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活动中的发声问题教学文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歌唱活动中的发
声问题
幼儿歌唱活动中的发声问题在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喊唱”。这种非自然的唱法不但谈不上美妙、动听,若长此以往,造成的直接恶果就是“声带损坏”。人们都说,世界上最名贵的乐器莫过于人的“声带”,乐器再贵一旦损坏了可以购买,而“声带”一旦受损,则永远不能“更换”,它的名贵就在于它的独一无二。幼儿尚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声带无比地娇嫩,做为一线的幼儿教师,保护幼儿的嗓音责无旁贷,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保护嗓音的最佳途径,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浅析:
原因一、滥用歌曲。
幼儿的发声器官正处在发育成长中,他们的声带短小,口腔内上腭,硬腭浅窄,喉肌调节声带活动的能力较差,音域相对较窄,而且不同年龄的幼儿音域宽窄也不同,但是有些教师在为幼儿选歌时忽略了这一点,滥用歌曲,造成许多幼儿在唱高音时,唱不上去就大声喊叫。
解决策略:
根据幼儿的发音器官特点,选择合适的歌唱教材。
幼儿歌曲的旋律一般是简单、明快的,节奏太快太慢的歌曲都不适合。有些老师让孩子演唱一些不适合幼儿的成人歌曲,对幼儿的嗓音发展十分不利。我们选歌的曲调要音域合适、旋律平稳,节奏简单,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特点。如:小班的孩子,所选歌曲的音域,一般应在六度以内;中、大班幼儿的歌曲音域可以稍宽一些:一般约在七到八度之间。如果偏低的音经
常成群地出现,可以相应提高调音水平,如中班歌曲《蝴蝶花》中,最低的音是小字组的sol,最高音是小字一组的la,我们可以把原调C大调改成D大调,幼儿唱的声音就不会压的太后;如果偏高的音出现平凡,且时常在强音上延长,则可相应降低调高水平,以使大部分的音高出在C调的中音do到高音do之间,如中班歌曲《青蛙站在小池边》,后面有一长串的“啊咕”都是出现在小字二组的rei上,整首歌一直处于高音频,幼儿唱不上去都是用“喊”出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原调G调改成F大调。
原因二、教师的教学偏失。
幼儿调节声带活动能力差,因此在歌唱中时常出现跑掉、唱不准音,不会科学发声等现象,但是许多一线教师面对这种问题很少去主动纠正,引导幼儿自然发音,听辩音准,久而久之,孩子就缺少音高的概念,大喊大叫,稚嫩的嗓子开始沙哑。
许多教师在教唱歌曲时,过于依赖“录音机”,经常让孩子跟着机子唱,录音带的定调并不是适应所有孩子的,所以可能会出现调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必然出现“喊唱”。
在歌唱活动中,许多教师忽视“练声”环节,要么直接省略,要么随便来两句无关紧要的歌曲敷衍了事,没有前面的准备活动,幼儿在歌唱开嗓是,声带就容易疲劳、沙哑。
解决策略:
培养科学的发声,提高幼儿歌唱的艺术水平。
1、“耳语”发声
经过前辈们的实践研究证明:在非压抑的情况下,尤其在自由、自然地进行歌唱的情况下,幼儿说发出的声音总是比较自然、松弛和美好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走音”的问题也大大缓解。所以,轻声、用“耳语”的感觉开始歌唱,已经成为一种幼儿歌唱的“入门要诀”。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会发现:一要求幼儿轻声,幼儿就会“没声”,即便“有声”,音色也总是不够清澈明亮,那是因为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还没完全达到协调,歌唱时心理还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自然发不出美好的声音。
那么,如何在歌唱中引导幼儿“耳语”发声呢?许卓娅教授在《歌唱活动》一书中提到:在指导幼儿进行“轻声入手”的歌唱练习时,教师绝不应该用直接指令的方式要求幼儿压低音量,也不应该要幼儿“大声唱”,这样的直接指令会让他们感到紧张。真正的好办法是:教师用富于情感、口面腔共鸣向前发音的、耳语般轻柔的声音来对幼儿讲解要求,发出邀请和歌唱示范,提供的琴声伴奏和伴奏的感觉也是一样的标准,即使是一首进行曲,也都并非要用很大的力气来演唱,争取做到“声音不大气势大”。这样幼儿学会了柔声、轻声歌唱,对他们的耳朵听辩力也是一种保护,是幼儿体验音乐美的奠基石。
2、重视歌唱活动的练声环节
我们知道幼儿天生音质尖,亮、清脆,婴儿更是如此,在幼儿的歌唱活动中如不注意加上共鸣练习,会比成人跟容易喊坏声带。因此,在歌曲教唱前,我们可先带领幼儿学“猫”叫,如miao miao;学牛叫m-mo,m-mo;学羊叫me,me,me;学打鼓声dong,dong,dong;学鸟叫gugu,gugu,gugu。这些带鼻音腔音的辅音或较能让声音集中的元音,恰好是歌唱中所需的鼻腔音,我们可以把一些带鼻腔音的歌曲进行提炼,或自行编配旋律提取个别句子,为幼儿提
供科学而有趣的嗓音游戏,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就是很好的例子:“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miao miao miao miaomiao miao miao miao miao miao miao。《在农场》中“猪儿在农场lu lu,猪儿在农场lu lu,猪儿在农场lu lu lu,猪儿lu lu lu。这样,这些名词采用带鼻腔共鸣的m、n等辅音,能在孩子们“原始”的“白声”中,加上一圈美丽的共鸣“光环”,使童声跟柔润、更明亮,更有助于孩子稚嫩声带的健康发展。
同时,幼儿的共鸣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下降,专家指出:在对3岁幼儿进行集体歌唱发音教学时,应从“重新唤醒他们婴儿期的高位置发音感觉开始”。如:我们在歌曲《风来了》中,可以模仿刮风,自然引导幼儿发出从高处滑向低处的声音;在《小星星》中,可以模仿流星从天上滑下来;《问好歌》中,可从较高的调开始向下移调;还有大家很熟的《小老鼠上灯台》,最后一句“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将音调由最高降为最低,这样的练习能拓宽幼儿的音调。
学过声乐的老师都知道,“U”的音易找到头声歌唱的感觉,那么《买布打醋》这首绕口令,它的句尾“顾”、“醋”、“兔”、“布”,尾音都是“U”,我们引导幼儿找到发音时音高要从上往下急速呼出的感觉;又如《风来了》中的“呼呼——,呼呼——”,也可以训练这种头声歌唱的感觉。
3、歌曲演唱过程中的发声处理
幼儿的歌曲充满了情境、趣味性,我们可以对歌曲的故事情节进行设计,引导幼儿练唱,如《青蛙站在小池边》,我们可以通过小青蛙发现虫子、怕惊动虫子、吃到虫子、吃饱了、累了要回家睡觉等情节,引导幼儿分别用高兴、小声、大声、轻柔、慢速等声音来表现歌曲,愉快地发声,这样就避免了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