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1)(含答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揣摩本文的语言,体会其强烈的感情色彩。
3.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
2.熟读全文。
【学习过程】
一、了解悼词
其结构一般为:
二、思考:理清本文结构。
三、细读课文2-7段,然后:
1、概括马克思一生的功绩(分条写出)。
2、讨论:这一部分内容繁多,你是如何快速找出来的?作者在结构上使用了什么方法?
3、讨论:为什么在行文时,先写理论贡献、再写实践贡献,而不与第二段保持一致?
四、体味语言
请自由朗读第一段与第八段。
然后思考:
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作业
1、在《马克思的自白》中有这样几句话,尽管穿过一百年的时空却依然指引我们前行:
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
您的特点?目标始终如一。
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短文。
2、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必修2)P69“二、阅读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学案:4.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内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教师个案
学生笔记
学习
目标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3、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学习
重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的用词造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学习
难点
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学习
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学
习
过
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新知
(一)基础知识
1.拼音
悼词()纷繁芜杂()
豁然开朗()衷心喜悦()
卓有成效()嫉恨()
诽谤()诅咒()
给予答复()诬蔑()
2、词语释义
(1)繁芜丛杂:
(2)浅尝辄止:
(3)豁然开朗:
(4)嫉恨: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交待马克思逝世的时间,为什么连“三刻”也交待出来?
2、写马克思逝世用“停止思想”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这是为什么?
3、“还不到两分钟”“在安乐椅上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在表情达意方面起何作业?
4、怎样理解“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
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两个“对于”所起的作用?
5、马克思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二第四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体会演说词的论辩思路。
教学难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词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翻开课前彩页看“马克思”“恩格斯”像,马克思的墓志铭是这么一句话“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马克思是怎样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
(翻开课文)二、本文的文体及特点1.提问:本文的文体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演讲词。
和一般的演讲词有什么不同的吗?是悼词。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属于议论文范畴。
)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表达方式: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现在,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诵,然后根据悼词的要求,结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思考本文可分为几大层。
2.讨论全文的结构。
着重研究第2、6、8段的归属。
教师小结时应指出划分段落的原则:段者,断也。
既然全篇由各段组成,各自然段之间当然有内在的联系,之所以割断为几个大的段落,是因为大的段落具有内容的完整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还应注意段与段之间衔接、组合的语言标志。
关于第2段的归属。
有人将此归到第一部分,理由是它与第1段关系密切,是在第1段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提出全文的论点。
诚然,第2段和上段是紧密联系的,但是,第1段的段旨是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这是悼词开头的一般写法;第2段才进入文章的主体,是第二部分的总说。
因此,第2段同下文联系更为密切,应该归到第二部分。
而第1段相对的独立性比较大。
关于第6段的归属。
文章前的3、4、5段介绍马克思一生的伟大发现,第7段介绍马克思作为革命家的伟大实践活动,第6段是两个层次之间的过渡,这是毫无疑义的。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答案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一)先分析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①因为这是在葬礼上讲话,调了这是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武汉市第二聋校导学案案例
武汉市第二聋校学校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审核:授课时间:学案编号:班级:
课题: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时:4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1895年8月5日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明确:“这样”是指上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却十分无力,也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表明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无畏的气魄。
①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点,又写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状态。("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高中语文 4.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学习目标:1,了解悼词的特点,整体感知并把握全文的结构, 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 结合课后练习,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3,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伟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二,问题导学【相关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相关知识】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积累词语】注音: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一)根据悼词特点,利用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过渡性:第2段,第6段总括性:第5段,第8段画出结构图: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革命理论。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思考:1,第二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具体贡献有哪些?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高中语文必修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含解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
2.读:理清思路,概括内容,了解马克思一生的贡献。
3.写:为马克思写一段颁奖词。
4.练: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言1.马克思(1)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
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身也是幸福的。
(3)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4)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5)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2.恩格斯(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2)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3)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4)父亲子女兄弟姊妹等称谓,并不是简单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负有完全确定的异常郑重的相互义务的称呼,这些义务的总和便构成这些民族的社会制度的实质部分。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弗里得里希·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纺织厂主家庭,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去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恩格斯的主要著作有《反杜林论》、《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品语言,体会“哀”2、理思路,概括“功”3、明主旨,感悟“德”【学习重难点】1.把握本文的说理方法和其丝丝入扣的论证力量。
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初步掌握揣摩语言的方法。
【学法指导】质疑法、合作探究法【知识链接】1、认识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
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
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2、写作背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3、文体知识(悼词):“悼词”是“演说词”的一种,是用演说的形式说的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悼.词不可估.量纷繁芜.杂豁.然开朗肤.浅嫉.恨衷.心喜悦卓.有成效诽谤....诅咒二、明确观点,理清思路1.找出全篇行文的总纲,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大贡献?2、在文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身份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金识源】高中语文 4.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学习目标:1,了解悼词的特点,整体感知并把握全文的结构, 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 结合课后练习,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3, 品读课文,深入理解伟人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二,问题导学【相关背景】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相关知识】悼词结构: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其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积累词语】注音:悼(dào)词不可估量()纷繁芜(wú)杂豁(huò)然开朗肤(fū)浅衷(zhōng)心喜悦卓(zhuō)有成效嫉(jí)恨诽谤(fěibàng)诅咒(zǔzhòu)给(jǐ)予答复诬(wǖ)蔑(一)根据悼词特点,利用承递性语句、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不仅如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找出过渡性段落和总括性段落:过渡性:第2段,第6段总括性:第5段,第8段画出结构图: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第二部分(2-7)评价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革命理论。
第三部分(8-9)悼念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思考:1,第二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具体贡献有哪些?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高中语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使用说明:1、自主探究供学生课前预习时使用。
2、合作探究供随堂完成,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一、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内容围绕中心,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难点:1、文章的结构安排。
2、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
二、自主学习:1、知人论世:卡尔•马克思(1818--1883)1818.5.5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城,1841年大学毕业。
从1842年担任《莱茵报》主编至1883.3.14在伦敦的书桌旁逝世,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41年。
马克思是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2、背景知识: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3、悼词本文是一篇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的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即“论其人”和“述其哀”。
悼词作为演讲词的一种,当然具有演讲词的一般特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优秀导学案(1)(含答案)
1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学习难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知识链接]1、关于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掉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2、走近马恩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
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
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
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
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1)教案
4.13在马克思墓前的发言教课设计(人教版必修2)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直接从标题导入。
二、简介马克思。
马克思 1818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德国)。
他 25 岁时乔迁法国巴黎。
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世的政治活动。
他与恩格斯一同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立,直到1883年 3月14 日他因病去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受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赶。
他生活贫困。
最贫寒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
面包房、肉铺、房主都来索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没法上街。
有时想寄文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
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
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
他的小女儿,得了大病,不到11 个月就死了,那是 1852 年的复生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
小女孩死后只好放到家中,后获得一法国逃亡者资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
他家分别在1850 年、1852 年、1857 年先后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状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旧坚强的斗争,勤劳的工作。
比方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 40 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 1500 种以上。
《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
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一篇相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假如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觉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喜,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其实不显赫一时,但将永久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崇高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三、简介恩格斯。
弗·恩格斯( 1820— 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首创人,全球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近战友。
德国人。
高中语文 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北票市高中语文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学习难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知识链接]1、关于悼词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掉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2、走近马恩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1 文本研读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繁芜.( ) ②忌.恨( ) ③浅尝辄.止( ) ④估量.( ) ⑤诅咒..( ) ⑥诬蔑.( ) ⑦诽.谤( ) ⑧衷.心喜悦( ) ⑨莱茵.报( ) ⑩悼.辞( ) ○11给.予答复( ) ○12永垂不朽.( ) (2)多音字①着⎩⎪⎨⎪⎧ 着.急( )着.数( )着.笔( ) ②抹⎩⎪⎨⎪⎧ 抹.布( )抹.黑( )拐弯抹.角( )③量⎩⎪⎨⎪⎧ 量.杯( )量.变( ) ④豁⎩⎪⎨⎪⎧ 豁.出去( )豁.免( ) ⑤浅⎩⎪⎨⎪⎧ 浅.薄( )流水浅.浅( ) ⑥作⎩⎪⎨⎪⎧作.坊( )作.美( ) ⑦斗⎩⎪⎨⎪⎧ 斗.胆( )斗.牛( ) 2.辨形组词①⎩⎪⎨⎪⎧ 估( )沽( )姑( )怙( ) ②⎩⎪⎨⎪⎧ 拔( )跋( )拨( )泼( )3.词语释义①不可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肤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卓有成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永垂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浅尝辄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诽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建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义词辨析(1)忌恨·记恨忌恨:因忌妒而怨恨。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4单元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案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学习目标:1. 在初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刻含义、表达作用。
2. 学习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追求真理而斗争的宽广胸怀和崇高人格。
二. 相关知识点拨:1. 本文紧紧围绕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这一中心,采用“总提分述”的手法,逻辑严密(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论述的特点: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概括性、浓烈的抒情性。
2. 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使作者对马克思的追忆和评价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3.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属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简言之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4. 演讲稿:作为应用文体,由于所面对的是听众,所以演讲稿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即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让观众一听了然。
(2)应有生动具体的材料,包含事实、故事、名言警句、数字统计,用材料阐明观点。
(3)思路要清楚。
分几个部分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都要有恰当的考虑和安排。
(4)语言要生动形象。
要善于运用口语,恰当地使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三. 写作背景:本文是1883年3月17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安葬马克思时,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讲话,既是悼词又是讲演辞。
论述了马克思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践两方面的伟大贡献及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
四. 重、难点:1. 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必须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讲究运用过渡词句,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1-2)重大损失--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3-7)伟大功绩(8-9)巨大影响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 市值祁仁明
16、《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
高一语文编写人:祁仁明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把握文章的结构,品味文章的语言。
(2)掌握悼词的一般写法。
2、过程和方法:
阅读课文,运用学到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欣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的巨大贡献。
(2)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
[学习难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质疑法、探究法、背景解读法
[知识链接]
1、关于悼词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悼词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掉的文体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文章。
本篇悼词的特点是:(1)从内容看,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做出评价;最后对自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2)从表达方式看,有叙述,有议论,,更有抒情,而且可以这么说,抒情贯穿着全文。
2、走近马恩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
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
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
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
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
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
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
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
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因病逝世。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马克思(Karl Marx,1818—1883)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引发了科学和社会领域里的一系列变革,教育理论从此掌握了科学的武器,揭开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志同道合是友谊的坚实基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1844 年,马克思在巴黎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
两人在一起生活了 10 天,倾心交谈,对一切重大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
这次会见为他们终生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合作奠定了基础。
他们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共同奋战了 40 个春秋。
他们各自都为自己有志同道合的战友而自豪。
恩格斯说:“马克思是和我相交 40 年的最好的、最亲密的朋友,他给我的教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马克思说:“我们之间存在的友谊是何等的珍贵!”恩格斯为了使马克思有可能从事革命活动和理论研究,心甘情愿作出牺牲,从事自己最不愿干的“该死的生意”,把挣来的钱负担马克思一家的生活。
欧洲 1848 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住在伦敦,恩格斯住在曼彻斯特,他们两人虽然不能“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一起欢笑”,但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联系。
他们几乎天天都要通信,只要一方回信稍慢一点,另一方就会感到不安。
有一次,恩格斯隔了几天没有写信,马克思就写信风趣地问他:“亲爱的恩格斯!你在哭泣还是在欢笑?你睡着了还是醒着?”既是问候,又是关切。
他们这种友谊是前无古人的。
[学习过程]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芜()杂譬()如估()量悼()词诅()咒肤()浅豁()然开朗卓()有成效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
三、细读课文,研讨问题。
我们先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是全文的第一部分。
1、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2、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还不到两分钟”?
3、作者写马克思的逝世,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心脏停止跳动”?
②这是一种讳饰的修辞手法,蕴涵着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4、“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接下来,我们看文章的第二部分(2-7段)。
5、这部分主要是论述马克思的贡献。
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
6、作者是怎样综合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第2段)
7、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恩格斯认为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9、能不能把“对于”换成“和”?
最后一部分(8——9段)
8段第一句是一个承递性的句子。
10、“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怎样理解这句话。
11、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12、“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
13、“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四、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学习马克思?写一篇题为《在马克思墓前的思考》的随笔。
字数不限。
点拨: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
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努力把自己的言行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相联系。
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尼·拉宾)、《马克思的自白》(瓦·奇金)、《马克思秘史》(沙叶新)、《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保尔·拉法格等)
五、课外阅读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好一生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
.即使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已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____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已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已满留下任何佘地。
由于社会的严醒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____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风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貌岸然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_____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_____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末来。
提示:这一篇悼词,作者没有把重点放在介绍居里夫人学术上的卓著成就,而是着重介绍她的伟大品格,评述这些品格对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第二段介绍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已,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
第3段分析居里夫人科学功绩的取得正源于她的伟大品格。
结尾一段,热情讴歌居里夫人品德的力量推动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号召欧洲的知识分子向居里夫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