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食品化学_水和冰解析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 第二章 水PPT课件

食品化学 第二章 水PPT课件

应用aw =ERH%时 必须注意:
① aw 是样品的内在品质,而ERH是 与样品中的水பைடு நூலகம்气平衡是大气性质
②仅当食品与其环境达到平衡时才 能应用
A
B
第二章 水
11
C
第二章 水
12
D
第二章 水
13
3、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1)疏水相互作用
疏水水合(Hydrophobic hydration):当水与非极性 物质混合显然是一热力学不利过程(△G>0)。由于非极 性物质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 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使得熵减小,此过程成为疏水水合。
从左图可以看出,每个 水分子能够缔合另外4个水 分子(配位数为4),即1, 2,3和W',形成四面体结构 。
第二章 水
5
2、水的结构
纯水是具有一定结构的液体。液体水的结构与冰的结构的区别在于 它们的配位数和二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下表) 。
水与冰结构中水分子之间的配位数和距离
应注意的是:其一,液体水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并不单纯的 由氢键构成的四面体形状。通过“H-桥”的作用,水分可形成短 暂存在的多边形结构;其二,水分子中氢键可被溶于其中的盐及 具有亲水/疏水基团分子破坏。
2、自由水
(1)、滞化水 (2)、毛细管水 (3)、自由流动水
第二章 水
19
食品中不同状态水的性质比较
第二章 水
20
第三节、水分活度
一、水分活度的定义
1、食品的 平衡水分
定义:当食品内部的水蒸 气压与外界空气的水蒸气 压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达 成平衡时,食品的含水量 保持一定的数值。
干基表示:水分占食品干 物质质量的百分数。

第二章 水和冰 (1)分析

第二章 水和冰 (1)分析
而且水分的分布不均,动物体内以血液、脑等器 官最多,其次是皮肤,而骨骼中较少;植物中一 般以叶、茎、根等部位含水量高,种子中含量少。
概述
2.1.1 水在食品中的作用 食品的溶剂 食品中的反应物或反应介质 除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单宁、秋水仙
碱) 食品的浸胀剂 食品的传热介质 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构象的稳定剂
氨NH3(三个供体和一个受体部位形成四面体排列 )和氟化氢HF(一个供体和三个受体部位形成四 面体排列)分子由于没有相等数量的供体和受体 部位,都无法形成和水一样的三维氢键网络,而 是形成二维氢键网络,每个分子参与的氢键数目 小于水分子。
水分子的结构特征
水是呈四面体的网状结构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网络是动态的 水分子氢键键合程度取决于温度
解释水和冰的异常物理性质,最好先从研究单个 水分子的性质开始,进而拓展到水分子束的特性 ,最终考察整体相水的特征。
2.2 水、冰的结构和性质
一、单个水分子的结构
接近完美四面体结构的强极性分子。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两个SP3杂 化轨道结合成两个σ共价键,形成近似四面体结 构,氧原于位于四面体中心,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中有两个被氢原子占据,其余两个为氧原子的非 共用电子对所占有。
水的缔合程度及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也与温度有密 切的关系;在0℃ 时,水分子的配位数是4,相互 缔合的水分子之间的距离是0.276nm;当冰开始熔 化时,水分子之间的刚性结构遭到破坏,此时水 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如1.5℃ 时为0.29nm,但由 0℃ ~3.8℃ 时,水分子的缔合数增大,如1.5℃ 时 缔合数是4.4,因此冰熔化的开始阶段,密度有一 个提高的过程;随着温度的继续提高,水分子之 间的距离继续增大,缔合数逐步降低,因此密度 逐渐降低。

食品化学-02水

食品化学-02水

水与非极性基团(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 非极性的分子通常包括烃类、脂类、甾萜类等,通过化学 的手段也可在一些含极性基团的分子(如蛋白质等)中引 入非极性部分(基团)。
• 疏水基团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 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结构更为有序。 • 疏水基团之间相互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 ,结果导致自由水分子增多 。
水与具有形成氢键能力的中性基团(亲水溶 质)的相互作用
• 水能与某些基团,例如羟基、氨基、羰基、酰氨基和亚氨 基等极性基团,发生氢键键合。
• 结晶大分子的亲水基团间的距离是与纯水中最邻近两个氧 原子间的距离相等。 如果在水合大分子中这种间隔占优势,这将会促进第 一层水和第二层水之间相互形成氢键 。
水与非极性基团(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疏水水合: 向水中添加疏水物质时,由于它 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 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 使得熵减小,此过程成为疏水水合。
疏水相互作用: 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 减少水与非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 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 成为疏水相互作用。
水和冰的分子结构
• 水分子的电子结构 –氧原子电子结构:1S22S22Px22Py12Pz1 –两个共价键和两个孤对电子 –四个sp3杂化轨道 • 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sp3杂化轨道顶点连线呈现假想的四面体结构 –部分的离子性质 –可以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图:水分子的电子云和共价键
• 水分子是一个极性分子,其共价键具有部分的离子性质, 分子具有较大偶极矩。
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
恒定相对湿度平衡法测定步骤 称量样品:用铝皿或玻璃皿准确称取1.00g均匀切碎的样 品放入内室。
图:水分子的氢键

食品化学 第2章_水

食品化学 第2章_水
气压(RVP)的关系;
(4)配制混合食品必须避免水分在配料之间的转移;
(5)对于要求脱水的产品的干燥过程、工艺、货架期和包
装要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2.4.2 水分吸附等温线
图8:广泛范围水分含量的吸附等温线
2.4.2 水分吸附等温线
图9:低水分含量范围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
2.4.2 水分吸附等温线
成的四面体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对于既不具有氢键受
体又没有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相互作用时仅
仅是离子-偶极的极性结合。
2.2.1 水与离子或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
图5:NaCl邻近的水分子可能出现的排列方式
(图中仅表示出纸平面上的水分子)
2.2.2 水与具有氢键键合能力的中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水与非离子、亲水溶质的相互作用力比水与离子间的相
第2章 水
思考题:
1.水在食品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2.食品化学中为什么要研究水呢?
水的功能












食品理化性质:
起着溶解、分散蛋白质、
淀粉等水溶性成分的作用
食品质地方面:
对食品的新鲜度、硬度、
风味、流动性、色泽、耐
贮性和加工适应性有影响
食品安全性:
水是微生物繁殖的必需条件
食品工艺角度:
样的。如在-15℃,水分活度为0.80时,微生物不会生长,化学
反应缓慢;然而在20℃,水分活度仍为0.80时,化学反应快速
进行,且微生物能较快的生长。
c)不能用食品在冰点以下的aw来预测食品在冰点以上的aw,
同样,也不能用食品在冰点以上的aw来预测食品在冰点以下的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
定义 以游离态存在的水 自由流动水
特点 可正常结冰,具有溶剂能力,微生物可利用
5.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
食品水分含量和其腐败性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不同类型食品虽然水 分含量相同,但腐败性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将水含量作为判断食品稳 定性的唯一指标是不可靠的。部分原因是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上的 差别,强缔合的水比弱缔合的水较低程度支持降解活力。
Ⅲ区:毛细管凝集的自由水。aw在0.8~0.99之 间,物料水分含量大于0.33 g/g干物质,最高为 20g/g干物质。
这部分水是食品中与非水物质结合最不牢固、最 容易流动的水,也称为体相水。
在凝胶和细胞体系中,体相水以物理的方式被截 留,其宏观流动性受到影响,但它与稀盐溶液中水 的性质相似。其蒸发焓基本上与纯水相同,既可以 结冰也可作为溶剂,并且还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和微生物的生长。
区Ⅱ:多层水区。即食品中与酰胺基、羧基等基 团和结合水、邻近水以水-溶质、水-水以氢键缔 合作用被相对固定的水,也包括直径小于1μm的 毛细管的水;这部分水的aw一般在0.25~0.8之间, 相当于物料含水量在0.07g/g干物~0.32g/g干物 质。
当食品中的水分含量相当于Ⅱ区和Ⅲ区的边界时, 水将引起溶解过程,它还起了增塑剂的作用并且促 使固体骨架开始溶胀。溶解过程的开始将促使反应 物质流动,因此加速了大多数的食品化学反应。
4.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Βιβλιοθήκη 食品 中水 的存 在形 式
结合水
构成水
定义:与非水物质呈紧密结合状态的水 特点:非水物质必要的组分,-40度部结冰,
无溶剂能力,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单分子层
定义:处于非水物质外围,与非水物质
邻近水
呈缔合状态的水;
水,0.5%

chapter 2 水 食品化学解析

chapter 2 水 食品化学解析
移。
②按冷冻速度和对称要素分,冰可分为四大类
六方型冰晶 不规则树枝状结晶 粗糙的球状结晶 易消失的球状结晶及各种中间体
(5)冰形成分子动力学过程
研究了过冷水(230K)体系中冰的形成 (Masakazu Matsumoto,NATURE /VOL 416 /28 ,03,2002 ) 四个阶段: -静态化学势能相对稳定期 (t = 256–290 ns); -短暂的化学势能快速衰减期 (t=290-320ns) -短暂的化学势能快速增加期 (t=320-360ns) -终止期,化学势能虽有降低 但相对恒定,冰结构完全形成 (t>360ns)
水的异常性质 可以推测水分子 间存在强烈的吸 引力以及水和冰 具有不寻常结构
(1)单个水分子的结构特征 (

H2O分子的四面体结构有对称型. H-O共价键有离子性. 氧的另外两对孤对电子有静电力. H-O键具有电负性.
(2)分子的缔合
水分子在三维空间形成多重 氢键键合—每个水分子具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能够在三维空间形成氢键网 络结构
2.1概 述 Introduction

生命之源 组成机体,维持生命活 动、调节代谢
战争之源 “下一场世界大战将是对 水资源的争夺 ”
“We live by the grace of water”
National Geographic Special Edition, Nov. 1993
2.2 Structure of water and ice 2.3 Categories of water in foods 2.5 Water activity and 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 2.6 Molecular mobility and food stability 2.7 Measurement of water content and Aw

食品化学 水和冰的结构

食品化学 水和冰的结构
氢键作用:冰晶体中的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连接形成稳定的晶体结构。
晶体形态:冰晶体有多种形态如冰晶、雪花、冰柱等其分子排列方式略有不同。 温度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冰晶体中的水分子排列会更加有序形成更稳定的晶体结构。
密度:冰晶体的密 度比水小约为 0.917g/cm^3
稳定性:冰晶体在 常温下不稳定容易 融化
水的pH值:中性 约为7.0
水的酸碱性:既不 是酸性也不是碱性 属于中性物质
水的酸碱性质:与 酸碱反应可以中和 酸或碱
水的酸碱性质:在 化学实验中常用作 溶剂或反应介质
水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 氢氧化反应、酸碱反应等
水是一种弱氧化剂可以氧化 某些金属和某些非金属
水可以参与光解反应如光解 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70%以上是水 水有助于维持体温调节身体机能 水有助于消化促进新陈代谢 水有助于排毒保持身体健康
制冷:冰块用于 食品、药品等物 品的冷藏和冷冻
空气净化:冰块 用于吸附空气中 的尘埃和异味
节能:冰块用于 建筑物的隔热和 保温降低能耗
环保:冰块用于处 理工业废水和废气 减少环境污染
溶解:水在工业生 产中用于溶解各种 化学物质如制药、 化工等
润滑:水在工业生 产中用于润滑设备 如机械加工、金属 加工等
冰块:用于饮料、 酒水等饮品的冷 却和装饰
冰激凌:制作各种 口味的冰激凌口感 细腻深受消费者喜 爱
冰雕:用于宴会、 展览等场合的装 饰和展示
冷冻食品:用于食 品的保鲜和运输延 长食品的保质期
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可以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水可以参与酸碱反应如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水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可以参与配位反应如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PPT课件

《食品化学第二章水》PPT课件

相互作用的强度 与水-水氢键比较 较强

近乎相等
远低(△G>0) 不可比较(△G<0)
熵 热力学不能自发进行
△G=△H-T△S
h
13
(二)结合水(bound water)
理论上 • 定义:结合水是存在于溶质及其它非水组分邻近的水,与同一体系中的
体相水相比,它们呈现出与同一体系中体相水显著不同的性质。 (熔点、沸点、流动性)
Aw
po
po
仅适合理想溶液 RVP,相对蒸汽压
h
31
Aw与产品环境的百分平衡相对湿度(ERH)有关
Aw p ERH p0 100
Aw是样品的内在品质,ERH是与样品平衡的大气 的性质 仅当产品与环境达到平衡时,关系式才能成立
h
32
Aw 测定方法
• 密闭容器达到表观平衡后测定压力或相对湿度 • 根据冰点下降测定RVP • 根据干、湿球温度计,查表读RVP • 测定精确性为±0.02
h
6
第四节 水分子的缔合
• O-H键具有极性 • 不对称的电荷分布 • 偶极距 • 分子间吸引力 • 强烈的缔合倾向 氢键受体 • 形成三维氢键 • 四面体结构 • 解释水的不寻常性质
氢键供体
h
7
第五节 冰的结构
• 水分子通过四面体之间的作用力结晶 • O-O核间最相邻距离为0.276nm • O-O-O键角约109°(四面体角109°28′) • 冰的六面体晶格结构 • 在C轴是单折射,其它方向是双折射 • 结晶对称性:六方晶系的六方形双锥体组 • 溶质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冰结晶的结构
• 水分活度Aw – 水与非水成分缔合强度上的差别 – 比水分含量更可靠,也并非完全可靠 – 与微生物生长和许多降解反应具有相关性

食品化学:第二章 水和冰

食品化学:第二章 水和冰
➢ 随动物年龄的增加而减少,成年动物:58-67% ➢ 不同部位水分含量不同
✓ 皮肤:60-70% ✓ 肌肉及器脏:70-80% ✓ 骨骼:12-15%
在植物体内含量特点
➢ 营养器官组织含量最高:70-90%,如根、茎、叶 的薄壁组织
➢ 繁殖器官组织含量最低:12-15%,如种子、微生 物的孢子
1.生物体及常见食品中水分含量-2网状结构,这类盐溶液比纯水流动性大; ➢ 特点:离子半径大,电场强度较弱。如K+、Cl-、Rb+、NH4+、
Br-、I-等。
结构促进离子:
➢ 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这类盐溶液比纯水流动性小; ➢ 特点:离子半径小,电场强度较强。如Li+、Na+、H3O+、
Ca2+、Mg2+、Al3+等。
6.水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水分活度-6
冷冻食品中Aw
➢ 在低于冰点,用过冷纯水的蒸气压表示P0: ➢ 冰点温度以下的aw值才能与冰点温度以上aw值精
确比较; ➢ 如用冰的蒸汽压表示P0,含冰晶样品在冰点温度以
下aw值都是相同的。
6.水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水分活度-7
冷冻食品中Aw的特点
➢ 按冰和过冷纯水的蒸汽压计算冷冻食品的aw符合克 劳休斯公式;
暴露,氧化V↑) ✓ Aw > 0.8 :Aw↑,V ↓ (稀释浓度)
8.水分活度对食品稳定性的影响-4
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笼形水合物的形成:
➢ 非极性基团与水分子产生斥力,疏水基团附近水分 子间氢键键合力↑是水分子之间企图避免与疏水基团 接触所产生的结果。
➢ 笼形水合物结构:20~74个水分子将“客体”包在 其中。
➢ 作用力:范德华力、少量静电力、疏水基团间的缔 合作用。

水和冰——精选推荐

水和冰——精选推荐

第二十一章水和冰各种食品都有其特定的水分含量,因此才能显示出它们各自的色、香、味、形特征。

水在食品中起着分散蛋白质和淀粉等的作用,使它们形成溶胶。

水对食品的鲜度、硬度、流动性、呈味性、保藏性和加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分是微生物繁殖的重要因素。

第一节水和冰的物理常数与性质一、物理常数及在食品中的重要性质有关水的物理常数列于表21-1表21-1 水与冰的物理常数相变性质熔点(℃)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0.000100.000374.1522.14三相点熔化热(0℃)蒸发热(100℃)升华热(0℃)0.009 9℃和610.4kPa6.012kJ/mol40.63kJ/mol50.9kJ/mol温度20℃0℃0℃(冰) -20℃(冰) 密度(kg/L)粘度(Pa·s)表面张力(对空气)(N/m)蒸汽压力(Pa)热容[J/(kg·K)]导热率[J/(m·s·K)]热扩散率(m2/s)0.998 2031.002×10_372.75×10_32.337×1034.181 95.983×1021.4×10_50.999 8411.787×10_375.6×10_36.104×1024.217 75.644×1021.3×10_50.916 8——6.104×1022.100 922.40×102~1.1×10_40.919 3——1.034×1021.954 424.33×102~1.1×10_4其他性质介电常数静态*3×109Hz 80.3676.7(25℃)80.0080.5(1.5℃)91**—98**3.2(-12℃)*低频的极限值;**平行于冰的C轴,垂直于C轴的值约大15%。

2.1水和冰概述、性质

2.1水和冰概述、性质
迁移.
三、食品中水与冰的性质
1.水结冰时体积增大,表现出异常的膨胀特性。
2.水的热导值大于其他液态物质,冰的热导值略大于非金属固体。0℃时冰的热导值约为同一温度下水的4倍,这说明冰的热能传导速率比生物组织中非流动的水快得多。从水和冰的热扩散值可看出水的固态和液态的温度变化速率,冰的热扩散速率为水的9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冰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水大得多.水和冰无论是热传导或热扩散值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而可以解释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生物组织的冷冻速度比解冻速度更快。
二、食品中冰的结构
1.纯冰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之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
稀疏(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每个水分子能够缔合另外4个水分子即1,2,3和W’,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配位数等于4,冰的正六方形对称结构。
2.冰的分类(按冷冻速度和对称要素分):
a六方型冰晶
b不规则树枝状结晶
c粗糙的球状结晶
水和冰的区别。
教具准备
说明
教学内容<课程引入、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课程引入〉:(10min,回顾、提问)
复习上次课内容
1.名词:食品、营养素、食品化学。
2.食品化学发展历史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3。食品化学研究领域有哪些?
4.食品化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授课内容
d易消失的球状结晶及各种中间体
冰有11种结晶类型,普通冰的结晶属于六方晶系的双六方双锥体。另外,还有9种同质多晶和1种非结晶或玻璃态的无定型结构,在常压和温度0℃时,这11种结构中只有六方型冰结晶才是稳定的形式.
3.六方冰晶形成的条件:
在最适度的低温冷却剂中缓慢冷冻;溶质的性质及浓度均不严重干扰水分子的

食品化学水和冰的结构

食品化学水和冰的结构
精品课件
思考题
2 、要想长时间地储存一种含脂肪的食品,希望其微观水分处 于什么状态为好? A 高于多分子层吸附水状态 B 处于多分子层吸附水状态 C 处于单分子层吸附水状态 D 低于单分子层吸附水状态
精品课件
木 瓜 蛋 白 酶 中 的 三 分 子 水 桥
精品课件
四、水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
Interaction of water with nonpolar substance
疏水水合作用(hydrophobic hydration)
向水中添加疏水物质时,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
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使得熵减小,此过程称为
Interaction of water with neutral groups processing hydrogen-bonding capabilities
水与溶质之间的氢键键合比水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弱 能与水形成氢键的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羰基、酰氨基等 可与一些生物大分子构成“水桥”
疏水水合。
H2O+R
R(水合)
疏水相互作用(hydrophobic interaction)
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非极性实体的界面面积,
疏水基团之间进行缔合,这种作用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R(水合)+R(水合)
R2(水合)+H2O
精品课件
球 状 蛋 白 质 的 疏 水 相 互 作 用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思考题
1、葡萄中的汁可以用压榨法挤出来,而鸡肉中的水不能挤出来 A这说明葡萄中的水是自由水,而鸡肉中的水是结合水。 B这说明葡萄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而鸡肉中的水大部分是结合水。 C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判断,葡萄中自由水的比例比鸡肉中更高。 D从以上事实尚不能判断葡萄和鸡肉中哪一种的自由水比例更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水分子氢键键合程度取决于温度 温度/℃ 0 1.5 83

配位数/个 4.0 4.4 4.9
分子间距/nm 0.276 0.290 0.305
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
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14
2.3 冰的结构和性质 冰是水分子通过氢键相互结合、有序排列形成的低密度、具有一 定刚性的六方形晶体结构。普通冰的晶胞和基础平面可如下图所示:
5
1.4 水和冰的物理性质
与在周期表中与氧临近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相比,水的许多物理常数,
如熔点、沸点、比热容、熔化热、蒸发热、升华热、表面张力和介电 常数等明显偏高。

冰的热导率是同样温度下水的4倍
说明冰对热的传导速率要比生物材料中非流动水的导热率快得多。 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水的9倍
说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冰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水大得多。
SP3
O H
104.50
H
1.84D
10
2.2 水分子的缔合作用
在液态水中,若干个水分子会缔合成(H2O)n大分子,这是由于水分 子偶极分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及产生氢键键合作用形成的。氧原子的两 个孤对电子与邻近的两个水分子的氢原子产生氢键键合.
O H O H H H O H H
11
由于每个水分子上有四个形成氢键的位点,因此每个水分子的可以 通过氢键结合4个水分子。
热导率小的是热的不良导体或为热绝缘体。
钻石的热导率在已知矿物中最高。
7
•热扩散系数
定义 α=λ/ρc
α称为热扩散率或热扩散系数(thermal diffusivity),单位m2/s;
λ :导热系数,单位W/m· K; ρ:密度,单位Kg/m3 ; c :热容,单位J/Kg· K。 热扩散系数α 是λ 与1/ρ c两个因子的结合。α 越大,表示物体内部温
冰的晶体结构比较开阔,水分子间有较大的空隙,这就是冰的密
度比较小的原理。
15
三、食品中水的类型
根据水在食品中所处状态的不同,与非水组分结合
强弱的不同,可把固态食品中的水大体上划分为两类: 1. 结合水 2. 自由水
16
3.1 结合水
定义 : 结合水是食品中可与非水组分通过氢键结合的水,是食品 中与非水组分结合的最为牢固的水。 分类:根据与食品中非水组分氢键结合强弱的不同.
构成水
邻近水 多层水
b.水分含量、分布和状态对于食品的结构、外观、质地、风味、新鲜
程度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c.水是引起食品化学变化及微生物作用的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食品 的贮藏和安全特性。
3
1.2 水的重要生理作用
水在生物体内的大量存在,具有重要生理作用,主要表现为:
(1)促进物质代谢。水是良好的溶剂,因此能溶解物质,加速化学反应, 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泄。 (2)调节体温。生物体在散失水分的过程中.水分较高的气化热能降低 体温。对植物来说可避免强烈太阳照射下产生体温的剧烈升高,对动 物来说是调节体温的一种最重要方式。 (3)润滑作用。泪液可防止眼球干燥。关节滑液可防止骨关节的磨损。 食物的吞咽也需水的帮助。 (4)生物体代谢的底物。在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中,都需要水的 参与。尤其是一些水解反应。
6
•热导率
或称“导热系数”。是物质导热能力的量度。符号为λ。
定义:在物体内部垂直于导热方向取两个相距1米,面积为1平方米
的平行平面,若两个平面的温度相差1K,则在1秒内从一个平面传 导至另一个平面的热量就规定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其单位为瓦特· 米1· 开-1(W· m-1· K-1)。
热导率λ很大的物体是优良的热导体
2
1.1 水在食品中的重要作用
a.水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形成食品加工工艺考虑的重要因素;
某些代表性食品的含水量
食品名称 番茄 莴苣 卷心菜 啤酒 柑橘 苹果汁 水分% 95 95 92 90 87 87 食品名称 牛奶 马铃薯 香蕉 鸡 肉 面包 水分% 87 78 75 70 65 35 食品名称 果酱 蜂蜜 奶油 稻米面粉 奶粉 酥油 水分% 28 20 16 12 4 0
食品化学
第二章 水和冰
1
一、概述
生物体系的基本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核酸、矿物 质和水。其中水是最普遍存在的,它往往占植物、动物质量或食 品质量的50%~90%。
而且水分的分布不均,动物体内以血液、脑等器官最多,其次是
皮肤,而骨骼中较少;植物中一般以叶、茎、根等部位含水量高, 种子中含量少。
度扯平的能力越大。这种物理上的意义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加以
说明,即从温度的角度看,α 越大,材料中温度变化传播的越迅速。 可见α 也是材料传播温度变化能力大小的指标,因而有导温系数之
称。
8
1.5 水和冰的相转变性质
9
二、水和冰的结构
2.1 水分子的结构
接近完美四面体结构的强极性分子。 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的两个SP3杂化轨道结合成两个σ共价 键,形成近似四面体结构,氧原于位于四面体中心,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中有两个被氢原子占据,其余两个为氧原子的非共用电子对所占有。 气态水分子两个O—H键的夹角即(H—O—H)的键角为104.5°,O—H核间 距为0.096 nm,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0.12和0.14 nm。
4
1.3 水的需要量与来源
体内水的来源: ①液体食物(饮水、饮料、汤汁); ②固态食物(饭、菜、水果);
(食物水)
③代谢水:有机物在体内氧化产生的水(即:内生水,如100克糖的氧化 产生水60mL,蛋白质41mL,脂肪107mL)。 水的进入渠道:摄入、吸收(主要在小肠,少数在大肠)→血管→细胞。 水的损失: ①(肾)尿液; ②(皮肤)蒸发、汗液; ③(肠)粪便; ④(肺)呼吸。
水分子之间还可以以静电力相互结合,因此缔合态的水在空间有 不同的存在形式,如:
H H H H O O O H H H H O H O H H
12
H H O H O H H O H O H
不同的缔合形式,可导致水分子之间的缔合数大于4。
水是呈四面体的网状结构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网络是动态的
水分子氢键键合程度取决于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