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589049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a.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
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
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
“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e2173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f.png)
1-《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章:哲学的内涵与功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的功能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哲学的内涵:哲学包括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哲学的功能:哲学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培养道德素养、指导人生实践等哲学的价值:哲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的定义、内涵、功能和价值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哲学的理解和感悟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第二章: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哲学历史的兴趣和尊重2. 教学内容哲学的起源: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后来传入其他文化地区哲学的发展:哲学经历了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现代哲学等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东方哲学、西方哲学等哲学的历史价值:哲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智慧成果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特点比较分析: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哲学的异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哲学在历史中的演变及其原因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哲学历史的认识深度第三章:哲学的基本问题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什么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宇宙观问题、人生观问题、价值观问题等哲学基本问题的方法论:辩证法、实证法、直觉法等哲学基本问题的价值:引导人们思考人生意义、提高思维能力等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和方法论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思考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深度第四章:哲学的分支学科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分支学科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分支学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哲学分支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教学内容哲学的分支学科:伦理学、政治哲学、美学、逻辑学等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道德、政治、艺术、思维规律等哲学分支学科的价值: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提高道德素养等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各分支学科在历史中的演变和现状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比较分析:分析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和价值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哲学分支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分支学科的基本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哲学分支学科的认识深度第五章: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在第六章:哲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个人生活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道德判断、决策制定、人际交往等哲学对个人生活的指导:价值观塑造、心灵成长、人生目标设定等生活中的哲学思考:反思日常行为、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批判精神等哲学与心理健康:哲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其方法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对个人生活的指导作用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哲学实例,探讨哲学对个人成长的启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将哲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将对哲学的应用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度第七章:哲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职业生活中的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职业价值观、职业规划、工作态度等哲学对职业发展的指导:职业目标设定、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成长等职业生涯中的哲学思考:反思职业行为、提升职业素养、应对职业困境等哲学与职业心理健康:哲学对职业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及其方法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和对职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案例分析:分析职业生涯中的哲学实例,探讨哲学对职业成长的启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将哲学知识运用到职业生涯中的经验和感悟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在职业生涯中的应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将对哲学的应用和指导作用的认识深度第八章: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哲学对社会变革、科技进步、文化繁荣等的影响哲学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哲学思想对社会制度、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的塑造社会中的哲学思考:反思社会现象、提出社会问题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和谐等哲学与社会价值观:哲学对社会责任、公民素养、公共利益等的关注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案例分析:分析社会中的哲学实例,探讨哲学对社会问题的启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经验和感悟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第九章:哲学与人类文明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哲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能力2. 教学内容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哲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哲学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哲学思想对科技发明、文化艺术、政治制度等的影响人类文明中的哲学思考:反思文明现象、提出文明问题解决方案、促进文明进步等哲学与文明价值观:哲学对人类共同利益、社会责任、全球和平等的关注3. 教学方法讲座式教学:讲解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和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案例分析:分析人类文明中的哲学实例,探讨哲学对文明发展的启示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和感悟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哲学知识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哲学的内涵与功能难点解析:理解哲学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哲学的功能和价值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5c93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5.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课程名称:哲学与人生课程简述:本课程将以哲学作为探究人生的方法,通过思考大问题,反思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难题,帮助学生建立对生命的深刻认识和精神追求。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认识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法,理解哲学的价值与作用。
2.思考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大问题,建立自己的人生理念。
3.通过学习哲学,了解人类智慧的演变和历史,开阔人生视野。
4.实践哲学思想,提升自我修养和思维能力,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及重点:第一课:哲学的本质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与特点、哲学问题的基本类型、哲学方法与价值等重点内容:教会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考方法,理解哲学的价值与作用,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课:生命与存在教学内容:生命的定义与特征、存在的意义与形式、生命伦理学等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探究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对生命的深刻认识。
第三课:人类的自我认识教学内容: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现代意义、自我意识的限制、“我是谁”问题等重点内容:探究人类意识的本质和现代意义,引导学生反思个人身份、社会角色、文化标识等因素对自我认识的影响。
第四课:人类的价值教学内容:人类的尊严与价值、普世价值与文化多样性、仁爱道德等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人类的尊严与价值,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提供思考。
第五课:人类的幸福与幸存教学内容:幸福的含义与成因、生死与人类命运、幸存心理学等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含义和成因,探究生死和命运对人类幸福的影响,了解幸存心理学的意义。
第六课:人类的自由和责任教学内容:自由的本质和限制、责任的意义和界定、人权等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由和责任的关系,探究人权的意义和实践,建立对人类自由和责任的精神追求。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各种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自由写作、小组合作等2.教学手段:PPT、视频、知识问答、网上资料检索等评价方法: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参与讨论、课堂笔记等2.作业成绩:包括每堂课的小组合作和个人写作等3.期末考试:注重对知识的综合测试和思考能力的考察教材及参考书目:1.林语堂《人类自我认识史》2.罗素《西方哲学史》3.托马斯·纳格尔《什么是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生活的哲学》4.王阳明《性善论》5.梭罗《瓦尔登湖》6.《幸存》7.《国际人权法简介》。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两课时)(最新整理)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两课时)(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5c95c75f0e7cd18525361b.png)
课题 授课课时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共 2 课时,第 1、2 课时
使用教具
授课形式
新授
多媒体课件 劳模视频与资料
课前准备 制作 PPT,准备教具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 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础(区分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
讨论:毕业后你的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就业是一直当伙计 头脑风暴
还是总有一天当老板?创业选择加盟还是自创?是做食品
还是做服装?是做老年装还是淑女装,小孩装?)
选择好适合的符合市场和规律的,这是你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4)在多样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转
变为现实。(帕瓦罗蒂选老师还是音乐,你能坐两把椅子吗)
举例:我校接近普高分数的学生不上普高,来选择 3+4 和高
职,这说明什么?
2、人生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只有一种选择 例如:你是上职校的 3+4 上大学还是普高高考上大学?
你只能根据专业来就业,还是可以根据兴趣来就业?
联系学生 举例互动
阅读课前材料:不上北大,退学,入技校,兴趣动手增强,
还成为技能第一名(成功技校谁说不出精英?)
2、 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意愿
出发,这是做出正确人生选择的前提和保证。 (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来选择)
小组讨论
(联系经济学价值规律:毕业生创业失败事例—去年棉花
天冷产量低今年齐种棉花丰收想赚钱反而无人收购亏本案
《哲学与人生》公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f87d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e.png)
《哲学与人生》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哲学的内涵与功能1. 教学目标了解哲学的定义、内涵和功能,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教学内容a. 哲学的定义与内涵b. 哲学的功能与价值c.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内涵和功能b.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4. 教学活动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b. 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内涵与功能c.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 总结:强调哲学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哲学内涵与功能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哲学的起源与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理解哲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
2. 教学内容a.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b.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特点c. 哲学的主要阶段与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b. 比较法: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特点4. 教学活动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起源b. 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主要阶段c. 比较分析: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特点d. 总结:强调哲学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哲学起源与发展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哲学的基本问题1. 教学目标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2. 教学内容a.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b. 不同哲学流派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b. 对子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哲学流派的回答4. 教学活动a.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b. 主体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分类c. 对子讨论:讨论不同哲学流派对于基本问题的回答d. 总结:强调不同哲学流派在回答基本问题上的差异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对子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程度。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5e1cbaa00b52acfc7cac2.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二)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单元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题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授课地点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应该能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但具体到自己人生道路选择上,可能对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认识不到位,甚至可能更多强调客观条件。
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主观要符合客观。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程度教学进程及安排第1课时导入:看图提问:读漫画“宝宝快跳”,你对该父母的要求有什么看法?该父母犯主观主义。
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故事1: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
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
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
哲学第一课教案 1-1
![哲学第一课教案 1-1](https://img.taocdn.com/s3/m/c19b690610661ed9ad51f3e3.png)
课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班级课
是□否□
主备人
沈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2.
教学重点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2.
教学难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学习法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f1589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e8.png)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含义与作用1.2 探索人生哲学的意义和价值1.3 分析哲学对个人成长的影响1.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章:中国传统哲学的精髓2.1 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2.2 探讨道家思想的宇宙观与人生观2.3 学习佛家思想对人生痛苦的解答2.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第三章:西方哲学的演变3.1 掌握古希腊哲学的基本思想3.2 了解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3.3 分析西方哲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性,提升全球视野。
第四章: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4.1 探索人生意义的多种可能性4.2 分析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4.3 讨论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与途径4.4 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5.2 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生活中的实践5.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5.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六章:道德哲学与人生伦理6.1 探讨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6.2 学习人生伦理的原则与标准6.3 分析道德行为与道德判断6.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伦理素养,提升道德判断力。
第七章:美学与人生境界7.1 理解美学的内涵与作用7.2 探索人生境界的提升与美学的关系7.3 分析艺术作品对人生的影响7.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鉴赏能力,提升人生境界。
第八章:信仰与人生意义8.1 探讨信仰的含义与类型8.2 学习信仰对个人人生的影响8.3 分析无神论与有神论对人生的影响8.4 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对信仰问题的理解和尊重,增强思想道德修养。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ed2da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6a.png)
带课程思政目标的《哲学与人生》全本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理解哲学的定义和特点1.2 探讨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3 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第二章:人生的价值观2.1 理解价值观的定义和作用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价值观2.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人生中的体现第三章:人生的目标与意义3.1 探讨人生目标的设定和追求3.2 理解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3.3 引导学生思考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意义第四章:人生的道德观4.1 理解道德的定义和作用4.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道德观4.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道德行为中的体现第五章:人生的心理健康5.1 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5.2 探讨哲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第六章:人与社会的关系6.1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6.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个人与社会的看法6.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与社会关系中的体现第七章:人生的工作与职业规划7.1 探讨工作与职业对人生的意义7.2 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工作观与职业规划思想7.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价值观制定职业规划第八章:人生的婚姻与家庭观念8.1 理解婚姻与家庭的定义和作用8.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婚姻与家庭的看法8.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婚姻与家庭关系中的体现第九章:人生的成功与挫折9.1 理解成功与挫折的定义和意义9.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成功与挫折的看法第十章:人生的信仰与精神追求10.1 理解信仰的定义和作用10.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对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看法10.3 引导学生培养个人信仰和精神追求,提升人生品质第十一章:人生的成长与自我提升11.1 理解个人成长的过程与重要性11.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的观点11.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想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提升自身能力第十二章:人生的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12.1 理解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含义和重要性12.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的观点12.3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中的体现第十三章:人生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3.1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对人生的影响13.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3.3 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第十四章:人生的比较与跨文化理解14.1 理解跨文化比较的意义14.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跨文化理解和比较的观点14.3 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第十五章:人生的反思与终身学习15.1 理解反思在人生中的重要性15.2 探讨不同哲学流派关于反思与终身学习的观点15.3 引导学生培养反思习惯,终身学习,实现人生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哲学思想来指导个人成长和发展。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课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课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364d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7.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课时分配表让军为现支来来!课题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思政育人目标: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课前任务一考勤(2min)一新课预热(5min)一互动导入(5min)T传授新知(33min)第2节课:名言导入(3min)一传授新知(17min)一课堂讨论(10min)一探索训练(10min)T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课前任务■【教师】布置课前任务,和学生负责人取得联系,让其提醒同学通过APP或其他学习软件,完成课前任务请大家思考你印象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学生】完成课前任务通过课前的预热,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大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让学生登录签到■【学生】使用APP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新课预热(5min)■【教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简单互动■【学生】聆听、互动■【教师】介绍介绍课程定位、内容安排、考核要求等■【学生】聆听、记录、了解通过老师自我介绍,与学生相互熟悉,并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的大致内容和考核要求互动导入(5min)■【教师】用歌曲案例进行导入2016年,一首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火了,其歌词写道:"不为了权不为了钱,但是为了信仰我们一往无前……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地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疾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
"这首歌指出了马克思和当代青年人之间的诸多共通之处:同样个性张扬,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同样干净、单纯,世界里没有灰色地带,喜欢或讨厌,泾渭分明,从不含糊;同样敢于尝试,敢于否定自己,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奋斗。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915b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05.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任务,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哲学是一门探索世界本质、人生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2. 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反思、批判、启迪和引导等功能,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3. 哲学的任务:哲学旨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生活指引。
4.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够指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哲学的定义、功能、任务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难点:哲学的思考方法和运用哲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验哲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哲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4. 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哲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哲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哲学的定义、功能、任务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哲学在其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哲学问题,分享各自的见解。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哲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哲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哲学的起源,以及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和发展历程。
2. 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哲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存在与本质、知识与真理、价值与道德等。
3. 哲学的方法:讲解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等。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探讨哲学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1104b3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e.png)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
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
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
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
![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c9a6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0.png)
哲学与人生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哲学与人生教学目标:1.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哲学的概念和分类教学内容:1.哲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哲学的分类和主要学派;3.哲学思辨的基本方法和工具。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哲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意义;2.学生小组讨论哲学的分类和主要学派,并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哲学思辨的练习,如逻辑推理、思考伦理问题等。
第二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1.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的定义和解读;2.影响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因素;3.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2.学生小组讨论影响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因素,并汇报讨论结果;3.学生分组展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行辩论。
第三课:人生中的问题和挑战教学内容:1.人生中常见的问题和挑战;2.分析人生问题和挑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3.人生问题和挑战对个人的影响和发展的推动力。
教学活动: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人生问题和挑战,引发学生思考;2.学生个体或小组讨论人生问题和挑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汇报讨论结果;3.学生写一篇个人感悟文章,总结人生问题和挑战对自己的影响和发展的推动力。
1.学生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学生的个人作文,评估学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分析能力;3.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表现,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哲学教材和参考书籍;2.PPT和多媒体资源;3.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成果。
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哲学展览或演讲,加深对哲学的理解和感受;2.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社会实践项目,培养实践与哲学的结合能力;3.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哲学名著,自主探索哲学思想的世界。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两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两课时)(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2065da783e0912a2162ac2.png)
联系某职校学生会考学习过去—上课睡觉、不小差、玩手机会考学习现在——成绩不及格,不过关
会考学习未来——端正态度,认真学习,过关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我们的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举例互动
小组互动
互动碰撞
互动分析
互动总结
联系学生情感升华
(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来选择)
(联系经济学价值规律:毕业生创业失败事例—去年棉花天冷产量低今年齐种棉花丰收想赚钱反而无人收购亏本案例)
强调:主观符合客观,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点出:哲学原理与对应的方法
画片:“最强大脑”中外最优选手PK二维码的场景, 讨论:为什么你能把二维码能反映出来?(原理是:)
补充:规划短文——我的人生客观实际的选择(字数不低于五百字)
教学后记
本节课属于哲学与人生第二版修订版的再版内容,与第一版相比,内容更丰富,修订版突出人生——哲学——人生选择,这样还是不便于学生理解, 所以授课时调整为哲学原理——哲学方法——人生应用(选择)。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步 骤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教学难点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
无
板书设计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二、物质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作业布置
哲学与人生修订版学习指导相关练习
理论(理实一体)课教案
课题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757e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8.png)
一、教案主题:《哲学与人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2. 培养学生对人生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与起源:哲学的定义,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哲学的功能与任务:哲学的功能,哲学的任务。
3. 人生问题概述:人生问题的含义,人生问题的主要方面。
4. 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观的定义,价值观的定义,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系。
5. 道德观及其在人生中的作用:道德观的定义,道德观在人生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人生问题概述,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含义和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人生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生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人生问题的思考深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实践应用1.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包括如何运用哲学思考方式解决个人问题,如何在职场中运用哲学思维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等。
2.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哲学思维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小组讨论表现、课后实践报告。
学生需要提交课后实践报告,描述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的哲学知识。
七、教学章节:《哲学与人生》的不同文化视角1. 教学内容:本章节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包括东方哲学、西方哲学等。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完整版)哲学第一课教案1-2
![(完整版)哲学第一课教案1-2](https://img.taocdn.com/s3/m/3a85928476c66137ef061904.png)
课题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
班级
授课时数
1
教案总数
2
周次
集体备课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可能性、现实性;
2.理解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在人生多种可能性的选择中如何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2.
教学难点
1.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道路,创造自己精彩的人生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讨学习法
教学过程实施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1课 第一框《哲学的智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6cd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e.png)
第1课第一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哲学的智慧【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1《哲学与人生》教案
![1《哲学与人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1ff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哲学与人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提高他们的人生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 哲学的定义和功能2.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3.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哲学的思考方法2. 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2. 教学PPT或黑板3. 教学活动所需辅助材料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哲学名言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哲学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哲学的定义和功能,思考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3. 课堂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的理解和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4.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的定义、功能和与人生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5.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哲学思考方法及其在人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哲学思考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哲学原理,提高人生素养。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哲学在人生中的实际应用。
三、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哲学对自己的成长和人生的指导作用。
2. 选取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哲学原理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
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
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
“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是反省与思考。
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那哲学和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生比作走路,哲学比作老人。
把哲学比作老人说明哲学是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智者的智慧、经验、思想的总结,这对于我们所走的漫漫人生路具有重要的帮助。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这句话就是说,人不能只莽撞的往前走,还需要不时的停下来反思,就是要反省、思考一下我们的得失,孔子也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说,我们的人生需要反思的精神。
咱们中国有句古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是说我们很难对我们身处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叫做“熟知非真知”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哲学的方法能够使我们跳脱物质世界的束缚,从比较高的地方来审视,也就是“站得高看得远”嘛,我想,这也是哲学对于我们人生的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要用哲学指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我国台湾的学者傅佩荣说的好:“哲学脱离人生,将成玄虚;人生脱离哲学,将无定位。
”我们学习这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将哲学方法与人生问题的一一对应,有机结合。
本课程的章节设置也很好的体现出这一点。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人生道路2.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3.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能力4.顺应历史潮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理想5.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价值简而言之,在本课程中,问题是人生的问题,内容是哲学的内容,这二者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
希望大家在学习这门课时,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习惯思考和追问。
甚至怀疑和批评。
培养这种精神和习惯,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哲学智慧的启迪下,愿大家都能有阳光人生、快乐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第一个人生问题,人生道路的问题。
人生道路在本课程中所对应的哲学内容就是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人生处处有选择。
人生每走一步都是选择的结果。
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成功的人生,在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失败的人生大都因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理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选择”关系着未来的发展,“选择”关系着未来的方向,对与错都是自己的选择,关键是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他说“人有选择的自由,但人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句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那选择是什么?究竟要如何选择才是正确的呢?我们先看一下教材第二页中王莉丽进行的人生选择。
1.王莉丽家人期望的是什么?上高中,考大学2.王莉丽本人的期望是什么?报考艺术院校3.最终的结果是什么?4.总的来说,王莉丽的人生选择成功吗?同学们说的都很对。
有人认为,人生选择具有自主性,所以人生选择就是想怎么选择就怎么选择,那么什么是选择呢?选择其实就是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对象中来进行确定。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为自己把握命运,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同学们结合王莉丽的事例,说明人生选择为什么不能只靠主观意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人生选择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在追求人生价值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多种可能性中所做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
人生选择体现了人的自我觉醒与人的主观意志,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
人生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
但是,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选择并非想怎么选择就能怎么选择,想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
如果仅凭主观意志的选择,其结果一定是错误的。
所以说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三页小赵的事例,回答:1.小赵文化课基础不差,为什么选择学技术?2.他的选择正确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小赵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他认真的分析了自己的具体情况,从客观实际出发。
最终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从小赵的人生选择我们懂得了,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立足点和依据。
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比如例子中小赵仔细分析了自身的兴趣与特点这就是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做出了相应的人生选择。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不能把人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也不能以人的主观想象来代替客观事实。
那么客观实际又怎么理解呢?教材中有如下的解释:客观实际是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及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
比方说,咱们阿拉尔,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咱们这里种的基本上是红枣、棉花这些耐旱的作物,你不能根据你的喜好,就是你的主观意愿,把你喜欢的火龙果,椰子种到这里来,那到时候你就赔精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根据客观实际,就是土壤、气候自身的属性与特点来选择种什么,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因地制宜”。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吧?你看,咱们这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会因为我们的不喜欢,一夜变成山青水秀的地方吧?只有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的预期目的才能实现,我们的行动才有可能成功。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所以,目前我们还是只能乖乖种红枣和棉花了,对吧?那么是不是我们阿拉尔就只能一直种红枣和棉花了呢?不是的。
书上第5页说道: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
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它,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办好。
比方说,咱们十团的苗圃基地,就建造了比较先进的科学大棚,根据我们这的土地性质,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控制调整,就成功的种植出了香蕉等热带作物。
这就是改造了客观对象,这种改造是在充分认识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和属性上进行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五页奶牛的故事。
思考一下1.主人做出的选择是什么?这样选择对吗?他是否违反了客观规律?存奶请客,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他违反了客观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归纳出以下结论:教材中“存奶请客”一例,违反客观规律,最后弄得啼笑皆非。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人生问题。
想问题办事情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不仅反对把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更要求我们探索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性,用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指导我们的行动。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反抗国民党,这一天也被确定为建军节。
南昌起义后,有人就建议应该迅速夺取城市,走苏联的革命道路。
但毛泽东经过慎重分析,从我国具体的革命形势和特点出发,选择进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避开城市,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毛泽东同志的做法就是实事求是。
那么实事求是是什么呢?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分析、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把这些合起来就不难看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通过以上老师的讲解,总结起来看就是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下面,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第三点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那“人生的客观实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六页中事例。
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同学们钱学森为什么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排除万难,坚持回国?2、钱学森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做出新的人生选择对同学们来说有什么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这是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例子中钱学森就是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消息,知道祖国需要人才,所以毅然回国,他就是根据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做出人生选择的。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这是我们做出人生选择和采取人生行动的依据。
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自己的体质、学业基础、家庭等;主观条件包括兴趣、性格、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