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马航MH370调查报告(终结篇)
马航MH370调查报告(终结篇)好,回到主题。
马航370飞机上的中国乘客,才是劫机者垂涎三尺的目标。
再来看看前面提到的飞机上的中国乘客,60几位华为、中国电信、中兴电讯公司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他们也许并不是劫机者的“主要”目标,而是顺手牵羊的“外快”。
这些中国的工程师乘客,是去吉隆坡刚刚参加与马来西亚政府举行的项目签订合同仪式,参与了设计和兴建马来西亚在马六甲和印度洋的海底光纤电缆工程项目。
尽管,大部分乘客仅仅是项目的工程管理、财务分析、预算控制等普通的工程人员,但是有些乘客是通讯信息的“安全专家”,负责光纤电缆的信息接收、输送过程中的加密、破译、和安保工作。
同样,具有非凡的价值。
无疑,在蔚蓝无垠、风景绚丽无限的马六甲和印度洋上,有着中国石油进口的“生命线”。
有些国家必然会担心,中国可以跟马来西亚合作,共享信息而监视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此海域的海军活动,尤其是,美国的核潜艇。
所以,这些乘客身上的计算机、手机里有着重要的绝密资料和信息。
技术上讲,如果海底光纤电缆的信息发送是与人造卫星接轨的话,信号输送的频率和波段,运作系统的源代码,通讯的频繁间隔密度,还有防火墻等接收终端的密码等等,都会“失窃”暴露。
另外,与马来西亚政府的合作工程的结构、合同框架、及细节,也将暴露无遗。
而且,如果中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在这个项目里面,有什么“内幕交易”的话,无疑,也同样会变成别人的“把柄”。
总之,这些中国乘客身上乘携带着珍贵的资料和信息,所以,美国的计算机“安全”专家菲利普伍德,必须在飞机上随时待命;而且,飞机上的乘客必须“中毒”睡觉,免得他们删除、毁坏计算机、手机里的信息。
也这就是为什么,当飞机被劫持去迪亚哥嘎西亚美国海军基地后,飞机上乘客的手机都是完好无恙,保持在运作状态。
尽管如此,很遗憾的是,这些乘客还不是马航370的“主角”,他们是丧心病狂的真正的劫机分子一石双鸟的“陪客”。
而劫机“高级黑手”的最终目标,是4位来自于苏州的中国计算机工程师。
关于马航思想汇报
关于马航思想汇报思想汇报2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如今我作为一名积极入党分子,学会了关注时事,反思自己,思考人生,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技能的同时使内心也为之成长。
首先我一直在关注的是令人揪心的马航失联事件,然后是就“301事件”一点自己的感悟,以及最重要的就是最新召开的两会了!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航失联了。
一架载有239个生命的航班失联了,而且至今未找到其踪影。
这说明了什么?该航班可能是在空中瞬间解体,抑或飞机遇到了未查明的不可抗力?随着事态的发展,网友们的猜测质疑也不断涌起。
有人说今年特别流行爸爸去哪儿?时间去哪儿?现在可好了,成了马航去哪儿?也有人说美国的侦察机现在也成哑巴了,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密的隐情或者一种有目的的计划?毕竟为了政治经济利益恐怖分子什么都做得出来。
而就在马航失联的同时,我国也紧急调动了近十颗卫星用以救援!我不禁感叹于祖国的强大,作为一个平民,我亦感觉无比自豪!政府关心人民,人民也会更加爱戴政府。
在微信上,我常常看见网友正在讨论要不要出行,是否乘飞机。
在危机时刻,常人都有放大风险的本能,更何况这起“失联”如此诡异和超乎想象。
这也不禁让我感叹于“301事件”,自从那一天起,全国网友像是刮起了一道仇视新疆人的风,我不禁叹息,总是能听见有人问为什么新疆人要攻击昆明人?首先这定义都错了好不好!!新疆人有两千多万人,47个名族啊!接着便用一个新疆人代替了这两千多万人那不是显失公平了吗?其次,这次事件是恐怖分子所引发的,怎么能把所有的罪都摊到新疆人头上呢?仔细想想,昆明,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人人都过着非常安逸舒适的生活,警惕性不那么高,于恐怖分子是一个安保工作没有那么严密,容易下手的地方。
恐怖分子的目的就是要造成一定的影响力,引起大家的关注,很明显,这次他们得手了。
在形式如此严峻的当下,国人应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彼此相亲相爱才对呀!而不是对某个地域的民众歧视了之,这样反而让恐怖分子得逞!大家都是中国人!处理民族矛盾国家自有办法,我们不能仅仅听信一家之言和盲目跟风而不加以思考!这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所表现的出来的不假思索!今年“两会”第一天,雾霾散去,北京难得好天气,网民调侃“因为全国最能吹的都来北京了”。
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解困”研究——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为例
引言(一)选题来源和意义1、选题来源著名社会学家贝克以“风险社会”来诠释现代社会,即现代社会呈现出“人类随时面临着由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造成的会威胁生存或生命的风险”这样一个主要特征。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我国也处于风险社会的浪潮中,并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矛盾、灾难事件不断涌现。
自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型肺炎以来,食品安全、雾霾天气、交通事故、局部地区政治暴乱等灾难事件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引起大众恐慌和社会不安。
风险社会的到来让人们意识到灾难无论在任何时刻都是与人类生存紧密相关的,因此,灾难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主题。
回顾我国比较重大的突发灾难事件,其媒体报道对于社会进行有效灾难应对是有重要意义的。
与过去不同的是,现代风险社会正经历着由“天灾”到“天灾与人祸”,由“客观风险”到“客观风险与主观风险”并存或重叠、交叉的巨大转变,灾难事件呈现出成因复杂化、表现多样化和应对高难度化的特点;而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我国大众正以高频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媒体接触,一方面新媒体正以海量、快速的信息传播挑战着传统媒体,另一方面谣言、假新闻等增加社会风险的因素也开始显现,而这些风险带来的,是灾难恐慌心理的传播,社会焦虑感的增加,从而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这样的情况下,面对灾难的复杂与信息的泛滥,对媒介素养尚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我国大众而言,除了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灾难事件进展及相关情况外,其“解困”需求开始表达:除了“怎么了”,大众更在乎“为什么”以及“怎么办”。
以“马航MH370失联事件”的媒体报道为例,这样一件发生在风险频发并且新媒体繁荣时期的“谜团式”灾难事件,由于真相不明以及信息发布的滞后,“马航”事件(以下皆简称“马航”事件)引起了政治阴谋论,恐怖主义说等多种煽动社会恐慌情绪的猜测与谣言,在事关154名中国人的特殊背景下,暴露出我国媒体在当前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解困”缺陷。
由于报道技术落后、理念陈旧、经验不足、制度死板等硬伤的桎梏,在“马航”事件中,我国媒体无法较圆满回应大众的期待,甚至因为报道实力的弱势引发两次学术界、互联网、媒体圈和大众高关注度,高参与度的媒介批评,如挖掘灾难信息能力弱、煽情主义严重等。
MU5735感受作文
MU5735感受作文篇一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航班132名人员已全部遇难,其实关于这个消息并非意料之外,只是我们很多人难以接受罢了。
在灾难面前,我们很多时候都希望有奇迹,就像一个在茫茫大海中溺水的人,却寄希望一根稻草可以救起自己一样。
从3月21日看到MU5735飞机失事,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布任何一条消息,其实内心早已经百感交集了。
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经常坐飞机的培训师,对这样的事件和报道是极为敏感的。
一、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年,我坐的座位上方的一个阅读灯坏掉了,然后我让空姐帮忙看看怎么回事儿,结果空姐鼓捣半天也没鼓捣出来,最后回复我说:“先生,我们这个飞机年头有点久了,难免有点小问题,估计阅读灯是坏掉了,还好,只要飞机没坏就行。
”我倒是没有说什么,因为飞机坐多了,早就没有那股新鲜劲了,对于空姐的服务,说实话有些还行有些也不怎么敢恭维。
我虽然没说什么,这个时候,我旁边的乘客站起来了,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瞪着空姐,大声喊道:“你怎么说话的,你到底会不会说话?什么叫做只要飞机没坏就行!”当时,马航MH730刚刚失联不久。
每个人都不愿意接受坏消息,当然更加不愿意坏消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有些人对有些敏感字样是比较忌讳的,虽然理性告诉我们说,飞机依然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中,作者这样写到,每天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人要远远高于空难,所以当送朋友去飞机场坐飞机,然后说“保重”的那个人才是真正要保重的人,他遇到车祸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坐飞机的那个人。
二、关于各种观点MU5735飞机坠毁事件被曝光之后,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
我看了一下,大概有这么几种观点,更多的人其实是叹息,感慨,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也有人说:我从来就不坐飞机,貌似不坐飞机也是一种安全的保证,对此观点我是不认同的。
就像我在讲课的时候,经常问到大家的那样:人生中有两天最重要,一天是我们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天,另外一天是哪一天?然后就有很多同学说:离开世界的那一天。
马航失联七周年:寻找真相的漫漫长路观后感
马航失联七周年:寻找真相的漫漫长路观后感马航失联七周年:寻找真相的漫漫长路观后感这是一个仅仅发生了七年的事件,但它对于乘客家属、调查人员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众来说,却似乎已经过去了一个漫长的世纪。
马航MH370的失踪事件成为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空难谜团,也是当今世界最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
回顾这七年间的搜索与调查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寻找真相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与曲折。
从一开始,海上、空中、卫星等多方面的搜索行动都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导致调查人员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后来,根据数据分析和各种线索,调查团队逐渐确定了一条飞行路径,但这依然只是一个猜测。
直到现在,我们对于这架失联飞机的具体下落仍然一无所知。
在历经了多次的转变和不同国家的参与之后,天鸿方程式终于成为了解决MH370谜团的最后一道救命锁。
它是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新系统,通过海底声呐探测和数据分析,能够对无人潜航器的海洋底部搜索进行高效率、高精度的协同规划和导航。
有了这个系统的助力,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找到MH370的残骸,为乘客家属和整个世界带来答案和平静。
然而,七年的时间已经让乘客家属们煎熬不堪。
每当马航MH370的七周年纪念日到来时,他们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
他们为亲人去世的事实感到悲伤,同时也为无法得到真相和交待感到愤慨。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线索,关注着每一次的搜索行动,但结果却总是无果而终。
面对点滴的希望破灭,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
这七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MH370的调查进展,也为乘客家属感到心痛。
他们面临着生活的重担,同时还要应对舆论的说三道四,承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批评与质疑。
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地要求寻找真相。
他们不愿意接受任何“公告死亡”的说法,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们无法相信亲人就此消失。
这份坚持与信念,使得我们对于真相的追寻从未停止。
七年来,全球各地共进行了数十次的搜索行动,千方百计地寻找MH370的踪迹。
同时,调查人员不断分析着各种数据和线索,试图还原这个谜一般的事件。
一个真实的故事分析
一个真实的故事分析第一篇:一个真实的故事分析《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马克•吐温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发生的背景是在美国内战后期,主人公瑞奇尓大娘原是南方种植庄园的一名黑人女奴,有丈夫和七个孩子,一家人相亲相爱。
“先生,我的老汉———那就是我们当家的———他很疼爱我,脾气也好,就跟您对您自己的太太那么好。
后来我们俩生了孩子———七个孩子———我们俩很爱这些孩子,就跟您爱您的孩子一样。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老东家破产,瑞奇尓大娘一家人被活生生地拆散卖掉,从此她过着失去亲人的孤苦伶仃的生活。
作者马克•吐温不仅成功刻画出瑞奇尔大娘这个命运坎坷却乐观开朗的极富时代色彩的黑人女奴形象,而且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揭露出黑人妇女瑞奇尔大娘是在惨无人道的黑人奴隶制的迫害下家破人亡,失去了丈夫和众多孩子,抨击了罄竹难书的美国罪恶的黑人奴隶制,清晰地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的虚伪与黑暗。
本文将主要通过对瑞奇尔大娘这一黑人女奴形象的解读来剖析马克•吐温进步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
一、黑人女性悲惨的苦难史“我是生在奴隶堆的;当奴隶的滋味我全知道,因为我自己就当过奴隶。
”17世纪初,当第一批非洲黑人踏上北美大陆时,他们的命运就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沦为白人驱使、奴役、压榨和剥削的社会最底层人群———黑奴。
肉体上,黑奴们没日没夜地干着着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却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精神上,遭受着非人的种族歧视,被视为劣等人种,丑陋、愚蠢、堕落、下贱等。
作为社会最边缘的黑人女性,她们的境遇相比较于男性黑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贝尔•胡克斯(BellHooks)曾指出,奴隶主从来也没有把黑人妇女当作单独的不同的类别对来待。
在白人世界里,她们同样要从事田间地头的劳作,还要伺候白人主子及其子女的起食饮居。
体力的透支早已司空见惯,忍受大小主子的折磨是她们的家常便饭,逆来顺受是她们委曲求全的生存之道;在黑人世界里,她们利用繁重劳动的间隙组建家庭,繁衍后代,操持家务来尽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
马航评论
“马航事件”报道:羞愧之余更需反思近几天,中国媒体从业者理应对马航事件的报道情况感到羞愧,纵观事件发展与媒体报道现实,国内媒体在与国外媒体的较量中几乎完败。
人们一方面面对国内媒体报道的各色消息,但另一方面人们的面前却又一无所有。
然而羞愧之余,我们更多地是要去反思:作为社会环境瞭望哨的媒体,如何才能让自己避免成为谣言的代言人、伦理的践踏者与煽情的表演者……首先,笔者认为媒体要反思此次马航事件中的谣言传播问题。
也许有媒体喊冤,称他们也是不经意间转发或发布了不实消息,并且在其发布的消息中已注明该消息正在核实;也有媒体哭诉道:马方总是否认相关报道而导致媒体报道的消息失实。
媒体的“狡辩”看似有理,实则毫无道理。
针对前者,笔者想说:“正在核实的消息”不是消息,最多是小道传言。
”后者就更简单了,我们不能怪人家马来那边总是否认,你后方媒体总在编造和传播假新闻,然后向人家求证,马来是不得不否认呀。
我们别一味谴责否认假新闻者,却放过编造假新闻者,后者毒害更深。
正是相关媒体含混了有关概念,放弃了自身的职业规范,才导致了自身有意无意间成为了谣言的代言人,当今社会是一个新媒体快速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地球村,信息以碎片化的方式充塞人们的眼球,而新媒体语境下的人们对此类消息,尤其是主流媒体发布的消息缺乏一定的选择,理解与辨析的能力,这使得谣言凭借技术的力量而大行其道,也印证了马克吐温所言的“真理还没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世界。
”简而言之,最根本的错误,在于媒体没能清楚核实信息源,没能用职业规范抵抗“一定要说个不停”的冲动。
如果马来西亚和越南方面能够及时提供充分信息,这样的错误或许只会发生在少数媒体身上,并被大多数媒体的正确报道迅速纠正。
但在信息的一手发布者本身应对不足、公众情绪又极其焦虑的情况下,一个微小的、在平时可能被立刻纠正的错误,却可能以几何级速读迅速传播,并与其他或真实、或虚假的信息相汇合,组成一张巨大的、纠缠不清的信息之网。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的危机公关的表现和思考
中国媒体在马航失联的危机公关的表现和思考——中外报道方式对比分析毫不疑问,今年上半年最诡异的新闻时间莫属美好MH370航班失联的消息了。
2022年3月8日最为诡异的航空突发新闻,迅速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自媒体等鏖战方酣。
中国媒体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显得却不尽人意,比较西方传统媒体的迅速、严谨。
我国媒体恐怕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一)试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突发事件的报道表现微博有网友形象的嘲讽道“越南一直在发现,马航一直在否认,中国救援队在路上,而中国的记者在丽都饭店。
”虽然戏谑,但从侧面反应了中国媒体表现的无力和失望。
线面我大体就从两个方面分析中国媒体在马航事件中的表现不足点进行阐述(1)过度的煽情,严肃新闻软化。
忽视此次事件背后的诱因,转移公众注意力,削弱我国媒体倒逼马方政府的执行力。
在飞机下落未名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发出消息后,随机发送温情祈祷,祈祷全机人员平安降落。
但随着事态的不明朗化及马来政府发布信息的模糊化,中国媒体疲于寻求真相,着眼点也开始转向受害者家属的报道和虚无缥缈的祈祷上。
在一幅幅悲痛的照片曝光后获取的不仅是点击量的增加更是对受害家属的一种新闻“凌驾现象”.当然作为记者采访受害者家属似乎是一种职业的要求,本无可厚非,但采访的目的是要让受众看清事实,纾解或减少采访人的困扰和伤害。
而不是把他们痛苦的眼泪特写,造成他们的二次伤害,这是缺乏人文主义关怀的一种表现。
(2)在马方最后宣布MH370最终并不是像它官方公布的时候,中国媒体除了备责和诧异(3)当事件尘埃落定后,事件的后续报道中深入调查研究的缺乏。
电视台邀请专家讲解飞机发生事故后如何自救;网络媒体策划专题了解机长身世背景,完全忘记背后更为深刻的警示意义和尚不明确的真相。
(二)中西方在此次报道中的对比,及中国媒体需要思考及改进的方法(1)关于突发事件受害者采访手法对比在新闻组成要素中“人”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一味的担心受害者家属的的心理承受能力而放弃采访的话,则失去了重要的信源。
民航失事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民航事故频发,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痛苦和悲伤。
面对这些悲剧,我们不禁要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又该如何从中汲取教训,确保民航安全?作为一名关注民航事业的人,我对此有着深刻的感悟。
一、民航事故的原因分析1. 人为因素(1)飞行员操作失误: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判断失误等原因,可能导致飞机失控,发生事故。
(2)机务维护不当:飞机的维护保养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环节,若机务人员工作不认真,可能导致飞机出现故障,引发事故。
(3)航空管制失误:航空管制员在指挥飞机起降、航线调整等方面,若出现失误,可能导致飞机相撞、误入禁飞区等严重后果。
2. 航空器设计缺陷航空器在设计阶段,若存在缺陷,可能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引发事故。
如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因MCAS系统设计缺陷而引发多起事故。
3. 天气因素恶劣天气是导致民航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雷暴、浓雾、大风等天气条件下,飞机难以正常起降,甚至可能发生空中相撞。
4. 其他因素如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劫机等突发事件,也可能导致民航事故的发生。
二、民航事故的教训与反思1. 强化飞行员培训飞行员是飞机的“灵魂”,其操作技能和判断能力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
因此,要加强对飞行员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确保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确保飞行安全。
2. 严格航空器维护保养飞机的维护保养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
要加强对航空器的维护保养,提高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3. 优化航空管制系统航空管制系统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要优化航空管制系统,提高管制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4. 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能力恶劣天气是导致民航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加强对恶劣天气的预警和应对,提高飞机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能力。
5. 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民航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安全管理意识不足有关。
要加强对民航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确保飞行安全。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
马航事件公关案例分析一、事件概况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的,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
该飞机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马来西亚当地时间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马航已经启动救援和联络机制寻找该飞机。
失去联络的客机上载有227名乘客(包括两名婴儿)和12名机组人员。
其中有154名中国人(其中中国大陆153人,其中成人152人,和1名1岁婴儿,中国台湾1人)。
失去联络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航班MH370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
二、马航的公关分析马航在航联失联五小时后发出第一份声明,确定MH370航班失联。
3月11号,马航公布MH370上的239名乘客的名单和实际乘机人数,这239名乘客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14个国家。
3月15日马来西亚召开新闻发布会,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失联航班可能在一个或两个走廊型地区之间,一个是飞向泰国北部的航道,一个是南印度洋航道。
针对这一事件,马航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包括请专门的公关公司来做危机公共。
虽然马航对MH370失联这一事件的公共做的中规中矩,但确掩盖不了它危机公关的失败。
毕竟公关效果不是依靠所做的事是否符合公关的步骤来衡量,而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品牌的危机,这是公关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马航公关失败的几大因素:1、没能及时公布飞机失事事实。
关于飞机失踪的消息在3月8日早晨就被媒体广泛报道,传的沸沸扬扬,在焦急中等待的人们这时候最希望得到来自马航的官方报导。
而马航却没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对此做出回应,直等到下午才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此事做出说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危机公关的“黄金四小时”已经远远缩短了,而马航分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次,航空公司对飞机上的乘客的基本信息应该是很清楚的,而马航却迟迟没有对飞机上的乘客信息进行公布,[键入文字]直到3月11号,马航才正式公布乘客的名单和国籍,这对于等待中的家人来说无疑是最煎熬的祷告了。
民航坠机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民航事故频发,尤其是坠机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思考。
作为民航事业的一份子,我深感责任重大,对民航坠机事件有着深刻的感悟。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民航坠机事件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生命的脆弱民航坠机事件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
在飞机上,我们原本以为自己是安全的,但一旦发生事故,生命瞬间消失。
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关爱身边的人,让生活充满阳光。
二、安全的重要性民航事故中,坠机事件尤为引人关注。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作为民航从业人员,我们要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航班安全。
同时,乘客也要提高安全意识,积极配合航空公司做好安全工作。
三、责任的担当民航坠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与责任担当有关。
从航空公司到飞行员,再到地面保障人员,每个人都肩负着保障航班安全的重任。
一旦发生事故,各方都要认真反思,查找问题,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四、技术的进步民航事故的发生,有时与技术有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但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这让我们认识到,技术进步不能完全解决安全问题。
我们要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注重安全文化的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五、应急预案的完善民航事故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救援工作的效果。
我们要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救援效率。
六、心理素质的培养民航事故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作为民航从业人员,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注同事的心理健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在事故发生后,要积极为当事人提供心理援助,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七、敬畏生命的理念民航坠机事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飞行过程中,要严谨操作,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确保航班安全。
初中作文素材:专家解读马航MH370未能呼救之谜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关于作⽂素材:专家解读马航MH370未能呼救之谜的⽂章,供⼤家参考。
失踪的MH370为何没能在最后时刻发出求救信号?这是⼀个谜。
特别是最新信息显⽰,这架飞机在飞⾏途中可能折返。
按照操作程序,飞机不管因何种原因改变航向,都必须马上与地⾯取得联系。
那么,有什么原因可能导致MH370在出事后不能及时向地⾯通报情况呢?财新记者就此采访了民航业内多位资深空管员,试图根据公开信息推测这架飞机的最后时刻。
截⾄3⽉10⽇上午10点,马来西亚航空MH370已与地⾯失去联系超过55个⼩时,但搜救⼈员仍未找到飞机和机上乘客,最新的消息显⽰,搜救⼈员在越南海域发现了可疑的油迹,有别于普通商船。
越南、美国、中国、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起参加了搜救⼯作。
该航班由波⾳777-200机型执飞,于3⽉8⽇凌晨0点41分由吉隆坡起飞前往北京,原计划于北京时间当⽇早晨6点30分抵达北京⾸都国际机场,但⾃凌晨2点40分起,航班就与地⾯失去联系。
执飞该航班的是马航资深飞⾏员。
《华尔街⽇报》引述⾏业专家的话称,马来西亚航空“安全记录卓越”。
马航近20年来未出现死亡事故,历的伤亡事故出现在1977年。
马来西亚民航局总监阿扎鲁丁( Datuk Azharuddin Abdul Rahman)在3⽉9⽇称,马来西亚皇家空军雷达显⽰,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航班在飞⾏途中有折返可能。
在失联55个⼩时之后,机上乘客⽣还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但该航班失联过程仍疑点重重。
多位空管员接受财新记者采访,解析了航班与空管联系和过程与规范,并探讨飞⾏员是否有机会发出求救信号,以及导致飞机不能发出信号的各种可能原因。
1、⼀架航班在正常飞⾏时,通过什么途径与空管保持联系? 驾驶舱配有⽆线电、应答机和发射器等设备,与地⽅保持联系,这种联系始终要保持“随叫随到”的畅通状态。
飞⾏员随时叫管制员,管制员随时叫飞⾏员,但并不是你来我往的呼叫,⽽是在巡航过程中,⼏分钟或者⼗⼏分钟没有通话就会呼叫,对⽅需⽴即反应。
MH370写给2014年的一封信
MH370写给2014年的一封信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12篇文章从一个高歌凯进的繁荣时期,到一个长久低迷的萧条时代,发生变化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很多事情、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会等着你们。
我祝你们的运气比我更好。
[思客马航大.jpg](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是MH370。
不要问我是从哪里给你写信的,有些事情如果需要知道,人们早晚会知道。
你也不用担心我是来谴责你的。
是的,你已经把我忘了,这我知道。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你并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好,但也没有比别人做得更差。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的命运均是如此。
我没有早一点给你写信,是因为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
事情过去这么久了,慢慢地,我已经可以玩味这场悲剧中的黑色幽默了。
飞机出事故的概率大约是20万分之一,而出现多人死亡的空难事故的概率只有三百万分之一。
我是一架波音777。
在这种飞机二十多年的飞行历史上,只出现过9次事故,涉及的死亡人数不过3人而已。
马航在40多年的历史里只出过两次重大事故,其中一次还是因为劫机。
2013年,马航才刚刚获得世界旅游奖的“亚洲最佳航空公司”奖项。
出事的那一天,我是从吉隆坡起飞的,那是一个尽管有点浮夸,但再怎么浮夸也仍然被大家视为二流角色的国家的首都。
我要飞往北京,那是一个尽管在迅速强大起来,但总是低调得唯恐不够低调的国家的首都。
再怎么说,“中大奖”的也不应该是我啊。
我最近变得有点像哲学家,因为总是在思考灾难这件事。
灾难是个哲学问题。
它复杂、痛苦,而且无解,特别适合喜欢自虐的哲学家。
我是个生活流的哲学家,只能从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思考灾难问题。
飞机失事,往往都是在起飞和降落的时候。
我还记得第一次起飞的感觉:兴奋、紧张、害怕,觉得有点失控。
后来的每一次起飞,对我来说都是一个神圣的仪式,总会有那么点小激动。
但降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每一次降落的时候,我已经是风尘仆仆、疲惫不堪。
从高贵而洁净的天空回到嘈杂而混乱的地面,心中不免有些莫名的失落。
民航坠毁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民航事故频发,让人痛心疾首。
每一次飞机坠毁,都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哀伤。
面对这些惨痛的教训,我深感悲痛,同时也对民航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民航坠毁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民航事故的发生,让人深感生命的脆弱。
在事故面前,任何利益和荣誉都显得微不足道。
因此,我们必须将生命放在第一位,将安全放在首位。
民航业作为国家的重要产业,承载着亿万旅客的生命安全,责任重大。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民航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意识至关重要民航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责任缺失有关。
无论是航空公司、机场还是飞行员,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切实履行职责。
民航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受害者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强化责任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1. 航空公司要加强对飞行员、乘务员等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2. 机场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3. 飞行员要严格遵守飞行操作规程,保持高度警惕,确保飞行安全。
4. 旅客要积极配合民航工作人员,共同维护飞行安全。
三、科技进步,助力民航安全科技的发展为民航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民航业在飞行器设计、通信导航、飞行监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一些科技进步对民航安全的贡献:1. 飞行器设计更加先进,提高了飞机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2. 通信导航技术不断完善,提高了飞机的导航精度和飞行安全性。
3. 飞行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飞机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
4. 旅客行李安检更加严格,有效预防了恐怖袭击等安全风险。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民航安全挑战民航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信息共享,及时了解各国民航安全状况,共同防范安全风险。
2. 推动国际民航组织(ICAO)等国际组织发挥更大作用,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航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5年3月24日,德国之翼编号为4U9525的空客A320型客机,径直撞上法国阿尔卑斯山脉南麓,150名机上人员全部丧生。
空难令人震动,但此后的发现更令人难以置信,27岁的副驾驶卢比茨选择了坠毁飞机。
调查人员随后发现,卢比茨可能患有抑郁症,同时,他的弱视或许在持续恶化。
视力和心理问题给卢比茨的职业前景笼上阴影,而他没有选择求助。
曾执飞十年的安德鲁•麦吉为纽约时报撰文回忆往昔,说飞行员的工作要义就在于“每次都一模一样地执行一成不变的程序”:飞前准备、发动、滑行、起飞、降落。
每个步骤都有备忘清单,每种紧急事故都有应急程序。
为了将人为差错降到最低,飞行员牢记一个个标准流程:机械故障怎么办,乘客失控怎么办,另一个飞行员急病怎么办。
惟独一件事缺乏流程——当“你自己出了问题”,怎么办?
“求助”似乎从来不是首选项。
遇到难题,当然应该自己试着解决,不行就上网搜搜办法,还不行,那就咬紧牙关等待,或许我能“熬过去”。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求助?
不求助的表面理由是——“不麻烦别人”是美德。
更真实的理由是——如果开口求助,别人会认为我能力低下,我会因此丧失各种机会。
而更本质的原因在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在他人面前表现出众”。
目标可分为两种,“精熟型目标(mastery goal)”和“绩效型目标(performance goal)”。
精熟型目标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认为目的是自我提升,不是获得肯定。
哪怕我现在还“做不到”,但通过不断努力也能有所进步。
既然目标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遇到困难时,自然就会寻求帮助。
而绩效型目标只看最终结果,你要么“能做到”,要么“不能做到”,要么力压众人表现出色,要么挑战失败沦为笑柄。
既然目的是“从他人那里获得肯定”,感觉上像是“示弱”的求助就不会被列入选项。
沃顿商学院的研究者曾让学生们做七道智商测量题,被告知“每对一道题得一美元”的学生里,有73.5%在求助机会出现时选择了求助。
被告知“其他人会给你打一个1至7之间的分数,根据分数得美元”的学生里,只有32.7% 选择了求助。
一旦目标不再是“把事做好”,而是“让别人觉得我好”,求助的几率就会大大下降。
不幸的是,飞行员这个职业本身,自带“绩效型目标”。
同僚和上司对你的评定十分重要,你要么优秀到可以让一机人性命相托,要么资格不够,必须离开飞行员这个岗位。
类似卢比茨的“不求助之人”,其实并不少见。
不过,“绩效型目标”者不知道的是,求助于他人时,其实会提升此人对你的评价。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智慧过人,可以为别人传道解惑授业,而“懂得向聪明的我询问智慧建言的人,一定也是聪明
人”。
沃顿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脑力竞赛中接到“搭档”求助的人,赛后给自己的搭档打了更高的能力分。
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老板其实更喜欢那些遇到困境会主动求援的下属,某种意义上,“求指点迷津”可能是对老板最好的恭维。
说到底,不管目标是“获得成长”还是“获得赞赏”,求助都是帮你达成目标的大道。
越早寻求帮助,就越有机会让自己获得成长,也越有可能掌握技能,成功解决问题,周遭人对你的评价也会因此上升。
反倒是不求助的人,万一拖到事情无法收拾,内部自信和外部风评都会落到极低。
在最后一次执飞之前,卢比茨有许多选择。
他可以接受医生帮助,在抗抑郁治疗中慢慢找回大脑正常思考的能力。
他可以带上病历去求助公司,即使他无法再开飞机,余生里仍可能找到其他职业方向。
然而,他选择了保持沉默。
3月24日10时29分,机长桑德海默离开驾驶舱,卢比茨反锁舱门接管飞机,操控飞机迅速下降。
10时40分,4U9525右翼撞山。
11分钟里,机长呼喊,乘客惊叫,卢比茨始终不发一言。
不求助的人,到悲剧发生,到最后一刻,也只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