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 优秀教案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大事。
第二,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能够形成系统的“科技史”专题;第三,它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第四,它对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历史教学的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对象分析现在的学生正在享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学习了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又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一,从兴趣角度分析,学生对科技革命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第二,从学生原有的知识角度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第三,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了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
第四,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
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中重新认识。
(三)标要求:“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在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进而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一、导入、板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7 第三次科技革命
(板书课题)
二、示标学习目标
1、识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知识
2、对比复习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三、自学指导
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102---106并思考下列问题,7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1、找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及标志。
说说这次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
入什么时代?
2、说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四、先学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五、后教
1、指名学生回答: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起源:美国;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时代特征:信息化
教师举出成就:电脑手机卫星克隆技术等
2、特点:P104
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高科技;④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六、巩固知识点
1、自背互背
2、做题《基础训练》。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案九年级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来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时间、标志性的发明、特点、影响。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用的高科技产品,进而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积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观点。
(2)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善待人类自身的情感。
4、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5、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从我们生活常用的电脑,和手机等高科技产品引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师:现在电脑手机都很普遍,但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刚刚有电视,我们在十年前可以上微机课,现在有很多同学家里有了电脑,可以上网学习,问这反映了我国哪方面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指出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就。
新授: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与发展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兴起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2、从领域上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技术。
师生合作探讨:1、老师展示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让学生回答分别属于哪个领域的成就。
2、想一想,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些方面处于世界前列?提示:航天(神五、神六、嫦娥一号、长三甲运载火箭)、原子能(____年原子弹爆炸成功、____年氢弹爆炸成功,秦山核电站)、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籼型杂交水稻、超级稻)。
3、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
(1)相对论等科学理论的提出,机械电子等技术的进步;(2)“二战”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加速了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
战后美苏军备竞争的加剧起了刺激作用。
(3)重视科学研究和不断开发新产品。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意义;2.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3.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意义(1)科技革命的概念科技革命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变革的过程。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引发的一次全球性的科技变革。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意义在于,它将会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领域之一,它包括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2)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精准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3)新材料技术新材料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纳米材料技术、超导材料技术、智能材料技术等。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轻量化、高强度、高性能、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4)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地热能技术等。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更加清洁化、高效化、可再生化的方向发展。
3.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1)对社会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会深刻地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推动社会向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初中九年级历史教案-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设计依据】一、课程标准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教材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特点及影响。
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标志。
着重叙述了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
第二:与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三、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学习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掌握了学习两次工业革命需要了解的基本要素;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涉及面非常广泛,初中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技术非常熟悉,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但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全面认识、充分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也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
2着力突出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和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通过绘制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表格,把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做一个纵向比较,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通过地图,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通过文字材料、图片、数据等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分析、思考,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

2024年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重要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的能力,以及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革命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其影响。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深远影响。
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标志性发明(如电视机、计算机等),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发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吗?”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简要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和时代特征,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新课讲解科技革命的兴起:讲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标志。
分析科技革命兴起的原因,如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扩张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初步影响,如生产力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等。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如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
分析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讨论这些发明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的加剧等。
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等。
探讨科技革命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如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关系的复杂化等。
研究科技革命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如文化交流的加强、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等。
科技革命与环境保护:介绍科技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讨论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引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全球范围内,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迅速掀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探究和体验,抓住时代机遇,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一样,第三次科技革命也是革命性的、全球性的和深刻的。
它主要是以信息革命为契机,涉及到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材料科学、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一场新的科技革命。
它以计算机为代表,以全球互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为载体。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生产、生活、交流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变得更加便利、高效和准确。
新型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第三次科技革命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理念,具有一系列新的特征和特点,下面我们具体的分析如下。
1. 多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括新材料、生物认知、新能源等多领域的创新。
这些创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创新生态系统。
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一种多元化的科技发展模式。
2. 革命性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几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更为深刻的变革和颠覆性的影响。
它可以改变人们的认知、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3. 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共享资源,这就需要各国之间开展密切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这样才能够跨越地域、跨越语言的限制,共同推进科技的进步。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
其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角度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全面认识到科技进步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一目“‘蒸汽时代’的到来”A:(1)“蒸汽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
【1组学生板演预测】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的广泛应用;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A:(2)请简要概述哪些因素共同促使“蒸汽时代”的到来(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2组学生板演预测】政治方面: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方面:工场手工业发展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需要(生产和实践的需要);科技方面: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个人因素:瓦特等人致力研究发明。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很早以前,就有人设想把蒸汽作为动力使用,但真正把蒸汽动力用于生产,却是17世纪末以后的事情。
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

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初三历史教案一等奖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历史教案: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_初三历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需要掌握的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
知识经济。
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从而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
通过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解和认识。
(1)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含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生:(思考并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启发引导思路:社会实践的需要一二二战和战后各国的需求;物质和科技基础;科学理论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社会条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来的重要条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为适应战争的需求都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和人力,研究开发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各垄断组织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开发新产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与美国竞争,苏联也非常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
8.1 三次科技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的重大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通过了解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生活,让学生感受未来的科技生活,在未来,把自己的想象变为现实。
2.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学习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导入新知观看我国的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的视频:这是2013年我国的载人飞船神州十号首次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从“神一”到“神十”不是简单的数字叠加,而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成熟的标志。
那么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体感知本节课分成三部分学习: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对应学习目标1)二、科技改变现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对应学习目标2)三、科技创造未来——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对应学习目标3)3、解读学习目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4、反馈导学案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针对导学案的批改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反馈。
如优秀个人、优秀小组以及导学案上存在的问题。
做到在课堂上查漏补缺。
5、自主学习检测要求: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四个小组派代表自由发言,向大家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四个领域的科技成就。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和核心等基础知识,导学案中预习案已经涉及,所以在这个部分不再重复检测。
)6、教师精讲点拨一、科技造福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过渡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表现在四个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生物工程,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个领域,去了解科技是如何造福人类的?1、原子能(1)人类原子能的诞生,是在1942年12月芝加哥大学建成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
九年级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问题情景导入】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通过拨号上网,发出了一封内容为“越过长城,通向世界”的电子。
这封电子从经意大利到达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
别小看了这一封电子,它可是我国的第一电子呢!它因此成为我国Internet的开山之笔,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Internet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你想知道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何时开始的吗?它有什么特点?除了Internet外,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重要成果?这些都将在本课中得到解答,那让我们开始这一课的学习吧!【教材内容全解】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重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2、信息化社会的到来:⑴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⑵国际互联网是全世界由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成的信息传送网络,是使世界上各种计算机能交换种类数据的通信媒介。
它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
3、生物工程:⑴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它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部分发展新工艺或新产品,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⑵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例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二十世纪A.二三十年代B.四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 八九十年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与再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原子弹、电子计算机等成果都在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而取得的,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时间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答案】B【例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A.航天技术B.电子计算机C.原子能技术D.生物工程【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括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

2024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科技革命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和发生的历史背景。
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能够识别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归纳历史资料的能力,学会从多渠道获取信息。
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科技革命的影响进行多角度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认识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科技伦理意识。
强化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意识到作为当代青少年应如何积极应对科技变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科技革命带来的利弊影响,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引起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科技产品背后的科技革命吗?”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解详细介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前两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和当时的国际形势。
列举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发明和创新,如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工程等,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和作用。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如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等。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个人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的典型案例,如某个科技公司的创新历程、某个科技产品的社会影响等。
让学生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体现的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cb742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78.png)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第一篇:《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而使学生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
3、通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让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神舟九号安全返回图片: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健康出舱。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引导学生思考:航天技术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除了这一成果,第三次科技革命还有哪些成果?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2、整体感知:本节课分成三部分进行学习:一、认知科技(主要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主要成果和核心)二、感受科技(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三、反思科技(分析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3、自主学习: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教材,把握住主要信息,完成表格。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怎样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内容?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感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兴起的时间、标志等信息。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提高比较分析认识规律、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运用历史史实,提高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能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作出贡献,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得到增强。
【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二战期间军事科技得到迅猛发展,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原本用于制造杀人武器的技术转为民用并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引入本课学习。
【自主学习感知新知】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1、时间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开始于美国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4、特点:①、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初中历史《1第三次科技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积极思考
发散思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第三次科技革命
提出问题, 由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归纳和总结
阅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兴起
本课小结
第一站:原子能展馆
展示图片。
迁移运用高级挑战
第二站:电子计算机展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的思维
中级挑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源自(合作探究)特点一
2.主要成就;3.特点;
4.影 响
启发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获取信息。
学会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提取信息, 并且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
特点二
特点三
提问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知识
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图表, 同时教会学生分析图表数据及联系史实的方法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
。
题:
1.背景、时间、主要标志
领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回答问题结合教材
进行知识的
归纳与总结
电脑、互联网等视频图片直观的史料,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材料题的
设计,可以落实知识点,达到讲练结合的目的。
而且网络与学
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此处联系生活实际, 使历史更加贴近现实。
岳麓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地和影响①通过引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问题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先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并将它们进行归类,进而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
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让学生体会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它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带来了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讲述,使学生明确认识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的热爱。
②认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每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③认识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军备竞赛、环境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善待人类自身的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主要成果。
然后提问: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课教学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1.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内容:①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领域的成就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成就20世纪七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飞速发展。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旨在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对科技发展的历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第三次科技革命涉及到的领域更广泛,内容更复杂,需要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科技产品的使用较为熟悉,但对其背后的原理和科技发展历程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主要成就,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观念,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背后的原理。
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网络等资源,自主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科技产品的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
4.课堂讲解:教师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内容。
2.网络资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资料、科技产品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它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三大技术;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影响、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初步认识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了解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
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和特点的分析,归纳出科学技术革命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学生通过交流和体会感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面貌的改变,联系实际感知历史;3.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片,阅读史料和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现代科技成就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积极创新的精神;2.通过学习科技革命的史实,让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意识;3.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学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培养学生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教学方法】1.学法:资料搜集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演示法。
2.教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引导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多利”羊图片)1996年,世界第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
这项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2000年,世界第一只细胞克隆的山羊在中国诞生。
同学们,克隆技术的出现,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的出现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了科技革命的哪些影响?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学习新课: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三大技术的突破(多媒体显示)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科技的迅速发展,比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
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图片)——第一张:1945年美国成功爆炸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第二张: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第三张: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师设问:这些科技发明都集中在什么年代,出现在哪些领域呢?(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20世纪40、50年代,出现在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领域。
)师:20世纪40、50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标志着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这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师:我国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也有重大成果,请同学阅读教材,找出我国在什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找寻答案。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相信同学们也深有体会,下面就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感受吧。
(学生回答,并就自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了解自由发言。
内容涉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如通讯手段的变化、交通运输的变化、家用电器的变化、饮食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师:在这一系列科技成果中,同学们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首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吧。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显示)师:今天,不知道电脑,不了解网络的人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也处处可见网络的身影,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谈您对这一技术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互联网技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或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了解。
还可以推荐几名代表演示互联网给自己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作补充。
)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之一。
师问:计算机网络技术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什么特点?(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学生可能找出以下答案: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师:除了互联网技术之外,生物工程技术也成为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三、生物工程技术(多媒体显示)教师简要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特点:生物工程技术指利用生物体系,应用先进的生物学和工程技术,加工(或不加工)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
该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四个部分。
基因工程(又称遗传工程)是其中的核心技术。
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查阅的资料来说说“克隆”是什么意思?(克隆是英文 clone 的音译,科学家把人工诱导生物无性繁殖的过程叫克隆。
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如: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
)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克隆技术?对于克隆技术是否应该有所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讨论后,教师归纳指出:我国应当掌握克隆技术,也应当有所限制。
克隆技术确实可能与历史上的原子能技术等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
克隆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的奥秘,研究生命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复制出人类器官,以替换人类自身残废、缺失或功能不全的器官;但是克隆技术一旦应用于人的克隆,无疑将是一场灾难,将会带来一系列有关社会秩序,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人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
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当人类面对伦理道德的危机时,应该理性正视现实。
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
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30万试管婴儿。
某项科技进步最终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乎情理就因噎废食。
现在,人们迫切需要做的是,以严肃的科学态度理性直面克隆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加快有关克隆人的立法,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师:我们了解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主要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的这次科技革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吧。
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多媒体显示)师:首先来看看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多媒体显示表):师:从这张表格同学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一:速度快——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媒体显示)特点二:范围广——科技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和新材料以及火箭技术→空间开发→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计算机更新换代)师:让我们再看一张“科技进步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例”表格(多媒体显示)师:同学们从这张表格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特点三: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多媒体显示)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多媒体显示)师: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可组织学生举例说明新科技对自己学习、生活乃至衣、食、住、行的改变,然后教师从微观转向宏观进行总结。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信息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导致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技术密集型”企业迅速崛起。
发达国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大大超过“劳动密集型”企业,体力劳动者减少而脑力劳动者增加了)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有“尤里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等等。
)师: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多媒体显示材料)……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江泽民师:那么通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极为广泛的,它不仅涉及生产领域,人们的社会生活领域,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
六、知识经济的出现(多媒体显示)(多媒体展示两则材料:①美国硅谷每天增加60多个百万富翁;②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师:请同学们来谈谈你读了这两则材料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师:知识就是财富,我真的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出现更多像硅谷一样的高科技园区,而同学们就是主宰那里的精英,希望在同学们中间出现中国的比尔·盖茨。
师设问: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知识经济对我们的挑战?(从国家发展角度和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适当补充:从国家发展角度,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重视人力资本,优先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环境,加强导向,全力支持与知识经济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
从学生个人角度,要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
师再设问: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全部都是好的影响吗?有同学能看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影响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举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创造的大量新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思想道德观念。
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
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交流信息的传统方式,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通过国际互联网,导致人们观察、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生变化;试管婴儿的诞生,有利于解决人类优生的难题,但是也给人的婚姻家庭和伦理道德带来新的问题,对人们的家庭生活乃至人类的伦理道德观念都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