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_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_李春玲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以及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教育机会的平等性却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出发,分析高等教育扩张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探讨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以期为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差异,揭示教育机会不平等的表现和原因。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扩张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包括高等教育扩张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扩张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民族群体教育机会的影响。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包括高校扩招对增加教育机会平等性的作用,高校扩招对改善教育资源分配的作用,以及高校扩招对提升教育质量的作用。

本文将提出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增加对经济困难地区和群体的支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之间的关系,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二、高等教育扩张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高等教育扩张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背景、地区差异、教育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

高等教育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使得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

这无疑对于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实际上,在高等教育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和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存在显著差异。

高等教育扩张加剧了高校内部的竞争,使得一些学生因为竞争压力过大而无法顺利毕业。

教育扩张、教育机会分配机制与教育不平等

教育扩张、教育机会分配机制与教育不平等

变化 , 二者共同影响着教育不平等的产生 和变迁。 0 自2 世纪
以来 , 特别是二 战后 , 绝大部分国家和地 区都经历 了大规模 的教育扩 张, 并且这种势头还在继续保持下去 。教育扩张一
方面是出于国家 、 社会发展 的 目的, 以及民主化浪潮 的冲击 ,
但是大量有关教育分层 的实证研究成果对这种乐 观主 义观点提出质疑 , 教育扩张 以及一 系列教育改革产生的结果
新增机会 , 精英阶层往往能够利用 自 的社会 、 身 经济、 文化等
资源优势来适应教育筛选 的要求 , 并影 响和制定教育机会分 扩张可能使劣势 阶级子弟 教育机会 的绝对量有所增 加, 但相 对机会的劣势不会改变 , 教育机会 在不 同家庭背景 间的比例 分 配关 系难 以改变 , 教育不平等水平不会 降低 , 这就是教育 不平等最大化保持假设 。【 ) t 这一理论还指 出, 肛- 教育机会扩 张也可能产生平等化效应 , 但是只有当精英阶层在某一教育 阶段 的入学率到达饱和状态( 接近 10 时, 0 %) 教育机会的增


两种教 育公 平手段及其 理论根源
此基于社会 出身 因素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就开始下降。 一旦教 育不平等是建立在个人成就 的基础上 , 那么这种不平等就是
正 当的、 合法的。
教育不平等构成有两个重要部分 : 教育这块“ 蛋糕” 的大 小是可变 的, 在不同社会或人群之间分配蛋糕的方式会发生
增强生存 和竞争能力 , 动了教育机会 总量 的增长。教育 也推
扩张的同时 , 我们还 目睹了各式各样 的教育 改革 , 目的均在 的分配与社会 出身的关 系减弱。总而言之 , 政策制定者与学 者们都指 望两种体制变革——体 系扩张 ( 比如增加入学率、 增加教育机会获得 ) 和教育机会分配规则的变化——减少或 铲除学生就学升级 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这些 政策考虑的背后是现代化理论和功能主义的逻辑。 持这些思想 的学者认为 ,工业社会 出于快速发展 的功 能需 高 。随着现代化的增长和教育的扩张 , 教育选拔越来越倾 向

教育学试题

教育学试题

当代教育学试卷地区:省市姓名:身份证号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 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符合要求的选项填在【】括号内。

【】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A、1949B、1950C、1951D、1952【】2、教育机会的平等有三重含义。

首先是,其次是过程的平等,最后是目标的平等。

A、全社会的平等B、个体起点的平等C、教育结果的平等D、社会群体的平等【】3、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与成人高等教育两种办学形式。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也趋向合理,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A、专科教育B、本科教育C、普通高等教育D、研究生教育【】4、在教育学视野中,个体的发展不仅有其特定的含义,同时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又有区别于其他生命体的明显特征: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潜在性。

A、个体发展的可能性与必然性B、政治的民主和教育的民主C、个体发展的遗传性与变异性D、个体发展的目标性和结果性【】 5、人们有许多心理特点,但并非所有的心理特点都能转化为个性特征;个性特征是由那些经常的、稳定的和本质的心理特点所构成的,是它们的独特结合。

个性特征主要反映在六个方面:一是需要,二是兴趣,三是,四是能力,五是气质,六是性格。

A、知识B、情感C、意志D、智力【】6、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父母与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A、自我表现角色B、心理定向角色C、管理者角色D、教学角色【】7、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最佳发展期”、。

A、发展的规定性B、发展的个别差异性C、发展的自然性D、发展的主体性【】8、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个性心理因素,国外有人称之为“情感智力”或“个性品质”。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对策思考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对策思考

校是一个 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 , 高校是一个 社 会 文 明进 步 的发 动机 和社 会 良知 的集 中体 现 。
因此 , 高校应把追求社会公正作为 自己 的重大使
命。在市场经济利益诱惑面前 , 高校要洁身 自好 , 要加强校内政策和规章制度建设 , 坚决制止乱 收 费, 基本形成以确保公平为导 向的 自我约束 和制 衡机制 , 重新在全社会树立精神圣地的新形象 ; 另
维普资讯
第2卷 期 4 第5
20 0 6年 l 0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 科版) 社
Junl f h n zo ntueo e h oo y Sc l c ne d i ) o ra o a gh uIs t f c n lg ( oi i c i n C it T aS e E t o
突出。据江苏的有 关资料表 明, 高校近年来出现
了三个新情况 : 一是新生的不报到率呈上升趋势。 十年前 , 本科院校新生很少有不到校报到的, 但现 在有些学校不报到者已达 1%左右 , 0 专科 院校 已 高达 2 %, 0 这些不能到校 者, 多为交不起学费 的 家庭经济贫困者 ; 二是计划外录取和民办机制入
会现代化对高等教育人才的普遍需要 , 因而促 进
收稿 日期:06 8 8 20 - - 0 2
下、 地区经济差异大等基本 国情决定了我 国现 阶
维普资讯
第5 期
陈蓓琴 :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中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 的对策思考
9 1
段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总体上 还处在 比较低的水 平, 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十分突出。因此 , 从 经济的角度来看, 必须加 快生产 力的发展和区域 共同均衡发展, 只有加快发展 , 才能从根本上解 决 中国的所有问题 。发展是硬道理 。从教育 的角度

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

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
教材和课程设置差异
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也存在差异。一些学校可能使用更先进的教材和开设更丰富的课程 ,而一些学校则可能缺乏这些优势。这种差异也会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不均衡。
05
高校扩招与教育不平等关系的 探讨
扩招政策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分析
扩招政策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成为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的重要 举措。
改革招生制度,采取更加公平的选拔方式 ,避免单一标准,确保不同背景的学生都 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 的培训和建设,确保教育质量。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教育、远 程教育等,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接受 优质教育资源。
06
结论与建议
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 、教育不平等
汇报人: 2023-12-20
目录
• 引言 • 高校扩招背景及影响 • 国民受教育水平提升 • 教育不平等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 高校扩招与教育不平等关系的
探讨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高校扩招背景
教育不平等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储备的需 求,高校扩招成为国家教育政策的重 要内容。
扩招对教育不平等的影响
高校扩招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同时也可能加剧教育 不平等现象。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的分配往往存在地域、城乡、阶层等差异,扩招政策可能 导致这些差异进一步扩大。
改善教育不平等现象的途径探讨
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招生制度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农村 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 源的均衡分配。
城乡差距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2)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2)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题(2)一.判断题(40)1.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正式的学校制度有助于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2.教育按社会职能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类。

×3.高等教育是传授一般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

×4.汉代设立的鸿都门学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的专科学校。

√5.欧洲中世纪大学是仿照手工业行会形式组织起来的。

√6.高等教育发展要遵循公平与平等相统一原则。

√7.到18世纪,各国普遍设置了师范学校。

×8.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综合型人才。

×9.美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具有分权制的特征。

√10.我国初步形成“一主多元”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

√11.大学博士生导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要求是教授。

×12.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

×13.我国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14.大学生大脑发育还未成熟,尚不能承受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

×15.在我国多元化.多样化的社会里,没有必要用主导性价值观来教育学生。

×16.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7.讲授法是注入式教学。

×18.心理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坚强的意志,不包括交际能力。

×19.仰恩大学是第一所具备独立办法本科学历文凭资格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

√20.1984年3月,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名北京城市学院)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首家民办高校。

√21.《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

√22.德国的研究生教育注重纯理论的研究,并主张学问的自由,研究生教育一般不与产业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

×23.学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原来的意思是执教执照。

教育陪读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教育陪读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课外视野a部龙扇救育第2卷第21期2016年11月DOI:10.16681 /ki.wcqe.201621229教育陪读现象的博弈论分析马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咸阳,712100)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陪读现象涉及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跨越的教育阶段越来越广,而且参与的人群涵盖了各个阶层。

当前教育体制下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是催生陪读现象的宏观背景,而陪读行为作为个人与家庭的一种行为选择,其微观层面的动机不容忽视。

文章主要运用博弈理论并结合累积性优势效应、人力资本及学历优势来分析陪读现象,即从行为选择角度解释陪读行为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陪读;人力资本;学历优势;累积性优势效应;博弈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6)21-0288-01陪读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

当前,我国的教育在急速扩 张的同时,教育公平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ra。

教育资源与教育 机会的不均等,使得陪读从乡镇延伸到大城市甚至国外,陪读群体从中产阶层扩展到各个阶层。

就农村家庭来说,主动 陪读变为被动陪读,理性陪读转变为非理性陪读,甚至出现 了陪读行为的异化H。

由于市场选择过程中学历产生的影响,教育陪读现象随之出现在各个教育阶段与群体中。

在当前教 育体制下,通过博弈理论并结合累积性优势效应、人力资本 投资及学历筛选作用来解释陪读行为选择者的动机,可以剖 析陪读现象普遍化的原因。

一、 累积性优势效应下的中小学陪读目前,我国教育由于资源相对稀缺,导致相同教育层次 的学校存在着等级、质量和性质方面的差异。

重点学校拥有 更好的师资力量和学校环境,进入这样的学校,学生可以更 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提升综合能力,从而在下一阶段的学 习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优质教育机会的获得是有 累积性优势效应的p1。

早期阶段能否获得优质教育,对后续教 育的不同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

受教育的累积性优势效应的 影响,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分外注重学校的等级,甚至 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显露出这种倾向。

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加,高等教育扩招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高等教育扩招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也在于希望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实现入学机会的均等化。

本文将讨论。

首先,高等教育扩招使得更多的人得以接受高等教育。

在过去,高等教育的机会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人身上,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那些成绩优秀、家庭背景良好的学生才能够进入名校。

然而,高等教育扩招的政策实施使得更多的学生获得进入大学的机会,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无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

这一政策的实施,相当于打破了过去的入学限制,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其次,高等教育扩招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在过去,由于城市教育条件相对优越,城市地区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

而农村地区的学生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入学机会相对较少。

高等教育扩招的实施,使得农村地区的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进入大学。

这样,高等教育扩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入学机会,也实现了城乡教育的公平与均等。

然而,高等教育扩招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的招生规模大幅增加。

这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高校的师资、设备、实验室等教育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扩招后大量学生的需求。

这使得高校间的教育质量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再者,高等教育扩招也带来了就业压力。

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激烈,导致了一些学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实验室设备等基础设施,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政府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

只有增加资金投入,增加高校的办学经费,才能够保证高等教育扩招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管,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扩招对入学机会均等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缓解了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缓解了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缓解了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孟凡强;初帅;李庆海【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断上升,但这一比例攀升是否在城乡间同步,高等教育扩张能否有效缓解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引起学界关注.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3)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研究发现:扩招政策对提高城乡居民获取高等教育机会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是这种机会在城乡居民间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农村居民,城市居民更容易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说明扩招政策实施后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对影响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扩招政策通过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产生的差异化影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期刊名称】《教育与经济》【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教育机会不平等;城乡差异【作者】孟凡强;初帅;李庆海【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320;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8;G40-054高等教育扩招在提高城乡居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对城乡居民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起到缓解或者消除的作用,但是上述现象的出现却似乎与政策设计的初衷相悖。

那么,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机会在城乡间分布是否均等?对长期存在的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是否起到了缓解作用?本文试图使用全国性的调查数据实证回答这些问题。

社会学研究指出,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对社会阶层划分起着重要的作用(Kohn,1993;Deng&Treiman,1997;李春玲,2003)[6][7][8]。

因此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不平等原因的研究一般基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个体的家庭背景及所在的社会阶层是影响高等教育分配的主要因素。

试论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试论关于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 刘 国家 社会 阶层 与教育》 .北京 : 中国人 民大学 出版社 , 性的排他机 制。考试制度 貌似 公正合理 、 机会均等, 实则却暗中 [】 精 明. 《 、
2宋林飞. 《 西方社会 学理t : 仑 .南京: 》 南京大学出版社,9 7 19 资本上 的优 势地位 , 获取 了质量 更优 的教育 资源 , 比于贫 困 [] 相 3李 阶层子女来说有着更高 的学 习能力和应试 技巧 , 因此 能够 更为 【】 春玲 .文化水平如 何影响人们 的经济收入——对 目前教 育的经
职业教 育
试论 关 于高校 计 算机 网络课程 教 学 改革 的探 讨
沈 良
( 西渝州科技 职业学院, 江 江西 新余 382 ) 3 0 9
【 摘
要】 该文针对 高 计算机 网络教 学中存在 的主要 问 , 校 题 从教学 内容 、 学方法, 教 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 了教学探讨 , 出 提

步强化了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屏蔽机制的合法性。随着考试 筛 能发挥弱势群体改变 自身困境 、 实现 向上 流动 的功能 。 参
2 05 0
选 制度 ( 中考和 高考) 越来越严格 , 教育越来越异化 为一种体 制 倾 向于中上阶层子女 , 因为他们往往凭借其在文化 资本和经 济



计 算机 网络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 1 教学理论多且陈 旧。传统计算机 网络 教材 多 以通讯技 难 。 3教 学手段简单 。 () 许多高职 院校讲授计算机网络课程还 依 术和 O I七层协 议模型 为基本 内容 , 论偏多 , 中 O I七层 靠传统 的讲 台、 S 理 其 S 黑板方式 。教师只能通过黑板 和语言描述某些 协议 模型又 被称为“ 计算机 网络体 系结构 ” 占绝 大篇幅 , , 因此 网络 的工 作原理。对于 网络协议这种高度抽象 的概念 , 学生很 而 不断衰败 , 教育 资源 日益 向城市及 发达地 区积 聚 , 基础教育

扩招、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

扩招、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

扩招、教育选择与教育公平李春青【摘要】基于CHIP2002和CHIP2007数据,采用双重差分( DID)、线性概率模型( LPM)研究扩招对于个人教育选择及教育公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扩招后个人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提高6.9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扩招使得个人接受大专教育的概率提高10.3个百分点,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概率提高6.4个百分点。

扩招并没有改善在性别、民族、家庭文化背景(父母受教育水平)方面的差异引起的教育不平等,扩招政策没有起到促进教育公平的作用,最后提出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Using CHIPs data in 2002 and 2007, I choose the DID strategy, linear probability model to analyze how the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policy affects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choice and education equity in China. I find the higher education expansion policy increases the opportunity of accepting higher education. However, expansion did not decrease the inequalities of gender, ethnic and family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olicy does little impact on the improving of education equity. final y,a package of measure are taken to solve this chal enge.【期刊名称】《科学决策》【年(卷),期】2016(000)008【总页数】15页(P69-83)【关键词】扩招;双重差分;教育选择;教育公平【作者】李春青【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401997年随着泰铢的不断贬值,泰国政府开始实施浮动汇率制替代固定汇率制,随后亚洲一系列国家的货币相继贬值,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高校扩招以来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与政策调整

高校扩招以来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与政策调整

作者: 张秀娟[1,2]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2]中共北京大兴区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当代教育科学
页码: 52-5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高校扩招;教育平等;教育政策;社会和谐
摘要: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的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从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表现来看,主要是地区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和阶层间不平等;从制度成因来看,主要是教育产业化、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分政策所引起的。

对此,近些年来政府与高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教育不平等进行干预。

主要包括逐步取消不合理的高考报考资格的政策限制、叫停教育产业化、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背景下的阶层差异与教育公平

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背景下的阶层差异与教育公平

第21卷第3期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1No.3 2021年5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2021DOI:10.12120/bjutskxb202103116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背景下的阶层差异与教育公平刘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随着中国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面临如何从教育机会数量均等化转向教育机会质量均等化、如何从起点单维公平转向“起点-过程-结果”多维公平等新问题。

利用“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2020年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和逻辑斯蒂回归等多种方法分析了在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背景下,社会阶层差异对高等教育公平状况的影响。

研究证实:社会阶层地位显著影响着高等教育起点公平,并通过起点公平对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产生间接影响;起点不平等和过程不平等的叠加效应,加重了弱势阶层出身的大学生在教育结果上的累积劣势。

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阶段和“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任务和目标,为此应秉持发展性与补偿性并重的原则、采取系统化和协同性的整体视角制定教育政策,注重提高职业技能教育的回报率。

关键词:高等教育普及化;社会阶层;教育公平;高质量教育体系;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398(2021)03-0116-11一、研究背景最近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

我国自1999年实施大学扩招政策之后,高等教育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不仅毛入学率不断提高,而且规模迅速扩大。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002万人①。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高等教育发展可分为“精英”(Elite)、“大众”(Mass)、“普及”(Universal)三个阶段,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处于15%-50%之间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50%以上时,属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⑴。

教育社会学文献

教育社会学文献

授课方式采用师生共同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方式,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引导学生就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文献阅读则以经验研究论文为主,要求将事先准备好的内容或阅读提要为大家做介绍、发表。

教师则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所读文献如何定义概念,构思分析框架,所用的研究方法等,以加深理解。

学生发表要求使用PPT,并提出2-3个用于课堂讨论的问题。

讲20分钟,讨论25分钟。

中文期刊1.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 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2期。

2.杨东平;《第十章教育和公平》,李培林,李强,马戎主编:《社会学与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3. 李春玲:《社会政治变迁与教育机会不平等——家庭背景及制度因素对教育获得的影响(1940—2001) 》,《中国社会科学》2003 年第3 期。

4. 李春玲:《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5期。

5郝大海:《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 —2003)》,《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6. 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 》,《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4 期。

7. 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8. 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2012第7期。

9. 高勇:《中国城市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学术研究》2008 年第4 期。

10.刘精明:《高等教育扩张与入学机会差异》, 《社会》2006 年第4 期。

11.刘慧珍:《社会阶层分化与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1 期。

12.陈新忠:《国外高等教育分流与社会分层流动研究的特点及启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 0 0 9 年第4 期。

教育功能视角下高校扩招的得失

教育功能视角下高校扩招的得失

教育功能视角下高校扩招的得失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在人们的生活和事业规划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校不断扩招,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高校扩招并非没有问题,它同时带来了许多得失。

在教育功能视角下,高校扩招的得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教育效果的减弱高校扩招意味着更多的人要接受高等教育,这反过来又意味着高校需要加大招生人数,但高校对于教育质量的保证并没有随之加强。

因此,高校扩招后,教育水平的质量往往会受到影响,新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不足,会导致就业压力山大,进而影响到社会竞争力的提升。

二、学校硬件设施压力加大高校的扩招意味着学校需要满足更多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这包括了宿舍、图书馆、实验室、食堂等设施的扩充和建设。

与此同时,对于人员的管理也要加强。

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投入。

因此,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员压力和硬件压力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得失。

三、招生质量的下降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招生的标准就势必会松动,这会导致招生质量下降。

有些学生在高考中,由于分数线降低,能够进入大学,但可能并不具备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素质,或者所选的专业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因此,学生和社会也会面临一些更严峻的问题。

四、学校传统文化和校风的破坏高校在拓展师资队伍,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增加了来自各地不同背景的老师和学生。

这会不可避免地对学校文化和校风形成破坏,这也是高校扩招的代价之一。

五、学生资源的稀缺性减弱高校扩招虽然会增加人才资源,但因为人数的增加而使得学生的稀缺性减弱,也就意味着就业的竞争迅速增加,可以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多,这导致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就业形势,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六、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逐渐衰退高校扩招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由于扩招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优秀的教师资源,并且学生人数增多微弱,导致学校的教育质量降低。

其中,一些优秀的学生的学习机会、创新思维和能力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会受到排挤。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全部20131205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全部20131205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单选题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B 国子监C 辟雍D 书院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B 法国C 美国D 英国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B 南洋公学C 山西大学堂D 京师大学堂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B 剑桥大学C 牛津大学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A 布鲁贝克B 科尔C 郝钦斯D 弗莱克斯纳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B 课程体系C 专业设置D 学制设置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B 科研C 服务社会D 文化传承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B 专业C 课程D 培养计划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俄罗斯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精英教育阶段。

A 15%以下B 20%以下C 25%以下D 10%以下1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受到空前重视,导致了哲学博士学位在(A)新型大学中应运而生。

A 德国B 美国C 法国D 英国15、美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中,一般是在(B)阶段进入“终身制轨道(Tenure)”。

A 教授B 副教授C 助理教授D 博士后16、最早系统阐述高等教育理念为“自由教育”的学者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教育扩张与教育公平
教育机会在人口中的分配形态, 极大程度地决定了社会分层的基 。 本特征和社会不平等的程度 随着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许多国家得 更多的社会分层研究者聚焦于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 , 以此来研 到普及, 究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因为在现代社会, 大学文凭成为人们获得较好 1993 ; 社会经济地位的前提条件。大量的相关研究 ( Shavit & Blossfeld, Sieben & De Graaf, 2003 ; Lucas 2001 ; Breen & Jonsson, 2000 ,2005 ; Pfeffer, 2008 ; Stocke, 2007 ) 证实, 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受到家庭背景、 民族和种族、 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出身较低社会阶层的人、 少数民族和 种族以及女性在竞争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处于劣势, 从而导致了社会分 层界线的强化和阶级地位的再生产 。20 世纪中期以来, 许多国家采取 提供更多的大学教育机会, 同时在高校录取制 了高等教育扩张的策略, 度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希望以此减少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 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水平。 不过, 一系列的国际比较研究 ( Shavit & Blossfeld,1993 ; Erikson & Jonsson,1996b; Jonsson & Erikson, 2000 ; Shavit & Westerbeek, 1998 ; Sieben et al. , 2001 ; Breen & Jonsson 2005 ; Ballarino et al. , 2008 ; Pfeffer, 2008 ) 发现, 在有些国家, 高等教育扩张期 间, 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化程度有所提高 , 但在另一些国家却没有 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少数国家在高等教育扩张期间教育不平等程度反 而有所上升。针对这些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 学者们提出了各种理论 来解释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平等之间的关系 。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 — —高校扩招的平等化效应考查
李春玲
提要:教育扩张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 , 但它能否使教育机会 分配变得更加平等, 这一直是引发论争的问题 。1999 - 2002 年期间, 中国政 府采取了大学扩招政策 , 导致大学生数量和高等教育机会成倍增长 。关于这 项政策的实施对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化所产生的影响 , 目前的研究还未取得确 定的结论。 本文基于 2005 年 1% 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一个次级数据集 , 采 用 logit 模型分析了大学扩招对不同阶层 、 不同户口身份、 不同民族和性别之 EMI 假设和理性选择理 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 , 并同时检验 MMI 假设、 论在中国社会的有效性 。本文的结论是: 大学扩招没有减少阶层 、 民族和性 别之间的教育机会差距 , 反而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等上升 。 关键词:大学扩招 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分层 城乡差距
社会学研究
2010. 3
而大学专科文凭的含金量低于本科文凭。 所谓质量上的不平等是指, 上层阶级获取更高价值的大学教育的机会远多于下层阶级 。卢卡斯的 EMI 假设声称, 上层阶级在某一级别的教育 ( 比如高等教育 ) 中达到饱 和, 可能会使下层阶级获取这一级别教育的机会得到提升 , 从而这一级 但是, 下层阶级争 别的教育不平等似乎下降了 ( 数量不平等下降了 ) , 取到更多的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价值较低的教育种类 ( 比如大学专 科) 而不是价值较高的教育种类 ( 如大学本科 ) , 上层阶级仍然在含金 量更高的教育种类中占据优势地位, 从而教育不平等得以有效维持 ( 质量不平等仍然维持 ) 。 EMI 假设获得了部分实证研究结论的支持 ( Lucas, 2001 ; Ayalon & Shavit, 2004 ) 。 ( 三) 个人教育决策的理性选择理论( RCT) MMI 假设虽然是这一研究领域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广泛被引用 的理论点, 但近 10 年来, 这一理论解释不断受到争议, 因为大量的实证 研究结果显示, 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教育扩张期间教育不平等程度下降 。 乔森等人的研究发现, 瑞典、 德国和法国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出现了下降 趋势( Jonsson et al. ,1996 ) ; 布瑞恩等人有关欧洲 8 国的比较研究证 明:8 个国家中有 6 个国家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在 20 世纪的后半期显示 了下降趋势( Breen et al. ,2005 ) ; 巴拉里诺等人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 研究证明, 这两个国家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也下降了 ( Ballarino et al. , 2008 ) ;林德贝克的研究发现丹麦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下降了 ( Lindbekk, 1998 ) ;德·格拉阿夫等人则发现荷兰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也下降了 ( De Graaf & Ganzeboom, 1993 ; De Graaf et al. , 2000 ) 。这些研究发现促使 研究者对相关的理论假设进行重新定位 。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问 题是, 在教育扩张的背景之下, 哪些因素导致了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 化, 哪些因素可能加剧教育不平等。换句话说, 为什么在有些国家教育 扩张期间教育机会不平等下降了, 但在另一些国家教育扩张并未带来 — —它是夏维特和布劳费尔德 这样的结果? 埃里克森等人对瑞典个案— ( Shavit & Blossfeld, 1993 ) 多国比较研究中最为例外的案例 — — —的研究 发现, 高就业率, 尤其是针对下层阶级的就业保障, 是导致阶级之间教 1996a,1996b ) 。 巴 育机会不平等下降的主要原因 ( Erikson & Jonsson, 拉里诺等人的研究则发现, 导致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下 降的主要原因是就业保障增强和学校筛选作用弱化 ( Ballarino et al. , 86
83
社会学研究
2010. 3
由中上层阶级和优势地位群体垄断, 当高等教育机会增加而使高等教 育趋向于大众化时, 较低社会阶层和弱势群体有可能争取到越来越多 的高等教育机会, 从而导致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化。 中国高等教育在 — —当今世界可能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达到如此 短短数年中急速扩张— 按常理来说应该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 。那么, 大学扩招政策导致 速度, 的高等教育扩张到底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程度产生了何种影 响? 是降低了原有的不平等, 还是维持了原有的不平等, 或者, 加剧了 原有的不平等? 这就是本文要解答的问题。
84


高等教育扩张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 一) 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 MMI 假设) 有关教育扩张与教育不平等之间关系的最著名的一个理论假设是 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 ( 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简称 MMI 假 相 设) 。这一假设声称:教育扩张并不能导致教育机会分配的平等化, 反, 只要上层阶级或优势地位群体还有可能去提高他们的教育机会 , 教 育机会不平等就会维持。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教育扩张创造的新的教 育机会通常被上层阶级的子女占据, 他们拥有的经济、 文化、 社会和动 机资源有利于他们抓住这些新产生的机会 。只有当上层阶级在某一级 — —比如说 80% 以上的上层阶级子女都能上大 别的教育中达到饱和— 这一级 别 的 教 育 不 平 等 才 会 下 降 ( Raftery & Hout,1993 ; Mare, 学, 1981 ; Shavit & Blossfeld,1993 ; Eriksson & Jonsson,1996a; Breen & Goldthorpe, 1997 ; Breen & Yaish,2006 ; Shavit et al. , 2009 ) 。 这一假 设最初由拉夫特瑞和豪特 ( Raftery & Hout,1993 ) 提出, 并获得了夏维 特和布劳费尔德 ( Shavit & Blossfeld,1993 ) 的多国比较研究结论的支 持。夏维特和布劳费尔德对 13 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的结 果是:教育不平等是跨国家和跨时代的持续 , 教育扩张并未降低教育不 平等程度。在被研究的 13 个国家和地区, 教育机会不平等程度在教育 扩张期间都未明显下降, 只有瑞典明显例外, 以及荷兰部分例外。 ( 二) 有效维持不平等假设( EMI 假设) 在 MMI 假设的基础上, 卢卡斯 ( Lucas,2001 ) 进一步提出了 EMI ( effective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 。 MMI 假设认为, 假设 当上层阶级在 比如超过 80% 的上层阶级的子女都能获 某一水平的教育中达到饱和, 得高等教育, 那时, 教育扩张产生的新的教育机会才会向较低阶层扩 散, 从而导致高等教育不平等下降。 卢卡斯对这一假设进行了修正。 他认为, 即使上层阶级在高等教育中达到了饱和 , 但不平等还将在高等 教育中以更有效的方式维持。 他提出, 在教育机会分配方面存在着两 种不平等, 一种是数量上的不平等, 比如上层阶级的子女获得高等教育 机会的可能性 ( 比例 ) 大于较低阶层的子女; 另一种是质量上的不平 等, 即在同一级别的教育中存在着等级分层 , 同样是高等教育, 但某些 种类的高等教育的文凭具有更高的价值, 而另一些种类的高等教育文 凭价值较低。比如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 大学本科文凭的含金量更高, 85

一项对高中生家庭背景的调查显示, 某重点中学政府、 企业、 专业人员等优势阶层的子 女, 由 1978 年的占 44. 7% , 增加到 2008 年的 77. 6% , 增加了 33 个百分点; 而工人、 农民 子弟的比例, 则从 1978 年的占 42. 4% 锐减至 2008 年的 5. 9% , 降低 了 36. 5 个 百 分 点 ( “全国中小学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2009 ) 。 课题组,
, 1991 - 2008 。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图1
中国高等教育增长趋势 ( 1990 - 2007 )
增至 2003 年的 83. 4% 。2006 年以来, 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 高校扩招幅度放缓, 但仍维持约 5% 的增长幅度。 虽然大学扩招政策 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但人们也许会想当然地以为, 大学扩招导 致的高等教育机会的增长必然会降低教育机会不平等 。当高等教育处 于精英教育阶段( 只有少数人有机会上大学 ) 时, 高等教育的机会通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