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抒情手法(教师)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正确鉴赏诗歌抒情手法
2020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李白
即学即测: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词人
心理描写
表现闲适心情的诗句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动作描写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抒情方式
直 接 抒 情
判断方法
不假借景、物、 典故等外在条件, 直率地抒发思想、 情感、态度。
例题1:
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乙卷
2023年全国乙卷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明确考查的知识点: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应具备的必备知识:诗歌的抒情方式。 学生的关键能力:正确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这首诗多处写到桃树。请分析桃树在诗中的意义与作用。
①桃树为诗人亲手所种,是家的象征。 ②桃树不断长高,是时光流逝的象征。 ③桃树是抒情的线索,诗人由酒楼边的桃树想到桃树下的儿女。 ④桃树是构造意境的要素,酒楼春景、娇女流泪、儿女行走,这些画面都包 含桃树,形成优美的意境。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高考复习(高三)
诗歌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高考复习(高三)教学目的:1.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着重借景抒情的方式2.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规范的答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抒情表意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
鉴赏古代诗歌,无论试题作何要求,都要达到情意层面,否则,无法正确理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而要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有必要了解诗歌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学会运用必备的答题技巧有条理的答题三、鉴赏理论指导诗歌表达思想感情,主要有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先秦诗歌和后来的乐府民歌直抒胸臆的较多。
(课本举例)A、刘兰芝用“君当作磐石,妾当作-------”来直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执着。
B、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直接抒发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包含着对友人处境的担心以及对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3)看看如下诗句属于哪种抒情方式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B、赵师秀《约客》中的“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借事抒情。
通过“敲棋子”这个细节动作,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
C、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托物言志。
通过刻画梅花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抒发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操守。
D、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借古抒怀。
借周瑜借得东风一举打败曹操一事来抒发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诗中最后两句,世称绝妙。
它的意思是说赤壁之胜全属侥幸;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
高三语文复习诗歌抒情手法PPT精品课件
•
6.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立 于善于 运用想 像来刻 画他们 各自的 动作、 语言和 神态; 还要补 充一些 事实上 已经发 生却被 诗人隐 去的故 事情节 。
•
7.文学本身就是将自己生命的感动凝 固成文 字,去 唤醒那 沉睡的 情感, 饥渴的 灵魂, 也许已 是跨越 千年, 但那人 间的真 情却亘 古不变 ,故事 仿佛就 在昨日 一般亲 切,光 芒没有 丝毫的 暗淡减 损。
3.引用传说故事的典故 ,诗人创作引用最多的是传说、 神话中的典故,并借此来表现多样的事物,抒发复杂的 思想感情。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前句引用了晋人向秀思念嵇康故事。据《晋书·向秀传》记载: 向秀与嵇康友善,嵇康因不满司马氏代魏而被杀。后来向秀经过 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胜感慨,于是作了一篇《思旧 赋》。后句也引用了一个传说故事,据《述异记》载:晋人王质 入山砍柴,遇到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一局棋末终,手 中斧柄已腐烂了。回到乡里,世上已过百年,同年代的人都已死 去。原来山上碰见的是两位仙人。 诗人引用这两个故事,一方面表示对已故的旧友柳宗元等人的深 切怀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被贬二十三年归来后,看到事物变迁, 内心所产生的隔世之感。这是引用传说故事典故的范例。
赏析:前三联写塞下艰苦
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 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 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 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 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 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 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将士 不畏艰险的精神。
以景衬情(反衬)
(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28
答案
⑵诗的第二、三联是如何抒发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请作简要赏析。
⑵答:诗的第二联借景抒情。用“遥隔”两字, 表明作者离家很远,山川阻隔,不能归去,含蓄 地透露出思乡之情。
第三联上句直抒胸臆,用游子乡泪直接表达诗人 的思乡之情;
下句借助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帆”,思 念自己的情形,巧妙地表达出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24
2、用典抒情
姜夔 《扬州慢》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25
E借人抒情:对写/移情于人/想象(虚写)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对写法/想象或虚写,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 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 更突出彼此间的无限思念。
F 无理之妙
G 铺陈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1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诗人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 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的一种文章笔法。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2
直
登幽州台歌
接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抒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情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
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22
1、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史抒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古讽今,怜贾生实亦自悯,讽汉文帝实刺唐帝。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 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 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 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 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抒情手法课件
也不涉及自己。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歧王斋里平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5分)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 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 者对美好事物的迷恋和向往。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抒情手法在塑造 形象和表达情感中作用。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 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 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 也显露着对权贵的鄙弃。
• 用典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 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 定的含义。借古讽今是引用典故以方便于比况和 寓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 转道出作者的心声,
• 借古讽今是用典抒情的一种方式,借古讽今是 引用前人前事等来评论当前风气、时政等;用典 抒情则是着重自己的感受,引用前人的语句或事 迹来表现出来。
3、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 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与借的区 分在于,触往往是无意的,而借是有意的。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抒情手法 PPT精品课件(共19张)
鉴赏诗歌 “情与景”关系的一般答题原则:
1、用恰当的术语明确诗歌 “情与景”的关 系即表现手法。【步骤一】 2、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描绘景物构成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步骤二】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步 骤三】
• 2011陕西高考题
• • • • •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景和情的关系不一致:以乐景写哀情 • 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4)理清情和景的关系,选取最恰 当的术语
• 情景关系术语: •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
• 以景结情
链接高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9年全国卷1)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唐代称福昌县,为唐代行宫连昌宫所 在地。
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 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 赏析这首诗
。
参考答案 :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寓情于景、以景结 情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人站立城头远眺,只见城外长 满 了茂盛的野草,潺潺溪水东流又折向西,树 木葱茏,山花烂漫,鸟语婉转,构成了一幅 明丽的春景图 。 【步骤三】但美景 “无人”观赏,山花“自 落”、 百鸟“空啼”,表达了诗人的寂寞、伤感之 情。
诗 歌 抒 鉴 情 赏之 表 手 达 法 技 巧
“情者文之经。”
--《文心雕龙· 情》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示例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 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艺术技巧之抒情方式复习课件
【参考答案二】寓情于景。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 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 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 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 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托物言志,用蝉来警戒自己,要 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 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注释:
1、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 疾苦、怨愤。 2、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 《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 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 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3、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树 木茂盛繁密貌。 4、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 寻。 5、凌霄:形容桐树长得高,接近 了云霄
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1分。诗人借“孤桐” 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 尽管在变法中,他受到种种打 击,但他志存高远,正直不屈 1分;经历的磨难越多,斗志 越坚1分;为了天下苍生,不 惜粉身碎骨1分。
练: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 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 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的? 请作简要分析。(4分)
画堂春
答案:借景抒情1分。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 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 鹃1分等残春凄凉景象1分,表现伤春(惜春) 的无奈之情1分。含蓄深沉1分。
诗歌鉴赏艺 术技巧之抒 情方式
讲解重点之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 ③借事抒情 ④以景结情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抒情方式+课件
●①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化用了前人的诗文名句。
●②《南乡子》“槛外长江空自流”以景结情,写出了长 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宇 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
●③ 《 桂 枝 香 · 金 陵 怀 古 》 “ 至 今 商 女 , 时 时 犹 唱 , 后 庭 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 的不满。
常见题型 (1)直接提问,即题干有明确要求。如: ①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②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注意: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 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 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 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 别绪的浓重。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无奈。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①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②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
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逼真传神,生动形 满面尘灰烟火色,
象,如临其境
两鬓苍苍十指黑
刻画人物,鲜明表 十年生死两茫茫, 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不思量,自难忘。
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抒情性。抒情是古代诗歌创作中
运用最广泛也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一、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不需要任何“附着物”,以第一 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 的态度的抒情方式。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课件
在怀古类的诗词之中,结尾的景物描写可以用来渲染气氛,有暗含对照,抒发古今兴亡之感。王勃在《滕 王阁诗》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槛外长江空自流”两句诗就用古今长存的景物进行对照, 来抒发人生的短暂,盛况难在之情。李白在《越中览古》中用“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结尾
② 景缘于人,凸显风骨 有些诗篇的尾句或尾联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人物的英雄气势,进而表现出诗人的对英雄的赞美及自身的感慨。
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 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所谓一 切景语皆情语。
④触直景接生情:受到眼前景
抒情
物的触动,引起联想,产生某
种感情。
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现手一柱思华年。” 法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
⑤以景结情:是指诗歌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 句,到达“此时无情胜有情“的作用。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马青衫湿。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参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问最后两句采用的是___________的抒情方式,既表现了作者________ 的思想,也反应了当时唐王朝强盛国势下的____________的民族心态, 读来令人豪情满怀。“牙璋”“凤阙”“铁骑”“龙城”采用的都是 ______ 的修辞方法。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抒情方式的鉴赏方法
●9.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 )诗。(2分)
●10.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 B. “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 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 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1.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 角度加以赏析。(4分)
●①出身寒门,地位低微;有才难施,仕途坎坷。(任选一首) ①(其四)先以水流各向喻贵贱穷达不同,寄哀叹于其中; 又言人生有命、不必哀叹,似自宽之语;最后以反问来强化 自己心非木石,从而来表达“吞声不敢言”的“有感”,在 无声处更见深切的悲愤。
●②(其六)先于拔剑击柱中直抒哀叹——人生苦短,有志难 展;又于悲情中强作欢乐,在无奈中回归家庭平静生活;最 后表面自嘲,实则将个人失意升华到控诉时世不公的高度, 迸发出满腔愁怨与愤懑。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动”字不仅写出心思的萌动,还表明门人出 游的念头不断滋长,愈来愈强烈。
●B.三四句实写落花飞举飘扬,充满生机,把门人游江西 之事,完全变成生动的形象描绘。
●C.诗中用凤凰比喻门人,说他才华出众,非常人可比, 同时希望他以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
●2.这首词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 历史,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流露了对北 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例题1:
高考真题 2023年全国乙卷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 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
语言,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呼声:朝廷实在太
萎靡唐碌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而南宋经过好几代
皇帝,竟然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
10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
。
6.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
。
1 ,天上人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古代诗歌鉴赏之
抒情手法
常用第9抒章 情扩声手系统法调音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 1.借景抒情:包括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等方面,尤其 要注意“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其目的是让“哀情”更悲。 2.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借助自然界中某一物象所具有的特 征,来表现作者的某种志向或情感。 3.用典抒情 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 政。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的《锦瑟》。 4.借古讽今:也称作咏史怀古诗。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 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讽今”是目的。 5、对写:也叫主客移位或曲笔。
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2)表达了作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9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
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①,坐断东南战末休。天下英
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51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原卷版+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51 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命题趋势】抒情方式是赏析诗歌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注意明确事情方式,才能抓住诗歌的脉络,有时考核情感时会和抒情方式一起考核,这也是近几年试题采用综合手法考核的一大特征。
【真题再现】【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考点详解】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因事缘情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
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方式之——抒情方式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古典诗歌常见的抒情方式。
2、规范答题思路,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1、鉴赏古典诗歌的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2、准确表达古典诗歌抒情方式及其作用。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
千百年来,那些感人肺腑而流传不衰的诗篇,无一不是诗人的情怀和心志的形象显现。
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因此,把握诗歌的抒情方式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课前预习题检查。
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以每两个诗句为一组,分析其写景抒情特点,想一想主要用了哪种抒情方式?并对抒情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王维----借景抒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唐代张籍----借事抒情:7.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短歌行》曹操8、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用典抒情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10、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借古讽今1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13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润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抒情方式(讲解+练习)
排比抒情。“诗成”三句用典,同时也是排比,赞美张可久的曲作的艺术 效果。④运用对仗直接抒情。最后两句直接赞扬张可久的名望之高,影响 之大。⑤借事抒情。全篇对张可久一生事迹作了高度概括,表达了对他的 仰慕之意。
[注]驿舍:此处指成都的一家作者经常入住的旅馆。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 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既表明诗 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 15~16 题。
【双调】燕引雏 奉寄小山先辈
大食惟寅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
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 注] 张可久字小山。大食惟寅,阿拉伯人,生平不详。
14.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套曲题为《奉寄小山先辈》,作者以后学的身份寄赠曲坛的宿老张可久。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借物喻人(象征)
用典抒情 借古抒怀(借古伤今、借古讽今)
有没有对比、侧面描写、反问等其它手法
第二步:例 题 引 导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
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
都做许多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艺术手法第一课时抒情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2、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3、规答题步骤重点难点:学会分析古代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此类题常见出题模式: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这首诗抒发情感用了哪些手法?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③用典抒情④即事感怀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白《梦游天姥呤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3分)①选择“一鸟”“数帆”等意象,融情于景,营造了凄凉的意境;②以“谁与问”对应“独上江城”,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二、间接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景抒情、以景作结//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用典抒情//即事感怀。
作用: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乡明月”“乡思情”“松风山月”“隐逸情”“寒林残月”“诗人的忧愁”“中秋圆月”“相思情苦”“长亭折柳”“惜别情”“空城落花”“对国势衰危的哀叹”“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闺怨情”“江湖扁舟,月落乌啼”“诗人的羁旅之苦”“梦后酒醒,烟柳断肠”“悲欢离合情”“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对世事沧桑的感叹”(1)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如: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析]字面上在写景,含的却是依依惜别、深情厚谊。
【例】望洞庭湖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借景抒情。
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
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九龄援引。
【课堂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晓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睛山鸟乐。
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府通判。
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答: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2)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例1: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析] 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呢?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欢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例2:许浑《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析]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
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课堂巩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我行堤草认青袍。
【1】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1]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子先在并州任吏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2)尾联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有什么作用?(3分)渔船载酒,水涨花落,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1分),以景作结,寓情于景(1分),含蓄蕴藉地表现出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1分)。
景与情的关系:情景交融,其实不需要这么复杂,我们只需要记住: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乐景?1、以乐景写乐情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表现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之景的愉悦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乐景2、以哀景写哀情:小重山(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悲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3、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
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4、以哀景写乐情: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一二两句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迹的凋零空寂的气氛,反衬出三四句诗人对幽竹“不改清阴待我归”的欣喜之情。
王夫之《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可见,反衬手法用得好,效果更为强烈。
(3)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叫托物抒怀,常常借助于所咏事物的一些特性,来寄托、传达作者的志向、抱负和操守等。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课堂巩固】小孤山①[宋]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枋得:宋弋阳(今属)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4)用典抒情:1、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2、或者是运用一些神话、典故3、或者是化用前人诗句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蝶恋花暮春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千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
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释]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
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3分)虚写(或“想象”)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2分);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愿望(1分)。
(5)即事感怀: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笼而统之称为“即事感怀诗”。
天末怀白①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①天末:天尽头。
这里指夜郎。
当时白因永王磷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
②过:经过。
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
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首句以“凉风”开头,作用是什么?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白的殷切情意?以“凉风”起兴,自然引出对白的怀念.“凉风”为全诗奠定了凄凉,悲苦的感情基调.凉风乍起,急切地问远方友人“君子意如何”,表现出关切的心情.友人遇赦,急盼音讯,所以问“鸿雁几时到”;远涉江湖,风波险阻,所以忧虑“江湖秋水多”.这几句诗即事感怀,结合眼前景物和白的处境,具体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综合训练:淇上送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3分)①借景抒情,借荒城、寒天、净山、暮日、长河等凄清景象,传达了作者感伤之情;②直抒胸臆,颔联直接点出“伤离”、“愁”的情感;③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以伫立河边的细节,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