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_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4期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
*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陈诗一
内容提要:在金融海啸凸显实体经济重要性和工业反哺农业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本文
讨论了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的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中国工业38个二位数行业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库,利用超越对数分行业生产函数估算了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进行绿色增长核算。本文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总体上已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中国工业增长的源泉,劳动和排放增长贡献较低甚至为负。但是,一些能耗和排放高的行业仍然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实现中国工业的完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工业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¹,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更是高达918%,相对于前30年的大起大落和剧烈波动,新的经济增长更加平稳有序。众所周知,中国增长具有浓厚的二元经济色彩,是以农业补贴工业取得的,正如图1a所示,以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的GDP份额从解放初期的超过50%持续下降到2006年的1117%,年均增长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314%,而工业GDP则保持了高达1115%的年均增长,其份额从1952年的1716%稳步提高到2006年的4313%。中国工业的这种高增长依赖于重要要素的大量倾斜投入,以改革开放期间为例,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112%,工业资本存量年均增长912%,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碳(CO2)排放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和613%,而工业部门所吸纳劳动力的增长率只有119%。从图1b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期间只占全国4011%的工业GDP的取得却消耗了全国6719%的能源,排放出全国二氧化碳的8311%。显然,中国工业的高增长带有明显的高投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征。在这个相对漫长的工业化初期阶段,固然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发展是失衡的,但是本文更关心的是严重依赖资源投入的中国工业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这在金融危机彰显实体经济重要性的今天以及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力推动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背景下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最终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灾害频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采纳可持续发展概念,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当然,基于不同领* 陈诗一,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shiyichen@。作者感谢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01)和复旦大学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研究0课题对本研究的资助,同时感谢匿名审稿人的有益评论,文责自负。
¹这里增长率都按几何均值计算而得,其中GDP、工业总产值和资本存量增长按1990年可比价水平计算。
41
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1953)2006)
数据来源:5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6、历年5中国统计年鉴6和5中国能源统计年鉴6等。作者绘制。
域的具体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较多是从经济、技术、环境和社
会这些维度来进行定义,并使用不同模型来度量可持续性,涉及资源配置、技术进步、节能减排、收入分配、公平和制度等众多指标。比如,林毅夫(Lin,2004)认为技术进步是判断经济增长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指标,基于中国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判断,他断言中国经济在未来二三十年仍然可以保持年均8%的高增长。大多数文献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根据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来判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认为要素扩张型为主的粗放型增长不可持续,只有生产率不断
得到改善的集约型增长才是可持续的
(Solow,1957;Krugman,1994;Young,1995;Zhengetal.,2007)。其中比较著名的是Krugman和Young根据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结果得出东亚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推动,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结论。当然也不乏对此提出批评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长期以来很少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对增长的影响,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是由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担忧而催生的这样一个
现实。
图2 主要国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比较(1965)2006)
正如前述,中国工业的高增长是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代价的,在经济发展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数据来源:摘自2007年5世界能源统计年鉴6等。作者绘制。能源价格的大幅提高和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对中国工业发展可持续性的研究不能再忽略能源和环境要素。图2清楚显示,伴随着中国的初步工业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急剧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其中又以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快,这与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不洁净的煤炭所占的比例很高相关。事实上,中42
2009年第4期
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节能减排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早在1997年5京都协议书6签订之前就开始着手关闭大量的小煤矿、小火电等企业,淘汰水泥、钢铁等行业的落后产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也促使企业引进节能减排技术,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煤炭等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和非国有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导致的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使得稀缺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更有效率。这些努力初见成效,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从19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中国的能耗和排放增长得到了显著抑制,单位GDP的能耗和碳排放也持续下降。然而,2003年后,中国的重化工业化趋势再度显现,房地产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加大,机电和化工等产品出口份额的增加,所有这些都带动了采掘业、石油和金属加工业、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和机械设备制造等重化工业行业的急剧膨胀,中国的能耗和排放再次大幅增长,这给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指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在学术界引起了中国应该走何种工业化道路的激烈争论。
不管怎样,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会停止,能源和污染密集型的钢铁、水泥和化工等行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会在经济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事实上我们正面临着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迅速实现工业化与进行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双重压力。随着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以及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明显增强,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