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思考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分析与思考1 中国当前的经济现状综述2 经济失衡的表现3 经济失衡的原因4 经济失衡的影响5 对于经济失衡应对策略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序幕,30多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已跻身于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
对此,外国媒体创造了中国奇迹(China miracle)一词。
而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卓越表现更是让西方世界重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然而,面对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啧啧称赞,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剥去所谓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浮华外衣,看到其背后的隐忧,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并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回顾建国60年来经济发展的道路,屡屡受到结构失衡的困扰,调整经济结构多次被列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文革期间的“抓革命促生产”,70年代后期的“洋跃进”,80和90年代经济过热中,都伴随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经济运行难以为继,不得不开展调整或整顿。
十四大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结构性矛盾一度缓解。
但加入WTO后,我国在全球化冲击下,以内外需失衡为代表的经济结构问题再次凸现。
1 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表现及会带来的影响:(1)诸多产业投资过度,造成产能过剩,同时相关高新技术产品短缺盲目扩大投资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引起产能过剩。
中国目前已有诸多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一些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等产能大量过剩。
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钢铁产量约为6.6亿吨,而国内需求为4.7亿吨;即使加上出口需求,也存在25%左右的过剩产能。
而国内水泥总产能已达17亿吨,存在约3亿吨富裕产能。
此外,相关资料显示,风电和光伏电等新型能源产业由于政府政策大力扶持,但却缺乏有序发展,极可能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中央电视台2009年9月6日《经济半小时》报道,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已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与思考
4本刊特稿
中国市场 第1 5 期 总第7 3 0 期
些金 融工具具备很强的流动 性 ,所以有足够的深度
与战略 的看法 。“ 我们 的事业 是与世界 各 国合 作共 赢 的事业 ,国际社会 日益成 为一个 你中有我 、我中 有 你 的命 运共 同体” ,在全 球化 的大 背景 下 ,我们 不可能独善其身 ,一枝独 秀 ,要 同舟 共济 ,合衷共 济 ,“ 同舟 ”是指 在一起 ,“ 合衷 ”是 指有 共同的利 益 ,一直关注他 国的利 益 ,在谋 求本国的发展 中促 进各 国共 同发展 ,这与 以前 完全 不同 ,需要建立与 以前 完全不 同的新型伙伴关系 , 即建立 “ 平等、 全球、 发展 、新型 ”的伙伴关系。 “ 十八 大”确认 了中国是世 界上负有 责任的大
然就是扩 大出 口,同时也 要引进外资 , 加快 国 内投
资 。应 当说 ,这 种战略安 排使 中国获得 了较 大的成 功 ,从原 来世界上一个微 不足道的国家成 为第二大 经济体 ,成 为国际事务如 果没有 中国参与就 没有有 效结论的国家。 我们现在 “ 不再是 ”前文所 述的那种战略转型 期 ,“ 而是 ”进入 了一 个新 的时期 ,主动 地以一 个 负责任 大 目的身份 引领 国际分 工体 系的重新 塑造 。 我们越 来越 认识到 ,当 日益深化到国 际分 工体系当 中想发挥 更大作用 ,特别 是想发挥主导作 用时 ,国
大 出 口。 目前 我们的出 口比重非常高 ,是全球最 大
的出 口国家 。过去“ 加快投资 ” 主要是引进国外投资 , 几十年 来改革开放 战略沿着这 样一条路 在走 ,现在
在境外 ,而这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更大的一部分在 中国。持有美元
实质上 是持有以 美元 定值的各种金 融工具。因为这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展开探讨。
一、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在近年来逐渐放缓。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GDP增速已从过去的两位数下降至个位数,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新常态”的讨论。
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内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如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人口老龄化、产能过剩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问题。
二、消费需求不足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消费需求的拉动。
然而,中国消费市场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一方面,中国的居民消费能力相对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于购买力更强的高品质、创新性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促进消费需求的释放,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产阶级规模,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产业结构升级不平衡中国经济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导,成为全球制造业工厂。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传统的低附加值制造业正面临较大的压力。
因此,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推动服务业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加强创新能力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将是中国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
四、金融风险加大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创新的推进,金融风险也逐渐增加。
近年来,中国股市的波动性较大,银行不良贷款规模逐年攀升,影子银行风险持续积累。
这些金融风险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业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生态环境压力加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学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一、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结构性转型和不平衡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一些地区和行业的发展不平衡成为突出问题。
此外,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并采取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还需要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的投资,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以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另一个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重要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将面临短缺的挑战。
这将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可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提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同时鼓励婴儿出生率的增加,以增加劳动力供给。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竞争力,以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挑战。
三、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经济学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
空气和水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政府可以推动能源的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限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并提高环境意识和教育水平,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四、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的金融体系面临一些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高杠杆、信贷风险和金融不透明度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市场的担忧。
这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风险防控,中国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力度,加强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以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中国经济问题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问题心得体会中国经济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通过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深入思考,我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经济问题的一个主要根源是结构调整不平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中国的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平衡等方面。
这种结构不平衡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又加大了社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多问题。
其次,中国经济问题还与经济增长模式不适应密切相关。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投资过度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则使中国面临了外部需求不稳定的风险。
因此,中国经济需要转变增长方式,加大对技术创新、消费和服务业的支持,培育内需市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国经济问题还涉及到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
金融体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推进不够彻底,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金融监管不完善,信贷乱象严重,金融市场缺乏竞争等。
这些问题导致资金无法有效配置,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国需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另外,中国经济问题还与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就业压力增加、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经济的稳定,还对社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此外,中国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空气和土壤污染等。
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解决中国经济问题需要更加注重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努力。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当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国面临一些问题,同时也需要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金融风险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经济增长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一直是中国政府主要的目标之一。
然而,过去捆绑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工业生产、财政收入等,使得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无法回避。
例如:资本过剩、经济周期波动、过度债务等。
未来,中国需要将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相结合。
这意味着,政府应该抛弃以往追求GDP的思维定势,而转向稳增长、优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
同时,在国内需求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二、产业转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进入了新阶段。
由“Made in China”向“Created in China”转变,从单一的工业制造向高端制造、服务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发展,从量到质、从速度到效益的提升。
然而,这一转型之路面临多重挑战。
尽管过去几年中国进行了产能过剩整治,但是,国内一些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同时,国内的高科技产业,如人工智能等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市场拓展。
因此,对产业转型战略的更多研究和分析是必要的。
三、人口老龄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人口老龄化问题背后有诸多涉及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养老制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同时,通过更加开放的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到来,增加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发展。
四、环境污染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是极其普遍的。
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还带来了健康问题、劳动生产成本的提高等后果,这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思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与潜力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尽管受到国际贸易摩擦、内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逐渐增强,消费升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也逐渐得到了政策的关注和解决。
同时,中国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也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将为中国经济提供新的动力和机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等措施,中国经济得以实现转型升级。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三、扩大对外开放,开拓新的发展机遇当前,中国正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不论是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降低贸易壁垒,还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这些举措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也进一步加强,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合作与发展空间。
四、风险挑战需高度警惕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风险和挑战。
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金融风险、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并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
总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存在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在做好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应充分发挥稳中求进的理念,加强战略规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应对风险挑战,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如此,中国经济才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中美经济比较与问题思考
中美经济比较与问题思考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发展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中美两国在经济体量、产业结构、经济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和共同点。
本文将就中美经济进行比较分析,并就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一、经济体量比较就经济总量来看,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则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GDP规模在2019年达13.6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规模则达21.4万亿美元。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还远远落后于美国,但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令人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期待。
在人均GDP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人均GDP约为6.4万美元,而中国在同期的人均GDP为1.0万美元左右。
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相对较低,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均GDP也在稳步提升。
二、产业结构比较在产业结构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高科技、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发达,而中国的经济则以制造业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同时也在服务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美两国的外贸结构不同。
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加拿大、墨西哥、中国等国家,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而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主要出口商品为电子产品、服装、机械设备等。
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也存在一定差异。
美国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提倡自由贸易、少数政府干预;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共同发展,同时也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调整经济运行。
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美国实行较为保护主义的政策,提出“美国优先”理念,频频对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制裁和投资限制;而中国主张多边贸易,提倡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尽管中美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1. 贸易纠纷: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相互征收关税,对对方出口商品进行限制。
中美经济比较与问题思考
中美经济比较与问题思考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
两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美两国经济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美经济发展比较1. GDP总量比较目前,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截至2021年,美国的GDP总量为20.8万亿美元,而中国为14.7万亿美元。
虽然美国的GDP 总量仍然略高于中国,但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迅猛,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2. 经济增长率比较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每年都能保持在6%以上,甚至在某些年份更高。
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相对稳定,通常在2%左右。
从这一指标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速明显优于美国。
3. 贸易差额比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而美国则是最大的进口国,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中美贸易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19年,中美贸易逆差达到约2950亿美元,这对美国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二、中美经济存在的问题1. 贸易摩擦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长期存在,两国的贸易战持续多年,给两国经济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贸易摩擦不仅损害了两国经济,也影响了全球经济的稳定。
2. 技术竞争随着科技的发展,中美之间的技术竞争也日益激烈。
美国一直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同时也对中国的技术进步和发展提出一定的限制。
这种技术竞争不仅体现在硬件产品上,还涉及到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
技术竞争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3. 金融风险中美两国的金融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美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性较大,金融衍生品市场泡沫较多,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杠杆风险。
两国的金融体系都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你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的思考1000字
你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的思考1000字一、引言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高速增长。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深入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对于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放缓。
虽然经济增长率仍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如何保持这一增长速度,并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
从以重工业和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向以服务业和创新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转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同时也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3.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品质和个性的需求,正在成为消费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这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中国经济未来走势预测1.中速稳定增长:预计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将维持中速稳定增长。
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消费市场的变化等因素,将共同推动这一增长态势。
2.创新驱动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意识的提高,中国经济将更加依赖创新驱动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绿色发展与环保: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政府将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区域协调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产业转移。
这不仅可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还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如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一些思考和总结。
首先,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为特征,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
因此,目前中国正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型经济转向以消费、创新和服务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转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但也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当前中国经济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创新,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近年来,中国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金融监管,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管机制,以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中国经济也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全球贸易摩擦等。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同时,我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正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这些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并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当然,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中国还需要解决一些困扰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并且进一步扩大。
因此,需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其次是人口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缺口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成为发展的障碍。
因此,中国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为人口结构调整和劳动力供给提供支持。
总结起来,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我们要认识到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积极应对挑战。
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加大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当前经济政策的若干思考
对于当前经济政策的若干思考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经济政策来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当前,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经济挑战,如通货膨胀、投资下降、对外贸易压力加大等,因此,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当前经济政策的思考。
一、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影响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非常必要。
首先,要防范通货膨胀。
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压力也一直存在。
因此,对于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
其次,货币政策要宽松适度。
对于处于低迷行业的企业,政府应该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通过降低利率等方式来刺激企业生产,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致力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实现协调发展,是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例如减税降费、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等手段,为企业减轻负担,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可以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
同样,也需要政府实现贸易平衡,避免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
此外,也要对“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战略持续发力,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等事务,在国际化进程中,为中国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四、发展数字经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兴起。
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数字金融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当前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扶持力度,着眼于推广数字经济新模式,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加强监管制度建设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法金融机构,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制度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的金融法律体系。
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几点思考文章标题:深度剖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几点思考一、引言最近,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发展方向。
二、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1. 总体情况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升。
就业形势也较为稳定,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
2. 问题和挑战然而,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1. 宏观调控方向为了稳定经济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保持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决做好“六稳”工作,培育新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
2. 主要政策措施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和市场信心。
四、我的观点和思考1.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作为一个大国经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需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加强风险防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向中高端发展,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3. 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更加注重前瞻性和灵活性,及时响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引导市场预期,避免政策的滞后性和不协调性。
五、总结与展望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有许多机遇和潜力。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形势,及时调整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相信在中国政府和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成就。
当代中国经济思考题
1、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人民币已经大幅升值,你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如何?将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终于破7,中间价报6.9920,汇改以来累计升值15.99%。
从目前情况来看,“6时代”的人民币仍将会继续升值,未来升速将在很大程度受美元走势影响,全年呈“前快后慢”的可能性较大,从调控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还有适当升值的空间。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元在次贷危机的拖累下大幅下跌。
但从全年来看,升值的步伐可能呈现前快后慢的特征。
一是按照目前的升速,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幅会超过17%,存在超调的风险;二是下半年美元汇率有企稳回升的机会;三是如果资源价格改革展开的话,为了缓解出口的压力,汇率升速可能会做调整。
国际因素而言,一是由美元的周期性决定的,今年1、2月份以来,美元继续贬值态势,但这个周期很可能在三季度结束;二是从美国国内来看,美国货币政策的取向很可能从降息转为升息;三是美国总统选举之际,为了政治需要美国会着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向上,这也会对汇率产生影响。
从国内看,奥运效应过后,汇率也有回调压力,而中国经济未来形势的不明朗,以及经济稳定增长和抑制通胀矛盾的加大,都会影响到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在升值加速的情况下,2月份中国的CPI依然攀上了8.7%的高峰,人民币表现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形势。
一旦通胀压力使得出口数据出现明显放缓或减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可能降低。
人民币的升值使得经济资产内流,从而导致国内出现微小的通货膨胀,尽管目前升值仍不失为抑制通胀的选用手段,但是内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使未来的汇率走势多了许多变数,并存在下调的可能。
影响:人民币升值长期来看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短期作用较小。
如果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5%~10%,CPI在半年后仅减少0.2%~0.4%。
汇率升值对CPI短期效用有限,但对境外资本流入的压力却在迅速膨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考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考题一、引言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的重大任务和挑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要素之一,经济建设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考题。
二、宏观层面的思考题1. 如何平衡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经济建设要稳中求进,既要注重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又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在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的同时,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
2. 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挑战,积极拓展新的经济合作渠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微观层面的思考题1. 如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经济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以及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 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的严峻挑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四、结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考题既有宏观层面的挑战,也有微观层面的问题。
只有在解决这些思考题的过程中,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目标。
(注:此为经济建设方面的思考题示例,实际文章内容可根据题目调整)。
中国经济问题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问题心得体会中国经济问题心得体会中国经济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不可否认,在经济腾飞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和思考,我有几点心得和体会。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处。
然而,快速的发展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例如,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导致经济增长模式单一。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消费和内需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差距。
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也日益严重。
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
最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问题。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一些制度和机制还不够完善。
产权不明晰、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市场监管能力。
总而言之,中国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稳健的发展方式,才能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的思考
当前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和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一方面,从内部角度看,中国经济内部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等。
这些问题既是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方向。
因此,需要加强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经济内部的均衡。
另一方面,从外部角度看,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发展也存在重大影响。
例如,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一体化和分化趋势交织等,都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多边主义基础上,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攀登全球价值链,增强经济的外部均衡性。
总体来看,要实现中国经济内外均衡,需要从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同时,还需要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治理能力和体制机制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达到“内外”均衡的目标。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本文将比较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状况,探讨其中的差异和原因。
一、经济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2020年其GDP总量达到了14.72万亿元美元,仅次于美国。
然而,按人均GDP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并不十分突出,远远落后于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这说明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着重处理人民的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二、就业状况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它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却有限。
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农民和城市工人来说,就业压力始终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人口大多数占在城市,但是农村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参与市场经济。
要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必须解决就业问题和城乡差距问题。
三、国际贸易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后,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
但是,中国的贸易关系经常受到外部干扰和贸易摩擦。
此外,中国仍然高度依赖外资和外国市场。
未来,中国需要加强自身企业和品牌的实力,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并寻求国际合作的平衡。
四、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科技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人才则是科技的重要驱动力。
在科技和人才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
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引才计划”,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但是和世界一流的科技投入相比,中国还有提高的空间。
总的来说,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与全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许多短板和差距,例如GDP的人均规模、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关系和科技创新力量等。
解决这些短板和差距需要长期规划和策略,而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合作。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加强改革开放,培育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等,共同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现状及思考
我国经济现状及思考关于我国经济现状及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边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一边积极吸收外国的生产理念,使得我国经济飞速开展,但是在快速开展的同时,存在相当严重的隐患。
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隐患,后果相当严重。
我国经济现存最大问题是收入差距问题,包括:城乡差距、东西差距、。
首先,城乡差距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比率极大,但是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效率低,成为农民的收入上升的巨大障碍。
中国已经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和农村、工业、农业的分配关系的合理化还需要时间。
农业和以前一样为工业进步让路,为以工业化为目的的资本积累做出奉献,所以在政策上得到支援。
实际上,政府财政,税收和其他社会经济政策在农村和农业方面有一定的倾向。
但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方法是引进先进技术农业,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在另一方面,适度放松农业人口的迁移,对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加大关注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是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我国地区差距在世界中都显得格外明显。
清华大学公共学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的研究称:在“一个中国”上存在“4个世界”。
也就是说,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收入已进入兴旺国家水平,称为“第一个世界”;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收入水平略次于以上“第一世界”,所以称之为第二世界;以中部各省为代表的地区收入水平已到达开展中国家的水平称之为“第三世界”;其次是更加地区即贵州、等中西部地区为代表的“第四世界”。
在上述4个“世界”里,人均收入、消费水平、教育、安康状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的解决在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户籍改革、促进人口特别是优秀人才以及资金的流动,促进兴旺地区在地区的投资等,都可以有效的消除这些差距。
最后是问题:从1978年开始截止90年代中期,我国的改革开放,为几乎所有的人带来利润。
但后来,收入和财富集中在了一局部的人的身上。
城市中,各地区内部,阶层及阶级差距正在迅速扩大。
谈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惊人的增长和发展,成为全球zui大的经济体之一。
作为一名观察者和研究者,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以下是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过去,中国依靠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挑战。
现在,中国正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新领域的发展,这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其次,中国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效率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进步,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和完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消费者群体正在不断壮大,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市场空间。
第四,我认为中国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不仅仅是在科技、产业和市场这些微观层面,更在于社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等宏观层面的改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生活和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保障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思考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思考内容简介: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思考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遇到了新问题,我们要用新思路来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再用旧思路、老眼光对待新问题与新政策。
笔者将结合十八大会议与中央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关于中国经济问题的比较思考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经济遇到了新问题,我们要用新思路来对待这些问题,不能再用旧思路、老眼光对待新问题与新政策。
笔者将结合十八大会议与中央经济会议的精神来谈谈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未来运行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思考关于战略机遇期的思考主要是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判断与重新审定。
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对形势的判断。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处在一个战略机遇期,这个提法在十八大得到了继承,也就是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
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地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经济,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一)新形势倒逼国内改革过去所谓的战略机遇期,即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一个封闭状态进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
目前我们的出口比重非常高,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家。
过去加快投资主要是阿引进国外投资,几十年来改革开放战略沿着这样一条路在走,现在判断不再是有很多原因。
从表面上看是不太可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显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从一个封闭体系进入一个全球分工体系,当时的分工体系是由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主导的分工体系,进入这个分工体系后,我们用自己的优势很快找到了位置,并形成了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
为了中国制造,很自然就是扩大出口,同时也要引进外资,加快国内投资。
应当说,这种战略安排使中国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从原来世界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国家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事务如果没有中国参与就没有有效结论的国家。
我们现在不再是前文所述的那种战略转型期,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主动地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身份引领国际分工体系的重新塑造。
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当日益深化到国际分工体系当中想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想发挥主导作用时,国内体系不完善成为这个进程中的障碍。
以金融体系中希望人民币发挥较大作用为例。
美、欧、日参与国际分工体系,不仅能从实体经济的交易中获益,还可以从货币的国际使用中获益。
阻碍人民币国际化固然有其他因素,但最主要因素是人民币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工具性的职能,从而具有被一些机构、市场与自然人持有的价值。
美元是国际货币,23在境外,而这其中更大的一部分在中国。
持有美元实质上是持有以美元定值的各种金融工具。
因为这些金融工具具备很强的流动性,所以有足够的深度与弹性,想持有就持有,不想持有就卖掉,原持有者只遭受很小的损失甚至不损失,进行交易,获得本金。
因而具有非常大的市场。
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投资美国仍成为避险共识,足可体现美国金融市场的信用度。
在政局稳定的前提下,债务工具的流动性决定货币的国际性。
美元国际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国内强有力的、美元定值的金融工具手段,覆盖了短债、长债、政府债、私人债、股票及其他一些衍生品。
美元衍生品市场品种繁多,无论是投资还是避险需求,均可找到对应产品以及产品对应的操作市场和专业人才。
如果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就必须拥有一个像美国那样发达的金融市场。
换句话说,这倒逼我们进行改革。
当然,由于外需不可依赖,扩大内需也非常必要。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优势,市场就是人口加收入,以市场换技术,用空间换时间。
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含义,我们要迅速地提高到上述的认识高度。
现在的任务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些市场就会自动打开,别国也会自动跟随。
认清当前的形势,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能获得这样的战略机遇期。
(二)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十八大关于对外开放以及国际战略有了新表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过去的说法是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这是一种政策的实行,基本上是在一个自我支撑的体系中有一部分是对外开放。
现在要建立的是开放型经济体系完全开放,所有的工作与经济安排是要以我们是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开放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为基础而做出。
同时,要统畴双边、多边、区域与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
过去只提开放型战略而不是建设成一个开放型国家,在此层面,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基本上是双边的或者说以双边为主,不适应多边谈判以及在多边的环境下想问题。
以前美国充当了世界警察的角色,在国际关系中有一票否决权,而随着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后,双边问题虽然继续存在,但中国在南海与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比较强硬。
(三)重新认识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十八大确认了中国是世界上负有责任的大国,从而有很多定位需要改变。
发展中国家虽然能获得世界银行给予的优惠贷款。
但在更多的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与非发展中国家待遇是不同的。
现在国外已经不承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了,经济学家从资本输出的角度也已经不认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应当逐渐找到一个与我国的地位、国际责任与发展更相适应的称谓。
并且如果按现在中国比发达国家高出4~5个点的增长速度,此消彼涨间,成为发达国家指日可待,更何况十八大已经提出,中国至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
所以我们要对国际形势变化以及中国在国际中的战略调整上有一些重新认识。
二、对国际环境的思考 21世纪上半叶是亚洲的世纪,下半叶将是非洲的世纪。
重要原因是非洲的人口多,加上人均GDP,国民收入总量相当惊人。
中国的经济发展亦是人口红利的结果。
中国的奇迹在于改革开放把人由口的人变成手的人劳动的人。
欧、美等国面临着人口稀少的问题。
同样,有人说,日本到世纪末就是一个人了(日本是非移民国家,人口目前负增长)。
非洲的资源很丰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找到了一个成长的基础,非洲的崛起是20世纪带来的一些福利。
(一)超发货币产生的通货膨胀减速过去20年,全球的货币政策处于成长状态,成长一停止即产生通货膨胀。
欧洲危机深化的原因是欧洲央行能力有限。
从提高欧洲央行能力与完善机制的角度来看,因没有审核贷款人机制,欧元是一种不完善的货币。
同时,欧洲开始通过超发货币来解决欧债危机问题。
而危机缓解后,欧元洪水接踵而来。
希腊的债是白金的,20年内GDP需年均增长12%,才能还清债务。
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英镑、法郎等世界主要货币都在超发,超发的结果是通货膨胀,黄金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行,通货膨胀有一定的压力。
(二)全球开始结构性减速这次减速是由发达经济体发动的,既是债务危机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消费太多、福利太多、需求很低,投资太少。
从经济结构方面来说,发达经济体主要存在三产太多、一产较小、制造业萎缩的问题。
因此提出要调整结构、进行再工业化。
三、对中国结构性减速的思考讨论中国的结构性减速问题,应该对结构性减速的现状与原因及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
(一)结构性减速的现状与原因中国结构性减速存在劳动力问题、产业结构问题、投资问题和创新问题等。
1.劳动力问题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与金砖国家在发展与跳跃性增长之前存在普遍的、大量的劳动力,拥有充分就业的岗位。
充分就业收入收益储蓄投资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圈。
中国靠自身内部不可能创造如此多的就业机会,于是就有了两头在外。
目前,中国的进出口占GDP的23,进口占13,出口占13,比例很大。
中国进出口利润虽薄,但是获得了就业机会、经济繁荣与政治的稳定。
反之,将会产生流民危及政权的种种问题。
但现在未就业的劳动力已基本耗竭,人口红利消失。
产业结构问题过去30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一产比重下降,二产比重迅速提高,三产份额缓慢增长。
这对应了我国的工业化过程。
由于二产的劳动生产率高于一产(在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农业的4倍),整体的劳动和资源从一产向二产转移,意味着整体的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随之加快。
但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二产已趋饱和,大量人口和资源要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转移。
然而,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前者只相当于后者的70%,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总体的劳动生产率将下降,由此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
3.投资问题81年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994年以来,储蓄率高于投资率,即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更成为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本特征。
储蓄是经济运行中的漏出。
因此,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转,就必须设法把储蓄吸收掉,使之重新注入经济运行的循环过程之中。
吸收储蓄的路径,不是投资,就是出口。
这使得我国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长期很难转变。
如今出口增长已经受限,消费增长依然缓慢,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拉动。
4.创新问题随着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接近科技前沿,他们从依赖技术进口转向自主创新。
这一转变属非易事。
过去新兴经济体是学习型经济,现在发达经济体出于经济发展变缓、知识产权保护等各方面的因素,使新兴经济体的学习机会与内容逐渐减少;新兴经济体也由于进步与发展,有些领域已列入到世界领先行列,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无法再通过学习这种方式获得进步。
这就需要靠创新。
目前,中国仅仅出于国家战略地位的考虑,在少数领域已经做出了创新的投入并获得了发展。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全面领域,创新很少或基本没有。
(二)未来趋势:追求没有水分的增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近十几年来,经济工作中均有一个高速的方针,最近的表述是:平稳、较快。
平稳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加快。
十八大以后,快与大均消失了。
做大做强、平衡较快都是数量型地扩张,过去我们一直在外延式的扩张这个经济轨道上走,在内外经济压力变大、内部矛盾突显的情况下,不得不降低速度与相对缩小规模来提高质量。
经济增长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尊重规律,二是质量,三是效率,四是可持续。
压水分是经济工作的重要追求没有水分的增长,除了造假之外,至少可以识别出如下三种水分。
一是外延的水分,即未形成生产能力或虽形成生产能力但造成产能过剩的投资所对应的经济增长。
二是内涵的水分,即用过多的投入产生定量的增长结果。
三是生态破坏的水分: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