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例研究案例
初中物理教研组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校物理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以一次物理教研组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教研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旨在通过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研活动过程1. 教研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实施方法等。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确定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探究式教学案例进行研讨。
2. 教研实施(1)分组研讨各小组根据所选取的案例,分析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和心得体会。
(3)集体讨论全体教师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3. 教研总结(1)总结本次教研活动的收获,明确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2)制定下一步教研计划,确保探究式教学在课堂中得到有效应用。
四、教研成果1. 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
2. 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积极参与,学习兴趣和效果得到提高。
3. 教研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五、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选取的案例为“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以下是该案例的具体实施过程: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过程: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分析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初中物理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推动物理教学研究的发展,我校物理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文以我校物理教研组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分析其特点、成果及启示。
二、案例介绍1. 案例背景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实践和反思,探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 案例过程(1)研讨阶段教研组全体成员针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以下问题:1.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4.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2)实践阶段针对提出的问题,教研组成员进行了以下实践: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2. 重视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精练,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4. 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关注和发展。
(3)反思阶段教研组成员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以下共识: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教师要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4. 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三、案例分析1. 案例特点(1)问题导向。
本次教研活动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实践导向。
教研组成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实践探索,提高教学效果。
(3)反思导向。
教研组成员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案例成果(1)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1. 重力案例1-1:重力的概念问题描述:请解释重力的概念,并说明重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
解答: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重力对物体的作用表现为使物体受到向下的拉力,使物体沿着重力方向加速下落。
案例1-2:重力加速度问题描述:请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说明重力加速度是如何随高度变化的。
解答:重力加速度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大约为9.8 m/s²。
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地球的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高空或宇宙空间中,重力加速度的值会有明显的变化。
2. 运动和力学案例2-1:直线运动问题描述:请解释直线运动的概念,并说明直线运动的特点。
解答: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速度发生变化。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轨迹为直线,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简单。
案例2-2:抛体运动问题描述:请解释抛体运动的概念,并说明抛体运动的条件。
解答:抛体运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进行的运动。
抛体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必须具有初速度,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斜抛运动、平抛运动和竖直抛运动。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具有初速度的运动。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具有初速度,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的运动。
竖直抛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具有初速度,水平方向没有初速度的运动。
抛体运动的特点是运动轨迹为抛物线,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复杂。
3. 能量和动力学案例3-1:动能和势能问题描述:请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中学物理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物理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将探究式教学理念融入到物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2. 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
3.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物理实验室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探究式教学理念及方法介绍3. 案例分析4. 教师交流与讨论5. 总结与反思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活动流程进行了说明。
2. 探究式教学理念及方法介绍(1)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
3. 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以下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案例一:初中物理《力的作用》教学案例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力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案例二: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案例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教师交流与讨论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针对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纷纷表示,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5.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探究式教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1)加强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知水平。
初中物理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初中物理微型课题研究案例
哇塞,初中物理微型课题研究案例,这可太有意思啦!比如说,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摩擦力”这个家伙呀!想象一下,你在冰面上走和在普通地面上走,那感觉截然不同吧!这就是摩擦力在“搞鬼”呢!
有一次我们小组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
我们几个人就像小小科学家一样,找各种东西来做实验。
“嘿,你把那个球放水里试试!”“哎呀,快看,它浮起来啦!”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我们可不是瞎玩哦,是带着问题去探索呢!我们发现同样是球,铁球就沉下去,而塑料球就浮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不断尝试,观察,我们终于弄明白啦!这种自己找到答案的感觉,简直太棒啦!就像解开了一道超级难的谜题!
还有啊,研究“声音的传播”也很有趣哟!我们在教室里大喊一声,能听到回声,可到了空旷的操场上喊,回声就不明显了。
这是为什么呀?我们就琢磨呀,是不是和周围的环境有关系呢?于是我们又到处去尝试。
这不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的奥秘嘛!
研究这些微型课题,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让我们对这个神奇的世界多了一份了解和好奇呀!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探索科学的大门。
我们
应该多去尝试这样的研究,去发现那些藏在生活中的物理秘密,难道不是吗?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物理的魅力呀!
我的观点就是:初中物理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趣,还超级有用,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呢!。
初中物理学科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物理教研组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明确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针对即将到来的某一节课,教师们共同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见解,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探究需求的教案。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教研组长安排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公开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观摩教师认真记录教学过程,课后进行评课交流。
3. 经验交流观摩课后,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首先,公开课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其他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接着,教研组长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提出以下建议:(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设计问题,引导思考。
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3)注重实验,强化实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1.《运动状态的比较研究》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将学生们的观察和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状态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效果显著。
2.《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将力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力学知识。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题的解法,课堂效果显著。
3.《热力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本文描述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讲解热力学的概念和运用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热力学的相关概念,课堂效果优秀。
4.《光学反射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反射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实验效果良好。
5.《电路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电路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电路知识,实验效果显著。
6.《显微镜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显微镜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结构和显微镜使用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学生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效果优秀。
7.《张力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张力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弹性力学知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弹性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实验效果良好。
8.《物理思维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物理思维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物理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定理,实验效果显著。
9.《空气密度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空气密度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空气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效果优秀。
10.《物理史话教学》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物理史话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初中物理课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我国各地纷纷开展物理课教研活动。
本文以某地区初中物理课教研活动为例,对教研案例分析。
二、教研活动概述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物理素养”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反思等方式,探索适合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活动时间为一天,分为三个环节:教学观摩、研讨交流和总结反思。
三、教研案例分析1. 教学观摩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
两位教师分别以“光的折射”和“浮力”为主题,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
(1)案例一:光的折射该教师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折射原理,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眼镜、放大镜等,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2)案例二:浮力该教师以“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为切入点,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浮力的产生和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在实验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浮力现象。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浮力规律。
2. 研讨交流观摩课后,教研组进行了研讨交流。
教师们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3)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在研讨交流中,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3. 总结反思在总结反思环节,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物理教研组于2023年3月开展了以“深化物理教学,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活动目标1. 提高物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即将开设的物理课程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接着,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制定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组组织了一次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全体物理教师观摩学习。
观摩课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点评。
3. 专题研讨针对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组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包括:(1)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3)如何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4)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心得,共同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4.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制定了改进措施。
同时,教研组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形成了教学反思汇编,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成果1. 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探讨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3.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100个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解析
100个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解析案例1:重力的方向{content}案例2:物体的质量{content}案例3:速度和速率{content}案例4:力的作用效果{content}案例5:压力的概念{content}案例6:浮力原理{content}案例7:热量的传递{content}案例8:光的传播{content}案例9:声音的产生和传播{content}案例10:电路的基本概念{content}案例11:欧姆定律{content}案例12:磁场的性质{content}案例13:摩擦力的作用{content}案例14:简单机械的应用{content}案例1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content}案例16:大气压力的作用{content}案例17:水的沸点和凝固点{content}案例18:热能的转换{content}案例19:光的折射现象{content}案例20:透镜的应用{content}案例21:平面镜成像原理{content}案例22:物态变化的现象{content}案例23:温度的测量{content}案例24:气压的测量{content}案例25: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content}案例26:杠杆原理的应用{content}案例27:滑轮组的工作原理{content}案例28:功和能量的概念{content}案例29:动能和势能的转化{content}案例30:机械能的守恒{content}案例31: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content}案例3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content}案例33:电阻的特性{content}案例34:电能的转换和守恒{content}案例3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ontent}案例36:电磁感应现象{content}案例37: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content}案例38:声波的特性{content}案例39:声音的传播和反射{content}案例40:回声的产生和应用{content}案例41:光的色散现象{content}案例42:光谱的分布{content}案例43:太阳的辐射能量{content}案例44:红外线的应用{content}案例45:紫外线的特性与作用{content}案例46:光纤通信的原理{content}案例47:光的衍射现象{content}案例48:光的干涉现象{content}案例49:大气层对光的影响{content}案例50:地震的成因与波速{content}案例51:声纳的原理与应用{content}案例52:回声定位的原理{content}案例53:光的传播与大气折射{content}案例54:彩虹的形成原理{content}案例55:光的散射现象{content}案例56: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吸收{content}案例57:物体的热辐射{content}案例58:红外照相的原理{content}案例59:紫外线照相的应用{content}案例60: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content}案例61:光纤照明系统的设计{content}案例62:光盘的读取原理{content}案例63:激光打印机的成像原理{content}案例64:光电池的原理与应用{content}案例65:太阳能电池的特性{content}案例66:光能的转换与储存{content}案例67:光合作用的原理{content}案例68:植物的光周期现象{content}案例69:风的形成与气压梯度{content}案例70:风的加速与摩擦力{content}案例71: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content}案例72:龙卷风的成因与特性{content}案例73:云的成因与分类{content}案例74:雾的形成与消散{content}案例75:露和霜的成因{content}案例76:降水量的测量与计算{content}案例77:蒸发与蒸腾的作用{content}案例78:水的表面张力{content}案例79:冰的融化与凝固{content}案例80:冰期的成因与分布{content}案例8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content}案例82:地球的极移与地壳运动{content}案例83:地震波的传播与断层{content}案例84:海啸的形成与传播{content}案例85:地球的磁场与磁暴{content}案例86: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content}案例87:太阳的特性与活动{content}案例88: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周期{content}案例89:太阳风的成因与影响{content}案例90:太阳耀斑的特性与影响{content}案例91:恒星的形成与演化{content}案例92:恒星的大爆炸与超新星{content}案例93:星系的形成与结构{content}案例94:星系的红移与宇宙膨胀{content}案例95:黑洞的形成与特性{content}案例96: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content}案例97:宇宙的大尺度结构{content}案例98:宇宙的起源与演化{content}案例99:人类对地球的影响{content}案例100: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content}。
2024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5篇)
2024年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5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篇一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方案,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根据,以“减负增效、进步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开展为目的,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才能和专业开展。
二、工作重点:1、标准落实教学常规。
2、进步初二年级的教学质量,稳定毕业班物理化学的教学工作。
3、积极组织参加教师的各类培训,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开展,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4、继续完善三类课程建立,推出具有探究特色的课社团。
三、详细工作:〔一〕以常规促实效1、备课:集体备课。
按“四定”开展活动〔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做到主题明确、基于课程标准下导向课堂导向设计,集体讨论细化教学活动设计对应每节课三维目的的落实,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交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资共享,精选例题和习题,在集体备课的根底上按照班级特点表达二次备课。
开学第1周及期中考试后,将对组内每位教师的教案进展检查。
2、上课:课堂上注重学生经历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过程,精心设计问题和创设情景,重点推进“让学生想和说”,教学目的明确,aischool技术的使用辅助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积极加强理化生知识和生活、社会的联络,精心设计环节,因材施教,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考虑和活动,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思维才能培养,进步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同时要求教师2分钟预备铃按时到岗。
加强实验教学。
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理化实验操作考逐步进入中考总分〔分值为15分〕。
平时教学中按照上海市初中学业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范围,其中理化各六个实验,各年级六、七、八各任课教师明确考试范围和操作标准,方案安排各年级进展实验操作测试。
初中物理课堂案例分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课堂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堂案例分析1. 引言在教育领域,初中物理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
作为特级教师,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培养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课堂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 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了一节初中物理课,课题为《光的折射》。
课堂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物理基础较好,但对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入。
教师在课前已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并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过程分析3.1 导入环节教师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提出问题:“为什么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了?”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3.2 新课讲解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光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折射。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光在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折射定律。
3.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到光的折射在光纤通信、眼镜等方面的重要性。
3.4 练习与反馈教师布置一道课后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案例优点与不足分析4.1 优点(1)教师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
(3)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4)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讨论。
(2)习题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解答困难,影响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较为单一,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5. 改进措施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时间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
初中物理组教研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物理教研组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初中物理组开展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案例描述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物理《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为例,组织全体物理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主备教师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接着,其他教师围绕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交流了以下观点:(1)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
(2)关注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物理规律,提高实践能力。
(4)注重课堂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结束后,主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其他教师观摩课堂教学,认真记录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
在教学观摩环节,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意见:(1)课堂导入环节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3)实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学生参与度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4)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课题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物理教研组确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通过查阅文献、开展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案例等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
初中物理课教研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
为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案例以某初中物理教研组开展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分析其教研过程、成果及启示。
二、教研过程1. 确定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研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教研组全体成员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文献,了解了当前物理教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收集教学案例:教研组收集了近年来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为本次教研活动提供参考。
(3)制定教研计划:根据教研主题,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教研计划,包括教研时间、地点、内容、形式等。
3. 教研实施(1)案例分享:教研组全体成员分享了各自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教学策略,如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分组讨论:将教研组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3)专家点评:邀请物理学科专家对教研组成员的教学案例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4. 教研总结(1)整理教研成果:将教研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教学策略、教学案例等进行整理,形成教研成果。
(2)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研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2. 优化了课堂教学:教研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物理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启示1. 注重教研主题的针对性:教研活动应围绕教学实际,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对于初中的物理课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明白,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班会。
这里的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案例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
案例描述:通过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验背景和目的;
2. 演示实验过程,观察小球滚动的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总结实验结果,概括机械能守恒定律。
案例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案例描述: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的串联
和并联关系。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和实际
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2. 搭建串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 搭建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对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
案例三:光的折射与反射
案例描述: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光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 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
3. 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折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
4. 对比反射和折射的特点和应用;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总结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规律。
...
(以下省略,共计一百例案例)。
初中物理课堂案例分析讨论(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初中物理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物理案例分析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典型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案例分析讨论,以提高教学质量。
案例一:光的折射在教授光的折射现象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放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弯折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铅笔会看起来弯折?”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光的折射原理。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疑问,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案例二:欧姆定律在教授欧姆定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在电路中加入不同电阻,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探索欧姆定律。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疑问,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欧姆定律,并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案例三:能量守恒在教授能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滚摆上升和下落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滚摆的运动,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滚摆的上升和下落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能量守恒定律。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疑问,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讨论,我们可以发现,有效的初中物理案例分析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物理_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以某中学八年级物理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案例描述某中学八年级物理课程以《力学》为主题,主要内容包括力学基础知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授课。
以下是该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不高。
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误解,认为物理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这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效果。
2. 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讲解知识点,缺乏与学生互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3. 实验教学不足。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该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验环节相对较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4. 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改进措施1.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物理竞赛、实验展示等;(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2. 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
3. 加强实验教学。
教师应合理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实验次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3)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案例分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课程案例分析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课程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我国某初中一年级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及教学策略。
课程内容涉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
二、案例描述1.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引导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并能运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拉车、提水等,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
(3)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如“如何计算两个力的合力?”、“如何判断一个力是否为两个力的合力?”等。
(4)练习巩固:教师布置针对性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批改、讲解,确保学生掌握知识点。
(5)拓展延伸:教师介绍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桥梁设计、航天器发射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3.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练习成绩: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评价,以便对教学进行改进。
三、案例分析1.教学难点的处理在本案例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等方式,降低了知识点的抽象程度,有助于学生理解。
2.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如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等。
同时,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巩固等环节,确保学生掌握重点知识点。
初中物理教研活动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物理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物理素养。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教学观摩和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主题,各备课组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共同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教学观摩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次活动安排了优秀教师的公开课。
在公开课上,教师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巧,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3. 教学反思公开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教学反思。
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4. 专题讲座为了拓宽教师们的教学视野,本次活动邀请了物理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涉及物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使教师们受益匪浅。
四、活动过程1. 集体备课各备课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 教学观摩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
在公开课上,教师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公开课后,各备课组进行了教学反思。
教师们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讨论,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例如,针对教学重难点的讲解,教师们提出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例研究报告
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
一、提出问题: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思维?
现状分析:随着新教学理念在物理课堂中应用,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问题的设计和诱导上,大多数教师对于问题的由浅入深层层诱导难以把握,造成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使学生思路和思维混乱,就此提出“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层层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问题共同探究。
思路设计:在《升华和凝华》的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旋律,以教师演示实验、资料介绍为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图片、实物加以启发引导,由“趣”激“情”,由“情”探“疑”,由“疑”得“知”,由“知”育“能”。
设计层层诱导的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尽量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轻松学、愉快学。
一、教学实施案例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图片、固态碘、试管夹、圆底烧瓶、灯片
教程:
(一)导入课题
1、大家好,看到你们的眼神,我就知道你们个个精灵活现,认识你们真的很高兴,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雾淞》
2、为了解它的形成原因,我们共同探究,有信心吗?
3、还是让我先考考你们?
物质从固态——液态,物质从液态——气态分别是什么过程
固态
液态气态
4、猜想怎样变化是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并说明理由。
猜想产生条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哪个伴随着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简述理由。
(二)探究实验
1、认识器材:黑色固态碘,圆底烧瓶、酒精灯、试管夹
2、介绍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会观察和用准确语言来表达现象。
3、均匀加热烧瓶中的碘让学生叙述现象。
4、让烧瓶放在桌子上冷确观察现象,并思考其过程怎样发现它放热?
5、让学生归纳出观察现象时要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是否吸热放热的角度考虑。
在定义中补充“直接”这个词语,同时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相互的过程
回顾变化条件,用掌声来祝贺大家猜想成功!
(三)模拟实验
1、欣赏到漂亮的“雾淞”现象,到底是什么物态变化?哪个能简述它的形成过程吗?
2、不错,那么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来模拟“雾淞”现象?
3、论证实验的可行性,选取了其中一种。
器材:奈丸、可乐瓶、松树枝、洒精灯
4、让学生分组实验,体验升华和凝华的过程,讨论得出:在寒冷的冬天,过饱和的水蒸气遇强冷直接凝结物休表面。
夜间降温物体表面霜举一反三:水蒸气小冰晶
空中凝华下落地面雪(四)导入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
讨论易升华和凝华的物质:臭丸(卫生球、奈丸)冰、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金属钨
用途举例:运用干冰升华吸热进行食物保鲜、人工降雨、工业致冷和医学上的冷冻疗法。
现化高速飞机运用石墨升华克服热障。
(五)小组思考
1、用久了的灯泡比新灯泡灯丝更细,并且内壁发黑,请你分析其原
因?
附:灯泡使用时,灯泡的温度很高,但没有达到钨的熔点,灯丝变细是由于固态钨遇热升华成了钨蒸汽;灯灭温度降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遇冷直接凝华成小颗粒附在其表面,故灯泡用久了就会变黑。
2、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
附: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向外放出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升高;而化雪时在0以下,有些雪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吸收一定的热量,0以上时还有雪会熔化成水,同时熔化的水又会发生蒸发现象,升华、熔化、蒸发都在吸收周围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六)课堂小结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方法、能力
(七)课外探究
1、查阅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各种方法。
2、阅读,《水的故事》想想怎样保护水资源?
三、教学反思:
(1)、自我反思
在设计和执教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升华和凝华》这课中,我致力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化解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a、为培养学生的思维,精心设计问题,努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
本课由欣赏图片导入课题,创设思维情境,并选入许多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实例,贴近生活,拉近思维的距离。
“碘升华实验”和“模拟雾淞现象”使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其产生愿学、乐学、轻松学和愉快学的心态。
b、设计问题应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使学生明确有目的,思维顺畅。
例如:导入时先让大家说说,物质变化的基本过程:固态—液态—气态,让学生能不能发现有的物质可以不经过液态的过程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进行猜想,固态和气态之间到底怎样变化才是升华和凝华?并说明理由,使学生想像的空间进一步增强;接着猜想在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中哪个是吸热,哪个是放热的过程?使问题更加明朗清晰,达到应有的效果。
c、虽然新课标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严密性,但对于问题的难
度要求热把握准确,增加思维的深度。
如反馈检测练习中的问题“为什么下雪不冷,化学冷?”它综合四种物态变化,要求熟悉它们产生的基本条件,提升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全面巩固了所学知识。
教学中主要困惑是如何让学困生和异质生提高思维和积极性,缩小差距,让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受,培养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2)、集体反思
在听完《升华和凝华》的课堂教学后,教师“在理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有新的突破,整个课堂气氛活跃,符合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想了许多办法,围绕中心的问题,层层落实,各个击破主要优点在于:
a、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太胆参与,师生双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b、设计问题和诱导问题有较多的方法和技巧,成功的诱导确实需要精心设计。
c、来源于生活的问题,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想办法使物理学科真正走向生活,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物理的兴趣,学以致用,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
d、听到较多对学生的鼓励、表扬和肯定。
着力于培养“我能行”的自信心,千方百计使学生乐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主要不足:
a、个别学困生无法跟上整体思维的脚步,应适当照顾,进行因材施。
b、学生综合表达能力不强,缺乏条理性,应多加强训练。
(3)、学生反馈:
本堂课学的轻松愉快,不仅学到了“升华和凝华”的有关知识,更重要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我们学到了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听到老师的鼓励,我们信心百倍,才会多动脑,齐思考,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享受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