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视障儿童特征及诊断与评估标准
![视障儿童特征及诊断与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ac8357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4.png)
幼儿园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家 长会、亲子活动等,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 系和沟通。
沟通反馈机制
家长和幼儿园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及时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促 进孩子健康成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检测儿童的运动协调、平衡和肌肉力 量等。
语言与沟通能力评估
评估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听力理解 能力和沟通技巧。
诊断结果与建议
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确定视障儿 童的视觉损伤程度和康复需求。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 复计划,包括视觉训练、辅助器
具使用、教育安置等建议。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康复 效果和调整康复计划。
为特殊教育教师提供培训, 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 平。
教育技术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盲 文打印机、语音识别软件 等,为视障儿童提供辅助 学习工具。
社会资源
整合社会资源,为视障儿 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机构 等。
05 视障儿童家庭支持
家庭心理支持
家长心理调适
家长在面对孩子视障情况时,容 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 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家长
接受现实并积极应对。
家庭氛围营造
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 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和支持,增强自信心。
家庭沟通技巧
家长需要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促进亲子 关系的和谐发展。
家庭教育培训
视觉障碍基础知识
家长需要了解视觉障碍的基本概 念、分类和应对方法,以便更好
地帮助孩子适应生活和学习。
03 视障儿童评估标准
评估目的与原则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9bf0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3.png)
注意力特点
容易分散注意力
由于感知信息受限,视觉障碍儿童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可能面临挑战,容易受到 外界干扰。
听觉记忆
他们可能更依赖于听觉信息来保持注意力,通过声音来记忆和跟踪任务。
记忆特点
听觉记忆
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更依赖于听觉信息,他们的听觉记忆可事件来关联记忆,以形成更完整 的认知图式。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 特征
目 录
• 视觉障碍儿童概述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征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需求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与展望
01
CATALOGUE
视觉障碍儿童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视力受损或完全失明的儿童 。
分类
视觉障碍儿童可分为低视力儿童 和全盲儿童,其中全盲儿童又可 分为先天性盲和后天性盲。
05
CATALOGUE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
情绪表达与感知
研究视觉障碍儿童如何通过非视 觉感官来感知和表达情绪,以及 他们与正常视力儿童在情绪表达
和感知方面的差异。
社会交往与沟通
探讨视觉障碍儿童如何通过其他 感官与他人建立交往和沟通,以 及他们与正常视力儿童在社会交
往和沟通方面的差异。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干预与支持
心理干预方法
心理咨询
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专业 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理 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心 理问题。
心理疏导
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 手段,帮助视觉障碍儿童 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 郁等负面情绪。
适应性训练
针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 ,进行适应性训练,提高 他们的自我适应能力和生 活技能。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db08d7e168884868762d6b4.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视觉障碍本身并不妨碍儿童身体动作的发展。
事实上,出生后几个月内,视觉障碍幼儿运动技能与正常幼儿并无多大差异(Warren,1984)。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特征(一)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迟缓随着婴儿机体的逐渐成熟,在正常环境下,普通儿童运动能力自然而然地有了迅速的发展。
而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看不见自己周围的物体.失去了够抓物体的动力,因此他们的运动能力不能随肴机体的成熟而自然地发展,因此有可能出现早期身体运动发展迟缓的状况。
特别是那些先天失明的盲童,更可能出现早期运动技能迟滞。
格瑞庭(Grign,1984)从他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出生后就失明的儿童对其运动技能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可能会延缓早期运动技能的获得。
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先天失明的儿童喜欢俯伏在某一个地方,以求保证自己的需要和安全。
然而.长时期俯伏在某一个地方,通常会引起运动技能,特别是身体移动、手的协调及健全肌肉的发展迟缓,导致行走所需的肌肉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而使得行走技能发展滞后或行走拙笨,延迟走路的年龄.最终影响体格的正常发展。
谈到视觉障碍儿童的动作发展,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视觉障碍儿童的所谓“盲态”问题(blindism)。
所谓的“盲态”,是指有些盲人的特殊动作或习惯,如经常性按摩眼睛、挤眼、摆动身体、绕圈子转、注视灯光和玩弄手指等。
但伯林厄姆(Burling.ham,1964)及沃伦(Warren,1984)却认为这个术语是用词不当,因为这些习癖(mannerisms)也可以在其他残疾儿童,特别是自闭症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及情绪障碍儿童身上发现,甚至有些正常儿童也有类似的行为表现。
笔者认为,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特别是视觉障碍兼有其他残疾的多重残疾儿童确实存在着这种“习癖”,但由于这些“习癖”不是视觉障碍儿童所独有的,也不是所有视觉障碍儿童所共有的,因此最好不要称其为“盲态”,而以“习癖”代之。
导致这种“习癖”的原因有许多种推测,综合起来可能有下述几种原因,其一,盲童缺乏足够的自我刺激(self-stimulation),以至于用自己的身体来寻求刺激和活动(Warren,1984;Scott,1969);其二,盲童因为旅行和身体活动的限制,使得他们不能很容易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改变自己的环境,以满足身体的需要(Merry,1933;Hoshmand,1975);其三,可能是因为长时问的医院治疗而限制了与其他人的相互交往,造成社会交往剥夺(Berkson,1973);其四,可能是小时候父母未能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限制了儿童各种各样的行为的发展(Hoshman,1972);其五,可能是缺乏在环境中模仿别人的经验,未能学习到被社会接纳的正确的行为举止(Smith et a1,1969);其六,不能控制自身情绪的结果(Scott,1969)。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25cd37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0.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包括完全失明、弱视、色盲等。
这些儿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都需要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心理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面对的挑战比普通儿童更多。
他们可能
会感到孤独、无助、焦虑、沮丧等负面情绪。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
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同时,视觉障碍儿童也需要学会适应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这需要
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和帮助。
教育方面,视觉障碍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资源。
他们需要
使用盲文、盲人点字机等特殊工具来学习知识。
同时,教育者需要采
用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来教授知识,例如通过声音、触觉等方式来
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教育者还需要关注视觉障碍儿童的
个性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外,社会也应该为视觉障碍儿童提供更多的
支持和帮助。
例如,公共场所应该提供无障碍设施,为视觉障碍儿童
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视觉障碍儿
童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大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减少歧视和排斥。
总之,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e8c70cf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33.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引言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功能发展过程中出现障碍或缺陷的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视觉的受限,往往面临着心理与教育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从心理和教育两个层面,详细探讨视觉障碍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心理问题1. 自我认同与自尊心视觉障碍儿童常常因为与其他儿童不同而产生自我认同和自尊心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感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融合度不高,无法适应正常儿童的生活方式。
这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 学业压力与挫折感视觉障碍儿童在学习上常常面临较大的困难。
他们可能无法阅读书本、看清教室中的黑板内容等。
这导致他们在学校里感到压力重重,往往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3. 社交困难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障碍,他们与其他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他们无法像其他儿童一样轻松地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孤独和排斥,进而产生心理问题。
4. 情绪调控困难视觉障碍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可能较差,经常会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情况。
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视觉障碍而感到愤怒、沮丧或焦虑。
缺乏有效的情绪调节机制,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问题1. 教育资源的匮乏视觉障碍儿童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工具和教学环境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然而,许多地区的教育系统缺乏这些资源,视觉障碍儿童因此无法得到适当的教育。
2. 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需求。
他们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来学习知识,需要使用其他感官进行学习。
因此,教学方法需要相应地改进和调整,以适应视觉障碍儿童的学习方式。
3. 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教师缺乏对视觉障碍儿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了解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掌握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然而,由于相关培训的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满足视觉障碍儿童的需求。
4. 缺乏家长的支持与合作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紧密合作。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21c0f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e.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教案第一章:视觉障碍儿童概述1.1 视觉障碍儿童的定义与分类1.2 视觉障碍儿童的数量与分布1.3 视觉障碍儿童的生活与教育现状第二章: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2.1 视觉障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2.2 视觉障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2.3 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特点第三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1 家庭因素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3.2 学校教育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3.3 社会环境与支持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四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策略4.1 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性4.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术4.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第五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实践5.1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目标的设定5.2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内容的选取与编排5.3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策略与方法的选择第六章:视觉障碍儿童的教育原则与方法6.1 视觉障碍儿童教育原则6.2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6.3 视觉障碍儿童学习辅助工具与技术的运用第七章: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课程设置7.1 视觉障碍儿童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编排7.2 视觉障碍儿童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评价7.3 视觉障碍儿童课程资源整合与拓展第八章: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辅导与支持8.1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法8.2 视觉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干预8.3 视觉障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支持第九章:视觉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教育9.1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的意义与目标9.2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教育的实践策略9.3 视觉障碍儿童社会融合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第十章: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与展望10.1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与挑战10.2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与前景10.3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与实践的未来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视觉障碍儿童概述补充说明:明确视觉障碍儿童的界定标准,详细区分不同类型的视觉障碍,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及在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
![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f3c5a0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d.png)
LOREM IPSUM DOLOR
视觉障碍儿童——想象力与观察力
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必不可少的一种心理素质,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着 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 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视觉障碍儿童受视力残疾的 影响,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十分低下。
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特征
•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乏视觉器官的帮助,所以表 现出与明眼儿童许多不同的思维特点:缺少视觉 表象,形成的概念不完全;感性知识贫乏,抽象 概括发生困难,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认识方 位,形成空间概念困难(特殊教育词典.2006)。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分别从思维的不同层次、不 同维度展开研究,取得了意义深远的研究结果。 然而,视觉障碍儿童思维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 良好的思维方式对视觉障碍儿童至关重要。
• 5、加强对课文的续写训练,鼓励学生创编童话。
续写是一种再创造。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 以引导学生从“皇帝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写起,想象 一下两个骗子会有怎样的下场。让学生尝试写童话无疑也 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想象力的方式。
• 6、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想象
视觉障碍儿童因视力局限造成了直接经验的缺 乏,因此他们的想象是幼稚的、有时甚至错误百出 ,如有的学生想象棉花是金黄色的,有的学生想象 云是有脚的。对于这种错误的想象,老师应及时给 予纠正指导,使他们的想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培养正面的情感 积极正面的情绪情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的意志品质,首先 要培养视觉障碍儿童正面的情绪情感。
3.鼓励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例如:要求视觉障碍儿童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坚持为集体做好事、坚持参加兴趣小组的活 动等。
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
![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c65e3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5.png)
视力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一、身体特点:1.运动能力较差:视力残疾学生在进行运动时,由于视觉输入有限,他们的移动能力、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容易摔倒和碰撞。
2.肌肉紧张:长期依靠手杖或助行器进行行动,视力残疾学生往往会感受到肌肉紧张和疼痛,尤其是手臂、肩膀和脖子。
3.耗能高:由于视力残疾学生在行动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他们的体能消耗一般较大。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
二、认知特点:1.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视觉输入有限,视力残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分散,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大困难。
2.空间感知能力差:视力残疾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能力较差,常常难以辨认方向和距离。
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变化和方向转换。
3.记忆困难:视力残疾学生由于视觉输入有限,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常常有一些困难。
他们需要通过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其他感觉来帮助记忆。
三、情感特点:1.自卑心理:视力残疾学生在与正常视觉的同龄人相比较时,常常会出现自卑心理,感到自己的视力残缺是个不可逾越的障碍。
2.社交障碍:由于视力残疾学生在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与周围环境的脱节。
这对他们的社交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情绪波动:长期以来,视力残疾学生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情感失控的情况。
四、学习特点:1.需要辅助工具:视力残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如放大镜、屏幕阅读器等,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特殊学习方式:由于视力的限制,视力残疾学生需要采用特殊的学习方式,如通过运用他们的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获取信息。
3.需要特别关怀:视力残疾学生在学习上常常面临一系列困难,需要特别关心和关注。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视力残疾学生在身心上有一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教育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关心和照顾他们的身心健康。
视障儿童特征及诊断与评估标准
![视障儿童特征及诊断与评估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2e6abacd1f34693daef3e0b.png)
主要内容
一、视觉障碍定义 二、视觉障碍儿童心理和行为特征 三、视觉障碍儿童诊断与鉴别标准 四、视觉障碍儿童评估流程与评估项目
一、视觉障碍定义
视觉障碍,也称视力残疾、视觉损伤或视觉缺陷。 视觉障碍,也称视力残疾、视觉损伤或视觉缺陷。 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或 视野缩小,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 视野缩小,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 或其它活动。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四级。 或其它活动。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四级。 美国的《障碍者教育法案》 IDEA) 美国的《障碍者教育法案》(IDEA)把视觉障碍 定义为:一种视觉上的损伤,即使经过矫正,其损 定义为:一种视觉上的损伤,即使经过矫正, 伤对儿童的教育活动仍有不利的影响。这个定义的 伤对儿童的教育活动仍有不利的影响。 关键是儿童有某些妨碍他们学习的视觉系统的障碍。 关键是儿童有某些妨碍他们学习的视觉系统的障碍。
4.适应性行为评估 4.适应性行为评估
5.定位和移动能 5.定位和移动能 力评估 6.家长访谈及行 6.家长访谈及行 为观察
儿童在环境中的定位和去想去的地方的能力。 儿童在环境中的定位和去想去的地方的能力。 可实际、灵活地进行评估。 可实际、灵活地进行评估。 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长的职业、 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家长的职业、家长 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 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是否和 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 睦、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 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 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父 系和母系三代中有无遗传性眼病等; 系和母系三代中有无遗传性眼病等;收集 儿童的基本数据, 儿童的基本数据,了解儿童的出生和生长 发育史,如疾病史、诊疗史、教育史、 发育史,如疾病史、诊疗史、教育史、曾 做过的测验等;围绕社会交往、 做过的测验等;围绕社会交往、社会性沟 通了解儿童能力现状以及儿童的正强化物 与负强化物等; 与负强化物等;了解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程 例如家长能教哪些东西? 度,例如家长能教哪些东西?一天能教多 久等等;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久等等;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如是否安 排个别智力测验或发展测验、 排个别智力测验或发展测验、是否安排专 业训练或支持协助等。 业训练或支持协助等。
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
![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0e5f35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c.png)
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
通常情况下,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恐惧、不安、自卑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1、恐惧
视觉障碍是指眼睛能够感知光线,但不能清晰地看到周围的物体,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家族遗传等因素导致视觉传递出现异常引起的,儿童可能会出现恐惧的心理。
2、不安
当儿童出现视觉障碍时,可能会导致眼睛无法接收外界的信息,容易引起不安的心理。
3、自卑
如果儿童出现视觉障碍,可能会导致对自己的外表过于关注,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除此之外,儿童还可能会出现害羞、依赖等心理变化。
如果儿童出现视觉障碍的情况,家长可以及时带儿童到正规医院,通过视力检查、眼底检查、裂隙灯检查等方法进行判断。
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硫酸阿托品眼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斜视矫正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视觉障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特征教学课件.
![视觉障碍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特征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b3949a763231126fdb110a.png)
湖北师范大学 张明平
主要内容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性特征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一般人往往误以为眼盲只代表单一感官的丧失或损伤。 其实,眼盲重大地改变并重组了个体的整个心理生活。这 种挫折发生得越早,越需要重组工作。”
------克兹弗斯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个性特征
视
障
• 焦虑和挫折感
儿
• 情绪多偏向于消极 • 情绪的不稳定较为突出
童
的
情
• 情绪、情感的好的理智感
特
征
视
高级 a. 嫉妒心
障 儿
中级
b. 爱出风头
两重性
c. d.
逆反心理 自尊意识较
强
童 的
低级
自发性、敏感性
、变异性
a.
b.
c.
自卑 自负 好疑心
儿
2. 开设社交技巧课程、提高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童 社
3. 创设条件、扩大儿童社交范围
会
性
培
养
视
障
1. 生活技能的习得
儿
童
2. 社会文化的融入
社
会
3. 自我概念的完善
性
发
4. 社会角色的建立
展
内
容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性特征
视
障
1. 社会认知不足
儿
2. 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童
社
3. 体态语言发展缓慢
会
4. 社会交往能力偏低
性
5. 交往态度存在偏差
特
征
二、视觉障碍儿童的社会性特征
视
障
1. 重视视觉障碍儿童的早期教育
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其教学和康复工作
![如何对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其教学和康复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a7524e0dff00bed5b9f31da5.png)
如何根据视觉障碍儿童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15级特殊教育本科一班刘萱1510044112在我看来,若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首先要明白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
研究发现, 盲童具有爱幻想、焦虑、依赖、自卑、内疚等显著的人格倾向。
主要根据对视觉障碍儿童认知、情绪与意志、人格及社会性发展进行教学和康复工作。
一、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视觉障碍儿童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这里主要讲感知觉,注意与记忆。
智力障碍儿童感觉特点:1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受性较低,一般很难辨别相似的事物2、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比较迟钝,听觉分辨力差3、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没有正常儿童敏感。
智力障碍儿童知觉特点:1、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2、知觉分化不够,区分能力弱3、缺少知觉积极性4、知觉恒常性差5、空间知觉发展落后,方位定向能力差6、感觉统合失调在视觉障碍儿童的感知觉过程中,不仅听觉和触摸觉扮演这重要的作用,嗅觉和味觉等其他感知觉通道也参与到视觉障碍儿童认识的过程中。
完善的感知觉能力来源于各种感觉的相互影响、补充和结合。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重视对视觉障碍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和培养,以促其感知觉能力的全面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特点:1有意注意较为突出2听觉注意增强3注意分配能力较强4注意稳定性相对较高;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注意现象不容易从表面现象观察到,所以很容易产生注入式教学并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观察学生的情绪、课堂氛围的变化,善于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来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记忆的特点:1、识记缓慢、保持差、再现不完整。
2、识记材料的处理存在困难。
3、记忆的目的性欠缺,有意识记差。
4、意义识记差,机械识记相对较好。
5、记忆的监控能力差。
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记忆力培养: 1、灵活运用教具,增进形象记忆2、运用多种感官促进记忆3、善用比喻,让学生联想记忆4、加强复习,积极强化记忆二、视觉儿童的情绪与意志,人格及社会性发展视觉儿童情绪的特点:具有心境孤独感、焦虑感、情绪不稳定、但人格具有内向性、不常有激情状态、缺乏人际交往和机会、其友谊形成其自身特点、情感体验相对少、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并存。
视障儿童特征和诊断和评估标准ppt课件
![视障儿童特征和诊断和评估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6045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b.png)
• 我国台湾则在《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别原则 与鉴别基准》(2002)中对视觉障碍做出如下鉴别 标准:一、视力经最佳矫正后,依万国式视力表所 测定优眼视力未达0.3或视野在二十度以内者。二、 无法以前款视力表测定时,以其它方式测定后认定 者。
• 上述标准反映出我国2006年的视力残疾标准已与国 际标准逐步接轨。
• 筛选工作有三个方面:
(1)史料分析 检查被转介儿童的出生史、成长发育 史、病史等。
(2)眼科评估 医学步骤显示障碍或视觉功能降低的 存在,且不能通过手术或医学干预提高到正常水平。
(3)功能性视觉评估 视觉障碍妨碍了儿童从环境中进 行伴随学习的能力,要明确儿童在完成时的视觉使用 情况。
3.临床评估
• 专科医师将疑似个案进一步转介到眼科门诊(或联 合门诊),由专家对儿童进行诊断性测验,确认其 视觉功能不能通过使用透镜(眼镜)改善到正常水 平。这种评估应包括视神经检查、脑干电位检查等。 通过综合评定,以决定该个案是否有视觉障碍,以 及障碍类别和等级如何。
4.专业团队评估
• 专业团队由心理师、语言治疗师、社工师、职能治 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人员组成。诊断出儿童具有视 觉障碍后,特殊教育工作者或治疗师还要进一步使 用一些儿童身心发展量表来评估儿童身心各方面发 展的实际状况,以便提供一个合适而有效的个别化 教学方案。
1.注意力与记忆力
视觉障碍儿童注意十分稳定。与此相适应的,他的 记忆模仿力也很强。
2.语言与思维
• 视障儿童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不会受到影响,不 过,若早期所累积的经验不足会影响到智力的表 现 。日常语言的使用或沟通能力正常,但对于语 言与词汇的概念和类化上会有限制,常把事物说成 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概念。很少提问题,缺少回 忆。此外,他们不会用表情、手势和动作帮助语言 表达。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70c8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4.png)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包括选择题1.视力受损:视觉障碍儿童的最显著特征就是视力受损。
他们可能有较低的视力,或者完全失明。
他们可能难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轮廓、颜色和细节。
2.异常眼球运动:视觉障碍儿童的眼球运动常常异常。
他们可能有斜视或眼球震颤等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聚焦和追踪物体。
3.眼位移与头位调整: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会出现眼位移和头位调整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倾斜头部或扭曲眼睛来尝试获得更好的视角。
4.运动协调困难: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运动协调困难的挑战。
他们可能会有困难掌握平衡、步行或进行精细的手眼协调动作。
5.触觉和听觉的强化:视觉障碍儿童常常会依赖其他感觉来弥补视觉缺损。
他们对触觉和听觉的敏感性可能会增强,倾向于使用触觉和听觉去探索环境和与人交流。
6.学习问题:由于视觉障碍的存在,这些儿童可能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
阅读、写作、数学和空间认知等能力都可能受到影响。
7.交流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社交和交流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他们可能无法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意图。
8.自我照顾困难:部分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独立自理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帮助进行个人卫生、衣物搭配和饮食等方面的活动。
9.心理社会问题: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心理社会问题,如自我价值感下降、自尊心受损或情绪问题。
他们可能受到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视觉障碍儿童的常见特征。
然而,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其特征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及早的早期干预和持续的支持对于帮助视觉障碍儿童充分发展其潜能和融入社会非常重要。
视觉障碍对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影响
![视觉障碍对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6d7156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a.png)
视觉障碍对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影响视觉障碍是指儿童在视觉功能上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缺陷或异常。
这种状况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尤其对儿童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视觉障碍对儿童情绪与行为发展的影响,并提供一些缓解和帮助的方法。
一、情绪发展的影响1. 自我认知能力受损:视觉障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准确地观察和分辨自己和他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情绪和情感难以理解和表达,自我认知能力存在缺陷。
2. 情绪问题的增加:视觉障碍儿童由于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依赖他人的程度较高,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问题的增加,对日常生活和学习造成困扰。
3. 社交关系的困难: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直观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表情,他们在与他人的交流和社交中存在困难,往往会被周围的人误解或排斥,导致社交关系的紧张和不畅。
二、行为发展的影响1. 发育阻碍:视觉障碍会限制儿童的运动探索和感知能力的发展,导致儿童的感官和运动发育存在一定的滞后,对整体的行为发展造成阻碍。
2. 自主能力的降低:视觉障碍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有限,往往依赖于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导致他们的自主能力相对较低,不敢独立行动。
3. 行为固化和刻板: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直观地感知外界事物的细节和变化,他们常常依赖于自己熟悉的行为模式和规律,产生行为上的固化和刻板性。
三、缓解和帮助的方法1. 提供情绪支持: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儿童表达情感、引导他们学会情绪调节和情绪表达的方式,帮助他们增强情绪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2. 提供适应性教育:针对视觉障碍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应提供适当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包括合适的辅助工具和技术,以促进他们的感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3. 强化社交技能训练: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儿童可以学会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减少社交困难和问题。
4. 激发兴趣和爱好:儿童的视觉障碍并不意味着他们无法参与到各种活动和爱好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时间:2010-10-08 来源:育宝网浏览: 269次
导读: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
时间和程度的不同而异。
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
视觉障碍对儿童心理发展和认识活动的影响,随其失明的时间
和程度的不同而异。
大体说来,先天失明者比后天致盲更为不利,
年幼失明又较成年失明的影响为大,弱视者比全盲者有更好的发展
机会。
就失明的年龄而言,5、6岁被看作是一个关键期。
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之前失明,其视觉表象较易消失掉,而在这个年龄之后
失明,则儿童早期的视觉经验可望保持住,这对其后来的学习将发
挥积极的作用,可提供比较具体的参考框架。
失明给盲童心理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全面的。
概括说来,盲童
表现有下列一些心理或行为特征。
1.盲相或称“盲态”,是盲人的一种特殊行为型态,通常在儿
童期已发展。
表现为快速地摇头,按揉眼睛,偏着脑袋,以自己的
手在眼前晃动做出光影摇曳的样子绕圈子转,表情呆滞,虚笑,行
走时手脚的动作不协调,摇摆身子等。
但这并不是在所有盲童身上
都得到同等程度的表现。
盲童的这些动作被一些学者解释力是盲童
寻求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Eiche1,1978)。
2.视动协调及行走定向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或难以掌握其
在环境中的相对位置,而这种对于空间概念的缺乏,又使其按预定
的目标行动的能力极大地受到限制,盲童及其家长为了安个而过多
地在行动上予以限制,这也将影响独立行走能力的正常发展。
视觉
障碍对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也有不良的影响。
3.知觉能力根据沃伦(Warren,1977)的研究,发现盲童在质地、重量,以及声音方面的知觉辨别能力,与眼明者差别不大,这可能
与对视觉的依赖较少有关。
而在形状辨别,空间关系以及知觉运动
整合等较复杂的知觉任务方面,则逊于明眼者。
4.感觉补偿这是弥补感官组织缺陷的一种平衡作用。
通常藉着
增强其他感官的功能,或是利用受损器官未损部分的功能,使得有机
体在适应方面得到平衡。
此一现象似乎在盲人身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常人总认为由于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力有所缺失,因此他们的其他感
觉会因此而获得增强。
不过,也有的学者认为。
不能用其他感觉的
增强来解释补偿的机制,而应该看做是由于视觉障碍者在视觉上的
缺陷,因此他们会格外注意到眼明人所忽略的线索,如听觉、触觉
等方面的微小刺激都容易引起视觉障碍者的贯注。
所以,补偿现象
是后天训练与注意力贯注的结果。
5.颜面视觉盲人虽然看不见东西,但常常能在高大的墙和粗壮
的树干前停下来,或绕开这些障碍物。
盲人为什么会有这种对障碍
物的知觉呢?1924年查瓦(Romanis Javal)曾提出感觉神经终止于皮
肤的理论,认为在失明情况下,这种神经能发展成为“小眼睛”。
也就是说,皮肤能很敏锐地“看”东西(不经接触而觉察),而盲童能“看”到障碍物的是没有遮盖的颜面部,故称为“颜面视觉”。
事实上,这种“颜面视觉”乃是听觉发展出来的结果。
因为先
天性盲人通常自幼年就具有区别微音的能力,由这种重建的超常听
觉能力,盲人发展其空间知觉及体会到障碍物存在的感觉,由此可见,所谓“颜面视觉”乃是官人凭藉经验与学习,由声波的微妙变
化来判断障碍物大小及距离的一种知觉能力。
6.语意不合(yerbalism)同一字眼或概念在盲童便用时,其所指
并非一般约定俗成的意义而仅是盲童所了解的意义造成了“语”非
其“意”的现象,这是盲童语言发展的特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有的学者认为,一方面是由于先天性盲人运用了许多视觉概念,
而这些概念是他们缺乏亲身经验的,如月光、浮云、奔腾、雪亮……之类,结果因误解而错用。
另一方面,与周围环境对盲童的
影响有关。
如我们过多地用交谈的方式使盲童与环境保持联系,而
较少地让盲童直接与环境接触。
久之,语言刺激便形成为盲童的一
种习性,而使他们去追求声音的刺激,甚至到后来,盲童自己将以
无意义的语句,不断自言自语,用以解闷。
这一现象会随知识和经
验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7.智能发展的特征有些早期的研究发现视觉障碍儿童的智力并
不比视力正常儿童为差。
例如,一些采用专为盲童而设计的智力测
验如“海斯——比奈智力测验” (Hayes—Binet lnt—elligence Test),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语文部分,皆显示盲童的智商并不低
于眼明儿童(Hayes,1950)。
研究表明,盲童的智力分配较常态分配
为偏散,两极端部份的分配特多。
智商在70以下者占9.2%,在120
以上者占10.3%。
全体受试者智商的总平均数为98.8,与常人相差极微。
由此看来,盲童中特别聪慧及智能不足的比率较正常儿童为高。
这表明盲童在一般智力上,可能不致因视力缺陷而受损,但后来的许多研究发现,智能发展中的若干特殊领域则会受到视觉障碍的影响。
例如,铁尔曼与欧斯彭(Tillman and Osborne,1969)的研究发现,虽然盲童在复诵数字的能力方面(用以测验短时记忆与注意广度)要优于眼明儿童,但他们在同类测验的表现方面,则显然要比眼明儿童为差。
这与盲童生活经验的局限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