,由传统的从文字到文字的文字解析,发展为从古人的社会生活到文字的文化解析,只有这样,才能揭开汉字与汉字文化的神秘面纱,真正领略到汉字的伟大与奇妙.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到线条的符号和适应毛笔书写的笔画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体,它的演进历史为我们进行中文字体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在文字设计中,如能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设计出精美的作品来.自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各个时代的中国文字都有着与众不同独特的民族、民风的内涵,中国的文字史里处处深深地刻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勤劳.然而,现今有些人对本国文字了解甚少,而对于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投入极大的热情,却依然是个半调子.文字是国家的灵魂,为了了解祖国文字的变迁,祖国的历史,祖国的灵魂,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汉字历史--演变中国文字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后,连续对汉字进行简化、整理,使汉字逐渐走向规范化.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古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其中,篆书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则有秦隶、汉隶之别.由此可知,历史上任何一种新的字体,都是经过长期演变逐渐形成的.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表一:汉字书体的演变)1甲骨文秦统一文字前,中国的汉字,不论从字体、应用角度而言,还是混乱的.古文广义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内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狭义的讲,指中国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这里采用狭义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与金文;其中,前者被人们视为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甲骨文字:为商朝后期用写或刻的方式,在龟甲、兽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会意的造字原则,形声字只占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满朱砂,也有直接朱书墨书的.因文字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殷代图像金文:先秦称铜为金,故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钟鼎文、彝器款识.与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显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实的写法,使形象生动逼真,浑厚自然.甲骨文是商代书写的俗体,金文才是正体,显示了正体多繁,俗体趋简的印迹(如表二).(表二:甲骨、金文对照表)甲骨文因多为刀刻在龟甲兽骨上,故其文字带有坚硬的笔法(如图3).这种如刀刻的笔法,亦有被运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上(如图4).2大篆在中国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对文字学的贡献而言,以史籀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别创新体,以趋简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书、史书之称.因其为史籀所作,故世称"籀文".大篆散见于《说文解字》和后人所收集的各种钟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时所作石鼓文最为著名.3小篆小篆又名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标准字体.由大篆简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笔力遒劲之意.小篆之形体结构规正协调,笔势匀圆整齐,偏旁也作了改换归并.与大篆相比较无象形性.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其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极重大的意义4隶书从小篆向隶书演变的第一步,最显着的变化是从婉曲的钱条变为平直的笔画,从无角变成有角. 一般人认为隶书是指有波磔的、一横一捺都拖着像刻刀一样的长长尾巴的隶书,这只是其中的一种.隶书主要有秦隶和汉隶,秦隶是隶书的早期形式;汉隶则为隶书之成熟字体.通常所说的隶书是指汉隶中的"八分"而言(图6)."八分"是在秦隶之后,渐生波磔.隶书发展到八分,已经是姿致成熟.隶书因其字较方正、厚实,故带有刚正不阿的严肃感(图7).图8虽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体,有隶书的〃味道〃.5楷书“楷书“又名真书、正书、今隶.如欧阳询、柳公权等碑帖之字属之.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这种字体一直沿用至今,被视为标准字体且为世人所喜爱.楷书有一种稳重而衍生出宁静之感;文字因个人书写的方式、性格之异,而有不同风格的同一字体(图9、10).图11与宋徽宗的瘦金体同样是以细线条勾勒出文字,但因转折处以圆滑的方式表现,呈现出与瘦金体截然不同的视觉感.6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运笔自由的一种书(字)体.行书不同于隶、楷,其流动程度可以由书写者自由运用.行书表现出浪漫唯美的气息(图12).(图12)7草书“草书”,又称破草、今草,由篆书、八分、章草,沿袭多种古文字变化而成.草书本于章草,而章草又带有比较浓厚的隶书味道,因其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草",即通常人们习称的"一笔书".今草大部分较章草及行书更趋于简捷.草书给予观者豪放不羁、流畅之感(如图13、14、15).8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尤其是书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渐向适于印刷的方向发展,出现了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体—宋体.其发端于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宋朝,定型于明朝,故日本人称其为"明朝体".由于宋体字适于印刷刻版,又适合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体.9电脑字体随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在西方文字体的影响下,又出现了黑体、美术字体等多种新的字体,如海报(POP)体、综艺体、勘亭流、少女字体等,及更多的宋体之变形,如仿宋、扁宋等.并将各类汉字电脑化,运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下图(其由左至右依序为:迭圆体、综艺体、古印体、勘亭流及海报体)汉字的起源是一个未解之谜.说到汉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现在3300年前,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发现了5000个以上的甲骨文单字,其中可以认识的约有1700字.从一定程度上讲,同样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没有理由落于人后那么多!思索的同时,我们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会意和形声成分,在这些甲骨文中,“会意字”不到80%,形声字占20%多.这与古代埃及人、苏美尔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远远不如古埃及、古希腊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经用巨大的石块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时,中国却只有夯土建筑.在古埃及人已经在坚硬的石头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图案时,中国却只能在兽骨或龟甲上刻出粗糙的划痕.但是看看中国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却又远远高于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图形.似乎汉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阶段,直接进入了一种更抽象的较高级阶段.汉字发展经历的象形阶段:表意—形声的途径中,象形阶段几乎没有,所谓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阶段就已经被高度抽象了.后来,随着汉字的演变,汉字更不再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了,当希腊人建造帕台侬神庙的精美雕塑,罗马人建立万神庙的巨大穹顶时,中国还只有秦汉时期夯土的长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经是一种全国统一的规范文字了,汉朝的隶书与今天的汉字已很接近.无论是跳跃着前进的文字文化,还是中国汉字这一庞大的复杂语言文字符号系统,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文字出现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错.可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有些语言不能用形象表达了.古埃及人和苏美尔人开始创造一些仅代表发音的符号来记录这些语言.中国人却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会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表音字,如“阿”,没有任何意义,只表示一个音节;通假字,如“说-悦”;开始出现于汉字中.提及汉语,免不了令人联想到同样占文化课很大分量的英语.同时,我们也想了很多.学习一种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这种语言思考,就想用母语思考一样.但是,最能发挥个人思想创造性的还是母语,更何况要学好“外语”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古罗马人并不因为羡慕希腊文明,而改用希腊语——尽管两种语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样要把拉丁文、希腊文翻译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腊文.同样,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更进一步地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并加以普及.对于外语好的个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费劲.但要他翻译出来,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学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像历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一样,彻底消失了.最好的选择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艺复兴时的欧洲人那样,以少数擅长语言的人进行大量的翻译工作之后,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传播、普及.只有这样,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语进行高效率的思考、创新.汉语现在在英语面前面临的困境是:基于这个语言的文明正处于高峰期——并不象阿拉伯人面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那样,是处于经失落的静态文明;也不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面对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兰文明.现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识、新思想依然在英语世界产生,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事实上的国际社交语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无前例的.从使用它的人口来说,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仅次于汉语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约有4亿多人.然而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语的人数,要远比这多得多,可以说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民族.所以,现在并不能简单地因为学习英语消耗了学生大量时间,就不该学英语了.光学好英语是不够的,全民学英语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质,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从利马窦、徐光启向中国传播西方文艺复兴思想算起,已经几百年了;如果从鸦片战争,从林则徐翻译西方书籍、报纸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算起,到现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当代的中国,应该正处于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转折关头.现在的中国,应该是学习英语,与翻译并重;最重要的是要开始用母语思考、创新.提高科研、新闻等行业从业者的英语水平,与普及基础教育,普及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并重.不应该在中国把英语变成象欧洲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文那样的“贵族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痕迹,中国文字的演变是跳跃式的,是华丽的,是耐人寻味的,就如同中国的历史一样.中国人创造中国文字,中国文字也同样引导着中国人前进.六书一词出于《周礼》:“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然而,《周礼》只记述了“六书”这个名词,却没加以阐释.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许慎的解说,是历史上首次对六书定义的正式记载.后世对六书的解说,仍以许义为核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印刷字体叫宋体二不叫秦体之谜
秦桧暨他所创的宋体字
中国文字有正、草、隶、篆、行五种。
每种字体中,又根据各种风格,以书家的姓氏来命名,像楷书中有欧(欧询)体、颜(真卿)体、柳(公权)体等等。
真是体中有体,令人目不暇接!
有一种字体,却不是创始人的姓氏,用朝代名来命名,这就是宋体字。
宋体字的创始人是秦桧。
这个秦桧博学多才,在书法上很有造诣。
他综合前人之长,自成一家,创立了一种用于印刷的字体。
按一般的习惯,应该叫秦体字才对。
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在抗金斗争中,是投降派的代表人物,曾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成
为千古罪人,所以人们痛恨他,虽然应用他创立的字体,可是却把字体命名为宋体。
宋体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在明代才确立。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
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
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
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
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
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
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中国书法和雕版印刷的结合产生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
中国书法艺术除了汉字本身独特的象形性、图画性特点外,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是形成中国书法的最重要的原因。
毛笔它柔软而富有弹性,能意地弯曲扭动,张驰有度,能潇洒自如地表现出各种粗细、大小、曲直,刚柔的线条变化。
更能把书者的情感赋予其中,这种“软笔”可横、可竖、可点、可撇、可捺,形成了中国书法特有的形式特征。
书者的技艺到一种高度时,毛笔在手,字已非字,点画线条随心书写,千变万化,以至所书之字似有生命的境界。
宋体字在笔画上,仍然保持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
在与唐楷颜体比较时,我们看得更清楚,如点、捺、撇及转折处的顿挫处理,就是对书法运笔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化概括。
从汉字书写的发展来看,唐代三大家的楷书,是中国书法程式化的颠峰。
楷,模范也。
因此,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刻版印刷字的楷模。
在品味和设计宋体时,追求中国书法和木版刀味、雕版印刷痕迹的韵味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感觉,那只是美术字而已。
如现在的圆体,综艺体,根本没有传统书法的味道。
另外,从宋体字的角度来看,唐代三大家的楷书因追求方正和程式化,从而失去了书法艺术所需要的随心自由的激情和灵动。
唐楷太程式化了,使人极易想到宋体字,实际上唐楷也就是今天的宋体字的范本,它们像个成熟而正襟危坐的长者,不愈矩,缺乏变化的勇气,因而失去了自由的偶然性。
唐三大家的楷书,虽然给后来的习字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说是人学人像,个个都是柳公、颜公,但却毫无个性可言,很难习得此法而成为书法家。
倒是能成为入门习字和写好字的范本,但不能作想成为书法家的始终范本。
学书者应直追秦、汉、魏、晋,特别是汉代书法,随心抒写、大气豪迈,如《汉简》、《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等。
唐楷是中国书法楷书的顶峰,顶峰面临的是什么?是下坡,是重新开始,唐楷也就是宋体字的起始点。
今天版本学家对于宋体字下的定义是:“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
”起落笔的棱角,应是宋体
字的最大的特征,它是雕版刻工们在长期的刻写过程中对唐楷的笔画进行归纳化处理,形成的特有的装饰化特征,是刻刀留下的韵味,它既保留了唐楷的本质特点,却又比唐楷更加方正,正刀口挺刮有力。
这种刀刻的痕迹在传统印刷的过程中,因为印墨和中国纸张的特征,再加上压力,使得最后印制的的成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宋体字的棱角又稍稍圆润浑厚起来,十分耐看,这无意之中,把楷书的书法味和雕版的刀刻味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宋体字的典型特征。
因此,学书法要上溯秦汉,而设计宋体字却要直追唐楷和宋明的雕版刻刀味,因为,那才是宋体字的源头,唯有源头活水来。
宋体字的秀气,刚劲有力,变化得当,吸引了后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