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地形图测绘原理

合集下载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CUMT-7 地形测绘技术基础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CUMT-7 地形测绘技术基础
分为12行12列,共144幅1:10万地形图。
二、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每幅1:100万地形图按经差15′,纬差10′,划分为 24行24列,共576幅1:5万地形图。
每幅1:100万地形图按经差7′30″,纬差5‘划分为 48行48列,共2304幅1:2.5万地形图。
地形图的分幅可分为两大类:梯形分幅(又 称“经纬线分幅”)和矩形分幅(包括正方 形分幅)。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梯形分幅就是按经线和纬线来划分,左、右以经 线为界,上、下以纬线为界,图形近似梯形。梯 形分幅常用于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矩形分幅是按平面直角坐标的纵、横坐标线来划 分的,图幅的上、下以坐标横线为界,左、右以 坐标纵线为界。对于工程方面需要的局部地区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面图和中小比例尺挂图和地 图集,常用矩形分幅。
一、梯形分幅
(一)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为了统一划分全球的地形图,国际地理学 会对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作了分幅和编号 方法的规定,称为国际分幅编号。
一、梯形分幅
国际分幅编号规定由经度180°起,按经差6°划 分成60个纵行,自西向东用阿拉伯数字1-60表示; 由赤道起,向南、北分别按纬差4°各分成22个横 列,由低纬向高纬各以大写的拉丁字母A、 B、……、V标明。每幅图的编号由其所在的横 列字母与纵行的数字按先横列后纵行的次序组成。
1170
144
1200
为J-50-5.
一、梯形分幅 (三)1:5万、1:2.5万、1:1万比例尺地形
图分幅编号 均以1:10万为基础。
1:5万:每幅1:10万比例尺地形图按经差15′,纬差 10 ′分成四幅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分别以大写拉 丁字母A、B、C、D表示(图7-6a)。编号方法是在 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后加上各自的代号。

七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测绘课件

七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及测绘课件

31
地形图表示方法
❖ 地貌符号
测量工作中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貌 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第 七 章
地 形 图 的 测 绘
山头
32
洼地
土木工程 测量
地形图表示方法
❖ 地貌符号 几种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其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 山谷:两个山脊之间的凹地为山谷,其最低点连线为山谷线。
比例尺的种类
数字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是用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分数表示。设图
上一线段长度为d,相应实地的水平距离为D,则该地形
图的比例尺为
d D
1 D
1 M
分子为1,分母为整数的 分数。书写形式:1:500、 1:2000、1:10000、
6
d
1:1000000等
土木工程 测量
第 七 章
地 形 图 的 测 绘
0.20
0.10
0.05
从上表可看出:比例尺越大,其比例尺精度越高。根据比例尺
的精度,可确定测绘地形图时测量距离的精度;另外,如果规定
了地物图上要表示的最短长度,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可确定测图
的比例尺。
例如要求在图上能反映地面上0.2m的精度,则因此,选用 9 测图的比例尺不得小于1:2000。
0.1mm 1 0.2m 土木 测工 量2程000
引言
第 七 章
地 形 图 的 测 绘
土木工程 测量
4
❖ 测绘地形图的程序
引言
第 七 章
地 形 图 的 测 绘
C
B
5
D
AM
E
G
F
土木工程 测量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第 七 章
地 形 图 的 测 绘

工程测量14第0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_OK

工程测量14第07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与测绘_OK

2021/8/24
21
等高线原理图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h,称为等高距或等高线间隔,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高距是相同的,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称为等高线平距。由图可 知,d愈大,表示地面坡度愈缓,反之愈陡。坡度与平距成反比。
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等高距选择过大,就不能精确显示地貌;反之,
选择过小,等高线密集,失去图面的清晰度。因此,应根据地形和比例尺
村庄的名称来命名 图号:地形图的编号。
根据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的。
2021/8/24
13
2021/8/24
14
二、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供索取相邻 图幅时用。
2021/8/24
15
三、图廓
矩形图幅: 内图廓:坐标格网线,绘图边界线,四角注坐标。 外图廓:最外边的粗线。
梯形分幅: 内图廓:经纬线,图幅的边界线 分图廓:黑白相间的线条,表示实地经纬差1' 外图廓:最外边的粗线
2021/8/24
28
地形图是怎么测绘出来的?
人们看到一张张反映地球表面形态和面貌的地形图是相当复杂的。它们是怎样测绘出 来的呢?
首先要明确确定地形图上的每个点位需要的三个基本要素:方位、距离和高程。同时 这三个基本要素还必须有起始方向、坐标原点和高程零点作依据。
图板白纸测地形图:首先就要对
,这可根据事先测量的大地控制点作为起始
32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391500 0
80 0 60 0 40 0 20 0 391400 8400 0 0
2021/8/24
B
32.54
f
h
A 46.78
23.43 iD j e 27.81 g C 12.32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三、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7-2 地貌与等高线
3.山脊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山脊最高点间的连线 称为山脊线。以等高线表示的山脊是等高线凸向低处,雨 水以山脊为界流向两侧被面、故山脊线又称为分水线 4.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下降的洼地。山谷中最低点连 成的谷底线称为山谷线或集水线
等高 线稀 疏坡 度缓
§7-3 常规测图方法
三、 经纬仪测绘法(极坐标定点)
(1)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
第七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平面图、地形图和地图 1.地图投影:地球椭球面是一个不可展的曲面,将地球椭 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来的方法。 2. 平面图:在小区域内,将地面的点位和图形垂直投影
到水平面上,相似地将图形按一定比例缩小绘到图纸上,
这样制成的图称为平面图。 3. 地形图:既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和形状,又表示出地面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 地貌与等高线
一、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也就是水平面(水准面)与地面相截所形成的闭合曲线, 称为等高线。
45米 40米 35米
30米
等高线概念
8cm 6cm
A
B
4cm 2cm
等高线绘制
100 110
120
120 130
大比例尺地形图矩形图幅大小及其代表的实地面积如下: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二)图名
通常以该图幅内最大的或最重要的居民地或厂矿企事业单位
名称,作为该图幅的图名,一般标在图幅北图框外的正中央。 (三)图号 为使地形图纸有序的存放和便于检索,对地形图的编号。图 号标注在图幅上方图名之下。
(四)接图表

第7章 地形图测绘原理

第7章  地形图测绘原理

1. 安置经纬仪:在测站点(控制点)(例如A)对中(精度要求不 高)、整平;量取仪高i(地面标志顶端至仪器横轴的垂距)。 2. 定向:精确照准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例如B),尽量瞄底部;配 置水平度盘至0o00‘00″。以第三个方向作检查。 3.立尺:立尺员将标尺(塔尺)竖立在所选的碎部点(1、2、3等) 上。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m
1:500 0.05
1:1000 0.10
1:2000 0.20
1:5000 0.50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目的:为了方便对各种比例的地形 图进行统一管理 二、分幅的方法分类 1、梯形分幅——按照经纬度进行分幅
适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国际统一规则进行分幅和编号
J-50
三、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 (1)大比例尺——1:5000以下 (1:5000,1:1000,1:500,1:200) • (2)中比例尺——1:1万~1:10万( 1:1万, 1:2.5万,1:5万,1:10万) • (3)小比例尺——1:20万以上(1:20万, 1:50万,1:100万)
四.地形图的精度 • 一般认为,人眼的分辨率为图上的0.1mm,即小于图上 0.1mm的线量无法表示、无法分辨。因此,通常将图上 0.1mm所对应的实地长度叫做地形图的精度,又称比例 尺精度。 • 地形图精度实际上是指因人眼分辨率不够高所引起的实 地长度误差mD,其大小为人眼分辨率与比例尺分母的乘积, 即: mD = 0.1mm×M 。
3. 线形符号(又叫半比例符号):长度可按比例缩绘、 但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如电力线、通 讯线、围墙、小路、田埂等。该类地物符号的中心位 置一般为相应地物的实地中心。 4. 注记符号(地物注记):用以说明地物的性质、用途、 材料、结构、种类或数量等的文字、数字或专用符号, 如、砖3、土2、茶、厂名、道路名、河水流向等。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测量学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2.矩形分幅与编号
——以坐标格网线划分图幅范围,通常使用于 1:5000以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
(1)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的正方形分幅
基本分幅: 1:5000
比例尺 图幅大小
(厘米)
1:5000 1:2000 1:1000 1:500
40×40 50×50 50×50 50×50
实地面积
三、地形图的图式符号
《地形图图式》是由国家测绘局统一制定的 地物、地貌符号的总称(见表9-2)。图式符号 分以下两类:
(一)地物符号 (二)地貌符号
(一)地物符号
1.比例符号——轮廓大,按比例缩小;
2.非比例符号——轮廓小,重要,用专用符号表示; 四类专用符号: 几何图形符号,地物中心即几何图形中心; 宽底符号,底线中心即地物中心; 直角形底符号,其直角顶即地物中心; 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其下方端点连线中心即 地物中心。
下图所示为东半球北纬1:100万地图的国际分幅和编号
北京某处的纬度为北纬 39°56′23″,经度为东经 116°22′53″, 则所在的1:100万比例尺图的图幅号是J-50
3.梯形分幅与编号
(1)旧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这三种地图编号都是在l:100万图号后分别加上自己的代 号所成。
H50C002004
002 004
小比例尺地形图
*比例尺的大小即比例尺分数值的大小。
4.比例尺精度
——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长度(受人眼判断力限制所致)。
表9-1
比 例 尺 1 500 1 1000
比例尺精度
(cm)
5
10

第7章 地形图的知识与应用

第7章  地形图的知识与应用
101 3
教室大楼
图书馆
天佑楼 学生公寓 办公楼 学生公寓
101
4
城市地形平面图
101
5
农村等高线地形图

512.0 282.0

塘 塘

513.0 282.0


水 塘 塘
渠塘塘来自樟塘水 塘
树 村
塘 塘 塘 塘 塘
水 塘
水 塘
281.0 512.0 281.0 513.0
101
1:2000
6
地形图的主要用途
地形图是国土整治、资源勘察、城乡规划、土地利用 、环境保护、工程设计、矿藏采掘、河道整理等工作的重 要资料,可以从地形图上获取地物、地貌、居民点、水系 、交通、通讯、管线、农林等多方面的信息,作为设计的 依据。 在地形图上可以: * 确定点位、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直线方位角; * 确定点的高程和两点间的高差,绘制集水线和分水线; * 计算出土地等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土石方量、蓄水量等; * 确定工程设计对象的施工数据; * 编绘出一系列专题地图,如城市规划图、地籍图等; 因此,地形图也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纬度 纵坐标 (km)
39°57′30″
4291
坐标格网 内图廓 坐标格网
90
89
外图廓
88
横坐标 (km)
4287
经纬线格网
39°55′00″ 20340 116°15′00″ 41 42 43 44 116°18′45″ N 2°30′ N 0°15′
纬度 经度
三北方向线
8
1980 西安坐标系 1985国家高程基准
2. 山脊,山谷和山坡的等高线
25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2、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h)。
一个测区内(同一幅地形图)只能采用一个等高
距,称为基本等高距 。


等高线平距:图中相邻等高线间的水平距离(d)。
地面的坡度:是等高距和平距的比值。
h i d M
式中:M——数字比例尺字母 。
由等高线平距判断坡度:

平距越大,坡度越小,等高线稀疏 平距越小,越度越大,等高线稠密

确定格网线的坐标、 注记。
确定控制点所在的方 格,按比例尺展出。 检查:在图上量取相 邻控制点间的距离。 其与理论值之差图上 0.3mm。
0.50.5
1000
900
B 6.45

800
700

600
500 500
A 4.50
600
700 800 1:1000
900
1000
二、碎步点的测绘方法(平面位置)
房屋
竹林 灌木 阔叶林 草地

非比例符号 轮廓较小的地物,或无法将其形状和大小
按比例画到图上的地物,如三角点、水准点、独立树、里 程碑、水井和钻孔等,则采用一种统一规格、概括形象特 征的象征性符号表示,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只表示 地物的中心位置,不表示地物的形状和大小。
方柱
圆柱(电杆) 气象站 路灯 喷水池
第7章 地形图测绘
学习目标:
掌握: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利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了解:地图及地形图基本知识,地图投影及地图编 制,数字化测图,地籍图与房产图测绘。
7.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一、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地物:地球表面的固定物体,边界线或特征点; 地貌:地球表面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等高线; 地形: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1

半比例符号
在宽度上难以按比例表示、 在长度方向可以 按比例表示的地物符号,称半比例符号,亦 称线状符号。此类符号用于表示线状地物, 符号以定位线表示实地物体真实位置。
符号定位线位置如下: ①成轴对称的线状符号: 定位线在符号的 中心线,如铁路、公路、电力线等。
②非轴对称的线状符号: 定位线在符号的 底线,如城墙、 境界线等。
二. 制定测图技术方案
根据测区地形特点及测量规范对图根点数量和技
术要求,确定图根点位置和图根控制形式及其观 测方法等。 确定测区内水准点数目、位置、连测方法等。 测图精度估算、测图中特殊地段的处理方法及作 业方式、人员、仪器准备、工序、时间等亦均应 列入技术方案之中。

注记符号
具有说明地物名称、性质、用途以及带有数 量、范围等参数的地物符号,称注记符号。
如工厂的名称、植被的种类说明、特殊地物 的高程注记、建筑物的种类和层数等
地貌符号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起伏
的变化分为四种地形类型:
平地: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一般在
3°以下;
丘陵: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一般在
影像图:采用航空摄影像片与手工(或计
算机)描绘线划的符号表示的地形图; 数字图:它是把密集的地面点用三维坐标 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既可转化成 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直接用于工程 设计和信息查询等。
二. 地形图的比例尺
1. 比例尺:地形图上任意线段长度(d)与地面上 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 例尺,一般用分子为1的整分数表示,即
等高线平距 d :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称 ,用d 表 示。
地面坡度 i :等高距 h 与等高线平距 d 的比值,称为 , 用 i 表示。( i = h / d )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培训讲义PPT全面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培训讲义PPT全面

(4) 等高线愈密则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则表示 坡度愈缓,等高线之间平距相等则表示坡度相等;
(5) 经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接跨越而过,应该在接 近河岸时,渐渐折向上游,直到与河底等高处才能越过河 流,然后再折向下游渐渐离开河岸;
(6) 等高线通过山脊线时,与山脊线成正交,并凸向 低处;等高线通过山谷线时,则应与山谷线成正交,并凸 向高处。
外图廓线外,除了有接图表、图名、图号,尚应注明 测量所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坐标系、比例尺、测绘日期 和测绘单位等。
7-2 地貌与等高线 一、 等高线原理
等高线,就是 地面上高程相等的 各相邻点所连成的 闭合曲线,也就是 水平面(严格来说应 是水准面)与地面相 截所形成的闭合曲 线。我们日常见到 的池塘或蓄水库的 水面与岸边的交线, 就是一条等高线。
一、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须踏勘了解测区的地形,抄录控制点的平面
及高程成果,了解其完好的程度。检查和校正仪器,准备 工具材料,拟定作业计划以及在图纸上绘制坐标格网、图 廓线和展绘控制点。 1 图纸
地形测图一般选用一面打毛的乳白色半透明聚脂薄膜 图纸。当缺乏聚脂薄膜图纸时,可选用优质的绘图纸作为 原图纸进行测绘。 2 绘制坐标格网
地形图按比例尺的不同,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 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称为大 比例尺图;1∶1万、1∶2 5万、1∶5万、1∶10万的地 形图,称为中比例尺图;1∶20万、1∶50万、1∶100万 的地形图,称为小比例尺图。
3 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测量有误差,人眼绘图亦有误差。人眼分辨角值为
三、 地形图符号 地形,就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地物指的是地球表面
各种自然物体和人工建(构)筑物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高 低起伏的形态。地形测量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把错综复杂 的地形测量出来,并用最简单、明显的符号表示在图纸上, 最后完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地形图,上述符号称为地形图 符号。

工程测量 第7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工程测量 第7章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7-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 一幅图所能包容的实地面积总是有限的。 • 当测区较大时,完整的测区地形图是由多幅图纸上下左 右拼接而成的。 • 为便于管理和使用,需对所有的地形图进行分幅、编号。 • 所谓分幅,就是划分图幅,即划定各幅图的范围。 • 分幅方法有梯形分幅、矩形(含正方形)分幅。 • 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一般按梯形分幅;大比例尺地形 图则多采用矩形分幅。
一、梯形分幅和编号方法 • 梯形分幅法是国际统一的小比例尺地图分幅方法,在全 球范围内进行分幅。 • 以地图东西边界的经度和南北边界的纬度进行分幅。即: 经线为地图的东西边界,纬线为地图的南北边界。 • 因子午线向南北两极收敛,故整个图幅呈梯形状。
1、1:100万比例尺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 纬度从0°起,纬差4°,分别向南北两极划分22横行, 用字母A,B,……,V编号。 • 经度从180°起,经差6°,自西向东划分60纵列,用数 字1,2,……,60编号。 • 图幅编号方法:“横行字母-纵列数字”。下图为东北 半球。

地物符号包括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线形符号和地 物注记等。 1. 比例符号:能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其实际形状和大小 的地物符号。 • 用比例符号测绘的地物轮廓往往较大,如房屋、稻田、 湖泊等。 2. 非比例符号:不能按地物实际占有的空间依规定的比 例尺缩绘于地形图上的地物符号,如导线点、水准点、 消防栓、路灯、电杆等。 • 此类地物的实际轮廓较小,无法按其大小进行缩绘, 但其位置及作用又很重要,必须在图上标出,故只能 不考虑其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之。
• 比例尺精度的用途——
1)测绘地形图时,确定距离测量应达到的精度。
如:测绘1:1000比例尺地形图时,其比例尺精度为0.1m,则量
距的精度只需0.1m即可。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七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二、电子全站仪的使用:(1)安置仪器和反光 镜;(2)观测;(3)成果整理。
三、应用电子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量:(1)极 坐标测量(最常用基本);(2)实时交会测 量;(3)自由设站定位。
二、位置的选择:能反映地物和地貌的特征 轮廓点或轮廓线上。
三、基本要求:一般在图上1平方厘米面积内 应选择一个碎部点,对于那些规则的几何 图形、直线段以及坡度均匀的地段,可放 宽条件,但是不宜超过规范的要求。
碎部点点位的测定方法
(1)极坐标法; (2)直角坐标法; (3)方向(角度)交会法; (4)距离交会法; (5)距离角度交会法。



貌山

山脊 山谷
意 鞍部
及 盆地 其 地性线
特征点


线
等高线的特性
(1)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高程均相等; (2)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若因图幅限制或
遇到地物符号时可以中断; (3)除悬崖和峭壁处的地貌以外,等高线通常不
能相交或重叠; (4)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5)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
二、地貌的测绘内容 测定地形起伏特征点、连接地性线、求等高
线通过点、勾绘等高线。
地物和地貌的绘制
一、地物的测绘
随测随绘,认真测绘各类型的地物(居民地、道路、 水系、管线和垣栅、植被、独立地物和境界)。
二、等高线(地貌)的绘制
1、测定地貌特征点; 2、勾连地性线(山脊线和山谷线及坡度变换线):一般
使用虚线; 3、求等高线通过的点:在同一坡度的两点间插绘等高点、
▪ 注记符号:为了表示地物的名称、种类、特征等, 对地物加以说明所采用的文字、数字或特有符号, 称为注记符号。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PPT学习教案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PPT学习教案

二、数字测图的特点
效率高 使用方便 精度高 促进了学科第40发页/共展46页
三、获得数字地图的方法
1. 全野外数字测图
2.旧图(底图)数字化
字化
(1)数字化仪数
(2)扫描仪数字 化
3.航测数字测图
第41页/共46页
数字化测图的几个环节
数据采集 图形处理 图形编辑 图形输出
第42页/共46页
第七章地形图测绘
会计学
1
§7-1 视距测量
一、视距测量原理: 利用经纬仪望远镜内的视距丝(上、下
丝)配合视距尺,根据光学和三角学原理, 同时测定地面两点间的距离和高差的方法。
第1页/共46页
优点:操作简单、快速,受地形条件限制 小 , 量 距 精 度 为 1/200-1/300 , 但 能 满足地形测量中碎部测量的精度要
高程
(m) H
1 1.42 115.5 45 33 76 30 +13 30 109.2
+ 26.22 82.54
2 1.42 51.1 78 25 98 21 - 8 21 50.0
- 7.34 48.98
3 1.74 83.8 95 18 75 05 +14 55 77.8
+ 20.40 76.72
第38页/共46页
传统的地形测量是白纸测图或模 拟法测图。
数字测图(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简称 DSM)是 一种解析、机助的测图方法,它 以野外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解 析计算,将地物地貌特征点用数 字的形式表达。测量成果是地形 特征点的数字集合形态,不仅是 绘制在纸上第的39页地/共4形6页 图,更重要的 是提交可供传输、处理、共享的 数字地形信息,即以计算机磁盘

测量学7第七章资料

测量学7第七章资料

图 7-7 对角线法绘制坐标格网
控制点 A 的坐标为 x=63302.34m,y=15333.33m,可知该点在 63.2
与 63.4 以及 15.2 和 15.4 之间,它与此方格西南角坐标的纵坐标差x
=102.34m,y=133.33m,展完后,应对图上所展控制点进行检核,
要求控制点之间的图上长度与其理论长度之差不应大于 0.2mm。
• 助曲线:按h/4基本
等高距用虚线加绘半 距等高线
§7-2地形图的测绘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有传统方法和电子速测仪自动测图系统。传统方法 主要有大平板仪测图法,经纬仪测图法;电子速测仪自动测图系统则是 将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成图一体化。
测图过程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测图控制测量的方法在小地区的 控制测量中已经介绍过了。地形图碎部测量是以测图控制点(图根点) 为测站,用经纬仪、大平板仪、电子速测仪等测量仪器,采用某种测量 方法,测定碎部点(地物、地貌特征点)的位置,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展 绘到图纸上,加注地物、地貌符号,最后经过整饰使之成为地形图。
h
• 等高线间距(等高距h):
两相邻等高线高程之差
• 平距 (d):两相邻等高线间 的水平距离
• 坡度(i): i h
d
d
四、等高线
1、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而成的
连续闭合曲线 。

高 5m

75m 70m
水平面
3、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山顶点
鞍部点
山脊线
山谷线
典型地貌等高线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
§7-1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特性 • 地图以特有的数学基础、图形符号和抽象概括
法则表现地球或其他星球自然表面的时空现象, 反映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人文现 象的状态、联系和发展变化。它具有以下的特 性: • 1.可量测性 • 2.直观性 • 3.一览性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g

第七章 地形图的测绘g

拼接示例
砼4
地形图的整饰
—原图经拼接和检查后,还应按规定的地形 图图式符号对地物、地貌进行清绘和整饰, 使图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观。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先地物后 地貌,先注记后符号”。 —等高线不能通过注记和地物。 —最后按图式要求注明图名、图号、比例尺、 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施测单位、测绘者及 施测日期等。
(1)水平距离
与视准轴垂直位置相应 的尺间隔l l cos 倾斜距离D kl kl cos 水平距离D D cos kl cos2
(2)高差
hAB h i v 高差主值 h D sin kl cos . sin 则有hAB 或hAB 1 Kl sin 2 i v 2 Dtga i v 1 Kl sin 2 2
视距测量的原理(视线水平时)
L
物镜 仪器中心 十字丝分划板 O F
l
d
φ
φ
a
f
p
δ
D
D d f 其中 f 令 K p f d .l p , f C ,有 D Kl C D 100l。

一般C 0, K 100 , 于是
视距测量的原理(视线倾斜时)
X
Y
3.0-4.5
3.0-4.5
矩形分幅规格
比例尺 1:5000 1:2000 图幅(cm) 实际面积 (Km2) 40*40 4 50*50 1 一幅1:5000 含本图幅数 1 4
1:1000
1:500
50*50
50*50
0.25
0.0625
16
64
§7-6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原理 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视距测量的误差及注意事项

第七讲地形图测绘

第七讲地形图测绘

2、地物的测绘
1)分类 自然地物 如河流湖泊、地形、独立岩石等; 人工地物 如房屋、铁路,高压线、桥梁等。
所有地物都应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在地形图 上。
2)地物在地形图上表示的原则
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将它们的顶面轮廓 特征按几何相似缩绘在地形图上,如房屋、 河流、运动场等,有些还要在边界范围内 绘上相应的说明符号,如森林、草地等。
第七讲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定义
在控制测量工作之后,以控制点为测站, 测定其周围的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平 面位置和高程,按测图比例尺缩绘在图 纸上,并根据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 勾绘出地物、地貌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形成地形图。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
①经纬仪测绘法 ②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 ③大平板仪测绘法 ④摄影测量 ⑤全站式电子速测仪测图
H测点= H测站+h=HA+ Dtg i v = H视+ Dtg v
6、展碎部点:
在图纸上,按β、D,定出点1的位置。 用量角器和三棱尺将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 并注以高程。
注意 为检查测图质量,仪器搬到下一站 时,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碎部 点,以检查由两站测得该点的平面位置 和高程是否相符。如相差较大,则应查 明原因,纠正错误,再继续进行测绘。
(2)测绘地形图时,除测绘地貌特征点 外,还应考虑地形点密度和最大视距。
地貌点过密或过稀不仅会使勾绘等高线 困难,而且不利于准确表示地貌。一般 要求在图上地貌点间距为2cm-3cm。
如果用视距法测量距离,应限制视距长度。 视距长度与测图比例尺有关和地物的重 要程度有关。
如果采用测距仪测距,碎部点的距离一般 没有限制,只需考虑测图时展点方便。
(二)配置
1、工具: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 量角器、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 地形图总是依一定比例缩绘而成,其缩小的程度用地形 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形图的比例尺是指地形图上任一线 段的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D之比, 用1 :M表示,即: 1 :M = d : D M称为比例尺的分母,M越大比例尺越小 • 数字比例尺:用1/M表示,如1:500,1:1000,1: 2000…. • 图示比例尺:可消除纸张伸缩的影响
二、经纬仪测图法
• (1)配置 • 1、工具 经纬仪、图板、塔尺、小钢尺、量角器、 三棱尺、计算器、铅笔、橡皮等 • 2、人员 观测员、记录员、绘图员各一人,立尺员2 人
二.碎部测量与碎部点的选择 (2).碎部测量 • 所谓碎部测量是指在测站点(等级控制点或图根点)安 置经纬仪,在旁边架设绘图板,测量出测站周围所有的 地物、地貌特征点(这些特征点又叫碎部特征点,简称 碎部点或细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依选定的比例 尺展绘在图纸上。
一. 地物符号 1. 比例符号:能按规定的比例尺缩绘其实际形状 和大小的地物符号。用比例符号测绘的地物轮 廓往往较大,如房屋、稻田、湖泊等。 2. 非比例符号:不能按地物实际占有的空间依规 定的比例尺缩绘于地形图上的地物符号,如导 线点、水准点、消防栓、路灯、电杆等。此类 地物的实际轮廓较小,无法按其大小进行缩绘, 但其位置及作用又很重要,必须在图上标出, 故只能不考虑其大小,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之。
二. 地貌符号(等高线) •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

在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有多种,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 高线表示。 1. 等高线的概念 • 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连续 闭合曲线。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下面借助水平 面与山头相截时的情形来理解等高线的意义。
• 设想有一座位于平静湖水中的小岛(山头),山顶被湖 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80米,然后湖水逐渐下降, 山头便会露出水面,出现一条闭合的水与山的交线,曲 线上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该曲线称为等高线。假设湖 水每降落5米便记录一次山与水交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 则可得到一组高程相差5米的等高线:75米、70米、65 米、60米……。
1. 安置经纬仪:在测站点(控制点)(例如A)对中(精度要求不 高)、整平;量取仪高i(地面标志顶端至仪器横轴的垂距)。 2. 定向:精确照准另一个已知控制点(例如B),尽量瞄底部;配 置水平度盘至0o00‘00″。以第三个方向作检查。 3.立尺:立尺员将标尺(塔尺)竖立在所选的碎部点(1、2、3等) 上。
l1
l2
l3
•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 (2)地貌取地形线坡度或方向变化的点
山峰的最高点、山脊线或山谷线的方向变换点和坡度 变换点、鞍部点、山脚线的转折点等。 对地貌而言,山顶(2、6)、山谷(3)、山坡坡度变化 点(4、5、7)以及山坡与平地的交界点(1、8)等都 是特征点。
§7-4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一、视距测量 • 为固定角,AB是其平分线,AB⊥MN;当MN的长度l已知时, A至B的距离为:
l D ctg 2 2
• 设计经纬仪和水准仪时,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上、下丝相对 于仪器中心的张角为34′22." 6;并使右下图中的F位于仪器的几 何中心(即f+δ =0),于是有: D=100 l • 高差h=i-v; B点高程:B=A+i-v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m:2000 0.20
1:5000 0.50
7-2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一、目的:为了方便对各种比例的地形 图进行统一管理 二、分幅的方法分类 1、梯形分幅——按照经纬度进行分幅
适用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国际统一规则进行分幅和编号
J-50
D C
1、对角线 法
A B
• 2、软件绘制——AutoCAD、南方Cass
• 3、格网检查
要求:格网交点应 在同意条直线上, 最大偏差不超过 0.2mm;每格长度 偏差也不应大于 0.2mm;每一个网 格对角线偏差不超 过0.3mm。
三、展绘控制点
•1、确定坐标格网的坐标、注记 •2、确定控制点所在方格,按比例尺展出 •3、检查相邻控制点距离(AB、BC…),误差不能超过图上 0.3mm。
峭壁
陡崖
悬崖
(三)、等高线的特性
(1)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 每条等高线必为闭合曲线,如不在本幅图内闭合,也 在相邻的图幅内闭合。 (3) 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当等高线重迭时, 表示陡坎、绝壁;相交表示悬崖。 (4) 山脊线(分水线)、山谷线(集水线)均与等高线 垂直相交。 (5) 等高线平距与坡度成正比。在同一幅图上,平距小表 示坡度陡,平距大表示坡度缓,平距相等表示坡度相同。换句 话说,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密,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就稀。 (6) 等高线跨河时,不能直穿河流,须绕经上游正交于 河岸线,中断后再从彼岸折向下游。
地面坡度i(多用%表 示),α为地面倾角
h i tan d
由于h为定值,所以倾角与 d成反比
等高线平距
3. 等高线的种类 (1)首曲线:按基本等高距(即统一规定的等高距)绘 制的等高线,其线宽为0.15mm。 (2)计曲线:高程能被5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计 曲线需加粗描绘,线宽为0.3mm。为便于判读,计曲线 上可注记高程,字头朝高处。相邻两条计曲线之间有4 条首曲线。 (3)间曲线: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绘制的等高线称之, 用线宽为0.15mm的长虚线表示。当首曲线不足以表示 地貌的局部特征时(如坡度较缓但不均匀)用之,可以 不闭合。
三、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
• (1)大比例尺——1:5000以下 (1:5000,1:1000,1:500,1:200) • (2)中比例尺——1:1万~1:10万( 1:1万, 1:2.5万,1:5万,1:10万) • (3)小比例尺——1:20万以上(1:20万, 1:50万,1:100万)
四.地形图的精度 • 一般认为,人眼的分辨率为图上的0.1mm,即小于图上 0.1mm的线量无法表示、无法分辨。因此,通常将图上 0.1mm所对应的实地长度叫做地形图的精度,又称比例 尺精度。 • 地形图精度实际上是指因人眼分辨率不够高所引起的实 地长度误差mD,其大小为人眼分辨率与比例尺分母的乘积, 即: mD = 0.1mm×M 。
80m 75m 70m 65m
80m 75m 70m 65m
• 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 上(即按各等高线的平面位置绘图),按规定的比例尺 缩绘到图纸上,并在曲线上注上相应的高程值,就得到 表示该山头(小岛)地貌的等高线图。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大小可根据需要或地形确定。
3. 线形符号(又叫半比例符号):长度可按比例缩绘、 但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符号,如电力线、通 讯线、围墙、小路、田埂等。该类地物符号的中心位 置一般为相应地物的实地中心。 4. 注记符号(地物注记):用以说明地物的性质、用途、 材料、结构、种类或数量等的文字、数字或专用符号, 如、砖3、土2、茶、厂名、道路名、河水流向等。
示坡线
(2)山脊与山谷 •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 山脊线。若一组等高线在弯曲处都是凸向低处,则该组 等高线表示的地貌是山脊,如左下图。 •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低洼地,位于两个山脊之间。 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描述山谷的等高线 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如右下图。
(3)鞍部 •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用等高线 表示鞍部时,是用一组大的闭合曲线套着两组小的闭合 曲线,这两组小闭合曲线之间的低处就是鞍部,如下图 所示。
• 除了山头、洼地、山脊、山谷和鞍部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地貌, 如悬崖、峭壁、陡崖等。《图式》中有相应的表示符号。 • 峭壁:坡度大于70o的陡峭崖壁;陡崖:地表坡度达90o 。因等高 线太密或重合,故用专门的符号表示。 • 悬崖的形状如右下图所示。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上时会与 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2.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1)等高距:相 邻等高线之间 的高差叫等高 距。 在同一幅图 中,一般只能 采用同一种等 高距。 等高距越小, 用等高线表示 的地形细部就 越详尽;反之 则粗糙
等高线平距
(2)等高线平 距:相邻等高线 之间的水平距离 叫等高线平距。
等高线平距不 是固定的,而是 随实地坡度的大 小而异。 地面坡度越大, 相应的等高线平 距就越小,反之 亦然。 可以根据地形 图上等高线的疏 密判定地面坡度 的陡缓。 等高线平距
第7章 地形图测绘原理
§7-1 §7-2 §7-3 §7-4 §7-5 概述 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图式 碎部测量 数字化测图简介
§7-1 概述
一.地形图的概念
• 地(形)图(topographic map):可分为普通地图 (general map)和专题地图(thematic map) • 普通地形图:根据正射投影(保角)原理,以一定的测 量方法(地形测量或摄影测量),将地球局部表面的自 然现状和社会经济状况(即水系、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 和居民地、独立地物、道路等社会经济要素)通过概括 和取舍,按一定比例缩绘,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的平面 图形。图上不仅反映出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和 相互关系,而且能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
§7-3 测绘准备工作
测地形图分为:白纸测图(模拟测图)(analog map)与数 字测图(digital map)
一、图纸选用
主要有:1、磅纸(工程制图纸)
2、聚酯薄膜——透明、不变性、可清洗。坐标网格一 般易绘制
二、坐标格网绘制
• 方格网大小:50cm×40cm、 50cm×50cm、 40cm×40cm • 方格大小: 10cm×10cm
4、三北方向线与坡度尺 5、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6、成图方法与测绘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