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古树名木系统新版PPT教案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伤残
伤残
第24页/共61页
(2)信息变更—认养3.系统功能
认养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认养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用户查看用户上报的所有古树名木认养信息,对上报的 数据审核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第25页/共61页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认养
认养
第26页/共61页
(3)古树会诊 3.系统功能
会诊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会诊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用户查看用户上报的所有古树名木会诊信息,对上报的 数据审核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52页/共61页
系统演示
第53页/共61页
谢谢!
第54页/共61页
第21页/共61页
3.系统功能
(2)信息变更—本县之间移植
移植
第22页/共61页
(2)信息变更—伤残3.系统功能
伤残信息录入:在信息库中,对已有的古树名木伤残信息进 行登记。 暂时保存: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录入后作为未审核通过的数据进 入相应系统数据库。 保存: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录入后直接作为审核通过的数据进入 相应系统数据库。 维护:查看该用户所有古树名木伤残信息,对上报的数据审核 不合格的信息可以修改及删除。
主要进行常用树种设置、综合查询、地 图浏览和统计分析。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入国务院《城市园林绿化条例》及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的实际,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古树名本普查建档的主要目的是:搞清我国古树名水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管护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本在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诸方面的价值;为制订一占树名水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其它地区成片生长的大面积古树,划定“古树群”,纳入本次普查范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国家一、二、三级,国家一级古树树龄500年以上,国家二级古树300~499年,国家三级古树100~299年。
国家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要成立临时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可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六条建档管理各地普查结束,经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定稿后,要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实行微机动态监测管理。
古树名木档案每五年更新一次。
第二章调查工作第七条技术培训省(区、市)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本省各地及有关部门的普查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
第八条工具材料准备各地要根据古树名水的数最及工作量,确定普查人员数量,并配备普查设备和仪器。
第九条过往资料搜集及社会调查。
近年已搞过正规普公的,要将原资料进行分析,尽量利用,对缺项因子,要认真进行补充充调查。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根据广东古树名木普查的结果,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1. 古树名木数量:广东省内共普查到古树名木XXX处。
2. 古树名木种类:在普查过程中,发现广东省内栽培或自然生长的古树名木主要包括柏树、香樟树、银杏树、榕树等。
3. 古树名木分布区域:古树名木分布在广东省各地,其中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密集。
4. 古树名木特点:这些古树名木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高大挺拔的树冠,漫长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价值。
它们是广东省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观赏、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价值。
5.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有部分古树名木已被列为广东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保护对象,并得到相关政策和措施的保护。
然而,仍存在部分古树名木因人为开发、环境污染等原因面临破坏的风险,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6.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建议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立法和政策制定,增加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投入,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监测和管理,并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对广东古树名木的普查,可以更好地了解古树名木的分布
和保护状况,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古树名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穗府[1985]46号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文:----------------------------------------------------------------------------------------------------------------------------------------------------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穗府(1985)46号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古树名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文化科学研究和开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为此,除对广州地区已普查鉴定的古树名木进行分批公布外,现将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保护条例公布如下:第一条对本地区所有的古树名木要做好标志挂上牌子。
经定为古树名木的树权,均属国有。
要建立档案和设立相应的保护设施,进行重点保护。
所需的经费来源,列入市城市维护费开支。
城市公共绿地中的古树名木,由园林部门负责管理。
散生于各单位范围内的,由各单位负责养护,园林部门负责监督和技术指导。
第二条已定为古树名木的树木,应严加保护,不得砍伐、迁移和损毁。
对一些有特殊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还应专立说明牌,供人民观赏、敬仰。
因市政建设或其他原因,要处理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地区绿委会同文化、文物、规划等部门研究,按管理范围,层级上报审批。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
对保护管理有功者奖励,对管理不善使其受损伤者要追究责任,对因严重失职和破坏活动使古树名木被毁坏后果严重者,要依法惩处,并参照《广州地区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条例》执行。
第四条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宣传、保护、管理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宣传教育,自觉地爱护古树名木、遵守各项规定、制止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
第五条在广州地区范围内,凡有违反上述规定,因本单位或个人需要而设置的围圈、围墙、搭盖等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在本条例公布之起一个月内,均应自觉拆除,并设花基予以保护,其保护半径最小不低于五公尺(如有特殊情况,其保护半径还应视具体情况而相应扩大)。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一、二级,一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二级古树100-299年。
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进行普查,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资源档案。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2.完成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3.完成古树名木每木换牌、挂牌;4.编制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报告;5.建立基于GIS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南西北国有林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本次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名木的分级及标准:古树分为一、二级,一级古树树龄300年以上,二级古树100-299年。
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对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进行普查,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资源档案。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主要工作包括:1.制定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2.完成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3.完成古树名木每木换牌、挂牌;4.编制古树名木普查技术报告;5.建立基于GIS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古树名木是指具有一定年限、历史文化价值、园林艺术价值、生态环境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树木景观。
作为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见证,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是对人类尊重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的表现。
为了保护和管理古树名木,需要对其生长与环境进行监测。
本文旨在制定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以规范古树名木生长与环境监测工作。
一、古树名木选址古树名木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1. 树种选择:根据景观设计或生态环境要求选择树种,要保证树种的原生地或栽种地区气候条件与现选址相近或适应性好。
2. 基地地质条件:选择树种应考虑基地土壤、地形、岩石等地质条件。
3. 可接受水分和温度:考虑植物对水分和温度的需求和适应性。
4. 环境污染:离开工厂、污水处理站、最大城市公路等污染源,保证古树名木生长环境质量。
古树名木环境监测包括生长环境、生长状况、病虫害、老化、安全以及游客影响等方面的监测。
1. 生长环境监测生长环境监测包括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方面的监测。
其中,土壤是古树名木生长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监测内容应覆盖土壤pH值、土壤养分、土壤温度等。
另外,对周围环境的水源、水质、空气质量等也应进行监测。
生长状况监测是对古树名木的生长速度、干燥程度、叶色等生长状况进行监测。
通过对生长状况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古树名木的生长问题,为提高古树名木的生长水平提供科学基础。
3. 病虫害监测古树名木常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监测应该及时、准确。
病虫害监测的内容包括病虫害的名称、不同程度的感染和传播状况、防治措施等。
4. 老化监测古树名木有可能出现老化现象,如枝条、根系腐烂等。
因此,要进行年龄、枝条增长、观察、内部检查等方面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
5. 安全监测古树名木的周围常常有游客活动,需要对周围安全进行监测,如游客活动范围、安全设施设置情况等。
1. 建立古树名木档案应建立古树名木档案资料,包括树种、地点、树龄、发展历史、形态特征、周围环境、管理和保护情况等。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摘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
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
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
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期刊名称】《林业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古树种类生长状况保护新丰江水库【作者】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作者单位】[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8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是珍贵的自然财富,也是历史遗留的“绿色文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
附件2.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结合全国古树名木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第二条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古树名木范畴: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科研、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是指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东北内蒙古国有原始林区、西南西北国有原始林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建档范围。
第四条古树分为一、二、三级,名木不受年龄限制,不分级。
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及鉴定执行《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
第五条普查的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地查清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生长状况等情况;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建立全国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的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定期报告。
第六条组织领导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工作由各级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
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成立古树名木普查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办公室设在同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内,负责统筹协调本地区各部门开展普查工作。
第七条建档管理普查结束后,普查结果须经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并形成完整的古树名木资源文字和电子档案。
第二章调查工作第八条调查流程古树名木调查工作按照如下流程开展:第九条技术培训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国性调查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方法和技术标准。
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古树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2019-09-131古树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需求古树见证着⾃然环境的变迁,被称为绿⾊⽂物和活化⽯,在城市建设中,随着建设不可避免的拆迁改造,⼀些古树名⽊已经找不到了踪影,有些古树名⽊还在建筑⼯地上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散落在社会街头及各个⾓落的古树⽣长状况令⼈堪忧,这些树⽊不同程度地存在病⾍害,树枝枯损、树根保护不⼒等情况,⼀些名⽊的枝⼲不同程度枯死。
会泽县多年来在古树名⽊保护管理过程中,收集了⼤量的数据,通过⼈⼯⼿段管理和维护这些信息资料,很难做到准确的查阅、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开发利⽤等。
⽽应⽤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信息技术,可及时更新和便捷处理这些数据。
为此,2010年我们开始了会泽县古树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作。
有了初步建设会泽县古树名⽊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可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信息技术,研发了⼀套集图像、表格、⽂字为⼀体的现代化图⽂数据管理系统。
2基本思路为了实现古树名⽊数据的动态管理及提⾼数字化⽔平,需建设的古树名⽊信息化管理系统应满⾜以下需求:(1)管理古树名⽊电⼦档案,实现档案资料的录⼊、修改以及树⽊的增加与删除。
(2)建⽴古树名⽊属性信息与空间信息的数据库。
(3)实现古树名⽊的查询定位,将图查属性与属性查图两者结合。
(4)提供报表输出打印功能。
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数据库后形成的系统。
数据库包括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在两个数据库内的数据和信息进⾏更新、查询、分析统计和共享等操作。
可以⽅便在地图上查询每株古树名⽊的⽣长位置,为现场快捷查寻古树提供依据,并可根据树⽊的⽣长状况、⽣存环境、⽴地条件等指标的变化、及时更新数据库。
3技术⽀持⽬前ArcGIS和MIS技术已经成熟,各⾏业都相继建⽴⾃⼰的管理信息系统;⼀些⼤型数据库⼚商有的已在⾃⼰的数据库产品中加⼊空间数据库组建;⽹络技术也有了很⼤的发展,从技术⽅⾯为建⽴古树名⽊管理平台提供了保障。
广东古树名木普查操作细则-广东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操作细则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一六年四月第一章总则 ............................................... 1 ........ 第一条目的任务...................................................... 1..第二条工作依据...................................................... 1..第三条调查范围及内容 .................................................. 2.第四条调查方法...................................................... 2.第五条工作流程..................................................... 3.第六条调查时间...................................................... 3.第七条人员资格...................................................... 4..第二章技术标准 ............................................. 5.......第八条术语定义..................................................... 5..第九条古树分级..................................................... 5..第十条名木范畴...................................................... 6..第十一条古树名木现场鉴定 ............................................... 6.第十二条地形因子..................................................... 9.第十三条古树名木特征代码编制......................................... 1.0第三章准备工作 (12)第十四条组织准备 (12)第十五条技术资料准备 (12)第十六条物资仪器工具准备 (12)第十七条技术培训 (12)第四章调查工作 (13)第十八条每木调查..................................................... 1.3第十九条古树群调查................................................... 1.7第五章资料汇总 (20)第二十条县级资料汇总 (20)第二十一条市级资料汇总 (20)第二十二条省级资料汇总 (21)第六章质量管理 (22)第二十三条管理制度 (22)第二十四条质量检查 (22)第二十五条质量要求 (22)第七章普查成果 (24)第二十六条普查成果统计表 (24)第二十七条古树名木分布展示图 (24)第二十八条信息管理系统 (24)第二十九条普查成果 (24)附表一古树名木每木调查表 (26)附表二古树群调查表 (27)附表三古树名木树种鉴定表 (28)附表四古树名木清单 (29)附表五广东省 ____ 市___ 县(区、市)古树名木分类株数统计表 (30)附表六广东省 ____ 市___ 县(区、市)古树名木名录 (31)附表七广东省 ____ 市___ 县(区、市)古树名木分树种株数统计表 (32)附录一古树名木鉴定意见书 (33)附录二古树名木编号方法 (34)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操作细则》。
古树名木保护细则
古树名木保护细则古树名木是指年龄久远、树种稀有、形态壮观、历史文化价值重要的树木。
它们作为自然与文化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生态与观赏价值。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古树名木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落。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资源,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细则是必要且迫切的。
I. 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古树名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
首先,它们承载着历史的传承,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
古树名木见证了城市发展的演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古树名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护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II. 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细则的必要性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细则可以为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指导。
首先,细则可以确立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权责义务,明确各方责任,推动相关部门有效履行职责。
其次,细则可以规范古树名木的保护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细则可以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和刑事责任,对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
III. 古树名木保护细则的原则与内容古树名木保护细则应基于以下原则进行制定:1. 确定古树名木的界定标准:通过确定古树名木的年龄、树种、形态特征等明确其范围,避免保护工作的模糊性和主观性。
2. 强调保护优先:将古树名木保护置于重要地位,确保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给予其充分的保护,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个人和机构参与保护工作。
3. 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机构,加强对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4. 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宣传:加强对古树名木的科学研究,提高对古树名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开展公众教育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树立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
古树名木保护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以下方面:1. 古树名木保护区划划定及管理制度:明确古树名木保护区的划定方法和管理办法,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古树名木的有效保护。
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
(相关内容三)
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
息系统平台 (arcgis---arcims)
ArcIMS在一种简单的框架提供了强大的GIS功能。 它支持通过要素流的方式传送影像或矢量数据。从而 改变了用户在互联网上交互制图及访问地理数据的方 式。
2、不配置地理信息发布系统 ➢不能查询古树名木的空间位置信息 ➢无法扩充空间地理信息其他功能 ➢投资相对较少 ➢开发和维护的难度小
系统总体架构 (硬件、软件、网络环境)
系统硬件平台 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重点在各省级管理 部门,在硬件配置上采用网络多用户方案,各硬 件设备及其作用如下: (1)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应用系统的运行和数 据库的运行和管理。 (2)IMS服务器,负责空间地图数据的发布。 (3)支持安全认证的路由器,负责身份认证和 数据传输的加密(视网络条件可作为可选设备)
在省级管理部门部署IMS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 器,数据库的后台管理和地图的发布以及应用系统的 安装部署都在省级绿办,市级和县级绿办用户通过 SDH专网(林业专网或者政务专网)访问服务器。
常规部署模式 1、Client/Server 模式 2、Brower/Server模式 3 、中间模式 (离线)
1、C/S模式的特点
➢单机运行,机器上安装应用系统,如常见的OFFICE ➢功能复杂,对机器性能的要求因系统而不同 ➢升级和维护困难 ➢在局域网连通的情况下,数据库可以采用SERVER形式 ➢建设成本较高
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一般来说,GIS可 定义为:GIS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 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 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 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 决策服务。
古树名木监测实施方案
古树名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古树名木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树木。
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科学、有效地监测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制定一套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测目的1. 了解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掌握其健康状况和生长趋势。
2. 提供科学依据,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 发现古树名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三、监测内容1. 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包括树种、树龄、地理位置等。
2. 树木的生长状况,包括树高、胸径、冠幅等。
3. 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包括病虫害情况、树木叶片状态等。
4. 环境因素监测,包括土壤情况、气候变化等。
四、监测方法1. 实地调查:组织专业人员对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调查,记录相关信息。
2.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古树名木进行监测,获取更全面的数据。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五、监测周期1. 古树名木的监测周期一般为一年一次,对于重点古树名木可以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2. 长期监测:建立古树名木的长期监测机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观测。
六、监测报告1. 监测报告应包括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监测结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2. 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供保护和管理部门参考。
七、监测成果应用1. 监测成果可为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成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 监测成果可为公众提供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和科学知识。
八、总结古树名木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系统地监测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资源。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执行该实施方案,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技术规范(试行,办生字〔2024〕211 号印发)
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技术规范(试行)(办生字〔2024〕211 号文件印发)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普查要求与内容、普查前期准备、每木调查、古树群调查、名木鉴定、内业整理、数据录入、核查与上报、资料存档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296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LY/T 2737 古树名木鉴定规范LY/T 2738 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古树ancient tree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3.2名木notable tree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3.3古树群ancient tree group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生长、形成特定生境的古树群体。
在操作过程中,古树个体数量达20株,且密度不小于20株/hm2,可认定为古树群。
3.4胸围breast-height girth树木在距离地面1.3m处的周长。
3.5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树木在距离地面1.3m处的直径。
3.6地围ground girth树木在距离地面0.3m处的周长。
3.7地径basal diameter树木在距离地面0.3m处的直径。
3.8树高tree height树木全高。
树木从根颈到树顶梢之间的高度。
3.9平均冠幅average crown width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3.10生长势growth potential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和潜在能力。
4 普查要求与内容4.1 普查要求古树名木普查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数据真实可靠。
普查数据应真实、可靠、准确。
古树名木普查实施方案
古树名木普查实施方案古树名木是指年代久远、生长形态优势、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
为了全面了解和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古树名木普查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古树名木普查实施方案,共分为六个步骤。
第一步:筹备工作1.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会议,明确古树名木普查的目的、意义和任务。
2.成立古树名木普查指导组,确定古树名木普查的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
3.制定古树名木普查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内容和预算等。
第二步:资源调查1.明确古树名木普查的区域范围,如国家、省级、县级等。
2.采用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收集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
3.记录古树名木的基本信息,包括树种、树龄、树高、胸径等。
第三步:生态环境评估1.对古树名木所在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水质、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
2.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树体健康、枝叶茂密等指标。
3.评估古树名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影响。
第四步:文化价值评估1.调查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包括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与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等。
2.评估古树名木的艺术价值,包括外观形态、树体雕刻等方面的特点。
3.评估古树名木对旅游业的吸引力和影响。
第五步:编制普查报告1.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评估结果,编制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2.报告中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总体情况、问题和存在的风险、保护建议等。
3.报告应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步:保护措施制定1.根据普查报告的结果,制定古树名木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计划。
2.包括古树名木的保护区划、保护和修复措施、宣传教育等方面内容。
3.制定保护规划,并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以上是一份古树名木普查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通过全面了解古树名木资源的分布情况、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自然资源。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1 / 1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穗府[1985]46号
【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1985.05.06
【实施日期】1985.05.0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失效依据】广州市绿化条例
广州地区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穗府(1985)46号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古树名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活的文物,历史的见证,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文化科学研究和开展旅游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为此,除对广州地区已普查鉴定的古树名木进行分批公布外,现将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的保护条例公布如下:
第一条对本地区所有的古树名木要做好标志挂上牌子。
经定为古树名木的树权,均属国有。
要建立档案和设立相应的保护设施,。
广州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
广州市古树名木现状与保护对策叶广荣;何世庆;陈莹;胡彦辉;吴渭湛【摘要】古树名木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纪念意义。
根据对广州市10区2市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树龄鉴定,从地域、树种、树龄等方面阐述广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概括广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广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are widely represented as an historic symbol in the city, which is meaningful in history, culture and commemoration. A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spreading all over the Guangzhou city, and summarized the status of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species and tree a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hortages of the protection on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were also explicated and certain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as well.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 feasible theoretical guid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ancient and famous trees of Guangzhou.【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87-91)【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对策;广州【作者】叶广荣;何世庆;陈莹;胡彦辉;吴渭湛【作者单位】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古树名木见证着城市的悠久历史,是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条
第六条
根据全国绿化委员会的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拟定本次普查工作时间期限为2016~2018年。计划2016年完成珠三角九市及汕头、梅州市下属各县区及南雄、高州的古树名木调查;建立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在2017年完成全省完成普查外业、资料整理及信息录入以及省级数据汇总及报告编写。2018年,完善广东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网络信息化、动态监测数字化。
树龄鉴定根据树木健康状况、当地技术条件、设备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在不影响树木生长的前提下,按以下先后顺序优先原则,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进行树龄鉴定:
(1)文献追踪法:查阅地方志、族谱、历史名人游记和其它历史文献资料,获得相关的书面证据,推测树木年龄。
(2)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利用本地(本气候区)森林资源清查中同树种的树干解析资料,或利用贮木场同树种原木进行树干解析,获得年轮和直径数据,建立年轮与直径回归模型,计算和推测古树的年龄。
特征代码表示一株古树名木或一片古树群的特征信息的代码。
胸径指树木根颈以上离地面1.3m处的主干带皮直径;分枝点低于1.3m的乔木,在靠近分支点处测量;藤本及灌木测量地径。
树高指树木从地面上根颈到树梢之间的高度。
平均冠幅指树冠东西和南北两个方向垂直投影平均宽度。
生长势指树木生长发育的旺盛程度。
第九条
古树分为三级,树龄500年及以上的树木为一级古树,树龄在300~499年的树木为二级古树,树龄在100~299年的树木为三级古树。
(6)分布在名人故居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7)树木分类中作为模式标本来源的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树木;
(8)其它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和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十一条
1、古树鉴定
树种鉴定观察鉴定对象营养器官(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形态、解剖特征和生长特性,根据《中国树木志》的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出树木的科、属、种,并记录其拉丁学名和中文名。
(6)CT扫描测定法:通过树干被检查部位的断面立体图像,根据年轮数目鉴定树木的年龄。一种不需锯树就能准确地测定出树龄的树龄测定仪器。该仪器类似医用CT扫描机,体积不大,使用时只要把树干圈在里面进行扫描,树龄即会迅速显示出来,不会对树木造成损坏。这种仪器能测定直径1m以内的树干,它可测知千年以内的古树。
第十条
名木不受树龄限制,不分级。具有以下特征的树木属于名木的范畴:
(1)国家领袖人物亲植树木;
(2)外国元首或著名政治人物所植树木;
(3)国内外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知名科学家所植或咏题的树木;
(4)分布在历代皇家园林、庙宇、道观等场所,与著名历史文化名人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并具有历史记载的树木;
(5)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内涵的标志性树木;
第二条
1、《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
2、《古树名木鉴定标准》(试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
3、《古树名木代码与条码》(LY/T 1664—2006)
4、《森林资源代码 树种》(LY/T 1439—1999)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2260)
(7)碳14测定法:通过测量树木样品中碳14衰变的程度鉴定树木的年龄。
实际应用三原则:从易到难、技术有效应用、引用前人成果。
生长势等级鉴定根据树木叶片、枝条和树干生长的正常或衰弱程度划分为正常、衰弱、濒危、死亡四级(表1)。
第七条
为保证本次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的质量,要求各县(市、区)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技术负责人具有林业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参加普查的技术人员须有林业专业背景或有从事林业调查工作经验。
第二章
第八条
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
名木指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景观与科学价值和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群在特定区域内生长成片并相互依存的多株古树组成的群体。
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操作细则
广东省绿化委员会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六年四月
第一章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试行)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广东省古树名木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操作细则》。
古树名木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我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生长情况;单株古树名木树种、树龄、保护级别、生长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养护管理等数据和照片资料;掌握了解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人文、地理、旅游等方面价值;以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制订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规划设计及养护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条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我省城镇、乡村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的古树名木不纳入普查范围。
要求全面系统地查清全省古树名木资源总量、种类、分布状况和生长情况,对古树名木进行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资源档案;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全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健全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形成定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古树名木每木定位和调查;
2、古树群调查;பைடு நூலகம்
3、广东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
4、编制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报告;
5、普查成果应用。
第四条
本次普查以全省各县(县级市、区)绿化委员会为主体,以原有古树名木普查数据、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充分利用已有的普查成果,以县(县级市、区)为单位,逐镇、逐村、逐单位、逐株进行调查核实,对缺项因子进行补充调查;对于新增古树名木,通过现地实测,填写调查登记表并建档立案,形成完整的文字、影像、电子档案等。
(3)访谈估测法:凭借实地考察和走访当地老人,获得口头证据,推测树木大致年龄。
(4)针测仪测定法:通过针测仪的钻刺针,测量树木的钻入阻抗,输出古树生长状况波形图,鉴定树木的年龄。
(5)年轮鉴定法:用生长锥钻取待测树木的木芯,将木芯样本凉干、固定和打磨,通过人工或树木年轮分析仪判读树木年轮,依据年轮数目来推测树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