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代赭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伤寒论》名方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名方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
(参甘枣+夏姜+旋覆花代赭石)
【方剂组成】旋覆花10 克(包),人参 6 克,生姜15 克,代赭石 3 克,炙甘草10 克,半夏15 克,大枣 4 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覆花温中健胃而下结气,代赭镇虚逆,半夏、生姜降饮逆,人参、甘草、大枣安中养正,故此治胃虚有饮而有诸呕逆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61 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注解:伤寒经过发汗或攻下等法治疗,伤寒证虽解,但胃气大虚,故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谓服其他药而噫气还不除也,宜以旋覆代赭汤主之。

按:胃虚极,客气结于心下,大便不通,气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气一证,呕哕噎膈诸证本方亦有良效。

但心下不痞硬者,用之则不验。

常以本方加乌贼骨,治十二指肠溃疡心下痞硬、疼痛、噫气而大便秘者亦验,读者试之。

【辨证要点】心下痞、噫气呕逆者。

【验案】白某,男性,48 岁,病历号17044,1965 年1 月17 日初诊。

胃脘痛胀、心下堵闷已三年,经检查诊为“十二指肠溃疡”、
“胃下垂”,经多治不效。

据现症有噫气呕吐、口干不思饮、苔白腻,脉沉弦细。

知为胃虚有饮,故以益胃化饮治之,与旋覆代赭汤加味:旋覆花10 克(包),生赭石10 克,党参10 克,生姜15 克,炙甘草6 克,半夏15 克,大枣4 枚,乌贼骨15 克,川贝母10 克。

结果:服三剂知,六剂诸症减轻。

中药学《13.23旋覆代赭汤》

中药学《13.23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
【处方】旋覆花(包煎)15g 参12g 代赭石(先煎)30g 甘草(炙)6g 制半夏12g 生姜9g 大枣4枚
【制法】以上饮片,将代赭石打碎入煎器内,加水700ml,煎煮1小时,旋覆花用布包好,与其他5味饮片用水浸泡后置煎器内共煎30分钟,滤取药液;药渣再加水500ml,煎煮2021,滤取药液。

合并两次煎出液,静置,过滤,即得。

【功能与主治】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用于胃虚气逆、痰浊内阻所致的噫气频作,胃脘痞硬,反胃呕恶,口吐涎沫。

【用法与用量】口服,分3次温服。

【处方工艺分析】本制剂为传统汤剂,方中代赭石质地坚硬应先煎1小时后再与其他药物共同煎煮。

旋覆花因含有绒毛应包煎。

【制备过程注意事项】影响旋覆代赭汤的主要因素是加水量和火候控制,汤剂的贮存时间在室温条件下最多不超过一天。

经方“旋覆代赭汤”治各种“气”不顺!

经方“旋覆代赭汤”治各种“气”不顺!

经方“旋覆代赭汤”治各种“气”不顺!经常嗳气,打嗝,呃逆,胸闷,咳嗽,胃灼热怎么办?旋覆代赭汤来帮您!现在医药市场上尚未有“旋覆代赭丸(颗粒)”这味中成药,不用担心,张仲景国医馆河医馆有“旋覆代赭汤”免煎剂,还有膏剂解您忧!旋覆代赭汤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方,主治汗、吐、下后表已解而中气受伤,痰湿不化,胃气因虚而上逆,以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方中以旋覆花之下气涤痰,代赭石之重镇降逆为主药,佐以党参、甘草益气养胃,半夏、生姜化痰降逆,大枣调脾胃益中气。

此方不仅应用外感热病后痰浊中阻,虚气上逆咳嗽之症,内伤杂病中如反胃呕吐、呃逆、脘痛、痞胀、噫气、痰饮、哮喘、梅核气等症,由于中气虚弱,痰湿偏胜,肝气上逆者,随证加减使用,亦多有效。

此外,如肝气肝阳并亢的高血压、眩晕、胸胁痛、心悸怔惊等症;肝气入络而致腰痛不能俯仰;吐血、衄血而见肝经气火上逆者,以及妊娠呕吐,余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二味为主,辨证施治,每获良效。

具体加减运用简述于下。

(一)肠胃道疾病如溃疡病、神经性胃痛、胃神经官能症、胃扩张、幽门痉挛等症,其病机如由脾胃中气虚衰,痰湿内阻,肝气上逆者,每多有噫气、腹胀、脘痛、呕恶等症候。

如见畏寒便溏纳减、苔白腻、脉濡软、气短、乏力者,可在本方中加入白术、桂枝,如见水饮上逆、泛吐清水痰涎者,再加吴茱萸、茯苓、泽泻;如见苔黄舌质红,口苦脉弦等偏热证候者,加左金丸、瓜蒌、竹茹,就是旋覆代赭汤合小陷胸汤之意。

如辨证系胃阴不足,肝气有余者,脉多弦细,舌质多红而少苔,可于本方中除去姜,加石斛、麦冬、白芍等养胃阴柔肝降逆;若兼见大便干结成粒状,2、3日或4、5日才得一行,此乃血虚肠燥,可加入生当归、生赤芍、火麻仁、瓜蒌仁等养血润肠,不宜用苦寒攻下之剂,以图一时之快,而使阴液更耗。

(二)老年慢性痰饮,哮喘之症,每多脾胃中气素虚,痰湿内胜,如辨证兼见肝气偏亢,肺失清肃,余常以苏子降气汤与本方同用,以臻益气平喘降逆化痰之功。

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石汤
旋覆代赭石汤,又称旋覆代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是由旋覆花、
代赭石等草药组成的。

这个方剂在中医药中被用来治疗胸膈痞闷、
胸痛、呃逆等症状。

具体的配方和用法如下:
主要药材:
旋覆花 10克、代赭石 10克、豆蔻 10克、香附 10克、陈皮 10克、甘草 6克。

辅助药材:
生姜 3片、大枣 3枚。

煎煮方法:
1. 将所有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2.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煎30分钟。

3. 煎煮完成后,滗出药液,即可饮用。

服用方法:
每天服用1次,分2次服用。

最好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

注意事项:
1. 忌食辛辣、油腻、酸甜和寒凉食物。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体质虚弱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在使用药物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咨询医生。

以上是关于旋覆代赭石汤的介绍,如需使用该方剂治疗疾病,建议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旋覆代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旋覆代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旋覆代赭汤的神奇功效与作用旋覆代赭汤一、古方简介【来源】《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代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12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二、临床新用(一)内科疾病1.咳喘【案例】某男,48岁,干部。

患者咳喘10余年,近3年未发,前日因劳累,当晚突发哮喘,经输氧后气喘已缓。

主诉胸脘痞闷,自咽至膈每感嘈热,或若气满填膺,大便难,多矢气。

舌红润,苔微黄,脉沉细弦右弱。

久喘伤肾,中兼痰热,聚于胃,熏于膈,逆于肺,肺失治节,故每嚏则易喘也。

治宜旋覆代赭汤加减,化膈间痰热,降肺肾逆气,冀中宫得以奠安,喘逆自平矣。

处方;旋覆花(包)5g,代赭石(先煎)30g,当归、橘红、白茯苓、炙苏子、川贝母、杏仁各10g,法半夏、橘络各6g,沉香(后下)3g。

二诊:3剂药后喘逆大定,随后以药调养[殷克鑫,等.旋覆代赭汤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2):45]。

5【按语】旋覆代赭汤中有旋覆降膈上之逆气,半夏消肺胃之痰浊,代赭石质·重善降,用之降气坠痰最为合拍。

加苏子、沉香,取温润下气之功;而苏子、当归,一走气,一走血,合用可收气血双调之效。

若肾虚摄纳无权,气喘不休者,可用紫石英配人参,收纳气入肾之功矣。

2.肺结核咯血【案例】某男,42岁。

肺病咯血多年,反复发作,近又大咯血,几乎盈碗。

诊见:面赤颧红,烦躁胸闷,舌尖红,脉弦兼数。

肺阴亏虚,肝经气火伤络,盖成木火刑金之候。

欲清其火,必先降气,气顺血宁,咯血乃安。

处方:旋覆花(包)5g,代赭石(先煎)30g,北沙参、白及、藕节炭、茜草炭各15g,炒丹皮、槐花炭各10g,大黄炭6g,沉香(后下)、川黄连各2g。

二诊:3剂后咯血大减,血尚鲜。

原方去沉香,加桑白皮10g,5剂后。

再续投清化痰热药5剂,咯血遂止,诸症消失[殷克鑫,等.旋覆代赭汤的应用体会.中医临床与保健,1992,(2):45]。

旋覆代赭汤治胃病案例

旋覆代赭汤治胃病案例

旋覆代赭汤治胃病案例
旋覆代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胃病、消化不良等症状。

下面是一位患者的治疗案例:
患者张某,女性,年龄42岁,主要症状为胃痛、反酸、恶心、呕吐等。

经过检查,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经过一段时间的西药治疗,症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随后,张某开始尝试中药治疗。

医生根据她的症状,开了旋覆代赭汤。

张某每天服用两次,每次10克,连续服用了一个月。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张某的症状明显减轻,胃痛、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有所缓解。

同时,她的食欲也有所增加,身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总的来说,旋覆代赭汤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胃病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第二节降气剂旋覆代赭汤(降逆消痰、补虚缓中法)汉张仲景《伤寒论》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石一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服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

【方论选萃】金成无已:大邪虽解,以曾发汗吐下,胃气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与旋覆代赭石汤降虚气而和胃。

硬则气坚,咸味可以软之,旋覆之咸,以软痞硬。

虚则气浮,重剂可以镇之,代赭石之重,以镇虚逆。

辛者散也,生姜、半夏之辛,以散虚痞。

甘者缓也,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补胃弱(《注解伤寒论》)。

明吴昆: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方主之。

汗、吐、下而解,则中气必虚,虚则浊气不降而上逆,故作痞硬;逆气上于心,心不受邪,故噫气不除,《内经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心为噫是也。

旋覆之咸,能软痞硬而下气;代赭之重,能镇心君而止噫;姜、夏之辛,所以散逆;参、草、大枣之甘,所以补虚。

或曰:汗、吐中虚,肺金失令,肝气乘脾而作上逆,逆气干心,心病为噫,此方用代赭石固所以镇心,而亦所以平肝也。

亦是究理之论(《医方考》)。

清罗美:仲景此方,治正虚不归元,而承领上下之圣方也。

盖发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之亏损亦多;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阳无所归而不升,阴无所纳而不降,是以浊邪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方中以人参、甘草养正补虚,明李时珍:病解后,痞硬嗳气,不下利者用此汤,下利者生姜泻心汤。

姜、枣和脾养胃,所以安定中州者至矣。

更以代赭石得土气之甘而沉者,使之敛浮镇逆,领人参以归气于下;旋覆之辛而润者,用之开肺涤饮,佐半夏以蠲痰饮于上。

苟非二物承领上下,则何能使噫气不除者消,心下硬自除乎观仲景治下焦水气上凌,振振欲擗地者,用真武汤镇之;利在下焦者,下元不守,用赤石脂禹余粮固之。

此胃虚在中,气不得下,复用此法领之,而胸中转否为泰。

加减旋覆代赭汤,以通为补、通降和胃,治疗胃食管反流

加减旋覆代赭汤,以通为补、通降和胃,治疗胃食管反流

加减旋覆代赭汤,以通为补、通降和胃,治疗胃食管反流
基本方:旋覆花、法半夏、炙甘草、党参、代赭石、生姜、大枣。

诸药水煎煮至200mL ,对于伴有纳差、呕吐的患者则浓煎至100mL,小量频服。

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

胃脘痞满者,加用砂仁、陈皮;纳差者加用焦三仙、木香。

肝胃郁热加黄芩、黄连;胃阴不足者,加用沙参、麦冬;气滞血瘀者,加用郁金、丹参。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为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降为和,不降为滞,反升为逆,胃食管反流病的又一特点为“逆”,泛酸、嗳气、呕恶、烧心诸症均由胃气上逆引起,故通降和胃,使胃气和降,就成为本病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胃气润降之药物,旋复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代赫石重镇降逆。

党参可以健脾和胃,补气血。

大枣可补血,生姜可以温中祛寒,炙甘草可以健脾,抑制胃酸分泌,有效抗酸,生姜和大枣、炙甘草可补脾胃之虚、复中焦之升降。

法半夏可以降逆化痰,治疗呃逆,吐涎。

全方和胃降逆、消痞除满,切合本病病机。

#中医##中药##胃食管反流病#。

经方应用:旋覆代赭汤

经方应用:旋覆代赭汤

经方应用:旋覆代赭汤作者:余泽运旋覆代赭汤为治疗肝气犯胃,胃虚痰阻致痞的主方。

证见频频嗳气,上腹部痞满,按之紧硬而不痛,或见呃逆,呕吐,舌苔白腻或厚腻,脉缓或滑。

方用赭石重镇降逆,旋覆花理气化痰,姜夏和胃化饮,参草枣健脾养胃。

刑锡波说:“本方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胃中气虚产生浊气充塞其中,使胃气不能正常下行,而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证,效若桴鼓”。

案31、嗳气(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刘某,女,46岁,卢氏朱阳关人,2001年9月10号就诊。

以吞咽不适伴胸骨后闷痛,嗳气2个月在五里川医院按“反流性食管炎”给以洛克+吗丁林+硫糖铝治疗2个月,病虽缓解而时有发作。

半月前因与邻居口角后感上腹痞满疼痛,泛酸,嗳气加重,胸骨后烧灼感伴吞咽不适,经用上法效不显,特来本所就诊。

刻诊:患者述证如前,并兼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辩证为情志郁结,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致胃失和降,气郁痰阻。

治以和胃化痰清热,镇肝降逆。

方选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

旋覆花(包煎)15g,人参10g,生姜20g,代赭石30g,炙草10g,半夏30g,全瓜蒌20g,黄连12g,吴萸3g,海蛸15g,煅瓦楞20g,浙贝12g,公英20g。

水煎服。

5剂。

二诊:上方服完3剂,患者感嗳气大减,胸骨后烧灼感消失,吞咽顺畅,5剂服完,除上腹稍感痞满外,其余已无不适,后守方加减,服至20剂症状全消。

用左金丸续服以善后,随访二年未复发。

按:本例反流性食道炎见上腹胀痛,嗳气泛酸,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起病缘于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致胃失和降,气郁痰阻。

方选旋覆代赭汤和胃化痰,镇肝降逆;小陷胸汤合左金丸、浙贝、海蛸、煅瓦楞清热化痰,畅膈宽胸,和胃止酸。

由于药合证机,故获佳效。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代赭汤---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旋覆代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旋覆花9g 代赭石3g 人参6g 生姜15g 炙甘草9g 半夏9g 大枣12枚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服。

注;方中代赭石用量,有的临证家主张按原方组各味分量比例用之方能应效,有的则主张用量宜人,要在30g方能有效。

当然,量之多寡,须视病情而定,详参本文之第5、8、9条。

(功效工降逆化痰,益气和胃,扶正祛邪,标本同治。

(主治) 主证:心下痞硬,按之不痛,噫气频作。

副证:呕吐痰涎,或泛清水,或呕逆,或反胃噎食,或头晕目眩,或食欲不振、便秘、苔白、脉缓。

(临证加减)1.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文中就本方及其加减在呕吐、噎嗝、呃逆、梅核气、咳喘、血证、心悸、不寐、眩晕、妊娠恶阻以及胃火、风火、肾虚所致之牙痛等方面的情况作了概述.2.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中的胃肠道反应:基础方为旋覆花、代赭石、焦三仙各30g,西洋参、陈皮、竹茹、法半夏各lOg,玉竹15g,木香6g。

咽干口渴加石斛、沙参、麦冬、生地、花粉、乌梅等;呃逆重者加柿蒂、丁香、刀豆子等;呕吐重者加藿香、佩兰、白蔻仁、砂仁等;气虚乏力加黄芪、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腹痛加元胡、白芍、川楝子、香橼等;腹泻加山药、薏苡仁、扁豆、车前子等;便秘加当归、生首乌、郁李仁、火麻仁,或酌加大黄等;口腔溃疡,舌质红绛、苔黄腻者加川黄连、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地丁、栀子、丹皮等。

化疗中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以基础方药物结合兼证加味,每日工剂,水煎服,至化疗周期结束。

3。

加减旋覆代赭汤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胃脘痛:患者胃脘痛均因慢性胃炎或溃疡病所致。

内服基本方:代赭石(先煎)15—30g,旋覆花(包)、姜半夏、川楝子各l0g,延胡索10—15g,党参10~20g,甘草4~lOg。

每日l剂,水煎分2次于餐前服。

同时用丹参注射液(上海市新同制药厂生产,每2ml相当于生药3g)10-16ml溶于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静滴,每日工次, 14次为1个疗程,间隔4-5日(在此期间继续服用汤药),再静滴1个疗程。

深入认识旋覆代赭石汤

深入认识旋覆代赭石汤

深入认识旋覆代赭石汤由于饮食不规律等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有胃疼的疾病。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汤,可治疗胃部的各种症状。

旋复代赭石汤可以和胃降逆,下气消痰:用于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胃失和降,证见胃脘胀满、嗳气、呃逆或恶心哎吐,苔白滑,脉弦滑无力者。

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耳源性眩晕及幽门不全梗阻而见胃气上逆之证者。

下面我们深入认识旋覆代赭石汤。

旋复代赭石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等病症。

旋复代赭石汤配方为旋复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

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按心下痞硬,中虚而有留邪也,噫气不除。

胃逆而兼蓄饮也,主旋复导饮下行,代赭镇心降逆,而邪之留滞者,复生姜半夏以开之,气之逆乱者,用人参甘草大枣以和之,虚回邪散,则痞可解而噫亦止矣。

旋复代赭石汤的功效:1.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以心下痞鞕,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证治要点。

2.原方代赭石用量较轻,恐其苦寒质重伐胃: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之功;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治疗胃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用之。

旋复代赭汤在对整体动物实验中,旋复代赭汤对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无明显促进作用;对阿托品或吗啡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无明显拮抗作用;但对左旋麻黄碱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有明显拮抗作用。

提示本方对某些病理状态下小肠运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功能有关。

旋复代赭汤的镇咳平喘作用旋复代赭汤对小鼠及豚鼠均有镇咳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有抑制作用,且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代赭石汤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病症。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病症
旋复代赭石汤
旋复代赭石汤:有降气化痰、和胃降逆的作用。
方药组成:
旋覆花9g,代赭石30g,制半夏9g,姜竹茹9g,党参15g,炙甘草,大枣3枚。
作用:可以用于胃虚痰阻气逆所致的胃脘胀满、痞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差、呃逆、恶心甚至呕吐。

旋覆代赭汤概述

旋覆代赭汤概述

本方为治疗胃虚痰阻气逆证之常用方,又为和胃降逆之 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心下痞Biblioteka ,嗳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苔白腻 ,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旋覆代赭汤
思考与训练
【药理研究】
止吐作用 ;促进胃肠动力作用 。
【现代运用】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扩张、慢性胃炎、胃及十二 指肠溃疡、幽门不完全性梗阻、神经性呃逆、膈肌痉 挛等属胃虚痰阻者。
君 旋覆花:下气消痰,降逆止嗳
代赭石:重镇降逆
半夏:祛痰散结,降逆和胃

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
生姜 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
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
佐使 人参、大枣、炙甘草:益脾胃,补
气虚,扶助已伤中气,防止金石药碍胃
思考旋与训覆练代赭汤
【配伍特点】 降中有补,标本兼顾。
旋覆代赭汤 运用 思考与训练
【辨证要点】
旋覆花 人参
代赭石
思考与训练
大枣
半夏 甘草
生姜
旋 覆 代 赭 汤
【 组 成 】
旋覆代赭汤
思考与训练
【主治】
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 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 、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 ,脉缓或滑。
旋覆代赭汤
思考与训练
【功用(治法)】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方解
旋覆代赭汤
思考与训练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

旋覆代赭汤〈伤寒论》[组成] 旋覆花三两(9克)人参二两(6克)生姜五两(10克)代赭石一两(9克)甘草炙,三两(6克)半夏洗半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用法] 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解] 本方原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之证。

表证经汗、吐、下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伤,伏饮内动,胃失和降,故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吐、呃逆。

胃虚宜补,痰浊宣化,气逆宜降,治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方中旋覆花苦辛性温,下气化痰,降逆止噫,为君药。

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助旋覆花降逆化痰而止呕噫,为臣药。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生姜辛温,祛痰散结,降逆止呕,两药合用,协助君、臣药,增强其降逆止呕之功;胃气虚弱,以人参、大枣、甘草益气补中以疗胃虚,且可防金石之品伤胃,均为佐药。

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

诸药相合,标本兼顾,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功,使胃气复,痰浊消,气逆平,则痞满、噫气`呕呃自除。

[运用]1.本方主治胃虚痰阻,气逆不降之证。

以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呕呃,苔白滑,脉弦虚为证治要点。

2.原方代赭石用量较轻,恐其苦寒质重伐胃。

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且加重代赭石用量,增其重镇降逆之功;若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等以化痰和胃。

3.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胃扩张`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呃逆等属胃虚痰阻者,均可用之。

[文献摘要]《金镜内台方议》:“汗吐下后,大邪虽解,胃气已弱而未和,虚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噫气不除者。

与旋覆花下气除痰为君;以代赭石为臣,而镇其虚气;以生姜、半夏之辛,而散逆气,除痞散硬以为佐;人参、大枣、甘草之甘,而调缓其中,以补胃气而除噫也。

”临床报道:用旋覆代赭汤治疗眩晕呕吐50例,其中急慢性胃炎和胃溃疡6例,神经官能症11例,高血压、美尼尔综合征及脑膜炎后遗症各1例,临床以头晕目眩,胸痞呕恶,口淡,吐白沫或泛清水,舌苔薄白或滑腻,脉弦缓或弦滑为主要表现。

旋覆代赭汤的功能主治

旋覆代赭汤的功能主治

旋覆代赭汤的功能主治
1. 功能
旋覆代赭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多种功能作用,其中主要包括:•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消肿散痈
•利咽解毒
2. 主治
旋覆代赭汤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旋覆代赭汤常见的主治疾病和症状:
2.1 发热烦渴
旋覆代赭汤可用于治疗因热毒所致的高热烦渴,包括症状如下:
•高热,天气炎热时症状更严重
•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冷水
•小便短赤,舌红少苔
2.2 咽喉肿痛
旋覆代赭汤可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包括症状如下:
•咽喉红肿,疼痛剧烈
•咽喉灼热感
•说话疼痛,进食困难
•唾液粘稠,舌红少苔
2.3 痈疽肿毒
旋覆代赭汤可用于治疗痈疽肿毒,包括症状如下:
•痈疽肿胀,疼痛难忍
•周围皮肤红肿发热
•痈头有脓,脓液黄稠
•舌红苔黄腻
2.4 小儿湿疹
旋覆代赭汤可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包括症状如下:
•皮肤起红色疱疹,瘙痒剧烈
•疹疱渗液,容易留下疤痕
•热症明显,大便黄稀
•舌苔黄腻,咽部红肿
3. 用法用量
旋覆代赭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一剂可煎服,每日2次,分2次服用
•成人一次服用9-15g,儿童减半
4. 注意事项
使用旋覆代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口服时注意避免过热饮品
•忌烟、酒、辛辣刺激食物
以上是旋覆代赭汤的功能主治及相关注意事项。

请在使用前咨询专业中医医师或药师的建议,以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疗效。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旋复代赭汤加减运用医案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旋复代赭汤加减运用医案

旋覆代赭汤的组成,功效,旋复代赭汤加减运用医案【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161)【组成】旋覆花10g 代赭石3g 半夏15g 炙草10g 人参6g 生姜15g 红枣12枚【煎服】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服。

【功效主治】心下痞满,噫气频作,或呕吐、呃逆、脉象虚弱者。

【加减】1.口苦,思冷,脉数者,加龙胆草。

2. 痰多者,加茯苓。

3.口干舌红,脉细数者,加天花粉、石斛。

4.寒证明显者,加吴茱萸、公丁香。

【禁忌】1. 口苦,思冷者,忌之。

2. 大便硬,脐周拒压者,忌之。

【类方】1.生姜泻心汤:同可治心下痞满,噫气,呕吐。

不同者,生姜泻心汤证为中虚而上热下寒,症见干噫食臭,肠鸣下利。

旋复代赭汤证属中虚肝旺而水饮上逆,虽噫气而无食臭,更无下利。

2.橘皮竹茹汤:同可治中虚气逆之呃逆、呕吐。

不同者,橘皮竹茹汤证兼有虚热证象,且上逆程度较之为轻。

【临床运用】1. 治反胃噎食,气逆不降者神效。

(《伤寒论三注》)2. 治呕吐之证,大便秘结者。

(《医学纲目》)3. 呃逆。

呈饭后即作,时呕吐,苔薄白,脉弦。

(《经方验》)【浅议】此补中调肝,降逆化饮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痞硬,噫气频频,脉滑无力为目标。

本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木乘克,致生痰饮,痰气交阻心下,令气机痞塞,胃气上逆。

症见心下痞,噫气频,虽噫气而痞不减,呕吐清水稀涎,舌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现代医学认为噫气上逆,为食道、膈肌痉挛,胃逆蠕动所致。

临床所见,其因种种,若体倦神疲,纳谷不香,消化迟钝,脉细无力,为单纯脾胃虚弱,可用健脾和胃法治疗,方如六君子汤;若噫气则舒,且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者,为肝郁化火,宜清泄肝火以治,方如小柴胡汤;若兼呕吐清水,头眩身重,小便不利者,为水饮停蓄,治宜温化水饮,方如苓桂术甘汤。

本证中虚肝旺、水饮上逆,虽三因并倶,然证之临床,各有所盛,故应根据不同症状,辨识孰主孰次,予以加减。

旋覆代赭汤—搜狗百科

旋覆代赭汤—搜狗百科

旋覆代赭汤—搜狗百科
旋覆代赭汤
【处方】旋覆花三两、代赭一两、半夏半升(汤泡)、人参二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擘)。

【功能与主治】伤寒误治,脾胃之气受损,而见心下痞硬,嗳气之症。

【用法与用量】上七服,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旋覆代赭汤
【药物组成】旋覆花3两,人参2两,代赭石1两,甘草3两(炙),半夏半升(洗),生姜5两,大枣12枚(擘)。

【处方来源】《伤寒论》。

【方剂主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胃虚气逆证。

心下痞硬,噫气频作,反胃呕吐,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

【方剂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旋覆代赭汤【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旋覆代赭汤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旋覆代赭汤
仲景旋覆代赭汤,半夏参草大枣姜;
噫气不降心下痞,健脾祛痰治相当。

组成: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半夏、大枣。

功效: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气虚弱,痰浊内阻证。

症见心下痞鞭,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研究可用于治疗妊娠恶阻、呃逆、呕吐、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粘连性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内耳眩晕、消化道肿瘤、咽神经官能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砂仁、沉香、柿蒂等治疗化疗性呃逆;加麦冬、牛膝、丹参、石菖蒲、郁金等治疗脑血管合并呃逆;加柴胡、白术、黄连等治疗浅表性胃炎;加陈皮、白术、茯苓、郁金、焦三仙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加川楝子、玄胡等治疗胃脘痛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提示:药理研究表明本方有促进胃排空、促进小肠的推进、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的药理作用。

【理气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三三

【理气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三三

【理气剂: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三三(一)旋覆代赭汤1、组成旋覆花、半夏、甘草、人参、代赭石、生姜、大枣。

2、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3、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4、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5、方解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

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

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

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

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

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6、加减应用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7、注意事项胃虚有热之呕吐、呃逆、嗳气者不宜使用本方。

因方中代赭石、半夏有降逆作用,妊娠呕吐者不宜用之。

(二)橘皮竹茹汤1、组成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2、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3、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4、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5、方解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

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

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覆代赭汤的功效与作用
说到养生,很多人会侃侃而谈,由此可知,大家对于养生的关注。

那么大家了解中药方剂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方剂旋覆代赭汤的有关介绍。

【处方】
旋覆花、代赭石、半夏(汤泡)、人参,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功能主治】
治伤寒发汗吐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十片,红枣七个,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旋覆代赭汤的一些介绍,不过要注意,虽然旋覆代赭汤适合各年龄段人群食用,但也不是适合所有人。

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