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中招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中考真题精编河南中考语文科目:2023年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目录积累运用…………01页现代文阅读………03页古诗文阅读………08页名著阅读…………10页作文………………11页参考答案…………12页河南省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小豫想为下面幻灯片中的文字选配一幅插图。

A、B两幅备选图中,你建议选择哪一幅,请简述理由。

【当代奇迹】河南有一个水利奇迹——红旗渠,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

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同学们,河南文化如万里长河,我们今天掬起的不过是几朵浪花;河南文化如鸿篇巨制,我们今天欣赏的不过是几个片段;河南文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全面地了解河南,更深刻地理解河南文化。

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荤菜(h ūn) 供给(gòng) 模子(mú) B. 哄骗(hǒng) 记载(zài) 兑换(duì) C. 拖累(lèi) 歼灭(qiān) 符号(fú) D. 处理(chù) 炽热(zhì) 嫉妒(j 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歉收座谈焕然一新 B. 付梓从容不径而走 C. 鸡汤遛弯椎心泣血 D. 臣服即使敝帚自珍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文章逻辑性强,论述严密,语言运用得心应手。

B. 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有如神来之笔,写出了黄河源头的高耸雄伟。

C. 登上长城,感受八达岭的蜿蜒曲折,使我想起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诗句。

D. 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唉声叹气,束手待毙。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文章语言太平淡,需要添加一些华丽的词藻。

”编辑对我说:“否则很难吸引读者的眼球。

” B. 坐在我旁边的同学问:“老师让我们学习《背影》,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啊?” C. 我知道可以到邮局订阅《人民日报》,“一定很有意思吧!”我认准了方向,决心到邮局订阅一份报纸。

D.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红白喜事的随礼金额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十元、几百元,到现在动辄上千元、上万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B. 学期结束前的法制报告会很有意义,它可以使我们增强法制观念,减少盲目犯错。

C. 我们班同学在全校的航模比赛中多次获奖,这得益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D. 《背影》这篇文章详细地描写了父亲送我乘火车返乡的场景,特别描写了父亲背影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2023年河南安阳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安阳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试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 ”(《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⑤ ”(《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 ”(《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⑧ ”(《无题》)。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汉字源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班级开展“知河南,爱河南”主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 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其中有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少林寺、久①(符负)盛名的学府嵩阳书院、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等。

这些历史建筑宛如镶嵌在② (崇祟)山峻岭间的颗颗明珠,闪耀着中华文明的璀璨光芒。

数千年来,它们以各自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何为“天地之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 小组成员梳理了河南“米”字形高铁网的构建过程,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

2012年9月,郑州东站开始运营时,只有京广高铁郑州至武汉段与郑西高铁在此交会,“米”字只是一个反写的“厂”字。

2012年12月,京广高铁郑州至石家庄段通车,反写的“厂”字化身“丫”字,“米”字形高铁网初步架构。

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逢车必停”时代。

随后两年,郑太高铁郑州至焦作段、徐兰高铁郑州至徐州段先后开通,“丫”字变为“十”字加一“、”。

至此,“米”字形高铁网“十”字定框。

2019年12月,郑渝高铁郑州至襄阳段、郑阜高铁相继开通,“米”字只差东北方向的最后一撇,“米”字形高铁网已基本具备整体形态。

2023年12月,济郑高铁全线贯通,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建成。

3. 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

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完成各题。

(共10小题,计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第1题。

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下面是几条保护地球的小建议:1. 减少用塑料袋。

在购物时,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2. 省电。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节省用电。

3. 分类垃圾。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4. 多种植树木。

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污染。

请回答以下问题:1. 为什么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2. 举例说明如何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3. 如何节省用电?4. 垃圾应该如何分类投放?5. 种植树木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 因为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保护地球是保护我们自己的责任。

2. 我们可以自带环保袋在购物时代替塑料袋,或者购买环保袋来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数量。

3. 我们应该随手关灯,避免长时间使用不需要的电器设备。

4. 垃圾应该按照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以方便进行后续处理和回收利用。

5. 种植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供氧气,维护生态平衡。

二、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共10小题,计10分)根据所给提示,用正确的词语完成句子。

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都可以去散步(用“可以”造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用“可是”造句)。

3.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可以去户外运动(用“可是”造句)。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用“一定”造句)。

5. 他长大后想当一名科学家(用“想”造句)。

参考答案:1. 你家附近有个公园,你每周可以去散步。

可以去散步。

2. 我听说新同学是一位有趣的人,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可是我还没有见过他。

3. 今天天气不错,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可是我有很多作业要做。

4. 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一定会喜欢。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4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拮据(ji é) 祈祷(qǐ) 浑身解数(xiè) B. 恣睢(suī) 机械(xiè) 模棱两可(l éng) C. 沉疴(kē) 症结(zhēng) 相得益彰(zhāng) D. 翌日(yì) 祛除(qū) 奄奄一息(yǎn)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类题的简单方法。

B. 能否坚持锻炼,是保持好身体的必要条件。

C. 河南烩面是我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

D. 我一到瑞士,就感受到这个国家的人情味很浓。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骇人听闻义愤填膺首屈一指 B. 人迹罕至通宵达旦集思广益 C. 情有可源继往开来取义成仁 D. 完好无损人定胜天积腋成裘二、填空题4、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使整段文字完整、通顺。

,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41、请根据提示,默写下面的古诗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吾语女。

202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

2024河南中招语文试卷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ú)蓦然(mù)拮据(jū)B.嗔怪(chēn)襁褓(qiǎng)迸溅(bèng)C.缄默(jiān)踱步(duó)叱咤(zhà)D.镌刻(juān)恪守(kè)踉跄(liàng qi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恪尽职守断章取意重峦叠嶂B.矫揉造作自出心裁走投无路C.殚精竭虑眼花瞭乱轻歌曼舞D.巧妙绝伦纷至踏来无动于衷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地锻炼着身体。

B.听到这个好消息,他喜出望外地跑回家。

C.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味同嚼蜡。

D.他在学习上总是首当其冲,成绩名列前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C.春天的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

”老师严肃地问。

B.挫折与磨难,锻炼了多少优秀人物?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C.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受到很大启发。

D.教室里布置得很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文章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

河南省2023届中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⑤”(《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⑧”(《无题》)。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汉字源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2023年河南郑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河南郑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河南郑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 "我喜欢唱、跳、rap、篮球"b. "妈妈说:'你们好好研究'"c. "他说:“今天天气真好?”"d. "小明去了北京;小红去了上海"2. "遥想当年"中的"遥想"一词表达了:a. 想念过去的情景b. 对未来的期待c. 纪念过去的事情d. 对现实的思考3. 以下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是:a. 侍弄b. 写稿c. 技巧d. 伐伐阴山4. "负荆请罪"中的"荆"一词指的是:a. 荆州b. 荆棘c. 荆山d. 荆门5. 下列成语中,意思接近的是:a. 不谋而合、沆瀣一气b. 惊世骇俗、名垂青史c. 息息相关、毫无关系d. 盗亦有道、赌无可赌二、填空题1. __新闻__是反映社会现实,报道各种事件、事物的重要媒体形式。

2. "草长莺飞"是形容__春天__的景象,寓意着生机盎然、美好的气象。

3.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__作家__,他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4. "儿童节"是__6月1日__,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

5. 通过阅读与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__语文素养__,增加自己的知识量。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老李常常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充满了想象力。

有一天,他在茫茫大海上漂流,在坚持了几天后,终于被一艘渔船救了上来。

他心中充满了感激,并给这艘船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感激号"。

1. 老李在海上漂流了几天?答:老李在海上漂流了几天。

2. 老李给救他的渔船起了一个什么名字?答:老李给救他的渔船起了一个什么名字?四、作文题请根据以下提示,自行拟定一个题目,并按照以下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我的梦想- 提示:1. 描述你的梦想是什么;2. 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3. 你打算如何实现这个梦想。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汗流夹背C. 一诺千斤D. 黄梁美梦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句子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言不发,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B. 她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很有文采,真是字字珠玑。

D. 他们俩是青梅竹马,从小一起长大。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真是德才兼备。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能参加这次比赛。

答案:B二、填空题4.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出自杜甫的《望岳》,上句是“____”。

答案:荡胸生层云(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下句是“____”。

答案:千里共婵娟5.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1)他____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答案:不辞辛劳(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让人深思。

答案:倡导环保三、阅读理解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案: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中心论点?答案:作者通过列举环境污染的实例、阐述环保的长远意义以及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来支持中心论点。

四、作文7. 请以“我与环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作文内容略)参考答案:(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作者通过列举环境污染的实例、阐述环保的长远意义以及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来支持中心论点。

作文部分需要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来撰写,这里不提供具体的内容,考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对环保的认识来完成作文。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诗句中的比喻与被比喻的事物不配对的是()A.柳絮飞扬,如雪片纷纷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夏日盛开的玫瑰,宛如女孩婀娜多姿的身影D.年轻的玫瑰还未绽放,就像懵懂的大学生一样2.写一件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400字3.下列句子中含有声音形象的是()A.滴答滴答,水珠落在湖面上,发出微微的涟漪。

B. 孩子们笑声高亢,如同溪流般清脆。

C. 粉色的太阳缓缓升起,黄昏降临。

D. 我们在书法课上,雨打窗户的声音格外清晰。

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明清小说的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怎样的画?描述一下。

2. 钱钟书先生曾说:“一个民族的文化,看它得承继与推陈出新,这两者都不能没有。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三、作文题(50分)请写一篇题为《我的家乡》的文章,要求500字,文中须涉及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特色风情、社会发展等方面。

附:选择题答案1.A2.略3.A4.A5.B6.C7.D8.C9.B 10.D11.C 12.A 13.B 14.D 15.A 16.C 17.A 18.D 19.B 20.B21.A 22.C 23.A 24.B 25.D 26.C 27.A 28.D 29.C 30.A31.C 32.B 33.A 34.C 35.B 36.A 37.D 38.A 39.D 40.B。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 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 棋)布的文化遗迹。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答案】①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②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③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④世界上第一部字典
【解析】
【详解】考查筛选信息。
①根据“在安阳殷墟发现的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文”可得:3000多年前出现了甲骨文。
②根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可得:我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③根据“许慎编写了一部研究《说文解字》。
【答案】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②.安得广厦千万间③.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可怜身上衣正单⑤.心忧炭贱愿天寒⑥.提携玉龙为君死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抟、厦、庇、俱、贱、提携、蜡炬”等字词的书写。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
A.pǔ xīng mòB.bǔ xìng mòC.bǔ xīng màiD.pǔ xìng m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答案】(1)C(2)①祥 ②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读音。
哺(bǔ)育:供给食品、滋养品和保健品,特指父母喂养后代的一种行为状态;亦指通过教育培养。
5.小豫想用一组排比句为班会作总结,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标题:《童年的我》【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的故事,描述了作者小时候的游戏和想象。

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作者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2.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参考答案】:1. 作者小时候最喜欢在田野里玩耍和观察大自然。

2. 作者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

2. 标题:《才艺表演大赛》【文章内容】: 这是一篇介绍才艺表演大赛的文章。

文章中列举了参赛者的表演项目,包括舞蹈、乐器演奏和朗诵。

其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艺。

【问题】: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哪些表演项目?2. 有哪一位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的特殊才艺?【参考答案】:1. 文章主要介绍了舞蹈、乐器演奏和朗诵三种表演项目。

2. 一位特殊参赛者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才艺。

二、作文题目:我的梦想【题目】: 描述一下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对你来说这个梦想很重要,以及你将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字数要求】: 不少于150字【参考范文】: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

对我来说,这个梦想非常重要,因为我一直对科学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心。

科学探索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现实问题,而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将努力研究科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我会多参加有关科学的活动,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和想法,拓宽自己的科学视野。

虽然实现梦想的道路可能会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我坚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研究和成长,最终我会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栩栩如生C. 瞠目结舌D. 目不睱接答案:D(应为“目不暇接”)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选项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小节,真是“画蛇添足”。

B. 面对困难,他毫不气馁,真是“锲而不舍”。

C. 她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却“夸夸其谈”。

D. 他总是喜欢“班门弄斧”,在专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聪明。

答案:B3-2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内容,可根据实际考试题目进行补充]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

答案:《水调歌头》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答案:范仲淹3-1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内容,可根据实际考试题目进行补充]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考试题目进行补充]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根据文章内容给出中心论点的概括]2. 作者通过哪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答案:[列举并简要解释作者使用的论据]3. 文章中提到的“XX”一词,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内容解释“XX”一词的具体含义](二)古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文内容省略,根据实际考试题目进行补充]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A. “XX”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B. “YY”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答案:[根据古文内容解释加点词的含义]2. 翻译下列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翻译句子并解释其在文中的作用]3. 文章通过叙述/描写XX,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根据古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作文题目及写作要求省略,根据实际考试题目进行补充]答案:[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撰写作文]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河南省中招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会根据考试的具体内容而有所不同。

2023年河南安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河南安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3年河南安阳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班级拟召开“家在河南”主题班会,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材料,请你帮他完善。

1.下面是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豫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河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哺.育了一代代中原儿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①(详祥)地,是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核心区,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兴.业。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在中原大地留下星罗②(其棋)布的文化遗迹。

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就从了解我们的家乡河南开始吧。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作出选择。

(2分)A.pǔxīng mòB.bǔxìng mòC.bǔxīng màiD.pǔxìng mài(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2分)2.小豫想在下面这张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诗文传世】河南的文学名家灿若群星。

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欣赏他们的锦绣诗文,感受他们的精神情怀。

庄子笔下的大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①”(《北冥有鱼》),气势何其恢宏!杜甫寄身漏雨的茅屋却为他人疾呼“②,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济世情怀令人动容;同样心系百姓的还有白居易,他能体察卖炭翁“④,⑤”(《卖炭翁》)的矛盾心境,实为难得。

今天,人们说到家国情怀,依然会感动于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⑥”(《雁门太守行》);赞扬无私奉献精神,依然会使用李商隐的“⑦,⑧”(《无题》)。

3.小豫感觉用文字呈现汉字文化发展史不够直观,请根据下面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

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4分)【汉字源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

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省中招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混淆(hùn xiáo)纠正(jiū zhèng)拘束(jū shù)B. 前爪(qián zhǎo)精神(jīng shén)恬静(tiánjìng)C. 漏洞(lòu dòng)环保(huán bǎo)挣扎(zhēng zhá)D. 贫瘠(pín jí)踌躇(chóu chú)沮丧(jǔ s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安全防范措施。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 我们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施耐庵、罗贯中创作的古典小说。

B. 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

C. 《草原》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

D.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助手,被称为“卧龙”。

4. 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个方法很好” 小明说“我们可以试试看”。

B. “这个方法很好,小明说,我们可以试试看。

”C. “这个方法很好,小明说:‘我们可以试试看。

’”D. “这个方法很好,小明说:‘我们可以试试看。

’”5. 下列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情感的一项是()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6. 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七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打在试卷纸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载.体/重载.模.范/模.式泥.土/拘泥.反省./省.亲B、扁.舟/偏.旁惆.怅/绸.缪嘹.亮/潦.倒奴婢./裨.益C、勉强./强.迫曲.径/曲.解处.理/处.境车轴./压轴.D、缅.怀/腼.腆任.务/烹饪.顷.刻/倾.诉维.护/帷.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眷顾雄纠纠魂牵梦萦笑容可掬B、缄默催化剂赏心悦目集思广益C、荟萃文绉绉金碧辉煌博采众长D、肯求检字法力挽狂澜目不暇接3、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义连贯。

(只填序号)(3分)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她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

“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个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

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4、古诗文默写。

﹙8分﹚﹙1﹚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2)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写山中早晚不同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下心来,耐住寂寞,此第一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也。

5.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从下面两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写出主人公是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获胜的。

①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②三大祝家庄(2)《鲁滨逊漂流记》也被译为《鲁滨逊历险记》,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适?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述理由。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9分)材料一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右图)材料二传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至。

他路过白河岸边,看到风雪里劳作的乡亲们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盘上大锅,把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在锅里煮,煮好后再用面皮把它们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耳朵很快就好。

此后,就有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那些内容?(4分)(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内容。

(2分)(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然、人类生活活动之间的关系。

(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7-11题。

(共16分)放学①安安上小学了。

半年之后,妈妈觉得他可以自己走回家,不必再接了,毕竟只是十五分钟、拐三个弯的路程。

②十五分钟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十五分钟。

妈妈开始不安。

③一个小时零十分之后,妈妈拎起汽车钥匙,准备出门找安安。

门铃响了,安安进门,看见妈妈生气的面孔,惊诧地问:“怎么啦?”妈妈生气地说:“怎么啦?还问怎么啦!你过来给我坐下!”安安卸下背上的书包,嘟着嘴在妈妈指定的沙发角坐下。

他的球鞋一层泥,裤膝上一团灰,指甲里全是黑的。

“你到哪里去了?”审问开始。

“没有呀。

”安安睁大眼睛。

“只要十五分钟的路,你走了一小时零十分,你做什么了?”“真的没有呀!”安安渐渐生气起来,声音开始急促,“我跟米夏儿、克里斯、史提方一起走,就这样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没去,什么都没做呀!”他气愤地站了起来。

看样子孩子没说谎。

“安安,妈妈只是担心,怕你被车子撞了,被坏人拐了,懂吗?”安安点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真的哪里都没有去。

”④以后的日子里,妈妈又紧张过好几次,用电话追踪来追踪去,然后安安又一脸无辜地出现在门口。

⑤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⑥11点半,放学了。

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往千百个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

⑦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⑧经过一个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

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

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

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里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

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

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直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

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地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

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

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

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

安安停下来。

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

他奔跑过去。

妈妈心一沉。

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

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

12点25分。

⑾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向上张望。

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

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他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

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

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⑿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

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

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作者:龙应台。

有删改)7.放学回家的路程,妈妈认为只需十五分钟,安安却走了一小时零十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2分)8.第1-3段中哪些语句为后文写安安放学路上的经历做了铺垫?(2分)9.品读第7-11段,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节描写中任选一个方面,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

(4分)10.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有什么作用?(4分)11.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母爱,有人认为是表现童真童趣,有人认为是关注儿童成长。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共12分)“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

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

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

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

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

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术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

“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

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

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造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

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

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

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越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

有删改)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分)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

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带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