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
足球的历史知识
足球的历史知识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
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汉代蹴鞠石刻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D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出直接对抗的竞赛。
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
中国足球发展历史
中国足球运动目录中国足球运动 (1)1、古代足球 (2)(一)起源 (2)(二)发展 (2)(三)衰亡 (4)2、旧中国足球运动 (4)(一)传入 (4)(二)发展时期(1908年~1923年) (5)(三)兴盛时期(1923~1937年) (6)(四)战争时期 (7)3、新中国足球运动 (8)(一)发展历程 (9)(二)中国足球协会 (13)4.现代足球技术的发展趋势 (15)一、日趋全面 (15)二、速度加快 (16)三、对抗加剧 (16)四、意识渗透 (16)五、即兴发挥 (16)1、古代足球(一)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据考古资料显示,大约六七千年以前,中国的半坡氏族就已开始以踢石球为戏,相传到了黄帝时期,这种游戏被称为“蹴鞠”。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间)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广泛的娱乐性游戏项目,《战国策・齐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对齐国人蹴鞠的情景均有较详细的描述,《墩焦齐弋策》所记载的“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蹋”就是用脚踢的意思,“鞠”则指球。
(二)发展汉代的蹴鞠已由战国时期的娱乐活动演变成两军对垒,攻守互易,激烈对抗的竞赛,同时还被用为重要的军事训练手段。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中,便把《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家技巧类”。
汉代蹴鞠比赛有一定的场地,规则和裁判。
比赛场地称“鞠城”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球门为“鞠室”每端各有6个,每队上场12人,其中6人负责防守鞠室,比赛以将球踢进鞠室多少决定胜负。
比赛用“鞠”是一种用皮革缝制,中间填充毛发之类东西的实心球。
裁判员为长,副裁判为平,规则称“例”“常”。
东汉李尤撰写的《鞠城铭》对当时的蹴鞠比赛作了如下记载:“圆鞠方墙,仿象阴阳。
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建长立平,其例有常。
不以亲蔬,不有阿私。
端心平意,莫怨其非。
鞠政犹然,况乎执机”。
(图1―1)唐代是我国蹴鞠活动最为盛行时期,并在蹴鞠器材设备上有两个重要的创造,一是用充气的球代替了过去用毛发等物充填的实心球。
世界第一运动 —— 足球 介绍
世界第一运动C o n t e n t起源&规则知名赛事&球员战术&配合实战技巧1足球运动的起源&规则P A R T O NE2004年初,国际足球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
“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
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
足球起源 —— 蹴鞠现代足球起源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格兰,12世纪初,英格兰开始有了足球赛,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提出最早的英语词汇foteball定义为足球。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
当时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当前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2年,在英格兰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在英格兰又成立了第一个足球协会(英足总),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Football & Soccer足球,根据足球的直径共分为5个型号:5号球,直径21.5厘米,正规11人场比赛用球;4号球,直径19厘米,5人或7人场比赛用球;3号球,直径18厘米,供孩子训练学习用球;2号球,直径15厘米,儿童玩耍用球;1号球,直径8厘米,儿童玩耍用球。
足球运动装备中圈上下半场比赛开始或一方得分时,需在中圈开球,开球由两名队员配合,球开出前,其他队员不得进入中圈,球滚动一周后方可进行抢球。
球门区球门球时,由守方队员在球门区内任意一点将球放定后踢出。
球门区内踢间接任意球时,应当在离犯规地点最近的,与球门线平行的球门区线上执行。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
中国足球近代史(福州足球)1913年2月,在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的联合下,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成立了远东体育协会,并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了为期5天,共8个比赛项目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洲际国际竞赛。
当时西亚、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的运动水平都普遍很低,因此“远东运动会”的开展基本就代表了整个亚洲的最高运动水平,后来“远东运动会”也被看作是“亚运会”的前身,1920年远东体育协会和远东运动会于被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
在总共举办的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差强人意,总体上不如日、菲两国。
但唯有足球队,可谓是威风八面,除了第一届没有拿到冠军之外,在后面的九届比赛中一举创造了九连冠的伟业。
在十届运动会总共22场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17胜,3平,2负的成绩,在那个还没有什么综合性运动会和足球单项赛事的年代里,中国足球称霸远东运动会,也就意味着称霸了整个亚洲,尤其在第三届比赛中,作为东道主首次参赛的日本队,被中国队在家门口前打出了一个5:0的悬殊比分。
在此后很长的时间里,中日对决的比赛都是以中国队大比分横扫日本为结局,日本媒体在报道中甚至都用了“既生瑜,何生亮”来进行感叹。
日本足球对于在中国队面前屡战屡败也是耿耿于怀,在1930年再次在东京举行的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日本方面祭出了盘外招,居然派遣日本本土裁判上场执法,整场比赛中频频吹判中国队犯规。
对此,《申报》以“中日足球决赛之惨剧一裁判无理偏袒贻笑万邦”为题进行了报道:“最初之十五分钟内,凡我队前锋得球冲破日队内线时,裁判员即大吹其笛,高呼越位,可气亦复可笑也”。
中国队的发挥也因此大打折扣,最终双方三比三战平。
中国代表团向组委会方面提出抗议,要求更换裁判重赛,但被组委会拒绝,最终中日并列冠军,这也成为在那个年代里日本足球唯一一次和中国队“平起平坐”。
20世纪初的中国足球,不仅拥有不错的大赛成绩,更是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球星,这其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李惠堂。
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
咱先说说古代吧。
那时候的体育活动可有意思了。
我记得有一次看古装剧,里面就有个射箭比赛的场景。
那些人穿着古装,拿着弓箭,瞄准靶子,那姿势可帅了。
古代人还喜欢蹴鞠,就跟咱现在的足球有点像。
想象一下,一群人在草地上踢着蹴鞠,那场面肯定很热闹。
到了近代呢,中国体育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有一次我听爷爷讲他小时候的故事。
爷爷说那时候他们学校有个操场,但是条件很简陋。
不过大家还是很喜欢在操场上跑步、打球。
爷爷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打乒乓球,那时候没有好的球拍,就用木板自己做。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玩得可开心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体育事业,培养了很多优秀的运动员。
我记得有一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可太棒了。
他们奋力拼搏,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我看着电视里的比赛,心里特别激动。
那些运动员们真的太厉害了,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
现在,中国体育更是越来越强大。
各种体育项目都发展得很好。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打篮球,他经常参加各种篮球比赛。
他说现在的体育设施越来越好了,大家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体育活动。
而且,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大家都知道,锻炼身体很重要,不仅能让我们更健康,还能让我们更有精神。
总之啊,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真的很不容易。
从古代的简单活动到现在的丰富多彩,中国体育一直在进步。
我们也要多参加体育活动,让自己的身体棒棒的。
嘿嘿。
那些风行老上海的运动
那些风行老上海的运动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2年第5期文/袁念琪图片提供/上海档案馆邢建榕秋季到徐汇看足球现代足球在上海出现并不算晚,时间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清同治年间。
它的传播路线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无论是玩还是组队比赛,皆是先租界而后华界。
在华界,足球最早出现在大学的校园。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圣约翰的学生就开始踢足球了。
七年后的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也成立了足球队。
华人社会足球队的诞生,则要到之后的民国元年。
对上海的足球而言,1902年是个该记住的日子。
在租界,随着外侨球队和比赛的不断增加,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出现的足球会在那年发展成了上海足球联合会,上海人叫它“西人足球联合会”,简称“西联会”。
在老上海,影响最大的体育组织除了跑马总会就属它了。
它的问世,使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开始有了—系列足球赛,按欧洲做法把每年10月到翌年4月定为赛季,先后组织了15项比赛,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史考托杯41届”、“国际杯33届”、“甲组联赛36届”和“埠际赛20届”等。
同年,华界的南洋同圣约翰定下每年举行主客场两次比赛。
有人把它比作一年一度的剑桥与牛津、哈佛与耶鲁的划船赛,笔者则把它看作上海华人足球赛的鼻祖。
可两队教练均是老外。
南洋与圣约翰这一体育恩怨,一踢就踢了四分之一世纪。
比赛已不再是两校的事,而成为上海的一个盛大的节日。
比赛日是“观众动辄万千,学校邻近,倾巷以赴”,称其盛况是“无逊于浴佛节之静安寺庙会”。
在1923年出版的《南洋大学学生生活》里,有刚佛《与圣约翰比赛足球的南洋》一文写道,“年年万人空巷,轰动社会一时。
法租界的电车,也要特别多开几次,拖车也要多挂一辆;徐汇的小店,也就多添—点收入。
南洋球场上热闹的情形,好像是北京中央公园的市民大会,上海公共体育场外交后援大会。
”而当圣约翰为主场时,球场所在的麦根路(今淮安路)同样热闹。
来看1921年《约翰学刊》里刘云舫《两雄鏖战录》里的记录:“以是本埠各界人士,前往作壁上观者,有如蜂拥。
足球中国历史故事
⾜球中国历史故事 2018第21届⾜球世界杯已经结束了,虽然没有中国球队,但中国球迷的热情并不因此削减。
事实上,若追溯历史,⾜球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记载,早在很久以前(约唐朝)的中国,就已经存在“蹴鞠”这项体育运动。
⽽现代⾜球的起源地是在英国。
现代⾜球在中国的发展和推⼴,离不开西⽅传教⼠的倡导以及新式学校的⽰范⿎励。
天津⾜球辉煌史 要说中国⾜球历史,不得不提到天津。
天津是中国⾜球起步较早的地⽅,⽽且天津早期⾜球运动的雄厚基础,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辉煌印记。
天津开放后,当时天津的武备学堂、中西学堂、新学书院、南开学校等学校相继将⾜球纳⼊课程设置。
各学校中,新学书院的⾜球⽔平⾸屈⼀指。
天津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华⼈⾜球队,就诞⽣在新学书院。
新学书院是⼀所教会学校,前⾝是由英国基督教伦敦会于1864年创办的养正书院。
建校初期,爱好⾜球的英籍教师就在学校师⽣中推⼴⾜球运动,⽽这些教师中,最出名的要数李爱锐。
1902年1⽉,李爱锐出⽣在天津马⼤夫医院(解放后改名为天津⼈民医院)。
他的⽗母是英国伦敦会差到中国的宣教⼠。
如果你看过电影《烈⽕战车》,⼀定对他不陌⽣。
电影的主⾓正是李爱锐。
李爱锐是“⼀个怀着中国⼼的苏格兰⼈”,他获得过1924年巴黎奥运会获400⽶冠军,后在天津17中学执教⼗⼏年。
在抗⽇战争期间,他⽤智慧挽救了许多中国⼈的⽣命。
1943年被⽇本⼈关⼊⼭东潍坊的“外国侨民集中营”,1945年在集中营病逝,时年43岁。
1981年,英国将他的传奇⽣平拍成电影《烈⽕战车》,该⽚荣获奥斯卡四项⾦奖。
李爱锐对中国运动员的培养⾮常值得⼀提。
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他曾被聘为中国奥运代表团总教官。
⽽在天津教学期间,他尽⼼尽⼒地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如全国著名“三铁”运动员刘福英,全能跳⾼选⼿吴必显等,都成为当时旧中国很少能参加奥运会⽐赛的中国选⼿。
在⾜球⽅⾯,他也培养出了不少⼈才,知名的有铁门丁、前锋赵洪林等。
中国足球近代史
中国足球近代史作者:王子朴来源:《体育教学》2013年第02期缘于对中国足球的喜爱,也缘于中国足球发展的跌宕起伏,包括近期管理层的频繁换将,其实更有感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道路,那种远虑近忧之感难免将这两件事业连在了一起。
震撼日本足球经过战后励精图治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俨然真正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后;艳羡本并非传统足球强国的俄罗斯、土耳其在欧洲赛场乃至世界赛场上的神奇表现时,不禁喊出:中国足球要向日俄土学习!中国的崛起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如果说前一句是因为被这几个国家足球发展而反思的话,后一句则是在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有之的声音。
蒋廷黻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熟悉,他的那篇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中国近代史》也离我们有些遥远。
这位早期留美学者,曾先后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后又任国民党政府时期的驻苏联大使、联合国常驻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前于学界、政界声名显赫的历史学家,在其有限赋闲家中半年之际,写出了那部后来确定其史学地位的短短5万余字《中国近代史》。
其开篇就提出,中国要复兴,走强国之路,就一定要向走近代化发展的日本、俄罗斯、土耳其三国学习。
蒋廷黻的这个观点在后来并没有得到学界或者政界的过多关注和重视,直到后来在足球场上这三个国家接二连三为我们带来意外神奇时,上世纪三十年代蒋氏著作的开场白很自然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蒋廷黻向日土俄学习的依据不外乎就是这三国与中国有着历史的渊源或者相似的历史背景。
横向比较,近代发展史前期,我国与日土俄都有着转型的机遇,无论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是俄罗斯彼得大帝时期,以及将土耳其从一个落后封闭的传统穆斯林国家革新成为一个近代史上具有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基础的凯末儿·阿塔图尔克民族领袖,他们的这些机遇使之从此走向了一个复兴与强国之路,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他们的表现可见端倪。
纵向来看,日本的文化源于我国唐朝,但他们知道学习,不断进步;俄罗斯彼得时期又正是我们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但他们蓄意改革从此走向强盛,而我们却从此经历了一个落后挨打的屈辱近代史;土耳其也曾因为落后并任人宰割,但屡颓屡革之后,打下了走向强盛的基础。
浅谈中国体育史的发展历程
研究展望
随着中国体育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 度的提高,中国体育史的研究将更加 深入和广泛。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 加强对古代、近代和现代体育史的研 究,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时期体育发展 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同时,我们也可 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体育史研 究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体 育发展的异同和影响因素。
体育思想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体育对身体健康和道德修养的 作用,如《周礼》中提到的“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其中就包了体育方面的训练。
竞技体育
夏商周时期,竞技体育开始萌芽,人们通过比赛和竞技 来锻炼体魄和技能,如赛车、射箭、摔跤等。
秦汉时期的体育
体育发展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体育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开始重 视体育对身体健康和军事技能
不穷。
民间体育
这一时期,民间体育开始蓬勃 发展,各种民间体育活动和竞 技比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武术发展
唐宋元明清时期,武术得到了 极大的发展,各种武术流派和 武术文化开始出现并传承至今
。
03
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历程
清朝末期的体育
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
鸦片战争后,西方体育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包括足球、篮球、田 径等项目。
THANKS
感谢观看
教会学校与体育
清朝末期,教会学校开始在中国推广体育项目,培养了一批体育 人才。
民间体育组织
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民间体育组织如上海精武体育会、北 京强学会等开始出现。
民国时期的体育
学校体育的发展
01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课程设置逐渐完善。
竞技体育的崛起
02
这一时期,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如远东运动会和奥运会。
影响中国近代体育的八位美国人
百家论坛::::::影响中国近代体育的八位美国人2007-6-8周佳泉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简称YMCA青年会)于1844年由英国的乔治·威廉姆斯(George Williams1821-1905年)在英国伦敦创办。
1851年传播到美国,并得到空前发展。
早期会徽为三角形,代表德智体三育,寓意―一个健全的青年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强健的体魄‖,⑴1888年又提出群育,增添为社会服务等新内容。
1889年由美国、加拿大两国青年会在纽约联合成立青年会北美协会。
1885年,青年会随教会学校传入中国。
至1895年10年间,中国学校青年会已有27所之多。
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烟台等地的教会人士多次向青年会北美协会提出派代表来华建立城市青年会的要求。
1890年, 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 联合议案商请北美协会选派干事来华。
是年4月, 北美协会学生部总干事魏夏德来华,进行为期6个月的考察, 魏氏认为中国具备条件建立城市青年会。
1895年, 北美协会应邀委派青年牧师来会理来华。
此后, 青年会北美协会陆续派人来中国开展青年会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八位, 他们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兴起具有划时代的开拓作用。
来会理 (Dr Willard Lyon)来会理1870年出生于中国宁波,⑵童年在杭州度过, 其父母是杭州长老会传教士,1880年他10岁时随父母回到美国,1881年,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的伍斯特大学预科学习,1891年毕业后人芝加哥麦考密克神学院, 在校期间曾任学校青年会主席, 积极参加―学生海外志愿活动‖,并担任该组织教育干事,主编《学生志愿者》。
⑶1895年9月1日, 受青年会国际委员会北美协会的派造, 作为国际委员会在中国的首任干事,携夫人从美国乘船前往中国, 于10月5日抵达上海。
来会理按照青年会的宗旨, 把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在学校的学生方面。
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和锻炼价值一、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1.古代足球游戏的起源与发展我国古代足球游戏中国古代足球起源的最早时间推断不一,但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是世界公认的。
据《战国策》和《史记》的记载,公元前475年的战国时期称足球游戏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古代的一种皮球,以韦为之,中实以物,可以蹋戏。
到了汉代,“蹴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游戏,开展比较普遍。
唐代是中国古代足球游戏的极盛时期。
从宋朝开始逐渐地建立起球会的组织。
在元代开展了男女对踢球的游戏活动。
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有了女子足球游戏,并一直延续着,但至清朝后期,缠足恶习盛行,女子足球游戏逐渐衰退,乃至销声匿迹。
国外古代足球游戏根据史料记载,在中世纪欧洲便有了足球活动,古罗马称为Harpastum,古希腊被称为Episkyros。
英国也有类似的足球游戏,虽然这些足球游戏名称不同,游戏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属于足球游戏的范围。
早在公元12世纪时,伦敦青年就在郊外草地上踢球,有些足球比赛在城市的大街上进行,对参加的人数和犯规等无一定的限制。
15世纪末,人们才称这种游戏为“football”(足球)。
女子足球活动同男子足球活动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据资料记载,早在16世纪,英格兰已出现类似现代足球运动的女子足球活动。
2.近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公元16世纪以后,足球运动在欧洲一些国家盛行起来。
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足球运动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在学校和教会组织中开展较为广泛。
不过当时还没有明文规定的场地、比赛方法和参赛人数。
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为了适应本国各学校的比赛,制定了一个简单的规则,当时称之为“剑桥大学规则”,有一定的影响。
1857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863年10月26日,由11个足球俱乐部和学校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玛森酒店(Freemason’sTavern)举行了会议,创立了英格兰足球协会。
足球文化历史与发展资料
么法人的吉达这但浪普影马就得卢这 法 点国 浪诺内个法漫拉响的了到浮个 国 了足坎 漫拉所愿国的蒂到基一统宫国 通 球纳征 实望的风尼现督批一 度 不的服一行在足 在在山世 凯以 但八 伯界欧旋纯 是性了个 球 被好年队最十 爵上洲门粹 太 所雅似 以后年 历 的 喜格 最 被 巴 和 史 有 凯 一 却 小 欢作 浪 黎浪 代 上 漫 的拒个一浪 没 仲 漫 漫 带 个 法风女绝讽看的能领 马的法铁而 国又人在刺起风实着 的诗国塔闻 文何 国的来格现法 茶歌的这名 化尝成家结与努最国 花 些与 为 文 也不了队果浪力后足 女雨学艺世 不是女门吧漫实胜球 等果家术 是一人外 绝现利在 一的们的 太种心的 不着 世 些巴以浪 懂浪目人 相他 界 浪黎浪漫 漫 圣漫在 只的中在 衬们 上 漫 母 这 为 能体归英 的的 掀 的 院 作 写现浪超 人愿 起 品 题个 出呢漫用 物望 一 直大材国 阵 这 的他 齐 仲造家 , ?
拉美足球文化
• 足球是个很古怪的东西,其中蕴藏的文化博大精深。足球文化不是足 球的文化,而是人的文化。文化不是文凭,并不是只有受过高等教育 的人才能创造文化;相反,创造文化的主力,是那些目不识丁的劳苦 大众。在足球上也是如此,创造足球文化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和优 秀的教练,而是大量默默无闻的普通球员,那些个人球星,准确地说 应该称为‚文化的结晶‛。 拉美足球在世人心目中无疑具有最快乐的特质,它是超越政治、经济 现实的神话,紧密相连的关键词包括‚情绪,灵感,幻想,自发,直 觉,节奏,不可预测……”与欧洲足球的整体和组织毫不相干。足球对 拉美人的意义远远超越体育和经济,历史学家艾里克· 霍布斯鲍姆曾 说:“足球在拉美不仅是11个有名有姓人的游戏,而且是成千上万人的 ‘想象共同体’,它比其他任何文化、政治构架更能聚合民族意识。‛ 审视任何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该国的文化。人 们一直以‚艺术足球‛、‚浪漫足球‛的称呼来定格拉美足球的风格, 这是对拉美足球的灵魂——文化对足球的影响与制约的最恰当的表达。 追溯形成拉美足球风格的渊源,自然就会发现作为一种文化的足球, 处处体现着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化以及文化特征制约下的民族性格。
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要求减少兵操,增加课外运动。此后,
学校兵操急剧衰落。
1921年 ·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成立。该会主持了
20年代初期全国性体育竞赛活动。
1922年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学制”
养小学体操教习。
1906~
1907年 ·中国体育科留学生成批从日本回国,担
任体操教师。日本式体操开始在中国
传播。
1907年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
1908年 ·徐一冰、徐傅霖、王季鲁于上海创办中
1917年 ·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署名在《新青
年》杂志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专修科(后改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创设。
1918年 ·全国教育联合会和当时的国会通过“推
广新武术”的决议。该决议将“新武
小学必修科,每周 3课时。
·北京体育竞进会成立。
1913年 ·中国派选手参加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
首届远东运动会。
·第 1届华北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会后成
立了华北联合运动会(1929年后改称
会学校开展棒球、墙球、网球、足球
等近代体育运动项目。
1896年前后·美国人在天津发展青年会组织,并传授
篮球运动知识。
1903年 ·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此章程所
定的学制称“癸卯学制”),规定“体
<中文名称>=中国近代现代体育大事年表
<正文>=
(1840~1980)
1862年前后·欧美兵操开始传入中国军队。
1878年 ·张焕伦于上海创设正蒙书院,采用新法
教学,游戏被列入正式课程。
足球文化历史与发展
•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拉美足球,可以得出一 个简单的结论:一个民族的文化及其文化 特征制约下的民族性格对其足球事业的发 展和变迁、足球风格的形成和改观都起到 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足球对文化和 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德国,一个哲学思想严谨的国家,德国足球一 只永不退缩坚强的球队.
• 德国 世人都知道德国的足球以其严谨和坚强而闻名,日耳曼民族以其严谨和坚强 而著名,德国的球队也以同样的精神为坐标,而且从不会偏离目标。2002年 世界杯就是明证,在极其困难和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正是靠着他们民族 自古以来形成的良好的精神状态使他们成为了亚军,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 精神在那个时候比自身的实力更为有用。 德国是一个哲学定甚众的地方,在欧洲文艺复兴及欧洲的艺术地位并没有什 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尽管如此,也出现了哥德及贝多芬这样的奇才,歌德的 小说还可以说与欧洲大陆其他地方相近,但贝多芬,这位世界音乐史上最伟 大的音乐家的音乐也还是秉承了德国人固有的思想,以大气磅薄而著称. 到了近代欧洲革命时期,德国人的思想优势开始显现,出现的哲学家比比皆是. 康德,马克思,恩格斯,尼等等将德国人的严谨完全展现在世界面前,哲学我不懂, 但是我也知道那是一种最为严谨的学科,是人思想的体现和剖析. 德国数百年来赖以骄傲的思想在足球出现后又通过足球向世人展示,于是我们 就看到了一只永远都是斗志激昂,作风严谨,坚强不屈的球队.不管怎么样,德国 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管是落后还是领先,他们都会像一台运作 良好的机器,各个部位都会按照既定的部署和各人与生俱来的位置感坚强战斗 到最后一刻. 这个世界上足球反败为胜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只有德国才是这一切的最佳体 现者,正是因为他们的严谨的作风和坚强的斗志才会让他们永不放弃,直至比 赛最后一刻而坚信自己一定会是胜者.
中日足球历史对比
中日足球历史对比在课堂上呢,我们已经对中日的历史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对比了,那么现在呢我就在此,对中日的足球进行一个对比。
足球的中日起源足球起源于中国的蹴鞠,这个就不用在多说了,是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体育运动。
唐朝,蹴鞠也通过遣唐使传到了日本。
从此,古代日本人也迷上了蹴鞠,蹴鞠在日本也渐渐流行了起来。
从平安时代开始,蹴鞠这个名词就出现在日本古书中。
在镰仓时代,日本武士阶级成为统治日本的上层阶级,蹴鞠在日本开始盛行。
从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蹴鞠逐渐普及到了中下层的日本庶民。
然而,随着现代足球的传入,传统的蹴鞠逐渐消沉。
1903年,日本明治天皇以保留传统文化为目的,设立了蹴鞠保存会,阻止了蹴鞠在日本的消亡。
至今在日本皇室中仍然保留着蹴鞠这项运动,成为皇室贵族日常游玩的游戏之一。
从保留传统文化这个角度来说,日本这一点值得蹴鞠的发明者中国学习。
现代足球起源现代足球是英国人在19世纪中叶发明的体育运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第一大体育运动。
日本在近代开国后,通过英国水兵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
但是,当时的日本人对足球的兴趣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足球也是几乎同一个年代传入了中国和朝鲜。
据说当时的朝鲜人很快就学会了踢足球的方法,并战胜了到访的法国水兵队。
这或许说明了朝鲜民族对足球运动的天赋和对足球的热情,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日本人先天并不热衷于足球。
不过,随着明治维新的展开和深入,基于明治天皇“富国强兵”的战略以及全盘西化的方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被广大日本人所认识。
1885年,被誉为“日本体育之父”的坪井玄道先生出版了《户外游戏法》一书,第一次将现代足球运动介绍给了普通的日本民众。
从此,日本人开始真正踢起了足球。
而坪井玄道的名字也因此被现在的日本人写进了“日本足球殿堂”之中。
而中国也基本在同一时间接收到英国的足球理念,并且首先在上海租借中开始流行。
主要也各大教会学校中得到训练和发展。
足球的发展和兴起通过举办了全国性的足球比赛,足球在日本的影响力得到了升华。
足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最早的起源在中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浮现了“蹴鞠“或者名”塌鞠"。
中国足球起源中国的足球。
最早的说法见《战国策齐策》:“临富甚福而实…塌鞠”。
到了汉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蹦鞠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几乎是万人空巷。
而且蹦鞠成为了宫廷的主要体育活动。
汉高帝刘邦的父亲初入皇宫时,曾经因没有球踢而向来闷闷不乐。
后来刘邦特意为刘太公建造了“新丰宫" ,于是太上皇就可以和家乡的人一起蹴鞠取乐。
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汉武帝、汉成帝这样的“帝王球星”。
另外,蹦鞠还成为了军队训练的内容之一。
中国足球主要联赛当前中国国内足球联赛及主要杯赛有: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CSL)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中国足协杯( 2022年至2022年暂停举办, 2022年恢复举办足协杯)中国足球发展在1994年之前,中国国内的足球队均为专业队,大多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名称也以各省市的地名为主。
此外,中国还有相当数量的下属于不同国有事业单位的行业体协,比如铁道部下属的火车头队、军队下属的八一队、武警部队的前卫队等。
1992年6月,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 ,将以职业化作为足球改革的突破口。
职业化的主要动机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彻底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红山口会议后,中国浮现了第一批“足球俱乐部" ,无非其中不少是并未彻底脱离原地方体委的个体,比如北京国安、广州太阳神。
直到1993年12月上海申花成立,中国才浮现了彻底脱离政府机制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而与此相反,诸如辽宁队、八一队等原专业体制下的老牌劲旅,则多年内始终无法真正脱离原有政府行政关系,最终面临降级甚至解散的困境。
1994年,第一届职业化的甲A联赛开始。
职业化的甲A联赛、甲B联赛一共进行了10年, 2003年赛季结束后,改制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中国体育近代史
周总理接见容国团
• 1959年4月5日,从香
港回到祖国大陆,年 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 团,在前联邦德国多 特蒙德举行的25届世 界乒乓球锦标赛中, 一路过关斩将,奋力 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 第一个世界冠军。
43人仅获一枚铜牌得
• 在1968年的 奥运会中,
中国台湾派出了43名 运动员(其中女子8 人),参加了田径 (11人),拳击(3 人),体操(4人), 自行车(5人),射击 (8人),游泳(4 人),帆船(3人), 举重(5人)8个大项 的比赛。最终,只获
1984年洛衫矶奥运会
• 重返奥运赛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洛杉矶奥
运会开幕后的第一天便展示出新兴世界体育 强国的风采;北京时间7月30日上午,当许 海峰夺冠的消息传回祖国时,他的名字立即 响彻神州大地; 名次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合计 4 中国 15 8 9 32
• •
•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
坚持一个中国
• 但在运动员们3人登上去墨尔本的飞机之前,
就听到台湾代表队已经到达墨尔本并已举 行升旗仪式的消息。如果我们的代表团在 过去,就相当于承认了‘俩个中国’”。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毅然决定退出这 届奥运会。1958年,中国宣布退出国际奥 委会,董守义同志也辞去国际奥委会委员 的职位,中国政府与国际奥委会彻底断绝 了关系。
第27届:2000年悉尼奥运会
•
中国代表团此次派出311名运 动员参赛,以金牌28枚,奖牌 总数59枚的优异成绩一举跃入 了奖牌榜世界第三行列,这两 项指标不仅都创下了中国自参 加奥运会以来的单届最高纪录 ,而且均名列世界第三位。仅9 月22日一天,中国就日收6金 ,创下了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 会历史上单日夺取金牌数最高 纪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足球发展史
现代足球运动则是在19世纪末期传入中国。
最先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兴起,香港更为亚洲最先建立职业足球联赛、球会及职业球会的地方。
其后,足球在上海、天津及广州等地迅速发展,各自开办联赛及互相对赛的埠际比赛。
1895年圣约翰书院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足球队,球员都是书院的学生,人称“约翰辫子军”。
1902年圣约翰书院与南洋公学举行了上海第一场足球赛。
及后成立“华东校际足球联赛”,共有8所学校参加,包括实力最强的圣约翰大学(今华东政法大学)、南洋大学(今交通大学)、沪江大学及暨南大学。
中学则以南洋模范中学和徐汇中学最出色。
租界建立后,各国侨民、各大洋行和各国驻沪军队,纷纷组织足球队开展比赛。
1902年由外侨成立上海足球联合会(Shanghai Football Association),举办各级联赛及杯赛(包括国际杯、史考托杯及高级杯等)。
规定每年10月至明年4月为足球季,主要的球队有:西商队、西捕队、腊克斯队、法商队、犹太队、葡商队、商团队,陶克工程会队和英国驻沪陆军和海军组成的球队。
“国际杯”是按侨民国籍分别组队参加,英国分别组成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3支队伍。
上海与香港、天津及日本横滨之间举行定期的埠际大赛,沪港杯埠际赛始于1908年[5],旅居沪港两地的外国侨民草创了上海、香港埠际足球赛。
1923年沪港杯赛首次有华人(梁玉堂、陈苏、陈光耀及朱广扬)代表香港上阵。
1924年成立由华人球队组成的中华足球联合会,华人球队乐群、共和、博爱等相继成立。
1925年,梁玉堂、刘九和李惠堂等人离开香港到上海加盟乐华队(由乐群易名)。
1926年当时上海已经有12家登记的俱乐部,球员约400人,地产商程贻泽组织的三育足球队被准予参加上海足球联合会甲组联赛,乐华队也获准参加史考托杯比赛,竟以4-1打败老牌冠军腊克斯队,在复赛中才被当届冠军西商队所败。
乐华队翌年更在西联甲组联赛和高级杯捧走两项冠军,还获得当届“中华足球联合会”所组织的甲组赛冠军,夺得“大满贯”。
从1924年成立中华足球联合会,到1930年乐华队解散,上海足球处于第一个高峰期。
西联会的赛场大多在上海跑马厅内或虹口公园内,其后曾设于中华运动场、申园跑狗场、逸园跑狗场等处,并收门票。
西联会直到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入租界后才解散。
1931年成立的东华队吸纳了多名原乐华队球员,继续与洋人球队对抗,多次获得各类比赛的冠军,一直到1952年才解散,是近代上海足球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早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的球队主要参加地区性运动会为主,其球员也基本来自极少数经济和足球运动较发达的地区。
以中国名义参加远东运动会的足球队的成绩如下:
•第一届(1913年马尼拉):亚军(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角逐)
•第二届(1915年上海):冠军(同样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三届(1917年东京):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四届(1919年马尼拉):冠军(再次只有中国及菲律宾两队)
•第五届(1921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六届(1923年大阪):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七届(1925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八届(1927年上海):冠军(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九届(1930年东京):冠军(日本并列)(中国、菲律宾及日本三队)
•第十届(1934年马尼拉):冠军(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群岛及日本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