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汪曾祺小说专练1
202 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六)小说和散文阅读
![202 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六)小说和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a2930bb0a417866fb94a8e86.png)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六)小说和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滯。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嬾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故事,使全篇情节曲折有致,引人人胜。
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 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 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8a6ec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a.png)
【高中语文】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整理了2021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2022年江西南昌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以下课文并完成1~4题。
我叫田栀毓庄雪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多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奇怪的疾病。
他浑身酸痛。
他需要喝藏酒和浸泡雪莲来消除疾病。
但大陆怎么可能有藏酒雪莲随时给他喝呢?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偏方,问村田医生的名字。
在切完一瓶葡萄酒后,田毅医生给他做了一个泡泡。
这是怎么一回事?田博士微笑着,恶棍们也参加了。
田崇义严格按照要求每天喝两两杯。
十天之内,疼痛减轻并消失。
田崇义请田博士吃喝后,田博士明确表示什么是小人参?萝卜片被用作盖子。
田医生走上前,低声说主要是费思·斯通①, 它又热又有毒,只有一点点!田崇义听着,酒杯颤抖了很长时间,无法送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
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
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田医生是个好医生。
文革期间,他参加了该县赤脚医生的培训。
他还读了几本《开宝本草》、《嘉渚本草》和《本草纲目》。
他回到村里,开了大队的医务室。
田医生看病很有趣。
他坐在前厅询问病人的情况。
然后他漫步到铺着床单的卧室,阅读医学书籍,根据书解释药物,根据情况开药,增加和减少处方。
如果病情严重,剂量略大,而且从未发生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肚子鼓的。
他被送到县医院去花钱,但没有找到原因。
豆娃沮丧地把孩子抱回了村子。
有人建议打电话给田医生看看。
豆娃鄙视它,讽刺地说,县人民医院看不清楚。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汪曾祺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汪曾祺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a2ced7a210a6f524ccbf85da.png)
汪曾祺专练鱼汪曾祺从侉奶奶家旁边向南伸出的后街到往螺蛳坝方向,拐了一个直角。
庞家就在这拐角处,门朝南,正对越塘。
庞家兄弟三个,各有分工。
老大经营擘划,总管一切。
老二专管各处收买生猪。
他们家不买现成的肥猪,都是买半大猪回来自养。
老二带一个伙计,一趟能赶二三十头猪回来。
因为杀的猪多,他经常要外出。
杀猪是老三的事,——当然要有两个下手伙计。
每天五更头,东方才现一点鱼肚白,这一带人家就听到猪尖声嚎叫,知道庞家杀猪了。
猪杀得了,放了血,在杀猪盆里用开水烫透,吹气,刮毛。
杀猪盆是一种特制的长圆形的木盆,盆帮很高。
二百来斤的猪躺在里面,富富有余。
杀几头猪,没有一定,按时令不同。
少则两头,多则三头四头,到年下人家腌肉时就杀得更多了。
因此庞家有四个极大的木盆,几个伙计同时动手洗刮。
这地方不兴叫屠户。
也不叫杀猪的,大概嫌这种叫法不好听,大都叫“开肉案子的”。
“开”肉案子,是掌柜老板一流,显得身份高了。
庞家肉案子生意很好,因为一条东大街上只有这一家肉案子。
早起人进人出,剁刀响,铜钱响,票子响。
不到晌午,几片猪就卖得差不多了。
这里人一天吃的肉都是上午一次买齐,很少下午来割肉的。
庞家肉案到午饭后,只留一两块后臀硬肋等待某些家临时来了客人的主顾,留一个人照顾着。
一天的生意已经做完,店堂闲下来了。
店堂闲下来了。
别的肉案子,闲着就闲着吧。
庞家的人可真会想法子。
他们在肉案子的对面,设了一道栏柜,卖茶叶。
茶叶和猪肉是两码事,怎么能卖到一起去呢?——可是,又为什么一定不能卖到一起去呢?东大街没有一家茶叶店,要买茶叶就得走一趟北市口。
有了这样一个卖茶叶的地方,省走好多路。
卖茶叶,有一个人盯着就行了。
有时叫一个小伙计来支应。
有时老大或老三来看一会。
有时,庞家的三妯娌之一,也来店堂里坐着,包包茶叶,收收钱。
这半间店堂的茶叶店生意很好。
庞家三兄弟一个是一个。
老大稳重,老二干练,老三是个文武全才。
庞家这三个妯娌,一个赛似一个的漂亮,一个赛似一个的能干。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小说、散文的构思比较融会训练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小说、散文的构思比较融会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2f58b0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3.png)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小说、散文的构思比较融会训练一、(小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奔生李永康多数人都认识小萝卜头,却不知道我的本名叫宋振中。
这个名字是父亲起的,至于有啥说法在里面,我却不知道。
从懂事起,我第一次见到父亲,是在监狱里,而且还隔着很远的距离。
有一天,因为一位女看守忘了关门,我冲出去,朝山坡下跑,我和妈妈住的女牢就在山坡上。
我边跑边喊,爸爸,爸爸!一位面容消瘦、头发直立的男子,举起手,向我挥舞着答应道:唉!唉!他试图向我靠近,几位持枪的看守拦住了他。
他望向我,他的眼睛和母亲的眼睛一样,流露出的疼爱和无助,让我不容思考,就可以认定他就是我的父亲宋绮云。
母亲告诉我这个名字的同时,还说出了“英俊潇洒”四个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只是觉得他好高大哦,两道眉毛浓浓的。
一个在山坡上执勤的看守打了我,还把我关进黑屋子。
我发着高烧,还是一个劲儿地喊着:爸爸,爸爸,带我出去!母亲多次对我说,不该带着你进来的,那时候你太小了,还在吃奶,才刚刚会喊妈妈,你的几个哥哥和姐姐也没有办法带着你过日子。
时间长了,母亲说,我也不知道带着你进来就出不去了。
你父亲是因别人以妈妈的名义拍的电报“家中有急事速回”而被抓来的。
妈妈又是被自称为父亲手下的工人的人以“速将换洗衣服送来”的纸条骗进来的。
妈妈说,我以为,把衣服送到,和你父亲见一下面,他们就会让我们娘儿俩回家的。
妈妈带着你,是怕你受冻挨饿呀,是奔生的,没有想到,进得来就出不去了。
妈妈,我只想天天和你在一起,我只想能见到爸爸。
我这样安慰妈妈。
其实,我是多么想像小鸟一样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飞翔啊。
我进来的第三个年头,才被叫成小萝卜头的。
妈妈进来后就没有奶水喂我了,我每顿吃的都是她嚼烂的饭。
那饭有一种怪味,我吞不下去,吐出来很多次,就常常饿得哇哇大哭。
哭过后,妈妈又嚼饭喂我,菜就只有烂白菜和烂萝卜,有一股臭味。
有时候她也莫名其妙地把泪水流在我的脸上。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汪曾祺的小说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汪曾祺的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908b52d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f.png)
小说专题训练-----汪曾祺的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职业汪曾祺文林街一年四季,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
街上的居民铺户、大人小孩,和这些叫卖的人自己,都听得很热了——“有旧衣烂衫找来卖!”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专收旧衣烂衫。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我从此人的吆喝中知道了一个一般地理书上所不载的地名:板桥,而且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每天要听好几次。
板桥大概是一个镇吧,想来还不小。
不过它之出名可能就因为出一种叫化风丹的东西。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喔?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黄昏以后,直至深夜;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壁虱药!虼蚤药!”壁虱即臭虫。
昆明的跳蚤也是真多。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有时有苗族的少女卖杨梅,卖玉麦粑粑。
“卖杨梅——!”“玉麦粑粑——!”她们都是苗家打扮,戴一个绣花小帽子,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干干净净的,都长得很秀气。
她们卖的杨梅很大,颜色红得发黑,叫做“火炭梅”,放在竹篮里,下面衬着新鲜的绿叶。
玉麦粑粑是嫩玉米磨制成的粑粑(昆明人叫玉米为包谷,苗人叫玉麦),下一点盐,蒸熟(蒸出后粑粑上还明显地保留着拍制时的手指印痕),包在玉米的嫩皮里,味道清香清香的。
这些苗族女孩子把山里的夏天和初秋带到了昆明的街头了。
……在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椒盐饼子西洋糕!”椒盐饼子,名副其实:发面饼,里面和了一点椒盐,一边稍厚,一边稍薄,形状像一把老式的木梳,是在铛上烙出来的,有一点油性,颜色黄黄的。
西洋糕即发糕,米面蒸成,状如莲蓬,大小亦如之,有一点淡淡的甜味。
放的是糖精,不是糖。
这东西和“西洋”可以说是毫无瓜葛,不知道何以命名曰“西洋糕”。
这两种食品都不怎么诱人。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9ae26d0d233d4b04e696e.png)
2021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项练习题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他家挨着一条河。
出门走几步,就到了河边。
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着。
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钓鱼很有经验。
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
都是三四寸长的鲫鱼。
钓上来一条,刮刮鳞洗净了,就手就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王淡人的大门总是开着的,望里一看,就看到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这是亲友或病家送给王淡人的祖父和父亲的。
到王淡人的时候,就不大兴送匾了。
送给王淡人的只有一块,匾很新,漆地乌亮,匾字发光,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无关,或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写的(木板刻印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这点淡泊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配称的。
王淡人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就是说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什么病都看。
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而且大都是七八岁狗都嫌的半大小子。
这些生疮长疖子的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很少当下交款,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
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
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一只鸡、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什么也拿不出来的,就由病人的儿女趴下来磕一个头。
王淡人看看病人身上盖着的破被,鼻子一酸,就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汪曾祺小说专练1
![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汪曾祺小说专练1](https://img.taocdn.com/s3/m/cc3992134028915f804dc2d1.png)
一轮复习小说训练汪曾祺专题(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姊妹出嫁汪曾祺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
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
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
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
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
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
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
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
秦老吉老远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
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
找一个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
姊妹三个,从小没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
一家人都很勤快。
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
三姊妹各有所长,分工负责。
大裁大剪,单夹皮棉——秦老吉冬天穿一件山羊皮的背心,是大姐的;锅前灶后,热水烧汤,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娇,两个姐姐惯着她,不叫她做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绣朵。
她把两个姐姐绣得全身都是花。
围裙上、鞋尖上、手帕上、包头布上,都是花。
这些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
姊妹三个都大了。
一个十八,一个十七,一个十六。
该嫁了。
这三只凤要飞到哪棵梧桐树上去呢?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
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
他在东街的“乾升和”茶食店廊檐下摆一副皮匠担子。
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
不但快,绱得也好。
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
因此,他生意很好。
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11 小说和散文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11 小说和散文阅读 2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4c120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99.png)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新题检测:专题11 小说和散文阅读2(解析版)1、(15届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摸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女织王开岭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善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
这个朴实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规律解散了,使命结束了。
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照旧,织却消匿。
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
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
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
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
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
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
她们是秀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自”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
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
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模糊看到那个字:情。
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
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
”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捡烂纸的老头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捡烂纸的老头](https://img.taocdn.com/s3/m/fc0c715526fff705cc170ab7.png)
2021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捡烂纸的老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
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
卖大锅菜。
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
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
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
夏天卖麻酱面。
卖馅儿饼。
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
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
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
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
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
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
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
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
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
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
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
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
这些,都是老主顾。
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
大包小包,五颜六色。
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
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
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主旨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小说主旨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878dfe0066f5335b812135.png)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主旨专项训练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有钱无钱钱百万姓钱名百万。
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
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钞,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
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来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一番,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
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了。
近些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
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人,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
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
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
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囊中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思,三天两头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珍藏的古钱。
头几次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的摆设就像在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他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些钱币是能吃、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儿清福,冤不冤?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提防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汪曾祺小说专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221b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e3.png)
2024年高考语文汪曾祺小说专练汪曾祺作品:《茶干》《钓鱼的医生》《鸡毛》《七里茶坊》《苦瓜是瓜吗?》《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茶干汪曾祺连万顺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
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
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
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
城北只有那么几家。
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
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
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
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
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
黑漆漆出来的。
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
一边是“酱”,一边是“醋”。
连万顺的东家姓连。
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
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连万顺除了做本街的生意,主要是做乡下生意。
东乡和北乡的种田人上城,把船停在大淖,拴好了船绳,就直奔连万顺,打油、买酱。
乡下人打油,都用一种特制的油壶,广口,高身,外面挂了酱黄色的釉,壶肩有四个“耳”,耳里拴了两条麻绳作为拾手,不多不少,一壶能装十斤豆油。
他们把油壶往柜台上一放,就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等他们办完事回来,油已经打好了。
油壶口用厚厚的桑皮纸封得严严的。
桑皮纸上盖了一个墨印的圆印:“连万顺记”。
乡下人从不怀疑油的分量足不足,成色对不对。
多年的老主顾了,还能有错?他们要的十斤干黄酱也都装好了。
装在一个元宝形的粗蔑浅筐里,筐里衬着荷叶,豆酱拍得实实的,酱面盖了几个红曲印的印记,也是圆形的。
乡下人付了钱,提了油壶酱筐,道一声“得罪”,就走了。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
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
要煮很长时间。
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
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小说训练汪曾祺专题(一)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姊妹出嫁汪曾祺秦老吉是个挑担子卖馄饨的。
他的馄饨担子是全城独一份。
这副担子非常特别。
一头是一个木柜,上面有七八个扁扁的抽屉;一头是安放在木柜里的烧松柴的小缸灶,上面支一口紫铜浅锅。
铜锅分两格,一格是骨头汤,一格是下馄饨的清水。
扁担不是套在两头的柜子上,而是打的时候就安在柜子上,和两个柜子成一体。
扁担不是直的,是弯的,像一个罗锅桥。
这副担子是楠木的,雕着花,细巧玲珑,很好看。
这好像是《东京梦华录》时期的东西,李嵩笔下画出来的玩意儿。
秦老吉老远地来了,他挑的不像是馄饨担子,倒好像挑着一件什么文物。
这副担子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因为材料结实,做工精细,到现在还很完好。
笃——笃笃,秦老吉敲着竹梆,走来了。
找一个柳荫,把担子歇下,竹梆敲出一串花点,立刻就围满了人。
秦老吉就用这副担子,把三个女儿养大了。
秦老吉的老婆死得早,给他留下三个女儿:大凤、二凤和小凤。
姊妹三个,从小没娘,彼此提挈,感情很好。
一家人都很勤快。
一进门,清清爽爽,干净得像明矾澄过的清水。
三姊妹各有所长,分工负责。
大裁大剪,单夹皮棉——秦老吉冬天穿一件山羊皮的背心,是大姐的;锅前灶后,热水烧汤,是二姐的;小妹妹小,又娇,两个姐姐惯着她,不叫她做重活,她就成天地挑花绣朵。
她把两个姐姐绣得全身都是花。
围裙上、鞋尖上、手帕上、包头布上,都是花。
这些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
姊妹三个都大了。
一个十八,一个十七,一个十六。
该嫁了。
这三只凤要飞到哪棵梧桐树上去呢?三姊妹都有了人家了。
大姐许了一个皮匠,二姐许了一个剃头的,小妹许的是一个卖糖的。
皮匠的脸上有几颗麻子,一街人都叫他麻皮匠。
他在东街的“乾升和”茶食店廊檐下摆一副皮匠担子。
因为手快,麻皮匠一天能比别的皮匠多绱好几双鞋。
不但快,绱得也好。
针脚细密,楦得也到家,穿在脚上,不易走样。
因此,他生意很好。
也因此,落下“麻皮匠”这样一个称号。
二姑娘的婆家姓时。
老公公名叫时福海。
他开了一爿剃头店,字号也就是“时福海记”。
剃头的本属于“下九流”,他的店铺每年贴的春联都是:“头等事业,顶上生涯”。
时福海也是一个吹鼓手。
时福海有两个儿子。
下等人不避父讳,大儿子叫大福子,小儿子叫小福子。
大福子也学了吹鼓手。
笙箫管笛,无不精通。
二凤要嫁的就是大福子。
三姑娘许的这家苦一点,姓吴,小人叫吴颐福,是个遗腹子。
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妈妈很慈祥,儿子很孝顺。
吴颐福是个很聪明的人,十五岁上就开始卖糖。
卖糖和卖糖可不一样。
他卖的不是普通的芝麻糖、花生糖,他卖的是“样糖”。
他跟一个师叔学会了一宗手艺:能把白糖化了,倒在模子里,做成大小不等的福禄寿三星、财神爷、麒麟送子;还能把糖里加了色,不用模子,随手吹出各种瓜果,桃、梨、苹果、佛手,跟真的一样。
麻皮匠、大福子、吴颐福,都住得离秦老吉家不远。
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们的女婿。
姐儿仨有时在一起互相嘲戏。
三姑娘小凤是个镴嘴子①,咭咭呱呱,对大姐姐说:“十个麻子九个俏,不是麻子没人要!”大姐啐了她一口。
她又对二姐姐说:“姑娘姑娘真不丑,一嫁嫁个吹鼓手。
吃冷饭,喝冷酒②,坐人家大门口!”二姐也啐了她一口。
两个姐姐容不得小凤如此放肆,就一齐反唇相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小妹妹不干了,用拳头捶两个姐姐:“卖糖怎么啦!卖糖怎么啦!”秦老吉正在外面拌馅儿,听见女儿打闹,就厉声训斥道:“靠本事吃饭,比谁也不低。
麻油拌芥菜,各有心中爱,谁也不许笑话谁!”三姊妹听了,都吐了舌头。
高三年级语文专练姐儿仨同一天出门子,都是腊月二十三。
一顶花桥接连送了三个人。
时辰倒是错开了。
头一个是小凤,日落酉时。
第二个是大凤,戌时。
最后才是二凤。
因为大福子要吹唢呐送小姨子,又要吹唢呐送大姨子。
轮到他拜堂时已是亥时。
给他吹唢呐的是他的爸爸时福海。
时福海吹了一气,又坐到喜堂去受礼。
三个女儿的婆家,都住得不远,两三步就能回来看看父亲。
炊煮扫除,浆洗缝补,如往日。
有点小灾小病,头疼脑热,三个女儿抢着来伺候,比没出门时还殷勤。
秦老吉满意足,毫无遗憾。
他只是有点发愁:他一朝撒手,谁来传下他的这副馄饨担子呢?笃——笃笃,秦老吉还是挑着担子卖馄饨。
真格的,谁来继承他的这副古典的,南宋时期的,楠木的馄饨担子呢?一九八一年九月十日(有删改)【注】①镴嘴子:一种鸟,喙大而硬,此地说嘴尖舌巧的姑娘为镴嘴子,其实镴嘴子哑着的时多,不善鸣叫。
②吃冷饭,喝冷酒:当地童谣,也有说成“吃人家饭,喝人家酒”的。
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写秦老吉卖馄饨养大女儿,交代秦老吉一家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为下文写三姊妹嫁给三个手艺人作铺垫B. 小说前后照应,两次写秦老吉挑担卖馄饨的情形,但是卖馄饨的目的不同,以前卖馄饨秦老吉是为了养家,女儿出嫁后则是为了传承传统手艺C.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小凤整天挑花绣朵,“花里有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是凤”,“凤”既代表三姊妹的名字,又代表三姊妹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毫无矫饰,叙写了三姐妹从幼年到许配人家,再到出嫁的生活,简单平静,饱含着生活的平凡味道7. 看到夫婿后,三姊妹相互的嘲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8. 小说写了以秦老吉为代表的手艺人的生活境遇,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答案】6. A7. ①表现三姊妹的聪慧和对未来夫婿的爱;②也引出下文秦老吉对女儿的教育;③承接前文,表现三姊妹的深化感情,与后文写三个女儿孝顺的情节相呼应。
8. 秦老吉自豪于自己的担子,表现了对手艺人对手工艺术的自豪情感的赞美;表达了对手艺独特精湛、自食其力、生活态度朴实美好的手工艺人的赞美;表达了对传统手工艺传承问题的隐忧。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鱼的医生汪曾祺⑴这个医生几乎每天钓鱼。
⑵你大概没有见过这样钓鱼的。
⑶他搬了一把小竹椅,随身带着一个白泥小灰炉子,一口小锅,提盒里葱姜作料俱全,还有一瓶酒。
他的钓竿很短,鱼线也不长,而且不用漂子,就这样把钓线甩在水里,看到线头动了,提起来就是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
刮刮鳞洗净了,就手放到锅里。
不大一会,鱼就熟了。
他就一边吃鱼,一边喝酒,一边甩钩再钓。
这种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做“起水鲜”。
到听见女儿在门口喊:“爸——!”知道是有人来看病了,就把火盖上,把鱼竿插在岸边湿泥里,起身往家里走。
不一会,就有一只钢蓝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鱼竿上了。
⑷这位老兄姓王,字淡人。
他是阴历九月生的,大名里还带一个菊字。
古人的一句“人淡如菊”,造就了一个好名字。
⑸王淡人的家很好认。
大门总是开着的,通道里挂了好几块大匾。
匾上写的是“功同良相”、“济世救人”、“仁心仁术”、“术绍岐黄”、“杏林春暖”、“妙手回春”、……医生家的匾都是这一套。
匾都有年头了,只有一块很新,是去年才送的。
这块匾与医术关系不大,匾上写的是“急公好义”,字是颜体。
高三年级语文专练⑹进了过道,是一个小院子。
院里种着鸡冠、秋葵、凤仙一类既不花钱,又不费事的草花。
有一架扁豆。
还有一畦瓢菜。
这地方不吃瓢菜,也没有人种。
这一畦瓢菜是王淡人从外地找了种子,特为种来和扁豆配对的。
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一副郑板桥作的对子:“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
”他很喜欢这副对子。
⑺他这个医生是“男妇内外大小方脉”,什么病都看。
外科用的药,大都是“散”——药面子。
“神仙难识丸散”虽然每一家药铺都挂着一块小匾“修合存心”,但是王淡人还是不相信。
外科散药里有许多贵重药:麝香、珍珠、冰片……哪家的药铺能用足?因此,他自己炮制。
他的老婆、儿女,都是他的助手,经常看到他们抱着一个乳钵,握着乳锤,一圈一圈慢慢地磨研。
⑻城里外科医生不多,——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外科医生都不大看得起,因此,王淡人看外科的时间比较多。
一年也看不了几起痈疽重症,多半是生疮长疖子。
这些小病症,是不好意思多收钱的,而且本地规矩,熟人看病,都得要等“三节算账”,——端午、中秋、过年。
忘倒不会忘的,多少可就“各凭良心”了。
有的送来一些华而不实的礼物:扇子、月饼、莲蓬、天竺果子、腊梅花。
乡下来人看病,一般倒是当时付酬,但常常不是现钞,或是二十个鸡蛋、或一升芝麻、或半布袋鹌鹑!遇有实在困难,王淡人不但诊费免收,连药钱也白送了。
⑼有人说:王淡人很傻。
⑽去年、今年,他就办了两件傻事。
⑾去年闹大水。
连天暴雨,一夜西风,运河决了口,浊黄色的洪水倒灌下来,大街上成了大河。
大河里流着箱子、柜子、死牛、死人。
大水十多天未退,有很多人困在房顶、树顶和高岗子上挨饿;还有许多人生病;上吐下泻,痢疾伤寒。
王淡人就用了一根结实的长竹篙拄着,在齐胸的大水里来往奔波,为人治病。
在水特深的地方,就横执着这根竹篙,泅水过去。
他听说泰山庙北边有一个被大水围着的孤村子,但是那里正是洪水的出口,水流很急,不能容舟,过不去!他和四个水性极好的水手商量,弄了一只船,在他的腰上系了四根铁链,每一根又分在一个水手的腰里,这样,即使是船翻了,他们之中也可能有一个人把他救起来。
船开了,看着的人的眼睛里都蒙了一层眼泪。
这真是玩儿命的事!⑿水退之后,那个村里的人合送了他一块匾,就是那块“急公好义”。
⒀另一件傻事是给汪炳治“搭背”。
汪炳是和他小时候一块掏蛐蛐的朋友。
这人原先很阔,后来吃喝嫖赌抽大烟,把家业败得精光,最后只好在几家亲戚家寄食。
就这样,他还抽鸦片!他一天夜里觉得背上疼痛,浑身发烧,早上歪歪倒倒地来找王淡人。
⒁王淡人一看,这是个“搭背”。
说:“你不用走了!”⒂王淡人把汪炳留在家里住,管吃、管喝,还管他抽鸦片,——他把王淡人留着配药的一块云土抽去了一半。
王淡人祖上传下来的麝香、冰片也为他用去了三分之一。
一个多月以后,汪炳的搭背收口生肌,好了。
⒃有人问王淡人:“你干吗为他治病?”王淡人倒对这话有点不解,说:“我不给他治,他会死的呀。
”⒄王淡人的老婆是很贤惠的,但是她忍不住要问问淡人:“你给汪炳用掉的麝香、冰片,值多少钱?”王淡人笑一笑,说:“没有多少钱。
——我还有。
”⒅王淡人就是这样,给人看病,做傻事,每天钓鱼。
一庭春雨,满架秋风。
(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第⑶段详写王淡人钓鱼工具、钓鱼方式的独特之处,主要是为了表现他钓鱼技术的高超。
B. 小说第⑸段中提到“急公好义”这块匾的独特,第12段中交代了这块匾的来历,这是一组伏笔和照应,体现了作者构思的严密。
C. 小说第⑻段中写有些找王淡人看病的人不付现钱且送来的东西“华而不实”,暗含作者对这些人爱占小便宜的人性弱点的讽刺。
D. 小说中写王淡人给汪炳治“搭背”,不但不收钱还供他吃住,是因为汪炳是他儿时的玩伴,这一情节体现了王淡人念旧情、重情义的品质。
8. 汪曾祺的小说中往往会有一些看似与主要内容关系不大的“闲笔”,但这些“闲笔”其实是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的。